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优势与不足[论文]

合集下载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

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存在问题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提升自身素质、获取更好职业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中,也存在一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面临着经济条件困难、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资助方式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资助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经济资助。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帮助贫困生解决一部分经济问题,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可能并不是只需要经济资助,他们可能还缺乏学习方法、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现有的资助方式缺乏灵活性,无法针对个体需求进行差异化帮助,这对于贫困生的全面成长并不利。

2. 缺乏长期跟踪帮扶机制在当前模式下,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多半只是一次性的,一旦给予了经济资助,就算是完成了帮助贫困生的任务。

但实际情况是,有些贫困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学习能力、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并不适应高等教育的环境,他们需要更长期的跟踪帮扶机制,以便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适应学习,并最终完成学业。

3. 缺乏综合培养模式当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模式主要围绕经济资助展开,缺乏对学生的综合培养。

在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方面,贫困生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但现有的模式未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培养和指导,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1. 多元化资助方式高校应当在资助育人模式中引入多元化的帮助方式,除了经济资助,还可以通过提供学习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帮助来全面关注贫困生的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高校应当建立起长期跟踪帮扶机制,对贫困生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学业指导小组、心理辅导帮扶团队等方式,为贫困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概述: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许多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社会资源紧缺,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人生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目前,高校内部和外部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顶尖大学拥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教师和科研机会,而一些较为普通的高校则缺乏这些资源,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不均衡。

2. 救助政策配套不完善:救助政策缺少具体操作细则,导致补助或贷款的取得难度较大,或得到的救助款项无法满足贫困学生的实际需求。

3. 社会组织支持不足:高校本身在对贫困学生进行救助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而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不足,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获得从家庭、学习和发展三个方面的合理帮助。

对策:1.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和管理:应加强高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平衡,提高教育公平性。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项目招标等方式,向较为普通的高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自主发展机会,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等支持。

2. 完善救助政策细则:政府、高校及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为细致的救助政策,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补贴、就业、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为了方便学生的申请和审核,政府及各高校应该建立统一的申请流程和审核机制,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公开透明。

3. 强化社会组织支持:高校及政府应该加强与民间爱心组织的合作,鼓励企业等组织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赞助、实习机会、兼职等支持。

此外,各级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宣传和营造公益事业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社会爱心组织和个人参与到救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中来。

结论: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当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定位不准确。

目前,贫困生资助的标准和范围并不统一,各高校之间存在差异。

有些高校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贫困生范畴,而有些高校则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作为贫困生资助对象。

这种差异导致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公平和不透明,需要建立统一的贫困生资助标准和范围,以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还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的数量也在增加。

贫困生资助经费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资助工作的难度加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投入,增加贫困生资助经费,确保每个合格的贫困生都能够得到资助。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管理和监督不足也是一个问题。

有些高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审批程序不透明等问题,容易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加强资金的监督和审批,确保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透明和有效。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收集贫困生的相关信息,有些贫困生由于缺乏信息意识或者信息渠道有限,无法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导致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资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贫困生的信息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渠道,确保贫困生可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留存率低的问题。

由于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他们在面临学业困难时,很容易选择辍学或转学。

这导致了贫困生的留存率较低,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和人生出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帮扶机制,加强对贫困生的关怀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学业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关怀,努力提高贫困生的留存率。

社会个案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

社会个案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

社会个案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摘要:随着独生子女一代进入大学时期以及我国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开展,面对不断壮大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增多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社会个案工作对其救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个案在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中的技巧与措施。

进而提高社会个案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效果,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社会个案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随着独生子女一代进入大学时期以及我国大学生扩招政策的开展,面对不断壮大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增多,而大学生阶段是有学生向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要解决好弱势群体出现的问题才能够保证大学生顺利的进入社会并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1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具体问题是复杂的进行归类主要有心理自卑、意志薄弱、感情脆弱、适应环境的能力差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中心理自卑主要表现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感觉不如别人、很少与同学交流、很难融入集体等现象。

意志力薄弱、情感脆弱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群体面对一点困难就畏惧退缩、缺乏进取心,在遇到情感挫折时不能够坚强的面对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在适应环境方面,大学生常常不能够很好的、快速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不能够很好的做到高中环境向大学学习环境的转变。

产生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个人自身调节能力差;家庭环境的长期影响;学校环境及其关注程度不够;社会有些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社会个案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及其作用分析2.1救助的现状分析面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出现的这些问题,社会个案工作在解决中成为主要的手段之一,目前社会个案救助工作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中有可以借鉴的优势也有需要修改的不足之处。

其中可以借鉴的优势主要有:正确的服务理念作指导、服务的专业性强且针对性强、服务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个案理论模式在大学生弱势群体支持中的运用

个案理论模式在大学生弱势群体支持中的运用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 指 因先天或后天原 因导致 的 节外在 的环境 , 终增强 案 主解决 困难 和适 应社 会 最 能力或机会 的相 对缺 乏 , 而在一 定程 度 上被排 斥 从 这些处 于弱势地位 的学 生主要 表现为经济地 位 的弱 的能力 。个 案工作理论模式建立 在一定 的理论 基础 中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 人本治疗 模式 、 行为修 正治疗
效 的理性 生 活 方 式 , 到 目标 E( e m t n l 每个 人在 某 一 方 面 有 突 出 的才 能 也 是 不 可 能 的 , 达 an w e o o a i 我 a db h v rl f cs 。弱势群 体 的情 绪 和行 为 出 大多 数人 都 是 平 凡 的人 ; 的 确 很 难 找 到 理 想 的 n eai a ef t) o e 但如 果我 接受 可 能 常 常会 被 拒 的 事 实 , 我没 现 困扰并 不 是 因 为他 们 遭 遇 了家 庭 贫 困 、 试 不 工作 , 考 我 并 及格 、 同学关 系 紧 张 、 业 时 找 不 到合 适 的工 作 有任 何损失 , 要让 自己熟 悉求 职 的过 程 , 积极 和 毕 每 追求 等不 幸 的人生 事件 ( , 是他 们对 这些 事 件 的偏 寻求 一份好 的工作 ; 个 人 都有 存 在 的 价值 , A)而
TI AN i g Pn
( a i Istt o eh ooy H ah ins 2 0 3 C ;a Hui n ntue f cn l , u inJ gu2 3 0 , hn ) Y i T g a
Ab ta t sr c :Th n e irg o fColg t d n sr fr o t o e su e t oa e d s d a t g d i h c n mi e if ro rup o le e su e t e e st h s t d n swh r ia v n a e n t e e o o c,

大学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大学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

大学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措施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是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的保障,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现状和意义( 一) 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现状。

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属于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范畴之一,主要依靠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在物质和资金方面的帮助。

所谓经济条件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教育也不例外。

在当今社会,自然灾害、疾病和各种因素使数以万计的家庭致贫,虽然这些贫困家庭的子女怀揣着大学梦,却因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而辍学。

据数据统计,2008 年,全国高职院校贫困生达到了273. 93 万人。

截至2014 年,全国高职院校贫困生达到了341. 46万人。

单从数据上来看,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数量有增无减。

我国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宗旨是能够切实有效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贫困生也能和普通大学生一样,有尊严地生活在大学校园中。

但这一宗旨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单纯依赖政府财政和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 二) 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意义。

1.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系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具体形式之一。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和教育的问题,而更深远的,它影响着整个社会。

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不断增长会使辍学的贫困生越来越多,社会闲散人员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如下岗、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

因此,要充分意识到,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不仅仅影响到贫困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它也是引起社会动荡的主要问题之一,给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远目标带来了诸多不利的负面影响。

2. 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重要手段,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一个方面,它又不同于教育资助。

简而言之,教育救助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是打破贫富分化的敲门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12 年) 》文件中明确指出了,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教育成本也增加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子女上大学,受教育就是一种奢侈,而即使孩子是上了大学,读不到好专业也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文章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成因对策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大学生弱势群体除具有大学生群体一般的特征外,还有着独特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存在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继而对社会的稳定也产生影响,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校、政府的高度重视。

所以,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根据其形成相对弱势的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等。

经济弱势群体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是高校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包括特困生、困难生和一般困难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近些年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心理弱势群体在高校学生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大学生中,16%—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来自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因为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四大最为突出的“心病”。

心理弱势群体的“弱势”集中表现为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并因此引起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相当的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作者:陈洋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1期摘要: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自制力导致的专业方面差等原因,容易成为校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十分不利于他们大学生活的主观体驗和个体未来的发展。

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采用社会工作方法对他们实行帮扶,有助于帮助他们改善不良心理,重拾对大学生活的信心,更好地完成职业规划,重回生活的正轨。

本文将探究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帮扶大学生弱势个体的具体建议,旨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走出弱势,完成弱势心态的改变。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工作;个案研究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一般问题1、自卑心理较严重在大学生弱势群体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他们的自卑情结较重。

自卑是来自于自身能力、外在条件等比不上其他人,从而对自己自信心的丧失。

除去经济上的自卑,在能力上许多同学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大学是将高中生源进行筛选过的,因此在同一所大学里的同学本身高考成绩都很类似。

但是高考成绩并不代表着整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有的只会学习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发现别人能歌善舞,乐器特长样样行,成绩还不输自己,这样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还有的同学在选择了专业之后,无法摸透这个专业的诀窍,迟迟找不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之前的学习排名形成落差,也会产生自卑情绪。

2、自制力较差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就业弱势群体中。

很多时候我们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当室友早起去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只顾着在被窝里睡大觉;当室友们时常去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天天泡在网吧打游戏。

对自己的高要求和自制力对有些同学来说形同虚设,这就是为什么称大学为熔炉的原因之一,任何人走进来都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好的变化还是坏的变化要取决于这四年的行为。

有的同学自制力差,自控能力差,他们没办法给自己上紧发条,只能一步步被别人落下,在专业学习上没有进步,在求职中不断地被拒绝。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在这个过程中,仍有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着接受高校教育的困境。

贫困大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而相应的救助措施也逐渐得到强化。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

首先,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家庭贫困是影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许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使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交通费等教育成本成为难以承受的重负。

另一方面,贫困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往往无法和其他同学相同,这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奖学金和其他教育资助机会。

其次,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的对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政府要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高校也要加大贫困学生的奖学金比例,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参加高等教育,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另外,高校也要加强学生的自助工作,鼓励学生通过教学、科研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此外,社会力量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定向捐资、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者协会等形式,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照顾,以缓解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生存压力。

总的来说,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

只有通过合作和努力,才能够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助,为其创造更加公平和有利的教育环境。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论文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论文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摘要:目前,校园弱势群体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校园弱势群体进行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弱势群体往往自卑孤僻、敏感恐惧、对他人充满嫉妒甚至仇恨,用爱心感化、正确引导、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是解决校园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校园弱势群体构成原因心理特征策略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长期处于困难或不良状况,这些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校园“弱势群体”。

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弱势”的境地,让他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校园“弱势群体”构成及其成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属于留守儿童,还有的父母负罪于社会,这些孩子往往因为自己家庭贫困或父母的犯罪行为在同学们面前感觉低人一等,或者因为长期缺乏父母某一方的关爱而情绪低落,他们怕被别人看不起,于是有意无意疏远同学,将自己封闭起来,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脆弱,从而变成了“弱势群体”。

2.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

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者因为无心向学而成绩欠佳,或者由于学习不得法而无法取得好成绩,或者是存在智障问题,总之,学习对于他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尽管要求学校、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多元、客观,但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成绩的优劣依然是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

因此,学习困难、成绩欠佳的学生,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展现或重视,经常遭到同学的冷眼相待,自己也常常觉得低人一等,在校园里自然是不得势的一群。

3.性格品质方面的原因。

校园里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敢表现自我,远离群体,自我封闭,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大家所遗忘、所忽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也有部分学生因出现过违纪甚至违法现象,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缺陷,周围的人群对他们存在鄙视、戒备心理,他们被拒之于正常人群之外,造成了他们自卑、自弃、破罐破摔的不良心理,最终都沦为了“弱势群体”。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工作,旨在帮助贫困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经济困难,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之一是资助金额不足。

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金的发放标准普遍较低,难以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

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一些贫困生仍然需要进行勤工俭学或者外出打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增加贫困生资助金的数额。

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增加资助金的数量和规模,以更好地满足贫困生的实际需求。

问题之二是资助范围狭窄。

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集中在学费补助上,对于生活费和其他费用的资助较少。

贫困生不仅需要支付学费,还需要支付住宿费、书籍费、交通费等其他费用,过于侧重学费资助难以真正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拓宽资助范围。

可以将资助范围扩大到生活费、书籍费、交通费等其他费用,全面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

可以通过为贫困生提供兼职岗位、给予各类奖助学金等途径,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问题之三是资助流程繁琐。

目前,贫困生申请资助的流程较为繁复,需要提交大量材料和层层审批。

这不仅耗费贫困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办理部门的工作负担,不利于高效率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简化资助流程。

可以通过简化申请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优化审批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申请和审批的效率。

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推行电子申请、网上审批等方式,提升办理流程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问题之四是缺乏后续跟踪和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在资助贫困生后,缺乏对其后续发展和情况的跟踪和管理,导致一些贫困生在获得资助后未能真正解决自身的经济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的后续跟踪和管理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贫困生档案系统、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等方式,对资助贫困生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管理,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浅析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优势与不足

浅析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优势与不足

浅析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优势与不足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以及工作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个案工作的优势,同时学校个案工作因其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也与高校其他学生工作相比也存在这不足。

针对学校个案工作法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理念与理论加以梳理与总结,从其优势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个案工作救助一、学校个案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优势(一)服务理念更具人性化学校个案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

社工以人为本,在尊重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础上,真诚帮助他们,引导、支持、鼓励他们,相信他们潜力巨大,能够达成自我改变与自我成长。

学校个案工作模式的介入服务和救助过程,遵循案主本位的原则,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始终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需求为最高宗旨,进而提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个案工作不是像思想政治教育那样自上而下以灌输教育为主,对于受教育者内心感受与真正需求考虑不周,而是遵循尊重与平等的服务理念,避免了思想教育的单一性与生硬感,有效地防止了受助学生被动接受心理的产生与抵触情绪的生成。

(二)服务方式专业性与针对性强学校个案工作操作主体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他们秉持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学校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解决问题。

其角色和工作区别于一般的任课教师、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社工与大学生弱势个体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与辅导,他们运用的服务方式更具专业化,更注重服务对象的个体性和独特性,服务更细腻更深刻。

同属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因弱势类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需求并不一样,即使属于同一弱势类型,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服务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个体具体对待。

因此,运用学校个案工作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更具有针对性。

(三)服务效果优良运用学校个案工作方法对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社工借助支持性技巧,专注于案主,倾听其表述、同情其处境、鼓励其不断改善自我,在此过程中案主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

贫困生的问题依然存在,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资助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资助标准往往是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学费、生活费的支出情况来确定的。

这种方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因为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完全能反映其实际的经济困难程度,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贫困生资助的情况,而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2. 资助政策执行不到位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资助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学校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有所偏差,有些贫困生可能因为政策执行不到位而得不到相应的资助。

3. 贫困生资助管理不规范贫困生资助管理不规范会给资助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些学校在资助工作中会出现贪污、挥霍等不规范的情况,导致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二、解决对策解决资助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需要完善资助标准。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由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家庭的收入情况、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的人口状况等多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资助标准,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为了解决资助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落实好资助政策的各个环节,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应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大对资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为了规范贫困生资助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资助都有依据可循,避免出现滥用资助、挥霍浪费的情况。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摘要:大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自制力导致的专业方面差等原因,容易成为校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十分不利于他们大学生活的主观体验和个体未来的发展。

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采用社会工作方法对他们实行帮扶,有助于帮助他们改善不良心理,重拾对大学生活的信心,更好地完成职业规划,重回生活的正轨。

本文将探究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帮扶大学生弱势个体的具体建议,旨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弱势群体走出弱势,完成弱势心态的改变。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社会工作;个案研究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一般问题1、自卑心理较严重在大学生弱势群体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他们的自卑情结较重。

自卑是来自于自身能力、外在条件等比不上其他人,从而对自己自信心的丧失。

除去经济上的自卑,在能力上许多同学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大学是将高中生源进行筛选过的,因此在同一所大学里的同学本身高考成绩都很类似。

但是高考成绩并不代表着整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有的只会学习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发现别人能歌善舞,乐器特长样样行,成绩还不输自己,这样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还有的同学在选择了专业之后,无法摸透这个专业的诀窍,迟迟找不到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之前的学习排名形成落差,也会产生自卑情绪。

2、自制力较差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就业弱势群体中。

很多时候我们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当室友早起去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只顾着在被窝里睡大觉;当室友们时常去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天天泡在网吧打游戏。

对自己的高要求和自制力对有些同学来说形同虚设,这就是为什么称大学为熔炉的原因之一,任何人走进来都会发生变化,只不过是好的变化还是坏的变化要取决于这四年的行为。

有的同学自制力差,自控能力差,他们没办法给自己上紧发条,只能一步步被别人落下,在专业学习上没有进步,在求职中不断地被拒绝。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个案救助(一)个案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一般过程1、建立与案主关系社会工作者在接受新的案主案件时,就意味着一段新关系的诞生。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成为了高校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学业和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为他们提供教育救助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一、问题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多,部分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原因,无法维持日常生活和学业的需要,他们的生活费、学费、住宿等方面的支出都需要资助,一些贫困大学生甚至不能支付一些必要的借书费用和实验费用,更不用说买一些必要的教材和参加一些学术活动。

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而导致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甚至有的人可能因为无法支付学费而被校方退学。

二、原因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无法应对高昂的高等教育费用,同时,由于当地教育经验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影响了其学业发展和成绩。

此外,对于一些在校贫困大学生而言,租房、饮食、交通等生活支出也会不断增加。

三、对策方案为了优化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模式,引导他们响应“扶贫助学”的政策倡导,建立一个全面、系统和可持续的救助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1、完善教育救助政策。

高等教育救助政策的制定需要合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特殊需求,根据其家庭贫困程度、学习表现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救助政策。

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2、增加经济资助。

在政策方面,国家可以逐步加大教育救助的经费投入,同时,高校应该在本校财力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借贷、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方面的救助力度,采取一些大力度的措施,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

3、优化创新教育救助方式。

对于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为困难无法获得经济资助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可以根据其学科和兴趣,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拓宽其能力和机会,并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的空间。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基本情况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基本情况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基本情况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困境群体的救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困境群体的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是一种相对全面的救助方式,它包括了对每个困境群体成员的个性化关怀和支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对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基本情况的评估,来揭示其重要性和实施情况。

1.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的概念与定义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顾名思义,是针对每个困境群体成员个体的一种救助服务模式。

它强调的是因材施教,因人施策,以期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困境群体成员各自的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模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与困境群体成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帮助,以解决其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2.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的重要性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救助模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困境群体成员的特殊情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个案模式下的救助服务能够为困境群体成员提供更精准的关怀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

通过个案模式下的救助服务,可以更好地推动困境群体成员的发展和融入社会,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3.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的实施情况就目前来看,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在实施中还存在不少挑战与困难。

由于困境群体成员的个体情况千差万别,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深入调研和帮助。

一些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困境群体成员的多样化需求。

再次,个案模式下的救助服务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质量监控机制,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社会对困境群体的认知和关注不足,个案模式下的救助服务也面临着资源不足和支持不足的问题。

4. 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的展望和改进建议尽管个案模式下的困境群体救助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和优势。

学校个案工作-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新平台

学校个案工作-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新平台

学校个案工作: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新平台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在心理、学习、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也越来越多。

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理念、采取新的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我们需要将个案工作运用到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中,以更好地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标签:个案工作;大学生弱势群体;新平台一、问题的提出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而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国外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称为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

个案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称为学校个案工作。

在高校中,学校个案工作以全体大学生为服务对象,运用专业的理念与方法对学生个体进行直接帮助,解决学生心理、学习、生活适应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主动协调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增进求助学生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

[1]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人群中亦存在着“弱势群体”。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大学生强势群体而言的,是指大学生群体在教育资源的占有,机会的获得以及自身能力与素质方面处于比较弱的地位的大学生群体。

另外,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并不是将大学生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来看待,所以大学生弱势群体并不包含在社会弱势群体之中。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刻不容缓,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新平台就是学校个案工作。

二、构建学校个案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新平台的必要性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学校中的特殊群体,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学校个案工作在中国内地刚刚起步,我们需要认识构建学校个案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这一新平台的必要性。

(一)学校个案工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传统救助模式的改变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传统的工作模式强调“训导式”的工作方法,高校学生工作者以教育者身份居于中心地位,大学生是从属地位,在价值理念上,以应对求助学生眼前的问题为目的,很少关注求助学生的预防和发展的要求;在工作方式上,以约束性管理和训导式方法为主。

个案理论模式在大学生弱势群体支持中的运用

个案理论模式在大学生弱势群体支持中的运用

个案理论模式在大学生弱势群体支持中的运用田萍【摘要】大学生弱势群体是在经济、心理、能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他们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问题是教育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个案工作的不同理论模式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支持起着不同的作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可以纠正他们的非理性信念、人本治疗模式可以帮助他们自我成长、行为修正模式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

不同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功能,解决其问题。

%The inferior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refers to those students who are disadvantaged in the economic, psychological, capable and other aspec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y arouse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Their problems must be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Dif- ferent casework theoretical models play different roles for inferior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model can correct their irrational beliefs. Client - Centered Therapy can help them to self - growth. Be- havior Modification model can help them to establish a correct behavior.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theoretical models can enhance the social function for the inferior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effectively.【期刊名称】《淮阴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1)002【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个案工作;理论模式;弱势群体【作者】田萍【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6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的能力或机会的相对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一般群体之外的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学生群体。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现今,在高校中存在着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一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在教育方面的困境和诸多影响因素。

接着就现有的救助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结尾对文章进行总结分析,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教育问题,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救助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对策、困境、影响因素、政策分析、建议、总结、展望、未来、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教育。

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家庭条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困难和学习困境。

这些贫困大学生往往在学费、生活费和学习资源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他们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要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救助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困境和影响因素,研究现有的救助政策和措施,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其更好地完成学业和顺利实现自身发展目标。

这不仅对于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改善生活境况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推动我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2 问题提出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前景。

问题提出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活费用、学费、学习资源以及心理压力等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介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优势与
不足
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以及工作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个案工作的优势,同时学校个案工作因其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也与高校其他学生工作相比也存在这不足。

针对学校个案工作法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理念与理论加以梳理与总结,从其优势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个案工作救助一、学校个案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优势
(一)服务理念更具人性化
学校个案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

社工以人为本,在尊重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础上,真诚帮助他们,引导、支持、鼓励他们,相信他们潜力巨大,能够达成自我改变与自我成长。

学校个案工作模式的介入服务和救助过程,遵循案主本位的原则,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始终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需求为最高宗旨,进而提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个案工作不是像思想政治教育那样自上而下以灌输教育为主,对于受教育者内心感受与真正需求考虑不周,而是遵循尊重与平等的服务理念,避免了思想教育的单一性与生硬感,有效地防止了受助学生被动接受心理的产生与抵触情绪的生成。

(二)服务方式专业性与针对性强
学校个案工作操作主体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他们
秉持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学校个案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帮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解决问题。

其角色和工作区别于一般的任课教师、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

社工与大学生弱势个体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与辅导,他们运用的服务方式更具专业化,更注重服务对象的个体性和独特性,服务更细腻更深刻。

同属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因弱势类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需求并不一样,即使属于同一弱势类型,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服务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个体具体对待。

因此,运用学校个案工作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更具有针对性。

(三)服务效果优良
运用学校个案工作方法对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社工借助支持性技巧,专注于案主,倾听其表述、同情其处境、鼓励其不断改善自我,在此过程中案主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因而,这种工作模式对他们的心理调适比较有效。

针对贫困大学生经济弱势群体的救助,只要抓住根源,借助支持网络,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经济压力,并纠正其非理性信念,就可给予案主新生活的希冀,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他们自卑感,以新的思考方式看待与处理既有的问题与困境,树立起生活与学习的自信;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救助,以个案访谈的方式帮助案主改善认知,疏导不良情绪,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针对贫困大学生学业弱势群体救助,主要是通过社工直接的个案学业辅导或间接的朋辈个案引
导都对案主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救助,通过纠正案主认知偏差,教给案主相关求职面试技巧,也会立竿见影。

二、学校个案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不足
(一)服务方式具有局限性
人需要放到特定情境中,其状况才能得以展现,人需要放到各种环境中其能力方可得到锻炼。

学校个案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主要运用个案访谈法,社工可以帮助案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可以传授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些技巧,也可以帮助案主疏导心理情绪的困扰等,但案主在小团体或更大群体中的表现,社工通过访谈了解有限,案主的不断成长与发展也不是单纯见面访谈能够达成的,所以学校个案工作,需要同学校小组工作与学校社区工作结合起来。

这三大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动态观察、立体介入,帮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解决当前困难,有利于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增强环境适应力,提升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运用学校个案工作方法救助贫困大学生经济弱势群体时,除了案主自身努力,更多的不是访谈,而是用间接的方式,如社工帮助案主联系资源,学校落实相关政策等,这样才更为有效;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救助,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主,一般社工无能为力,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介入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学业弱势群体时,有的个案成效较慢,需要一个周期性改善;
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弱势者的救助,案主的整体求职素养与求职竞争力的提升也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

(二)服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校个案工作模式不是一个万能模式。

社工作为个案工作的指挥与执行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角色多样,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都要有所了解或者深刻认识,其专业素质影响着整个学校个案工作对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效果。

虽然每个社工都有其专场,但在很多问题上仍会束手无策。

社工自身无力应对时,便需求助其他社工或者转介,或者更具针对性的部门及专家介入其中。

学校个案工作方法及社会工作者自身皆存在不足,这就要求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累积丰富的经验。

同时,学校个案工作也需要与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处、学习发展管理机构、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部门互通有无、全力合作,系统深入的帮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解决问题。

(三)服务持续时间长
学校个案工作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通常采取一对一式的服务,一次只能服务一个案主,难以大面积地开展工作,相对于等待救助的整个群体而言,社工数量很少、效率过低。

在同一时期时内,学校个案工作帮助的人数不有限;学校小组工作则可开展几次同质性的小组活动,使更多学生得到帮助;学校社区工作则可以通过举办一场大型的讲座,如心理健康讲座、学习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一次性帮助几百人甚至几千人。

从这个角度上來讲,学校个案工作
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不论就正在接受服务的单个案主而言,还是等待服务的整个群体而言,服务持续时间都是比较长的。

正因为如此,效果明显的学校个案工作亟需更多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者的行列中来。

我国在读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现状,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关系密切。

从学校个案工作的视角对该群体进行救助和研究,使我们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学校个案工作的理论贯彻与具体操作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希望这种研究,能引起理论界对学校个案工作与社会工作的重视,研究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的内在规律,以规律为指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希望这种研究能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关注该群体的内在需求,帮助这一群体走出困境,在象牙塔里更好的完善自我,并顺利走入社会、反哺社会。

当然,这种单一视角的研究与救助不可能一剂见效、包治百病,这就需要进一步运用学校小组工作和学校社区工作甚至更广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加以研究与解决。

参考文献:
[1]费梅苹,韩晓燕.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0.
[2]李晓凤.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00.
[3]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