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1
第6章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6章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是指两国之间进口和出口属于不同产业的商品。
例:用彩电交换小麦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产业内贸易是指两国之间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产业、基本上相同或相似的商品。
例:用彩电交换彩电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制成品用小麦交换小麦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传统解释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是建立在某种需要探讨的新的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二战以后,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逐渐上升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特点1.2.3.贸易产品上有所不同,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产品贸易流向具有双向性,相同产业内的产品,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既有资本密集型产品,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既有高技术产品,也有标准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4.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本章结构?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vv规模经济的含义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vv垄断竞争市场与差异产品下的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寡头垄断与国际贸易: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vvv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双寡头市场——古诺模型寡头垄断与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第一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两种表现形式:v内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v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
?假设某行业最初厂商数量N=10,每家的产出为q=100.?(1) N=20,q=100。
如果生产效率提高,则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大厂商无优势)?(2) N=10,q=200。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贸易自由化、关税下降、投资自由化等措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全球化是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日益趋向全球化融合的进程。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国际贸易也成为维系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交流的便利,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是对本地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而是更加注重开源和合作。
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向这个方向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与经济的增长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扩大市场积累资本,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从而实现经济高效增长。
并且,国际贸易还可以带来外汇收入,从而提高国家的投资和消费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转移和经验积累。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和技术转移,从而实现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引进和创新,促进国际间的知识交流,从而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2、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际贸易可以让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优化配置,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利用起来,扩大市场,实现互惠共赢。
3、市场扩大和消费升级。
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增加产品种类和数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市场,加快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追求效率、品质和服务的需要,推动经济的好转和升级。
四、国际贸易对发展中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较为明显。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生产力相对较弱,从而面临外部竞争的压力。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技术和资金的注入,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同时,国际贸易还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换汇,获得更多的外汇和投资,从而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
易只发生相应的数量变化或 规模的变动,国际相对价格 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人均 收入也不会变动;
这样,恩格尔定律将不起作用,
社会需求不会从常用品向奢侈品, 消费结构保持稳定,由于生产可 能性曲线的形式和各个国家的消 费结构不变,国际贸易的格局则 不会改变,但贸易的数量增加了。
经济增长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外扩,变成A’B’,新的相对价 格线为M’N’,且M’N’//MN,即x,y产 品相对价格在经济增长前、后不 变; M’N’与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 与Q’( x+∆x,y+∆y )点,Q’点为 新的生产产品组合点,它随生产 可能性曲线A’B’变化而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讨论经
横坐标轴表示一国具有出口能
力的X产品的产量,纵轴表示可 能进口产品Y的产量; 从供给方面来考虑,一国努力 生产并供给那些可能进口的产 品,就是生产进口替代品,所 以Y产品也称为进口替代品。
原来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B,
x、y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线为 MN,它与AB线相切于Q(x,y) 点,Q点为该国生产产品的组 合点;
相反,等产量曲线Y离N点更
远,ON>MP,这表明可能进口 的商品Y的产量增加了; 因此,在劳动要素不变,单 方面增加资本要素时,资本 密集型的产业将扩大,劳动 密集型的产业将缩小;
这时,如果出口产业是劳动
密集型的,就会出现超逆贸 易型增长;反之,如果出口 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就会 出现超顺贸易型增长。
这样,在Q点,X商品的等产
量线变为X1 ,Y商品的等产量 线变Y1,这两条曲线的切线与 P点上的切线相互平行,其斜 率相同(资本增长后要素价格 比率相同)。
图6-5显示Q点是容易确定的,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南
图6-7
厂商H假设对方的产 量 qF 给 定 不 变 , 曲 线 RDH 即为厂商H的剩余需求曲 线,厂商H的边际受益曲 线MRH与边际成本的交点, 决定了厂商H最佳产量选 择为qH。
❖ 开放后的情形
❖ 国际分工格局 :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 种类的产品,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 , 我们不能肯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 。
❖ 贸易形态:产业内贸易。 ❖ 市场扩大产生两种积极效应:一是通过厂商产量
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二是增加产品的品 种数量。 ❖ 贸易的福利效果:一是生产成本的降低,使消费 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二是产品品种的 增加,使得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带来更多的 满足。
❖ 假设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其他一 切条件都相同,其中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 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 开放后 ❖ A国的消费者会从B国购买Y产品,但在X部门,
两国的厂商各自生产不同的差异产品,两国消费者 所消费的X部门产品既有本国的,也有外国的,即 在X部门,每个国家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由于 整个贸易最终必须达到平衡,所以A国在X部门应 属于净出口国,B国在X部门则应属于净进口国。 ❖ 贸易格局: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同时存在 ; ❖ 贸易起因: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 赋的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 ❖ 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 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两国间的差异越 小,贸易应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应以产 业内贸易为主,反之,两国的差异性越大,产业间 贸易就会越显著。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国际贸易通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传递,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将按照步骤逐一阐述这种关系。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带来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最有利可图的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
比如,沙特阿拉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两国通过石油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样的资源优化配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满足各国不同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传递。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还是技术和知识的传递。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开放之前相对落后,但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经济也随之实现了持续增长。
另外,国际贸易还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刺激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市场,使得企业能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同时,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会刺激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使得中国制造业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角色,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最后,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促进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进行资源的专业化配置,使得产业链更加完善和高效。
这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分工合作,形成了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制造业链,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国际贸易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递、市场的扩大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6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30
巴斯塔布尔:引入成本-效益分析,认为保护幼 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收 益的现值。对保护产业要求更高。从静态到动 态。 R
效应的大小取决于需求弹性的大小,需求弹性大 则效应大,反之则小。
3.贸易效应:保护、消费效应之和,即替代进口的 部分加上消费减少造成的进口的下降。
即Q1Q3与Q2Q4之和。
11
4.税收效应:政府对于进口征收关税的财政收入。 在图中这部分税收为 PwPt ×Q3Q4
5.国际收支效应:因进口下降引起的对外支付降 低,即外汇的节约。其数量等于
关税谈判属于重复博弈。关税谈判中最常见战略是 威胁和承诺。威胁体现在报复上。关税战略中,报 复是为承诺服务,承诺才是目的。
20
两个大国A、B, B
A
无关税
有关税
两种商品,
无关税 (8,8 ) (2,10)
一次性博弈:
有关税 (10,2) (4,4)
两个静态均衡状态
1、双方均采取高关 关税谈判就是为了达到无关税最优,这时
国产品竞争的部门,技术部门 关税保护措施——对工业品禁止输入或规定适当的税率 课收关税应当有一定的限度 关税保护措施应当有步骤地进行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 利益冲突,产业结构动态调整 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
28
(二)新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中,价值转移或国际剥削,贸易利益极端
5
(二)关税的特征
1.透明性 2.非歧视性:与配额相比较 3.稳定性:变动须立法 4.市场功能性:反映市场供求 5.防止寻租 6.保证国家利益:关税收入直接交给国家
第六章 国际贸易及价值转移 (国际贸易教程》ppt课件件)
第三节 国际贸易利益分配
一、传统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
B国国内交换比率
Y
B国
不贸 易区
双方贸易区
A国国内交换比率
A国不贸易区
O
X
由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及其相互间的贸易占世 界生产和贸易总量的绝大比重,故贸易条件一 般贴近于发达国家国内交换比率,这样国际贸 易利益的分配更多地倾向于相对落后国家。
国际贸易对于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极 大的贡献(物资、技术、管理、环境等)。
三、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
竞争除了可能会产生某种社会劳动浪费之 外,更多的是通过有效分配资源和组合资源使 社会生产向前发展,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国 际贸易则为引进竞争机制提供了条件——在开 放的情况下,消费者主要根据产品的质量、效 用、价格、使用方便程度选择进口商或本国生 产的商品,迫使生产者提供新、优、廉的商品, 人类社会因而得以进步。
思考题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引 擎?
试述国际贸易乘数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与传统观点对立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的主要内
容有哪些? 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节 国际价值转移与国际剥削
一、关于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产生原因的几 种观点
(一)不等价交换源于垄断 (二)不等价交换源于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 (三)不等价交换源于劳动生产率差异
二、关于国际剥削原因的探讨
(一)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商品交换获得的利益 与本国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的关系
(二)各国国内生产价格的形成与价值转移之 间的关系
资差异导致剩余价值率差异。 在国际交换中,这种不等价交换式实际上是富国的劳动
者剥削穷国的劳动者。
(四)现代国际剥削论的其他观点
帕罗伊克斯的不平等交换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6章,标准贸易模型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
1、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 2、当一国经济增长时,参与国际贸易是否能提 高增长的利益?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1、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QC
平衡性增长 balanced growth
QC
QC
QC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外国对本国进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有利,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进行补贴对本国不利;外国 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不利,对本 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对本国有利。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 贸易条件的收入分配效应
↑ PM/PX ↓
相关问题
1989年间,政治变动席卷东欧。这场变动的一个 结果是西欧贷款的方向发生了变动。西欧国家尤 其是德国,80年代曾向美国大量贷款,如今开始 将钱借给邻近的东欧国家。利用收入转移问题的 分析考虑:上述情况会怎样影响西欧产品对美国 和日本产品的相对价格?
四、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曲线同时移动
二、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 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 – 福利恶化型增长(悲惨的增长) immiserizing growth
经济增长(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相关问题
A国和B国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用于 生产两种产品X和Y。两国的技术水平一样,X 是资本密集产品,A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分析 下列情形中,两国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变化: a. A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b. A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c. B国的资本存量增加。 d. B国的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转入(福利↑)+ 贸易条件恶化(福利↓)= 福利↓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
(三)优化本国产业结构
通过对各产业产品进出口实行有差别的对外贸易 政策,可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四)积累本国经济发展资金
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贸易顺差,通过对进出口商品征收 各种税费,可以增加一国财政收入,为一国经济发展 积累建设资金。例如,2010年全国海关税收突破万亿 元大关,共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1.25万亿元。从 1980年至2010年,30年来,海关累计征税7.43万亿 元,占同期中央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30%左右。
2024/3/3
15
六、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 (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主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该时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 限制货币流出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扩大货币的积累。其中英国 实行得最为彻底。
❖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以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和航运大国荷兰两国最为典型,但由 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一些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如美国、 德国在该时期则采取了保护贸易政策。
2024/3/3
11
(五)维护国家安全
通过贸易政策的制定,限制本国战略性物资出口,禁 止危害本国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产品的进口,以 维护一国国家安全。例如,我国从2007年12月20日起 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 的出口退税,以减弱相关粮食品种的出口积极性,增 加国内市场的供应,从而达到缓解国内CPI增长过快的 目的。
9 2024/3/3
征收高额关税和设置种种障碍造成的。例如,韩国马铃 薯的进口关税税率为30%,韩国的马铃薯价格比关税税 率只有1%的加拿大就高出4倍;韩国进口苹果的税率为 45%,其价格也比税率只有5%的马来西亚高出3倍。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英国放弃。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3.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和经济安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6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精选文档
局限: 首先,加深了出口加工工业的对国外市场、 资金和技术的依赖性。 其次,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引进大量外资使本国主要经济部门 为外资所控制,外债急剧增长。 第四,收入不均现象同样存在。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3)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 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 护政策,(1)它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 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以巩固国内外市 场的垄断;(2)保护的对象是垄断资 产阶级;(3)保护的手法也趋于多样 化,不仅仅是高关税,还有其他各种奖 出限入的措施。
(二)出口替代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的主要内容 即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以工业制成品和 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品出口, 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 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次级外向战 略。
选择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特点: (1)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 (2)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需要靠自然资 源或原材料的进口才能生产制成品。 (3)劳动力比较便宜,因而有廉价劳动力 优势。 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倾向于自由贸 易政策:较低的进口关税、较少使用非 关税壁垒、低估本国币值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4)
四、贸易自由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世界 政治经济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这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政策先后出现了自由化倾向。但战后是 一种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5)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 它形成于70年代中期。 第一,贸易保护措施由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 接贸易限制为主逐渐被间接的贸易限制所取 代。 第二,贸易政策措施朝制度化、系统化和综 合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其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双 边和多边谈判与协调成为扩展贸易的重要手 段。 第四,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实行区域内的共同开放和区域外的共同保护。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李嘉图模型是2个国家2种产品1种要素。
特定要素模型是2个国家,2种产品,2个要素。
而且,其中有一种要素是固定的,是不能够自由流动的。
HO模型则是K 和L,两种要素可以在自己本国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够跨国流动。
李嘉图模型的机会成本来自于技术生产率的不同,由于生产率的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
特定要素模型是因为要素的充裕程度不同。
HO模型是因为资源的相对丰裕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里由于只有一种要素,所以机会成本不变, 比较优势产生于技术差别;HO模型里有两种要素,各自适合于不同的部门,所以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比较优势产生于要素禀赋差异。
特定要素模型里机会成本也是递增的,因为流动要素只有一种,而其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此,当不断释放生产X的劳动力去生产Y时,随着Y产量增加而X产量减少,Y的边际产品减少而X边际产品增加,使得生产Y的机会成本逐渐增加,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外凸的,至于比较优势应该跟HO模型一样吧。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主要是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指某种商品在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该产品占有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种产品一定对最终产品有所贡献。
一般均衡分析:在考虑所有经济变量的关系的情况下,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李嘉图模型:该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确定,即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经济增长与贸易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壮大,我国在世界贸易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但机遇与问题并存。
金融危机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外贸往来重要性的同时,也让人们深思经济增长和对外貌似的深层关系。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对外贸易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增长又成为加速对外贸易发展的强劲动力;外商直接投资( FDI)也通过增加东道国资本积累和技术外溢等形式不同程度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通过加速数原理反作用于投资;出口导向型 FDI促进一国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发展使外商盈利,从而增加对东道国直接投资。
近年来,关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二、理论发展(1)传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理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早在重商主义学说中就有过一些论述。
该理论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保持对外贸易顺差才会增加本国的财富总量。
由于其论述只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因此并不能将其看作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先驱。
在传统的外贸学说中,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绝对优势”学说、“剩余产品出口”说、“比较优势”学说及要素禀赋论。
1.“绝对优势”学说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学说和“剩余产品出口"说,表达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绝对优势”学说是指,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斯密主张各国应该按照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利用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增加社会财富,每个国家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①。
“剩余产品出口”(Vent for Surplus)说假定,一国在开展对外贸易之前处于不均衡状态,存在闲置的资源或剩余产品,当该国由封闭转向开放后,便可出口其剩余产品或由闲置资源生产的产品,即对外贸易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
经济学原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经济学原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本文档包含了经济学原理下册的全部单元测试题目及答案。
以下是各单元的测试题目:第一章海岛国家1. 以下哪个不是海岛国家?- A. 古巴- B. 爱尔兰- C. 冰岛- D. 斐济2. 海岛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A. 缺少天然资源- B. 商业发达- C. 食品充足- D. 具有地缘优势3. 海岛经济相对于其他经济有哪些不同?- A. 贸易更加依赖进口- B. 内部市场更加稳定- C. 更加依赖旅游业- D. 内部市场更有活力答案:1.D 2.A 3.A第二章需求和供给1. 当价格上涨时,下列哪个不会出现?- A. 供给增加- B. 需求下降- C. 供给下降- D. 需求增加2. 下列哪项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 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B. 消费者收入增加- C. 相关商品价格上涨- D. 消费者预期到来的将来价格上涨3. 在下列哪个情况下,市场会达到均衡?- A. 供给大于需求- B. 需求大于供给- C. 供给和需求相等- D. 供给和需求均为0答案:1.A 2.C 3.C第三章产权和效率1. 什么是产权?- A. 政府强制征收的财产- B. 拥有和控制资源的权力- C. 具有公共福利性质的财产- D. 具有私人性质的财产2. 在一个没有外部性的市场中,对于达到效率有何作用?- A. 不存在效率问题- B. 需要政府干预- C. 价格反映了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之和- D. 价格只反映了私人成本3. 消费者剩余是什么意思?- A. 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B. 消费者的收入减去购买商品所需花费的金额- C. 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花费的金额减去商品的成本- D. 消费者得到商品的价值减去购买商品所需花费的金额答案:1.B 2.C 3.A第四章市场失灵1. 公共物品是什么?- A. 由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B. 由私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C. 需要政府干预才能正常供给的商品和服务- D. 拥有公共福利性质的商品和服务2. 具有负外部性的市场失灵意味着:- A. 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 B. 政府必须干预- C. 市场价格低于社会成本- D. 市场价格高于社会成本3. 为什么私有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会提供公共物品?- A. 因为它们能从政府那里获得补贴- B. 它们被法律强制要求这样做- C. 因为这具有商业上的利润- D. 它们未能识别出公共物品的特性答案:1.D 2.C 3.C第五章政府管理市场1. 历史上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是什么?- A.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C. 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D. 大卫·李嘉图的《原理》2. 政府可以通过价格上限来防止物价过高。
第六章_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李斯特
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出发点。
短期牺牲有利于长期发展。
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 己的理论主张
3、普遍的自由贸易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完 全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又并行不悖。
在经济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实际上是为个人投 资提供保护,为本国商品提供市场,这才符合个人利益。因此, 在经济落后国家,高度的保护政策是可以与最大限度的个人自 由并行不悖的,是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十分必要的工具。
利益集团的影响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历史上三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
第一次是1875年前后(垄断产生时期)
第二次是1929-1933年大危机时期
超贸易保护政策
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3、1975两次 石油危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 整)— 新贸易保护主义
三次贸易相对自由化浪潮
选择幼稚产业和确定保护政策。各种保
护措施本身不可能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
根本效果,但它们对贸易关系的干预,
可以作用于市场、资本、技术、资源等
等因素,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
关于幼稚产业选择的标准 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经济论据
保护贸易政策的非经济论据
保护贸易政策经济方面的论据
0
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的方面
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通过干预获得利 益 改善受到扭曲的竞争环境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局限性
界定与激励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什么行业是需要政府扶持 上,缺少判别的依据。 政府扶持的必要性问题:附加价值的高的部门民营企业会 进入。 使邻国贫穷的政策会引发他国的报复:如果外国采取同样 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效果会减少;在信息不全的情况 下,政府扶持未必能够成功。 对其它产业的负面影响:如果一个产业得到补贴,这一产 业将从其他产业吸收资源,使其他产业的产业成本上升。
国际贸易与经济
国际贸易与经济国际贸易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就业、繁荣和贫困缓解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利合作。
国际贸易可以带动国内生产和创造就业机会,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和出口,同时也可以吸收国外资本、技术和知识,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显示,国际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全球贸易总量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得到了显著的增长。
二、国际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由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商品和服务可以越来越自由地在各个国家之间进行流通,这会导致就业的区域和产业的变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许多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被创造了出来。
同时,国际贸易也会对一些传统产业带来挑战,这些行业的失业人口需要重新转换职业,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形势变化。
基于这点,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对于就业的影响,并采取各种积极的政策措施,包括培训和技能提高。
三、国际贸易对繁荣和贫困缓解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贫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收的机会,并且创造了更多的收入,进而减轻教育、健康和住房等公共服务的压力。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能够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通过国际贸易,推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缓解贫困和改善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贸易不仅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而且也对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过度开采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和大规模生产等产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际贸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突出。
经济发展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经济发展理论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在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的今天,国际贸易无疑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国际贸易不仅带来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给国家带来了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科技进步。
然而,国际贸易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为了深入理解经济发展理论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商品的成本差异决定了国际贸易。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每个国家应专注于生产自己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这种贸易方式能够使各国都从贸易中获益,加快全球经济发展。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解释全球贸易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如贸易逆差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新贸易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不仅仅取决于成本差异,还取决于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此外,新贸易理论还强调了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分工,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链的优化。
新贸易理论为我们理解当代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深化了经济发展理论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仅仅取决于资源的积累和生产要素的投入,还取决于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国际贸易,企业可以获得国际市场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国际贸易也可以促进各国制度环境的改善,推动政府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
经济发展路径选择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展开的研究方向。
经济学家发现,国际贸易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方面,一些国家通过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全球市场和跨国公司的资源,实现了快速经济增长。
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外贸出口成为了很多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加突出,其经济增长与外贸出口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本文将探讨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一、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外贸出口可以促进国内的经济增长,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外贸出口不仅可以创造产品和服务销售所得,也可以通过各类服务增加经济社会附加值,还可以扩大售出的市场,整体上提高国内经济财富收入水平。
2. 促进技术进步。
外贸出口既可以丰富国内工业结构,还可以推动技术更新,通过向国外交流技术革新实施,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经济质量。
3. 提高劳动力就业。
外贸出口扩大了生产规模,也可以创造人力资源职位需求,丰富了经济社会的劳动就业机会,让大量的低技能和部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
二、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外贸出口不仅可以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同时经济增长也可以促使外贸出口的增加。
具体地说,经济增长可以创造既有优势的环境和条件,进而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与设立、经营企业,让外贸出口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来源,形成正向的循环和谐发展。
三、对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过度依赖问题然而,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也带来了自己的问题。
外贸出口的前提就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如此之多的外贸出口,如果只是靠输送商品和服务,没有在国内创造需求,亦往往会导致国内市场环境分裂。
一些企业依赖外贸而忽视了对内销售的开拓,对外贸出口形成了过度依赖,往往会在经济变化和市场波动的环境下承受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外贸同质化和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种过度依赖的问题更为严重。
综合来看,外贸出口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在针对不同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的问题上,需要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克服一些过度依赖的风险。
如果能够平衡企业的前端业务与转型、运作市场的后端环节,并且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特色,那么,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和国家的财富总量,也可以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共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12-12
16
K X’ K’ X Y Y‘ 0
2011-12-12
E’
E
L’
17
重要结论: 重要结论: 生产可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增加, 生产可进口商品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 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使其贸易条件得 到改善; 到改善; 而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 而生产出口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增加, 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 将会增加出口商品的供给,从而导致其贸易 条件恶化。 条件恶化。 关于这一点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显得尤为 重要。在增加出口的同时, 重要。在增加出口的同时,更要关注可能对 贸易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 贸易条件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做到趋利避害。
2011-12-12 15
五、罗伯津斯基定理
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 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在商品价 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 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生产要素的增 长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 长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 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部门的生产下降。 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部门的生产下降。
2011-12-12 4
二、需求偏向理论
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 在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居民对可进口 品及可出口品的消费都按统一比例增加, 品及可出口品的消费都按统一比例增加,则 这种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是中性的; 这种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是中性的; 如果居民对可进口品消费的增加比可出 口品快, 口品快,则这种经济增长有利于贸易规模的 扩大,称为“顺贸易偏向” 扩大,称为“顺贸易偏向”; 如果居民对可出口品消费的增加比可进口 品快, 品快,则这种经济增长不利于贸易规模的扩 称为“逆贸易偏向” 大,称为“逆贸易偏向”。
2011-12-12 5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2011-12-12
6
一、平衡型增长与偏向型增长
平衡型增长是指当一国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 增加的时候,生产可能性曲线按比例地向外移动, 增加的时候,生产可能性曲线按比例地向外移动, 因此其形状保持不变。此时, 因此其形状保持不变。此时,如果产品价格保持不 经济增长将导致各种产品实现同比例增长。 变,经济增长将导致各种产品实现同比例增长。 偏向型增长是指当一国的不同生产要素以不同 速度增长的时候, 速度增长的时候,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将偏向生 产增长更快的产品,因此其形状会变化。此时, 产增长更快的产品,因此其形状会变化。此时,如 果产品价格保持不变, 果产品价格保持不变,经济增长将导致各种产品生 产以不同比率增长。 产以不同比率增长。
2011-12-12 2
第二节 需求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恩格尔定律 1857年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一 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 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 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公式为: 恩格尔系数( 公式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 人消费支出总额× 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 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 4059%以上为贫困 为温饱,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 为小康,30-40%为富裕 低于30%为最富裕。 为富裕, 30%为最富裕 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 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 2011-12-12 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3 越大; 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制成品) Y (制成品) Y’ A’ A Y g’ c c’ U’ U b’
g
b T
T’
0
2011-12-12
X’
B
B’
咖啡) X(咖啡)
20
增长前: 增长前: 出口咖啡gb,进口制成品cg 出口咖啡gb,进口制成品cg gb,进口制成品 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cg/gb 增长后: 增长后: 出口咖啡g b ,进口制成品c g 出口咖啡g’b’,进口制成品c’g’ 贸易条件:c’g’/g’b’ 贸易条件: ’g’/g’b /g 由于: g /g /g’b 由于: c’g’/g b’ < cg/gb 结论: 结论: 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 比较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效用越小。 比较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效用越小。 咖啡出口越多, 咖啡出口越多,总的消费和社会福利越下 这就是贫困化增长。 降,这就是贫困化增长。 2011-12-12 2增长
生产要素中性增长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 按相同的比率增长的情形。 按相同的比率增长的情形。如果劳动和资 本的增长比率相同, 本的增长比率相同,生产可能性曲线将按 两要素的增长比率同时向两个方向外移。 两要素的增长比率同时向两个方向外移。 结果新旧两条曲线(要素增长前后) 结果新旧两条曲线(要素增长前后)各点 的斜率相等。 的斜率相等。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2011-12-12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内涵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 :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 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 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 值(GDP)来衡量。 )来衡量。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是从供 给和需求方两方面进行的。 给和需求方两方面进行的。
2011-12-12
23
一、技术进步的含义及类型
技术进步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它等 同于生产要素的扩张。 同于生产要素的扩张。 原因有二: 原因有二: 首先, 首先,技术进步提高了现有劳动和资本的生 产率,从而使生产要素得到节约。 产率,从而使生产要素得到节约。 其次,技术的发明可以产生替代品, 其次,技术的发明可以产生替代品,从而使生 产要素的供给扩大。 产要素的供给扩大。
2011-12-12
8
Y
140
B’ 70 B
0
2011-12-12
140
280
X
9
生产要素中性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生产要素中性增长改变的是贸易的数量, 生产要素中性增长改变的是贸易的数量, 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各国的消费结 构都没有变, 构都没有变,因此国际贸易的格局也没有 变。
2011-12-12 18
六、“贫困化增长”与“荷兰病” 贫困化增长” 荷兰病”
荷兰病: 荷兰病:一个行业的增长扩张导致其他行 业的萎缩。源自荷兰,因此得名。 业的萎缩。源自荷兰,因此得名。其他国家也 出现过相同的现象。 出现过相同的现象。 贫困化增长:又叫福利恶化型增长和巴格 贫困化增长: 沃蒂效应。即出口商品生产能力的提高对贸易 沃蒂效应。 条件和国内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条件和国内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巴格沃蒂效应的主要原因: 巴格沃蒂效应的主要原因:贸易条件的恶 化。如果经济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社 会福利下降超过了经济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 会福利下降超过了经济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 2011-12-12 19 就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 就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
2011-12-12
13
见教材P109: : 见教材
生产要素增长前: 生产要素增长前: 生产点B( 小麦 小麦, 纺织品 纺织品) 生产点 (80小麦,20纺织品) 小麦出口40 纺织品进口 纺织品进口40后 小麦出口 .纺织品进口 后 消费点C( 小麦 小麦, 纺织品 纺织品) 消费点 (40小麦,60纺织品) 生产要素增长后: 生产要素增长后: 生产点B’( 小麦, 纺织品 纺织品) 生产点 (110小麦,15纺织品) 小麦 小麦出口60 纺织品进口 纺织品进口60后 小麦出口 .纺织品进口 后 消费点C’( 小麦 小麦, 纺织品 纺织品) 消费点 (50小麦,75纺织品)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和金德尔伯格经过实 证研究,得出结论: 证研究,得出结论: 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随着经济增 长而逐渐恶化, 长而逐渐恶化,原因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 提高,需求偏好发生了转移, 提高,需求偏好发生了转移,更多地需求工 业制成品, 业制成品,因此初级产品的价格因需求下降 导致价格下降, 导致价格下降,现在要进口同样多的工业制 成品需要出口的初级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大。 成品需要出口的初级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大。
贫困化增长的假设前提: 贫困化增长的假设前提:
第一, 第一,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 较大的份额; 较大的份额; 第二,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 第二, 口商品生产部门; 口商品生产部门; 第三, 第三,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 低。
2011-12-12 22
第四节 技术进步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011-12-12 14
结论: 结论:生产出口商品生产要素增长扩大了 世界贸易的规模, 世界贸易的规模,如果该国在世界贸易中 的比重很大, 的比重很大,那么将导致进口商品价格提 出口商品价格下降。 高,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这同样受到了供 给规律作用, 给规律作用,只不过是将国内市场换成了 国际市场而已。 国际市场而已。 由此我们引出一个重要的定理, 由此我们引出一个重要的定理,即罗伯 津斯基定理。 津斯基定理。
2011-12-12
24
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的分类: 希克斯对技术进步的分类:
中性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的 生产率以相同的比例提高, 生产率以相同的比例提高,从而在相对价格不变 工资率/利率 的基础上, 利率) (工资率 利率)的基础上,生产同样数量的商品 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力以相同比例下降,K/L不 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力以相同比例下降, 不 变。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大于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对价格(工资率/利率 利率) 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相对价格(工资率 利率)不 变的基础上, 变的基础上,生产中的一部分劳动力被资本所替 随之增大。 代,K/L随之增大。 随之增大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减小。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K/L减小。 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