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海外并购
中铝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中铝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一.问题的提出2009年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将投入195亿美元收购力拓相关股份及资产,巨额交易引发各界关注。
但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力拓集团董事会于6月5日撤销对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交易宣告失败。
这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还是隐藏着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因素?同年7月5日,力拓上海公司胡士泰等四名员工被上海相关机构拘留。
随后,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四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这是否可以视为中国政府对力拓毁约的嫉恨和报复呢?我国资源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市场上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呢?中铝公司在国内产业链重组过程中如鱼得水,充分享受到其作为国资委“亲子”的所有利益,大量吸收优势电解铝企业,提升公司电解铝产能,兼并重组铝加工企业,打造完整的铝产业链,并在中央主导下通过并购重组方式逐步进入铜业、稀有金属产业。
在海外市场上,中铝公司依靠其强大的国内市场和资本优势参与巴西、澳大利亚昆士兰等项目的开发,成功收购加拿大秘鲁铜业,并与美国铝业联合人主力拓集团。
虽然,中铝公司已经成为力拓集团的最大单一股东,却没有参与力拓经营管理的权利。
2009年2月的合作协议让中铝公司有机会获得力拓集团董事会席位和公司财务控制权,但此次交易却遭受重创。
中铝公司的政府背景在其国内外发展中好似一把双刃剑,在刺激国内发展的同时,却成为海外发展的阻碍因素。
我国国有资源企业应该如何合理规避政治风险,实现跨国并购呢?二.理论分析框架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对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权的资产份额进行购买或实行控制的行为。
实现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跨国并购交易在组织结构上有着不同的形式,如控股合并、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根据收购的控股股份比重差异对控股合并有着不同的划分,收购对象可以是一家当地企业,也可以是一家国外子公司。
中国海外收购成功有哪些案例
中国海外收购成功有哪些案例随着世界脚步的发展,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事件越来越多,怎么做才能顺利?当下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有意出海时,这个问题显得尤显重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海外收购成功案例,欢迎阅读!中国海外收购成功案例1三一重工(600031)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26.54亿元2012年1月20日2012年1月20日,三一重工拟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90%的股权,作价3.24亿欧元。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收购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10%的股权。
2012年4月17日,三一重工与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正式宣布收购完成交割。
机械制造吉恩镍业(600432)收购加拿大GBK6.2888亿元2012年1月30日2012年1月30日,吉恩镍业拟收购加拿大GBK公司100%的股权,作价1亿加元,约人民币6.2888亿元。
2012年3月26日,吉恩镍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获得GBK95.62%普通股股票、99.98%权证。
按照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商业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已经满足了强制要约收购的条件,公司将强制收购剩余股东持有的股票。
2012年5月28日,此次收购完成。
能源及矿产国家电网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32亿元2012年2月2日2012年2月2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公司出资约3.87亿欧元成功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股份,并购后将派出高级管理人员参与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的经营管理。
能源及矿产恒立数控收购日本SumiKura254万美元2012年3月12日2012年5月22日,浙江恒立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对日本SumiKura机械株式会社法人更名登记等所有法律收购程序,成功以254万美元的交易价格收购SUMIKURA株式会社100%股权及其商号、商标、技术资料、专利;收购完成后,向SUMIKURA株式会社增资446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生产。
机械制造大连万达收购AMCTheatres200亿元2012年5月21日2012年5月21日,大连万达集团和美国AMC影院公司签署并购协议,万达出资26亿美元,包括购买AMC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
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模式
中国矿业公司境外合作模式近几年,中外企业和各方面都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
特别是近来国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如国务院颁布的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成长只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对于我国资源性企业来说,目前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走出去”的问题,而是如何成功“走出去”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与境外资源企业合作的问题。
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合作有八种基本模式,选择什么模式开展境外资源合作,这与一个国家的矿业发达程度以及资源合作目的有很大关系。
中国矿产资源需求缺口很大,但矿业开发技术水平及风险管理能力与矿业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中国企业须从有效开发和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角度出发,探索选择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境外资源合作战略的可行模式。
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合作主要有八种基本模式,即合资开发模式、股权购并模式、风险勘探模式、联营体模式、购买产能模式、租赁经营模式、工程换资源模式、战略联盟模式。
一、合资开发模式合资开发模式即中国企业与资源东道国有关各方共同出资,在东道国注册成立矿产资源公司,基于公司制的运作规范,合作开发当地资源项目。
合资开发模式比较适合没有足够境外资源合作经验的企业采用,是现阶段中国企业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
1、恰那铁矿 1987 年,中钢集团公司与全球矿业巨头力拓矿业集团(澳大利亚)共同投资开发位于澳大利亚帕拉巴都地区的恰那铁矿,其中中钢集团公司占60%的股份。
恰那铁矿的矿石总储量2 亿吨,主要由优质赤铁矿构成。
合资公司生产的矿石全部通过中钢集团销往中国,有力促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沙特杰赞电解铝项目 2008 年中国铝业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铝股份公司与沙特SBG集团、马来西亚矿业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共同投资建设沙特杰赞100 万吨/ 年电解铝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5 亿美元,其中中铝股份公司占股40%,为项目的最大股东。
中铝并购力拓资料
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
中铝集团是中国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
力拓集团1873年成立于西班牙,集团总部在英国,澳洲总部在墨尔本。
1954年,出售大部分西班牙业务。
1962年至1997年,兼并了全球数家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被称要约的签订一时间风生水起。
原以为这场本世纪最大的并购案可以在历经几个月的不断撮合后最终尘埃落定,谁料却换回力拓毁约的消息。
而次事件中最终遭遇力拓毁约,究其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政府政策、利益分配、价值区隔、不信任度的综合,具体分析如下:1. 董事会席位难以协调董事会席位的多少决定着此次投资权益的保障与否,也是中铝公司和力拓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但是,虽然中铝在整体的并购方案上一再的让步与妥协,如:力拓集团答应在股票层面中降低持股比例、解决英国部份股东所关心的可转债的有限购买权问题、铁矿石销售的管理架构方面的简化,并同意将哈默斯铁矿股权从15%降低到7.5%。
但最终没能在董事会席位问题上与力拓达成一致,满足原协议所约定的中铝向力拓派驻两名董事的条件。
2. 政府政策影响深远虽然在澳大利亚本国出现了许多反对中铝并购力拓的声音,许多当地媒体更将此次并购上升到了国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政治高度上,并声称这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掌握澳大利亚战略资源的行动。
但在中铝并购力拓的过程中,得到澳大利亚政府机构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其中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对于中铝投资资格的审查,而此项资格审查竟持续了两个月,审查结果迟迟未知,给并购之路造成了障碍。
3. 与必和必拓的携手力拓与必和必拓公司的携手似乎成全了必和必拓,这个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打造世界矿业帝国的梦想。
中铝并购力拓对央企国际化战略的启示
出了重要 一步 ,保 护 了我 国钢铁产 业
中铝 公司 并购 力拓 公 司 ,正是 在 的 国家利益 。
家开始 确立 技术 强 国及资 源保 护和攫 持续 增 长的背 景 下 ,为摆脱 铁 矿石 和 目前美 国储备 的矿产 资源共有 6 类 9 被动局面 , 高我 国产业竞争 力 、 3 3 提 维护 种 ,已成为 世界上 矿产 品储 备 品种最 储 量潜 在总值 居 世界首 位 ,却对 其 本 国矿床 进行封 存 ,并不惜 重金 购买 国 起 就建立 了矿 产 品储备保 护计 划 ;而 外矿床用 于储备 ;法 国更是从 l 7 年 业 巨头 垄 断 95 多 、储备量最大的国 家,美国尽管矿产 性 资源的控制力 的一 次重要尝试 。
国衰落 ,国家竞 争 力主要 体现 在科 技 身,不能就铝谈铝 ,而是国家层面 的资 我 国改变 铁矿 石谈判 中的被动 地位迈 实 力和对 战略性 资 源的控 制力 ,二者 源 国 际 化 大 战 略 。 结合 就构 成 了经济增 长 的主引 擎 。从
上 世 纪 七 、 十 年 代 开 始 ,很多 发达 国 八 战略性 资源 匮乏 已成为 制约 我 国经济
型 资源 类 跨 国 公 司 ,而 力 拓 的 背 后 蕴 权 ,另一种 是 以中铝 公司和 华能集 团 藏 着 具 有 极 高 价 值 的 全 球 最 优 质 的 矿 等 大型央企 为代表投 海外大 型优质 资
产 资源 ,金 融危机 后这些 资源 依然 以 源 公司和能 源公司 的股权 ,两种 模式
用 1 7亿美元 ( 当 日汇率计 算约合 现 了两 种大公司 “ 出去”的模式 , 3 按 走 一 人 民币 9 0 2 亿元 )以每股 5 8英镑收购 种 是 以 中投 公 司和 平安 公 司为 代表 , 力拓 9 %的股权 。中铝 公司投 资的是大 投 资 欧 、美 国家 巨型 金 融 机 构 的 股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分析
上海金属价格指数(Shanghai Metal Price Index 简称SHMETX) 是由上海金属网
(SHMET)编制并发布的,以铜、铝、铅、 锌、锡、镍 六个主要基本金属的上海供货
价为取样品种,综合反映上海基本金属现 货价格的指数。
伦敦金属价格指数(2008年11月-2009年11月)
购力拓的雄厚资金。
3、由保护中国钢铁产业的未来 发展决定。阻止力拓被必和必 拓兼并,事实上一旦他们合并 将会控制中国75%的铁矿石进 口量,使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价 格谈判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
4、由中铝的战略布局决定
(1)在力拓集团内获得话语权, 以做出有利于中铝的决定
(2)可以掌握力拓先进的开采 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铝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且其前任董事长肖亚庆为国务院成员这不可避免地令人质疑其独立性注资协议取消后力拓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也就是并购协议金额的1这对力拓而言违约成本是比较低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在此期间一直恶意阻挠参与竞购过程在中铝与力拓达成协议期间一直采取游说媒体宣传提出股东建议等手段施加干扰
加90天。
2009年4月开始必和必拓和力拓 展开新一轮的谈判。
2009年5月中旬,两拓已经达 成了初步的协议。
6月4日,中铝就收到了力拓 关于将撤回对中铝交易的推荐的通
知。
并购失败
失败原因
1、市场金、属价格变动
上海金属价格指数
时 2008 2008 年11 年12
间 月 月18 日
2009 2009年 2009年 2009年3 2009年4月16日
中铝并购力拓
中铝简介
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 公司(简称“中国铝业”)是中 国规模最大的氧化铝及原铝运 营商,是全球第三大氧化铝生产 商,氧化铝和原铝是其主要产品。
中国铝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以并购力拓为例
业等并购整合速度也加快 , 各国企业争相抢 占高质 量矿产资源。中国战略性资源跨国并购能否产生正
的经济后果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 内外 学 者 在 并 购 动 因 上 做 了大 量 实 证 研 究
( l nB El .& C Mul r19 ;Km J & H lbi , e . e e ,9 8 i l Y a l n e a
Vo . 1 No 6 11 .
De . 01 c2 1
中国铝 业 海外 并 购 经 济后 果 研 究
— —
以并购力拓 为例
胡 挺 余竹苹 阎雪菲 , ,
(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1 广东 广州 ,15 0 2 5 02 ;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 广东 广州 ,10 6 50 0 ) 摘 要 :中国经济的持续 发展 需要从全球各地配置资源。跨 国并购 能降低 海外供 应商的谈 判压力 , 中国资源 企 但 业海外并购会 带来怎样 的经济后果? 以中国铝业并购力拓 为例 , 从资本 市场 的市场反 应和财务指标 变动 趋 势来检测该并购 的经济后果。研 究发 现, 在并购公告期 间 中国铅业 的市场反 应累计超 常收益率跑输 市 场 ,投资者看空后市; 从财务指标变动趋势发现其综合能力 明显变 弱。政府 和企业都 应为海 外并购做好
充足工作。
关键词 :中铝 海外并购
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 : 3 F8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6 3 2 1 )6 0 1 .5 17 .2 X(0 1 0 .0 20
一
、
引言
形式 J yko20 ) 究 表 明 , 。Pyk (0 9 研 以科 技 为 导 向 的 跨 国并 购所 带来 的协 同效应 能增加 收购方 的股 票市
跨国收购失败案例
跨国收购失败案例【篇一:跨国收购失败案例】三年前,在国内也算“有头有脸”的老陈有了一次灰头土脸的人生体验。
就因为一点言语上的不合,身处异国他乡的陈总就被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主挥舞着棍棒,牵着猎狗连夜驱逐。
漆黑的夜里,老陈和他的助手数人在荒郊野地东躲西藏,雷雨交加之下狼狈不堪。
而就在几小时前,双方还把酒言欢,谈笑风生。
老陈几个被当地视为“座上宾”,他们是被特别邀请去开发大煤矿,“一起发财”的。
好不容易跑回国内,身为一家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分公司负责人的老陈,很快向集团董事长建议:即使有再好的优惠条件,即使有再好的资源,都别去那样的国家买煤矿了。
因为政局不稳,规则无定,说翻脸就翻脸,风险太大。
这是笔者听亲历者讲的关于资源并购的小故事之一。
再看故事之二,这是由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亲自讲的。
开滦曾通过开滦股份与首钢矿业、德华公司等企业合作,在加拿大获取了盖森煤田和勘探墨玉河北部煤田两块优质资源,储量50亿吨,大部分属于市场上稀缺抢手产品。
能在海外弄到优质资源,这对国内企业而言绝对是好事,是荣光的事,是实力的明证。
但开滦这次资源并购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
按照加拿大政府的要求,所有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要征得原住民的同意。
盖森的项目涉及到5户原住民,开滦集团一直积极协调与他们的关系,争取其对项目的支持。
加拿大bc省矿业部门官员为了促成此次并购的成功,曾组织4户原住民两次到开滦集团。
开滦尽量让原住民们在中国呆得舒服,玩的happy。
但问题还是出现了:因为个人有事没能来中国的那一家原住民后来就表示强烈不满,总是找项目影响风水之类的理由阻止项目开工,数番来回,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但问题是项目因此延迟了大半年。
一次,张文学带队去香港招商引资。
一位印尼大公司70多岁的董事长,亲自飞到香港请他吃饭,邀请其到印尼合伙投资资源,但张最后婉拒,“印尼、越南和蒙古国这些地方一时都太可能去做大的投资,综合评估下来,风险不小。
”也有国内勘探机构的领导找张文学,推荐澳大利亚一个地质储量达400亿吨的大项目,“和我说了很多次,我考虑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否了。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的反思
的阻 力 , 因为英 国政 府比 澳大利 亚政 府 用 “ 拨离 间” 挑 的策 略 , 力诱使中铝抛 出了中 铝国 际并购 中博 弈经验 的不 足。 尽
更崇 尚 自由贸 易。第三 , 次收 购受 到 弃美铝单独参与收购协 议谈 判。 首 事实上 , 首 先 , 中铝在 这次 收购 的时机 博弈 上没
通股股份, 并持有力拓集团 9 %的股份 交易彻底失败。而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 的股 份很 好地 利用 了天 时地利 。第 一 , . 3
成为 其单 一最大股 东 。其 中, 国铝业 规定 , 美 力拓只需 向 中铝支付 1 5 . 亿美 元 联合 美铝共 同完 成对 力拓股 份的 收购 。 9 以认购中铝新加坡公 司债券形式 出资 了 的毁 约费 。
期注资、 再次收购和参与配股三个阶段。 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铝 资入股 的成本。以此时力拓英 国公 司收
20 年 2月至 20 年 2月, 08 09 中铝首次注 主动斥资 15 美元将其在 力拓集团整 盘价 每股 2.英镑 计算 , 9亿 1 7 中铝 仍然浮 亏 资 力拓为第一阶段并购事 件。20 年 2 体持股 比例 由目前 的 9 %增 至 约 1%。 近 9 亿美元 。 08 . 3 8 0 单就事 件本 身看 , 中铝先 后两次收 购 力拓一成 一败。两次并购事件 引起 了 社会各 界对 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
作做 得好 , 少了来 自力拓 内外 的阻力 , 政府 、 减 监管机 构以及 民众 , 促使交 易审查 环节 。其次 , 中铝这 次收购 暴露 出 了国
年 2月, 铝首 期投 资 已经 浮亏 了 7% 经证 实 , 中 0 中铝至 20 年 7月 1日已出资 09 以上 。与此 同时 , 中铝 开始 实施第 二阶 近 1 亿美元 , 5 全数执行力拓新股 认购权 ,
中铝斥巨资收购力拓——迈出“走出去”最大步伐
WTO E CO NOM IC&T RADE UPDATE时代经贸2009年3月(上旬刊)总第126期经贸观察OBS ERVAT ION中铝斥巨资收购力拓——迈出“走出去”最大步伐北京市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张辉2009年2月1日,中国铝业(简称“中铝”)宣布,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联合美国铝业获得了矿业巨头力拓12%的现有股份。
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资,也是全球交易金额最大的股票交易项目,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此次收购进一步明确了中铝构建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目标。
中铝在这桩交易过程中的表现,凸显出中国企业在进行全球并购交易方面取得的进步。
这样一桩重大交易的成功预示着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企业将进行更多的海外并购。
48ECONO MIC&T RADE UPDAT E时代经贸2009年3月(上旬刊)总第126期经贸观察OBSE RVAT ION WTO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1、政府明确支持国外投资并购“走出去”即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世界各国搞经济技术合作,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
近几年,中国经济以不低于10%的增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利用更为广阔的海外资源。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企业积极对外投资,提出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工作目标。
第一次将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到如此高度。
十七大报告也再次强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2、中国已经具备对外投资的条件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分析,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几百美元,就有零星的对外投资;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就会形成系统的对外投资;当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则表明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可能快要到来了。
按照中国目前的水平,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在中国一些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很多都达到了3000-5000美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教训
统 可持 续发 展研 究》 ( 1 1 J D 4 3 ) 的 阶段 性 成果
1 8
签署 的协 议规 定 , 力 拓 只需 向中铝 支 付 1 . 9 5亿 美元 的毁
约费。
竞争 中, 能 源矿 产 的储 备 具 有 战 略 性 意 义 。世 界 各 国在 能 源 领 域 的竞 争 E t 益加剧 , 我 国大 型 的 国 有 能 源 企 业 也 都 相 继进 入 世 界 市 场 开 拓 业 务 。这 种 国家 重 大 战 略 性 资 源 的 海 外 交
参考 文献 :
[ 3 ] 陈孝杨 , 严家 平 .资源型城 市 的生态 化建设 与环境 问题 [ J ] .
资源 与产 业 , 2 0 0 6( 8 ) .
[ 4 ] 李秋 元 , 郑敏, 王 永 生 .我 国矿 产 资源 开发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 J ] . 中国矿 业, 2 0 0 2 , ( 2 ) . [ 5 ] 张秀 生 , 陈先勇 .中国资 浑 型城 市 可持 续发展 现状 及对 策 分 析[ J ] . 华 中师范大 学学报 , 2 0 0 2 ( 2 ) .
然而 , 故事还远没有 结束。 中铝 在 2 0 0 9年 2月再 次计
划注资 1 9 5亿 美 元 , 将 其 在 力 拓 的整 体 持 股 比例 增 持 到
1 8 %, 与力拓结成战 略伙 伴关 系。主要原 因是 2 0 0 8年 下半
收购正式收官 , 中海油 以 1 5 1 亿美元 的巨额“ 聘礼” 终 于把 加
1 9 5亿美元的出让部分股权协议。
2 0 0 9年 2月 2 E t 至2 0 0 9年 5月 1 5日, 是收购进 行时 ,
中铝并购力拓
• 8月21日,澳大利亚资源与旅游部长访问中国 时表示,澳大利亚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将采取长 期的、无歧视的政策。 但是同时建议中国企 业更多采用与澳大利亚企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 的模式,参与澳大利亚矿业领域的投资,希望 那些想在澳大利亚进行重大投资的公司,能事 先进行交流。” 他对于中钢集团强行收购澳 大利亚中西部公司的方式,并不表示欢迎。值 得注意的是,本次澳政府能够同意中铝增持力 拓股份,是建立在“中铝已经同意不会在力拓 集团股东中需求代表”基础之上的。
一向以低成本战略扩张的中铝此次却对力拓开出 了60英镑一股的天价,每股60英镑的收购价较力拓此 前收盘价溢价21%。2007年底,必和必拓不断公开表明 其并购力拓的决心,提出“3股换1股”的方案,相当 于拿出1300亿美元,但待价而沽的力拓则推三阻四。 这种拉锯导致力拓股价自并购消息传出以来,已上涨 了13%。有人认为:如果必和必拓收购力拓失败,那力 拓股价必然下跌,比方降到40英镑,那么中铝一亏损 就会上百亿,花的代价太大。企业没必要承担这种风 险。此外,按照澳大利亚法律,只要拥有总股本的10% 就会对公司并购案拥有否决权,因此外资公司持股上 限大多是10%。
•有能力阻击必和必拓
• 2007年11月,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全球第二大 铁矿石企业必和必拓向其竞争对手——全球第三大铁 矿石企业力拓(全球总部位于伦敦,澳洲总部位于墨 尔本)发出收购意向,整体收购报价折合现金约1474 亿美元,后提至1736亿美元,均遭力拓拒绝。 • 该收购被包括欧洲钢铁企业在内的几乎全球所有钢企 强烈反对。钢企普遍认为,一旦必和必拓成功收购力 拓,世界80%海运贸易的铁矿石将由两家而不是三家 公司掌控,这将会影响铁矿石定价。” • 就在今年8月2日,中国反垄断法施行的第二天,中钢 协也明确向中国商务部表态,反对“两拓合并”的计 划。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分析
(三)国有能源企业海外寻求资源,还需制订 中长期战略
• 中国目前的情况下, 国家能源战略的 落实必然依靠国有企业来实现,这就 需要平衡国家战略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如果过多地在表面强化国家战略,企 业的经营将负载过多的负担,并且易 被国外市场认为加上过多的政府色彩, 这实际上极不利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收 购。
比国内的大很多,首先企业规模一般交大,其次 海外并购财务支出交大,投资溢价大行并购,毕竟不熟悉当地的经营 环境。同时,监管环境也不同,这和经营环境差不多,境 外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监管。 第三 谈判关系不同
•
国内并购来讲,很多时候双方的谈判是取决 于双方的关系,对于程序不是要求特别严谨,而 海外并购的时候,关系不是很重要,很多时候要 和对方聘请的投资银行谈判,很多时候要进行竞 标,价格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3. 自身原因。
没有抓住良好时间和时机 设定了较低的违约金 缺乏足够的政治风险认识。 缺乏民族情绪认识,缺乏沟通交流。 在对外投资方面缺乏明确战略,在并购时存 在一时冲动的因素,没有针对东道国的法律、 市场、劳工、环保等发面做足可行性研究 和尽职调查,而这一点,往往导致最终并购失 败。
中铝并购力拓案例分析
案例内容
一、并购始末 二、并购失败的原因 三、案例启示
• 1、中铝简介
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中国铝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氧化铝 及原铝运营商,是全球第三大氧化铝生产 商,氧化铝和原铝是其主要产品。
氧化铝和原铝是中国铝业的主要产品。由中国 铝 业生产的氧化铝产品(包括氧化铝、 氢氧化铝和氧 化铝化工产品)产量约为430万吨,约 占当年中国氧 化铝产品消耗总量的70%,使中国铝 业成为全球第 三大氧化铝生产商。 ▼中铝公司是中国铝业最大的股东, 在全球发售以后 将持有中国铝业44.4%的股份。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
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
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
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
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
中企海外并购苦与乐
不 管 怎 么说 , 桩 婚 事 也 算 是 幸 与 上 汽 签署 一 份 特 别协 议 , 这 包括 允 许
工会参与董事会决策过程 , 障雇佣 保
程机械 事业部 ; 此前 , 潍柴集团以3 4 . 7
但 并不是 所有 的跨 国婚 姻 都 能幸 和 设备 不被 转移等 条款 。
尽 管 中 国 买 家
并 购 国外 企 业 时 , 断 出现人 才缺 失 不 企 业 的初衷 背道 而驰— — 当初 企 业并 购 的 目的 , 大程 度 上 是 希 望得 到 目 很
标 企业 的研发 力量和销 售 渠道 。
但 即便 是 这样 , 国人 仍 然 没 有 购 尽 管盘 活 了其 濒 临 财务 危 机 的 企 韩
提 升 , 当数 量 的 中 国企 业 在 近年 有 强沃 尔沃在欧关市场的传统地位 。 相 这 也 无 外 乎 国外 惊 呼 : 中国要 买
下世 界 么?
当时 , 中要 悍 马的 品牌 , 马要 腾 悍
双方 一拍 即合 。 中 国民 营 企 业 吉 利 以 1 亿 美 元 腾 中的投 资 , 8 的代 价 , 获得 了拥有 8 多年 历 史的 豪 0 华 汽车 品 牌 沃 尔沃轿 车公 司 10 的 0%
国商业 并购 未果后 无奈 凋 落。
并 购 之 风 汹 汹
当 下 , 对 因 危 机 影 响 下 的 部 分 面
端品牌形 象提 升 自身的品牌形象 , 是 曾经 叱咤 风 云 的 一代 名 车 , 最终 在跨
外 资企 业 资 产 价值 缩 水 , 源价格 下 资 业的 自信心 从 来没有 如此 强 大过 。
副社 长都会尽 量 参加 。在 员工家人 的 文 化规 则与 商 业规 则 , 旧是 中 国企 依 灵 堂前 , 按 照 当地 习俗 下跪祭 拜 , 都 做 业在 欧洲 市场 上 必 须 面对 的 拦路 虎 。
探讨后金融危机下中国资源型企业的海外并购——以中铝力拓并购案为例
地区 交易事件 交易事件所占比重 交易金额所 占比重
亚 洲 3 01 .2 l% 2
欧洲
4
01 .5
汉 龙
石 油和 天然 气开
采
21年 l 01 0月 l 0
日
SL D
黑色金 属矿 采选 U 65亿 01年 1 A D 1. 21 0月 4日 冶炼 / 加工 U D 1. S 95亿 2 1 年 9月 1日 01 2 亿 2 1 0 1年 8月 1日
中 国铌 业 投 资 巴西矿冶
战略性举措 。本文基于联合 国贸发 会议 的 M& 的相 关统计数 据 , A 分析 了中国企 业的海外并购现 状 , 并就中铝并购力拓 失败的原 因进行分析 , 中国资源型企 业的海外并购之路提供策略分析。 为 【 关键词】 中国资源型企 业; 海外并购; 并购策略
一
、
引 言
( 海 外并购 的地理分布 一) 对 统计到 的海外并购 案例进行 了地理上 的划分 之后并 根
凸显 出越 来越 重要 的作用 。由于 20 年 全球 金融危机 的爆发 , 08
表 2 2 1 年 中 国 资 源型 企 业海 外 并 购 的地 理 分 布 0 1
世界各大 经济体步履蹒跚 , 然而因为有效的货 币政策 与财 政政
策, 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 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借助 中国经 济的 高速增长 以及近几年来人 民币的持续升值 , 国资源 型企业跨 我 国并购的表现 也逐渐活 跃起 来。对 资源 型企业来说, 海外的跨 国并购可迅速 实现 资源 的获取 以及市场份额的扩张 , 具有 明显 的速度优 势 , 并且从 长期来看 , 中国资源型企业 的海外 并购更 是我 国为夺取 资源 市场定价权的一个重要举措 。因此 , 后危机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
海外并购八大失败案例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
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2/3。
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9.86%。
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
此外,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发行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拖累被冻结资金高达54亿美元。
中铝收购力拓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增加至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
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合作推荐,力拓并为此而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中铝注资力拓的计划一直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洲以及西方国家是否放行,是观察西方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指标。
中铝显然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没有汲取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平安投资富通2008年11月,中国平安宣布斥资约18.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8.7亿元购买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18%,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由于前期缺少对富通净资产预判的经验特别是缺少对于金融危机对西方金融机构影响的估计,这笔曾经让人兴奋的海外投资,却让平安遭遇滑铁卢。
就在平安收购富通后不久,富通集团轰然倒塌。
中国平安的投资最少的时候仅剩下不到30%。
TCL收购汤姆逊2004年7月,TCL多媒体(TMT)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 汤姆逊公司(TTE)。
同一年,TCL集团还闪电般地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的移动电话业务。
结果前者持续亏损,后者在合资仅一年后就以失败告终。
中铝公司“走出去”的实践和体会
中铝公司“走出去”的实践和体会赵秀富【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4页(P26-29)【作者】赵秀富【作者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10年来,中国企业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工作,其中开发投资53个国家,累计投资数百亿美元。
10年来,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地勘企、事业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分别靠实力、靠机制、靠技术,在资源开发“走出去”方面各显神通,日益成熟、壮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大型国有资源性企业仍然是“走出去”的主体,从2005年起,中国铝业公司一直在试图通过“走出去”扩张业务,打造国际一流矿业公司。
几内亚西芒杜项目中方联合体成员单位代表签署《中方联合体框架协议》现场中铝公司为什么要“走出去”中铝公司“走出去”进行海外开发,基于三个主要因素。
1 国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矿产资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于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
但是,矿产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具有很突出的不均衡性,某一国家或地区一些矿产资源蕴藏富足,另一些矿产资源就可能奇缺,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所有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供应都能实现自给自足,都不可避免地要进口别国的矿物原料。
就中国而言,稀土、煤炭等矿产资源蕴藏富厚,但用量最大的三种金属铁、铝、铜矿产资源却非常贫乏,短缺程度超过石油。
以2011和2012年为例,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是56%,铝土矿和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60%,铜精矿对外依存度超过75%。
三大金属矿产资源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持续发展更是难以为继。
中铝公司作为固体矿业领域里的龙头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开发、建立海外矿石供应基地,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是责无旁贷的。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大汇总
中企海外并购成功案例联想:并购IBMPC业务2004年12月8日,联想用12.5亿美元购入IBM的PC业务,自此,位于全球PC市场排名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
这次并购从品牌、技术、管理、产品、战略联盟和运营等各方面对于联想本身都有巨大的提升。
并购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全套研发体系归联想所有,联想的采购和营销成本则由于借助了IBM原有的分销渠道得到大大优化。
点评:联想的经验告诉我们,民族企业尽管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处于低位,但如果敢于抓住时机,取己所需,那么,借助这种品牌并购迅速上位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迅速扩大海外影响的可取之道。
海尔:居高临下,步步为营2005年底,海尔在总裁张瑞敏制定的名牌化战略带领下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走出去”的主要特点是:经营范围——海尔自己的核心产品;发展进程——从创造国内名牌、国际名牌着手,到出口,再到跨国投资,渐进性发展;对外投资方式——以“绿地投资”即新建企业为主;跨国投资效果——成功率高,发展快。
如今的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点评:拥有像海一样宏大目标的海尔,不仅伸开臂膀广纳五湖四海有用之才,更具备了海一样强大的自净能力。
它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战略方向,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海尔如今不断演绎全球神话的筹码。
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吉利在成功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名牌战略之后,开始了以海外收购为主的品牌战略。
2009年4月,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使其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点评:吉利作为我国汽车行业海外品牌战略的先行者,如果能安全度过磨合期,在实现技术资产有效转移和与工会达成一致上有所突破,真正掌控国际著名品牌,吸收一流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并购之路获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铝海外并购后遗症:遭遇巨大财务风险 2008年11月30日 10:00 证券市场周刊遭遇巨大财务风险中国铝业(7.83,-0.07,-0.89%)并购后遗症栗新宏/文尽管有理由澄清持有力拓股权存在的争议,但身处金融风暴之中的中国铝业(601600)很难独善其身。
第三季度,中铝净利润为1.83亿元,同比减少92.9%;前三季度净利润25.84亿元,同比减少72.1%。
“目前是非常困难的时期。
”在10月29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面对来自建行、国开行及多家基金公司的股东代表,中铝董事长肖亚庆如此感叹。
铝价大跌是主要因素。
7月11日,沪铝0811合约价为19860元/吨,8月29日跌至17730元/吨,跌幅10.72%,至今也没有明显回暖迹象,及至10月中旬,沪铝0811合约已跌至1.4万元/吨,较9月初又下跌16.7%。
除铝价下跌外,此前中铝高价收购的海外矿山因收支不平衡未来很可能变成“业绩定时炸弹”。
若果如此,中铝将遭遇更大危机。
收购力拓股权遗祸针对中铝持有力拓股权引起的争议,10月17日,中铝发表声明称:“根据公司与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雷曼欧洲”)的托管协议,这些股份存放在一个专门的、独立的托管账户中。
所谓公司所持股份可能存在争议,或者该等股份可能成为雷曼欧洲一般资产的说法是毫无依据的。
公司正在与雷曼欧洲在伦敦的破产管理人进行商议,安排该等股份按适当程序从雷曼欧洲转移出来。
”对此,雷杰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杰告诉《证券市场周刊》,如果中铝与雷曼欧洲之间是简单的中介和托管关系,中铝所持的力拓股权应该毫无争议,只要中铝提供相关证明,很快就可以将力拓股权从雷曼欧洲转移出来。
为此,本刊记者多次求证,中铝均拒绝回答。
实际上,雷曼破产距今将近两个月,但转移股权事宜仍没有明确进展。
因此有理由令人担忧的是,中铝与雷曼可能并非简单的中介关系。
在中铝收购力拓9%股权过程中,雷曼是其财务顾问。
在本次收购中,中铝联合美国铝业出价140.5亿美元,其中美国铝业以认购中铝新加坡公司债券形式出资12亿美元,其余128.5亿美元均为中铝方面出资。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收购方式有四种:现金收购、换股并购、综合证券并购和杠杆收购。
其中,现金支付是一项沉重的即时现金负担,要求并购方有足够的现金头寸和筹资能力,交易规模也常常受到获利能力的制约。
截至2007底,中铝集团总资产为3700亿元,当年总收入1317亿元,但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铝2007年年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14亿元,加上原有货币资金也不足200亿元,显然没有能力支付128.5亿美元收购款。
目前已知国开行为中铝提供了部分贷款,但具体金额及中铝是否使用了自有资金支付,不得而知。
至于在此过程中,雷曼是否为提供了资金支持,由于中铝不是上市公司,而雷曼和力拓方面均没有公告义务,同样不得而知。
何杰认为,如果中铝和雷曼存在债务或担保关系,那么中铝所持力拓股份很可能被作为雷曼资产冻结,中铝只与其他债权人享有同等权利,这样中铝可能被迫面临最坏的情况:所持力拓股份将遭受较大损失。
事实上,即使抛开该因素,本次投资已为中铝带来巨大损失。
截至10月19日,中铝所持力拓股份市值已缩水约73亿美元,跌至68亿美元。
另外,随着矿产品价格下跌,力拓未来业绩必会有大幅下降;而作为一般财务投资者,中铝必须承担巨额还款压力和相应财务费用。
高价海外投资除了收购力拓股权,中铝还有多项海外扩张,其中的风险也可能逐渐显现。
2007年3月,中铝集团控股子公司中铝和澳大利亚昆州政府就奥鲁昆铝土矿开发项目签约。
奥鲁昆铝土矿资源估计资源量约4.2亿吨(选后干矿)。
中铝计划在昆士兰州东海岸建成年产210万吨的氧化铝厂及1000万吨铝土矿山和相关设施。
此前,曾有包括必和必拓等10个国际竞争者竞标,最终中铝以29.2亿美元价格竞标成功,此价格包含的建设和运作成本高过其他竞争者30%-50%,每吨产能投资约合1390万美元。
同期,中铝在国内建设的重庆、广西、贵州和山西的六个氧化铝项目,总计约640万吨,总计投资约324亿元,万吨产能投资约为5060万元,低于奥鲁昆铝土矿项目。
上述氧化铝项目投资中,铝土矿采矿权和对应土地资源款是占比较大。
如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规定,每吨露天铝土矿采矿权为0.70元。
目前,国内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评估主要依据《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下称“18号文”)。
根据规定,采矿权评估一般采用收益法,将销售相应矿产品获得收益按一定比例折现。
而矿产品价格参数一般采用当地平均销售价格,或以评估基准日前的三个年度内价格平均值;折现率规定采矿权为8%,探矿权为9%。
目前,在2006年之后获得国内采矿权只可能获得8%的收益率,要想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除非矿产品价格持续上升,而7月份以来,国内铝价持续下跌,跌幅近30%。
如目前价格继续,2006年后获得采矿权的投建铝土矿项目都在盈亏平衡线之下,而近三年铝价为十年来最高。
信达证券研究员范海波认为,中国矿业权定价逻辑和美国次贷危机基本假设均为资产价格只涨不跌。
2006年生效的现金流量法是采矿和探矿权评估的基本方法,要求用近三或五年均价作为未来十余年乃至数十年的产品销售价。
在商品价格泡沫破裂后,这个规定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就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中铝国内氧化铝项目已面临亏损,而奥鲁昆铝土矿项目又比国内项目吨产能投入高出许多。
2007年8月1日,中铝以每股6.6加元收购秘鲁铜业全部股权,总金额约8.6亿美元。
秘鲁铜业拥有Toromocho铜矿开发选择权,该铜矿铜当量金属约1200万吨。
每吨铜资源收购价约为71.6美元,约合478元。
几乎同一时间,西部矿业(11.00,-0.23,-2.05%)(601168)以1亿元受让紫金矿业(4.39,-0.04,-0.90%)集团所持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17%的股份。
因当时玉龙铜矿没有实质性开发,收购资产采矿权约占90%以上。
根据贝里多贝尔的评估,玉龙铜矿含约320.02万吨铜资源量,吨铜资源收购价约为195元。
今年5月9日,中铝又与马来西亚矿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MMC)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本拉登集团(SBG)签署了合资安排。
合资公司在沙特阿拉伯杰赞经济城开发和运营年产约100万吨的电解铝厂及1860MW自备电厂,目前预计项目总投资约45亿美元。
目前在国内,万吨电解铝产能投资在4000万元至7000万元之间,电力每MW投资在400万元至600万元之间。
以此标准核算,若在国内,中铝上述项目合计投资最多不过181亿元,远低于45亿美元。
汇率风险突出在如今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拥有大量海外投资的中铝不可避免将面临汇率风险。
10月20日,中信泰富(0267.HK)公告,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还有可能继续扩大。
随后,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在一份个人声明中表示,中信泰富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建一个铁矿石项目,为了支付从澳大利亚和欧洲购买的设备和原材料,需要澳元和欧元。
而澳元和欧元在金融风暴发生之前持续对美元升值,为了锁定美元开支的成本,集团签订了一些杠杆式外汇合约。
该项目是2006年3月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Mineralogy Pty Ltd签署协议,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该项目总投资约为42亿美元。
中信泰富的杠杆式外汇合约主要有4种,分别为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其中澳元合约与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合约规定,中信泰富可以行使的澳元兑美元汇率为0.87,即当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0.87的汇率获得澳元。
其他三项合约与之类似。
中铝奥鲁昆铝土矿项目与中信泰富的项目相比,毫不逊色,总投资约29.2亿美元。
而截至2008年中报,中铝在该项目上已累计投入约3.38亿元。
由于中铝外汇存款以美元为主,当时与中信泰富同样面临澳元升值压力,若不采取外汇杠杆交易锁定外汇升值风险,由于澳元升值,实际投资额可能远超29.2亿美元。
2007年3月中铝获得奥鲁昆项目时,澳元兑美元汇率维持在0.68左右,2008年7月一度达到0.9848,升值约40%。
这意味着中铝在该项目投资额会达到约40亿美元。
而当澳元贬值时,此前用澳元定购的设备又面临巨大贬值风险:2008年7月之后,随着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澳元兑美元迅速贬至0.64,幅度接近40%。
中铝在外汇管理方面究竟如何避险,本刊记者多次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向其求证,但并未收到中铝答复。
折旧摊销压力中铝的上述投资扩张,最终会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形式反映到财务报表上。
据中铝半年报,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铝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分别为612.8亿元和18.3亿元。
2008年上半年新增折旧26亿元和无形资产摊销4062万元,不包括减值准备,已超过其上半年净利润。
肖亚庆称,国内铝土矿、煤炭、电力、石油相关产品等价格大幅上涨,基本“吃光”了上半年净利润。
据本刊了解,目前拥有铝土矿资源的企业,其氧化铝生产成本在2500-2800元/吨,需外购铝土矿的企业,其氧化铝生产成本在3000-3200元/吨;拥有铝土矿资源的企业,其电解铝生产成本在15000元/吨左右,需外购铝土矿的企业,其氧化铝生产成本约在17000 元/吨左右。
10月1日,中铝第三次下调氧化铝现货价格,从每吨3200元下调至每吨2900元。
截至11月5日,国内现货市场电解铝报价却在14000元/吨左右。
如氧化铝和电解铝维持目前价位,即使没有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中铝也将处于亏损境地。
国际铝业协会(IAI)公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西方国家未锻造铝库存增至158.3万吨,全球冶炼厂铝库存增加至286.5万吨。
全球金属统计局(WBMS)数据显示,2008年1-6月全球铝产量为1989万吨,需求为1910万吨,供应过剩79万吨。
显然,需求疲软短期内难以改变,铝价还有继续下行风险。
此前,10月22日,中铝宣布分别对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等地电解铝生产企业进行限产或部分停产,以减产电解铝产能约72万吨/年,这占公司其全部电解铝产能的18%。
但令人费解的是,11月4日,中铝又发布了一份公告称,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山东华宇正在新建一家年产能10万吨的电解铝厂。
不包括国内其他拟投项目,如若未来中铝澳大利亚奥鲁昆铝土矿项目和沙特阿拉伯杰赞经济城开发项目如期建设投产,将新增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约75亿美元,以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计算,约合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