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讲

合集下载

必修1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必修1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备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复习课课时安排:2课时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能说出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会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能说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会运用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能够运用实例说明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会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基础强化案】Ⅰ.知识要点: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填写下表。

三、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1.全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构造带(如:、、造山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

2.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和板块。

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如图4.13.这些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之间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目前的地表形态。

(1)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就会发生形成或。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2)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互相、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

①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因厚度,位置,便到之下,在它们之间形成。

如: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形成或。

如:台湾山脉、日本列岛等。

②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则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3)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是比较的,在板块的边缘地壳却比较,多。

(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①带;②带。

如图4.2(5)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如表4.3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陆块与陆块陆块与洋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方向形成地貌图4.2图4.1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图(6)规律总结:①板块边界分为边界与边界,分析板块边界分布的特征发现,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中,如:在洋中部呈“S”形分布,在洋中呈“入”字形分布;而消亡边界主要分布在或大陆内部。

必修1 第4章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35张PPT)

必修1 第4章 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35张PPT)

(2)侵蚀 作用
水、__冰__川____、 空气等
①对_地__表__岩___石__及其__风__化__产__物__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___侵__蚀_____地貌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现
因素
作用
(3)搬运 风、__流__水____、 ①移动__风__化__或__侵__蚀__的产物;

的内外力因素
2014课标Ⅰ,36(1)题,6分 构造的类型、实践
人 教 版
山地的形 成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 意义;地表形态对 交通线路分布的影 响
2016北京文综,4题,4分 2016浙江文综,5~6题,8分 2014课标Ⅰ,4~6题,12分
意义、不同地层的 形成过程。 2.结合地貌景观 图、等高线地形图
作用 冰川等
②为__堆__积__地__貌____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人 教 版
(4)堆积 外力减弱或遇到 作用 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3.结果:_使__地__表__起__伏__状__况__趋__向__于__平__缓__。
点拨: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不同的。
地 理
河流地貌 的发育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 积地貌;河流地貌 对聚落的影响
2016新课标Ⅰ,7~9题,12分
等,以聚落、交通 建设为问题情境, 考查内外力作用、 地质构造等。
返回导航
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 理



返回导航
1
考点突破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课时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时岩石圈物质循环及内力作用一、岩石圈物质循环1.岩石的类型及形成(1)岩浆岩:由□01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02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03温度和压力下经变质作用而成。

2.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转化之中。

如下图所示:[自我探究] 三大类岩石彼此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提示不完全能。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

二、内力作用02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1.能量来源:来自□01地球内部,主要是□2.分类03地震。

(1)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如火山喷发或□04缓慢的内力作用。

(2)极其□3.表现形式及影响(1)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05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自我探究]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彼此孤立的吗?提示不是。

这两种运动紧密相关、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自我反馈』1.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

和田玉属于(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答案 C解析据题干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

2.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答案 C解析岩浆岩必须经过岩浆的冷却凝固才能形成。

3.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堆积作用答案 A解析岩浆活动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塑造地表形态;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内部;堆积作用属外力作用。

4.关于地壳运动中垂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②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③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④使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地壳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做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垂直运动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区别两种不同的运动及两种运动带来的不同后果。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重点和考点(一)课程标准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分析内力、外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变迁。

4、结合实例,分析一个区域的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形式和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6、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7、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在掌握地质作用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考试说明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主干知识梳理(一)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主要是。

它主要表现为、、。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水平运动使岩层,常形成和;垂直运动使岩层,引起。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为主,以为辅。

3、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主要是。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和四种方式。

2、在、和等因素的影响下,或的岩石经常发生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这种作用叫。

3、、、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叫作用,常在原地形成地貌。

4、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5、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

2、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和作用,形成岩;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和作用下发生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岩石深处发生作用,又成为新的。

这个过程称为。

三、知识结构四、能力提升南京的李先生是奇石收藏爱好者,下图是他收藏的江苏三大名石。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 答1~3题。

1.关于“江苏三大名石”说法正确的是( )A.太湖石经变质作用可以转化为昆石B.雨花石经流水侵蚀可以转化成昆石C.三大名石的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和太湖石的形成都和沉积作用有关 2.关于太湖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岩浆岩B.属于变质岩C.形成于海洋沉积D.形成于陆地沉积3.图中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2010年8月1日,“中国丹霞”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章 第一节(第1课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  第一节(第1课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
风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侵蚀
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 堡等
地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
蚀侵

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 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
作水 用侵
蚀 溶
的地表形态
答案 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是“女王头”形成也 是其“脖子”越来越细的主要原因。
2.判断我国风力、流水、冰川、海浪四种外力作用的主要发生区域。 答案 风力作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区;冰川 作用——高山冰川分布区;海浪作用——滨海地区。 3.在图中添画箭头描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之间的关系。
一、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
1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 变质作用 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水平运动——绵长的断裂带
张裂
东非大裂谷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8. 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 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 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9.读“地表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 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A___图,该地貌名称叫_峡__谷___。 (2)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C___图,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
作用力 ——风、流水、冰川、生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
➢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 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两者都属于自然作用
1. 掌握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 用方式。
2. 掌握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 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内力作用
1. 能量来源:_地__球__内__部__,___主__要__是__放___射__性__元__素___衰__变__产__生___的__热__能__ 2. 表现形式:_地__壳__运__动__、___岩__浆__活__动___、__变__质__作__用___ 3. 为什么说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形区)。 (4) 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__B___图,该地貌名称叫_河___口__三__角__洲___。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1. 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
沙质海岸 海水堆积
冲积平原 河流堆积
三角洲 河流堆积
地貌景观图
沙丘 风力堆积
尼罗河三角洲卫星照片

新月形沙丘
等高线呈封闭新月形。一侧陡, 一侧缓,缓坡为迎风坡。
作用力 侵蚀地貌
➢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雅丹地貌
堆积地貌
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貌
典型分布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干旱、半干旱地区




5.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形式 因素
本质(或发生时机)
影响
外力作用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公开课)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公开课)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3:08
【自主学习】答案
是塑造 地表形 态的主 要方式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3.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过程: 有时很快,瞬间改变; 有时很慢,漫长的地质年代才有显著变化。 4.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能 5.外力作用的方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用1分钟时间迅速背 诵巩固(尤其2.5两 个重要知识点)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
23:08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鹅卵石的重庆之旅》, 结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一: 要求:1.细读课本P69第三段 。 2.阅读“第一季:少小离家”。 3.自主探索完成学案第2页右侧第一框内的相应问题。 4.限时 5min 。
注意: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先明确答案、做简单标注即可。

植物的根劈作用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23:08
【趣味探究】
跟随老师,分章节阅读《鹅卵石的重庆之旅》,结 合本节课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趣味探究三: 要求:1.细读课本P70倒数第一段 。 2.阅读“第三季:启程远航”。 3.然后,前后桌讨论解决学案上的相应问题。 4.限时 6min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23:08
【冰川侵蚀地貌】
冰蚀湖
U型谷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长江三峡 四面山瀑布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
23:08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 城堡 风蚀 蘑菇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


内力作用的意义
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 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探究活动: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问题。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
探究活动:
(1)公元79-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 下降 运动中,判断依据:
海滩
3. 海浪 侵蚀:海蚀陡崖、海蚀柱等 堆积:沙滩等
注意:外力常常是连续发生的
风蚀城堡 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作用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风力堆积作用
瀑布
峡谷 流水侵蚀作用 瀑布
流水堆积作用
山麓冲积扇
海水侵蚀作用
海水堆积作用
海蚀柱、海蚀崖
海滩
外力作用—流水
水的侵蚀 水的堆积
水的搬运
外力作用—风
底部被石灰岩覆盖部分看不见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 上升 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
石柱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生物钻孔的痕迹。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 动具有那些特征? 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具有长期性、 周期性特征。
二.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东非大裂谷
东 非 大 裂 谷 张裂形成断裂带
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 主要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 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北段:落基山脉 南段:安第斯山脉
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 表面的方向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台湾海峡)
它会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①搬运侵蚀

高中地理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优秀课件1

高中地理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优秀课件1
山脉
喜马拉
雅山脉、
东非大
裂谷、 大西洋
同时存在、
相互作用、
垂 垂直于地 直 球外表 运
岩层隆 起或凹 陷
地势起伏、台湾 海陆变迁 海峡
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

外力作用 风化
对地貌的影响 花岗岩球状风化
侵 流水侵蚀 蚀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搬运
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 风蚀蘑菇 冰斗、角锋、U型谷
同时作用、对立统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重熔再生
沉积岩
岩浆
外力作用
变质岩
风化作用
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流水侵蚀
峡谷
三角洲
风蚀蘑菇
角峰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中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地壳 运动方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举例 相互关系 运动 向
水 平 运 动
平行于地 球外表
岩层发生 绵长的断 水平位移、裂带或巨 弯曲变形 大的褶皱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用力是: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 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使地表上下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海蚀柱、海蚀柱
堆 流水堆积 积 风力堆积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 固结成岩
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沙丘、黄土高原
冰碛丘陵 沙滩 沉积岩
A 风化
B 侵蚀
C 搬运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ppt课件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ppt课件

隆起 凹陷
山地/陆地 谷地/海洋
地势起 伏变化 海陆变

二者 关系
问题探究: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活动2
“小小地质学家”——我来作解 释
观看图片(选填到表1举例栏,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喜马拉雅山 ②阿尔卑斯山 ③东非大裂谷 ④红海 ⑤大西洋 ⑥华山 ⑦庐山 ⑧汾河谷地 ⑨台湾海峡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问题探究一:内力长白作山用天池对地形的塑造
富士山
德干乞高力原马扎罗山
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
岩浆活动的“杰作”
n 岩浆活动
熔岩地貌
火山地貌
富士山
喷出型岩浆岩
夏威夷群岛熔岩火山 岩 石
圈?
只有喷出时才 侵入型岩浆岩 塑造地表形态。
花岗岩
软流层
日晷
n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 山脉与盆地,使地表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
和海生生物钻孔的痕迹
3. 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 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什么特征?
周期性、长期性
课堂小结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使地表高低不平
地 球热 内能 部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火山地貌或熔岩流地貌
变质作用 无法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000万年来,青藏高原珠峰地区抬升约20000米,可珠峰 海拔高度目前只有8844.43米。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哪些地壳运动造成的?
问题探究一: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案例1: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问题探究: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案例1: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二)崇明岛从形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唐代(618年)涨露
出水面,五代设镇,宋代设场,元代建州,明清以来设县,1958年 12月划归上海市。由于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 端淤涨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二、外力作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有快有慢 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
3、作用速度
4、形成地貌
地壳运动
分类
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实 例
水平运动
水平挤压隆起, 喜马拉雅山脉 形成巨大的褶皱 落基山脉 山脉;水平断裂, 阿尔卑斯山脉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华山
垂直运动
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
二者关系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就全球规模而言, 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世界山脉地形图
落基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华 山
台湾海峡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2、作用形式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外力减弱 或遇到障 碍物
新月形沙丘
尼罗河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冰碛丘陵
(一)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岩层和海生生物化石,证
明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一片面积相当广阔的海域;而且在 5700m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现在这种植物分布的高度是 3000m。这些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山长期以来以极快的速度抬升,在 5300万年前开始成陆,之后不断抬升形成“世界屋脊”。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真题 1 (2007· 天津文综)右图是“喜马拉雅 山区某交通不便谷地中的景观图”。图中地 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 (
A)
A.受挤压,经侵蚀 C.受张力,经搬运
B.受挤压,经风化 D.受张力,经沉积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变形是由于岩层受挤压 而形成的,而出露地表是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 反思·归纳
四种外力作用方式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考点一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破坏, 碎屑物 风化作用 残留在地表, 形成风化壳 普遍(例:花岗 (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 岩的球状风化) 础上演变而来的)
风力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 侵蚀 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A.侵蚀—搬运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三峡大坝下游附
近”中的“附近”一词,也就是测点在距大坝下游很近的 地方,由于大坝的建设,水流落差加大,大坝附近水流速 度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将原来河床的沉积物中细小 颗粒重新侵蚀搬运到下游,较大颗粒留在原地,A 正确;B 项中所说的堆积作用应该发生在更下游, 项中的风化在此 C 没有体现,D 项中的固结成岩作用是个长时间的地质过程, 都不符合题意。
冰川 侵蚀 海浪 侵蚀
冰 川 分布 的 高山 和 高纬 度地 区 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 (例:挪威峡湾、 中欧—东欧平原) 之国芬兰)等 基岩海岸地区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海蚀拱桥
冰川 沉积 流水 沉 沉积 积 作 用 风力 沉积 海浪 堆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含解析

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地表形态塑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

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热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1)地壳运动:1运动形式:A.水平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B.垂直运动: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岩浆活动:1形式: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而喷出岩又分为裂隙式(线状)喷发或中心管道式(点状)喷发。

(3)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二)作用主体: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三)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1.风化: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

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类型】1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

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

2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3生物作用: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

主要有: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岩层和海生 生物化石,证明在地质史某段时期,现在的喜马拉 雅山地区是一片面积相当广阔的海域;而且在 5700m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现在这种植物分 布的高度是3000m。这些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山长期 以来不断抬升,在5300万年前开始成陆,之后不断 抬升形成“世界屋脊”。
风力 堆积 海浪 堆积
(1)“V”型谷分布在流水侵蚀强烈的河流上游的 山区、“U”型谷分布在冰川侵蚀强烈的山区、 “宽谷”( 下游。 )分布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流
(2)流水的沉积作用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地貌
类型: 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平原,在河口处形成 三角洲,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沿岸沉积平原。
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 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 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 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外力作用 也可能占优势。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存在的基础 :岩石圈 (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分类 形成 特点 利用状况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侵 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 矿物结晶 入 固而成为岩石,如花岗 颗粒较大 岩岩 花岗岩是 岩等 浆 坚固、美观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岩喷 的建筑材料 矿物结晶 沿地壳薄弱的地带喷出 出 颗粒小,有的 地表冷却凝固而成为岩 岩 有流纹或气孔 石,如玄武岩等
(1)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 A.地壳的水平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B
)
B.地壳的垂直运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2)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 积 【解析】 第(1)题,甲图景观是一个陡崖,是地 壳垂直运动的结果。第(2)题,乙图中岩层有明显 的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岩层向下弯曲是受水平挤 压的结果,成为山峰是抬升后又受到侵蚀作用。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960 年,基拉韦厄 火山大爆发,熔岩 流从高处奔腾而下, 注入大海,迅速在 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 万平方千米的新陆 地。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大约4000万年 前,喜马拉雅 山开始隆起, 当时它的年平 均上升速度只 有0.05厘米。 20世纪最后30 年,喜马拉雅 山的年平均上 升速度达到了 最大,也只有5 厘米。
变质岩
6、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理意义:
1)形成丰富的矿物质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自然景观; 3)实现各圈层之间物质交换和能量迁移,从而 改变了地表环境。
四、岩石圈物质循环
例题:岩石循环过程变式图 变质岩
岩浆岩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_____ B _____ C ______ D ______
(3)长期性、周期性。
思考: 1、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 海,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 什么? 答案:渤海海底的地壳同时也在不断下降,并且下沉 的速度与泥沙堆填的速度相当。
2、台湾海峡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是地壳下降后,海水入侵所形成的。
二、外 力 作 用
表现形式 : 地壳运动(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项目 类别
分类
示意图
运动 岩层变化 对应变化 方向
水平 运动
相向 相离
平行于 弯曲变形 褶皱山脉 地球表
面 水平位移 断裂带
垂直表

隆起 凹陷
引起地势 起伏、海 陆变迁
东 非 大 裂 谷
一、内 力 作 用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之间关系:
其产生的松散物质堆积在原地。
二、外 力 作 用
3、外力作用主要形式 :①风化
花岗岩球状风化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
流水沉积、风力堆积、海浪沉积均遵循以 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黄河三角洲
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平面上呈扇形; 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 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风积地貌
风中携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等高线示意
缓坡为迎风坡 风力堆积具有分选性
伴随着明显的化学风化)。
这些作用可使岩石硬度减弱、密度变小或体积膨胀,促使岩石分解。 主要发育在潮湿、温暖环境中,作用广泛而强烈,是自然界主要风化作用之一。
化学风化之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 也称根劈作用
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 有机酸。生物风化不仅在于引起 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 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 机质的物质——土壤。
A.风力堆积形成 B.风力侵蚀残留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流水沉积作用 7.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
成因是 ( B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1.(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沙漠地区尤为明显)
球状风化是热力风化的形式之一
岩石出露地表时,由于棱角突出, 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 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 球形。(石蛋地貌)
冻融作用(冰楔/冰劈作用) 冻融风化:在温度接近冰点的山区,容易产生冻融风化作用,山体岩石的细孔会因为吸收邻近的液态 水而不断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压力,这样的压力引致岩石弱化,最后分裂, 形成了大量的碎石。

第四章++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四章++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P63 以练促记
[随堂巩固]
(2013· 佛山二模)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 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玄武岩石是一种岩浆岩,由此可以判断该景观 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岩浆活动。 答案:B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解析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第(1)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是我国著名的
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 地貌。第(2)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 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 表。 答案 (1)B (2)A
(2011〃山东文综,3~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 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解析 图中显示,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入, 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答案 D
)
(2)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 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 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和淤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Biblioteka 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 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 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 岩层运动 和弯曲变形 隆起和凹陷 方向
对地形的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影响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 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营造地表的力量【自主学习】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例 1.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B处的正确叙述是()
A. 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 B.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
C.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D.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
(2)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庐山
C.渭河平原 D.安第斯山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

2.主要表现形式:
例2,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
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
外力作用属于()
A.a B.b C.c D.d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可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转变为岩浆。

2.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如:
例 3.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B 、D 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
A .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 .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 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 .沉积岩、变质岩
(2)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 .外力作用
B .变质作用
C .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 .重熔再生作用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自主学习】 1.褶皱山:
(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叫做褶皱。

(2)基本单位——褶曲:背斜和向斜。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
⎪⎧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3.火山
(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4.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思路点拨〗
一褶皱山和断块山
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较老
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谷地侵蚀,常形成山岭
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
华山、庐山、泰山,另
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
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

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例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2)图中,陡崖出现在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工程建设需开凿一隧道,应选在何处_________。

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课后巩固】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分析完成1~2题。

1.该小组选择的地形区中,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喜马拉雅山②内蒙古高原③黄土高原④华北平原⑤长江三峡⑥海南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①②⑥2.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了“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上的冰斗——地壳运动 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风力搬运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风力侵蚀 D.海南岛“南天一柱”——海浪侵蚀看下图,根据要求完成4~5题
3.对于上图解释合理的是()
A .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 .该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 .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 .庐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4.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 A .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 .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 .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
D .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5.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6.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修建水库堤坝
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n 表示 水循环的 环节; 海区(填字母)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该海区还可能埋藏有 等能源资源; 海区可能蕴藏有未来利用潜力很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2)A 处的地质构造是 ,形成山谷的原因
是 。

(3)如果在A 、B 、E 中选一地建地下隧道(垂直于削面方向),应选择 地;
三地中有利于石油储存的是 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处。

(4)图中a 、b 、c 、d 四处最容易产生泥石流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5)从地质构造方面看,m 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
是 。

答案:1.D 2.D. 3. C, 4. B,5.C 6.A, 7(1)海陆间;水气输送;C 煤石油天然气;D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受侵蚀而成 (3)A A B (4)C (5)断层线附近岩石多破碎,受侵蚀逐渐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