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之炼字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335ef876eeaeaad1f330fc.png)
1或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2 或增强了感染力 3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动词艺术效果: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 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 鲜明。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哪个字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 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 心
给你的幻觉,城垣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 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 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 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分) 好象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 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把秋月下 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多么逼真传神!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咬文嚼字示例
眼 (忍)看朋辈成新鬼, ( 丛 ) 怒 向刀边 觅小诗。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 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 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 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 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 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 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 。(A大 B快 C紧 D密) 紧 ——施耐庵<<水浒>&画了雪下得大而 急,风雪弥天漫地的情 景。 • 二、暗含了林冲处境危 险,添一分为人物命运 担忧的心情。
• 5.沙上并禽池上瞑,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 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 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 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 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 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 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 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 柔美的倩影。 • “破”、“弄”两词,将云、 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 富有生命感。 • 以动写静 •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 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 写得动起来了。“破”字, 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
![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a2aef5026c85ec3a87c2c5aa.png)
请分析《菊花台》歌词,说出 你认为好的句子并分析好在哪 里。
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花已向晚 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 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 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 分) 1、“背”是背着,即方向相反。2、诗 【答案】
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3、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 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课内链接:
二、 点绛唇 李清 照 蹴罢秋千,起来 慵整纤纤手。露浓 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 (chân)金钗溜,和 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 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已跑 到了门口,却又不舍离去,靠着门再回眸偷觑来人 (应该是位少年)的丰姿,怕人笑话却假装嗅着青 梅。
意和迟暮之感。(点手法,明情境)
参考答案: “压”有“压在”之义,说明梦的浓郁。(释含义) 梦本无形,却说“满船”,被“压”在星河上,具 体可感,十分传神真切。(描景象) 作者在此以梦境中淡淡的喜悦来衬托现实中的失意 与失望。(点手法,明情境)
课堂小结
答题步骤: (1)释义,原句中描述景象 (2)点手法 (3)析效果,明感情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dfab643f8c75fbfc67db291.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高中语文必修模块收录了《咬文嚼字》这篇随笔,这篇课文总结了咬文嚼字精神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并思考了如何在写作文时运用咬文嚼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①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①《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 文章开头叙逑郭沫若为了准确表达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词,以便够味。
郭沫若是当今人人皆知的语言大师,他尚且要反复推敲语言文字,这便有力地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是炼字①的好例。
(①炼字:指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苦功,力求其精的作法。
)[这个句子归结上文,引出炼字二字,逐步过渡到本文议论的中心。
]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由这个句子自然引出下文对郭沫若炼字的评论。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古诗中的炼字
![古诗中的炼字](https://img.taocdn.com/s3/m/3fc52555cf84b9d528ea7af9.png)
古诗中的炼字古人写诗,甚为看重炼字。
关于炼字,许多诗人都有切身的体会。
比如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是为求一个字的稳妥而付出的苦思。
再如方干的《赠路明府》:“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相比之下,这是用尽一生的心力了。
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由此可见对于字句的锤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杏花开了,“闹”字原本形容花开之繁,但却渲染出春意的热闹。
从而为下文张本,表明要尽享欢娱,而不必吝惜金钱。
月光从云层中穿出来,照在花枝上。
一个“弄”字,很能写出花影随着月光而变幻,也表明心神的恍惚。
贾岛那个推敲的典故是为人熟知的,也与炼字有关。
其《题李凝幽居》中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原本拿不定用“推”还是用“敲”,后经韩愈改定为“敲”。
从表现上说,是以动衬静。
不过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虽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的,但也相通于鉴赏。
古诗鉴赏中,所炼之字的表现如何,要着眼于全篇的意境,离不开诗人的思想感情。
炼字,就是要着眼于字词的表现力。
比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其中“咽”字,写山中泉水为岩石所阻,因而发出呜咽之声。
再就是“冷”字,由于山林幽暗,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又显得阴冷。
这里“咽”与“冷”都是动词,分别写泉水流过岩石之难与日光使得松色变冷。
再如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咬文嚼字关于推敲炼字成功的例子
![咬文嚼字关于推敲炼字成功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20c681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5.png)
咬文嚼字关于推敲炼字成功的例子1、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贾岛。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
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2、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
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
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
有一次,齐已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来改去还觉不形象,最后认为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能体现出梅花的早开来。
齐已听了以后非常佩服郑谷的匠心独运,深深地向郑谷表示谢意。
当时写诗作文的人,都佩服郑谷把齐已的诗只改换了一个字,就使整首诗显得确切生动,于是“人以郑谷为一字师”。
11.咬文嚼字
![11.咬文嚼字](https://img.taocdn.com/s3/m/dbd25a01a45177232e60a267.png)
《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之“炼字”》参考资料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注释(1)南浦:南面的水边。
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2)别:分别,别离。
(3)袅袅(niǎo):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4)好去:放心前去。
(5)莫:不要。
译文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⑵。
世情已逐浮云散⑶,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释⑴巴陵:即岳州。
《全唐诗》校:“一作萧静诗,题云‘三湘有怀’。
”⑵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
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全唐诗》校:“到,一作‘在’。
”⑶逐:随,跟随。
译文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江宁夹口其三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⑹,系船应有去年痕。
注释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
夹口:在左右曰夹。
侧出:斜侧着从岸堤上长出。
译文黄昏时分,在江口停船落帆,月光朦胧。
(诗人最为关心的应该是今夜在何处投宿)然而,张望江边的小店却看不到灯光,小店将要关门了。
(顿生孤寂愁苦之情)只见半枯的一棵枫树倾斜生长在沙岸边,我去年停泊系船的痕迹应该还能找到吧。
闽中秋思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⑴北畔是山:指闽中地势,北边是连绵的山脉。
南畔海:指闽中南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⑵只堪:只能的意思。
图画:指画画。
不堪行:指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译文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金风吹拂片片红蕉叶飒飒有声。
闽中北面是高山南临汹涌大海。
便于成图作画而道路崎岖难行。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释:(1)齐己:唐末著名诗僧。
咬文嚼字之炼字-36页PPT资料
![咬文嚼字之炼字-36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cd304531126edb6e1a1039.png)
2(08全国二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 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 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杜甫.唐)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唐)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陶渊明.晋)诗可数年不写,不可一字不真。 (曹雪芹.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见色。
——清·沈德潜
轻风 扶 细柳, 淡月 失 梅花
你 的 象的,露第出幻但珠二来觉“是联,, 独 从两并城 上 月句说垣 高 亮中说摇 楼 上各这荡 ” 滴起,下有样来凝似一写。神的个的。月仰字好“亮望用处滴是秋得。”不月十(与会皎““洁分5分摇滴 如传)”” 洗神,露 ,,化珠 好请找
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把秋月下临
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多么逼真传神!
( )紧。(A大 B快 C紧 D密)
——施耐庵<<水浒>>第10 回
• 一、用语简洁明了,形 象的刻画了雪下得大而 急,风雪弥天漫地的情 景。
• 二、暗含了林冲处境危 险,添一分为人物命运 担忧的心情。
“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
• 5.沙上并禽池上瞑,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 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 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
学习目标
1.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诗歌语言。 2.找准炼字的角度。 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咬文嚼字 完整版课件
![咬文嚼字 完整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d7151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f.png)
滥
C.俗滥 自鸣得意 索然无味 淄铢必较
锱
D.岑寂 粗枝大叶 落入下乘 付梓杀青
4.下列语句是谁说的 A.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 一斗 B.惟陈言之务去 C.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 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南朝谢灵运《释常谈》/ 唐韩愈《答李翊书》/ 宋 贺铸《青玉案》/ 唐王勃《滕王阁序》
苏东坡:“轻风摇细பைடு நூலகம்,淡月映梅花。” 黄山谷:“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
人之一。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30
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朱光潜 (1897-1986)
3.“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
人们多不重视语言文字的锤炼功夫,以为语言 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本文给我们这样的 启示:原来语言文字是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 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 有很大的讲究。由此明白: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 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 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炼字小卡片
谈做法:善用联想可以翻新文字意蕴
字的意义 直指 月轮 燃烧冒烟 意义精确
联想 月晕 苏东坡诗 意蕴丰富
喻
小龙团茶 小团月
用的流弊 倚靠书籍 柳腰桃面等 套板反应
(乞灵)
(创造的仇敌)
文章主要从两个角度谈“咬文嚼字”。一 是文字要取决于思想感情;二是文字要善用 联想的意义。文章告诉我们, “咬文嚼字” 就是要“达到艺术的完美”, “时时求思 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以谨严的精 神,留心玩索,进而推陈出新。
从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谈诗歌的炼字艺术
![从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中谈诗歌的炼字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0a9e703b3169a4517723a3d4.png)
情景 中 ,不 同的心情也可 以意蕴无穷 ,
而且他把生机勃勃的大好 失的样子 ,似 乎在寻 求什 么可最终也 没 延伸 出种种意 思。 朱先生的《 咬文嚼字》 教 的众 多和纷繁 , “ 闹” 字 不 仅 有 色 也 有得到什 么 , 把精神上这种 恍惚迷 茫 , 无 会 我 们 一 种 严谨 的 治 学 态 度 , 他 为 我 们 举 春 光 全 都 点 燃 出来 了。 了一系列的实例 , 让我们感 觉到文字的强 大力量和艺术魅力。 朱先生一再强调文字
个严寒 的冬天 , 如今一切又都焕然一新
了, 由以前的光秃秃变成 了现在的绿茵茵。 所以一个“ 绿” 字一下子把春天 写活 了 , 让
四、 叠 词 的 锤 炼 叠 词 一 方 面 强 调 韵 律 感 ,一 方 面 增
朱光 潜先生 的《 咬文嚼字 》 是高 中教 古典诗歌炼字 的主要 内容 。 炼 动词的例子 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春 的气息。 材第五册( 必修 ) 中的一篇文章 , 这篇文章 举 不胜 举 , 正如大家都熟悉张先《 天仙子》
属于文艺性随笔 , 主要 探 讨 艺 术 表 现 的语
“ 云破月来花弄影 ” 和 宋祁《 玉楼春》 “ 红 杏
们传颂 ,就因为其 中有动词炼字 的妙处。
言形式。读完这篇文章 以后感触颇深 , 突 然对这种 “ 咬文嚼字” 产生 了一点想法。 汉 字就是如此 ,一个字 用在不 同的场合 , 不 同的情景 当中会有不 同的效果。 即使 在同
与 意 境 的 链 接 ,文 字 与 思 想 感 情 的链 接 , 而 不 仅 仅 单 纯 的 考 虑 表 面 上 的 漂 亮 与 和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d789bb40783e0912a2162ac1.png)
《咬文嚼字》课文全解●课文研讨鉴赏一、主旨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在文学阅读和创作中应该“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一词通常含有贬义,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却很看重这个成语所包含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借用它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关于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他认为:“思想是心理活动,它所借以活动的是事物的形象和语文(即意象和概念),离开事物形象和语文,思想无所凭借,便无从进行。
在为思想所凭借时,语文便夹在思想里,便是‘意’的一部分,在内的,与‘意’的其余部分同时进行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看成在外在后的‘形式’,用来表现在内在先的特别叫做‘内容’的思想。
‘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绝对不能成立。
”(《谈美·谈文学》)这个思想,运用到创作上,它要求作者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不论是形象,还是情感,还是观点,都要能够在脑海中鲜明地呈现出来;运用到欣赏上,它指导人们不就文字来欣赏文字,而是通过文字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看看思想感情表达得是否恰切、鲜明。
本文主要是谈文学创作,但对我们进行文学欣赏也不无启发。
二、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用三个例子说明咬文嚼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并非只在字面上下功夫,其效果也不容小视。
首先是以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为例。
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
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其次是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为例。
谈修改文章之炼字两则
![谈修改文章之炼字两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62c082a0116c175f0e48c2.png)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的”真“。世界只有在这样的境界里才是真
的,人心也只有在这样自由潇洒的意态中才是真的。真 是不雕琢,雕琢就是有意了,越是有意去花力气,就越 显出人工夫人痕迹,就越不真实。所以,我们做人一样, 做人不能装,装就是不真实,就不美了。这种境界有点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 神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欲辨已忘言。刚刚想说却马 上把话语全部忘记;额。这说明诗人无心的自由是多么 强大。(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
两个意象:篱 和 菊。
篱 和 菊两个意象与”结庐在人境“的庐相对应。
?
`
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很平静很惯常的景象。《归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所以好,就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是没特别的动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佳,协调,如果换做灿,艳,意境全无。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谈修改文章
何其芳
`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韩愈与贾岛的推敲
贾岛:苦吟派,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 须。几年一首诗,热泪纵横,骑驴在路 第一PPT模板网 反复琢磨,做各种手势,误闯韩愈仪仗。
心情。
⑵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析:“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 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 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不仅有色,而 且似乎有声,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 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早 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1b10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e.png)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高三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_3
![高三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_3](https://img.taocdn.com/s3/m/40b5fbfaf78a6529657d533a.png)
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下面是由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三、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1、援例2、锱铢必较3、斟酌4、镞词藻7、蕴藉 8、付梓 9、尺牍 10、陈言务去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咬文嚼字》上课用
![《咬文嚼字》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8ef568f242336c1eb95ec7.png)
猜猜到底有几枝?
•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 • • •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梅开 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将其中的“数”字改 为“一”字,一字之异,寓意顿拓,更渲染了“深雪” 的意境,烘托了“早梅”的品格,这一字之师做得当 之无愧。
小组合作
• 学生自读课文第1——5段: 找出文章为了说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这个问题,文 章列举了哪些事例?分别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任务: 探究(1-3)——1-3组 要求:1.惜时高效,筛选准确,语言简洁。 2.字迹清晰,板书工整,条理清楚。 3.合作展示,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材料
1.郭沫若改台词
春秋战国 西施
西汉王昭君
三国貂蝉
唐代杨贵妃
沉鱼
巩俐?
落雁
闭月
羞花
——容貌美
故事: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 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 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 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 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 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 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回答是,“放狗屁” 意思还算是人,只是放狗的屁,三者中算上等;“狗放屁”说明已 属狗,但除放屁外,尚能看家护院,还可列中等;“放屁狗”则是 除了放屁外,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自然列为下等!
标
预习检查
义咬 文 嚼 字 的 含
词典
文本
字典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共37页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共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dc3ed602240c844768eaee28.png)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51、 天 下 之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共37页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点拨之炼字》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共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56248a0949649b6649d7477f.png)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 点拨之炼字》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精品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咬文嚼字——炼字(展示)
![咬文嚼字——炼字(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e351691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8.png)
咬文嚼字——炼字(展示)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写下了诗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携此诗来拜见当时的名诗人郑谷,郑谷反复揣摩后对齐己说: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句不准确,因为 “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
齐己不觉拜倒曰:“一字诗也”。
既然诗题是早梅,那么, “一枝开” 肯定比 “数枝开” 要早,也更切合诗题诗意。
齐己也是著名的诗人,能拜倒称师,这是炼字的功劳。
有一次,贾岛骑驴访李款幽居,于驴背上得诗句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但他觉得其中的 “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
贾岛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在驴背上边吟诗边举手作推敲之状,反复斟酌,结果又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于是乎贾岛便被众卫士拥至韩愈跟前,贾岛具实禀报事情原委,韩愈听了,对贾岛说: “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
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更能衬托夜的幽静。
”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王安石作《泊船瓜洲》,第三句最初写作 “春风又到江南岸”,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把“到”字改为“过”字。
后来又觉得“过”字也不妥。
“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
于是又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
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板块六 学案60 赏析语言之炼字——咬文嚼字,尽得风流
![板块六 学案60 赏析语言之炼字——咬文嚼字,尽得风流](https://img.taocdn.com/s3/m/6c13e1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0.png)
学案60赏析语言之炼字——咬文嚼字,尽得风流复习任务掌握赏析炼字尤其是诗眼的角度和答题规范,学会欣赏炼字艺术。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 全国甲卷《临江仙》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炼句艺术①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且重点考查语言风格和炼句艺术。
②从考查趋势看,炼字、炼句题都有可能出现。
2022 天津卷《书喜》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2分)炼句艺术2021 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6分)语言风格2020 天津卷《纪村事》“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3分)炼字艺术活动一赏析炼字艺术(一)熟悉炼字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结合学过的课文,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的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了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雄壮的画面。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咬文嚼字(篇三)
![咬文嚼字(篇三)](https://img.taocdn.com/s3/m/1483a4a1cc22bcd126ff0c92.png)
咬文嚼字教学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一提到“”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已向晚 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 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 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 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 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成双
7、请选字组成一副五字对联
一片孤城万仞山。
人心之孤苦。
联系思想感情
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 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 “红”、 “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 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 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 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 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 流逝的惋惜之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 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意:联系
高考诗歌鉴赏题演练
1(2004)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 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 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 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 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③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答:①同意②看,在诗中指回望。 ③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④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离别的酸楚。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或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以动写静 •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 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 写得动起来了。“破”字, 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6、 请分析《菊花台》歌词, 说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并分析好 在哪里。
你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宋祁的“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且向花间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留晚照 雨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答: 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 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④ 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 情。
例:
形容词:绘景摹状, ①热闹 ②红杏在枝头绽放,开得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化抽象为具体,化 那么灿烂,那么热闹 ③用了通感 手法 ④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 无形为有形,使人 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 如闻其声,如见其 蓬勃的生机。 人,如触其物,如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 孤,孤独。一片孤独的城池处于 历其境。 万仞高山之间。写尽环境之孤寂,
动词艺术效果: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 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 鲜明。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哪个字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 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 心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恍若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月光映照下,象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 1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漫不经心 ②前两句写少妇不知发愁,经过梳妆 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 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 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 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 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 寻味之处。
全诗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风 雨 过 、来 、遇 、急 琴书 翰墨 香 润
炼字无处不在。
诗歌炼字的 解题方法
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1或描绘了某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2 或增强了感染力
3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点拨
摇 轻风扶 细柳, 舞 隐 映 淡月 失 梅花
学习目标
1.从炼字的角度鉴赏诗歌语言。 2.找准炼字的角度。 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何谓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 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 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 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 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 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湖南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 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①同意②一,一枝;数,几枝③昨天夜 里一枝梅花开放④ “一枝”方能照应“早 梅”。
2
同意就得对其作出解释! 南浦别 白居易 写出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什么样的形象。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 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答: ①“拳” “退” ②拳,蜷缩;退,向后移动③( 白鹭蜷 缩栖息在沙滩上,使沙滩都显得一片明亮;天空如此高远 辽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飞,而是向后 退去.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安 ` 然恬静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辽 阔天空中飞行似乎后退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 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 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 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 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 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给你的幻觉,城垣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 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 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 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好象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 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把秋月下 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多么逼真传神!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咬文嚼字示例
眼 (忍) 看朋辈成新鬼, (丛) 觅小诗。 怒 向刀边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 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 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 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 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 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 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 。(A大 B快 C紧 D密) 紧 ——施耐庵<<水浒>>第10 回
把“德”换成“风”
2、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 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 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 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 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处不可随便
3、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省主席卢汉准备起义, 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卢汉为 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 无可逭(huàn,逃,避)”。 还是这八个字,卢汉命译码员将电文稍加调整, 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民主人 士的性命。到底卢汉命译码员如何调整呢?
答:李白诗中的“愁” 是怀人之愁;它是全 诗的“诗眼”,作者 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 是远谪之愁;作者以 “愁”衬托自己不以 远谪为念,寄情山水 的旷达之情。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第四句中的“落”字作“在” 字。你认为是用“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 2 答案:“落”字更好,用“落”字,不仅将抽象的 秋思之情具体化了,而且使诗句富于动态美和情感 美,使人感到秋思仿佛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 人间似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 “在”,只写出 一种无生气的状态,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07天津) 答: ① “葱葱” ,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靡靡”写江芜在 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②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 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浓重春色的欣喜之情。
——清· 沈德潜
描 摹 情 景 能 让 人 身 临 其 境
描 摹 心 理 能 妙 传 人 物 心 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