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落存在的价值
传统村落对当代人的意义
传统村落对当代人的意义摘要:一、传统村落的背景及价值二、传统村落对当代人的意义1.文化传承2.生态保护3.乡村旅游资源4.乡村振兴引擎三、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四、展望传统村落的发展前景正文: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在当代社会,传统村落的价值日益凸显,对于我们的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传统村落是文化传承的基石。
它们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让后人了解并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
其次,传统村落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
这些村落往往选址合理、建筑古朴、环境优美,体现了古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引导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此外,传统村落还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旅游,体验古朴的乡村生活。
传统村落独特的风貌、民俗和手工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最后,传统村落是乡村振兴的引擎。
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传统村落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然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并非易事。
我们需要在尊重历史、保护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修缮和维护,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同时,还要注重发展乡村旅游,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之,传统村落对当代人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传统村落的价值,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与发展前景
浅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与发展前景古村落是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及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但由于各种原因,古村落的现有状况较差,在其保护方面,还有较多事情需要落实,保护古村落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签:古村落;价值;保护古村落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是传统社会发展遗留在历史长河中的遗产,其包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当今社会发展所不可取代和不可再生的。
在很大程度上,古村落维系着人们由古至今所建立起的文化认同。
近年来,古村落保护被日益提上日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古村落保护越来越重视其开发与保护并行。
一、古村落的概念古村落,指的是蕴含着较多的文化及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社会、艺术、历史、科学的价值,它是农耕文明时期所遗留下的一大笔遗产,现阶段我国共有七千多个具有以上价值的古村落。
在地址选择上,古村落所在区域大多是环境优美,根据古代的风水学,它们多追求择吉面而居;在人们居住环境及其布局上,采用儒家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和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在建设的方面,古村落大多数依山傍水、因地制宜、节省土地、巧夺天工。
二、古村落的保护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一类文化资源,古村落拥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價值。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和时代进步的印证,它依据时间及空间两个维度来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及其成果。
解读古村落,让我们能够解读人类历史及文明的发展轨迹,让游客深刻地体会村落的变迁。
(2)科研价值。
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产物,古村落是各个学术研究的根基地,是对家庭起源、宗教演变、村落形成、人才教育及基因关系等课题的研究及考证基地。
古村落是前人对事物规律及其本质的认知与运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3)经济价值。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古村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主要展现在旅游经济价值方面。
古村落发展旅游行业,最关键的对象就是以精神文化为追求的文化消费者。
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因其所处的自然、地理及历史的背景不同,古村落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石文艳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村落数量较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在现代化的浪潮席卷下,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1 传统村落的价值分析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它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
传统村落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价值,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综合性的文化景观价值,既有整体价值也有单体价值,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世价值。
1.1 物质与非物质价值传统村落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它是另一类遗产,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
它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属一个文化与审美的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人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
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
1.2 整体与单体价值传统村落大多保留有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也有看似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但是正是一间间传统建筑单体构成了传统建筑群,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物质载体。
传统村落具有整体性,传统村落与周围山、水、农田、树林甚至雾气、炊烟、家禽、耕作场景等环境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人地互动模式持续维系的景观演进中表露的人与自然、天人关系,是其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所在。
浅谈乡村古村落的保护及其利用
浅谈乡村古村落的保护及其利用范本1(正式风格):一:引言乡村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乡村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利用乡村古村落,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乡村古村落的保护1. 定义乡村古村落的范围和特点2. 分析乡村古村落面临的保护问题3. 探讨乡村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三:乡村古村落的利用1. 分析乡村古村落的利用潜力和可能的用途2. 探讨乡村古村落的利用方式和方法3. 分析乡村古村落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四:乡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策略1. 高度重视乡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2.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3. 加强乡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组织和管理五:案例分析1. 选取几个乡村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2. 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六:结论乡村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够有效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乡村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进这项工作。
七:附件本文附带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以供参考。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乡村规划:指对乡村地区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规划和布局的工作。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文物保护法:我国文物保护的基本法律,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进行了详细规定。
范本2(轻松风格):一:前言乡村古村落是我们国家宝贵的历史遗产,它们具有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乡村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利用乡村古村落,本文将探讨一些有趣的想法。
二:乡村古村落的保护1. 什么是乡村古村落?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乡村古村落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 为什么保护乡村古村落是重要的?它们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三:乡村古村落的利用1. 有哪些有趣的方式可以利用乡村古村落?2. 如何利用乡村古村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3. 乡村古村落的利用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四:保护与利用策略1. 我们为乡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做了哪些努力?2. 社区参与在乡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怎样通过传承乡村古村落的传统技艺来促进保护和利用?五:案例研究1. 选择一些乡村古村落的案例研究,分析它们的保护和利用方式。
古村落的价值及保护策略
3等等 , ) 如果能 够加 以利 用 , 游客融入 到古 村落 的民俗 让
节 日、 手工艺制作等等 ) 当中, 既展现 了自身的特色 , 又会 吸引游客的亮点 , 增加古村落的旅游价值 。 但如 今的一些古村 落一 味追 求经济效益 , 古建 筑粗 糙幼 仿
落 的韵 味 , 有 发 展 区 的 朝 气 。 也 3得 到村 民 的 认 同 .
村落 是村 民生活的居所 , 仍居住在老 宅的村民 , 可能会根 己的需要对老 旧房屋 进行翻修 , 如果不加规范 , 多老 房 很 被 改造得面 目全 非 ; 需要让 出老房迁居他处 的村 民, 而 对 护 旧居 、 发展旅游业可能持排斥态度。
—
3 — 8
原 味 的村 民 生活 , 何 更 大 程 度 地 展 示 村 落 自身 的魅 力 , 需 如 是 要 全 面 考 虑 多方 权 衡 的 。一 个 风 格 别致 的村 落 一 直 不 为人 知 ,
是让人 遗憾的 , 而那些 追求短期效 益 , 开发过 度 , 丧失 了原味
的村落 更是让人惋惜 。古村落最能感染人 的就是 其真实质朴
首要条件。[ 2 3 2 做 好 整 体 规 划 .
规划对古村落的发展有着长远意义。 古村落的人 居环境条 经千百 年后 。 已逐渐 不能满足现代 生活的要求 , 比如破损 屋 道路 需要修缮 ,给 排水 、供暖等基础设 施需要建设等 在开发 中首先要制定一套长远的规划体 系, 并形成相 应的
落 的民俗表 演本应 在一年 中特定 的日子 才有 ,现在 为了吸引
游客 , 可能每隔几天 、 几小时就会重复一次 。再如一些旅 游饭 店, 一天举行数次本应是少数 民族最 高礼 仪的欢迎仪 式 , 以此
乡村振兴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乡村振兴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村落是中国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既有助于维护乡村的历史记忆,也能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方法。
第一部分: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每个传统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地域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文化瑰宝通过乡村振兴的措施得以得到保护,并传承给后代。
同时,这些传统村落也是历史演进的见证,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传统村落的生态意义传统村落通常位于山水之间,环境宜人,生态优良。
这些传统村落的景观和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也是各地旅游开发的热点。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在保护美丽的环境和珍贵的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一片洁净的绿色家园。
第三部分:传统村落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事业,更是一个经济工程。
传统村落的开发可以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特色农业、民俗旅游和手工艺等产业,可以为传统村落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推动当地的经济繁荣。
第四部分: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冲突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进程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但在现实中,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被废弃和拆迁的风险。
同时,一些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开发之间也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困境,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第五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为了保护传统村落,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宣传推广,提高村民和社会的保护意识。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首先,传统村落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涵盖了众多的元素,包括宗法制度、封建礼仪、民间传说、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这些元素构成了村落文化的基础,反映了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
在传统村落中,人们遵循着家族的规范、过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并通过祭祀、节日庆祝等形式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元素。
其次,传统村落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
中国传统村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历经风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
每个村落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和人文景观,这些与时代相交融的历史特色使得传统村落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再次,传统村落文化承载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共鸣。
传统村落是中国古代农民的家园,是他们生活的舞台。
在传统村落中,人们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来交流和互助,形成了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村落里的亲戚朋友、邻里邻人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了互助、团结的村落文化。
这种文化熏陶了村民,使他们形成独特的人格品质和道德观念。
此外,传统村落文化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传统村落文化以其扎根于土地的特点,鼓励人们注重环保、节约资源,追求可持续发展。
同时,传统村落文化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和谐的生活观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文化认同和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传统村落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重要的精神家园。
传承和弘扬传统村落文化,有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塑造我们的国家文化形象。
同时,传统村落文化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有助于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对乡村的保护与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而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探讨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
一、传统村落的价值1.文化价值: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传统村落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产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保留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
3.生态价值:传统村落的建筑分布、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建筑与周边环境形成有机一体,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村落保护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和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维护乡村生态平衡,使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二、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传统村落保护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许多地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平衡。
一方面,由于经济因素的推动,为了发展旅游业等,许多传统村落遭遇了严重的文化、环境和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传统村落在长期的改造发展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失真,许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缺失和消失。
1.制定科学规划: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制定科学规划,根据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特点,确立村落保护的目标和整体规划。
同时,政府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特色产业,简单的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
传统村落保护需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农林牧渔、红色旅游、文化创意等,切实提高传统村落的经济收益和综合竞争力。
3.加强民众教育: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加强民众教育和参与,提高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在传统村落中设置文化教育场所,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保护。
4.创造合适的投资环境: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创造合适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的资金和力量投入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
古村落的的价值与意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保护意识淡漠,财力不济,外出务工等原因,以致古村落乡土建筑“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
2、长期实行“旧房宅基不拆、新房地基不批”的用地政策不完善,加之“农村规划无序性”以及村民改变居住条件、无序地“拆旧建新”等原因,造成古村落格局风貌“自主自建性破坏”难以遏制。
3、加快城镇化、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决策误导,“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的弊端,“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等原因,导致古村落“大拆大建”的“建设开发性破坏”仍在延续。
4、历史文化名村“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商业化过度开发中“拆旧建新”“保护性拆除”为借口的“拆真造假”等原因,导致古村落不断遭受“旅游性开发破坏”时而发生。
5、古村落长期来“萎缩性管理”和“多头管理”的弊端,保护法规、制度、政策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中“鼓励新建”(按投入补贴)的政策缺陷,农村乡土建筑产权不清等,这些都是给古村落保护带来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6、古村落保护范围广、乡土建筑多,维修规模大、费用高,财政投入普遍不足,还有保护资金及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都是制约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
“保护好古村落”的对策建议未来5年,我国古村落将面临“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重挑战。
如不及时加强保护,分散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乡土建筑,随时面临着被“拆、迁、整、改、并”等危险。
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各级政府应坚持文化自觉,将古村落保护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
将之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古村落保护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配合抓好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管理等。
2、各级人大、政协应加强古村落保护的巡回督查和指导。
组织专家检查团对加强保护利用提出法规性、政策性、可操作的意见和措施。
各级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首先,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智慧的体现。
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多样,有明清宅院、地方特色的民居等等。
这些建筑不仅在艺术造型上非常精美,而且在结构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也有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工艺技艺的娴熟掌握。
这些建筑既满足了人们的居住需求,又彰显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成为中华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生态观念的形成。
中国传统村落通常建立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山水环抱、生态优美。
人们依靠自然资源谋生,同时也十分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
传统村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注重风水布局,讲究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传统观念对于今天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的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记录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迁和发展。
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古街道、古遗址等等,都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智慧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生态观念的形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当代社会,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源。
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探究
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探究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探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程,在城市中居住和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少地了解农村的生活和文化,然而,农村中依然保存着许多重要的传统村落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究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所在。
一、历史记忆传统村落是农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以独特的历史记忆打动人心。
村落里保存的古建筑、祠堂、碑刻、桥梁等,无不记载着村落的历史与文化经验。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物的探究和研究,人们可以感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沿革、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历史、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
二、文化品位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生产方式等都体现着当地的文化品位。
比如,江南水乡的建筑、布景、园林艺术、民间乐器等,就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貌。
这样的文化品位是我们城市人们所缺乏的,在农村中迎面而来,就能使我们领略到不同于城市的文化陈述。
三、生态环境传统村落在保留着历史文化的同时,还拥有着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这些文化保留点都集中在农村,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相比城市较少,空气清新,绿色环保。
而古村落多建于山水之间,小桥流水,青山环绕。
这种自然和谐的气息,不仅能补充我们现代人面临的压力和交通、噪音等问题,而且也能提示我们如何利用周边环境与自然素材,来发现新美学、新摄影等艺术性力量。
四、日常生活每个村落都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这里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存哲学、文化习惯等。
从生活方式,民俗节庆,到当地美食,都可以从村落中感受到。
这样的体验是我们在都市中无法获得的。
珍惜这些人文和风景资源,走进农村,体验他们的生活,更加地了解他们的心里趣味与信仰。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文化价值所在非常重要,它反映了人类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演化,是地方文化的见证和人文精神的荟萃。
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挖掘、展示和开发它,必将为推进“走进乡村,走近自然”的旅游理念,推动文化民俗的传承,发现传统文化资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村落
等各种原因破坏传统村落,使传统村落在传承历史文化、保障国土安全、振
兴旅游业、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 的工作。
3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特点
•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在全国7大地理分区 (华北、华东、华南区、华中区、东北区、 西南区、西北区 )中呈集中分布,分布均 匀度较低。
传统村落与民族分布的关系
中国传统村落
1 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
• 传统村落记载着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 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 1、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2、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 3、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游、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 4、传统村落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 5、传统村落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广大港澳台同胞的文化之根。 6、传统村落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
3)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大量的传统村落得以保留是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落 内饮用水、电力电讯、公共照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匮乏,村民生活质量有 待提高。 4)发展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传统村落村民年均收入极低,贫困发生率高,缺乏发 展的动力和机会,导致村落人口继续流失。
•
• 我国城镇化仍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抓紧摸清传统 村落的基本情况,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避免因错误的观念、短期的开发利益
安徽查济村
江西绕南村
黔东南桂北省增冲村
湘西渝东鄂西组团
重庆市河湾村
湖南省崇木凼村
湖北省兴安村
闽南粤北组团
福建省下梅村
广东省扬池古村
云南省苍台村
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哪些
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哪些展开全文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的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生活、生产、生存的基本载体,是社会组成的细胞,是传统观念、习俗、社会与家庭等多元文化孕育而生的中华本土文化。
是一部拥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文化厚重的史书。
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一、中国传统古村落构成与发展的支撑:中国传统古村落是在中国特定的内陆为主的地理条件下,以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及伦理思想三大社会支撑条件下得以构建与发展。
形成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内在机制。
1.在大陆性地理环境,造就了“以农立国”的农业社会文化特征: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变,地势呈西北部高,东南部逐渐地,中部为丘陵和平原,南部面海。
形成一面临海、三面陆地围合的封闭型大陆性地理环境。
构建了以土地为基础的人生本位,珍惜土地、视土地为生命,以土地为求生载体。
造就了“以农立国”、“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体制。
形成了中国传统村镇、城市建设的文化特征:(1)树立了“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早在三千多年的周代就明确树立。
“天”——即是客体存在的宇宙、自然及其规律。
“人”——即是主体存在的人生、社会及其规律。
中华文化观强调二者相互依存、影响和促进的同源、同构的规律性和哲理性特征。
强调人为营造的生存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并纳入其中,成为与大环境中“和谐而统一”、“适应而共存”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广泛应用风水学说选址,建村、镇、城市及建筑。
构建了融于自然的古村落环境特色。
西方环境观念为“天人相抗”、“人定胜天”。
经过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教训,强调保护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树立了“天人和谐共生”的环境观念。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构建了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国。
“以农立国”“安息于土地”为基础,形成以农业经济为主体价值取向封闭的、以集权制生产关系组织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也造就中国传统村落“耕居结合”的居住形态。
一个村落就有如一个小社会。
城中村存在的价值思考
02
城中村概述
城中村的定义与特征
01
02
03
04
05
定义:城中村是指城市 建成区内所保留的集体 所有制土地上的农村聚 落,这些聚落通常以村 落或村民小组的形式存 在,形成一种特殊的社 区形态。
特征:城中村具有以下 特征
地理位置位于城市建成 区内,与城市紧密相连 。
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 制,不同于城市居民住 宅区。
聚落形态以农村聚居形 式为主,房屋建筑风格 、道路等与城市社区存 在明显差异。
城中村的成因与发展
成因:城中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 未能完全实现统一规划,导致部分农村地区长期 保留下来,成为城中村。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将周边农村地区纳入城 市范围,但这些农村地区原有的土地制度、户籍 制度等未得到相应调整,形成了城中村。
护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 传承历史文化:部分城中村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 • 影响:尽管城中村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 城市规划难以实施:由于城中村的土地所有权和户籍制度与城市不同,导致城市规划难以在这些区域有效
实施。 • 社会治安问题:一些城中村由于人员复杂、管理混乱,存在社会治安问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
响。 • 环境卫生问题:部分城中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存在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03
城中村存在的价值
经济价值:促进城市化进程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城中村作为城市土地资源的一部分,通过改造和更新,能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城中村的居民往往从事一些低端劳动,如零售、服务等,这些工 作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美学角度讨论乡村生态村落的价值
美学角度讨论乡村生态村落的价值近年来,乡村生态的美学价值和生态作用越来越受社会和人们的重视。
在中华五千年悠远历史中保留至今的古村落,是集古文化美与前人智慧为一体的宝贵文化遗产。
乡村生态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主要体现在它的原生态和被人们用智慧完善之后的“古今合璧”。
所以,要保证乡村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生态美学价值和遗产保护加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乡村生态;古村落;美学价值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是乡村生态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里,乡村生态收到了严重的破坏。
人们因为缺少生态保护意识和美学观念,再加上对乡村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强烈需求,给乡村生态的原生态资源和美学价值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对乡村生态村落展开以下三方面讨论。
1 乡村生态的美学价值我国正在将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建设,以配合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脚步。
许多乡村在多种文明互相影响的发展中,盲目的寻找乡村生产效益和生存物质保障,早已将乡村的生态文明抛到了九霄云外,有的更是彻底失去了意识观念。
因此,对传统文明和美学价值观的拯救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海德格尔说过:“拯救地球不是指无尽地开发利用自然甚至导致自然枯竭;拯救地球也不是要征服地球,让它从属于人类,那离掠夺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目的,找对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10 月颁布的,其中明确指出:要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强调。
我国分布比较广的乡村拥有不少这样的“遗产”。
这些“遗产”有的因为被破坏不再像从前那阳光才美丽,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美学价值不会因外形的改变而褪色。
可是很多地方视其为用之不竭的“招财树”来实现他们的经济目标,歪曲了它们的美学内涵,不分主次的把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及美学价值当成发展经济的工具,导致现在古城、古庙、古道。
关于古村落的文案
关于古村落的文案前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文明国家,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古村落作为古代农村社会的代表之一,储存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古村落的美好与韵味。
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它代表着中国古村落建筑文化的一面,以其众多的古民居建筑、传统文化、沧桑的历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例如,江南地区的周庄、乌镇等,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这些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座古村落都如同一座历史的博物馆,它们的几百年的历史沉淀,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记录下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古村落的建筑价值除了文化价值外,古村落还在建筑方面有着极高的价值。
各个古村落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江南水乡的古村落,建筑多以青砖黛瓦或灰石墙瓦为主,多层小楼、长廊曲桥也是江南水乡古村落的特色。
同时,古村落中的建筑还蕴藏着许多的建筑之谜,例如:如何在没有任何工具和设备的情况下制造和运输青砖和黛瓦?怎么样使得古代各个村庄之间的建筑风格如此不同?古村落的生态价值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古村落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淘汰。
这些古村落与新时代的城市化建设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们呈现出与城市的现代化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生态特色,更为淳朴、自然。
鳞次栉比的青瓦房,曲曲折折的小巷、田间河流,这些都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因此,保护古村落和传承古村落文化已经成为全民的责任。
结语古村落,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存在,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人文的精华。
它的文化、建筑和生态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保护古村落,意义深远,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城市和乡村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村落,去感受它那独特的韵味,一起共同推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价值与现状
传统村落的价值与现状寻根?超越?近年来,传统⽂化复兴逐渐成为⼀个热门议题,许多传统⽂化形式被⼤众关注。
但传统⽂化最为具体和规模最⼤的传统村落保护相⽐⽽⾔受关注较少。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为您推送相关⽂章,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更多的⼈投⼊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上。
何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般俗称古村落,学术上可称历史⽂化村落或历史村落。
传统村落应是承载历史⽂化传统的较⼤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然村落、村庄区域等。
简单⽽⾔,传统村落是传统历史⽂化和⾃然景观保存得相对完好的村落,也是保有各种历史信息的、⼈类依然⽣活在其中的互动空间。
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化的绵长根脉往往在于传统村落中,⼤量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物都与许多传统村落保持了密切的关联。
同时,长时期的⽣存使得村落内部不仅积累了⼤量的传统民居和⽂物古迹,也积累了特征鲜明的乡⼟⽂化、传统民俗等⾮物质遗产。
⽆疑,许多传统村落在保留这些⾃然、历史遗产上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构成了传统⽂化的现实根基。
传统村落是我国⽂化遗产信息量最⼤的阵地,在很⼤程度上存续、还原了中华传统价值、少数民族多元价值与精神⽓质。
此外,传统村落既有“史考”的见证与研究价值,也有“史学”的学术与教育价值,更有“史貌”的美学与艺术价值。
当然,如果与市场相联系可能还可以产⽣经济价值。
不容乐观的保护现状⾯对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传统村落不断遭到了“建设性、开发性和旅游性”的破坏,传统村落⼤量消失。
2000年时,我国有360万个⾃然村,但到2010年变成270万个,仅仅10年就消失了90万个。
有研究显⽰,颇具历史、民族、地域⽂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为9707个,⾄2010年仅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许多村落仍在遭受持续性破坏,如乡⼟建筑年久失修,⽽新式建筑⼤量出现却与传统风貌格格不⼊;不少村落过度开发利⽤,不恰当的仿古使村落风貌不伦不类;许多⽂化和⾃然景观仍遭受破坏,⾯临严重的传承危机。
传统村落特征与价值思考总结
传统村落特征与价值思考总结村落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载体,认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民居建筑是传统村落的核心部分。
四川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形多样。
在众多大大小小的传统村落中,居民房屋建筑格局大都秉承着穿斗木、斜坡顶、薄封檐的风格。
村民们在修建民居时,既考虑因地制宜、出入方便,又兼顾大方美观、结实耐用。
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普遍采用穿斗结构,具有抗地震作用;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部分村落建筑具有遮雨避日或抵御外敌等实用功能。
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由点、线、面三种状态组成,其中点状要素包括村庙、牌坊、牌楼、祠堂、戏台、钟鼓楼、古树、照壁,以及桥梁、水岸埠头等关键要素;线状要素包括由上述点状要素所组成的主街通道、主巷通道、主要街巷两侧的建筑界面;面状要素包括村口、村内多种类型的广场、街巷交叉口空地、水塘等。
上述物质要素的基本状态根据村落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生活习惯、民俗文化乃至宗教信仰,形成了“点源结构、线型结构、网状结构”三种主要构成方式,成为担负起传统村落日常生活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的物质支撑。
许多传统村落无可避免地遭受到破坏,村落周边可用的土地少之又少,有地农民因此永远失去了自己的耕地。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载体,是孕育各种非物质文化的摇篮。
一旦没有了村落,没有了土地,农耕文化的传承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也会遭到很大的破坏。
当代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冯骥才说:“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
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
”留住“乡愁”,就是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
村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人们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深沉的乡土情怀。
关于古村落的价值与保护的材料作文的审题与25篇范文
关于古村落的价值与保护的材料作文的审题与25篇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
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
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
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
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辩?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一、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围绕着古村落,谈如何对待古村落。
审题的关键一是“古村落”,一是“如何对待”。
二、如果由“古村落”引申开来,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应该都属于切合题意。
即:古村落——古遗址、艺术品、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以下这些观点可供参考:1、要保持本色、真实、原生态。
2、拒绝围观,拒绝被同化,拒绝成为标本。
3、反对过度商业化,反对过度开发。
4、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
5、要进行开发性保护【参考素材】1.广西"长寿乡"吸引大量养病人员变身"癌症村"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老人比例很高,全县27万人中,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82人。
巴马也因此被誉为长寿之乡。
上百万的游客、养生者来到巴马寻找“长寿密码”。
大量人口的涌入在不同方面考验和冲击着巴马的承载力。
建设混乱、环境污染、配套不足等问题也开始显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1-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SH011)作者简介:朱启臻(1957-),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农业社会学。
芦晓春(1987-),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乡村文化。
①持类似观点的文章诸如:杨振威.农村社区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J ].村委主任.2010,(9);鲁鹏.合村并居:中国农村发展的大趋势[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4);周桂英.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家园里的一朵奇葩.科技致富向导.2010,(5);杨世松.村庄合并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种选择[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5);刘越山.浙鲁苏推行村庄合并中国农村出现大村庄发展趋势[J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8,(3)等。
第11卷第1期2011年3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http ://xbsk.njau.edu.cn【农村·农民·农业研究】论村落存在的价值朱启臻,芦晓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当前人为强制性的“拆村并居”不仅违背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否定了村落存在的价值。
文章从农业生产特点、耕地的特性、村落的生态功能、文化与社会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村落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为村落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农业生产特点不发生变化,村落就不会消失。
村落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它的存在有利于土地的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以及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同时还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这是农村存在的重要价值。
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关键词:村落的价值;农业特点;村落文化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65(2011)01—0007—06当前各地拆迁并居、农民“被上楼”现象时常见诸于媒体,也引起人们对村落价值的极大关注与思考。
针对农村是否该“大村庄化”,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些人认为,合村并居可以集中利用土地,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大村庄化”代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趋势①;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大村庄”不符合农业规律,真正的农民不适合集中居住。
[1]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所谓“村改社”、“拆村并居”、“大村庄化”、“农民被上楼”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汇,它们所描述的以及所反映的现象就是一些地区的农村正在被加速消亡。
而围绕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折射出的恰恰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困惑。
人们之所以感到困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农村的价值没有很好地去认识和理解。
本文从农业生产、生态、文化与社会等角度论述了村落存在的价值,旨在引起人们对村落价值的重视。
一、村落的农业生产价值村落的存在受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最符合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因此,村落的存在具有理论与实际的合理性。
农业具有生物性、地域性、风险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首先,农业生产从事的对象主要是生命的有机体。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自然界的生物。
即便是农民耕作的土地也是有生命的,因为土壤中包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微生物。
任何生物的孕育、生长、成熟、死亡等生命过程都是有规律的,都受到自然环境和时间的客观约束。
农业生产是在土地上进行的,由于土地是地域性的生产资料,并且土地不能移动,土地的价值与光、热、水、气等其它自然要素相结合的形式相关,因此土地生产力在空间范围内和时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变化和7差异。
[2]其次,农业生产过程是动植物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再生过程,决定农业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产业,[3]所以农业生产具有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自然灾害诸如气象灾害、病害和虫害等等是农业遭受的主要风险,尤其是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大风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其三,农业的主要能量是太阳能。
太阳光照的能量在我国南北的分布是不同的,而且时间也有周期性,太阳能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因此农业有农忙和农闲之分。
农业的这些特点,都要求农民不能远离土地居住。
而是要尽可能地近地而居。
首先,农业生产对象中的动植物离不开农民的照料和看管,无论是幼苗还是幼雏,都离不开农民的悉心照料,农民要观察所种的庄稼或饲养的动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缺乏的营养和病状,随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种大棚的农民每天要拉起保温的草帘,要按时通风;蔬农和果农要随时掐尖打叉,管理作物;使得他们不能远离土地。
从事养殖业的农民更是如此。
其次,是应对灾害的需要。
农业的灾害随时可以发生,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农民必须及时赶到田地,或挖沟排水,或引水灌溉,或把被大风吹倒的作物扶植起来,或燃起烟火防止霜冻;农业面临的自然灾害常常是局部的,也是很难预测的。
为了将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尽可能地降至最小,农民不能远离土地。
“农民或牧民,他们发展出了自己的定居方式,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定期搬迁。
他们最了解这里的严酷环境,他们发展出的方式最适应这种环境。
而国家强制的搬迁却会威胁到这种适应性的逻辑”[4]316。
因此,农民选择居住在靠近农田土地的地方,是在客观环境下农民做出的理性选择,因为距离土地近的村落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安全。
其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规律也客观地决定了村落不能远离土地。
这是农业生产时间特点所决定的。
农业与工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农业受季节的影响,不能像机器一样可以随时开动或停止。
春种秋收体现了农业产生的季节性。
因此,农民种地有农忙和农闲之分。
民间谚语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说法,就是强调不误农时,否则耽误了最佳农事季节就会影响整个农业生产。
有时候农民为了抢种、抢收,吃睡都在田间地头,也没什么讲究,这又苦又脏的活儿没有当过农民的人是无法体会和理解的。
只有农民心里明白,如果今天不把麦子收完,那么明天的一场暴雨将会带来减产,如果赶上一场雹灾,会颗粒无收。
因此,农民把自己的居住场所总是设在离耕地最近的地方,才能在最大程度保障农业活动的高效性。
当然,为了防止野生动物伤害庄稼,为了他人的偷盗,农民也常常在农田的中间搭起临时的窝棚。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业的丰收与安全。
可以说,只有村落才能提供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方便。
让农民远离农田居住在城镇,让人们开着自家车去种地,只是一种想象。
只要农业生产特点不变,村落的存在就是必然的。
而远离村落的土地,命运也注定是不可逆转的死亡。
历史和现实都有事实证明这句话并不是在耸人听闻。
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中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坦桑尼亚政府推行新村庄搬迁运动给当地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后果,“强制的村庄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以至政府根本不可能立即实施全方位的公共农业。
从1973年到1975年,国家必须进口大量粮食……大约60%的新村庄都位于半干旱地区,不适合长期耕种,农民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可以生长作物的地块。
搬迁的混乱和适应新生态环境的缓慢都是对生产过程的进一步破坏”[4]322。
而我国当前引起社会关注的各地村庄拆迁并居、农民“被上楼”现象,同样也给农民和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四川省双流县某村,农民“被上楼”四年,而他们的现在的生活状态如同当地的地貌一样复杂。
该村宅基地拆并后,新修的小区是十多栋6层的楼房,农民搬到聚居区后,种地不方便,农家肥也没了,病虫害也不能及时掌握;农民没有地方养羊、喂猪,连每年收的麦子和稻谷也没有地方晾晒和存放;一些搬到聚居区的农民抛荒了土地,目前搬迁户家的土地普遍减产。
[5]透过这些现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村落,鸡鸭牛羊猪等农业生物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地也失去了农民精心的管理而变成荒野:农业必然面临着失去村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危险局面。
二、村落的耕地保护与利用价值土地是农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村落的存在使土地得以最好的利用与保护,进而才有了农业的生生不息,才有了农业文明的薪火相传。
也正是由于村落的存在,农民才成为土地的“守护神”。
土地是构成大自然的要素之一,也是大自然各8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种要素相互进行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结果。
大自然既能塑造土地,也能破坏土地。
“土地并不仅仅是土壤,它是能量流过一个由土壤、植物,以及动物所组成的环路的源泉”[6],原本水肥草旺的田野会因为大旱而变成一片不毛之地,原本土质良好的田园就会变为不适合作物种植的荒野。
人们需要合理地改变自然、利用自然,耕地就是人们在改变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的财富。
耕地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人们保护和培植,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土地造成的伤害。
“在多种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中,农业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密切”[7]。
人们的农业生产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并非自然中的每一块土地都适合作物种植,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土地的价值是不同的。
“每块土地都有自己的个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土壤的特殊性,还有微观气候的变化”[8]51。
而对于土地而言,最了解它的特性的不是技术专家,而是在日出日落之中守护在它身边的农民。
“农民一生都在对当地情况仔细观察,他们有着对本地细致入微的认识,这是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无法比拟的”[4]418。
“在这方面,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又经过多年观察得到补充了的经验知识使农民拥有一种难以被替代的技能;唯有他知道那块表面看起来光照充足的土地实际上地温很低,那片夏天很快枯萎的牧场春天很早就会长出茂盛的绿草,等等”[8]51。
所以,农民是最懂得土地的,农民“感到是他‘创造’了自己的土地,农民了解一块土地就像创作者了解自己的作品”[8]50。
土地需要农民对其经常培育,否则土地中就会因各种自然作用或人类的使用而降低其土壤肥力。
我国传统农业中,农民十分重视培养地力。
农民“把一切可利用的废物变成肥料返还给土壤,犹如自然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归根还给土地变成养分,实现生物质小循环一样,从而能维持地力长久不衰”[9]。
我国自古以来有许多历史传统和经验都符合我们当今所倡导的生态农业理念。
从最早的《诗经》到近代的《授时统考》,朴素的生态思想一脉相传。
千百年来,始终强调的“地力常新壮”、“天地人合一”,都是农民合理利用、珍惜土地思想的反映。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农民创造出了许多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等农书,强调种植业与各业的结合。
《沈氏农书》主张养猪、酿酒与种庄稼结合,指出:‘相机而生成,相资而利用’,强调了物质的循环利用”[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