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困目标瞄准_以F_系列贫困指数为例
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及扶贫政策研究
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及扶贫政策研究作者:谢洋冯倚琪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3期【摘要】研究贫困首先就要知道贫困是如何识别,对于贫困的识别而言,经历了一个从最初的单维到目前的多维识别。
不论是森从能力范畴识别测度定义,还是生计资本分析框架基于禀赋分析贫困,对于贫困识别测度的多维化、动态化俨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流。
本文从可行能力的视角,探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
此外,本文还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县地区的扶贫工作,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多维贫困测度 AF方法一、引言贫困测度是对贫困程度的测量,对贫困测度进行研究自然少不了对贫困识别的关注。
贫困识别其实就是对贫困的定义。
在精准扶贫调研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个事实是,政府对贫困的识别往往只考虑贫困户是否达到普适性的国家贫困标准(例如“两不愁,三保障”),而忽视了不同民族文化、自然条件以及生存禀赋差异导致贫困发展状况不均衡的问题,而这些特殊地区并不一定适用于国家统一扶贫政策。
其实,在学术界对于贫困识别的研究早就从最初的单维识别发展成目前的多维识别,到目前为止,最主流的方法是基于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可行能力剥夺理论来描述多维贫困识别。
森在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首次提出“以可行能力剥夺看待贫困”观点,从此刷新了人类认识贫困的视角,他也因此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绝对贫困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匮乏,而相对贫困是指基本能力、机会的被剥夺。
也就是说,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能力的剥夺。
基本能力被剥夺可以表现为选择权的剥夺、健康、长寿、体面和自由、自尊以及别人的尊敬等基本人类福利机会的剥夺。
二、贫困测度方法研究在我们进行贫困识别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贫困测度。
一开始的单维测度是从收入或支出角度测度贫困的程度。
对于传统的贫困测度理论而言,贫困测度方法就是确定临界值,在临界值以下就称为贫困者。
表1列出了十二个基本公理。
AF方法最早由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一般也称“双界法”。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是其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贫困多维度,如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线标准、贫困程度、生活条件、社会参与度等。
这些维度需要通过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指标进行综合测度。
同时,针对城市贫困问题,需要探讨多层次治理策略。
1. 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数量是城市贫困问题的核心指标,反映了城市贫困问题的现状和规模。
贫困人口的数量是通过人口普查、户口登记、社会保障、低收入家庭等统计数据得出的。
2. 贫困线标准贫困线标准是城市贫困问题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保障需求。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贫困线标准也不断提高。
3. 贫困程度贫困程度是指贫困人口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况。
贫困人口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水平等是影响贫困程度的主要因素。
4. 生活条件生活条件是指城市贫困人口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能力。
这包括住房、食品、医疗、教育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生活条件还涉及到城市贫困人口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和享受。
5. 社会参与度社会参与度是指城市贫困人口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的程度。
它反映了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融入度。
根据统计数据,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参与度也比较低。
二、城市贫困治理策略城市贫困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以下是治理城市贫困的建议策略: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城市贫困人口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完善城市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加强就业和培训加强就业和培训工作,提高城市贫困人口的技能和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就业援助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城市贫困人口并提供培训。
3. 发展扶贫产业发展城市扶贫产业,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和增收机会。
政府应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投资城市扶贫产业。
4. 推进社区治理推进社区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平衡,导致一些城市和地区仍然存在贫困问题。
为了有效地治理贫困问题,需要对贫困的多维度进行测度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度测度及其治理。
要想全面测度贫困,需要考虑物质贫困和非物质贫困两个维度。
物质贫困主要关注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通过测量人均收入、消费水平以及生活成本等指标,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一个城市的物质贫困程度。
非物质贫困则主要关注人们的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通过测量城市居民的教育水平、医疗资源和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指标,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居民的非物质贫困情况。
要想深入了解贫困问题,还需要考虑贫困的空间分布和民众的贫困原因。
贫困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往往集中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或者资源匮乏的地区。
通过测量城市不同区域的贫困率和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贫困问题。
了解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也非常重要,例如失业、缺乏技能、医疗费用高昂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原因,才能够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为了有效治理贫困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综合措施。
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提供补贴、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也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贫困居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制度,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医疗保障。
还可以通过发展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加强对贫困问题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定期发布贫困数据和分析报告,可以向公众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更有效地治理贫困问题。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合作,形成共同治理的合力,共同推动城市贫困治理的工作。
中国城市贫困的治理需要综合考虑贫困的物质和非物质维度,了解贫困的空间分布和原因。
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可以有效地治理城市贫困问题。
多维贫困测度、扶贫路径及其绩效评估
02
多维贫困测度的应用领域
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减贫战略
全球发展议程
多维贫困测度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衡量国家、地区或社区的贫困状况,为制定全球发展目标和减贫战略提供依据。
千年发展目标
多维贫困指数的应用为衡量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进度和减贫成果提供了重要工具,有助于跟踪和评估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情 况。
全球伙伴关系
针对不同维度的贫困问题,研究发现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和解决路径,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政策和措施 进行精准扶贫治理。
政策建议与展望
建议
政府应加强多维贫困问题的研究和治理,制定更加科学、精准的扶贫政策和 措施,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基础设 施等。
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对多维贫困问题的认识,拓展多维贫困指数的应用领 域和范围,为政府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推动中 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和其他相关数据源,收集包括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条件等多个维度的 数据,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结果与分析
结果
通过对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贫困人口在不同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 象,其中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健康贫困是最为突出的方面。
分析
多维贫困测度为国际组织、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 行动。
国家与地区层面的政策制定
要点一
国情分析
要点二
政策优先级确定
多维贫困测度为国家政策制定者提供 了国情分析的工具,有助于了解国家 或地区的贫困状况、特点和分布,为 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提供 依据。
权重变化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贫困测度是贫困研究的基础,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重要依据。
Sen(1976)指出,贫困测度必须要面对以下两个问题:(1)贫困的识别;(2)利用贫困的信息构造贫困指数。
建立在正确选择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贫困测度,才能更好的为反贫困事业做出贡献。
早期的贫困测度中,贫困识别是依据居民收入或支出的高低。
(在贫困主体的识别过程中,贫困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一般是根据当地居民生活的最低保障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进行制定,因此各国贫困标准的设置不尽相同。
贫困标准(即贫困线制定)上,根据《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2010年1期,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营养标准设定食物贫困线,并用回归计算方法推算出非食品贫困线,再将食品贫困线与非食品贫困线相加得到贫困线。
但中国的贫困标准被认为相对较低。
)而这种单维贫困测度,以收入或支出作为贫困标准,忽视了个体的脆弱性和贫困的长期性,个体的健康、教育、财产状况以及公共品的可获得性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贫困程度。
杨改兰一案中,13年其家庭总收入为36585.76元,在12月的低保户动态评议上,因为家庭收入高于当年农村低保标准,核销了低保资格。
这就是以收入为贫困标准的体现。
虽然在这一惨案中,我认为低保资格的撤销并不是悲剧造成的主要原因,心理的病态和教育的贫穷才是主要的原因。
她的生长环境导致她的心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又缺乏关注和因其缺乏教育而没能及时采取纾解干预手段,种种矛盾叠加,让杨改兰长期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无法纾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贫穷”。
Sen(1999)认为,贫困应当被视为基本能力的剥夺。
“能力贫困”意味着人们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难以借助于现代教育、信息扩散、知识外溢、社会资本积累等效应来充实自身的经济能力,以致人力资源含量、知识与技能水平极低,在发掘经济机会、参与经济政策决策、增加对自身的投资、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创新性经济活动中获利、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等方面“无能为力”。
关于贫困问题的测量
关于贫困问题的测量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对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也比较热烈,那么如何测量贫困也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贫困测量的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本人仅论述了测量贫困方法的其一:市场菜篮法。
关键词:贫困,测量,方法市场菜篮法的概念: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它可以算是最古老、最传统的确定贫困线的办法,并且以它的“绝对主义”而著名。
市场菜篮法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为社会所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由来和发展:“标准预算法通常建立在(每周)采购一篮子商品的概念的基础上。
这个主意是朗特里在对约克郡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创造出来的。
”“先算出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营养量,然后将这些营养量转换为食物及数量,再根据其市价算出相等的金额”,即为贫困线。
英国朗特里在约克郡的贫困问题研究开始于1901年,所以这只“菜篮子”的产生与发展与本世纪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恐怕是一个简朴得有点严酷的生活标准。
将“菜篮子”的内容定得如此匮乏实在没有必要。
阿尔柯克在他的书中引用了菲济等人发表在1977年的一篇关于界定和度量贫困的评论:“显而易见,存在着一种所有的绝对贫困定义都在致力于提高最低标准以求生活水平的改善。
”朗特里在最初的菜篮子中就将“非生活必需品”茶也包括在内,尽管它并没有多大的营养价值;后来在1936年的一次调查中,他还将收音机、报纸以及给孩子的礼品和节日礼品也包括进去。
这实际上承认,绝对贫困标准并不等于“避免饿死”,同时,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
正象世界银行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以消费为基础的贫困线可以设想包含两个主要部分:购买最低标准的营养品和其他必需品的必要支出,以及各国间的不尽相同的反映参与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的另一部分支出。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让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分享到其成果,城市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贫困不仅仅是贫困人口数量的问题,还涉及到教育、医疗、社会融合等多个领域。
治理城市贫困需要全面的多维度测度和综合的治理策略。
要对城市贫困进行多维度的测度。
城市贫困不仅仅是指收入低下,也包括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融合等多个方面。
对城市贫困的测度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需要综合考虑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就业状况、居住环境、社会融合等多个指标。
只有全面了解城市贫困的各个方面,才能制定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要完善城市贫困的测度指标体系。
当前,中国对城市贫困的测度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还是以收入水平为主要指标,而对其他方面的测度还不够充分。
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到经济层面的指标,也要考虑到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指标。
只有建立了全面的测度指标体系,才能更加客观地了解城市贫困问题的真实情况,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要加强城市贫困的政策支持。
针对城市贫困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财政支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多个方面。
在财政上,需要加大对城市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落实好城市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在产业扶贫上,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就业扶持等方式,帮助城市贫困地区的居民提高收入水平。
在教育、医疗上,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城市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政策支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城市贫困地区的居民摆脱贫困。
第四,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
治理城市贫困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需要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机构等各方参与到城市贫困治理当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帮助城市贫困地区的居民。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捐助、就业等方式帮助城市贫困地区;公益机构可以发挥慈善作用,为城市贫困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帮助。
fgt方法
FGT指数(FGT Index)是一种用于衡量贫困状况的指数,全称为贫困距指数(Poverty Gap Index)。
它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其他国际组织开发的一种工具,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FGT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FGT指数= (贫困人口收入-贫困线)/ 贫困线* 贫困人口比例
其中,贫困人口收入是指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贫困线是指国家或地区规定的贫困标准,贫困人口比例是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FGT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贫困程度越严重。
当FGT指数接近0时,表示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接近贫困线;当FGT指数接近1时,表示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非常差,离贫困线很远。
FGT指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状况,也可以用来监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变化情况。
同时,FGT指数可以与其他经济指标进行比较,例如人均收入、就业率等,以更好地了解贫困的根源和影响因素。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具有多维度特征,它既包括低收入、低素质等经济因素,也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因素,同时还与居住环境、文化参与等生活幸福感相关。
因此,城市贫困治理需要综合考量这些因素,并采取多维度政策措施。
首先是低收入问题。
城市中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群体、低技能劳动力、老年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受到影响,他们往往因缺乏教育和职业技能,难以获得高收入。
此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等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也可能陷入低收入困境。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在城市贫困中,社会保障是一大关键因素。
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和其他社会救助,不少城市居民因疾病导致妇女和老年人病亡,使很多贫困户无法脱贫。
缺少住房保障也是城市贫困的根源之一。
同时,缺乏教育和文化机会也是城市贫困的重要因素。
一些贫困家庭由于缺乏资金和知识,无法为子女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活动机会,使得子女的成长过程受到阻碍,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治理城市贫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在实施具体政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化财政筹资能力。
政府需要为城市精准扶贫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该支持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帮扶资金的整合与优化。
其次,优化生态环境和地域优势。
在城市精准扶贫过程中,需要注意以整治环境为要点,把握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和谐,为城市贫困户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此外,注重教育和文化服务。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补贴的力度,促进贫困学生走向高等学校,提高约束效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规范行为的能力。
最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等房屋保障机制,开展多渠道的社会救助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缩小城市贫困差距。
综上所述,治理城市贫困需要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入手,重点解决生活和教育资源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机制。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
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总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贫困的测度和标准及计算方法贫困测度是贫困研究的基础,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重要依据。
Sen(1976)指出,贫困测度必须要面对以下两个问题:(1)贫困的识别;(2)利用贫困的信息构造贫困指数。
建立在正确选择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贫困测度,才能更好的为反贫困事业做出贡献。
早期的贫困测度中,贫困识别是依据居民收入或支出的高低。
(在贫困主体的识别过程中,贫困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一般是根据当地居民生活的最低保障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进行制定,因此各国贫困标准的设置不尽相同。
贫困标准(即贫困线制定)上,根据《世界各国贫困标准研究》2010年1期,中国采用2100大卡热量作为农村人口贫困营养标准设定食物贫困线,并用回归计算方法推算出非食品贫困线,再将食品贫困线与非食品贫困线相加得到贫困线。
但中国的贫困标准被认为相对较低。
)而这种单维贫困测度,以收入或支出作为贫困标准,忽视了个体的脆弱性和贫困的长期性,个体的健康、教育、财产状况以及公共品的可获得性都会影响到个体的贫困程度。
杨改兰一案中,13年其家庭总收入为元,在12月的低保户动态评议上,因为家庭收入高于当年农村低保标准,核销了低保资格。
这就是以收入为贫困标准的体现。
虽然在这一惨案中,我认为低保资格的撤销并不是悲剧造成的主要原因,心理的病态和教育的贫穷才是主要的原因。
她的生长环境导致她的心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又缺乏关注和因其缺乏教育而没能及时采取纾解干预手段,种种矛盾叠加,让杨改兰长期处在心理崩溃的边缘无法纾解,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是一种心理健康的“贫穷”。
Sen(1999)认为,贫困应当被视为基本能力的剥夺。
“能力贫困”意味着人们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难以借助于现代教育、信息扩散、知识外溢、社会资本积累等效应来充实自身的经济能力,以致人力资源含量、知识与技能水平极低,在发掘经济机会、参与经济政策决策、增加对自身的投资、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从创新性经济活动中获利、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等方面“无能为力”。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和治理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城市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包括了生活条件、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
对城市贫困的治理也需要多维度来进行测度。
1. 经济上的贫困经济上的贫困是城市贫困的最为显著的一维度,主要表现为低收入和高失业率。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农民工来到城市寻找工作,然而他们的收入往往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很难改善生活质量。
城市中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加,由于技能不足或者其他原因,他们无法找到稳定的工作。
经济上的贫困仍然是城市贫困的一个重要维度。
2. 生活条件生活条件是城市贫困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城市中房价高昂,住房成为了贫困人口的一个难题。
由于租金过高,很多贫困人口只能住在一些质量较差的房屋中,生活条件较差。
由于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使得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较为恶劣。
3. 教育教育也是城市贫困的一个重要维度。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贫困人口无法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导致他们的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使得他们未来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这也使得城市贫困问题更加深刻和持久。
4. 医疗医疗是城市贫困的又一个重要维度。
虽然城市中医疗资源较为充裕,但是由于贫困人口经济条件限制,他们无法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他们在面临疾病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甚至有些人会因为医疗费用问题而放弃治疗。
这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较为恶劣,也是城市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维度。
二、城市贫困的治理城市贫困的多维度测度为城市贫困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城市贫困的多维度给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要解决经济上的贫困,首先需要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于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
中国城市贫困的多维测度及治理中国城市贫困是指在城市地区中,一部分人因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其他多种原因而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现象。
与农村贫困相比,城市贫困更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治理需要更全面、多维度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从多维度测度城市贫困问题及治理进行探讨。
首先,要多维度测度中国城市贫困,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维度:城市贫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收入低于生活保障线,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可以通过调查统计低收入人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其收入来源和情况等来测度经济维度。
2.就业维度:就业机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通过测度城市失业率、待业人口比例以及就业质量等指标来了解城市贫困的就业情况。
3.居住维度:居住条件是体现城市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通过调查测度住房条件,包括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面积、居住环境以及住房质量等,以了解城市贫困的居住问题。
4.教育维度: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对于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测度其教育维度。
该维度可以通过测量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教育投入以及教育资源分布情况等指标来了解。
5.医疗维度:医疗条件是城市贫困人口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可以通过测度低收入人口的医疗保障情况、医疗资源分布以及医疗健康状况等来进行测度。
6.社会保障维度:社会保障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测量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保障水平、保障能力等指标来了解城市贫困的社会保障问题。
通过以上多维度测度城市贫困问题,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贫困问题的状况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策略和措施。
针对城市贫困问题的治理,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创业扶持:加大对贫困人群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技术培训、创业指导等支持措施,帮助贫困人群增加收入来源。
2.教育保障: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包括提供生活费、减免学费、提供教育资源等,确保贫困家庭中的孩子能够顺利接受教育。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一、本文概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估计方法和瞄准策略。
文章首先概述了贫困问题的定义和背景,指出农村贫困人口估计的重要性,并强调了贫困瞄准的必要性。
接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贫困估计和瞄准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贫困人口估计方法和瞄准策略,包括采用多维贫困指标、利用大数据和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贫困人口的识别和监测。
文章还强调了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实现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贫困估计和瞄准。
文章展望了未来贫困估计和瞄准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
二、贫困人口的估计方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贫困人口的估计方法直接关系到政府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抽样调查法: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收集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推算整个农村贫困人口的规模和分布情况。
抽样调查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差。
收入法:以家庭人均收入作为判断贫困的标准,通过统计农村家庭的收入情况来确定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但需要较为完善的统计体系和准确的数据来源。
多维贫困指数法:除了考虑收入因素外,还综合考虑教育、健康、生活设施等多个维度,通过构建多维贫困指数来评估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
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但需要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往往需要结合使用,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贫困人口的估计方法也将更加科学、精确和高效。
除了估计方法的选择外,贫困人口的瞄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瞄准是指针对具体的贫困人口制定和实施扶贫措施,以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区域贫困程度测度研究:甘肃案例
区域贫困程度测度研究:甘肃案例引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贫困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甘肃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代表,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比较严重。
本文将就甘肃省的贫困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甘肃省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一、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甘肃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8248.64亿元,比上年增长5.9%。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263.7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413.5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571.33亿元,增长7.2%。
从产值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仍然占据一定比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但在整个产值结构中仍然显得较为薄弱。
而从人均收入来看,甘肃省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510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也反映了甘肃省的贫困程度比较严重。
甘肃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保护任务较为繁重。
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贫困问题比较严重。
二、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方法为了科学准确地测度甘肃省的贫困程度,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考虑以人均收入作为贫困程度的测度指标之一。
因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收入水平较低,这是衡量地区贫困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考虑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作为贫困程度的测度指标之一。
因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
可以考虑以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为贫困程度的测度指标之一。
返贫申论大作文范文
返贫申论大作文范文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仍然面临贫困的困扰。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脱贫工作的全面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政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的关键措施。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扶持,鼓励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其次,教育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
通过建设更多教育设施、引进优秀教师、提供免费教育资助等措施,为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
同时,还应该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贫困家庭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贫困。
再次,加强社会保障对贫困人口的覆盖范围。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如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为他们提供扶贫帮困的政策和服务。
最后,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脱贫工作。
通过捐款、志愿服务、就业岗位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
同时,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鼓励和赞扬那些奉献和拼搏的人,为脱贫工作营造良
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奋斗,才能使贫困者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的成果。
福建山区相对贫困农户多维贫困测度
值ꎻ q 表示该指标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户家庭数量ꎻ n 表
2 1 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的测算方法
示样本总数ꎮ
本文采用 Alkire 和 Foster 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ꎬ 采用联合国开发计划
法ꎬ 从收入、 教育、 健康和生活水平 4 个维度测算农
署 ( UNDP) 提出的多维贫困指数 ( MPI) 度量维度ꎬ
收稿日期: 2022-05-17
作者简介: 樊露露 (1998-) ꎬ 女ꎬ 硕士在读ꎮ 研究方向: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ꎮ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58 2022ꎬ Vol 42ꎬ No 24
农业与技术 ※农业经济
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个人、 家庭以及村庄方面指标均会影响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ꎮ 基于实证研究结
果ꎬ 为缓解山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提相关政策建议ꎮ
关键词: 福建省山区ꎻ 农村多维相对贫困ꎻ A-F 模型ꎻ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 S-9] 文献标识码: A
29 30
12 44
7 20
2 29
多维贫困农户的户数
剥夺指数 ( A)
多维贫困指数 ( M)
479
0 2810
0 2203
309
0 3493
0 1766
表 4 汇报了不同临界值下各指标的贡献率ꎬ 以 k =
0 3 为例ꎬ 在收入维度上ꎬ 收入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
了多维贫困的内涵ꎬ 即贫困是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
的剥夺ꎬ 除低收入外ꎬ 健康、 教育、 就业机会、 社会
保障等能力不足都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
[2]
ꎮ
此后ꎬ 国内外学者们对贫困的研究多转向对多维
多维贫困、不平等与反贫困政策绩效评估
多维贫困、不平等与反贫困政策绩效评估对中国当前贫困问题的认识,不仅要看清贫困家庭在经济方面的收入低下,而且要认清新时期贫困人口在教育、营养健康、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多维贫困现实。
相对于传统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兼具识别贫困类型和判定贫困致因的优良特征。
收入仅是反映家庭货币贫困的最终结果,而无法反映贫困家庭在福利方面遭受剥夺及致贫的主要内在原因,所以从多维视角识别并测度贫困,符合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反贫困发展目标。
分析发现,中国贫困的现实与反贫困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国家标准仍以最低收入标准对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和判定贫困退出,而反贫困政策和脱贫目标却以“两不愁、三保障”等多维福利标准来考核,并且现实中的致贫因素中,主要以因病、因学、因残、缺技术、缺劳动力以及发展能力不足等多维因素所致。
因此,贫困的识别和退出与扶贫政策之间很难做到精准和有效,扶贫工作和反贫困发展政策的成效自然受到影响,脱贫质量和脱贫家庭的发展能力难以得到保障,这是当前中国城乡贫困尤其是农村贫困的现实。
此外,经济上的收入贫困只是反映贫困家庭的生存现状,而长期中存在发展“能力”差距和“机会”不平等导致的多维福利差距才是真正的贫根。
由贫困理论可知,贫困具有相对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等多重属性,“多维”正好体现了贫困致因及其分类,而“动态”则是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描述了贫困状态的持续时间特征。
鉴于此,本文在国际通用的Alkire&Foster(2011)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Foster(2009)提出的持续时间分析法,引入时间维度,构建了符合当前国内贫困现状的长期多维贫困和平均贫困持续时间等系列贫困指数。
并且,将以上指数运用于中国微观家庭跟踪调查面板数据中,从静态与动态双重视角分析家庭长期多维贫困的状态转化,克服了当前A-F方法特定时点上静态分析的不足,从而将多维贫困的研究拓展到了跨期的动态领域。
实证方面,本文结合当前贫困研究的最新动向,从多维框架下测度并剖析了中国家庭多维贫困的状态转化及其致因。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是测算贫困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1. 贫困线的测算:贫困线是指用于划定贫困和非贫困人口分界的收入水平。
贫困线的
测算可以采用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种方法。
- 绝对贫困线:绝对贫困线是国家根据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制定的最低收入标准,一般包括食品、衣物、住房、医疗等基本需求。
绝对贫困线的测算通常采用人均月收入或
年收入来衡量,例如,国际上常用1美元或2美元每天的标准来测算极端贫困线。
- 相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贫困线。
测算方法可以是统计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收入,然后以一定比例(如一半、60%等)作为相对贫困线。
相对贫困线的测算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调整。
2. 贫困率的测算:贫困率是指在某特定时期内,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贫困率的
测算常常根据贫困线来确定,一般将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定义为贫困人口。
贫困率可以
根据国家统计机构的收入调查数据或其他数据来源进行测算。
测算贫困线和贫困率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理解贫困问题,以便制定针对性的社会保障
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深度贫困地区多维贫困测度与反贫困路径探析
建设,改善深度贫困区生活条件;积极发展深度贫困 地 区 教 育,提 升 深 度 贫 困 区 人 力 资 本 水 平;完 善 深 度 贫 困 地 区
农村健康网络,强化深度贫困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完 善 深 度 贫 困 地 区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制 度,确 实 做 到 社 保 兜 底;促
进深度贫困地区劳动力流动,拓宽深度贫困区农村居民收入渠道;重视深度贫困 地 区 综 合 发 展,有 计 划 地 推 进 深 度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统计与数学学院,武汉 430073)
摘 要: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不仅是我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 和 焦 点,也 是 实现 乡 村 振 兴 与 全 面 建 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对深度贫困地区多维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多维贫困的准 确 测 度 是 有 效 攻 克 贫 困、实 现 脱 贫
贫困区乡村振兴。
关键词:深度贫困地区;多维贫困;AF 测算;反贫困路径;精准扶贫
中 图 分 类 号 :F304.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9107(2019)06-0062-08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着眼于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全 局 提 出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成 为 新 时 代“三 农”工 作 的 总 抓 手 。2018 年 中 央 一 号 文 件 从 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民增收渠道 拓宽、农村 贫困 人口实现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 入 推进、城 乡 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全方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目标任务做出了明确规定。聚焦于农村人口实现 脱 贫 、贫 困 县 全 部 摘 帽 、解 决 区 域 性 整 体 贫 困 目 标 ,一 号 文 件 要 求 以 深 度 贫 困 地 区 为 集 中 发 力 点 ,加 大 政 策 和 扶 贫 资 金 倾 斜 力 度 ,着 力 改 善 深 度 贫 困 地 区 发 展 条 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攻克 深度贫 困地区脱贫 难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带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程度 。在 Sen 的启发下 , 一些新的贫困测度方法相继面世 ,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 Foster 、 Greer 和 Thorbecke ( 1984) 构建的 F α 指数 。即 :
1 q z - yi α ) ∑( n i =1 z 这里 α , 为社会贫困厌恶系数 ( the poverty aversion parame2 F α= ter)
的第 s , …q 位贫困人口 , 他们分别获得的转移支付量为 z yi ,而离贫困线较远的第 1 , …s - 1 位贫困人口没有得到救
Min F yq + t q) = α( y1 + t1 , …
q
1 q z - yi - ti ∑[ ] n i =1 z
α
约束条件 : ①∑ ti ≤ T;
i =1
i=s i =1 q b
T 的最大正整数 。此时 ,方程的最优解表示将 T 转移给离贫
困线最远的第 1 , … c 位穷人 ,并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达到 z ,我 们称之为 “Type - b” 类反贫困政策 。
2. 当 0 <α< 1 时 ,方程的解为 : ( 1) 当 i = 1 , …q - 1 时 ,ti3 = Min[ (z - yi ) , ( yq) , Tj =i +1
( 一) 相关概念与数学符号 yn ] 为构成个人的收入按非递减的顺序排列的向量 , 这里 yi ,
表示第 i 个个人的收入 。令贫困线为 z > 0 , 当 yi ≤ z 时 ,则 i 被视为贫困个人 。令贫困人口的数量为 q ,那么所有穷人构 成的集合 Q = [1 ,2 , … q ] 。令贫困人口 i 离贫困线 z 的距离为
假设研究目标由 n 个个人构成 , 令 Y = [ y1 ,y2 , … yi ,yj … 收稿日期 :2007 - 11 - 28
( 7047302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评估” (05BJ Y037) 目 “城镇贫困人口现状 、 问题和对策研究” ) ,男 ,湖北麻城人 ,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博士后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 。 作者简介 : 陈立中 (1973 —
程的解 。
4. 当α> 1 时 ,方程的解为 : (1) 当 i = 1 , … b 时 ,ti3 = y 3 yi ; (2) 当 i = b + 1 , … q 时 ,ti3 = 0 。
(t , … t ) 1 q
( y 3 - yi ) = T 的收入水平 ,而 b 是满足 yb ≤ y 3 的最大正整数 。
解上述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得到 :
1. 当α= 1 时 ,方程的解为 : (1) 当 i = 1 , … s - 1 时 ,ti3 = 0 ; (2) 当 i = s , … q 时 ,ti3 = z - yi 。即收入转移给离贫困线较近
1. 当α= 0 时 ,方程的解为 : ( 1 ) 当 i = 1 , …c 时 ,ti3 = z yi ; (2) 当 i = c + 1 , … q 时 ,ti3 = 0 。 2. 当 0 <α< 1 时 ,方程的解为 :ti3 = T 按比例 Z - yi ,i = 1 , … q ; 即将 D
1 q z - yi - ti ∑[ ] n i =1 z
α
约束条件 : ①∑ ti ≤ T;
i =1
② ti ≤ z - yi ,i = 1 , …,q ; ③ ti ≥ 0 ,i = 1 , …,q 。 这里 ,ti 为对贫困人口 i 的救助量 ,T 为政府向所有贫困 人口转移支付的预算总量 ,且 Z ≤ T < D 。T ≥ z 意思是政府向 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总量至少能使一个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 这种假定仅仅是为了下面计算方便 。T < D 是为了保证贫困 补偿是非竞争性的 ,即政府贫困转移支付预算总量小于总贫 困赤字 。约束条件 ① 是一个简单的可行性约束 ,即向贫困人 口的转移支付不能超过政府的预算水平 。约束条件 ② 是指 向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不能超过其贫困差距 ,以实现有效率 的转移支付 ,防止福利依赖 。约束条件 ③ 是一个非负约束 , 即不能对贫困人口课税 。 又设 s 是满足 ∑(z - yi ) ≤T 的最小正整数 ,y 3 是满足 ∑
助 ,即使预算 T 没有耗尽 。此时 , 反贫困目标瞄准的是收入 相对较高的贫困人口 ,我们称之为 “Type - r” 类反贫困政策 。
2. 当 0 <α< 1 时 ,方程的解为 : ( 1) 当 i = 1 , …s - 2 时 ,ti3 = 0 ; (2) 当 i = s - 1 时 ,ti3 = T - ∑(z - yi ) ; ( 3) 当 i = s , … q时,
i=s q
② ti ≤ z - yi ,i = 1 , …,q ; ③ ti ≥ 0 ,i = 1 , …,q ;
1 σ ,那么 σ , j ,k ≤ j ,k 。 2 这里σ j ,k是指转移之后的σ j ,k 值 。
④ 对所有的 j ,k ∈ Q ,如果贫困线最远的第 1 , …s - 1 位贫困人口没有
得到救助 , 第 s - 1 位贫困人口得到 T - ∑( z - yi ) 的转移支
i=s
q
付 ,第 s , … q 位贫困人口分别得到 z - yi 的转移支付 。显然 , 此时耗尽了预算 ,因而 ,我们称之为 “Type - r + ” 类反贫困政 策。
3. 当α= 1 时 ,所有耗尽预算总量 T 的分配方案都是方
T - yi 分配给每一个贫困人口 。我们称之为 “Type D pr” 类反贫困政策 。 3. 当α= 1 时 ,所有耗尽预算总量 T 的分配方案都是方
程的解 。
4. 当α> 1 时 ,方程的解为 : (1) 当 i = 1 , … b 时 ,ti3 = y 3 yi ; (2) 当 i = b + 1 , … q 时 ,ti3 = 0 。即离贫困线最远的第 1 , … b
1. 当α= 0 时 ,方程的解为 : ( 1 ) 当 i = 1 , …c 时 ,ti3 = z yi ; (2) 当 i = c + 1 , … q 时 ,ti3 = 0 。这里 ,c 是满足 ∑( z - yi ) ≤
i =1 c
Min F yq + tq) = α( y1 + t1 , …
q
4
经济问题 2008 年第 2 期
q = H ; (2) 当 0 <α< 1 时 ,F 满足 n q q z - yi 单调性公理 ; ( 3) 当α = 1 时 ,F = ∑ = HI ; ( 4) 当α > 1 n i = 1 qz 时 ,F 满足转移性公理 ,并且α越大 ,贫困指数对贫困人口的 ( α≥ 0) 。(1) 当α= 0 时 ,F = z - yi 1 ) , 即平方 ∑( n i =1 z 贫困距指数 P2 ,反映贫困人口之间的收入不平等 , 即贫困的
∑ tj 3
q
i
) ] ; ( 2 ) 当 i = q 时 ,ti3 = Min [ ( z -
T ] 。即所有的贫困人口平均分配 T。我们称之为 “Type q - e” 类反贫困政策 。 3. 当α= 1 时 ,所有耗尽预算总量 T 的分配方案都是方
程的解 。
4. 当α> 1 时 ,方程的解为 : (1) 当 i = 1 , … b 时 ,ti3 = y 3 yi ; (2) 当 i = b + 1 , … q 时 ,ti3 = 0 。 ( 三) 第 Ⅲ 类约束条件下 F α 指数与反贫困目标瞄准
gi = z - yi (i = 1 ,2 , …q) , 则总贫困赤字 D = ∑( z - yi ) 。又令
i =1 q
gj 1 σ ,显然 , 当 gj ≥gk 时 σ , j ,k ≥ ; 当 gj < gk 时 σ , j ,k < j ,k = gj + gk 2 1 。 2 ( 二) F α 系列贫困指数
(t , … t ) 1 q
约束条件 : ①∑ ti ≤ T;
i =1
② ti ≤ z - yi ,i = 1 , …,q ; ③ ti ≥ 0 ,i = 1 , …,q ; ④ 对所有的 j ,k ∈ Q ,如果 yi ≤ yk ,那么 tj ≥ tk 。 这里 ,约束条件 ④ 是要求收入低的贫困人口获得的收入 转移不能低于收入相对较高的贫困人口 。
陈立中 : 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困目标瞄准
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困目标瞄准
— — — 以F α 系列贫困指数为例
陈立中
( 北京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商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 : 政府在对贫困人口实施收入救助时 ,通常以追求目标群体贫困最小化为出发点 。同时 , 政府常借助于贫困指数 来评估贫困和反贫困政策效果 。对收入相异的贫困人口而言 , 实际能否得到救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评估方法和约束 条件 。基于此 ,探讨了在不同约束条件下 ,贫困测度方法与反贫困目标瞄准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看 , 我国应采用 F α( 0 <α< 1) 指数作为贫困评估方法 ,以实现 Type - pr 类反贫困政策 。 关键词 : 系列贫困指数 ; 约束条件 ; 反贫困目标瞄准 中图分类号 :F06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972X (2008) 02 - 0004 - 03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 点 。现实生活中贫困的性质与特征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 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贫困 、 理解贫困 , 经济学家通常通过构建 贫困指数来分析这些问题 ,特别是对反贫困政策制定和反贫 困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而言 。 政府在实施贫困救助时方法多种多样 , 就是最简单 、 最 直接的收入救助 , 也存在救助资金的分配问题 , 是给收入最 低的贫困人口 ,还是收入相对较高的贫困人口 , 或者是每个 贫困人口都要照顾到 ,并且救助金的多少问题更是复杂 。政 策制定者一般是以追求目标群体的贫困最小化为出发点 ,最 后的结果又以贫困测度为依据 。当然 ,贫困救助资金的分配 办法同时受到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 、 社会偏好以及社会道德 观念等因素的制约 。在实际应用中 , 人们通常用贫困率 、 贫 困差距率和平方贫困距指数作为贫困评估的方法 。使用这 些方法 ,最终哪些贫困人口获得了救助 ? 这些救助政策是否 公平和有效率 ? 基于此 , 本文探讨了在不同约束条件下 , 贫 困测度方法 ( 以常用的 F α 系列贫困指数为例 ) 与反贫困目标 瞄准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 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看 , 我国 应采用 F α( 0 <α< 1) 指数作为贫困评估方法 ,以实现 Type - pr 类反贫困政策 。 一、 贫困测度方法 — — — F α 系列贫困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