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第五章

合集下载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章思维导图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五章思维导图

口头新闻信号媒介书信新闻印刷媒介五、新闻事业的产生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工具形式中国茶馆、西方咖啡厅 烽火台、敲锣报警特点包括军报、官书、民间书信往来,远距离传递信 息 驿站、风筝、信鸽邸报政府公文,作用:沟通阶级内部消息优点:简便、广泛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 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优点:迅速,缺点:传递简单信息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新闻事业的诞生 16C—18C ,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时期。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产生的背景(社会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大工业生产,学校大量兴办,为报纸创造读者群创建大量城市,便利新闻采集和发行交通、通讯迅速发展保证新闻采集发布迅速及时印刷、纸张等工业发展保证报刊物资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增加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3.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大众传媒 报纸、广播、电视合称新闻事业,又称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报纸 定义: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发行的定期出版物特征载体质地稳定便于选择和保存善于表达深刻的内容和进行连续性报道发展阶段(16C—18C ) 手抄新闻新闻书周刊(周报)、日报广播 定义: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特征 及时迅速具有伴随性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电视 定义: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新媒体定义:以互联网为依据的融合媒体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崛起于90年代,兴旺于新世纪邸报称呼发布机关或发布地点: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形状: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基本内容皇帝的圣谕朝廷公布的法令大臣的奏折作用和读者对象 阅读者:从各类内容中获取各种必要的信息,看作获取信息的工具皇帝的圣谕大臣的奏折各地方的奏折 封建王朝的最高当局:宣传忠君,封建纲常,通信息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19世纪英国传教士创办 鸦片战争后,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外商办的中文报纸维新运动开始,中国人自办中文报纸古代社会新闻活动特点只有新闻活动,没有新闻事业 规模小,基本上定向传播,基本上无定向的大众传播基本由统治阶级所垄断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帖。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五章怎样写作消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五章怎样写作消息
消息及其基本构成元素
(三)主体主体又称为 “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交代和展开。消息通常有导语,但有的短消息,尤其是 “一句话新闻”或简讯可以不写导语。有些消息可以不交代新闻背景,很多消息都可以没有结尾段落。但无论哪一篇消息,都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通常具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呼应导语,展开阐述,即对导语中提到的主要新闻事实做进一步的具体阐述或回答,起到支持导语的作用。二是围绕主题,补充引申,即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内容进行补充,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以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扩大消息的信息量。主体部分通过引语、描写、补充背景等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细节,让受众进一步理解新闻。
消息导语的写作
(一)直接式导语直接式导语在第一句话里概括报道的主要内容,通常比较简短,只有一两句话。它直接陈述新闻的核心事实,开宗明义,在导语中就交代何人、何事、何时、何地等信息。(二)延缓式导语延缓式导语也是一种常见的导语类型,它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这类导语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感引起受众的好奇。另外,这类导语能以情境感染受众,让受众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消息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类型导语告诉受众报道的主要内容,它可以看作报道的引子或者预告。导语对于消息来说至关重要,它作为报道的开端,向读者承诺接下来要读到的内容。对于记者而言,以导语来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做好铺垫让读者过渡到下文只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导语能帮助记者决定采用什么结构来组织新闻。导语写好了,稿子的其余部分就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通过导语,记者能给新闻定弦定调,从而与想象中的读者建立一种交流与对话的感觉。

第五章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

第五章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

2、英国 《官方保密法》 防务、新闻和播送 会
D通知〔defense notice〕
3、法国 1881年《出版自由法》第4章:“煽动〞
4、
保密的约束对象主要是公务员,没有延伸到媒 体和一般人。
总结
▲总体来看,在以 的名义对媒体的报道进行限制的时候,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表达了这样几个特点:
2001年,陕西铜川电台播稿“追认某某某为 优秀共产 员〞时,竟播成“追认 为优秀共 产 员〞,并且在当晚重播,造成严重的政治 事故。该电台有关主任撤职,女播音员开除。
第一节 维护 与禁载规定
一、国际公约有关维护 的禁载规定 1、《国际新闻自由公约草案》〔1948〕 第 约“新闻自由公约〞第2条规定了新闻传播媒
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 刑;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本罪的, 从重处分。
犯本罪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应当附加剥夺 政治权利。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1、本罪客观要件 以语言、文字等方式挑拨离间我国不同民族间 的关系。
2、本罪的客体 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关系。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 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注意:严格区分煽动分裂国家罪与所谓的“思 想犯罪〞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是指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 家政权、推翻 制度的行为。
1、本罪的客观要件
造谣、诽谤是指编造、捏造歪曲、损害、诋毁、污 蔑国家政权与 制度的事实;其他方式是指除造谣、 诽谤以外的方式,如散发标语、口号等。
一、国家秘密
1、概念
国家秘密是关系 和利益,依照法律程序确 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的事项。 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新闻学 第五章 西方媒介理论

新闻学 第五章 西方媒介理论

拉思韦尔步指出:“ 拉思韦尔步指出:“外交官、使馆官员和驻外记者是专门研究环境的代表性人物。 编辑、新闻工作者和演说家是内部反应的起关联作用的人。家庭和学校里的教育者传递 社会遗产。” 社会遗产。” 拉斯韦尔的三大功能的论述,概括起来就是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监视环境,即传播媒介持续不断地、及时地注视环境的变化,客观、准确地向社会 公众报道新闻、提供信息。施拉姆曾形象地称传播的这种功能为“社会雷达” 公众报道新闻、提供信息。施拉姆曾形象地称传播的这种功能为“社会雷达”。在信息 化、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社会联系日益密切,必须随时了解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调 整自己的行为走向,传播的“社会雷达” 整自己的行为走向,传播的“社会雷达”功能也就愈显重要。 联系社会,即传播媒介的协调、整合社会各种因素,步调一致地采取行动的功能。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指出:“新闻是监视,评论或解释性报道就是联系。”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指出:“新闻是监视,评论或解释性报道就是联系。”面对 纷 繁复杂的社会,人们常常由于疑惑不解而无所适从,新闻媒介不仅要向人们及时、准确 地报告发生了什么事件,履行“社会雷达” 地报告发生了什么事件,履行“社会雷达”功能,而且要向公众释疑解难,对事件的来 龙 去脉、前因后果做出负责任的分析、解释和评断,以引导舆论,协调各方,使社会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递遗产,即传承社会的基本规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过去,这一功能主要由学 校和家庭教育来履行,在当今“媒介化” 校和家庭教育来履行,在当今“媒介化”的社会中,社会文化、社会规范的传承任务在 相 当程度上已转由大众传播媒介来承担。事实上,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社会成员“社会化” 当程度上已转由大众传播媒介来承担。事实上,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社会成员“社会化” 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传播媒介担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

5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

5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五章

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1年12月25日各省代表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南京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一、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予以保护.二、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颁布促进新闻事业的新法令。

上述法律、法令确立了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新闻内法制原则,标志着自由新闻体在中国的形成。

“暂行报律”事件1912 年3 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

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

“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尊重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1912年3 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

新闻业的短暂繁荣自由新闻体制确立后,新闻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

全国的报纸有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

新闻学概论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概论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 温总理为北京奥运作广告
温总理为北京奥运作广告
W 323049

廉政
中国对舆论的认识
• 舆论乃舆人之论——下等人的意见 • 近代,中国报人将舆论同民主政治联系起 来,赋予舆论以新的含义。王韬指出报纸 是“博采舆论”的工具 • 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 也 ——“舆论界骄子”梁启超 • 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 母 ——孙中山
新闻媒介对舆论的介入
1、反映并代表舆论。“报纸是作为社 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 (马克思)。新闻 媒介已从单纯的表达渠道变为公众代言人, 成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 (马克思) 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已同时扮演了公众 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它既是舆 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梁启超论舆论
• 凡欲为国民有所尽力者,苟反抗于舆论, 必不足以成事 • 舆论之所在,未必为公益之所在。舆论着, 寻常人所见及者也。而世界贵有豪杰,贵 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 行也 • 豪杰与舆论常不相容
梁启超论舆论
• 梁启超认为,英雄豪杰之士要成就一番大 事业,其与舆论的关系必然经过三个阶段: “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 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 • 梁启超将舆论分为消极舆论(不健全舆论) 与积极舆论(健全舆论)两种。健全之舆 论,无论何种政体,皆所不可缺
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 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 等主观条件。 • 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 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 结论:舆论作为普遍的、强大的社会制约 力量,虽有正、负两面作用,但从历史长 期性和社会发展整体进程出发,舆论毕竟 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具有潜在的、永恒的 正义性。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五章 新闻宣传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五章 新闻宣传

第五章 新闻宣传第一节 新闻与宣传● “宣传”(Propaganda )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动地社会传播活动 ● 宣传的五要素●宣传的特点 1. 宣传是以说服对象为目的的传播活动2.宣传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传播形态的多样性(宣传包括众多分支,既包括新闻宣传,也包括思想理论宣传、文艺宣传、广告宣传、标语口号宣传等) 3.宣传主体以不同方式表明其倾向和意见宣传的“灵魂”既是宣传活动的载体,又是宣传主体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A.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B.具体区别: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去追逐受众;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而追逐信息。

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

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自觉自愿地按照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时效性分析、判断,做出决策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C.二者的复杂联系:尽管二者从动议、特点、职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

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第三节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第四节对外新闻宣传●对外宣传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和态度●我国对外宣传的基本任务1)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2)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3)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4)增进理解,消除误解●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是对外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判断工作的根本标准)2)坚持以我为主,用事实说话3)有的放矢,讲求实效(讲求宣传策略,区别对象,注重媒体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4)努力掌握主动权、话语权5)讲求传播艺术(提高政治敏感性,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6)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宣传大局,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实现由传统媒体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转变)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宣传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宣传目标,即争取良好的宣传效益。

新闻学概论_第五章_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新闻学概论_第五章_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电视的不足 除了广播所具有的缺陷外,电视还有 突出的不足 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 而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 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 的限制
如何扬长避短?



报纸应该发掘新闻事件的内在本 质,加强分析报道、深度报道、 评论和专栏。 广播应该力争新闻的短快新、加 强现场录音报道。 电视应该加强现场新闻报道,节 目主持人栏目。


新闻述评(新闻透视)——如中央电视台的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它不但客观 地描绘新闻事件,也追索此类新闻产生的原 因,阐述其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闻特写——抓住新闻事件典型的瞬间,调 动电视表现的各种技法,从各种角度、侧面 把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此进行描绘、 分析、评论
第六节 新闻教育的产生、发展
◎报纸的本质: 可以写外表,可以写内心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报纸的缺点 报纸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 效性差 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 不如电视、广播广泛 文字不及声音、图象那样真切、逼真、 有感染力
传播工具的的特点
◎广播的特点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使广播可以对 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同步报道 渗透性好。电波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 的限制,可以无限发行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感染力强。广播的语言和音响生动活 泼,具有文字无法代替的感染力
中国外其他发展中国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 点



新闻媒介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格局 新闻媒介一般有政府或政党背景 国家发展为新闻媒介优先考虑的目标
结语 :


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同一类型 内、新闻体制也有许多差异。 世界各国新闻体制都是从各国的 具体国情出发,由他们的政治、 经济体制所决定,同时也受到他 们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新闻写作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五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写作教程(第二版)课件第五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
述,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的陈述或 观点同时报道,以呈现平衡原则; (3)记者要适度控制文本中的信源、人 物和引语。
二、视觉新闻与现场观察
视觉新闻是记者现场观察的结果,或者 说是记者代替受众进入现场观看以后, 把自己获得的“影像”诉诸文字,从而 使受丛感受到现场的一切。
二、视觉新闻与现场观察 采写视觉新闻需注意的事项有:
新闻报道绝不限于搜集资料和提问,还 需要记者到现场去用眼睛看、耳朵听、 鼻子闻、舌头尝和动手触摸,在此基础 上写成的报道更能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 之感,从而深化对新闻的理解。
第五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节 新闻采访基础 第二节 采访形态与文体建构 第三节 采访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新闻采访基础
一、采访的基本性质 新闻采访就其本质来说,具有明显的调
查研究的性质。 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从调查研究开始,
又至调查研究结束。 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 Nhomakorabea究的过程。
新闻采访中的调查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 1、新闻性 2、广泛性 3、时效性 4、可感性 5、公共性
(3)采访的质量会直接决定报道的效果和 品位。
再次,写作升华采访。
第二节 采访形态与文体建构
报道动态新闻,记者需敏感的发现新闻 线素,并通过引用可靠的新闻源来呈现 事实。
一、动态新闻与采集信源
采集信源报道新闻需注意的是: (1)要采用权威可靠的信源; (2)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报道信源的陈
精确新闻的采写,关键在于获得权威的 实证材料,而其前提是进行科学调查。
《性不性由你》
五、实录报道与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主要有三种: 隐瞒身份 隐瞒目的 隐蔽手段
第三节 采访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社会新闻

第五章社会新闻

2、社会风尚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新的思想观 点、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精神风貌等。
• • • • • • • 《路人跳冰湖救落水男童》 (2010年12月5日京华时报) 《爷爷维权团10年解决千件投诉》 (2011年1月2日重庆晨报) 《大学生烤红薯开十家连锁店》 (2011年1月4日新华网) 【视频】 《北京日报:大学生“麻袋哥”收 废品资助西藏学童》 • 【视频】妻女同患绝症几近瘫痪 硬汉柔情扛 下来
闻》。1988年中央办公厅转发《新闻改革座谈会纪
要》,提出要“正确开展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把新时期中国舆论监督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社会新闻的分类
• 1、社会生活类:对日常生活中的新鲜 事的报道。
• 《母亲探望儿子,步行18天回家》(新京报) • 《八旬老人看新闻找到失散61年堂哥》(重庆晚 报) • 《核查经适房七成敲不开门》(工人日报) • 《齐白石墓园几成公厕》(北京晨报) • 《怀柔山区上千条蛇过马路,网友传要地震,官 方称系有人放生》(新京报)
• 以下两篇有关婚事新办的社会新闻就很有 代表性,既是对奢华之风的抵制,又体现
了时代风尚和鲜明个性。
• 其一,2011年1月8日中新网发出的《“80后”婚礼 创意低碳 青睐电子喜帖》:随着大部分“80后” 逐渐到了适婚年龄,成为步入婚姻殿堂主力军,而 他们的婚礼也在与时俱进。在粤北韶关,不少“80
第五章 社会新闻
一、什么是社会新闻?
• (一)西方:软新闻(趣味性、人情味) • Society News,内容涉及社区生活中 普通人之间的交际和交往。如宴会、婚 丧嫁娶、募捐、俱乐部活动等。
(二)中国
• 对于社会新闻的定义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简单的提法:
• “什么是社会新闻?只能给它下一个很不科学但也许是聊 胜于无的定义: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 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赵超构《关于社会新闻的一 些意见》) • “社会新闻,顾名思义,是社会生活中心发生的事,如火 警、抢劫以及有关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事故等等, 社会上发生的新气象、新事物,如集体婚礼、菜场新风、 爱护国家财物等等,也应是社会新闻的范围。”(徐铸成 《报海旧闻》) • “社会新闻就是只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的反映当前社会 生活、社会风气和社会问题的新闻。”(鸿昌,赵婧萍 《漫谈社会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五章新闻发现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五章新闻发现

第三节 新闻发现的动态过程
(三)新闻发现的印证阶段 借助集中思维确定采访选题之后,记者通常会在采访中力争尽快对
假设的事实真相进行印证,然后采取相应对策: 1.记者假设的事实真相被采访证实,可以放心按照原先预测的传播价
值进行采访报道。 2.记者假设的事实与真相有较大出入,甚至假设的事实根本不存在,
这便需根据采访后发现的事实真相重新寻找和确认价值点,或者放弃原 先的报道计划。
新闻的首次发现和再次发现,也是指记者面对某些重要事实时,不断开 掘新的传播价值,不断发现并形成新的报道的思维过程。
【案例】2009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参考消息》在 《汶川地震周年祭:活着》的通栏标题下,通过转载西方媒体的报道,传 递了对汶川地震受灾人群的特殊关注。
思考与练习:
1.列举你印象最深的、本月网上的10篇非突发性事件新闻,并分别指 出这些报道中记者发现的传播价值是什么? 2.发现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与搜寻一个报道的最佳表达方式之间是什 么关系? 3.请挑选出近期报纸上刊登的5篇报道中的悟性事实,并说明理由。
第二节 新闻发现的目标和依据
二、新闻发现的依据 从新闻发现的业务实践来看,记者主要是以三方面内容作为新闻
发现的依据:第一,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第二,社会热点、受众需 求;第三,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发现要 善于“吃透两头”,即记者的新闻发现既要符合“上头”的精神,符 合中央当下的方针政策,符合媒体当下的报道思想以及选题倾向;又 要合乎“下头”的需求与动向,满足受众需求,关注百姓的呼声,回 应当下的社会问题与社会舆情。
第五章新闻发现第一节新闻发现的意义一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二新闻发现是新闻采写的前提第二节新闻发现的目标与依据一新闻发现的目标二新闻发现的依据第三节新闻发现的动态过程一记者的前发现状态二新闻发现的关键节点三新闻发现的实践情境目录第四节新闻发现的方法一预设与求证二寻觅悟性事实三首次发现与再次发现目录一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就是新闻采写者对事实信息的传播价值和最终表达方式形式时机的率先认知

新闻学概论第五章(28页)

新闻学概论第五章(28页)
新闻学概论
第五章 新闻事 业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 2020.09
目录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二、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水平 三、社会和政治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事业的性质 二、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三)新闻事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 商品——商业报纸 消费者——读者 大众化报纸——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增加利润作为目标
生产体现不同程度意识形态属性的或公益性的精神产品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 新闻事业具有政治、文化、经济三方面属性。
–政治属性:体现的是新闻事业作为舆论工具的特征 –文化属性:体现的是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和文化事业的特征 –经济属性:体现的是新闻事业作为信息与文化经营机构的特征
(一)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党管媒体 党报党刊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 2.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 3. 坚持依法管理 4.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三节 新闻事业管理
(二)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新闻事业宏观管理的方式和途径
2. 新闻事业微观管理的内容和形式 3. 实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协调统一
第三节 新闻事业管理
一、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与通行做法 二、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大航海时代贸易全球化
手抄小报及专职新闻采集、写作和传播者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事业开 始产生。

新闻广播业务第五章

新闻广播业务第五章
用的形式:
其一,在重大新闻事件 或突发事件没有结 束前,记者赶赴现场手持麦克风边观察边 做即席口头报道,叙述、分析、预测事件 的发展过程。 其二,记者赶到现场 时,新闻事件已经结 束,记者借助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在现 场 做有充分准备的报道,并配上画面。
二、电视现场报道与电视新闻 传播
1、电视现场报道在电视传播中的地 、 位
1)电视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性 的报道方式; 2)电视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记者水平 的报道方式; 3) 电视现场报道的加强是近十年来电视新 闻实践最重要的 变化之一;
电视在这十年之中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 化? 其中体现了电视传播怎样的基本 特征? 特征
思考: 思考:电视在这十年之中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 化? 其中体现了电视传播怎样的基本 特征? 特征
人类传播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三对基本矛 盾: A.传播自由与时空束缚 B.技术进步与时空成本 C.信息损耗与符号补偿
电视传播的基本特征: 电视传播的基本特征:
1)技术基础:多信道即时传播 (五种信道:画 面、声音、文字、音乐、音响,这是从 技术的角 度对电视信号进行的划分。) 2 2)符号特性:多通道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与非 语言符号的多重组合, 这是从接受者的 角度,即 从感官的角度对电视符号进行的划分。) 3)传播模式:拟人际传播模式 (电视在新闻传 播中采用的基本模式是利用一个类似 于人际传播 的系统在进行大众传播)
思考: 思考: 1、对于观众而言,记者说“各位 、对于观众而言,记者说“ 观众大家好” 观众大家好”与记者 说“主持人 你好”有什么不同? 你好”有什么不同? 2、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有何区别? 、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有何区别?
第二节 电视现场报道的发展历程
70 年代初,美国开始 用 ENG 拍摄新闻, ENG 的摄像同步技术条件把电视记者推上 了屏幕。 现场报道的第一个高峰是关于越南战争的 报道 ,产生“海外特派式”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把电视现场报道推 向一个新的高峰。

第五章新闻传播学

第五章新闻传播学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
一、传统新闻传播媒介 (一) 报纸与期刊 区别: 区别: 4、刊载内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能干预运动, 刊载内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能干预运动, 成为运动的喉舌,反映局势,联系群众; 成为运动的喉舌,反映局势,联系群众;期刊以刊载实 事性文章和评论为主,能广泛研究事件, 事性文章和评论为主,能广泛研究事件,只谈最主要的 问题。 问题。
第一节 传播媒介
二、传播媒介的衍进 第四、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形态超越时空的限制, 第四、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形态超越时空的限制,促进知 识大众化、平民化,导致社会权力分散, 识大众化、平民化,导致社会权力分散,社会结构也起了 根本变化; 根本变化; 第五、传播媒介发展史也是一部传播科学技术史。 第五、传播媒介发展史也是一部传播科学技术史。人类传 播从从头到书写,再到电子媒介, 播从从头到书写,再到电子媒介,几乎可说是科技文明的 贡献。 贡献。
第一节 传播媒介
一、媒介和传播媒介 5、从媒介与受传者的关系来看,传播媒介可以分为大众传 从媒介与受传者的关系来看, 播媒介和小众传播媒介两种。 播媒介和小众传播媒介两种。 ★大众传播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传者传递各种信 大众传播媒介: 息的技术手段。传统意义上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 息的技术手段。传统意义上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 电视四大媒介。 电视四大媒介。 ★即非群体化传播媒介,指传播范围小、受众人数少的传 即非群体化传播媒介,指传播范围小、 播媒介。这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传播媒介的新特征。 播媒介。这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传播媒介的新特征。
第二节 新闻传播媒介
一、传统新闻传播媒介 (二)广播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

《新闻学》第五章

《新闻学》第五章
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关于自己对他人认识和评价的情感源自二.人际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的交流 方式 • 特点:
人际传播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复杂 人际传播互动与反馈最充分 人际传播中的“强制性”最弱 • 社会功能: 对个人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人内传播的特点:
• • • • 人内传播并不总是孤立的 人内传播并不只有生物性 人内传播具有积极能动性 人内传播是一切传播的基石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 人内传播也是双向互动的传播
• 自我意识 对唯心论的批判 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和互动体现了人内传 播的社会性和互动
权力与交流
弗冉契(French)和瑞文(Raven)在“社会权力基础”中 有五种可在人际关系和交流中,提高—个人的身份地位 的权力。 酬报权力:付予他人所需求的金钱和东西的权力 惩罚权力:惩罚他人的权力,是酬报权力的消极形式 受敬权力:即交流中一个人为对方所敬慕赞许 专家权力:较之于对方有更多的知识、才能 法定权力:因自己所处的地位或位置,而具有支配对 方的权力,如父母之于子女,领导之于群众,法官之 于法庭中其他成员等
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 • • • 1.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2.姿态的传播功能 3.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4.自我表达与社会规范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言语表达必须符合语言规则或规范, 也就是要符合“语法”。 • 2、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首先 提出。包括: – 数量准则要求人们谈话中传递的信息,应是实现交 际目的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理想的标准是既不超 过也不缺少。 – 质量标准是交际话语的内容的性质应该是有根据的, 交谈者确信自己的话语是符合实际的,真诚的和有 道理的。 – 关系准则指交际者的话语要与双方交际目的和话题 有关联,不说无关的话语。 – 方式准则就是表达上要清楚明白,最好直接表达, 避免迂回曲折,使人误解。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近些年,一些科学研究发现,在地球形成初期,正是撞向地球的彗星和 小行星为地球“送水”、“送碳”,从而给生命起源提供了元素基础。
近地天体计划主管约曼斯说,这颗小行星近距离“掠过”地球,为天文 学家观察、分析小行星星体所含物质提供绝佳机会。
“这不仅仅是一颗旋转的石头,”约曼斯说。 约曼斯说,如果这颗小行星上有水,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宇航员可以 将这些小行星作为补充燃料和水的“补给站”。 来源: 广州日报
离最近的一颗。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预计,这颗小行星将在美国东部时间8日6时
25分(北京时间19时25分)到达距地球最近点,届时小行星和地球 相距不会超过20万英里(约合33万公里)。
小行星飞行中与月亮最近距离不会超过15万英里(24万公里)。 相比宇宙宽度,地球与月亮间平均38万公里的间隔如同一条缝隙。 这颗小行星恰好要从地月“缝隙”间穿过。
身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环境发生巨变, 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学校来到机关,承受的工作压 力、生活压力难免很大。这极容易使一些原有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受 到冲击,造成一些人的心态失衡乃至行为失范。“压力”与“焦虑” 可以说是当下一些都市青年心理状态的高频词。
▪ 来源: 人民日报
第二节 引导舆论
▪ 一、舆论的含义和特点
▪ (一)舆论 :是社会生活中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
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同的看法。
▪ (二)舆论的特征 1、倾向性
舆论代表和反映社会成员中相当数量的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 的议论和评价,是群体意识的集合,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2、群体性
▪ 人民网河南义马11月5日电 (记者戴鹏、张丹华)河南义马“1 1·3”矿难事故抢险救援取得重大进展,上午11时46分,随着 最后一名矿工安全升井,井下被困的最后49名矿工中生还的45名 矿工已全部升井,被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接受治疗。另外4名矿工不幸 遇难。至此,抢险救援已基本结束。这起矿难共有67人获救生还, 8人遇难。事故原因调查正在进行,善后工作正式启动。

比较新闻学教程 第五章 新闻生产

比较新闻学教程 第五章  新闻生产
第五章 新闻生产
新闻生产(news production)指向传媒内容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由此 理解“做新闻”(making news)和“制造新闻”(manufacturing news) 的社会化过程,体验“现实的社会建构”和“制造共识”的权力运作过 程,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文化过程。
第一节 新闻价值与新闻生产比较概述
话题性价值是指媒体在特定时刻对于特定行动者或活动所表达出来的意 见, 恒久性价值则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于很多不同类型的新闻故事中的 价值。
放大镜
赫伯特·甘斯归纳的美国新闻的恒久性价值 民族优越感:将自己的国家看得重于一切,在国际新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倾向于将美国的做 法和价值当作评判其他国家的标准;即使批评国内现状的故事,也反向暗示,至少美国理想本身仍 然可行,美国民主或许需要改革但却不存在任何根本性的错误。 利他的民主:通过频繁地关注对理想的偏离——特别是腐败、冲突、抗议和官僚制度运转失灵— —来指明美国民主应该如何运作,即政治应该遵循基于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的准则;但这种关注常 常是有选择性的。 负责任的资本主义:商界人士彼此竞争,为所有人创造出日渐增长的繁荣,同时遏制对不合理 利润的追逐以及对工人或顾客的公然剥削;对美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批评或彻底的自由论,都不具有 新闻价值。 小城镇的田园主义:人们偏爱小城镇,崇尚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既表现出对城市问题的不满, 也关联于对更亲密的社会关系以及社群意识的期待、对自然的渴望和对人性化的向往。 个人主义:保护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和社会的侵犯;以个人主义为方法实现文化多样性,并克服 同质性危险。 温和主义:反对超越限制或极端主义。 社会秩序:通过强调“什么秩序”“谁的秩序”来定义秩序,尊重权威和相应的恒久价值观, 关注社会凝聚力。 领导权:通过暗示谁有道德或能力来领导、维护秩序以强调领导者。

第五章 新闻文体 消息

第五章 新闻文体  消息

电头一般由新闻发布单位的名称(多数用 简称)、发布新闻的地点、时间、形式这 几个要素组成。如“新华社银川3月5日电” “讯”与“电”只是手段上有所区别,其 性质和作用是一样的。

2013-12-24
(3)消息头的作用 A 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 B 是“版面所有”的一种标志; C 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 D 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 起,它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地对待每条新闻, 力求客观、翔实、新鲜、生动。

(4)提要题:提示核心内容
2013-12-24




4、组合类型 (1)多行标题:引题、正题、副题俱全, 各司其职。也叫全题式标题,多用于报道重 大事件,重要因素较多的标题。 (2)双行标题 引题——正题 正题——副题
2013-12-24

(3)单行标题:这是一篇消息的首选。必须 实际,必须以叙事为主,点明必要的新闻要 素,让人一见标题就知道消息讲什么事。
2013-12-24
第五章 新闻文体
第一节 消 息
2013-12-24
1、掌握消息的含义、特点。 本节 2、熟悉消息的写作要求。 应 3、了解消息的种类。 4、了解消息结构中各部分的功能。 5、采写有新闻价值的人物、 。

报纸图片
2013-12-24
2 .ppt
一、消息的含义
2013-12-24
(二)迅速及时——快——新闻生存的外部 条件 最大限度地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各个领域的动态,传播各 种社会信息。 新闻界有句俗语:“当天的新闻是金子,隔 日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过 时的新闻就是昨日黄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关于媒介☐社会生活中,指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中介(人或事物)。

☐传播活动中,媒介指传播媒介,是用以构成、负载、转换和传递消息的物理或技术性材料、途径。

传播媒介分大众传播媒介和小众传播媒介。

☐麦克卢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体中枢神经的延伸);媒介即信息(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

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文字又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报纸的内容。

)☐新闻传播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特指报纸、广播、电视和通讯社等。

☐第一节报纸☐第二节广播☐第三节通讯社☐第四节电视☐第五节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一、我国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古代报纸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

这是邸报和近代报纸的根本区别。

邸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纸。

☐第一批中文报纸是在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是宗教性的报纸,但也有一些自己编写的新闻和言论。

二、报纸的种类☐按办报方针分:政治性报纸;商业性报纸;政商合一性报纸。

☐政治性报纸:即出于政治目的和政治需要而办的,有较强的政治倾向性。

报纸上多以政治、经济、法律等新闻为主并重视言论,多由政党、政府主办。

如《人民日报》☐商业性报纸,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

(一般以人情世态内容为主,报道面广,注意趣味性、知识性和人情味,写作上比较生动,为招徕读者,刊登凶杀、色情、奇闻等,不重视言论及政治观点。

)例《楚天都市报》☐政商合一性:既追求政治利益又追求赢利。

例:《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按内容分:综合性报纸(面向整个社会,以最普通读者为对象);专业性报纸(报道一个专业、一个行业、一个阶层的新闻为主,面向特定读者)☐按影响范围分:世界性报纸;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按时间分:政治人物当选时《人民日报》头版三、报纸的传播特点☐报纸是视觉媒介(文字、图片、色彩和版面设计传递信息,利用视觉供人阅读)☐报纸的保存性、选择性强。

☐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刊登新闻背景分析,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报纸的时效性差☐报纸主要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必须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报纸的感染力不及广播电视。

四、报纸的版面形式术语☐报纸的版面:指报纸各版稿件的布局,是报纸编辑人员精心设计报纸内容的总体结构。

报纸的版面本身也是一种意见。

☐报头:有横报头和竖报头之分,第一版放报名的地方,通常放在左上角或上端中央。

☐报眼:报头旁边的一小快版面。

☐头版头条:报纸第一版头条消息。

☐电头:电讯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

☐本报讯:本报记者或通讯员发来的稿件,放稿件前。

☐中缝:版与版之间的空白,供装订用。

☐天地线:报纸上下两条版线分称天地线。

天线上面登报头、版次、日期等。

凡有地线下面必有内容(报社的电话、报址等)☐专栏:报纸上专门刊登某一种内容的版面,一般有固定的名称或位置,有时作者也是固定的,通常带有头花,表明栏目名称,有相对独立性,单独进行稿件的组合。

☐花絮:新闻事件的片段描写。

简短、生动、活泼。

☐号外:在固定出版期编号外发行的临时翻印报纸。

☐通栏标题:贯穿整版的标题。

☐版心:即版面的容量,版面上除了四周的白边,其余排文字和图片的部分。

☐报眉:报纸除第一版外,从第二版开始,各版的版线上面的一小块位置。

☐报尾:俗称报屁,各版版面最次要的地方。

横排指右下角,竖排指左下角。

一、广播的特点☐广播是听觉媒介。

☐广播的时效性强。

☐广播的影响面广。

☐广播的选择性弱,保存性弱。

二、广播的传播手段☐语言:介于书面语和口头语言之间。

既要严格按照语法规范来结构句子,又要适合口头表达,即”规范的口语“(通俗、响亮、顺口、有节奏)☐音响(自然界及人类行为的声音)☐音乐:情感的表现多于描绘。

第三节通讯社一、什么是通讯社?☐通讯社是专门搜集新闻,并向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提供新闻、图片和资料的特殊新闻传播机构。

二、通讯社的特点三、我国的主要通讯社☐1、新华社:其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社;☐2、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1952年9月成立,为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服务的新闻机构。

四、国外主要通讯社☐1、法新社:前身是1835年的哈瓦斯通讯社,为世界最早;☐2、美联社:1848年成立,美第一大通讯社;☐2、路透社:1851年,德国人路透在伦敦建立的一个商业新闻社;☐合众国际社:1907年成立合众社,1909年赫斯特成立国际新闻社,1958年合并;☐俄通社——塔斯社一、电视发展简况☐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首先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二、中央电视台的成立☐我国1958年5月1日成立北京电视台,9月2日,改名为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1973年开办彩色电视节目。

三、电视特点☐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电视具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电视时效性强;☐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电视不适合表现过于复杂的内容。

第五节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思考: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一、“文化”的演变☐“文”本义:花纹或纹理。

例:《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化”之字形,像二人一正一反,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战国末年,文、化并用。

见于的《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末年,文、化合为一词,指与野蛮相对的“教化”例: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辞海》:“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与文化相关的词☐文明:与文化的细微区别是文明常常表示一种比较程度,通常指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文化。

☐亚文化:指包含在主流文化之中而又具有某些独特要素的群体文化。

(如地区、民族、阶级、职业、性别等皆可形成不同的亚文化)☐反文化:指与主流文化相对抗、有意识地否定主流文化的一些文化现象,它以对主流文化的的怀疑为发端,在对主流文化的理想破灭后,采取一种与主流相对抗的做法,并形成规模大小不等的思潮,拥有或多或少的追随者。

(可以转化)三、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衡量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程度的外在标识。

☐精神文化: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与历史环境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文化变迁中最难改变的部分。

☐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规范,制约着特定群体中人们的行为,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继承性。

☐信息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和大众传播媒介。

四、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社会文化总体)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媒介文化的分类: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

☐媒介文化属于信息文化。

五、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的文化修养,改善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结构。

☐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通过愚教于乐的方式把各种技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下一代,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

☐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

☐议程设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

☐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

☐反映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

六、新闻文化☐“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

”——马丁·沃克《报纸的力量》(《申报》被称为中国近代的百科全书)☐新闻文化既是媒介文化的内涵,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

说它是媒介文化的内涵,着眼于文化媒介的形态而言的,因为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说它是媒介文化的外延,是着眼于文化媒介的特征而言,因为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

七、新闻文化的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

☐鲜明的价值判断。

(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深刻的哲学思辨。

(真实、公正、全面、客观)☐特殊的商品性。

(主要价值主要在于社会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作品形式的精美性。

八、媒介人物☐也称新闻人物或公众人物,一般指被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和报道的人物。

☐塑造媒介人物具有不确定性。

☐塑造媒介人物的后果:媒介为了竞争自觉加入炒作;新闻记者当托;给媒介人物造成了利益或危害;可能把坏人炒成好人。

关于媒介人物的案例媒介人物——牟其中☐1994年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称号;☐1994年被评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1996年12月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1996年12月被评为中国知名企业家;☐1997被评为中国十大实业家☐《中国企业家》1998年第10期封面人物☐1989年10,以上千车皮换回4架T-154客机。

☐1993年12月28日,南德与俄罗斯合作,成功地发射了“航向一号”电视直播卫星。

从1994年起,南德开始做航向系列卫星。

☐“用很少的投入,利用现代信息制度和一系列分散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就可以完成投资巨大的项目,借用竞技体育的一个名词,名曰…空手道‟。

”☐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

冯小刚大骂《明星周刊》记者对同一事件值得比较的4段报道两篇对此事件的记者评论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