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工诗善文,词尤突出。

早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后期多抒发故国之思及慨叹凄苦身世。

李清照作词善于白描,工于造词,形象鲜明,情意缠绵,其词风在婉约清丽中能见豪放之气。

李清照词作之《如梦令》被誉为惊世之作,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细腻婉曲,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而《渔家傲》写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笔者从李清照的写作特点、风格特征、诗词风格、关注生活等方面来阐述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风格细腻婉曲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今山东济南)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女词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美满姻缘,志趣相投,诗词唱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二年夫妇相继避兵江南,不久赵明诚病故,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一带,晚景凄苦。

清冷照一生,愁词伴孤灯;辗转黄花地,瘦影舞秋风:总结了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南北之交的词作大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同时,她的诗歌和散文也很有成就,《金石录后序》介绍《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经过,回忆与赵明诚结婚后三十年的患得患失,堪称散文杰作。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所作词多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清新活泼,颇有情趣。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都是抒写闺情的名篇。

作者在这些作品里,大胆地抒写了个人的欢乐与哀愁,揭示了自己热爱自然,忠于爱情的内心世界。

后期由于作者饱经忧患,词作多写感时伤乱、慨叹身世、悼亡忆旧,情调婉转沉痛悲凉,也表现对中原的怀念。

词的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溶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特色李清照历来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在女词人当中无人堪比,甚至与众多杰出男词人的词作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称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的词作直面自己的生活,所以根据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她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但给人一种乐观开朗的基调,虽有淡淡的哀愁,却没有悲伤之感,显示出婉丽清新的风格;后期由于遭受到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颠沛的打击,于是把这种悲伤的苦痛、孤寂的情怀带到她的词作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是指她在少女、婚后的这一段时间。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书香味浓郁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

其母王氏也善诗文。

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开朗、优雅、有书卷味的家庭环境之中,天真少女之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使得她少女时期的词风婉秀俊逸。

她的一部分抒写少女心情的词较明显地表现出这时期的风格特色。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

如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绘了一幅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

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争渡”,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李清照早期的“闺阁词”,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物情态的描述,抓住富有生活特征的细小事物,努力刻画出人物的情态和内心世界,情景交融、清新开朗、机柕天成。

有评论家认为她此时的作品题材狭义,没有深度和广度,试想一位养尊处优十六、七岁的少女,能有这样的才华,是多么的不容易,难怪王灼称赞:“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论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论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

论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婉约派著名的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

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富有真挚情感真挚情感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之交。

靖康之难后,随夫南奔,不久又遭丧夫之痛。

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经历的不同,苦难的现实取代原先的优裕,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词也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然而,不管是她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在语言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然流畅,富于表现力,绝无刻意雕饰的痕迹。

正是这种语言把词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准确地反映出来,使李清照词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了完整的统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李清照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

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李清照《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

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

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

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

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commercial use从《声声慢》看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声声慢》赏析李清照,南宋人,号易安居士。

她工诗能文,词风婉约,为宋朝一大家。

她早期生活优裕,婚姻幸福,情趣高雅,因此词作多反映她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品感情细腻真挚,笔调轻灵秀逸,风格明快,抒情曲折幽深。

早期代表作有《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名篇。

如《醉花阴》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比喻贴切巧妙,用语通俗清新,形象鲜明生动,写出了独处的愁苦和思样的深切,词风婉约。

但南渡之后,国破、夫亡、流浪,饱经忧患和战乱的孤苦生活,使她从幸福的峰巅跌落到痛苦的深渊。

于是在她后期的词作中,不再有浪漫的情怀,诗意的画面,代之而起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失落伤感与“万千心事难寄”的痛苦悲哀。

如《武陵春》《永遇乐》《声声慢》等都是后期词作的代表。

其中《声声慢》是其晚年代表名篇之一,受到历代词论家的特别赞赏。

现就《声声慢》一词,来谈谈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婉约词风。

以“愁”字为中心,通过描写表情、动作、生活细节,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声声慢》一词中,通篇表现出作者因夫亡、家破、流浪而产生的对故国、故乡、故事、故人、故情的深切追忆中,饱含着沉痛悲愁之感。

开篇“寻寻觅觅”两组叠字,表现出其内心世界的空虚。

词作者流亡在外,国破家亡,郁闷之情难以排遣,心有所失,引发外部动作“寻”“觅”,想找回来一些什么。

而“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所反映出词人内心愁情是何等的深刻!词人强烈的内心郁闷之感,远非一个“愁”字所能表达,所能概括!以“景”寄情、赋“情”于景,直抒胸臆。

《声声慢》中,词作者用使用人伤感的残秋景物触发愁结、寄托相思,情与景密不可分,曲折尽意。

晚风、雁阵、黄花、梧桐、细雨等残秋凄清的景物,寄托着作者多么凝重的感情,倾诉着作者饱经忧患和乱离流浪的生活哀愁,其中沉郁苍凉之情,感人至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的诗词风格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其诗词风格独特,以清新、婉约、感伤而著称。

李清照的诗词主题广泛,涉及爱情、自然、家国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她的诗词风格的几个特点:
1.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真实而深刻,她能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内心的悲喜哀乐。

2. 形象细腻:李清照的诗词以描写女性形象为主,她对女性身心状态的描述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弱之处。

3. 描述自然:李清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 借景抒怀:李清照善于借助景物来抒发自身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她能够表达自己对命运、爱情、家国等话题的思考和感受。

5. 常用修辞手法:李清照的诗词中常常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清新、婉约、感伤,表达了她独特的情感和思考,使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女性词人。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比较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比较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比较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巅峰。

辛弃疾和李清照是宋代两位著名的词人,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词风,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会对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词风进行比较,并探讨他们分别表现出来的特点。

1. 辛弃疾的词风1.1 抒发忧愤之情辛弃疾的词作大多抒发了他对于战乱、流离失所等社会动荡所带来的忧愤之情。

他通过细腻而激昂的语言,表达出对于国家沦陷、百姓苦难的无奈与愤怒。

1.2 浪漫豪放辛弃疾在一些爱情主题的词作中展示了浪漫豪放的个性。

他借助丰富多样的意象和写景技巧,勾勒出深情厚意、不拘束与豪爽的爱情图景。

1.3 显露壮志豪情在辛弃疾的词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峥嵘岁月和不屈志向的体现。

他以雄浑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于国家兴亡、江山永固的追求与豪情。

2. 李清照的词风2.1 深情抒写李清照的词作大多表达了她内心深处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她通过细腻入微、含蓄委婉的文字,将个人生活经历与思想情感相融合。

2.2 细腻描绘美景李清照擅长通过精确而贴切的描写,展示出对于自然景色和物象之美的触动与感受。

她以优美婉约、意境深远的笔墨,唤起读者对于自然世界之赞美。

2.3 若有所失之惆怅一些李清照的词作中流露出一种别样而朦胧的惆怅之情。

这种惆怅可能源自于她个人命运多舛,也有可能是对逝去时光与人世无常的感怀。

3. 辛弃疾和李清照的异同3.1 相同之处辛弃疾和李清照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才情,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对于人生、爱情、社会等方面深刻的思考。

3.2 不同之处辛弃疾更关注社会政治以及国家兴亡等大局问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世界、个人情感及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他们在表达手法、意象使用上也有所不同,辛弃疾偏向于雄壮豪放,而李清照则更多地选择委婉细腻。

结论辛弃疾和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两颗耀眼的明星。

他们分别以忧愤豪情和深情抒写为主要特点展示了各自不同风格的词作。

无论是在题材选择还是表达手法上,他们都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著名的词人.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流传至今.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一、真挚朴素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李清照的词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

作品中的“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合读者通过词中“情”的发展变化,感觉词人生活的波澜起伏。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平静舒适。

她在有教养的家庭长大,性格聪慧开朗,思想上受封建礼仪的束缚较少,如<<点绛唇>>“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

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

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纵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一次夏日结伴舟游,姑娘们因为“沉醉忘路”而“误入藕花深处”这一误,却“误”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从姑娘们的惊呼声,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

婚后的李清照是一个深于情感,大胆表露情感的少妇。

新婚燕尔,美满幸福,由衷的幸福喜悦见诸词章。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婚姻生活时期和南渡时期,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作品风格的变化
1、李清照少女时期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词作之间满溢着生活情趣,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2、新婚时期的李清照词作散发着一种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的味道。

婚姻后期充满了离愁别绪,婉转缠绵,也充满了相思的愁苦。

3、南渡时期,李清照的词由青春活力迅速转变为了深愁惨痛,词风沉郁顿挫凄惨流离,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
与婚后时期的相思之愁不同,这一时期充满了身世之愁,家国之愁。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社会变迁和人生变故不断影响着她的词风。

她不管是少女时的生动清丽,抑或婚后的缠
绵悠思,还是老年后的惨痛悲凉,都把古典的词作精髓连着一颗至真至纯的心揉进了作品中,纵使浪花淘尽,亦千年不朽。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她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李清照的词风在早期被认为比较豪放洒脱,主题多为爱情和自然。

这与她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开放的家庭环境有关,使得她对于自由和激情的表达有较高的追求。

同时,宋代社会相对宽容开明,文化繁荣,也为她的豪放词风提供了舞台。

然而,后来李清照的词风逐渐转向忧郁和哀怨。

这一变化与她个人的悲剧经历和社会动荡有关。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贬官后去世,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伤痛,也导致了她诗词创作的转变。

同时,她生活的时期正是宋朝的北宋末年,外侵频繁,国破家亡的危机感使得她的词句透露出更多的忧愤和哀伤。

不同的情绪和主题变化也反映了李清照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于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与认知。

从豪放奔放到忧郁哀怨,她在词中展现了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使得她的词作更富有变化和韵味。

李清照作品风格特点4字概括

李清照作品风格特点4字概括

李清照作品风格特点4字概括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其作品风格具有语言清丽、韵律和美、意境悠闲、感情真挚的特点。

一、语言清丽李清照的绝大多数作品都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语言富于生活化、口语化、形象化的特点。

既浅近又不庸俗,既工丽又不艰深。

如“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李清照运用虚词或转语词,自然活泼,轻灵流利。

运用叠字叠句,节奏感强。

如“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运用对偶句,无细心雕琢、刻意求工之痕,若不经意拿来,用得非常自然。

如“秋已尽,日犹长。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这些语言特点正如古人评价“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

”二、韵律和美李清照很重视词的声律, 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使语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

如《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也出神入化。

熟练运用五音六律,讲究清浊轻重,使词带有节奏美,富于音乐性。

在这样的功底下,李清照握笔填词,声响往往会随文字流出笔端,自然而然地合乎词的格律。

可见李清照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变化的不同节奏,以适应自己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使词旋律优美,富于感情和韵味。

李清照词中所用的声韵,可谓深得音律之妙,有“以易为险,以故为新”的特点,她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地驾驭音律,变化万端而能合乎法度,精心锤炼又无斧凿痕迹。

三、意境悠闲清丽的语言,和美的韵律,自然造就了悠闲的意境。

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溶铸在一起,在词中创造出诗情浓郁、画意盎然的境界,非常细腻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深处的奥秘。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李清照的词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词风格清新而自然,后期的词风格凄婉而深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一个“愁”字不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

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李清照诗歌特点

李清照诗歌特点

李清照诗歌特点
李清照的诗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情真挚、婉约:李清照的诗词表达细腻,情感真挚,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2.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李清照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用平实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3. 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李清照的诗词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用寻常语度八音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得她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 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李清照的诗词善于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5.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李清照的诗词在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这也表现出了她对中原的怀念。

6. 将南宋的生活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李清照的诗词将南宋的生活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诗歌特点可以用“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来概括。

她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例,分析李清照的词风。

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例,分析李清照的词风。

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例,分析李清照的词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比那黄花还要消瘦。

这句词是李清照词作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她独特的词风:
1.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词作常常表达她内心深处的情感,这句词中通过“莫道不销魂”表达了她的离愁别绪,情感真挚而深沉。

2. 婉约含蓄:李清照的词风以婉约为主,她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的情感。

在这句词中,通过“帘卷西风”和“人比黄花瘦”的描
写,含蓄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寂寞和思念之情。

3. 形象生动:李清照的词作常常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情感。

在这句词中,“人比黄花瘦”用黄花的憔瘦来衬托出人的憔瘦,形象地描绘出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日渐消瘦的样子。

4. 意境优美: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在这句词中,“帘卷西风”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和忧伤。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风以婉约含蓄、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等特点著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词充分
体现了她的词风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的思想内容概括 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

李清照的思想内容概括 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

李清照的思想内容概括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成为1987年天文学会为水星环形山命名的15位中国历史人物中唯一的女性。

李清照的生活,与词的特点,可以以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着显著的区别。

李清照前半生生活安逸,与丈夫赵明诚婚姻生活美满幸福、志趣相投,她的词大部分都在描述这种贵族的生活;李清照后半生却要背负北宋的灭亡,跟随南宋政权一起逃亡,以及晚年的孤独,所以她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多的转变,像士大夫之词一样,感伤起国家的命运。

那么,李清照词的特点到底有哪些,词的历史地位又如何呢?本文将做简单的分析和呈现。

李清照词的分类:前半生悠闲生活李清照前半生生活是幸福美满的,这时期的词主要以描写少女情怀和婚姻生活情趣为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4方面:1.描写少女性格的天真活泼李清照出生在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进士出身,也是北宋词人,李清照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擅长写词,所以李清照在待闺之中的时候,就写了很多著名的词篇。

《宋史·李格非传》记载: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母女二人在史书上留下名讳,都善词文,历史上恐怕只有这一对母女。

比如写于李清照出嫁之前的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可以看出十六七岁的李清照是多么的活泼好玩。

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与很多友人乘船游溪亭,由于贪玩一直玩到日暮天色渐晚,于是大家争相划船归路,由于船多拥挤误入了莲花的深处。

仿佛能够听到一片嬉闹之声。

2.描写婚后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如果没有李清照的词,我们就无从得知李清照婚姻生活的幸福。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赵明诚也是名门之后,父亲赵挺之官至北宋的宰相。

李清照词作语言的特点

李清照词作语言的特点

李清照词作语言的特点说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就一定绕不开其词作的语言风格。

无论少女时期的闲情逸致,还是少妇时期深闺幽怨,抑或是国破家亡后的切肤深痛,无论哪一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特点。

语言特点是李清照词作中最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尤其南渡后的篇章,其独特的用字用词用句方式,自成一体,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明人杨慎在《词品》中有:“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矣”。

李清照词语言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以寻常言语入词,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虽然,她自己在《词论》中提出作词需“故实”“典重”,但现存的词中,除了一首《多丽》,几乎少有这种用典繁多,晦涩难懂的现象。

她擅长白描,善用口语,既浅近又不庸俗,在词家中别具一格,虽然是成词于千年以外的宋朝,现代人读之,且似白话文般自然易懂,且又富有口语化、形象化的特点。

如: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又如: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再如: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还有“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风柔日薄顺已在,夹衫乍著心情好”等等,这些语言都来之日常生活,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一看就懂,毫无堆砌辞藻,矫揉造作之嫌。

用词脱俗灵动,高贵典雅李清照的词中语言达到返璞归真这一最高境界,她的用词用句,一改五代十国时靡靡之风,或俚俗不堪,或浓艳至极。

她的语言可谓妥帖自然,仿佛雨洗清荷,莺啼春柳般清新,又如不施脂粉,丽质天生的少女般脱俗。

宋人胡仔评价: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

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虽然李清照的用词具有浅显通俗的特点,然“通俗”却不“俗气”,浅显而不失典雅,又极富文学韵味,如“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诗风

李清照诗风

李清照诗风李清照诗词风格特点,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活泼、天真,表现了一个青春少女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妙龄女子对未来爱情的向往,一个成熟少妇对丈夫的思恋和眷念。

后期词作由于国破家亡,风格显得悲悯、凄苦、愁惨和孤寂。

李清照前期生活无忧无虑,生活环境舒适优越,家庭完整幸福,所以其前期作品风格比较明快、清新、俊朗,有很多写闲适之情、爱恋之意、山水之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白描手法描写了她早期少女时代欢快的生活。

情趣盎然,境界迷人,寥寥数语,给人以美的享受。

透过这首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形象。

后期词的风格特点-以对比的手法抒写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李清照经历了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更迭,经历了南渡的流亡生活,反映在她的词作上,往往把北宋昔日的繁华和南宋今日的苟安放在一起,表达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

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译文:落日的余晖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云彩像围合着的明月,如今这一个劫后余生的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烟雾渐渐地浓郁,笛子还吹奏着《梅花落》的怨曲哀声,究竟谁能知道还有多少春意?正当元宵佳节日暖风和天气,转眼间难道不会有骤降风雨?有人来邀请我参加这般宴会、驾起宝马香车来接,被我谢绝。

难以忘怀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闺门中的妇女多有闲暇游戏,记得特别偏爱正月十五那天,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唐诗 宋词一直是我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化奇葩。

说到宋词, 我们便会想到婉约 派和豪放派。

提起婉约派,我们自然会想到温婉、柔美的语言和清丽脱俗的意境,不仅会 冲口而出“才下眉梢,却上心头”的忧伤,亦会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的缠绵悱恻, 还会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 之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悲痛之情。

…… 婉约派词风的内容似乎大多数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以及个人的遭遇, 偶尔也会有一些山水田园的作品。

我们大家都知道,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煜、李清照 、温庭钧等。

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名句,我们都能耳熟能详“杨柳岸,晓 风残月”,婉约派的词似乎以凄凉、清新、圆润,结构细致精密为特点,在表现 形式上十分含蓄、内敛。

大多抒发个人情感,离愁别绪的凄美文风。

婉约派的女词人中,我特别喜欢李清照的词。

北宋末年,赵明城辞别家人远离家乡到外地出任知州,李清照独守空闺,又 恰逢九九重阳佳节。

天气骤然转凉“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天从早到晚,天空总 是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耐,寂寞不已。

外 面天气不佳,只好一个人闷坐在家里,独自一个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升起的袅 袅青烟出神发呆, 真可谓百无聊赖! 又恰逢重阳佳节, 天气骤然转凉, 睡到半夜, 凉凉的寒意透入帐中落在枕上。

与原本夫妻团聚时闺房的温馨气息相比, 此时更 觉凄凉、冷清,才会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凄凉感觉,怎 么能不叫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独自一个人闷坐在闺房, 才强打起精神“东篱把酒”然而, 并不能让她的愁 绪释怀。

反而让她的心中掀起更大的情感涟漪。

重阳佳节,菊花开得美丽鲜艳, 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排遣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无须再多言语,刻骨的相 思之情已经跃然纸上。

独立于南宋词坛,令人叫绝。

李清照在写《声声慢》时,正值金兵大举入侵,北宋很快灭亡。

与李清照志 趣相投的丈夫,也不幸病逝在任上。

在她南渡逃难的过程中,夫妻俩半生收藏的 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生活 颠沛流离的苦楚。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笼罩在一片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出生在封建时期的一个有才情的女子。

作为女人, 她处在文化思想的最高点, 她追求着许多人达不到的境界。

她接触到许多人看不 到的事情,因而,难免有孤寂、凄凉的悲哀。

她以平民之身,心念国事,思恋爱 情,追求唯美。

李清照骨子里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 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有些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

李清照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 她的才情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她将愁绪以其特 殊的艺术手法, 创造出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艺术珍品。

她的词作于缠绵之 中,总是透着一股阳刚之美。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

表现了时代性的一种千 古绝唱。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 史》中这样评价道“她是独具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 别的词人的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 作家是决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诗词 ;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 似的无可评价。

”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不仅擅长书画,还精通金石,而尤其精通 诗词。

她的词独树一帜,流传千古。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尊敬。

她学识 渊博,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的词卓尔不凡,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 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清照的词不追求华丽的辞藻, 往往用白描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 触,用细腻真挚的情感与微妙的心里活动,浑然天成。

奠定了她是中国古代第一 女词人的地位。

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李清照的词,十分注重音律声调的和谐美。

她的词给人一种旋律优美,富于 感情变化的浓郁美感。

其作品所体现出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称胜, 但又柔中有刚, 婉约中含豪放, 是刚柔并济相融的。

她的词善于造境,可谓篇篇佳构,一泻千里。

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 的情绪,深沉的愁绪,跌宕曲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让人望尘莫及。

真是 字字珠玉,粒粒千金般,令人回味不已,不由暗暗叫绝。

李清照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女性, 在原本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 中,她不是平庸的女子,她秀外慧中,知识渊博,才智极高。

她思想敏锐,总是 独具慧眼的,她的思想总是游走在别人触及不到的视角,看到国破山河碎,她心 系国运安危。

她尊尚爱情坚贞, 又时时忧虑着托付终身之人, 才会“人比黄花瘦”。

她总是能够触及生活的脆弱面, 她骨子里追求一种超凡脱俗, 难免会有一种超现 实社会的理想化的悲哀。




李清照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她偏偏以心抗世。

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唤天。

创造 出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她的词作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她的登峰造极 的词作,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我们在一千年后的瞻仰中,永远能够鉴赏到那 颗高悬在历史星空中的耀眼的明星。

一代词人李清照,驾着一叶生活的孤舟,迎着世俗的风浪。

以她高超的才情 和敏锐的思想搏风击浪。

我们认识到她的美在于她总是站在社会思想的最高点, 她眼界开阔,追求远大,品味超群,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并以此创造出登峰造 极的诗词,令人敬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