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和绝缘体 2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区别。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导体和绝缘体,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思考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区别。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体和绝缘体的样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橡胶手套等,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它们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如使用电筒、测量电阻等。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及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现象。
8.板书(5分钟)导体与绝缘体性质: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举例: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水塑料、陶瓷、玻璃、空气总时长:45分钟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科学四下《导体与绝缘体》进行编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是电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电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导电性能的探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2.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电池、灯泡、导线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黑板,总结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2021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2021新版)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性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性,能辨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性。
2.怎样辨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导线、铅笔、塑料尺等导体和绝缘体的实物。
2.实验器材:电池、灯泡、电阻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性。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杭州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杭州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节内容是杭州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物质的基础知识,对于观察和实验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主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电池、灯泡等。
2.课件和教学图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手机充电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能够传导电流,从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教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验中的表现,如铜线能够导电,塑料尺不能导电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并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并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实例,如电线、绝缘手套等,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部分: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绝缘体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导体吗?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1. 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实验要求。
2. 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教师进行点评,完善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四、拓展练习: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2. 教师进行点评,提高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进行实践探究。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如导体的电阻、绝缘体的耐压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性质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今后学习电路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了解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但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性质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性质。
2.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生活实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铜线、铝线、塑料尺、玻璃棒等。
2.课件和图片。
3.导线、灯泡、电池等电路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铜线和铝线能够传导电流,而塑料尺和玻璃棒不能传导电流,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呈现(10分钟)呈现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验证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电线为什么用铜做,绝缘体为什么用在电线的绝缘层等。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重点1.2.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2.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3 教学难点1.3.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1.3.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1.4 教学方法1.4.1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1.4.2 观察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
1.4.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1.5.2 实验: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1.5.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1.5.4 练习: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1.5.5 总结:对本次实验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第二章:导体与绝缘体的实验探究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2.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2 教学重点2.2.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探究。
2.2.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3 教学难点2.3.1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2.3.2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4 教学方法2.4.1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
2.4.2 观察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
2.4.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5.2 实验:进行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用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3)实验方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2. 教学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区别。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制作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及应用。
(2)准备实验器材,如各种金属、塑料、玻璃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2.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1)分组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验区分导体和绝缘体(1)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各组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导体和绝缘体的思维导图。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3. 思考: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家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它们的导电性。
2. 社会调查:让学生调查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6 《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2-6 《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2-6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方法,掌握导体的特点和绝缘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方法,掌握导体的特点和绝缘体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铅笔、玻璃杯、水、电灯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桌、实验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璃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实验一:将铜线插入玻璃杯中,观察铜线是否能导电;实验二:将塑料尺插入玻璃杯中,观察塑料尺是否能导电。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录实验结果。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定一种材料,如铅笔、水等,尝试进行导电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区别。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6.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6.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并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物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难点:如何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
2.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导线、塑料尺、玻璃棒、金属棒、绝缘胶带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实验材料,包括导线、塑料尺、玻璃棒、金属棒、绝缘胶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不同?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导线、塑料尺、玻璃棒、金属棒、绝缘胶带等材料,观察和验证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新教科版(2021年春)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新教科版(2021年春)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体和绝缘体”是继导体和绝缘体的初步认识之后,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探究。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它们的本质区别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并发现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发现它们的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及其区别。
2.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验探究-总结提高”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材料。
2.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灯泡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引导学生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存在。
提问:你们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呈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初步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同时,展示实验仪器,为学生实验探究做准备。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发现它们的区别。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案2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猜测、探讨、实验、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
运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严谨的、用实验检验猜测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重点:做一个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运用探究出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物体是绝缘体还是导体,并运用探究的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铜片、纸片、铁片、塑料片、大头针、三角尺、回形针、铝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各式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师: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有的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
来看这根电线: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呢?(师演示:用电线外面的塑料连接起来,小灯泡不亮;用电线里面的铜丝连接起来,小灯泡亮了。
)2、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生:我发现了铜丝能传电。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可以让电流通过。
3、师:我们把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板书:导体绝缘体。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原有经验出发,引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开门见山。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1、师:我们知道了像铜丝一样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一样不能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出示橡皮,问:那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生:绝缘体。
师:到底是什么呢?说说就能算数吗?生: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检测。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体和绝缘体2
导体和绝缘体一、教学目标:1.经历试探导体和绝缘体活动进程。
2.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不是是导体的活动进程,培育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经历实验的进程中,培育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勇于提出不同观点,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课前预备:1.小组预备:每组准备一个带有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坏的小灯泡、1根没有剥绝缘皮的电线,1节废电池),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线若干根、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2.教师预备:有1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电路检测器。
四、教学进程:(一)导入:1.在展现台下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提问: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以前我们连接过的能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讲解: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
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环路就叫做电路。
2.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谈话: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二)各小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1.讨论、分析:请大伙儿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哪一部份可能出故障了?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表一”中。
2.交流:你们以为,可能有哪些缘故致使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学生分析的结果)3.整理记录:请大伙儿依照适才同窗们的发言,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1.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2.学习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1)学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展台展示“电路检测器”)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做的电路检测器,然后自己也试着动手做一个。
注意:①做好后必然要先试试小灯泡亮不亮;②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人的躯体或220V的电路。
(2)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展台下)教师演示检测一根电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结果相反,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2.6《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 教科版 (2)
配套练习一、填空题1.像()、()这些物体,容易导电,被称为();像()、()这些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2.我们利用()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去,利用()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去。
(填“导体”或“绝缘体”)3.检测塑料尺是否导电,可以把塑料接到检测装置中,看小灯泡是否能够()4.玻璃和铜丝两种材料中()是导体,()是绝缘体。
二、选择题1.()不是导体A.人体B.铁钉C.玻璃杯2.下列()组物品是导体A.纸片和硬币B.玻璃和橡皮C.铁钉和铝箔3.下列物品都属于导体的是()A.湿布和铜钥匙B.塑料尺和干木棒C.橡皮和铁丝4.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A.湿毛巾B.玻璃C.铝丝5.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标准是()A.是否容易导电B.是不是金属C.能否传热三、判断题1.生活中,导体比绝缘体重要()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时,检测一次就够了()3.电线外面包着橡胶主要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四、实验操作请同学们动手操作爸爸妈妈经常嘱咐我们,千万不要用湿手去摸开关,否则容易触电。
为什么湿手容易触电呢?是因为水导电吗?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揭开谜底,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食盐、一杯纯净水、一个汤勺实验步骤:(1)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放入杯中的纯净水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2)向杯中加入一勺食盐,搅拌均匀,观察小灯泡是否发亮。
实验现象:没有加入食盐之前,小灯泡不发亮;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小灯泡发出微弱的光。
实验分析:在这个实验中,纯净水是不导电的,所以灯泡不会发亮。
纯净水加了食盐之后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小灯泡会()。
人手皮肤分泌的汗液里有盐分,受沾上水后,盐分()在水里,湿手就变成了导体,因此用湿手触摸开关容易导电。
得出结论:纯净水的(),加入食盐后就会变成()1.将实验分析补充完整。
2.在本实验中,判断绝缘体与导体的方法是观察电路检测器中的()3.在实验中,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纯净水和浓盐水时需要检测()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体与绝缘体教科版 (2)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2)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作为本单元的第五节课,它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对电路的认识上,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熟练的电路连接技能,自主连接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的物体导电与否,从而建立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并且了解人体和水这是常见的导体。
寻找教室里电器的绝缘设备,让学生意识到绝缘体的重要性。
人体是导体,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也是本堂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的。
【学情分析】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对电的知识还很陌生和缺乏,对于电路的知识组织的材料等都没有很好的科学认识,但他们同时喜欢做小实验,爱探究,喜欢在做中学,做中认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2、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查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2)培养尊重实施的实证精神(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检测区分常见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法学法】1、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法、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日常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让学生有自己真实的,可行性研究。
这个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收集事实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过程,着重训练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结论。
2、学法(1)猜想质疑探究。
教学时重视学生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
(2)自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实验活动,展示交流,主动探索,构建新知,体验收获。
【教学准备】电路检测器、橡皮、剪刀、彩纸、回形针、钥匙、塑料尺、铁钉、硬币、木棒、弹珠、燕尾夹、铅丝、铁圈、塑料棒、彩线、实验汇总表一、情境导入判断教师提供的图片的行为是否正确。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导体 与绝缘体教科版 (2)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四(1)班学生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利用电的世界里,四年级学生对于电是有一定认识的。
如:家用电器都必须使用电才能工作,我们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源等等。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本课就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并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确生活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有些物质容易让电流通过,它们被称作导体,有些物质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它们被称作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检测,使学生经历猜测、检测、总结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学会和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检测初步认识一些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难点: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
教学准备:1、每小组学生一份材料:电池、小灯泡、导线、钥匙、纸板、回形针等多种检测材料。
2、每小组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3、几张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趣,激发探究欲望。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电路检测器,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哪组连接得快。
(此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回顾已有的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来看一看:(电池、小灯泡、导线、钥匙、纸板、回形针等多种检测材料。
重点教会孩子认识各种材料的材质,为后面能够树立清晰的认识奠定基础。
)3、猜一猜如果将这些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让孩子初步体会导体和绝缘体,并能试着将其与电路中小灯泡亮与不亮联系起来。
)二、科学探究活动。
(一)进行预测1、请将我们的预测填到记录表中。
四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和绝缘体 2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和绝缘体 2教案教科版1、让学生明确导体与绝缘体;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质的导电生;3、按步骤检验待检物质;4、尝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5、学会与人合作;6、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常识和意识。
教学准备部分待检物质(约种);制作电路检测器的元件(导线三根、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检测记录表一份;实验小组分组(分六小组)。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讲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内容与我们的科学课中的知识有关?说得越具体越好。
故事是这样的:小明去小华家玩,想一起看新买的卡通碟片,在播放时,碟机却没有电,两人仔细观察,找出了原因:连接碟机的插座坏了,插座里的铜片有问题。
于是小华找了个铁钉准备把插座里的铜片拨正,小明连忙阻止了小华的行为,说千万不能用铁钉拨铜片,得找个别的东西弄。
请同学们分析这个故事中的情境交流看法。
根据同学们交流的情况适当提示:小华与小明谁对?为什么?你对“找个别的东西弄”这个话怎么想?(同学们讨论后交流,引导分析,明确本节课的内容:检验物质的导电性,并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二、演示实验老师示范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质导电性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确完整的实验步骤。
检查“电路检测器”的有效性→预测小灯泡是否亮起→检测待检物质→记录小灯泡亮否→再测→再记录→整理检测过的物质。
三、学生实验1、明确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分工;2、分发实验器材和部分待检物质;3、分发记录表格;4、按要求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5、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的提示,完成对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详见实验记录表)四、交流总结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回归故事,弄清原因,强调安全用电的意识;评价实验情况“有序、团结、协作”,总结实验中的优劣;收集整理实验器材。
附一:板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电路检测器→检测待检物质→记录→再检测→记录分析:收获:附二:实验记录表四年级班组物质检测记录表组员姓名物体名称请你预测第一次检测第二次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亮不亮亮不亮亮不亮容易导电不容易导电橡皮纸片铁钉木条吸管铜丝导线外层胶铅笔回形针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小组共检测了()种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导体与绝缘体;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质的导电生;
3.按步骤检验待检物质;
4.尝试分析整理实验数据;
5.学会与人合作;
6.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常识和意识。
教学准备
部分待检物质(约十种);制作电路检测器的元件(导线三根、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检测记录表一份;实验小组分组(分十六小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讲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内容与我们的科学课中的知识有关?说得越具体越好。
故事是这样的:小明去小华家玩,想一起看新买的卡通碟片,在播放时,碟机却没有电,两人仔细观察,找出了原因:连接碟机的插座坏了,插座里的铜片有问题。
于是小华找了个铁钉准备把插座里的铜片拨正,小明连忙阻止了小华的行为,说千万不能用铁钉拨铜片,得找个别的东西弄。
请同学们分析这个故事中的情境交流看法。
根据同学们交流的情况适当提示:小华与小明谁对?为什么?你对“找个别的东西弄”这个话怎么想?(同学们讨论后交流,引导分析,明确本节课的内容:检验物质的导电性,并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
二、演示实验
老师示范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质导电性的全过程,让学生明确完整的实验步骤。
检查“电路检测器”的有效性→预测小灯泡是否亮起→检测待检物质→记录小灯泡亮否→再测→再记录→整理检测过的物质。
三、学生实验
1.明确实验要求,小组成员分工;
2.分发实验器材和部分待检物质;
3.分发记录表格;
4.按要求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
5.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记录表的提示,完成对实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详见实验记录表)
四、交流总结
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回归故事,弄清原因,强调安全用电的意识;评价实验情况“有序、团结、协作”,总结实验中的优劣;收集整理实验器材。
附一:板书设计
附二:实验记录表
四年级班组物质检测记录表
实验数据分析:
我们小组共检测了()种材料。
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
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种。
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材料有()种。
这些材料是:
我们小组预测错误的材料有()种。
这些材料是:
通过实验,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较多,很好的调动的学生的热情,同学们能主动参与,人人动手。
课前准备充公,实验效果明显。
数据分析准确,目标达成自然。
但是在学生实验中,个别组的同学领到器材和表格后,对自选待测物质的部分不能顺利完成任务。
究其原因一是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没有完全交代清楚;二是实验记录表设计有一定的缺陷,中间几个空格的地方,学生不知道填写什么。
在教学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就事前认真思考和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案准备,最大了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中有一组同学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个短路的电路现象,没找到原因,请求老师解疑,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说明同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和质疑。
同时同学们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体现得恰到好处。
科学课应该是学生特别感兴趣,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基本的任务之外,也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本节课,同学们在习惯和互助协作方面表现得很好,小组成员配合默契,高质量地完成了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对课前的故事中的现象做了合理的分析,使安全用电的常识得到强化和落实。
同学们对科学课学习的态度和热情在本节课中得以延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