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 我国理论界在论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方面,主要有 以下几个判断标准: (l)国际基准:即以钱纳里等人倡导的标准产业结 构为依据,来判断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产业结 构是否达到了合理化 (2)需求结构基准:即以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 应的程度作为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两者 适应程度越高,则产业结构越合理;相反,两者不 适应或很不适应,则产业结构不合理 (3)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即以产业间的比例是否 平衡作为判断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
②工业或制造业本身的生产要求和技术变化
,使得中间投入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制造业 产出中作为中间产品销售给其他厂商而不是 最终使用者的部分越来越大,并随着生产规 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不断变化,制造业越 来越成为一个更为复杂的专业化的生产系统 ,生产结构呈现出高加工度化、高附加价值 的特征,变得比以前更加“迂回”;
(初期-中期-后期)
7)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
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1、工业化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演变 1)、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前工业
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 后期和后工业化 ①一国的工业化,集中表现为工业或制造业 的迅速崛起,制造业产值在该国国民生产总 值中所占的份额快速上升。相应地,农业产 值的比重相对下降;
表2—2 东亚和拉美新兴工业国或地区的出口(1965—1987)
出口 出口占GDP 占总出口的百分比
国家或地区(10亿美元)
1965 1987
初级 纺织 机械运 其它制造 商品 服装 输设备 业产品 1965 1987 1965 1987 1965 1987 1965 1987 1965 1987
7 8 7 28 55 53 69
产业结构及政策
金融政策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多元 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支持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人才政策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 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智力
支持。
06 区域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
区域产业布局现状及问题
产业布局不均衡
部分地区过于依赖某一产业,导致产业布局不均衡,风险较高。
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
部分地区存在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 费。
政,支持 协同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
建立推进机制
成立专门的推进机构,负责协同发展 的规划、协调、监督和评估工作。
加强资金保障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协同发展和产业 布局优化项目。
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协同发展和 产业布局优化提供人才保障。
02 产业政策体系
产业政策目标与原则
目标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 业素质和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
原则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创 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相协调,开放 合作与自主可控相平衡。
产业政策工具及其实施
工具
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环保 等多种政策工具,以及产业规划、产 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组织等综合 性政策措施。
产业结构演变历程
前工业化时期
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 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
工业化初期
轻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重 工业开始起步,产业结构
逐渐向工业化转型。
工业化中期
重工业得到加速发展, 成为主导产业,同时服 务业也开始迅速发展。
工业化后期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成为主导产业,传统工
业逐渐衰退。
当前产业结构特点
THANKS FOR WATCHING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什么意思?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
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一个经济实体当中(一般以国家和地区为单位),在每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时点上,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是大不一样的。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产业分类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一)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
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产业结构和行业特征
产业结构和行业特征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分布和组织方式。
它通常涉及到不同行业的比重、发展趋势、相互关系和影响力等方面。
而行业特征则是指每个行业独特的特点和属性,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
一、产业结构1.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通常指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等原始生产部门。
尽管第一产业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小,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第一产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受自然条件和季节性影响大。
2.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部门,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核心,其特点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
3.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如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教育业、医疗保健业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第三产业的特点是人力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
4. 第四产业第四产业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第四产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具有高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强、知识密集型等特点。
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趋势。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发达国家,服务业通常是最主要的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小。
二、行业特征1. 市场规模行业的市场规模是指该行业的总体销售额或产值。
市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行业的竞争格局和企业的发展空间。
一些大规模的行业通常具有更多的竞争者和更高的竞争强度。
2. 竞争格局竞争格局是指在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相互影响。
竞争格局可以分为寡头垄断、垄断、寡头竞争、完全竞争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竞争格局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份额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
产业经济学 第七章 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 ❖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 论”。 ❖库兹涅茨在他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 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 ❖里昂惕夫早在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 系统的分析。他的《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 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 ❖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总结出 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 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三)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里昂惕夫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 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 《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
❖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主 要论著包括《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 发展:原则、问题与政策》等。
❖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 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 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
(一)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 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 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 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 济表分析》。他创立了“纯产品”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对社 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做了分析。
❖ 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 门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它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和初级加工。
第二产业指工业、建筑业等以生产资料加工为特征的经济活动,它是第一产业的基础和第三产业的衔接。
第三产业指服务业、商业、金融、旅游等以提供各种服务为主的经济活动,它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三个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
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各个产业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
重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不仅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特点,还对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向起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概念、演变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
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代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第一产业是指从事农、林、牧、渔等自然资源开发和采集的产业;
•第二产业是指从事各种实物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出口的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从事各种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生产的产业。
这三个产业之间相互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一般来说,经济的发
展越加先进,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种演变被称为。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一、产业结构是什么?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经济活动所占据的比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指经济中各行业之间的比重和联系。
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第一产业: 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包括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 以加工制造为主,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 以社会生产与生活服务为主,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运输仓储、信息传输、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和娱乐等部门。
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1. 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提高经济竞争力: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提高经济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科技含量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提升及品牌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2. 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还能为其带来可持续的成长,使之不断朝着更加稳健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促进就业的增加: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同产业中的就业人口也会有所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带来就业的增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4. 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减少经济波动的风险: 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避免因为某个行业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经济受到影响,从而避免经济波动的风险。
总之,产业结构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法规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通过多种扶持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使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流通部门:交通、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应、仓储 生产、生活服务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
游、咨询、信息、地质普查 提高科技文化和居民素质部门: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
育、社会福利 为社会公共服务: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
1、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市场机制带动产业结构演进
供需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政府干预引导产业结构演进
——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 ——通过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体的行为等手段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演变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佩第—克拉克定理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品种结构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籼改粳 杂粮 花卉园艺 优质果、蔬 乳类 特种水产品
(3)地区结构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第三节 第二产业及其布局
第二产业,按克拉克分类,是以矿产品或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 深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组装)业以及高 新技术工业等部门。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转移,形成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增加。
库兹涅茨法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 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 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4章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1、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第四章 产业结构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一)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二元: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一元:现代化的农业和工业
基本理论:由于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 或接近于零,从而存在过剩的劳动力;只要城市支付的工资 水平高于农村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这些劳动力就会为 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所吸收;由于现代工业的利润储蓄和投资 倾向高于农业,所以吸收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现代工业的劳动 生产率下降、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到同一水平为止。
扬州大学商学院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示意图
扬州大学商学院
(四)认识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 的片面性,这两种理论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 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平衡增长理论 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因为该理论更符合实际国 情;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阶段,有了较牢 固的工业化基础,资本的积累也较为丰富时,平衡 增长理论就更多地被应用,以使国民经济能够得到 长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雁行发展模式、产品循环发展模式和同时开 发发展模式
(一)雁行形态发展模式 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导入期
进口替代期
扬州大学商学院
出口期
雁行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日本、 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等。 以日本为例,从1956年起,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 陈旧设备,建立了钢铁、电力、造船、石油化工、汽车、家电 等一大批新型企业(“导入期”)。随后随着市场需求和生产 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产业逐渐形成(“进口替代期”)。最终 不但本国市场上赢得市场,也实现了产品的出口(“出口 期”)。
扬州大学商学院
(二)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产业结构
560~1120
1456~2912
4
800~1500
1120~2100
2912~5460
5
1500~2400
2100~3360
5460~8736
6
2400~3600
3360~5040
8736~13104
第2、3、4、5发展时期属于工业化阶段,第1、6
发展时期分别属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
(4)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和霍夫曼理论
五、产业结构的种类
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 的地位的不同进行排序,越是排在前面的产业 占的比重越大、地位越重要。根据这种方法, 以1、2、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 业结构可分为123型、213型、231型、132型、 312型、321型6中类型。可以在图形中表现为金 字塔型、鼓型(橄榄型)、哑铃型(工字型) 、倒金字塔型等4大类,在图形中所占面积的大 小,表示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的多 少。(如下图)
第二、工业部门(第二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 体上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 或略有上升。这说明对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第二产业有 较大的贡献。
第三、服务部门(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 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的。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大体 不变或略有上升。这说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 特性,但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快。
1、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
计算公式为: 其 比 告期;中,q:io0K为表为基示产期基业构期结成。构比变。动i为值产;业qi序l为号报,告l期表构示报成 计算出的K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变动幅度越
大,反之,越小。由于该指标是将各产业份额 变动的绝对值简单相加,故与Moore结构变化 值指标相比具有计算简单的优点;但它也存在 着产业结构变动值不能分辨结构演变中各产业 的此消彼长的方向变化的问题,我们在使用中 必须加以注意。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什么意思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组成和相互关系。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
良好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产业结构的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产业(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和第三产业(服务业、贸易业、金融业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这主要取决于其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政策和文化传统等因素。
产业结构的比重反映了各个产业在总体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
通常情况下,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表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
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劳动力、资源和技术的需求不同所导致的。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一方面,要加大对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推动经济向高端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转型和升级;同时,还需要合理布局各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组成和相互关系。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对于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通俗理解
产业结构通俗理解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等因素。
通俗地说,产业结构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各个行业之间的“大盘子”。
这个“大盘子”里包括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所占比例也不同。
比如,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农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高,而工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低;而在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工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高,而农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较低。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使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高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总之,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是什么意思
产业结构是什么意思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
定义
产业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概念,产业结构也叫产业体系,是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
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
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
产业结构(精品)
2.1、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1.1、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
• 西方结构演变理论可根据是否考虑外贸 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为封闭型产 业结构理论和开放型产业结构理论
• 封闭型产业结构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 威廉·配第、科林·克拉克、库兹涅茨、霍 夫曼和里昂惕夫等。
2.1.1.1配第—克拉克定理
• ⅰ、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指出 “比起农业来,工业的收入多,而商业 的收入又比工业多”,说明工业比农业、 服务业比工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这 一发现被称为配第定理。
案例:中国的产业结构
在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伴随着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及其各自的内部构成比例,均 发生变化。
改革前,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属于失衡型结构,这主要 表现在:基础产业相当薄弱,第三次产业很不发达, 工农业比重失调。
改革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三次产业在不均衡的发 展过程中结构趋于合理。其中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 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改善。
1990年各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 应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结构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低收入国家或地区
下中等收入国家或地 区 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
上中等收入国家或地 区 发达国家或地区
iii、库兹涅茨部门结构变动理论
(3)=(2)÷(1)
(1)劳动力相对比重 (2)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 配第定理: 制造业比种植业进而服务业 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
你父母及祖辈从事什么职业? 你希望自己今后从事哪种职业?
• ⅱ、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1940年 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提出了配第 -克拉克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 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 事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 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的人数趋于下 降。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 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 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
产业结构
Ⅰ
31.2
Ⅱ
47.4
Ⅲ
21.4
Ⅰ
69.8
Ⅱ
17.6
Ⅲ
12.6
1981
1983 1985 1987
31.8
33.0 28.4 26.8
46.4
44.6 43.1 43.9
21.8
22.4 28.5 29.3
9
社会结构理论 魁奈根据人们对纯产品的关系和所在生产部门,把国民划分 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 生产 阶级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和农业工人。土地所 有者阶级是占有纯产品的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 贵族和僧侣,以及所有由国家付给薪俸的官吏。不生产阶级是既 不生产纯产品,也不占有纯产品的阶级,由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 工作和别种劳动的人组成。魁奈的贡献在于把阶级划分同生产联 系了起来,试图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引申出人们之间的阶级关系。
质的角度: 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的不断发 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 部门中其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 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
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 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 的量的比例关系。 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 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
3
§9-1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 1、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微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 看不见的手 政府调节 1929世界性大危机 财政赤字 通货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结构有六大矛盾5 月20 日北京报道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今天下午说,国家正在对有色、电信等行业的企业进行重组,以期我国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张志刚是在“’99 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的产业政策部长论坛会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矛盾所应采取的对策时说这番话的。
他指出,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6 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关系不协调。
1998 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 比重为18 :49.2 :32.8。
第一产业的农业占有相当的比重,粮食生产不稳定,农业基础地位脆弱;第二产业偏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反映了我国产业总体层次还不够高。
(二)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
据国家统计局对1 997 年我国重点企业的67 种主要工业产品现有生产能力利用情况的统计,生产能力利用率80 %以上的产品约占1 /3;生产能力利用率60 %的产品占2 /3。
1998 年,钢铁行业普通钢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但高附加值钢材品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仍需进口800 万吨左右。
棉纺织、毛纺织的加工能力分别过剩1 /4,仍需进口60 亿美元的高档纺织面料。
(三)关键生产技术落后,主要产业装备水平低。
据对中国钢铁、有色金属等15 个行业的调查,关键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大中型企业普遍的技术水平要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5 -10 年以上,有的行业甚至落后20 -30 年。
(四)企业技术开发力量薄弱,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不足。
据统计,1 998 年,我国2.4 万家大中型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147.4 万人,平均每个企业约30 人;开展技术开发活动的企业只占48.5 %,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的只占46 %;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经费480.1 亿元,平均每户只有200 万元。
(五)企业组织规模小而散,缺乏竞争实力和优势。
目前中国尚无一家工业企业进入世界前500 家大企业。
中国100 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厂达170 多万家,占炼油厂总数的77%。
(六)区域结构趋同,未能体现比较优势。
从存量上看,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都很高。
从规划上看,在“ 九五”计划中,有24 个省(市、区)将电子工业列为支柱产业,有22 个省(区、市)将汽车列为支柱产业。
张志刚说,对此,今后国家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赵新社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正是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判断,也有一些人感到疑惑:我国现在许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社会生产怎么还落后呢?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已经变了?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判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分析。
首先,虽然当前我国社会生产总体上已经改变数量不足的状况,但是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是社会生产落后的一种表现。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既要有产品数量的增加,更要有产品质量的提高。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绝大多数产品供给不足,人民要求通过发展生产来迅速增加供给,因而在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中,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对产品数量增加的要求。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一些产品的质量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虽然物质文化需要的增长仍然有数量上的要求,但对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突出。
例如,对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结构和色香味,对衣着更加讲究款式、品牌和个性,对住房更加强调宽敞舒适。
此外,旅游、休闲活动日益普遍和经常化,人们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人民需要的这种新变化,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没有变。
其次,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结构变化,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而人民的另一些需要又得不到满足,这是社会生产落后的另一种表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旧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社会生产须随着人民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
目前,我国存在产业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问题,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与另一些行业的产能不足同时并存。
正是基于此,我们党提出要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
最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这是社会生产落后的又一种表现。
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社会生产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很快,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总体上看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必然制约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比较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社会生产,需要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总之,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没有变,不能简单地从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来判断,相反,产能过剩正是我国社会生产落后的一种表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变。
我们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正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抉择。
产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新突破要围绕“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工作思路,首先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切入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扩大投资规模必须以提高投资质量为前提,不能简单地大铺摊子、大干快上,逮住什么上什么,否则以后调整起来难度更大、代价也更高。
要通过严把项目准入关,引导资金投向;通过要素配置倾斜,优化投资结构,将建设用地指标、环境容量指标等政府可调控资源,优先配置给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通过监管问责,约束投资行为,对违规新上建设项目的,一经查实,追究项目所在地政府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切实把该管的管住,绝不能形成新一轮的“两高”、新一轮的过剩。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不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施服务业拓展计划,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
在创新方式上,要重点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不与京津争建研发中心,但一定要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有所成就。
在创新载体上,要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三个一批”,即组建一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所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推进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努力增强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
在创新途径上,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功能,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每年扶持一批示范项目,力争在重点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是以拓展服务业为着力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扩内需创造有利条件,重点是抓好两头。
一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努力抓好生活性服务业,提升重点景区的服务功能,努力打造秦皇岛、承德等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完善城市消费功能,继续推进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大型交易批发设施建设。
二要着眼于为制造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壮大金融服务机构,强化服务功能;完善港口、大型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的物流功能,建设一批专业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四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助力产业结构调整。
当前要重点抓“三严一快”。
严把准入关口,搞好节能评估审查,对拟建的没有能耗增量来源、单位产品(工序)能耗高于行业准入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当地单位GDP能耗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严格兑现奖惩,加强对新老“双三十”单位的考核督导,探索建立重点企业增加值能耗考核制度,增强节能考核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出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提升一产,努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
具体说,就是要着力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
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
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二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
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推进“三网”融合的发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
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湖北省仙桃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有力政策引导调整。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仙桃市现有产业基础,根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要求和仙桃市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功能定位,确定仙桃市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着力把仙桃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加工配套基地、高档面料和无纺布卫材加工出口集散基地、节能环保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江汉平原商贸物流中心。
按照这一思路,对每一个产业从发展目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支撑、人力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设计,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发挥仙桃市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以及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对经济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先导产业和产品,运用财税、金融、政府奖励等政策予以重点扶持;对国家明令淘汰和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环保及技术质量标准的产业、产品、企业,严格按政策要求其退出;对国家限制性产业和对仙桃市发展缺乏带动作用的一般性产业,严格控制优惠政策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