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二轮历史练习-主题升级练(三) 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强化训练 题组4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强化训练  题组4

题组4历史解释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2.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

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

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B.韩非子C.老子D.墨子3.下图表明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寒冷期,分别为:西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

气候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以下结论合理的是()A.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寒冷期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大分裂C.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当时气候的影响D.气候变化影响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4.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进行商战解决财政危机B.放宽限制鼓励民族工商业C.缓解洋务企业资金困难D.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5.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是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

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C.古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D.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6.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在华特殊利益(例如治外法权等)”。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核心素养)题组3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核心素养)题组3

题组3史料实证1.据史书记载,西周后期,周夷王在盟会上,“烹齐哀公于鼎”;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与郑国兵戎相见,被郑国军队射中肩部。

这反映出()A.地方郡国势力膨胀B.诸侯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周天子的地位在日益衰落2.下表是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统计的田庄内商业贸易(部分月份)状况。

材料可以说明东汉()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B.地方经济独立性强C.田庄自给自足特征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3.622~661年,通过科举进士及第的共290人,其中贞观年间年平均录取9人,永徽、显庆年间年均录取14人。

而当时全国九品及以上官员约5 000人左右。

据此可知当时() A.进士科考最为显要B.门荫取士仍是主流C.官僚制度日趋成熟D.冗官现象极为严重4.《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

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

”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果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5.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

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幡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

……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

”该文实质上体现出革命派()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6.清朝规定:在广东地区的外国商船每年每船准带土丝五千斤、二蚕丝五千斤;本国商船每年每船准带土丝、二蚕丝共一千六百斤。

清朝在对本国商船准带不超过两千斤生丝出海时,却允许外国商船带出一万斤生丝,“以示加惠外洋之意”。

这一规定()A.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中国经济主权B.反映出清朝继续实施重农抑商C.扼杀外部因素推动中国经济发展D.体现朝廷“怀柔远人”的方针7.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升级练三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升级练三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升级练(三) 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初统治者眼中,天命和治权的媒介是人君的德,即君主有德就能获得天命,无德或失德就丧失天命,所以君主必须敬德、保民。

周代天命观表明君权( )A.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B.可以有效地控制天命C.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完全依赖天命的赐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君治权来源于天命,但君主能否获得天命授予的治权,取决于人君是否有德,这表明君权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是对“保民”内涵的错误理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君权来源于天命而非能控制天命,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敬德、保民,就自然会获得天命的赐予,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孔子吸收了中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有所发挥,这是很可贵的积极因素。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答案:B解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处处想到他人,同时强调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修养(品德、学问等)加以完善,才能帮助他人“立”和“达”,这体现了人道主义,故B项正确。

A项体现的是实事求是思想,排除;C项体现的是伦理思想,排除;D 排除。

,项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3.(2019湖南怀化高三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

这反映了( )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统一逐渐成为趋势,《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体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反映了政治局势影响学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并非统一各学派,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排除D项。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现实热点)题组4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现实热点)题组4

题组4乡村治理1.(2019·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3)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2.(2018·广东汕头二模,25)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

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

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A.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B.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C.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3.(2018·安徽蚌埠二模,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

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

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4.(2018·重庆市第六调研卷,27)明清时期的江南乡村地区,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

乡村市场有草市、集市、乡市(大市)等多种层级。

例如清代以前,昆山大慈,原名“大市”,入清后才逐渐被称为“大慈镇”。

据此可知,当时的江南地区()A.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层B.农工商业全面发展C.市镇是正式的行政建制D.市镇经济实力雄厚5.(2018·辽宁大连一模,27)清代农村家族经济在遗产继承中既存在保障嫡长子权益的“抽长制”,又有照顾丧失劳动能力者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这说明() A.宗法制度在清代农村占据主导地位B.遗产继承以和谐家族关系为出发点C.社会保障制度在清代已经发展完善D.家族经济在代代继承下逐步被分割6.(2018·重庆六校期末,31)毛泽东在1928年写给中央的信说: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题卷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题卷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代绘画主张师法唐、五代和北宋,反对南宋院体画风。

在理论上延续了北宋苏轼、米芾等绘画风格并有所发展,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

这反映出元朝绘画( )A.强调描述写实与抒情相结合B.推动了文人画发展到新境界C.继承唐宋山水画的绘画技法D.揭示士大夫仕途不得志的情怀2.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在评价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时有诗:“中原殷富百不写,良工岂是无心者。

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

”该诗说明作者( )A.把绘画风格与时局联系起来B.赞扬画家的浪漫主义情怀C.批评画家艺术造诣不够深厚D.对画家风格评判恰如其分3.(2019四川成都高三模拟)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

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

这表明,陆王心学( )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4.(2019江苏泰州高三冲刺)下表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

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凸显君主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对君主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制定律令与裁决刑事的原则和教条★思想一致的时代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B.汉代儒学的发展C.宋明理学的兴起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5.有学者认为,孔子吸收了中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有所发挥,这是很可贵)( 的积极因素。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6.(2019湖南怀化高三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升级练(三)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升级练(三)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升级练(三) 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初统治者眼中,天命和治权的媒介是人君的德,即君主有德就能获得天命,无德或失德就丧失天命,所以君主必须敬德、保民。

周代天命观表明君权( )A.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B.可以有效地控制天命C.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完全依赖天命的赐予,人君治权来源于天命,但君主能否获得天命授予的治权,取决于人君是否有德,这表明君权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是对“保民”内涵的错误理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君权来源于天命而非能控制天命,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敬德、保民,就自然会获得天命的赐予,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孔子吸收了中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有所发挥,这是很可贵的积极因素。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处处想到他人,同时强调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修养(品德、学问等)加以完善,才能帮助他人“立”和“达”,这体现了人道主义,故B项正确。

A项体现的是实事求是思想,排除;C项体现的是伦理思想,排除;D 项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排除。

3.(2019湖南怀化高三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

这反映了( )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战国时期统一逐渐成为趋势,《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体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反映了政治局势影响学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并非统一各学派,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排除C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排除D项。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强化训练题组2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强化训练题组2

题组 2 制度自信与民主追求1.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

这种以卑临尊的“法制”()A .提高了行政效率B .可提高秩卑官员的积极性C .加强了专制皇权D .能够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2 . (2018湖南衡阳二模,26)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

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古代封驳制度()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 .降低了行政效率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 •限制了皇权滥用3. (2019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7)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

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

这主要得益于()A .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B .皇权专制空前加强C •“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D .宋明理学迅猛发展4. (2018河南安阳一模,29)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 9 1 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 个。

这反映出()A .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 .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 .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 .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5. (2019 •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0)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

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

这说明()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B •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C •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D •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6 • (2019 •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1)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强化训练 题组2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强化训练  题组2

题组2制度自信与民主追求1.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俸禄)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俸禄)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

这种以卑临尊的“法制”()A.提高了行政效率B.可提高秩卑官员的积极性C.加强了专制皇权D.能够防止官僚队伍的腐败2.(2018·湖南衡阳二模,26)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

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

古代封驳制度()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降低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限制了皇权滥用3.(2019·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7)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

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

这主要得益于()A.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B.皇权专制空前加强C.“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D.宋明理学迅猛发展4.(2018·河南安阳一模,29)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仅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

这反映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5.(2019·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0)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

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

这说明()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B.中国开始迈入民主政治的门槛C.咨议局议员发挥代表民意的作用D.清政府积极主动迎合民主潮流6.(2019·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1)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2020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考试专用)

2020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考试专用)

素养提升练5 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篇一、选择题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

”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胸怀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

3.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作者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4.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

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

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的清官。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主题专项练3 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古代儒家思想【经典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主题专项练3 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古代儒家思想【经典

主题专项练3 厚德载物——趋时更新的古代儒家思想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

这一现象表明( )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如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体现了一种相对合理的认知,即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把‘皇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皇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与儒家对待鬼神态度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重新解释”,与儒家的起源无关,故C项错误;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

2.(2018北京文综,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推行德治仁政的人才能称王,显然孟子认为统治者应为政以德,这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

甲骨文中的“王”字象征军事征伐权力,而孟子主张的“王”是推行德治仁政的君主,二者本义明显不同,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故B项错误;宗法制度是指按照父系血缘关系进行权力和财产继承的制度,题干中孟子的观点并没有涉及这种制度,故D项错误。

3.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

这说明荀子(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将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以人为中心,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限时集训: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限时集训(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A.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B[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法家学派的开创者,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说明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当时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儒法并用是汉代形成的,故C项错误;荀子的思想仍是以儒家为主,二者并未融合为一体,故D项错误。

]2.《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导学号:40034018】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B[材料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最能反映战国墨家“兼爱”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爱(爱有等差),强调等级差别,故A 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知足寡欲、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 3.(2017·无锡一模)“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D[由材料“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得知,作者主张严刑峻法,反对实行“仁政”。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的言论,其核心思想是“仁”,故A项错误;《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孟子》是孟子的著作,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观点相符,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核心素养)题组1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核心素养)题组1

题组1唯物史观1.(2018·山西太原市三模,24)下表是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世界”观念。

这反映出历史观点()观点出处天圆地方说:华夏中央,威服异邦,怀柔远人。

先秦:《尚书》、《国语》四大部洲说:中国只在其中一个部洲上;宗教徒可以不南宋:志磐《佛祖统纪》敬皇帝。

地圆学说:地球圆形,中国很小,可能是“四夷”。

明代:利玛窦《舆地山海全图》A.历来都强调标新立异B.受时代及文化背景影响C.基于历史叙述而形成D.不能客观呈现历史事实2.(2018·山东青岛二模,27)邹衍曾提出“五德终始”学说,用当时流行的“五行”学说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认为历史是所谓“五德”相继更替、周而复始的循环。

《三国演义》开宗明义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A.曲解了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B.说明了历史按主观意志变化C.印证了历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D.反映了历史循环论的正确观点3.(2018·湖南长郡中学四模,26)“经济发展和朝代更迭很难一致,正如区域经济并不完全受帝国行政单位影响一样。

”因为“行政区是封闭的、内向的,经济区则是开放的、外向的,经济区必然要突破行政区的框框”。

在这一进程中起根本作用的是()A.政府管理政策是否合理B.当地生产力是否大发展C.地方行政区划是否完善D.是否有便利的交通条件4.(2018·安徽“江南十校”一模,25)《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

对此鲁迅先生评论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该评论体现了鲁迅的()A.英雄史观B.唯物史观C.正统史观D.阶级史观5.(2019·湖北武汉二月调研,26)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6.(2018·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二,28)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现实热点)题组6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现实热点)题组6

题组6中美贸易战1.“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

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2.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3.(2018·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33)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

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

”李斯特旨在() A.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B.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C.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D.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4.(2018·山东济南模拟)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5.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上任后的第一份行政命令,正式宣布退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月8日,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离欧盟法案。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现实热点)题组8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现实热点)题组8

题组8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中国制造20251.“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这反映了()A.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B.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C.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D.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2.(2018·湖南衡阳模拟)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使民间技术的传习也成为顽固的传统。

直至当今各地仍有所谓“祖传秘方”的说法。

产生这种传习方式的原因是()A.为避免技术竞争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手工业发展促使专利保护意识增强C.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市场垄断现象D.政府引导社会力量重视工商业发展3.(2018·海南海口模拟)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

这可以论证出当时() 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4.(2018·河南濮阳模拟)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

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

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5.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A.捍卫哥白尼日心说B.奠定实验科学基础C.发明了天文望远镜D.发现自由落体定律6.(2018·自贡市第一次诊断性考试,34)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高考历史专题二轮复习热点预测练8立德树人教育发展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高考历史专题二轮复习热点预测练8立德树人教育发展

训练8立德树人教育发展1.(2022河北唐山二模)下面为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局部),该画作描绘了宋朝的锦绣河山,因此名动天下,深得宋徽宗的赏识。

该作品体现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B.融家国情怀于艺术C.价值来自学者发掘D.逼真摹写客观景物2.(2022山东济南高三模拟)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

这客观上反映出唐代()A.文化气派的宏大B.平民社会逐渐形成C.社会控制的松弛D.儒学正统受到挑战3.(2022北京东城一模)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

这表明()A.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C.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D.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4.(2022福建南平高三三模)著名诗人臧克家创作了许多政治讽刺诗。

下面是其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诗作反映了()A.作者对时局悲观失望的心态B.日本法西斯对沦陷区的掠夺C.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D.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真实现状5.(2022浙江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高三联考)古史辨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顾颉刚作为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最初只想“毕生研究与世无关的学问”,其研究则聚焦于打破“民族出于一元”等中国古史神话。

但在九一八事变后,顾颉刚目睹强邻狂施压迫,认识到侵略者借民族、宗教问题分裂中国的企图,便开始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

这说明()A.“与世无关的学问”对现实社会不无裨益B.历史研究者可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以论代史C.史学研究不可能在求真和致用上实现两全D.家国情怀往往会影响历史学者的研究方向6.(2022山东枣庄三模)小家书折射大时代,品读以下家书,完成下列要求。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核心素养)题组5

2020版高考历史:“立德树人”题组练(核心素养)题组5

题组5家国情怀1.(2018·山西太原一模,24)中国传统社会,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

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

这表明在传统社会()A.君权至上意识浓厚B.家庭伦理道德至上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D.尊卑观念根深蒂固2.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

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

这些行为()A.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3.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要从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和谐融洽的“尚同”社会,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

据此分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 A.认同统一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4.(2018·东北五校期末,7)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5.(2018·山东青岛一模,29)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治理。

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

嗣后,清政府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

在内蒙古逐次设立州、府、县,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意识有所提升B.传统治边政策延续C.确立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D.侧重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6.(2018·东北五校期末,16)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升级练(三)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初统治者眼中,天命和治权的媒介是人君的德,即君主有德就能获得天命,无德或失德就丧失天命,所以君主必须敬德、保民。

周代天命观表明君权()A.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B.可以有效地控制天命C.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完全依赖天命的赐予,人君治权来源于天命,但君主能否获得天命授予的治权,取决于人君是否有德,这表明君权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是对“保民”内涵的错误理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君权来源于天命而非能控制天命,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敬德、保民,就自然会获得天命的赐予,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孔子吸收了中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有所发挥,这是很可贵的积极因素。

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处处想到他人,同时强调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修养(品德、学问等)加以完善,才能帮助他人“立”和“达”,这体现了人道主义,故B项正确。

A项体现的是实事求是思想,排除;C项体现的是伦理思想,排除;D项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排除。

3.(2019湖南怀化高三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

这反映了()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战国时期统一逐渐成为趋势,《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体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反映了政治局势影响学术的发展,故B 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吕氏春秋》综合诸子百家思想,并非统一各学派,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排除C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排除D 项。

4.(2019贵州黔东南高三模拟)下面是西汉时期中央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变化情况统计图。

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郡国教育体系的建立B.法家学派思想的消亡C.汉赋文学兴起的背景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讲授儒家经典,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这表明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可以用来研究汉代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故D 项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西汉太学博士人数的变化,不能用来研究地方郡国教育体系的建立,A 项错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并未消亡,B 项错误;中央太学博士子弟人数变化与汉赋兴起没有必然关系,C 项错误。

5.(2019山东济宁高三模拟)下表是汉代统治者的一些举措或主张。

这表明当时( )A.察举制已是较成熟的选官制度B.统治者将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的经济政策C.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D.统治者注重教化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扶世导民”,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的思想,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故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重视教化,并未涉及选官制度,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对教化的重视,并未体现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项错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改造儒学之后,不是在汉高祖和汉文帝时期,C项错误。

6.(2019广东汕头高三模拟)据统计,魏晋时期,大批中原、齐鲁大地的鸿儒文人迁移到吴越之地,并在当地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据此可知当时()A.佛教引入冲击了儒学的社会地位B.政治社会环境影响文化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加速推动文化交流D.南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魏晋时期,北方社会环境较为混乱,而南方相对稳定,受这种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北方文人大批南迁,故B项正确;A项与鸿儒文人南迁没有必然联系;当时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供南北文化交流的信息,D项错误。

7.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据此可推断出()A.社会安定导致疆域不断扩大B.长江流域已经占据经济优势C.地方行政体制出现重大调整D.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排除A项;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唐朝前期长江流域并没有占据经济优势,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实行县制,并没有说明地方行政体制的重大调整,排除C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从东汉到唐代前期南方县的数量增加与北方相差不多,说明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D项正确。

8.(2019全国高考模拟)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D.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唐朝时期理学尚未形成,不是官方哲学,排除A项;由材料“颜子既云亚圣”和“孟子大贤,亚圣之次”可知涉及的孟子和颜回的地位而不是民本思想,排除B项;宋朝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从二程和朱熹对颜回地位的论述到元代被官方确认,说明官方和民间思想相互影响,D项正确。

9.元代绘画主张师法唐、五代和北宋,反对南宋院体画风。

在理论上延续了北宋苏轼、米芾等绘画风格并有所发展,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

这反映出元朝绘画()A.强调描述写实与抒情相结合B.推动了文人画发展到新境界C.继承唐宋山水画的绘画技法D.揭示士大夫仕途不得志的情怀,同时从理论上强调写意的重要性,这是文人画发展的重要体现,据此可知B项正确;A项结论与材料信息“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相矛盾,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唐宋绘画技法,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在评价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时有诗:“中原殷富百不写,良工岂是无心者。

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

”该诗说明作者()A.把绘画风格与时局联系起来B.赞扬画家的浪漫主义情怀C.批评画家艺术造诣不够深厚D.对画家风格评判恰如其分“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可知,作者认为马远、夏圭的绘画反映出对当时皇室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愤懑心情,A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该风格属于现实主义,B项错误;作者并未批判画家的艺术造诣,C项错误;材料对马远、夏圭绘画风格的评价只是一家之言,很难说评判恰如其分,D项错误。

11.(2019四川成都高三模拟)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

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贽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

这表明,陆王心学()A.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B.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C.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D.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其思想有别于程朱理学,他批判理学,具有启蒙性。

李贽“童心”说源自陆王心学,由此可知陆王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A项正确;陆王心学强调内在反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特征,而实学风气更倾向于程朱理学,B项排除;陆王心学及其演变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非颠覆,C项排除;三教合流局面出现于唐朝,陆王心学出现于宋明时期,D项排除。

12.(2019江苏泰州高三冲刺)下表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

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B.汉代儒学的发展C.宋明理学的兴起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凸显君主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对君主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汉代儒学,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早期儒学不存在天人感应的思想,排除A项;宋明理学以天理为核心,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明清之际新思想体现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7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13.(2019天津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主的理学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乃至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北宋一开始就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提出了均分财产的要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可怕的“人欲”。

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期,当时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上述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但是在朱熹的眼里,天理与人欲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朱熹曾经说过,“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还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摘编自《朱子“存天理灭人欲”遭误读》材料二王夫之认为:“耳目心思之所穷,是非得失之所废……有是故有非,有欲斯有理”;“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天理与人欲为“同行异情”即以“人欲为体,天理为用”。

王夫之还认为:天理与人欲虽然并存,但却不能并重,必须以天理统制人欲;人欲有“公私”之分,“一姓之兴亡,私也;民生之兴亡,公也”,要“存公去私”。

——摘编自熊吕茂《王夫之的理欲观及其现代启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的时代背景。

指出其“理欲观”的全面内涵。

(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的“理欲观”有何新发展。

其主张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历史价值?(15分)时代背景:宋代土地政策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危及统治;五代十国时期道德滑坡,不利于统一与稳定;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需要;南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奢侈无度。

全面内涵:天理与人欲不是绝对对立的,朱熹肯定合理的欲望,主张消灭不符合儒家伦理道德(即天理)的过度欲望。

(2)新发展:天理的存在是以人欲为前提条件的;人欲为本体,天理为之用;以理统欲;区别公欲与私欲,主张先公后私。

历史价值:为近代先进中国人批判封建伦理纲常提供了思想武器;对合理欲望的高度肯定,对于现代社会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个性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了思想动力;“先公后私”“以理统欲”的理欲观对当代社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等具有借鉴价值。

(1)问的“时代背景”依据材料信息“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阶级矛盾尖锐”“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等几个角度进行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