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重点整理版(1)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实现途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3)预期目标: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思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特社义理论体系提供基本遵循。
毛思关于社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重要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思和中特社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者所坚持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均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2)毛思的活的灵魂是贯彻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分析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2.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产生的社会组织形式,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要分为两个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论。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等。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制度,还是一个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制度。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
3.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国家控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由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组成,非国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存在的非国家组织的经济。
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具有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优势。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1.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不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毛概要点
关于毛概复习知识点及重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推进了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和精神支柱;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复兴,不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时间: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萌芽的主要论著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时间: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30年代上半叶---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至中期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主要论著是:《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
(3)毛泽东思想的完备成熟时期时间: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中共七大---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主要论著是:《<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
(4)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时间:解放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主要标志:《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晚年犯了主要错误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制定的政策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毛概复习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创新型国家: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10.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从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1.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毛概各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L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的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乘又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六: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一章第四节思想路线和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四: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的许可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的观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直盯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的观点;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三: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深化的认识,也是党实现其承担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打过,能不能解决号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着,选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相信它能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1.只有紧紧抓住这个要务,党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住过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号都要靠发展2.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想前进,通过多待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得到更多实际利益,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3.也只有靠发展才能税负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社会主义和住过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这里;第五到第八章比较重点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与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三步走战略的内容;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五:三步走战略的特点;1.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2.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3.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4.提出了战略具有长期性;六: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当今的世界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4.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理论;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提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三: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五: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着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以及它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的科学理论的特点。
通过研究这些科学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和原则。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当代世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阐述和解答。
毛概复习 (1)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 A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2.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这几年我国属于( A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4.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就是建立( D )A.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D.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5.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 )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6.在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最主要部分的来源是( C )A.没收地主、富农的工商业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C.没收官僚资本 D.赎买民族资本主义8.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A.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国民党三大残余势力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的矛盾D.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9.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指( C )A.1949~1950年 B.1946~951年 C.1949~1952年 D.1949~1956年10.土地改革完成之后到三大改造完成以前,我国国内主要矛盾是( D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C.工人和农民、城市和乡村的矛盾 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国民经济中占最大比重的经济成份是( A )A.个体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12.在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是( C )A.公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有经济13.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A )A.社会主义体系 B.独立的社会形态C.资本主义体系 D.带有过渡性质的资本主义体系1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的过渡时期是( C )A.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15.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 D )A.1949~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6~1966年 D.1949~1956年16.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领导人对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是( A )A.经过充分发展后一举过渡 B.边发展过渡C.先发展然后逐步过渡 D.先过渡后发展17.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整而准确的表述是在( B )A.1952年9月 B.1953年12月 C.1953年5月 D.1954年9月18.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 D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国有化C.私营经济的集体化 D.社会主义改造2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两面性表现为( C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和接受改造 D.进步性和顽固性21.建国初期,为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是( D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营经济22.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表述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 D )A.先改造后建设 B.先建设和后改造C.建设和改造都暂缓进行 D.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23.我国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方针是( B )A.利用、限制、改造 B.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团结、教育、发展 D.和平赎买、支付定息24.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业生产互助组的性质是( A )A.社会主义萌芽 B.集体经济 C.半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25.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组织是( D )A.人民公社 B.农业生产互助组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6.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是( A )A.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B.常年互助组C.临时互助组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7.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依次是( D )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 B.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C.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28. 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 A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鼓励、支持、扶持C、利用、限制、改造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29. 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C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3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D )A.无偿没收 B.按实际价值购买 C.无偿调拨 D.和平赎买31.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 C )A.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 B.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C.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高级形式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3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 A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C.四马分肥,支付定息 D.全行业公私合营3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指( D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3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个别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是( B )A.无偿没收 B.“四马分肥”C.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 D.支付“定息”3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 B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D、国家资本主义36.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 C )A.1952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7年37.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三反”、“五反”运动的结束二、多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BCD )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C.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D.中国社会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E.中国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新民主主义社会( BDE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 ABCDE )A.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B.在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份并存C.在思想文化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D.在前途上是实现社会主义E.在社会性质上既不同于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4.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全面分析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包括( ABCDE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D.个体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 ABE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6.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C )A.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E.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ABCD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BCD )A、消灭资本家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9.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 ABCD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D.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E.集体化和机械化同时并举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的条件有( ABCE )A.占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 B.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地位的确立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E.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和人民军队的存在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CDE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BC )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1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有( ACD )A.互助组 B.变工队 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E.人民公社14.我国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 AD )A.积极领导 B.和平赎买 C.利用限制 D.稳步前进1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式的依据有( ABDE )A.马、恩及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B.毛泽东关于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理论C.官僚资本主义是民主革命对象的理论D.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具有两面性的理论E.历史上形成的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盟友关系1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ABCE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 D.租赁承包 E.公私合营1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企业利润实行“四马分肥”的原则,这“四马”是指( ABCD )A.国家税收 B.企业公积金 C.职工福利基金D.资本家红利 E.个人所得税1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ABCDE )A.用非对抗性方法解决对抗性矛盾B.创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C.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D.和平赎买 E.逐步过渡三、简答题1.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大学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大学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条件:十月革命胜利、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革命的目标、革命的动力、革命的道路、革命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方法二、中国革命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主革命阶段:以辛亥革命为标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基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实现现代化,最终达到共产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经验。
•历史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宝贵财富。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治稳定、人民民主形式。
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职能•性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职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六、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政治路线。
•基本纲领:共同纲领和个人纲领的统一,既包括共产党的总纲领,也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全党党员、干部个人的发展纲领。
七、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
八、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基本国策•民族问题基本国策: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毛概期末考重点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2、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
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毛泽东思想都是我们必须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
3.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
(四)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概知识点完整版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概复习要点总结
毛概复习要点总结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历史依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现实依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节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形成。
③遵义会议以后,走向成熟④194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和发展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4、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代背景: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反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过程:①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②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③ 1987年,党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④ 1992年,党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⑤1997年,党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历史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理论- 持久战理论- 人民战争理论- 矛盾分析方法3. 实践应用-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统一战线政策- 土地改革2.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创新1. 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2. 现代化建设- 经济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3. 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理论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发展1. 理论的现实意义-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 未来发展展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以上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知识点的一个归纳。
每个部分都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入研究,以满足学术研究或教学的需要。
请注意,这个归纳是为了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具体的理论内容和分析需要根据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官方文件进行更新和完善。
毛概课本重点知识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课本重点内容归纳)年少轻狂072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就全党而言则是在延安整风之后)2、最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1938年毛泽东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政治报告3、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要求。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的说,就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毛概复习题整理版(1)(1)
客观题: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3)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成果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最新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里的“脉”具体包括哪几方面的含义?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其中的“脉”具体包括四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同的基本原则;二是相同的社会理想;三是相同的政治立场;四是相同的理论品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答案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毛概重点整理(全)
江西财经大学毛概重点集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Ⅰ):原因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吻合,并不能直接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具体内涵?(过程)1、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2、对中国的革命、建设经验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3、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进一步指导实践(Ⅱ):成果㈠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㈡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及泵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实事求是㈠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的空间维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本地实际)实事求是的时间维度: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的理论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1、对待过去的态度——解放思想2、对待未来的态度——与时俱进㈡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依靠实事求是基本路线才得以成型;2、实事求是体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的领导、工农联盟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㈠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无产阶级做领导?1、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历史前进的方向;2、中国的无产阶级受到的压迫最深重,分布最集中,与农民有这天然联系,因此革命最坚定。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
毛概期末导论1.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
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一章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1.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四章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报告,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3.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4.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第五章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概复习重点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10.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1999年又载入宪法。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概复习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党中央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3.1942年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毛概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1.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3.国家富强: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在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的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7.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①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道路。
8.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9.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主要表现:①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③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④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⑤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⑦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⑧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⑨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⑩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20分=1分*20小题)二、判断题:(8分=1分*8小题)三、简答题:(30分=6分*5小题)四、材料分析题:(26分=10分*1小题+10分*1小题+6分*1小题)五、论述题:(16分=16分*1小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成果; P4 P5历史必然性: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之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间的联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P8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党领导的革命和见识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P19 P27科学内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权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P40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以俄国十月革命的生理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北京发生了根本转换。
2、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P4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三、新主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5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P55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P58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P66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改造道路 P73: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 P78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除因素为及基因是,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
1、矛盾是普片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5、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专政和民主。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P95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P100意义:1、巩固和发展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含义:P113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主要特征:P115十五大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的概括。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是由自然经济般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简称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P119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路线:P122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基本纲领: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
P126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联系。
P123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三步走”发展战略;P139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①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②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简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