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引言1997年的那场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大家还记忆犹新,11年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席卷全球,两次危机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

而这两次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危机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始于泰国危机。

1997年7月,在国际投机基金大举抛售泰铢的货币攻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泰铢当日应声而贬20%,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国,新加坡、中国的和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乱,危机向纵深开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兴旺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统计资料显示:1997-1998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都有所下降,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由4.9%下降到2.2%;非洲国家则由平均增长4.6%下降为3.7%。

由于危机发生后,东南亚遭受冲击的国家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等外部因素,1999年,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重围,踏上了复之路。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工程收支状况恶化。

3、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

4、固定汇率制度下,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5、国际游资兴风作浪是东南亚金融动乱的外部因素。

二、美国次贷危机〔一〕危机回忆美国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缺乏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标志有两个:其一是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降低意味着资产的投资价值下降,因此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将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开场向其他国家蔓延。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各种经济危机不断涌现。

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香港金融保卫战堪称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对当时的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其根源在于东南亚国家在过去十多年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1997年初,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预期过高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东南亚国家,使得当地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得到疯狂炒作,随后由于美国央行加息,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贬值,资本开始流出,导致东南亚国家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市场风暴开始爆发。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信心丧失,导致了大量投资的撤出,使得当地的股市、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等全面崩溃,国际的信用危机随之形成。

另外,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严重下滑,当地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作岗位流失,社会不稳定加剧,甚至出现了政治动荡,最终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香港金融保卫战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爆发,其原因在于香港地区正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漩涡当中。

香港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香港的货币连续大跌,在海外市场上的评价不断下降,香港政府开始出手,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维护香港地区的金融稳定。

香港政府推出了包括利率上调、股市再融资、国际出口贸易保险措施等多项针对金融、贸易、保险和证券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等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成功地控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护了香港地区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三、对比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是当时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两起事件。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事件有着相似的性质,都是因为某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于复杂和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而突然遭遇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引发经济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李罗为1997年: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泰币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价值由市场来决定,放弃了自1 984年以来实行了1 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曼谷外汇市场泰铢对美元汇率顿时下跌20%;7月2 5日泰国外债余额达900亿美元,占GDP的4 9%,远远高于8%的国际警戒线 1 0月2 2日泰国财长辞职,致使泰铢汇率跌至历史最低点。

8月1 3日印尼财政部和印尼银行联合宣布,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自由浮动式汇率政策,印尼盾大幅下跌5 5% 9月2 6日,印尼盾跌至3 1 2 5'1的历史低点。

8月2 7日菲律宾比索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连续下跌3天,已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 9月1日股票市场综合指数击穿2 000点防线,最后I)2 1 9 7 5.20点收盘,是4年来年最低记录。

9月4日韩元对美元汇率跌到了韩国自1 9 90年3月实行市场平均汇率以来的最低点 1 0月1 6日综合股价指数跌破600点的心理防线,下跌到5 82.3 1点,是1 9 9 2年1 O月以来的最低,I 1月1 6日汇价急挫 1 008.60韩元兑1美元,创下历史最低位。

1 O月1 7日新台币兑美元价格剧跌,为1 O年来最低。

1 O月2 2日各国货币继续狂跌,金融危机进入最严重时期。

新加坡股市全面下跌,海峡时报工商指数骤降近40点,以1 73 1.68点收市,是4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

新加坡元当天一度下跌至1.5 868新元兑换1美元,是3年半以来的最低点。

8月1 5日港币遭投机者袭击,特区政府为维持稳定而投入储备保卫港币。

1 O月2 7日香港股市再次暴跌,世界黄金市场再次遭受打击,瑞士宣布将出售1 400吨黄金。

受香港股市暴跌影响,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5 5 3点,创下单日内最大下跌点数记录。

1 O月28日是1 9 9 7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国、香港股市均跌破历史记录。

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 4 38点,以 9 05 9点收市,这是自1 9 9 6年以来恒生指数首次跌破1 0 000点 1 0月29日香港股市出现历史最大升幅,恒生指数攀升1 7 50点,以 1 0 7 6 5点收市,升幅达1 8.82%。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

这场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全球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并提出相关的启示。

一、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投资过度依赖短期外资。

然而,当泰国的泰铢贬值引发了信贷危机时,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响应,资本迅速撤离,导致东南亚货币贬值、企业倒闭和失业激增。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1.股票市场崩溃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东南亚地区股票市场的崩溃。

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投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这也让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风险敏感度加大,纷纷撤离新兴市场,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不稳定。

2.汇率波动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迅速,这对其他国家的货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如日本和中国等,其出口受挫,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

3.全球金融体系受挫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以及各国政府的无力救市,都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扩散。

这让全球金融体系遭受了重创,并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呼声。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1.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与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的问题。

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机构和规则,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小其影响。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2.新兴市场应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导致了经济脆弱性增加。

新兴市场应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减少对短期外资的依赖,建立更为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完整word版)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

(完整word版)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

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

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复苏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复苏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复苏亚洲金融危机是自1997年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的一场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引发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崩溃,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影响,并探讨该地区是如何实现经济复苏的。

一、经济崩溃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东南亚国家正处于高速经济增长的阶段。

然而,随着泰国银行体系的破产和泰铢贬值,危机迅速蔓延至邻国。

不断增长的外债和投资的过度杠杆化使得危机迅速升级,导致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系统几乎瘫痪。

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和股市崩盘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

人们纷纷抛售股票和货币,导致资本外流和恶性循环的形成。

经济活动的停滞使得实体经济陷入困境,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失业率暴增。

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完全停滞,亚洲“经济奇迹”一夜之间破碎。

二、复苏之路面对这一巨大的经济危机,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经济复苏。

首先,它们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援助,以缓解危机的严重性。

IMF提供了紧急贷款和技术支持,协助国家恢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其次,东南亚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抵御未来的风险。

它们着重加强金融监管和监控,以避免再次出现过度杠杆化的情况。

同时,它们也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的复苏和发展。

此外,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

他们共同努力推动区域自由贸易的进程,加强经济联系。

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地区性金融合作机制的建设,例如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共同基金,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整合。

三、复苏成果与启示东南亚国家通过上述措施逐渐实现了经济复苏。

他们的经济逐渐恢复增长,失业率开始回落,企业逐渐恢复了盈利能力。

此外,东南亚国家还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它提醒了国家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防止金融体系的过度膨胀。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于1997年爆发,成为1997年至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导致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还引起了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波动和金融恐慌。

本文将从产生原因和教训两个方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分析。

一、产生原因1. 货币超发引发通胀。

早在90年代初期,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国内产业发展,同时给予银行大量的“系统性控制权”,使得银行可以任意发行贷款。

这导致了货币的超量供应,并引发了物价飞涨。

2. 外债过快增长。

随着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外资的大量涌入,东南亚各国对外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这一时期,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使得它们的结构性外债越来越严重。

3. 针对汇率过度夸大的干预。

东南亚各国政府常常将货币升值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但是,升值却减少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汇率绑定则让国际投资者失去了信心,从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压力。

二、教训1. 依靠外资不是明智的选择。

东南亚国家在90年代初期大力吸纳外资,然而,这些外资却往往借此把利益带回自己所在的国家。

这表明东南亚国家需要更加注重内部力量的培养,尤其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和股票会计体系的建设。

2. 财政政策应平衡。

东南亚国家为了促进内部经济,将政府支出上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导致过度借贷和通货膨胀。

故国家应当制定良好的财政政策,以确保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资金,使得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匹配。

3.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东南亚在放松银行监管方面过于慷慨,导致银行行业充斥着不良贷款和其他问题。

因此,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在风险评估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总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平衡财政政策,强化货币政策下监管机构的作用,同时要保持开放,同时提升内部经济实力,使得自己的退路更多。

东南亚经济危机

东南亚经济危机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是外力戳破了泡泡,顺序基本是这样的:
1.货币大幅度贬值
大鳄施加的外力,令投资于东南亚的外资把注意力从经济成长转移到风险上来;
2.外国投资担心汇率风险,撤资
当时的东南亚,外国投资分布于证券市场、房地产的比重较大,流动性强;而且政府的外财富缩水造成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者信心降低、银行坏帐增多、投资意愿降低,居民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扩大生产。物价开始下跌,但仍然没人敢消费,通缩开始了。
7.政府开始加强外汇管制,限制兑换外汇(美元)。这些限制措施在控制资本外逃的同时,也造成国家评级的下降,本国企业的出口、融资均出现困难。
3.外资的抛售造成崩盘,使各国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国民财富一夜回到解放前
4.各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因为多年积攒的美元都被外资和本国人换去了,造成各国的外债偿付出现困难,而这些消息又会促使大家卖出本币买入美元。本国货币越下跌,大家越恐慌,兑换行为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5.资产价格的下跌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激增,因为抵押品不值钱了,银行开始追债,大批企业和个人破产。

东南亚金融危机名词解释

东南亚金融危机名词解释

东南亚金融危机名词解释
东南亚金融危机一般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由此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从1997年7月开始,这场发生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泰国、印尼、韩国等多各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大幅度下跌;冲击亚洲多国的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地区也被波及,但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几乎不受此危机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重建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重建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重建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开始,由泰国泡沫经济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风暴。

这场危机波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导致经济崩溃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然而,危机也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机会,促使它们进行经济重建,实现了新的发展。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金融危机的起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外部因素:1990年代初,国际资本市场热潮涌动,大量国际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使得东南亚国家获得大量外资。

然而,到了1997年,国际资本撤回,导致这些国家外汇储备骤减,货币贬值,引发金融风暴。

2.内部因素: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结构性问题,如银行系统的腐败与债务问题,政府财政赤字与失衡的外贸关系。

这些问题最终造成了金融体系的崩溃。

二、经济崩溃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经济衰退:东南亚国家的GDP出现大幅度下滑,许多企业破产,失业率大幅攀升。

2.金融系统崩溃:危机引发了银行系统的崩溃,许多银行倒闭或陷入严重危机。

3.外债风险:东南亚国家的外债迅速增加,使得它们无法偿还外债,陷入了债务危机。

4.社会动荡:经济崩溃导致社会不稳定,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抗议和政治动荡。

三、经济重建的策略与效果面对经济崩溃,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重建策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货币政策调整:东南亚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政策,稳定本币,提高外汇储备,以抵御外部冲击。

2.金融体系改革:国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控能力,建立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3.经济多元化:东南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产业多元化,减少对特定产业的过度依赖。

4.区域合作:东南亚国家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增强了整体经济实力。

这些策略的效果是显著的,东南亚国家逐渐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实现了经济重建与发展。

四、对未来的启示亚洲金融危机为东南亚国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1.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积聚。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简单了解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简单了解

6、一国败北 汇率制度转变恶化局势:“他们做了所有可能做的事情当中最不好的一件——采用浮动 汇率制度。”——蒙代尔 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 汇率制。当天泰铢下跌20%。在泰铢大幅贬值的金融恐慌之时,平民百姓为了保值,纷 纷将银行存款取出,购买黄金。挤兑进一步加速了泰铢的贬值 此次危机使泰铢从24.4泰铢兑1美元,贬值至35.6泰铢兑1美元,贬值25% 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全面失守。 7、推倒骨牌——伏虎:羊群心理。危机的蔓延 游资在泰国得手后迅速转向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它们的声势更带动了其他 投资基金和本国资金的羊群心理。金融危机迅速爆发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播开来 7月11日,菲律宾放弃固定汇率制,比索贬值1/3 7月14日,印尼盾失守,大幅贬值 8月8日,马来西亚汇率体系被击穿,政府放弃捍卫,林吉特跌破最后防线 至此,四小虎全部倒下。 四小龙也无一幸免 新加坡股市、汇市风雨飘摇 10月18日,台湾新台币失守(外汇储备830亿) 10月20日—25日,港元保卫战大获全胜,股市上却损失惨重,恒生指数万点大关失守, 4.3万亿港元的总市值损失45%(外汇储备881亿) 11月7日,汉城登陆,17日韩国政府投降,韩元贬值20%,12月2日外汇储备只余60亿美 元,外债总额1100亿美元,短期外债800亿美元,12月3日向IMF求助,定为国耻日。


索罗斯何许人?世界上最伟大的金融管理者?
1930年生于匈牙利,犹太人 17岁时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受卡尔.波普影响形成了“开放社会”的哲学思想 1956年在华尔街以5000美元起家 1969年,与杰姆· 罗杰斯合伙以25万美元创立了“双鹰基金”,专门经营证券的投资与管理 1979年,“双鹰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以纪念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 金融危机前是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量子基金集团的顾问。 迫使英格兰银行投降的人 1992年成功地狙击英镑,净赚10亿美元,同时聚集了25亿美元以上的私人财产 金融大鳄 操纵150亿马克基金和一次经济危机 1997年掀起亚洲金融风暴,量子基金的规模和投机活动也达到顶峰 索罗斯成为震惊世界的风云人物,1994年《华尔街日报》称他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总理马哈 蒂尔则称索罗斯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慈善家?是美国,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 设立的基金会即开放社会研究所在全世界有50多家分支机构,雇员超过1000人,设立在30多个前共产主义国家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展“开放社会”运动,基金会每年拨出3-4亿美元在教育、文化和社会方面从事改革 工作 捐献50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用以在受战争破坏的波黑采取援助措施和在萨拉热窝建造一个紧急供水系统。 为了防止俄罗斯科学家在苏联解体之后为中东的独裁者服务,索罗斯承担了他们中接近1/3的人的年薪 曾经表示过,在80岁前,会将所有财富全数捐出 2002年和平奖。“挑起亚洲金融风暴、导致无数人陷入经济困境的72岁大炒家索罗斯,因为行善成为第二届 ‘代顿和平奖’得奖者。得奖原因是他捐出巨款,给波斯尼亚地区的人民在战后重建生活,并成立量子基金支 持慈善活动。”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研究意义
1997年7月泰国发生金融危机, 并很快波 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和 地区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时至今日, 危机的阴影仍然没有消除。
再次回顾其发展过程,分析相关的历史数 据,深入了解认识危机的本质及其对世界 经济的影响,爆发的根源,同时也可以从 中学习经验和教训,从而学会如何避免危 机的再次发生
超级提款机”的企图破灭
香港
8月初,国际炒家 对香港发动新一轮 进攻。金融管理局 动用外汇基金进入 股市和期货市场, 吸纳国际炒家抛售 的港币,稳定汇市。
俄罗斯
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 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 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 大到6.0~9.5∶1,并推 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
券交易
结束
1999年,危机结束。 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 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 击。
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第一阶段
1997.7.2
接下来
10月下旬
11月
NEXT
泰国宣布放 弃固定汇率 制,实行浮 动汇率制泰 铢兑换美元 的汇率下降 了17%
比索、印 尼盾、林 吉相继成 为国际炒 家的攻击 对象
矛头直指香 港联系汇率 制度,台湾 弃守新台币 汇率,加大 了对港币和 香港股市的 压力。
韩国也爆 发金融危 机,韩国 政府不得 不向国际 货币基金 组织求援
日本的一系 列银行和证 券公司相继
破产
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危机再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 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
2月16日
NEXT
5~6月
•印尼政府 宣布将实 行印尼盾 与美元保 持固定汇 率的联系 汇率制, 以稳定印 尼盾

东南亚经济危机始末

东南亚经济危机始末

xx金融危机始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

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

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

危机的蔓延
菲 律 宾

印尼

西

简述
在金融风暴影响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外资大量撤离,企业纷纷倒 闭,物价上升30-50%,收入下降20%,总体生活水平下降30% ,失业率大幅度上升到15%左右。
有关国家货币汇率和GDP变动情况
国家
泰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印尼 韩国
汇率
跌幅 GDP(10亿$) 跌
97.6 98.7 (% 97.6 98.7 幅
原因
1.贸易收支连年逆差,赤字逐年上升 1990年起,泰国的外贸逆差逐
年递增、经常项目赤字连年居高不下 、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1990年 外贸逆差、经常项目赤字和外汇减少 额分别为:74.94亿美元、72.82亿 美元和32.3亿美元,到了1994年已 分别增加到:92.68亿美元、82.22 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




24.5 41 67.3 170
2.5 4.1 64
90
26.3 42 59.7 75
2380 14150 494.5 205
850 1290 51.8 430
102 40 55 38.9 47 37.3 34 83.4 283 34.2
香港之战
在以闪电战击败泰国、 菲律宾、印尼、马来西 亚等国后,索罗斯等将 进攻目标瞄向了东方之 珠--香港。
2.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开放资本市场,取消资本管 制(1992)
(1)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贸易逆差带来国际收支巨 大压力,通过开放资本市场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维持国际收支 平衡。
(2)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公众已经习惯了国民经济 持续高速增长,为了取得选民信任,历届政府都极力维持经 济高增长。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大量资金,在贸易收 支逆差,维持经济高增长资金来源缺乏之时,通过开放资本 市场引进外资弥补国内资金。 乔治·索罗斯是个“金融天才” ,同时他也是个慈善家。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自1997年7月份以来,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国家,使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狂泻,经常项目赤字剧增,经济增长明显放慢。

这场危机迅速波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并蔓延至东欧和拉美,是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后又一次全球金融大震荡。

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汇集了各种类型货币危机的特征,直接促成了“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诞生。

一、过程1997年5月,国际投机基金从现货和期货两个市场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进行攻击。

7月份,泰国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引发了持续两年之久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到1998年,危机从东南亚向香港、韩国、日本和台湾蔓延,引发了世界各地主要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这次危机蔓延和深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泰国危机。

1997年2月份,因泰国金融机构发放了大量的房地产贷款,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其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周转问题。

2月至3月期间,国际投机基金挟巨资大量抛售泰铢,致使泰国金融体系发生动荡。

3月,泰国政府针对坏账居高不下的局面,公布新金融措施,要求金融机构提高坏账准备金。

泰国随即发生挤兑和金融银行股暴跌事件。

5月份,国际投机基金卷土重来,大量抛售泰铢,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一度跌至11年来的最低点。

7月份泰国央行为维持泰铢汇率几乎耗尽外汇储备,最后不得不宣布放弃钉住汇率制,东南亚金融危机由此爆发。

第二阶段:东南亚危机。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泰铢放弃固定汇率制度之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与美元脱钩。

在汇率制度的剧烈变动和对冲基金的猛烈攻击下,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连创历史新低,之后韩元大跌引发第二轮风暴。

危机使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接连下挫,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

中国台湾、香港及其他东亚国家的金融市场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启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从泰国爆发,迅速席卷东南亚,又在香港登陆,并波及到俄罗斯、波兰等欧洲国家,甚至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巴西也受此影响,形成了一场至今仍令人谈之色变的全球性金融大恐慌。

现在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在中国逐渐开放资本市场、国际游资大量涌入、流动性过剩等情况下,探讨危机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就变得十分必要。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当时东南亚经济增长相当程度上是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的。

东南亚国家在推动经济自由化过程中,也致力于在房地产业中引进竞争机制。

由于房地产业投资回报率高,从而吸引了大量资金,导致房地产价格暴涨,形成地产泡沫,严重冲击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恶化。

东南亚国家贸易结构相对单一,极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八十年代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九十年代转向高技术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

1996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东南亚各国出口急剧下降,如泰国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15%猛降到1996年的0.11%。

这对主要依靠出口增长带动的东南亚经济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

3、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

危机前,东南亚各国大都实行盯住汇率,并相继放开资本账户的管制。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东南亚国家经常账户几乎一直存在着赤字,像泰国外债就已达850亿美元,原本就不平衡的国际收支状况雪上加霜,货币贬值压力加大,最终诱使国外投资者发动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攻击。

4、汇率政策僵硬,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了以盯住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汇率制度,这种制度的代价就是中央银行难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自主、灵活地实施本国货币政策。

如,1993年和1994年泰国出现了经济过热,但中央银行无法提高利率。

而1995年和1996年美元利率开始上升,泰国经济陷入不景气,这时需要降低泰铢利率,泰国银行同样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东南亚金融危机》课件

《东南亚金融危机》课件

结论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世界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对当时的东南亚及 其周边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有了经验教训,但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地 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东南亚金融危机》PPT 课件
欢迎来学习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PPT课件,了解危机的爆发、传染效应、 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应对措施,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背景
1997年,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中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的东南亚,突然陷入了一场金融危机。该危机 传染性强,在东南亚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原因
IMF援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财政援助和贷款,协助东南亚国家度过严重的金融危机。
减缓汇率下跌
许多政府采取了措施以防止汇率下跌,例如中国的财政政策改革。
改革金融监管
一些国家采取了改革金融监管、加强透明度的措施,以避免未来再次出现类似危机。
危机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失业率上升
由于企业倒闭和裁员,失业率 攀升。
东南亚国家曾经一直依靠出口贸易发展经济, 但是这种依赖性最终引发了危机。
经济因素
泰国的过度投资和无担保信贷形成了泡沫, 危机在泰国爆发。之后危机迅速蔓延到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危机爆发原因
泡沫经济
泰国的过度投资和无担保信贷 导致经济泡沫。
股票市场崩盘
危机引发了股票市场崩盘。
银行抢购
银行的不良贷款迅速增加,导 致市场失去信心,出现了银行 抢购现象。
印射到其他经济体的传染效应
1
币值下跌
亚洲国家币值下跌,引发了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
2
出口减少
中国、日本等国家因为东南亚的市场需求减少,出口额减少。

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过程及原因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

同期。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

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

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大泰铢汇率狂跌20%。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大比索贬值11.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千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日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金融危机1.背景:从世界范围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东亚地区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东亚地区各国对这种变化和挑战还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明显上升。

美国出于自身的考虑,昔日的盟友和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东南亚地区都被认为是自己的挑战。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和各种贸易壁垒则是对美国的挑战。

正是由于这些变化,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导,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已成为国际对外关系的核心目标。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在多极化发展的同时,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其主要特征是:第一,科技进步特别是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世界日益联接成一个整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网络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突出地变现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征。

第二,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方向,全球性的市场日渐形成。

第三,国际产业分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正从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体系,使生产的全球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分工越来越细,跨国协作越来越广泛。

第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和重要变现,国际金融市场也日益全球化,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快。

这次金融危机从表象来看,是手持巨额透支基金的国际投机商炒出来的。

因为在现代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投机活动无处不在,几十亿,上百亿元的交易在电脑键盘上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三)世界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走向多元化多数国家还是将自己的货币和美元挂钩。

这一方面是传统,另一方面,美元在各国货币中占优势地位。

在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实行的都是以某种形式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它可以使本国的货币汇率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贸易发展。

但由于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美元独来独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区域性的货币集团纷纷成立,这表明世界金融秩序和金融体系正在进行着以多极化为趋向的结构调整。

世界金融体系的多极化发展增加了世界金融秩序的不稳定性,因此世界各国都相继采用浮动汇率制,企图靠市场解决问题。

但是在自由化的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的变化常常被投机商利用2.原因: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

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的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

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

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

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

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3.过程: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币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

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

1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

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

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

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4.后果:(1)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较。

各国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击最大的是泰铢、韩元、印尼盾和新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

(2)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

泰国发生危机一年后,破产停业公司、企业超过万家,失业人数达270万,印尼失业人数达2000万。

(3)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

(4)受东南亚危机影响,1998年日元剧烈动荡6月和8月日元兑美元两度跌至146.64日元,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造成西方外汇市场的动荡。

(5)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危机前几年的8%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3.9%,1998年上述四国和香港、韩国甚至日本经济都呈负增长。

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其他国家。

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5.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其负面作用是巨大的。

马来西亚处于风暴的中心,马币兑美元汇价频创新低,股汇两市在 1997年内的损失约等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倍。

由于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多种日常消费品涨价,涨幅在5%至30%不等。

企业界进入困难时期,建筑业和汽车业深受打击,更多名企业降低生产和裁减员工,或是冻结加薪及至减薪或是关门,随之失业问题将浮现,这是马来西亚将面对的更大挑战。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1998年对马来西亚来说是痛苦的一年。

泰国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感觉自己明显变穷了:他们的货币铢一夜之间失去了1/5的国际购买力。

伴随抛售泰铢、抢购美元的狂潮,大批工厂开始倒闭,公司纷纷裁员,物价大幅上涨,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印度尼西亚盾与美元的汇率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开始时,为2631:1,如今已跌破10000:1大关,跌幅之大在东亚、东南亚受冲击国家中是最大的。

到 1997年底,已关闭16家私人银行,人们在等待观望之时,越来越不相信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

国内银行美元储户纷纷挤提现款,外国银行不承认印尼银行开具的信用证。

在这种情况下,印尼盾就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人们争相抢购美元,抛售印尼盾。

新加坡也受到了金融风暴的波及。

受印度尼西亚局势的影响,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 1998年1月8日下跌到了1美元兑1.8050新元的低点,比1997年7月2日的1美元兑1.480 新元下挫了26.18%。

在汇市一片恐慌之时,股市跌至九年以来最低点。

但由于新加坡外汇储备充足,经济基础健全、稳固,而且经济较为国际化,出口市场早已延伸至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因而,尽管危机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并没有对经济的整体形成致命的打击。

1997年是韩国人难忘的一年,财力显赫的大企业一个接一个倒闭,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钱两三个月内贬值近半,惊心动魄的金融危机如同疾风骤雨一般袭来。

在巨额短期外债压力下,政府被迫以沉重的代价接受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援款,按照政府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协议,韩国1998年必须实行高强度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大幅度的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