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会计信息化教案设计模板

会计信息化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 熟悉常见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日常会计核算。

- 能够分析和解决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 能够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的历史与发展- 会计信息化的趋势与挑战2.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3. 常见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及其应用-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类型- 常见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功能-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案例4. 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与维护-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操作- 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主题。

2. 理论讲解- 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趋势与挑战。

3.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使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如凭证录入、账务处理、报表生成等。

4.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5.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操作:- 学生使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能力-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信息化》2. 课件: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趋势与挑战等3. 软件:常见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如用友、金蝶等4. 案例:会计信息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六、教学时间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安排,灵活调整教学时间。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中心

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中心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号:1050088 编写日期:2012.2一、开设院会计学院二、教学对象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三、教学目的本课程着重于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知识、方法与理论的讲授,着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和审计业务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时代会计师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了解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的含义,了解电算化的和审计的基本内容以及它在当今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掌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方法,计算机会计的基本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审计及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技术和常用的审计方法。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会计学及其实务,并具备编制一般计算机应用程序的技巧。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不是对于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

因此,对于一些可以通过自学得以了解的内容,既不作为教师讲授的重点,也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各章的学习重点,实际上就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通过具体章节的指导做出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强调的是,各章的难点并不一定属于重点,而可能是对相关章节逻辑顺序的说明,或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而做的初步研讨,切勿将其等同于重点,而忽略了基本知识面的掌握。

再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电算化会计与审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因此,对于其实际应用的关注必然高于对相关理论的关注,请学习时务必注意。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如下:(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对《基础会计学》、《审计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与本课程内容联系紧密的相关部分,要求学生要事先复习,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要点。

(2)在把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机会计与审计业务处理的特点、处理原则及其方法。

任课教师应及时补充、调整教材内容中的陈旧、不当部分,做到依据大纲,而不拘泥于教材。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会计信息化》是高职类会计、会计信息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

二、设计思路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实际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共同特点,细分其工作性质,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总结提炼属于该工作性质的相关知识内容和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该课程应该讲授的内容及相应的技能内容和要求。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培养学生熟练的进行信息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等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财务软件,如用友ERP软件、金蝶财务软件等财务软件,能胜任单位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岗位,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一)专业能力1.熟悉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2.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3.掌握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技术;4.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二)方法能力1.会使用总账系统处理相关业务;2.会使用报表系统、处理各种会计报表;3.会使用薪酬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4.会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5.会使用购、销、存管理系统处理相关业务;6.掌握财务软件应用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相关知识。

(三)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2.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3.具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四、课程内容和要求会计信息化课程共16个工作项目,各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如下:表4.1会计信息化系统概述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2会计信息化系统建立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3会计信息化系统初始化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4总账系统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5出纳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6辅助核算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7采购与应付款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8销售与应收款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9存货核算与库存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0工资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1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2会计报表的编制与管理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3信息化会计风险分析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表4.14信息化会计风险控制工作项目内容及要求五、教学条件(一)为有效完成该课程教学,需要达到以下几点教学条件要求:(二)具有与学生人数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机房上机条件;(三)事先配备和安装好上机实验需要的财务软件;(四)机房配有多媒体演示功能;(五)具有能一定数量能胜任会计信息化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教师梯队、结构合理;(六)有相配套的理论和实训教材;六、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一)教学组织以上机操作、任务驱动教学和实训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课程时长:32学时授课对象:会计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熟练使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操作;3. 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化系统维护;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环境。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 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介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概念、原理和方法;2. 财务软件操作:教授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核算、往来管理、存货管理等;3. 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介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规范,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4. 信息化系统维护:教授如何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化系统维护,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环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操练习等。

具体如下:1.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实操练习:安排学生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占60%,采用实际操作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 理论题(30分):考察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实操题(50分):考察学生对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20分):考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会计信息化教案

会计信息化教案

会计信息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会使用会计软件进行基本会计操作。

4. 理解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1.1 会计信息化的定义1.2 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2.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2.1 硬件系统2.2 软件系统2.3 数据系统2.4 人力资源3. 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3.1 初始化设置3.2 日常记账3.3 报表与打印4.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影响4.1 改变会计工作方式4.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4.3 促进会计与管理融合5. 会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5.1 信息安全问题5.2 人才素质要求5.3 法律法规建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意义、影响和挑战。

2. 演示法:展示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让学生直观了解会计信息化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会计软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影响和挑战,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信息化教程。

2. 会计软件:财务软件、ERP软件等。

3.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会计软件操作过程中的熟练程度。

4.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会计信息化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包括理论讲授16课时,实践操作16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4周: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与意义、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第5-8周: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第9-12周: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影响第13-16周:会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会计信息化知识。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和法律法规意识。

《会计信息化》授课计划

《会计信息化》授课计划

《会计信息化》授课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数据处理技术等,提高学员的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

二、授课内容主题 1:会计信息化概述内容:介绍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PPT、视频、案例素材。

评估方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

主题 2:财务软件应用基础内容:介绍财务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重点讲解金蝶、用友等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操作、学员练习。

教学资源:金蝶、用友软件安装包、操作手册、PPT。

评估方法:学员练习成果、课堂提问。

主题 3:会计信息系统与数据管理内容: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凭证录入、报表生成等操作。

教学方法:讲解、实操演示、学员实践。

教学资源: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手册、报表模板。

评估方法:实践成果、课堂提问。

主题 4:信息化环境下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内容:介绍信息化环境下财务风险的特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PPT、相关法规、案例素材。

评估方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

三、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出勤率;2.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3.测验或考试:对所学知识的检验;4.反馈与讨论: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讨论。

课程时间安排:共计32学时(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资源1.教室或网络课程平台;2.相关软件安装包和操作手册;3.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4.案例素材和习题集。

五、授课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会计信息化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专家。

以上是《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授课计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掌握会计信息化相关知识,提高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

(完整)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完整)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南阳职业学院《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会计与审计必修3。

课程目的(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2)“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成为学界共识,在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满足会计技能大赛的训练和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3)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学到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完成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向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4学分。

学时为56学时.5。

建议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财务业务一体化技能实训教程(畅捷通T3版)(孙莲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2)案例教学法(3)互动教学法(4)上机操作实训法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30 % ,形式有: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作业,平时测验.(2)考试成绩占70 %.,形式有:上机考试。

考查课9。

课外自学要求(1)认知会计信息化操作的发展趋势,了解新的功能软件和企业财务软件操作。

(2)针对性地练习软件操作程序和步骤,掌握软件各要素。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数据联系基本内容:(1)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管理分析系统。

(2)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地数据联系:总账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总账系统与存货核算系统地数据联系。

(3)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会计信息系统地计划与组织、配备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人员培训、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

基本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掌握: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联系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课内实训:登录用友T3系统认识所有模块及其功能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联系本章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第二章企业组织架构的建立基本内容:(1)系统管理:启动并注册系统管理、设置操作员、帐套管理、系统启用、设置操作员权限.(2)设置公共基础档案:启动并注册系统、机构设置、往来单位设置、财务信息设置、收付结算设置、存货设置、购销存设置。

3.2.1.1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3.2.1.1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教学时数:72学时适应专业:财经类专科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性质:《会计信息化》是我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化的边缘科学。

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ERP软件(账务处理、供应链、薪资管理、固定资产、报表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系统的维护工作,具备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前导课程:《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ERP的基本概念,熟悉ERP的功能模块,能够进行企业财务软件的选型和实施;2.了解系统管理的作用及工作功能,熟悉建立企业核算账套的完整工作流程;3.了解账套基础档案设置包括的主要内容;掌握账套基础档案设置操作的方法;理解基础档案设置在整个系统中的共享作用;理解设置基础档案对日常业务处理的影响;4.掌握总账系统的操作流程及主要功能5.了解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应收款管理模块的初始设置及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应收款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6.了解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应付款管理模块的初始设置及基本业务操作流程,具备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应付款及付款管理的业务处理能力;7.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掌握固定资产增加、减少、变动的操作方法;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过程及操作方法;熟悉固定资产月末转账、对账及月末结账的操作方法。

8.了解薪资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熟悉薪资管理模块的操作流程,熟练操作薪资账套的建立、初始化设置、薪资管理日常操作和期末处理。

9.了解UFO报表的功能及基本概念,熟悉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报表的格式设计和日常管理,并制作有关的财务报表,具备利用报表系统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10.了解供应链管理各个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熟悉使用采购、销售、库存和存货进行具体业务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掌握供应链管理系统初始设置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2.学分/学时:8学分/136学时3.适用专业:会电、会审专业4.课程性质:考试二、课程性质和目的会计信息化就是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显着特点。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应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所学会计软件,对通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模块以及各模块的主要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规律;同时,对电算化会计与会计软件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教学,努力使会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软件操作技能的促进因素。

本课程强调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中学,学中教。

1.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2.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3.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4.熟悉会计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5.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方法;四、课程主要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12个模块。

模块一:系统初始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环境。

具体能力点为:(1)能利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账套、建立操作员并为操作员授权。

(2)能在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3)能在账务处理或总账模块中建立会计科目表,录入初始数据。

了解系统初始化的内容与程序,掌握新建账套、操作员管理与授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系统运行要素设置的方法,掌握期初数据录入与试算平衡的原理、程序与技巧。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

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601281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编者:财务与会计教研室(会计信息化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左莉审核人:董红编制单位: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与应用外语系编制日期:2015年 7 月 1日《会计信息化(U8)》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详细信息1.适用对象普通后三年制学生2.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3. 参考课时 64 学分 4本课程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注重实用电算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注重讲授软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如何排除故障,以提高学生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利用软件自带的说明、帮助等辅助文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的能力,提高对其他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

5. 课程性质与定位①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②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是以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为基础,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T3)》的后继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既要懂得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又要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技能。

6.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会计核算工作项目为依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有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课程设计是以工作任务驱动为线索来进行的。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会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和应用领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熟悉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技术和应用领域- 会计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3. 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基本操作-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实例- 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优化与改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和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验室或虚拟环境中进行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会计信息化概述2. 第二周:会计信息系统3. 第三周: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4. 第四周: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5. 第五周:会计信息化实践操作6. 第六周:课程总结与考核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互动交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会计信息化软件操作方面的实际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会计信息化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适用专业:审计学学时:64学时。

其中讲授16学时,实践48学时。

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会计信息化》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研究计算机代替手工后的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过程。

本课程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会计信息化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以通用会计软件为中心,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在具备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后,通过软件应用训练与电算化基本知识教学,传授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技术与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后续课程:财务分析与决策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会计信息化》课程理论部分(16学时)《会计信息化》课程实践部分(48学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40%+期末成绩X60%。

其中:平时成绩(100分);出勤X10%+阶段性测脸X50%+课程总结X25席+课内实验X15%e期末成绩(100分):实验报告。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李湘琳、张文、傅仕伟编《财务管理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l2. 1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傅仕伟、郑菁、李湘琳、张文编,《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V13. 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3)傅仕伟、李湘琳、张文编,《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金蝶ERP-K3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二)参考资料:(1)李吉梅、刘大斌、李康、张忠伟编,《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

(2)刘大斌、王新玲编,《会计信息化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年3月。

《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于2004年6月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性质《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是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校企合作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课程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该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也是一门职业认证课程。

形象地讲,我们可将本课程视为一把打开会计职业之门的钥匙,可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之后开设的又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对上述三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为后续开设的《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起到了明显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本课程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也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

前导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财务管理、审计、会计模拟实习(三)课程设计思路近年来,我们一直秉承“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这一先进理念,坚持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我们《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课程得到了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集团、山东塑料制品试验厂、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定期召开座谈会,聘请企业专家进行企业文化和会计专题讲座,为我们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在分析各会计岗位必需的职业能力基础上,提炼了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归纳出会计行业的行动领域。

其次,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各岗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将行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构建了一个由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拓展能力构建而成的职业学习领域。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

《会计信息化》课程标准建议课时:108 学分:6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常用财务软件及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2.能辅助完成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实施;3.会管理企业账套数据,会管理操作员和权限;4.能熟练操作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5.能熟练操作应收系统、应付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和存货核算系统;6.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交流对象说明工作的内容及原因,并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8.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9.能自主学习会计信息化新知识、新技术;10.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

二、课时分配项目一: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任务1 系统管理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创建账套设置用户与权限账套备份与恢复修改账套与年度账管理任务2 基础档案设置设置部门档案与职员档案设置客户与供应商档案财务信息设置收付结算信息设置任务3 总账系统初始设置选项设置期初余额录入任务4 薪资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初始化任务5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初始化拓展阅读项目二:日常业务处理任务1 凭证处理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凭证查询修改与删除任务2 工资管理工资变动与工资分摊任务3 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减少任务4 账表管理账簿查询与打印拓展阅读项目三:期末处理任务1 月末自动转账期间损益结转自定义转账任务2 银行对账银行对账任务3 月末对账与结账总账系统对账与结账拓展阅读项目四:报表管理任务1 报表格式设计报表相关概念设计报表格式任务2 报表公式设计定义计算公式与审核公式任务3 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财务指标分析本量利分析预算管理决策分析拓展阅读项目五: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任务1 供应链管理系统初始化购销存基础档案设置采购系统初始设置销售系统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初始设置库存管理系统设置存货核算系统设置任务2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普通采购业务处理采购短缺业务处理采购退货业务处理采购暂估业务处理付款结算业务处理采购特殊业务处理任务3 销售与应收款管理普通销售业务处理销售退货业务处理委托代销业务处理收款结算业务处理销售特殊业务处理任务4 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材料出库业务处理存货盘点业务处理期末处理与结账拓展阅读五、分单元教学内容。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进行自动化处理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会计工作,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化思维方式。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2. 技能目标:熟练运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和报表编制。

3. 应用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能够参与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2. 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XX学时,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 理论讲授:XX学时- 实践操作:XX学时3. 课程内容:3.1 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会计信息化的定义与特点-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3.2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电子表格在财务报表编制中的应用-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会计软件的选择与使用3.3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3.4 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案例分析- 企业会计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实施与运维4.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交互式教学方式。

- 实践操作通过电脑实验、数据处理实例等形式进行。

5.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成绩等。

-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6. 参考教材:- 主教材:XXX- 辅助教材:XXX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开课单位:会计信息化系学分:8 总学时:128H(理论教学64学时,实践教学64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试点课程负责人:陈旭课程编码:10849基本面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信息管理等专业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包括了会计软件应用、会计软件开发技术、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三个部分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既熟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又具有较强信息技术能力的高级复合型财会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会计软件的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会计软件的应用技能;掌握会计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软件的主流开发平台;具有对会计信息系统各主要子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处理分析以及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建立物理数据模型以及输入输出界面设计的能力和一定的会计软件开发能力。

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较快适应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1)程序设计基础:掌握编程的基础,熟悉基本的语句,能进行界面设计以及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

(2)数据库技术: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与操作,熟练掌握SQL语句,实现对数据的基本管理。

(3)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步骤与方法。

(4) 会计学基础: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会计日常处理流程。

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会计软件应用第一章会计信息化导论(一)会计信息化基本概念1、信息与数据2、会计信息与会计数据3、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4、会计信息化(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三)会计数据处理技术1、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特点2、手工会计数据处理3、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4、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比较(四)通用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架构及主要功能模块简介(结合金算盘软件)(五)会计软件的发展历史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一)账务处理系统概述与目标(二)账务处理系统的业务流程1、手工账务处理的流程及分析2、计算机账务处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分析3、手工账务处理与计算机账务处理比较分析(三)账务处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四)系统初始设置(五)凭证管理(六)出纳管理(七)期末处理(八)报表管理(九)账务处理系统的控制1、权限控制2、科目控制3、凭证录入控制4、期初余额录入控制第三章工资管理系统(一)工资管理系统概述1、工资管理的意义2、工资管理系统的特点3、工资管理业务的会计处理(二)工资管理系统的目标(三)工资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1、工资管理系统流程图2、工资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分析(四)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1、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2、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分析(1)初始设置(2)业务处理(3)账表管理(4)凭证处理第四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概述及目标(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分析(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1、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2、工资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分析(1)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卡片管理(3)折旧处理(4)凭证处理(5)账表处理第五章进销存管理系统(一)进销存管理系统概述1、进销存管理主要内容及目标2、进销存业务流程(二)采购管理系统1、采购管理系统业务流程2、采购管理系统功能结构3、日常采购业务处理(三)销售管理系统1、销售管理系统业务流程2、销售管理系统功能结构3、日常销售业务处理(四)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系统1、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系统业务流程2、库存管理与存货核算系统功能结构3、日常业务处理第二部分会计软件开发技术第六章会计软件开发语言基础(一)开发平台基础1、PowerBuilder简介2、案例(1)分析设计与讲解一个显示日期与时间的窗口应用;(2)选择会计期间界面设计。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2.学分/学时:8学分/136学时3.适用专业:会电、会审专业4.课程性质:考试二、课程性质和目的会计信息化就是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显著特点。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应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所学会计软件,对通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模块以及各模块的主要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规律;同时,对电算化会计与会计软件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教学,努力使会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软件操作技能的促进因素。

本课程强调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中学,学中教。

1.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2.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3.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4.熟悉会计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5.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方法;四、课程主要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12个模块。

模块一:系统初始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环境。

具体能力点为:(1)能利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账套、建立操作员并为操作员授权。

(2)能在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3)能在账务处理或总账模块中建立会计科目表,录入初始数据。

了解系统初始化的内容与程序,掌握新建账套、操作员管理与授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系统运行要素设置的方法,掌握期初数据录入与试算平衡的原理、程序与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信息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1.课程名称:会计信息化2.学分/学时:8学分/136学时3.适用专业:会电、会审专业4.课程性质:考试二、课程性质和目的会计信息化就是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研究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会计信息输出等方法的一门综合学科;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是该学科的显著特点。

会计信息化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通用应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结合所学会计软件,对通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模块以及各模块的主要操作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规律;同时,对电算化会计与会计软件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教学,努力使会计基本理论与知识成为促进学生掌握软件操作技能的促进因素。

本课程强调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方式,强调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教中学,学中教。

1.掌握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2.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工作;3.熟悉会计信息化业务流程;4.熟悉会计信息化的组织与管理;5.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处理方法;四、课程主要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共12个模块。

模块一:系统初始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环境。

具体能力点为:(1)能利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账套、建立操作员并为操作员授权。

(2)能在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3)能在账务处理或总账模块中建立会计科目表,录入初始数据。

了解系统初始化的内容与程序,掌握新建账套、操作员管理与授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系统运行要素设置的方法,掌握期初数据录入与试算平衡的原理、程序与技巧。

[教学内容](1)账套的设置与数据备份。

(2)用户(操作员)管理。

(3)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确认。

(4)系统运行要素设置。

(5)会计科目表的建立。

(6)系统模块启用。

(7)账务处理(总账)账套期初数据录入。

[重点难点]重点是帐套启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对会计软件的初始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在整个系统工作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对于初次接触会计软件的学生来讲,对模拟资料的综合运用,对电算化基本原理的把握以及对初始设置中不同对象数据的相互关系的理解等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

模块二:账务处理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利用软件相应模块功能完成对基本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在账务处理模块完成对记账凭证的录入与修改操作。

(2)能对已录入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修改、出纳签字、审核、过账等操作。

(3)能根据会计规范查询凭证错误,并利用错账更正方法更正凭证错误。

(4)能正确设置与输出各类会计账簿。

了解通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与方法,熟悉会计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在思路、程序、方法上的区别,了解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一般原理,掌握凭证处理与账簿输出中各项参数的意义与设置方法。

[教学内容](1)基本会计业务记账凭证录入。

(2)记账凭证的查询、出纳签字、审核与过账。

(3)记账凭证修改与冲销。

(4)各类会计账簿查询输出[重点难点]本模块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软件中凭证账簿处理的一般规范,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二是在记账凭证录入、查询、审核、过账以及账簿查询等环节的软件处理方法与手工处理方法的区别。

对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将会是一个难点。

模块三:辅助核算功能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软件辅助核算功能正确处理设置辅助属性参数,完成对辅助项目管理业务的操作。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在录入记账凭证时正确设置或输入辅助核算参数。

(2)能够以出纳员的身份进行银行对账并输出对账结果。

(3)能够对部门核算、个人核算进行设置并能输出相应的辅助账簿。

(4)能够正确设置自动转账凭证,并在期末生成和输出记账凭证。

了解辅助核算的原理,了解辅助核算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的差异,掌握对部门、个人、往来业务、银行业务等进行辅助核算的方法与技巧,掌握辅助业务账簿查询与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1)往来科目设置、往来对账与销账。

(2)银行对账。

(3)部门核算与个人核算。

(4)自动转账凭证的设置与生成。

(5)辅助账簿输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为:辅助核算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差异的分析比较;业务操作中对辅助核算参数的设置与检验,银行对账与往来销账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流程。

难点是:对辅助核算原理的理解,以及软件处理与手工核算方式的比对。

模块四:期末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利用软件功能对模拟账套涉及的相应模块作期末业务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利用已设置的自动转账凭证生成并传递记账凭证。

(2)能对核算资料进行期末对账处理(3)能按顺序完成多个软件模块的期末结账操作。

了解期末业务的特点与处理顺序,了解期末对账与结账的原理,掌握利用自动转账凭证生成传递记账凭证的方法,掌握期末结账的操作技术。

[教学内容](1)期末结转凭证的编制。

(2)自动转凭证的生成与传递。

(3)对账与错账更正。

(4)各模块结账。

[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期末业务处理的操作技术;难点是对期末业务处理顺序的理解与把握,防止因顺序颠倒而导致账务处理结果的错误。

模块五:会计报表的设置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在会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成对常用会计报表的设置、编制与输出。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利用报表管理功能建立资产负债表,设置取数公式与审核公式,输出当月报表数据。

(2)能够利用相应功能建立利润表,设置利润指标取数公式,生成输出利润表。

了解会计报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自定义报表功能定义报表结构的方法,掌握取数规则和指标取数公式的编写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编制输出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内容](1)会计报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程序。

(2)资产负债表的设置与编制。

(3)利润表的设置与编制。

[重点难点]两大重点环节:一是会计报表空表的建立,二是报表取数函数(取数公式)的编写;在通用会计软件的运用中,报表的初始处理是最富技术性和革命性的操作,也是电算化实践中难度最大的操作环节。

模块六:综合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主要会计业务的岗位配置以及对软件各模块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根据模拟单位实际情况设置岗位并配置操作员。

(2)能够根据所拥有的权限完成记账凭证、账簿、期末处理、报表等环节或业务的处理。

(3)能够查询或检验其他岗位成员所处理的业务。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模拟单位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确定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各自业务处理的过程。

掌握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电算化处理的技术,重点训练团队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

[教学内容](1)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设计。

(2)岗位设置与操作员分工。

(3)基本业务账务处理。

(4)凭证后续处理与出纳对账。

(5)会计报表输出。

[重点难点]本模块属于对之前所学技能的综合运用,重点是组织各小组成员以一个企业的会计团队的方式去工作;由于各组对电算化的组织设计模式可能不同,所以其中难点是对操作过程与操作结果的评价与控制。

模块七:工资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工资系统及工资数据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正确设置工资项目,并正确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

(2)能够对本月工资进行录入、编辑、汇总等操作。

(3)能够进行工资的扣零、扣税设置,并处理扣零、扣税业务。

(4)能正确设置、生成与传递工资结转凭证。

了解软件对工资数据及工资费用管理的原理与程序,掌握工资项目设置与运算公式设置的规则与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结转的原理,学会设置与生成工资费用结转的记账凭证。

[教学内容](1)工资项目设置与运算公式设置。

(2)工资数据录入与计算汇总。

(3)工资分摊设置与凭证生成。

(4)工资报表查询与输出。

(5)工资模块结账与数据备份。

[重点难点]工资项目编辑和工资运算公式的设置,是工资管理系统设置中的基本内容,也是重点内容。

对工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尤其是诸如代扣个人所得税项目公式的编辑等内容将是教与学的难点。

模块八:固定资产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正确设置固定资产类别与卡片项目。

(2)能按核算要求设置与录入固定资产初始卡片。

(3)能够依照折旧规范设置并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生成与传递折旧凭证。

(4)能够对固定资产变动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处理。

明确固定资产卡片及其管理的主要原理,了解在电算化环境里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卡片的优势,掌握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变动资料录入、折旧方法的设置和折旧计提以及固定资产自动凭证的生成等过程的处理规则。

[教学内容](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与特点。

(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置与初始卡片录入。

(3)固定资产变动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4)固定资产折旧的设置与折旧费用分摊。

(5)固定资产报表输出。

(6)固定资产核算模块结账与数据备份。

[重点难点]将对固定资产卡片及其意义的认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与折旧计提,自动凭证的生成等内容作为重点;对固定资产变动资料的理解与操作有一定难度。

模块九、采购与应付款系统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采购与应付款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进行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2)能够进行采购订单、采购入库、采购发票、应付单据、采购结算、采购付款等业务处理系统学习和了解采购与应付款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掌握采购订单、采购入库、采购发票、应付单据、采购结算、采购付款等业务处理的内容和输入操作方法,熟悉采购账表和应付款账表的查询方法,以及系统控制参数对日常精力处理的影响[教学内容](1)系统初始化设置(2)采购申请管理。

(3)采购订单管理。

(4)采购收货、入库处理。

(5)采购退货处理。

(6)采购结算。

(7)应付款管理。

(8)账表输出、分析。

[重点难点]采购系统根据日常采购业务生成各种单据,单据又传递给应付款系统对其进行记账和结算,因此,采购与应付与存货和账务处理子系统进行着密切的数据交换,重点提示学生注意。

模块十、销售与应收款系统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销售与应收款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点为:(1)能够进行销售与应收款管理系统的初始设置(2)能够进行销售与应收款业务处理的操作掌握软件中销售与应收款子系统的相关内容。

掌握应款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及月末处理的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