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近年来,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指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学费、生活费等经济困难,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才。

本文将从资助方式、资助对象、资助内容以及资助结果等方面探析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资助方式多种多样。

目前,主要的资助方式包括国家助学金、贷款助学、勤工助学等。

国家助学金是指由国家给予大学生的资助,可以分为普通助学金和特殊助学金两种。

贷款助学是指由国家或金融机构向大学生提供贷款资助,大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根据自身情况还款。

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勤工俭学活动,通过打工等方式来获取经济资助。

这些资助方式的灵活多样,满足了不同大学生的需求,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重要支持。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申请各种助学金和贷款助学,获得经济资助。

这些学生通常家庭收入较低,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社会的帮助来完成学业。

通过资助育人模式,可以确保这些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资助内容主要包括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资助。

学费资助是指为学生提供学费减免或返还的资助,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

生活费资助是指为学生提供生活费的资助,帮助他们解决食宿等生活问题。

资助内容还可以包括学习用品、实习实践等方面的资助,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不仅仅是提供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通过经济资助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济资助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减少他们为生计奔波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和个人发展。

经济资助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大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

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资金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学费、生活费等
经济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

该模式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好
的学习条件和发展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资助为手段,以育人为目标,通过资源的配置和
引导,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模式肯定了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潜能,通过给予他们机
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学习、科研、创新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并通过富有针对性
的培养和指导,帮助他们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中,资金资助是最基础的支持方式。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资助,
可以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学业上不受限制地发展。

资助范围可以包括学费、生活费、科研经费等,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生存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够
更好地专注于学习和发展。

除了资金资助,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还可以包括其他形式的支持。

开设奖学金、助学
金等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在学业上的进一步提高;组织或支持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
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供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多方合作和参与。

学校、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共
同努力,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为大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可以完善资助政策,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指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
的环境;社会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实践和就业。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指依托资助机制为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并通过一系列的辅导和指导措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

这种模式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对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助机制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更多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因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不得不选择低水平的职业,而是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减少由于经济因素而导致的人才浪费。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提供经济支持,资助机制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定期面谈和心理咨询等方式,资助单位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资助单位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申请和报账,合理利用资金,遵守相关的规范和约束。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素养。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通过提供经济资助,辅导和指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种模式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和创新。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育人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而资助育人模式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从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意义和现状出发,探索和研究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意义资助育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公平、培养复合型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资助育人,可以帮助那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帮助他们更好地专心学习。

资助育人也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实现社会公平。

资助育人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资助和支持,可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目前,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种形式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完善。

目前,专项资助、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形式的资助措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那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资助和支持。

一些高校还通过建立学习助力中心、设立勤工俭学岗位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当前资助育人政策和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部分有需要的学生仍然难以获得应有的资助和支持。

资助育人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监管不力、管理混乱等问题也影响了资助育人的效果。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刻不容缓。

三、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发展1. 完善资助政策针对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不足,应当通过完善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标准和覆盖面,确保更多的有需要的学生能够获得资助和支持。

还可以通过分类资助、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确保资助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强化资助监管针对资助育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的问题,应当通过强化资助监管,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体系,规范资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助育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资助政策的有效执行。

以育为本,以爱为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

以育为本,以爱为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管理与标准化以育为本,以爱为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王迪(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步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资助育人是一个重要环节。

文章根据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结合新时代背景 下对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拓展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当以育为本,以爱为源,用心做好资助育人工作,让资助育人工作能惠及更多困难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全面实现教育教学各环节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1引言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 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 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 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 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 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 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 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步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 资助育人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资助育人是落实高 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提升高校资助育人 成效,亟须把育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 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推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着力 构建发展型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2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近年来,国家在高校资助育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形成并形成了以奖、助、贷为主,勤、免、补为辅,其他形式做重要补充的较为健全资助体系。

大多数高校也能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针 对受助学生幵展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丰富多 样的育人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家庭经济条件不良的学生仍然存在。

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困难,难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因此需要资助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大学生资助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物质帮助,更是要通过资助育人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助育人是大学生资助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建立健全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地方可以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或者案例来加强论据】。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作为大学生的资助对象,他们在接受不同形式的资助的也在接受着不同程度的教育影响。

探讨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关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合理的资助安排和育人方式,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关乎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通过优化资助育人模式,可以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合理的资助安排可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对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目标。

深入探讨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字数要求2000字】2. 正文2.1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定义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帮助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品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这种模式旨在通过资助帮助学生解决经济难题,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业和社会实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基于“以人为本,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析

基于“以人为本,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3 2 — 0 1 8 1 — 0 2
为帮助经济 困难大学生顺利 完成学业 , 国家相继 出 台了一系列 文件及 奖 、 贷、 助、 补、 减五 位一体 为 主 的一 系列相 关配套实施 办法 , 加大 了对 家庭 经济 困难 学生 的资助 力度 , 为他们顺 利完成学业 提供 了坚实 保 障 ,充分体 现了 国家对 困难 学生受教育 问题 的重视 。 各大 高校 资助工作 在经 过多 年 的探 索 和努力 也相 继 成熟 , 体 系逐步 完善 , 虽 然 已形成 规模取 得 了 良好 的 成效 , 但 是更大层 面上倾 向于业务 开展注重 于对 学生 的物质 帮扶 ,淡化 了对他们 的思想政治教 育 , “ 受 助” 与“ 教育 ” 两者 间脱节 , 达不 到 以人为本 , 资 助育人 的 目的。 资助只是一种形式 和途 径 , 在贫困学生受助面 、 受助金 额逐渐递增 的现实情况下 , 如何 在物质 帮扶 中 发挥 其教育功能 , 包 括理想信念 、 自强 自立 、 感 恩及健 康人格 全面发展等 , 是我们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 的 重要组成部 分。 高校 贫困生资助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1 . 认定机制不够健全 。家庭 经济 困难 学生认 定工
摘要 : 从 目前 高校 资助 工作存在 的问题着手 , 重点把握 以人为本资助育人这一核 心理 念 , 将 思想政 治教 育 深刻融入到 资助 工作 中, 力求实现 经济资助和 育人并举 , 根 据 自己的工作 经验 , 提 出些许见解。
关键词 : 资助育人 ; 思 想政 治教育 ; 思考; 探索

还有这样 一个现象存在 ,新生 贫 困申请寥 寥无几 , 再 到 下一年 , 班级 近乎 多一半 学生都 申请 , 调查 了解 到 大家秉持这样 的心理 : 国家的钱不拿 白不拿 。另 外在 认 定开展 过程 中 , 有 些学生 担心 被人 看不起 , 不愿 意 表 述 自己的实 际困难 ,从 而享受不到该 有的资助 , 而 有 些学生会 因为 善于表达 占优势 , 这些 实际 问题会 影 响我们贫 困信息获取的真实性 , 从而影响受助群体 。 2 . 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完善 。 由于资助工作量大 、 受 助面广 、 时 间紧、 任务 重 , 大多数 高校在 开展资助 工作 时每个学 院仅 由1 ~2 名老师负责 , 疲 于应对业务 性 的 工作 , 老师难 以抽 出更 多 的精力对 学生进行思想 政治 教育 , 最 多可 能只是 涉及专 业学 习教 育 , 鼓 励其好 好 学 习, 考得高分 , 拿到好名次 , 达不 到资助育人 的真正 目的。 目前 国家无偿 给予学生 的太 多 , 让学生滋 生出 等、 靠、 要 的思想 , 更 有甚者认为 国家和社会 的资助属 于理所应 当 , 没有 理解 国家贫 困资助所赋予 的真正含 义 ,这与我们在 工作开展过程 中对 政策解读 不当 、 感 恩教 育缺失 、 教育 理论 与实践 不衔接 、 对 学生思 想渗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从而推动其个人成长和学术进步。

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为完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当前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情况从政策层面看,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出台《高等教育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资助政策和资助对象,并提出了奖学金、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方式。

各地方政府和学校也纷纷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资助。

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资助对象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包括特殊群体、学业优秀的学生等。

资助方式多样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覆盖了大部分资助需求。

资助标准逐步提高,资助金额和范围得到了不断扩大,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在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资助对象的确定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比较模糊,导致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无法享受到资助。

资助方式并不够多元化,助学金、奖学金虽多,但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资助需要。

资助标准并不够合理,一些优秀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得到充分的资助,影响了其个人发展和成长。

资助的管理和监管还不够完善,一些学校和地方政府虽然制定了资助政策,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资助金流向不够透明,也存在一定的腐败现象。

为了确保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明确资助对象和标准,使得资助政策更具可操作性和公正性。

要加强对资助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资助信息系统和财务监控系统,加大对资助金的监督力度,确保资助金的合理使用和流向透明。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对大学生进行资助的一种方式,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经济困难,以便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业,顺利完成学业,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不仅是为了改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篇文章将分析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特点以及它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核心是提供经济援助。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面临着各种困难,例如学费、住宿费、食品费等。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通过给予经济援助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问题。

这种经济援助可以是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形式。

这些资助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优势进行个性化的设置,以确保对每个学生的资助都是有针对性和有效的。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特点是整合资源。

大学生资助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经济援助,还涉及到对整个学生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资助机构通常会整合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资源,以确保资助政策的实施和管理。

通过整合资源,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感。

资助并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过程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学生在接受资助的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必须按时完成学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并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经济问题,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学业。

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

通过接受资助,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资助过程,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个人学习的受益者,还是社会的一员,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社会科学研究2972020年第1期总第206期No.1. 2020Sum 206为实现高校全面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纳入“以人为本”的视域下进行思考与开展。

资助育人工作与大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应贯彻“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使资助与育人工作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高校助困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要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尊重人的价值”。

“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最终目标是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不断推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以人为本”,出发点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最终目标是实现贫困学生健康成长,保护受助学生的根本利益。

在工作中充分做到尊重贫困学生,保护其人格的独立性、平等性和发展性。

“以人为本”视域下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发挥了教育者的职责,也强调了贫困学生的自主成长,使贫困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根据自身需求寻求帮助,逐步转变贫困学生因家庭原因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引导受助学生自尊、自立、自强,帮助受助学生实现梦想。

二、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以人为本”的意义高校资助工作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体现,是保障受助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内在需求,也是关心受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1.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常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高校生活,在校期间不掉队,决不能因家庭经济问题影响学业,甚至出现退学、休学现象。

同时,受助学生往往因家庭情况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其健康发展。

资助育人工作“以人为本”,从切身需求出发,关爱受助学生,加强对学生三观的正确引导,培养其积极进取的自强精神。

使其能够顺利融入周围环境中,与同学愉快相处,感受大学生活的温馨和校园环境的和谐。

高校资助工作“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每一个资助环节,保证每一个资助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维护学生自尊心和个人利益,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关爱、尊重和认可。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近年来,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越来越重视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这种模式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发展水平,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社会适应和就业能力,旨在最终达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进行探析。

一、基本原则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公平、开放、专业和共享等。

平等原则要求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因身份背景和条件的差异而有所偏袒。

公平原则要求确保资助资源在分配过程中合理利用,在所有学生中平等分配。

开放原则要求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宣传资助育人政策。

专业原则要求实施高效、科学的管理,确保资助育人工作与其他教学管理工作相配合。

共享原则要求通过资助育人活动,进一步凝聚校园文化、提高校园信心和向心力。

二、实施原则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突出重点、重视自主和强化宣传等。

科学管理要求对大学生资助育人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实施科学的策略规划和项目管理。

突出重点要求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关键时刻和重要环节,为他们提供最佳的资源和支持。

重视自主要求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在这种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来加强这方面能力。

强化宣传要求利用各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强化宣传,让所有学生更快速地了解各类资助育人政策。

三、实施方法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施方法包括:资助品种多元化、资助标准适应性和建立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等。

资助品种多元化要求提供不同种类的资助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资助标准适应性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困难和需求,科学地分配多元化的资助资源,确保其最大化和有效性。

建立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要求在完善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机制的同时,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资助。

四、实施策略大学生资助育人的实施策略包括:规划先行、改革试点和多元合作等。

规划先行要求通过全面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学生资助育人计划和制度,推动资助育人进程。

改革试点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突破传统的资助育人模式,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资助育人方式和方法。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创新途径探讨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创新途径探讨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创新途径探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创新途径,关键在于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政策,强化资助育人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广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动态核查,精准管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之一,是保障资助对象的公正性和身份真实性。

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资助对象的动态核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根据不同的资助对象和资助项目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资助标准和资助管理办法,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如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奖学金评选等多个层面的全方位考核,综合评判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资助育人的参考依据,加强对资助对象的动态管理,确保每一份资助都流向需要和值得的对象。

二、创新模式,完善政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资助项目和资助对象的匹配度和针对性。

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探索新的资助育人模式,如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资助育人的新渠道和新方式,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同时,要完善高校资助育人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资助育人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和标准,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公开透明。

三、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在此过程中,应始终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具体包括:首先,要依托现有的各种信息化平台,建立健全高校资助育人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其次,要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如提供心理辅导、创业指导、就业服务等多种服务,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最后,要重视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提高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营造良好的视角,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旨在通过经济资助,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通过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资助、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

经济资助是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基础,通过提供低息贷款、助学金等经济资助方式,解决贫困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基本问题,使其能够专心学习。

结对帮扶是指将大学生和社会上的优秀人士或组织联系起来,进行激励和帮扶。

通过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贫困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助育人模式本身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贫困学生的需求。

目前,我国贫困学生规模庞大,经济资助、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的资源都十分有限,很难覆盖全部贫困学生。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可能会导致贫困学生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些贫困学生可能通过依赖资助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缺乏自我发展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道德风险,例如资源分配不公、贫困学生的心态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确保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贫困学生改善经济困境,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一模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资助育人模式,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之才。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指高校通过资助形式,对学生进行经济援助和综合帮扶,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人文关怀意识的目的。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的一种工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通过关怀学生的需求、提供合适的资助项目和培养机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并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强调以人为本。

传统的高校资助工作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贫困程度,通过发放奖学金或助学金来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

而在人文关怀下,高校资助工作更加注重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高校会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帮扶调研,在资助项目的申请和发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资助方案,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注重综合帮扶。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经济援助,也包括提供关爱和帮助的综合服务。

高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可以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综合帮扶,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终身发展的目标。

人文关怀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获得经济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之心。

高校可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可以开展讲座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研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现实,增强他们的社会感知能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随着高等教育条件日益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物质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在大学校园内,我们却经常听到有部分大学生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尤其是来自农村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如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了一系列资助政策,从资金上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度过经济难关。

本文对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进行了探析。

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背景和意义目前,各大高校的资助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校内奖助学金、社会助学金、减免学费等多种形式。

这些政策的实施,既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有各校自主实施的举措。

这些资助政策的背景在于,我国的家庭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学校园是他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重要窗口,举办各种形式的资助活动,将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大学生经济上的困难,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因此,大学的资助政策在提高教育公平、加快人才培养、实现社会目标的推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1. 资助管理体系建设在社会上,一些资助管理机构效率低下,甚至发生资金流失等情况。

因此,在大学生资助养人模式中,资助管理体系建设尤其重要。

一方面,在大学内部,应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资助工作组织管理体系,从人员、制度、流程等方面做好运行保障工作。

另一方面,在大学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对受助学生的资格审查和适度监管,确保资助资金使用合法、规范。

2. 举办多样化的资助活动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大学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资助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去参加各种竞赛、夏令营、讲座等,给予实际的帮助,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比如,南京大学自强助学集团是由一群“靠自己”大学生组成的社团,他们从毕业生中获得帮助,通过自己的奋斗和组织的力量,为需要资助的同学提供从学费到生活费等一系列帮助,为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构建

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构建

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资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资助既是国家政策的实施,也是高校责任的体现,更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高校在资助大学生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助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到学业进程,甚至导致辍学。

如何构建适合人本旨归视域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篇文章旨在对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提高大学生资助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通过全面分析和总结,期望为高校和政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新视角,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构建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在于推动高等教育朝着人本旨归的方向发展,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人本旨归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能够实现高等教育的育人使命,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通过构建人本旨归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推动高等教育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人本旨归视域下建立起一套适合大学生资助育人的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概述、要素分析和构建路径,以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大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构建

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构建

人本旨归视域下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构建近年来,大学生资助工作逐渐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挥大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学生资助的关注不够,缺乏育人意识和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对于改善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育人理念人本旨归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应以育人为核心,将资助视为育人的手段。

通过大力开展资助育人,搭建良好的资助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提高生活品质,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和实践机会,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二、育人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应明确育人目标,制定相应的资助政策。

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可以采取生源专项资助、勤工助学等政策,降低他们的经济压力;对于成绩优秀、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可以设立勤奋奖、创新奖等奖励机制,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人本旨归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应采取系统的管理模式,完善资助管理制度,优化资助服务平台,提高资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加强对学生的资助监管,确保资助资金的正确使用,建立资助诚信档案,加强对资助工作的自我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资助政策和组织管理,提高资助育人的质量和效益。

四、育人机制人本旨归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应建立有机的育人机制,构建校内外多维度、跨学科的合作模式,打破学科和组织部门的壁垒,建立起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志愿团队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和培训机会,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平台。

综上所述,人本旨归视域下的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应以育人为核心,确立明确的育人目标,建立健全的育人管理机制和育人支持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合作机制,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高效、个性化的资助服务,更好地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近年来,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成为了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指通过给予经济资助和各种形式的帮助,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将从资助政策、育人目标和教育实践等方面对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进行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核心是资助政策。

高校通过制定不同形式的资助政策,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提供一系列的学习、生活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勤工助学等,为学生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专心地学习和成长。

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内兼职、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帮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

通过经济资助和各种帮助,促进学生在学业、专业技能、人际交往、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通过资助育人模式,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

该模式强调“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资助措施和教育计划。

大学可以通过专业导师制度、学术讲座、创新创业平台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培养。

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是指学校为了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
供相应的资助政策和服务。

这一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物质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并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才培养。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合作,包括政府、企业以及民间组织。

学校应制定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如提供奖学金、减免学费等,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政府可以出台资助政策对学生进行资助,鼓励企业设置助学金、奖学金等。

此外,民
间组织可以提供志愿者服务和捐赠物资等方式支持学生。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中,学校应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

学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
规划也应加强,帮助学生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决策,从而减轻经济负担。

同时,学校
需要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和沟通,促进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资助育人。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应珍惜资助机会,努力学习,争取优秀成绩,完成学业,为自己
和母校争光。

此外,学生还应坚持道德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牢记
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

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探析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旨在通过资助和帮助拓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空间,提高学生的成长水平和综合素质。

其中,资助包括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两种形式。

物质资助主要指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给予学生经济支持,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精神资助则是指通过定向指导、心理疏导、主题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瓶颈,提高其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内在动力和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加快其成长发展。

在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实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资助形式的多样性。

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公益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等形式应该在策划、制定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地域、群体、需求等不同层次因素加以考虑,形式应多样性、合理化,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资助流程的规范化,支持学生方便、快捷地申请、报销,提高资助给予的透明度和公正度,防范不正之风。

二是注重精神资助的深度和广度。

精神资助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精神资助要注重通过建设良好的心理辅导、成长教育、社会实践等平台,让学生知行合一,加强对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的沉淀和练就。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深度参与,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建设全方位的学生成长发展体系。

三是注重资助效益的评估与提升。

大学生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评估与提升。

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利用先进的教育评估、数据分析、质量监控等手段,对资助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系统的评估,总结经验、收集反馈,探明不足和改进方向,提高资助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高校应该在增强学生毕业深造、创业、就业、生活管理等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充分发挥资助措施对于学生自我实现、社会责任、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推动大学生全面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以人为本,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析
基于“以人为本,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析
张维静
摘要:从目前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着手,重点把握以人为本资助育人这一核心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刻融入到资助工作中,力求实现经济资助和育人并举,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些许见解。

关键词:资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思考;探索
为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及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为主的一系列相关配套实施办法,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保障,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困难学生受教育问题的重视。

各大高校资助工作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也相继成熟,体系逐步完善,虽然已形成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更大层面上倾向于业务开展注重于对学生的物质帮扶,淡化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助”与“教育”两者间脱节,达不到以人为本,资助育人的目的。

资助只是一种形式和途径,在贫困学生受助面、受助金额逐渐递增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在物质帮扶中发挥其教育功能,包括理想信念、自强自立、感恩及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等,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认定机制不够健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程序一般如下:本人申请: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需如实填写《**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大学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提交班级资助评议小组;评议小组讨论确定:班级资助评议小组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和对班级同学负责的态度,对提出认定申请的同学进行讨论,初步确定本班级经济困难学生推荐名单及排名,提交班级民主评议;班级民主评议:班级资助评议小组组织班级同学召开专题班会进行民主评议,最终将结果报学院评审;学院评审;学校审定。

贫困信息认定是开展资助工作的首要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新生和老生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大有不同,新生刚入校,彼此之间不了解,贫困认定小组只能根据申请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判断,信息掌控不够全面和准确,有时候会将经济条件较好的评定上而把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忽略掉。

老生在经过长达一年以上的学习生活后,彼此之间相对了解些,那些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贫困生”自然会被排除掉,也有一些班级碍于情面,使浑水摸鱼者一日受资助,终身受资助。

认定工作中还
有这样一个现象存在,新生贫困申请寥寥无几,再到下一年,班级近乎多一半学生都申请,调查了解到大家秉持这样的心理: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

另外在认定开展过程中,有些学生担心被人看不起,不愿意表述自己的实际困难,从而享受不到该有的资助,而有些学生会因为善于表达占优势,这些实际问题会影响我们贫困信息获取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受助群体。

2.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完善。

由于资助工作量大、受助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每个学院仅由1~2名老师负责,疲于应对业务性的工作,老师难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多可能只是涉及专业学习教育,鼓励其好好学习,考得高分,拿到好名次,达不到资助育人的真正目的。

目前国家无偿给予学生的太多,让学生滋生出等、靠、要的思想,更有甚者认为国家和社会的资助属于理所应当,没有理解国家贫困资助所赋予的真正含义,这与我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政策解读不当、感恩教育缺失、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衔接、对学生思想渗透不完善等息息相关。

很多学校在开展贫困生的教育工作时,偏重于理论和说教,缺乏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没有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思想教育无法引起学生共鸣,使教育成效大打折扣;教育手段单一,创新不足,很多高校简单举办一些活动,如感恩演讲比赛、征文及签名等,年复一年不曾改变,没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给我们新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生动形象的感恩教育。

二、以人为本资助育人
资助育人,核心理念是以资助作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从以下几方面谈如何更好地将资助育人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1.落实资助政策,完善评定体系。

在认真宣传现有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认定小组成员的选拔要尽量做到全面、公平,要推举出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自愿无私为同学服务的人员来担任评定小组成员,如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担任小组组长,由班委代表及各宿舍推举出的代表作为组员。

学校要试图建立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资助体系,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原因,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原始材料,若为低保家庭,应提供其证复印件;家庭成员遭遇疾病的,应提供相应的医疗证明或者检验报告;家庭突遭自然灾害或意外受灾的,提供受灾证明或图片,附上基层组织联系方式;家庭成员有残疾的,提供其证复印件;总之应做到证明材料支撑阐述缘由。

除此之外应建立受助学生信息库,包括其个人信息、在校情况表现、家庭情况介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受助情况等,每一年根据情况对库里的信息进行滚动,规范受资助学生群体,尽力做到将每一分钱都用来帮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同学。

2.紧抓资助各环节,把握其时效性。

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应明白其肩负的使命,即资助育人的管理与实施,在提供经济帮助的同时,应该紧抓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提高工作的正对性和时效性。

从前期的宣传到中期的评选到助学金发放再到之后的跟踪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思想教育者从事大量的工作,在前期宣传中,要吃透资助政策,落实宣传到位,在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中期评选时严格按照程序认真开展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注意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贫困的观念;到助学金发放时,积极开展榜样在身边活动,树典型,举办各类奖助表彰,培养学生进取意识,此外要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和实践能力,借助于各种有偿资助平台,如勤工助学等;后期跟踪教育中要多开展一些公益、感恩活动,如通过组织义务服务队等形式让贫困生在开展义务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全面锻炼成长激发强化学生的感恩、责任、奉献意识。

在日常教育中,要多开展励志、心理帮扶,力求让学生以自信、阳光、健康的姿态面对人生。

3.拓宽资助渠道,扩大勤工助学覆盖面。

除国家社会提供的大量无偿资助外,高校应积极探索更多的有偿资助方式,如勤工助学,对学生而言,勤工助学具有学识上的自我补充、能力上的自我锻炼、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经济上的自主补偿等综合功能。

将勤工助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资助育人形式,把它与学校的育人工作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走自立、自强、自助的道路,通过勤工助学劳有所获改善自己的生活,让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对他们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一份责任,克服“等、靠、要”思想,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强有力教育,非常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国家高校应提高勤工助学的补贴力度,加大勤工助学的资助力度,多渠道开拓勤工助学岗位,建立健全“多元化”勤工助学模式,结合贫困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优势,整合校内资源,挖掘勤工助学岗位,促进勤工助学活动向高层次发展:勤工助学活动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勤工助学活动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勤工助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勤工助学活动与课余科技活动相结合。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生活自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责任意识以及人生规划意识。

4.合理利用奖助政策,提升贫困生学习热情。

目前高校除了国家助学金及各社会类助学金外,也有丰厚的奖助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奖学金,这些高额的奖助学金也发挥着其育人功能,激励广大贫困生努力学习的热情。

举一个例子,20XX年某高校20XX级学生中,获得国家奖学金者均为贫困生,获得校长奖学金的贫困生占到二分之一,在班级及专业排名中,贫困生也占到一半以上,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向
上,这些奖学金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展现自我的热情。

对于我们育人工作而言,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理念的渗透和方向的引导至关重要。

5.以人为本,从“心”出发,物质与精神共同脱贫。

在开展实施资助工作时,既要关注学生物质脱贫,又要注重学生的精神自强,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基础上,加强对其精神扶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自强自立。

首先应与贫困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通过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借助座谈交流等形式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心理健康老师也要特别关心这个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疏导其心理困惑,提供心理咨询和服务,多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树立健康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最后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从“心”出发,爱心、耐心、用心、关心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多样的资助育人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成长,化贫困为奋斗的源动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要做好高校资助育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所有配合和支持,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模式。

总之,做好资助育人,要把握三点:一是坚定育人方向。

扎实做好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宣讲,使受助学生加深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理解,真切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二是把握育人核心。

要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教育引导其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奉献祖国和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用自己扎实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三是明确育人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制度建设和机构设置促进学生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