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3 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专训(3) Word版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03  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专训(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3 2022高考新题型诗歌鉴赏之客观选择题专训(3)(教师版)时间:45分钟分值:30分得分:(2023优秀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答案】C【解析】“以动衬静”错。

“清笳乱起”表现边关敌情,“铁骑无声”表现军队严整,没有主次构不成衬托。

可以说是“动静结合”手法。

【赏析】《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记梦,写梦游中他来到前线,清笳四起,铁骑无声,关塞雄丽,一派清寒肃穆的边塞军旅生活场面。

下片抒情,对孤苦寒灯,听凄切漏声,看斜月清冷,感慨功名未就,悲叹鬓发花白,却依然执着自信,壮志不老。

全词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对比,来抒写词人至死不衰的爱国激情,颇具沉雄悲壮之美。

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

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那就不忍说了。

那作者有这样的“梦游”,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龙源期刊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作者:陆游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6年第36期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解读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

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的新朋友,称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词人的词境里,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词人的描绘之中。

词人为何有“不知何地”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这压着词人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

词人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这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

黑夜因词人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词人报国雄心的火焰在熊熊燃烧。

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执着!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不在人世,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

如此的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词人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

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末路之慨。

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境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着的为国献身的精神。

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译文赏析《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宋代:陆游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译文】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

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赏析】这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

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

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

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

“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

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

“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

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一带呢?作者只是以此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人之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人的陆游有这样的“梦游”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7]宋陆游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 [8]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9] 。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10] 。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7]师伯浑:字浑甫,蜀中隐士。

力主抗金,名震秦蜀。

乾道九年,相识于眉山。

淳熙元年春,陆游离嘉州,伯浑饯之于青衣江上。

此词为别后寄怀之作。

[8]雁门西:雁门关以西,关在山西代县西北。

[9]睡觉(jué):睡醒。

[10]“封侯”句:班超云:“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见《后汉书·班超传》。

译文: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

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评析:这首记梦之作,是书赠师伯浑的,旨在向同志之士抒写胸中的孤愤。

背景是陆游的主官力主抗金的王炎罢废,孝宗放弃了锐志恢复失地的战略,改而奉行和戎的政策。

这对于梦寐不忘恢复的陆游来说十分失望和痛心,于是他创作了这首记梦词。

军营的清笳把他从梦中惊醒,无声的铁骑,像潮水般涌动着。

这是北边的雁门关?还是西边的青海呢?等到漏声唤醒,月照斜窗,才知道不过是封侯一梦罢了。

结尾用“鬓虽残,心未死”,集中表现老诗人精忠爱国、至死不渝的壮志和深悲。

场面的布置、情境的设计,皆非同凡响。

用末尾的悲苦,反衬前段之辉煌,对比强烈震撼人心,与其晚年之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如出一辙,令人不忍卒读。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官宦世家,以荫补登仕郎。

自许封侯在万里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赏析

自许封侯在万里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赏析

自许封侯在万里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赏析自许封侯在万里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赏析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译文] 少年志大曾默许,日后封侯在万里。

谁料到,两鬓已花白,壮志依然心不死。

[出自] 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①记梦: 记录梦境. 师伯浑, 词人的朋友.②雪晓句: 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 笳, 古管乐器名.③想关河: 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④雁门, 雁门关, 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⑤青海际: 青海湖边.青海湖在今青海省.⑥睡觉: 睡醒.⑦漏声断: 漏声尽. 指夜深.⑧自许句: 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⑨残: 此指头发脱落稀疏, 意即年老.译文下雪的清晨,四面传来凄清的胡笳声,我们这时踏上征程。

梦境之中,不知道身在何地?只见精锐的骑兵,好似一股洪流悄然疾进。

推想这关河,应在雁门关西,青海湖边。

梦醒后,只见寒灯莹莹,漏声断绝,月光无声地斜照在窗户纸上。

曾经期望立功异域,封侯万里。

有谁了解呢?自己已经两鬓斑白,但报国建功之心并未泯灭。

赏析: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

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

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

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②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③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④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⑤【注释】①师伯浑:字浑甫,四川眉山人,擅诗文,隐居不仕。

乾道九年(1173)夏,陆游调任嘉州,经眉州与师氏结识。

淳熙元年(1174)春,陆离嘉州,四年后师氏即卒。

②清笳:凄凉的胡笳声。

③铁骑(ji):披铁甲的骑兵。

雁门:关名,在山西代县西北,古时边塞要地之一。

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④睡觉:睡醒。

觉,觉醒,醒来。

漏:古时计时器。

漏断,漏壶中水滴光,意为夜深近拂晓。

⑤自许:自信。

封侯:用班超立功异域,封侯万里意,指建功立业,抗敌报国。

【译文】在雪光映耀的清晓,一片笳角悲壮之声四起,我不知道梦中到了何处?只见一队队铁甲骑军衔枚无声挺进,望去似洪流般静静流驰。

想来一定是关河之外,雁门关西,青海湖边了。

待到醒转,唯有冷灯寒焰暗照,漏声也已响断,夜已极深,月也西斜映在窗纸。

啊,我年轻时自信此生定能“万里封侯”,报效家国,可是有谁知我,即使屡遭挫折现今两鬓残白,心仍未甘呀?!【赏析】俗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般说来,梦乃是积淀在大脑皮层深处的思绪的幻现。

陆游独多梦诗梦词,此类记梦之作或真实记述,或托梦以明志,其旨归是一致的。

此词和他的著名的“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篇同出一心,是这位满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期望的老诗人抒怀之作。

梦境愈写得热烈,现实处境的萧瑟凄清愈衬现得强烈、显明。

结句既坚毅,又悲凉;既昂奋,又沉痛。

冯煦以为放翁词的“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似当以这一类作品为准的。

记梦寄师伯浑诗歌鉴赏

记梦寄师伯浑诗歌鉴赏

记梦寄师伯浑诗歌鉴赏
《记梦寄师伯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主题是抒发爱国主义激情,通过梦境描绘了北方关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收复故土的渴望。

上片写梦境。

词人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以雪、笳、铁骑等北方特有的事物,展现出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

在梦境中,作者看到了雄伟的关河,联想到雁门、青海等地,代表着广阔的西北领土。

然而,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作者不禁感慨万分。

下片写醒后。

词人在寒灯下醒来,漏声断绝,月斜窗纸。

尽管作者已自许封侯在万里,但又有谁知道,他的鬓发虽残,但心中的激情并未消退。

整首词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这首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艺术手法: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富有动态的关塞风光画面展现了梦境中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2.情感表达:词人通过描绘梦境和醒后的情景,表达了对收复故土的渴望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

3.寓意:词人以梦境中的关河景象寓意着国家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总的来说,《记梦寄师伯浑》是一首具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感的词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收复故土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关切。

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全文及解析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全文及解析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全文及解析《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全文如下: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陆游的作品,通过描写自己梦游边塞、立志报国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虽年老体衰但仍渴望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师伯浑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报效国家的悲愤和无奈。

词的上阙写梦中所见,描绘了一幅金兵入侵、战乱不断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词的下阙写梦醒后的情景,寒灯相伴,漏声已断,月亮西斜,窗户纸上映着自己衰老的面容。

作者虽然自许封侯万里,但现实却是鬓发已白,心有余而力不足,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整首词以梦境与现实相对比,情感真挚,意境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这首词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形象生动: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如“雪晓清笳乱起”“铁骑无声望似水”“漏声断、月斜窗纸”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

简练明快:整首词的语言简练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对仗工整:词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等,增强了整首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情感真挚:作者通过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年老体衰、无法报效国家的悲愤和无奈,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这首词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简练明快、对仗工整、情感真挚等特点,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陆游《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古诗词PPT

陆游《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古诗词PPT

诗 人 故 事
古代 诗词
四 诗人故事
名字由来
关于陆游的名字,在《山阴陆氏族谱》中有载:“游字务观,小字延憎, 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至于此名的渊源,宋人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 中曾提出两种说法,一说为陆游之母唐氏于临产前曾梦见诗人秦观(字少 游),因此以秦观之名为其子之字,以秦观之字为其子之名;另一说称或 许是陆游本人因倾慕秦少游而所取之名。清人查慎行则认为陆游之名较为 可能出自《列子·仲尼》的“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因为古人取名,往 往注重名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观、游二字在古文中也常为连文。不过 上述说法何种较为可信还有待考证。
三 诗词赏析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 白,但壮志犹存。此句一出,更让人赞叹不已,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当然 “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 让人体味到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上下片一气呵成,梦境和实 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首词为作者向志同道合的友人抒吐心怀之作。上片描写的梦中所见景象 “关河”“雁门”“青海”都是南宋当时重要的西北边防重地。梦境中军 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
三 诗词赏析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 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 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 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 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 者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因为坚持收复 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词人悲愁 心境的写照。“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 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 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
二 诗词内容
翻 译

唯恐惊醒梦中人诗词

唯恐惊醒梦中人诗词

唯恐惊醒梦中人诗词1、《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宋代:陆游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译文: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

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

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

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

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

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2、《梦李白二首·其一》唐代: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译文: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铁骑无声望似水的全诗

铁骑无声望似水的全诗

铁骑无声望似水的全诗
这是宋朝诗人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下半部分,全诗如下: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这首词抒发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对宋朝皇帝和一些大臣主和苟安的不满。

艺术上,这首词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上片的梦境与下片的现实处境和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明了在那样严峻的形势下,爱国志士却闲居家中,日思夜梦以求报国而不可得。

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译文赏析

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为作者向志同道合的友⼈抒吐⼼怀之作。

下⾯是分享的陆游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代: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声望似⽔。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

漏声断、⽉斜窗纸。

⾃许封侯在万⾥。

有谁知,鬓虽残,⼼未死。

【译⽂】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

铁骑⽆声,望过去如⽔流淌⼀般绵延不绝。

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光斜斜透过窗纸。

我⾃许可在万⾥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可我(在战场杀敌⽴功报效祖国的)⼼却并未死去! 【赏析】 这⾸寄赠友⼈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

他调离南郑后,⼀直对前线的戎马⽣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

这⾸词就从⽣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情。

上⽚写梦游中的世界。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

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也渲染了战争氛围。

“铁骑⽆声望似⽔”,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条默默⽆声的河流。

此处运⽤⽐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

“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带了。

⼀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是作者的联想。

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带呢?作者只是以此来代表⼴阔的西北领⼟,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的陆游有这样的“梦游”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

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过渡到下⽚。

下⽚写梦醒后的感慨。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全文作者翻译赏析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译文]少年志大曾默许,日后封侯在万里。

谁料到,两鬓已花白,壮志依然心不死。

[出典]陆游《夜游宫》注: 1、《夜游宫》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2、【注释】①记梦:记录梦境。

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②雪晓句: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

笳,古管乐器名。

③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④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青海际:青海湖边。

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⑥睡觉:睡醒。

⑦漏声断:漏声尽。

指夜深。

⑧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⑨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

3、译文下雪的清晨,四面传来凄清的胡笳声,我们这时踏上征程。

梦境之中,不知道身在何地?只见精锐的骑兵,好似一股洪流悄然疾进。

推想这关河,应在雁门关西,青海湖边。

梦醒后,只见寒灯莹莹,漏声断绝,月光无声地斜照在窗户纸上。

曾经期望立功异域,封侯万里。

有谁了解呢?自己已经两鬓斑白,但报国建功之心并未泯灭。

4、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

陆游的爱情生活很不幸,他的仕途也非常坎坷。

陆游出生前,母亲梦见了秦观,就用秦少游的“游”做孩子的名,将“观”放到孩子的字中,希望能将陆游培养成秦观那样才华横溢的大文人。

可惜的是陆游两岁时,就遇上“靖康之难”,不得不随家人四处逃亡。

经历了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接受着不忘国耻、收复家园的启蒙教育,因此,陆游的人生理想就是“驰骋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壮志满怀的陆游,在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试时,初试虽然名列第一,但因排在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遭忌恨。

复试时,秦桧以陆游的文章“喜论恢复”为借口,将他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孝宗即位,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才被赐进士,而这时,他已经年近四十了。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

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

陆游自成都去犍为,识之于眉山。

他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他的《师伯浑文集》作序。

②雪晓:下雪的早晨。

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

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③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

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④关河:关塞、河防。

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

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青海际,青海湖边。

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⑤睡觉:睡醒。

⑥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

漏声断,滴漏声停顿,那么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⑦“自许”句:是说自信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这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⑧鬓残:喻衰老。

【翻译】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

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

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

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

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

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赏析】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训练附答案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的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

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

陆游自成都去犍为,识之于眉山。

他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他的《师伯浑文集》作序。

②雪晓:下雪的早晨。

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

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③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

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④关河:关塞、河防。

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

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青海际,青海湖边。

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⑤睡觉:睡醒。

⑥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

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⑦“自许”句:是说自信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这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⑧鬓残:喻衰老。

【翻译】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

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

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

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拼音版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拼音版

夜y è游y óu 宫ɡōn ɡ·记j ì梦m èn ɡ寄j ì师sh ī伯b ó浑h ún【宋s òn ɡ】陆l ù游y óu雪xu ě晓xi ǎo 清q īn ɡ笳ji ā乱lu àn 起q ǐ。

梦m èn ɡ游y óu 处ch ù、不b ù知zh ī何h é地d ì。

铁ti ě骑q í无w ú声sh ēn ɡ望w àn ɡ似s ì水shu ǐ。

想xi ǎn ɡ关ɡu ān 河h é,雁y àn 门m én 西x ī,青q īn ɡ海h ǎi 际j ì。

睡shu ì觉ji ào 寒h án 灯d ēn ɡ里l ǐ。

漏l òu 声sh ēn ɡ断du àn 、月yu è斜xi é窗chu ān ɡ纸zh ǐ。

自z ì许x ǔ封f ēn ɡ侯h óu 在z ài 万w àn 里l ǐ。

有y ǒu 谁shu í知zh ī,鬓b ìn 虽su ī残c án ,心x īn 未w èi 死s ǐ。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注 释】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

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原文+赏析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
①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②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

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

③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④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青海际:青海湖边。

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⑥睡觉:睡醒。

⑦漏声断:漏声尽。

指夜深。

漏,古代计时器。

⑧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⑨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

【译文】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
地方。

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

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

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
【赏析】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

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

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这里,是
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

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

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

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

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

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

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