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完整版青春有格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青春有格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青春有格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公开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六章“青春有格”部分。详

细内容涉及:1.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2.青春期的人际交往与情

感处理;3.青春有格的重要性;4.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处理情感问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青春有格,健康成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青春有格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以及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青春有格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以及青春有格的重

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青春期人际交往的情景,让学生分组

讨论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青春期情感处理的例题,引导学生正

确处理人际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册上关于青春有格的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

2. 青春期的人际交往与情感处理

3. 青春有格的重要性

4. 如何做到青春有格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青春有格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生理、心理、人际交往

等方面展开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青春期的相关问题,阅读相关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部编)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型:新授课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荣辱观,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能力目标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掌握具体的要求和做法。

难点突破

难点:怎样做到“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对身边的小事着手,体会其中的做法和道理展开讨论、交流,在其中突破,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

课堂设置:探究式课堂

一、启动思维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方格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调动主动思维。

二、行己有耻

活动一:哪些行为和做法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学生思考交流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方式,进行辨别,明确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或者是不可逾越的。

过程:

(学生)分组交流互动,说出实际生活中该做不该做的事。(PPT展示身边的事)(老师)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过渡】我们能辨别出该做不该做的,就有知耻之心,具有提高辨别“耻”的能力。但是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许衡不食无主梨视频)【设计意图】视频资料学生体会底线意识——(心中有主越是没有监督应该讲道德心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过渡)(PPT展示不良诱惑)

【提出问题】面对不良诱惑我们的做法“不”(学生交流)

【过渡】行己有耻让我们明确了如何去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向往美好的事物和方向,《大学》的“止于至善”恰恰告诉了我们成长的方向。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课题 3.2青春有格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廉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学会自省和慎独。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责任意识: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掌握具体的要求。

重点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运用你的经验

(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

联想到什么?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

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讨论、归

纳、回答

熟悉的田字格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引出本节

课关键词。

讲授新课一、行己有耻

1.活动一:行为辨一辨

2.知识小结:什么是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3.材料阅读:【痛心!染粉发女孩曾和抑郁症

抗争半年多】

思考:(1)如果是在网上,你会如何评价郑灵

思考、回

答。

通过网络暴力

的社会现象让

学生明白“什么

是行己有耻。”

并能通过生活

讲授新课华染粉红头发?

(2)看完郑灵华的经历,你怎么看待网络上的

言论?

4.知识小结: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

行动前,要审查愿望;

行动中,要监督调节;

行动后,要反思效果与影响。

5.讨论:充当网课爆破手、水军能获得一定的

报酬,此时你会有怎样的选择?

6.知识小结: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的事情

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1.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1.3.2《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1.3.2《青春有格》教案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青春有格”,本框与之前所学的“青春飞扬”一框共同组成了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方面的要求。相比于前一框理解“青春”的含义,这一框更强调了过好青春时期的要求。通过这一框的学习,帮助学生具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耻而后勇,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最终,帮助学生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引导学生追求“至善”,积善成德,见贤思齐,自我省察。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身心发育急剧加速,好奇心理强烈。但是他们的心智尚不健全,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社会的阅历尚浅。很容易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宜采用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的行为,要求他们做到“行己有耻”,追求“止于至善”。

3.【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及具体要求。

5.【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6.【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新闻:河南新郑三中老师上网课后去世)

过渡: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不能违反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的界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青春有格》。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一、行己有耻的含义。

1.讲述行己有耻的含义。

2020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三篇

2020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三篇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青春有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一)

部编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青春有格》,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难点为:培养学生“至善”的追求。

四、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乐于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应从贴近他们生活的话题入手,引导他们勇敢地倾诉自己的感悟,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应组织全体学生出谋献策,帮助同学走出误区,从而真正正确地理解、把握青春的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媒体创境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资料,与学生互动交流。

自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思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把握具体要求和做法。

2.能力目标:

1)做到“行己有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2)懂得积善成德的道理,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学生知廉耻,懂荣辱的观念。

2)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养成自我省察的惯。

教学重点】

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

教学难点】

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及要求。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处于人生中最好的年华,青春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能够尽情地享受人生竞赛的乐趣,但青

春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规则不能违反。今天我们一起研究《青春有格》。

请同砚谈对“格”的了解,交流并分享(格:规则)。

二、新课研究

一)方针导学一:行己有耻。

在中国古代修身教育中,经常把“礼义廉耻”作为对人道德标准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以哪些事情为耻呢?

学生交流并分享。

1.了解“行己有耻”。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行己有耻的含义。

归纳:“行己有耻”XXX说的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2.探究“行己有耻”的要求。

关于XXX的故事(出示课件)。

题目一:XXX做的对吗?

提示:不对。

问题二:内心隐隐作痛说明XXX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XXX是一个有耻辱之心的人。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是一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散文故事合集。它

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情感描写,讲述了一系列关于青

春的故事,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于这

些青春故事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青春故事的主题和情感内容。

2.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师讲解与讨论:

(1)教师从整体上介绍课文主题和情感内容。

(2)教师通过解读课文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主题。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情感描写和语言运用。

2.小组合作学习: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进行深入研读。

(2)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讨论阅读心得和发现的问题,形成小组内讨

论的结果。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内讨论的结果,与全班进行共同讨论。3.创作练习:

(1)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青春主题的理解,进行独自创作。

(2)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自己的青春故事,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表

达自己的想法,如绘画、诗歌创作等。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与讨论。

(1)教师简要介绍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2)教师解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主题和

情感内容。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情感描写和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思修订稿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思修订稿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思

【】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小组活动,让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

教学: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一、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七年级下册道法 青春有格教案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道法 青春有格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青春有格

1 教学分析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青春的魅力,释放青春的活力,激发青春的热情,树立自信、自强的青春态度,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学会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呢?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

设计及反思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三课第2课时《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_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看到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这些语句中的“格”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你们正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有激情,有力量。积极实践,敢于尝试,体验着成长,并且非常希望证明自己;那么,如何证明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努力呢?又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以及诗词句引导学生分享对“格”字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导入本课课程。

讲授新课

第一目

青春飞扬不张扬一、青春飞扬不张扬

1.行为有则

《小明的一天》系列情境

情景一:上午数学考试,小明有几道题不会做。他

抓耳挠腮,害怕考不进前三名,还可能会被父母批

评。于是,小明偷偷的看了同桌的卷子……

提问:1)小明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小明可能也是一

个非常上进的学生,也想考得一个优异的成绩证明

自己,但是他用错了方法。

行为有则: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

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不能违

反规则,不能逾越基本界限。

2.行己有耻

情境二:中午小明去食堂吃饭,可是饭菜不和自己

的口味,小明挑着吃了两口就把饭菜倒掉了。

提问:你认可小明的做法吗?理由是什么?

活动:阅读感悟,出示教材中卢梭的案例

提问:材料说明卢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有何

启发?

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

不为。

情境三:考试完后,几个同学邀小明去网吧打游戏

放松一下。面对同学的邀请,小明觉得很纠结,但

是,他还是说服了自己,独自回家了。

青春有格教学反思

青春有格教学反思

青春有格教学反思

青春有格是一款针对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下是我对青春有格教学的反思:

1. 良好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是成功的关键。青春有格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质量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青春有格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通过设置讨论区、在线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青春有格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资料,包括在线视频、电子书籍、案例研究和练习题目等,同时提供了多种学习渠道,如课程直播、线上课程和邮件交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4.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青春有格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包括作业辅导、考试准备、职业规划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学习支持。

青春有格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在线学习平台,在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青春有格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_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学情分析

这时期的青少年,有激情、有想法、冲动盲目而又缺乏理性。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机会来证明自己。但是,现实生活和外部环境不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独立性和成人感的发展需求,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又会很容易地陷入失落、失败感中,甚至开始逃避或者出现攻击行为。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也日趋复杂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青少年作为所有人群中最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容易受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价值混乱、无所适从的现实感受。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导向生活中的正能量,则可以助力生命成长。相反,如果青少年此时缺少思想和精神上的正确引领,那么,这些年轻气盛的少年就可能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还会影响到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效果分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基本内涵。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情景,并通过分析进一步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涵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

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同时,要有“至善”的追求,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教材分析

《青春有格》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在青春期需要遵守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遵守底线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本框内容同时也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发现自我的又一次深入,再次印证了发现自我是一生的成长课题。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青春有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有格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青春有格的基本要素及其实践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青春有格?

2.青春有格的基本要素。

3.如何实践青春有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同时,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拥有青春有格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

2.讲解(20分钟)

(1)什么是青春有格?

通过介绍“青春”和“有格”两个概念,让学生理解“青春有格”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拥有“青春有格”。

(2)青春有格的基本要素

介绍“做人、做事、做事业”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并详细讲解每个方面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例如,在“做人”方面,应具备的品质有:诚实守信、正直有为、勇于担当、谦虚谨慎等。

(3)如何实践青春有格?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实践青春有格的方法。例如,在“做人”方面,可以通过关注他人需要、尊重他人意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品质;在“做事”方面,可以通过积极学习、勤奋工作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做事业”方面,则需要具备创新精

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3.练习(20分钟)

(1)个人反思

让学生对自己在三个方面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进行反思,并列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或者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法。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分享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

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

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

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至于行善

(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活动三:说一说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是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

(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探究合作

探究合作一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多媒体显示)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探究合作二

(3)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显示)

探究合作三

(1)你如何看到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一个人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地信念和刚上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板书设计

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

?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方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