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地理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二高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高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高一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社会地理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地理必修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包括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对该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大地构造大地构造是研究地球表面上各种地形的分布和形成的学科。

其中包括地壳构造、地质构造和地貌构造等内容。

通过学习大地构造的知识,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地势分布规律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1.2 地球环境与资源地球环境与资源是研究地球环境变化、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该学科包括了气候与天气、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内容。

通过学习地球环境与资源的知识,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社会地理知识点2.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研究人口分布、人口变动规律以及城市发展与规划等问题的学科。

其中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内容。

通过学习人口与城市的知识,可以了解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2.2 农业与农村农业与农村是研究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变迁以及乡村振兴等问题的学科。

该学科包括了农业类型、农田利用、农村产业结构等内容。

通过学习农业与农村的知识,可以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农村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

3. 中国地理知识点3.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中国地理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气候类型等内容。

通过学习中国地理自然地理的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地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3.2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中国地理经济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学科。

该学科包括了工业布局、交通运输、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中国地理的经济地理知识,可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

以上是对地理必修二高一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必背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必背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必背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地理对于理解世界、认识自然和人文环境非常重要。

地理必修二是高一学年的一门地理必修课程,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和背诵。

一、自然地理1. 世界地理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重点关注地理格局、地球航线、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首先要了解各大洲的位置和特点,掌握世界地理格局。

其次,需要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例如地球自转、倾斜和环流等因素。

此外,还要了解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2.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是地理必修二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中国地理需要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

对于地形,需要熟悉中国的山脉、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湖泊和沿海地区等特征。

在气候方面,需要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包括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并掌握相应的防灾减灾知识。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必修二中的一大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以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人口分布的规律,了解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要掌握世界各大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2. 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工业是地理必修二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资源、农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需要了解农业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要了解工业化的过程和影响,包括工业区的选择和布局,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三、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了解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身处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高二地理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矿物质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固态物质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球的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被分割成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上移动。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的形成过程,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第二部分: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表层水和地下水。

表层水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它们是地球上的重要淡水资源。

地下水则是位于地下的水资源,主要存在于岩石裂缝和孔隙中,是人类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水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变化的科学。

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影响、地形、高度等。

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海洋影响可以调节气候,使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地形和高度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带是指按照纬度划分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域。

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

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各不相同。

第四部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治理污染、循环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等。

结语:高二地理必修二涵盖了地球的结构与构造、水资源、气候与气象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北美地区 欧洲 大洋洲 西亚
亚洲 非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地区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2 国内人口迁移
(1)世界各国国内人口迁移
思考:分析案例中的人口迁移原因,阅读教材填表比较工业化前后世界各国国 内人口迁移。
案例
时间特征
原因
特点
案例一:公元12世纪法国 由于人口增长开展的垦荒 运动,使人口大量向未开 发地区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 国际人口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观察并思考: 1.观察图中哪些地区是人口迁
出区?哪些地区是人口迁入区? 2.观察图中箭头的含义,说说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些原 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人口从发展 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 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
二战前的人口迁移方向主要 是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除了 欧洲殖民者和非洲黑人外,在这 个时期也有很多亚洲的居民前往 美洲和大洋洲做劳工。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口迁移
(1)15-19世纪的国际人口迁移
资料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广义上的黑奴贸易最早是由阿 拉伯人,土耳其人和黑人奴隶贩子进行的;狭义上的黑奴贸 易专指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 非洲黑人来到了美洲。
返回
案例2
英国的工业化与人口迁移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就业机会增加,把大批农 村人口吸引到城镇和工矿区。随着工业集中化趋势的出 现,一大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工业 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 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 50.2%,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 前的75%降至21.9%。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解读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解读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解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大地与地球运动、大气圈与气候、水圈与水
资源、岩石圈与地球内部、生物圈与生物资源等内容。

1. 大地与地球运动: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

包括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地球
自转和公转、地理经度和纬度等概念,以及地球运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大气圈与气候:介绍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包括大
气圈的层次划分、温室效应、气象要素和气候要素等基本概念,以及气候带、气流、
气候变暖等气候特征和变化的影响因素。

3. 水圈与水资源:介绍水的循环和水资源的利用。

包括地球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

还包括淡水资源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地下水和
水库的特点和应用。

4. 岩石圈与地球内部:介绍地球的构造和内部结构。

包括岩石圈的组成和类型,以及
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作用。

还包括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原因、特点和防治。

5. 生物圈与生物资源:介绍生物圈的构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包括生态系统的
组成和功能,以及物种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其他
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地理必修二目录

地理必修二目录

地理必修二目录第一章人口分布与迁移1.1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1.1 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1.1.2 社会经济条件与人口分布1.1.3 历史文化与人口分布1.2 人口迁移的类型与原因1.2.1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类型1.2.2 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1.2.3 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二章人口容量与变化2.1 人口容量的概念与影响因素2.1.1 人口容量的定义与意义2.1.2 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2.2 人口变化的特征与趋势2.2.1 人口增长与减少的特点2.2.2 人口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的变化2.2.3 人口变化的趋势预测第三章城乡空间结构特点3.1 城市的形态与功能分区3.1.1 城市的形态特征3.1.2 城市的功能分区及其作用3.2 乡村的空间分布与特点3.2.1 乡村的空间分布规律3.2.2 乡村的特点与差异第四章城镇化进程与影响4.1 城镇化的概念与阶段4.1.1 城镇化的定义与发展历程4.1.2 城镇化的主要阶段4.2 城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4.2.1 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2.2 城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第五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5.1 农业区位的概念与重要性5.1.1 农业区位的定义与分类5.1.2 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5.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5.2.1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5.2.2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第六章工业地域形成发展6.1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特点6.1.1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6.1.2 工业地域的类型与特点6.2 工业地域的发展趋势与影响6.2.1 工业地域的发展趋势6.2.2 工业地域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第七章交通运输布局影响7.1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7.1.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7.1.2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7.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2.1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的影响7.2.2 交通运输布局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第八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原因8.1.1 环境问题的分类与特点8.1.2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8.2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8.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8.2.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目录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
东亚人口稠密区
南亚人口稠密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 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 类的主要聚居地
海拔/m
2000 1500 1000 500
1.2 2.3 4.4
11.6
200
24.0
56.5
0 10 20 30 40 50 60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 人口比例/%
平原人口密集区 恒河平原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典例示范】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
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C )
①气温较适宜 ③开发历史较长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④经济相对发达 B.①②④ D.②③④
亚、非、拉(85%) 各国不平衡 人口超亿(13个)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发展历史 政治、军事、文化
2.主要规律: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纬度比较
近90%集中于_北__半球中低纬度
从海陆位置比较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
海岸2__0_0_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地形比较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5__0_0米
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分布不均衡。(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中低纬度的 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 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
课本第六页活动题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人口稀少。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1. 自然地理
- 地球及其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固体地壳、流动的岩石软流圈和外层空气组成的大型星球。

-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它们相互作用并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 自然地理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

- 气候和天气: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而天气则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气候状况。

2. 人文地理
- 人口与城市: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城市化等。

- 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影响。

- 经济地理:反映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

3. 地理信息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 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准确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

4. 地理学的其他知识点
- 地图读图技巧:通过图例、坐标等方式解读地图上的信息。

- 地理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调查、统计分析等。

以上是高中必修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认知是地理学的基础。

本章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图的使用。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由固态的地壳、流态的地幔和铁镍合金构成的核心组成。

地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表面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较薄,陆地地壳较厚。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但由于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略为膨胀,而在两极处略为扁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7公里,赤道周长约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

3. 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人们观察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分布的重要工具。

在使用地图时,需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向标和图例等基本要素,以便准确地读懂地图上的信息。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主要介绍宇宙中的地球位置以及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1. 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众多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

太阳系的形成是由一个巨大的分子云逐渐坍缩而成的,其中太阳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内部行星地带,距离太阳约 1.496亿公里,成为第三颗从太阳算起的行星。

地球的轨道呈椭圆形,公转周期为365.24地球日。

3. 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例如,地球从太阳获取能量,并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向宇宙释放能量。

第三章:碰撞地壳构造和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地球地壳的构造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地壳形态的影响。

了解地球地壳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

1. 地壳构造的特点地壳构造是指地壳上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和形态特征。

地壳构造包括大地构造和小地构造两个层面,大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大范围地理现象的总体分布格局;小地构造是指地球上局部地理现象的形态特征。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一、自然地理1. 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3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1.4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1.5 海洋与海洋资源2. 大陆地理2.1 陆地的形成与地壳演化2.2 地形、地势与地貌2.3 土壤与农业生产2.4 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2.5 内陆水系与水资源3. 生物地理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3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2 人口增长与控制1.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4 城市规划与管理2. 农业与农村2.1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2.3 农村的变迁与发展3. 工业与工业化3.1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3.2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3.3 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4. 交通与通信4.1 交通方式与发展4.2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4.3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5. 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城乡差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共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陆地理和生物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等重要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化、交通与通信以及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例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等。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与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持。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主要介绍了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人类活动的地理背景、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等。

具体内容如下:
1. 人类活动的地理背景: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个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这些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2. 人口与城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口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知识,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迁移,城市的地域形态、规模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以及这些规律和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和服务业等活动与地域之间的联系。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域的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这些特点和发展方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特点,以及这些联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必修二 课程标准

地理必修二 课程标准

地理必修二课程标准地理必修二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理论。

通过学习地理必修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围绕地理必修二的课程标准展开讨论,深入探讨地理必修二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首先,地理必修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形成演变过程。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认识和保护地球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等内容,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地球的整体认识。

其次,地理必修二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人口与城市的发展。

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城市的发展与规划等都是地理必修二课程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对地球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培养对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另外,地理必修二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问题,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对于我们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培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最后,地理必修二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中的新兴学科,它将地理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我们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了新的途径。

学生需要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必修二课程标准涵盖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理论,通过学习地理必修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地理必修二课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保护地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是一门重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地理必修二的过程中,认真对待,努力学习,掌握地理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近似椭球体- 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 自转的影响:昼夜更替、时差- 公转的影响:季节变化、气候差异2. 地图的基本概念- 地图的定义: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图-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地图投影:将三维地球表面转换为二维地图的方法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地图符号:表示特定地理要素的图形- 地图注记:地图上的说明文字- 地图的定向:通过罗盘、经纬网等确定方向- 地图的应用:导航、规划、研究等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悬浮颗粒- 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趋势、季节性变化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系统:源头、流域、河流分级- 湖泊与地下水:形成与分布- 水资源的重要性与保护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 地貌与人类活动:土地利用、城市规划 -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人口迁移:原因、类型、影响- 城市化:城市发展、城市问题-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移民政策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分布- 交通运输:交通网络、运输方式- 区域发展:发展不平衡、区域合作3. 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语言、宗教、习俗- 文化扩散:文化传播方式、文化融合-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规划- 文化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总结应根据实际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填充和调整。

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某些部分,以确保文档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Word文档中,您可以使用标题、子标题、列表和表格等格式化工具来增强文档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高中地理必修2

高中地理必修2

高中地理必修2一、简介高中地理必修2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一部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知识。

本文档将介绍高中地理必修2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课程概述高中地理必修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地理观念与方法•地理学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 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地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和交通运输发展3. 世界地理•世界陆地地理环境和水域地理环境•世界资源分布和资源利用•全球化与区域发展4. 经济地理•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经济区域•经济三产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5. 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城市化的背景和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与建设•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三、学习目标通过学习高中地理必修2,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调查技术 - 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点 - 理解世界地理环境和世界资源分布 - 了解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理解经济三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 掌握城市化背景和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知识 - 了解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四、教学方法高中地理必修2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地理知识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

2. 实践法:组织实地调研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过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共享。

4. 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和理解地理问题。

5. 探究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独立探究和研究,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习评价高中地理必修2的学习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观察并思考: 从大洲的角度来看世界
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各大洲人口差异较大,亚 洲人口数量最多,占比最高。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国家尺度
第十三名 菲律宾 1.04亿
人口密度352P/K㎡ 增长率1.55% 占世界1.39%
第十二名 埃塞俄比亚 1.04亿
人口密度105P/K㎡ 增长率2.49% 占世界1.39%
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图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全球尺度
观察表格及文字材料并思考: 从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
有什么特点? 从海陆位置来看,世界人口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 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此处引用平台上的资源【知识解析】世界人口分布与距海远近的 关系。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中低纬度,沿 海平原地区
观察并思考: 说出图中世界四大人口
密集区,并分析原因?
亚洲东部和南部:世界古老文 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 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西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商业贸易活动频繁;世界重要的 工业地带; 北美洲东部:世界上最发达的工 业和金融贸易区;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大洲和地区尺度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全球尺度
海拔/m
人口比例/%
观察并思考: 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
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从地形条件来看,世界 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 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 条件优越。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大洲和地区尺度
C
“四密”
D
BA
A 亚洲东部 . B 亚洲南部 . C 欧洲西部 . D 北美洲东部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docx

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 10. 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 1. 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②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乏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

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 常为一年)3. 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 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4. 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 ① 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高一必修2地理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总结1. 介绍《高一必修2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围绕地理学习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总结高一必修2地理的重点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2. 自然地理2.1. 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学的定义与分类•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大气圈与大气变化•水圈与水循环•地球的生物圈2.2. 自然地理系统•地理系统的概念与特征•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自然地理系统的相互作用与调节机制•地理因素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2.3. 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资源的分类与分布•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治理3. 人文地理3.1. 人文地理概述•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人口与城市的地理特征3.2. 世界人口与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与变化•人口问题的类型与影响•人口问题的解决与管理3.3.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定义与分类•城市化过程与城市化发展•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城市绿色建设4. 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4.1. 地理技术的应用•地理技术的概念与种类•地理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地理技术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5. 总结与展望通过学习《高一必修2地理》,我深刻理解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学会了运用地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这门课程为我未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地理学和探索地球的奥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希望将来能持续关注地理学的发展,为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高一必修2地理》的总结,通过系统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一般通过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环境质量标准高
环境质量标准低
工业投入成本高
污染工业
发达国家或地区
工业投入成本低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工业区位·环境因素 对 环 境 质 量 要 求 高
02
1984年12月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的博柏尔 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事故,导致50万人中毒,20 万人受到严重伤害,2500多人死亡,这是发达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的一个典型事例。
这家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 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 自己的销售门店。在发达的物流支撑 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 型工业企业。这些企业需要与客户和 相关企业保持即时的联系,因此,区位 选择更看信息的通达性。
信息的通达性影为 靠 近 原 料 供 应 地
矿产资源大量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 高,使得大型船舶运载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 促进钢铁工业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港口分布,所以其主要的影 响因素为交通。
➢ 什么因素导致区位因素发生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 东 风 汽 车 把 总 部 从 十 堰 搬 迁 到 武 汉
案例: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顺德开始兴起制作家 具的小型作坊。改革开放以后,家具产业在顺德逐渐集聚,从原材料、家具产品、家具木工机械、 家具连接件和配件、集聚涂料的生产和销售,到家具会展等一应俱全。顺德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规 模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截止到2016年年底,顺德家具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
工业区位因素变化
案例分析:首钢搬迁至曹妃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
〃世界人口变化的特点;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世界人口增长“J”形曲线〃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2.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影响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高-高-低
〃释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两种类型
(2)高-低-高(过渡模式)
(3)低—低—低(现代模式)
〃释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目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2.零增长
3.接近于零增长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
1.负增长
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英国、比利时、芬兰
三、 中国的人口增长
〃高—高—低 → 低—低—低 转变原因: ① 社会经济因素 ②制度因素 ③计划生育因素 〃中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在增加,但是增长趋势在下降
中国的人口问题——双重性: 1、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2、人口老龄化
※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图表。

通常将人口分为三大年龄组: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中国一般为59岁)为轻壮年组,65岁(中国为60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组。

人口统计学家常用三种年龄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不同比重来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1.概念的提出:地球人口快速增长;
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状况的恶化;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

二、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爆炸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

三、环境的限制性(影响人口容量因素之一)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1、土地资源2、矿产资源 3、水资源
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①临界性
人口数量与合理人口容量相当
②相对性
随时间、地点、科技水平变化而变化
③警戒性
人口数量要低于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我国有3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适度人口为7亿)
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
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机械增长则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②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③土壤: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⑤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②通和通讯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
①政策: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②战争: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③政治中心改变: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②家庭和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④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差异
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原始时期:植物果实和猎物→逐水草而居,完全属于自然,与动物的迁徙类似
②农业时期: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但人口数量的增长由进行
了为寻找新的土地的迁移。

③工业社会时期: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的重新配置,要求劳动力不断进
行迁移,已达到上述配置的变化。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入地: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

②对迁出地: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