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一、引言水温控制系统在工业、家电、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AT89C51单片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单片机,具有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中。

本文将对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文献综述。

二、AT89C51单片机简介AT89C51是一种常用的8位单片机,由美国ATMEL公司生产。

它具有4K字节的Flash 存储器、128字节的RAM、32位I/O端口、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等功能。

AT89C51单片机适用于各种控制领域,如温度、湿度、压力等。

三、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水温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采集水温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单片机控制器。

单片机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温度值与实际水温的差值,通过执行器调节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水温的自动控制。

在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执行器则可以选择继电器、可控硅等设备,用于控制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

为了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可以采用模糊控制、PID控制等控制算法。

四、AT89C51单片机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AT89C51单片机在水温控制系统中主要负责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控制输出。

通过编程实现温度信号的采集和转换,并根据设定值与实际水温的差值,通过执行器调节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水温的自动控制。

此外,AT89C51单片机还可以实现报警、显示等功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五、总结与展望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温度控制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水温控制系统的精度和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参考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学号:×××××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年级:××级指导教师:林凡****年*****月*****日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全文避免抄袭!以下各点,以后的毕业论文要求相同。

文献综述一、前言(介绍跟课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研究目的等)随着社会科技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盗这一问题也变的尤其的突出,锁已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

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从而大大提高了锁的安全性。

电子密码锁以其其保密性高,使用灵活性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尤其是采用遥控技术的电子密码锁更受人们的欢迎[1]。

(文献的引用符号,非常重要,要求采用方括号[]内加编号,并至于右上角角标,全文必须>=10处引用,编号依次顺延。

如重复引用同一篇文献,则以第一次出现的编号为准)红外电子密码锁是一种以高强度密码序列为基础,在单片机上实现的密码开关。

它以红外光作为信息媒体,从而实现了遥控,也可以配备一个结构简单的接触式通讯接口,坚固并且防损。

适用于那些正常人体不宜接近的特殊场合,比如高辐射区、高传染区等[2]。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对文献的学习,简要介绍红外线的传输原理和收发模块常用电路,并阐述毕业设计方面的构想。

二、主体(可包括课题涉及的电子学原理,基础理论,芯片资料,芯片应用,典型电路参数分析等,不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框图,只要针对别人的文献中跟自己的课题相关且感兴趣、觉得值得借鉴的地方进行介绍即可。

要求:分级清晰,内容多少不做限定)采用密码锁集成电路设计的红外线遥控电子密码锁,具有密码预置、保密性强、误码报警、耗电省等特点,适合住宅、办公室用锁要求,有实际开发价值[3]。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文献综述智能温控风扇一直以来是许多人在夏天必备的家居电器,而51单片机则作为一种常见的嵌入式应用领域的开发工具,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了智能温控风扇的智能化设计。

本文将对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进行文章综述。

一、项目背景与概述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项目旨在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实现风扇的自动温控和智能控制。

该设计采用了51单片机作为控制中心,具有温度检测和风扇控制的功能,可实现便捷的风扇控制和温度控制。

二、功能设计该智能温控风扇的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温度检测功能设计采用了自带的ADC数模转换电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进行温度的检测和数据的采集。

2. 温度控制功能设计针对不同的温度范围设计了相应的风扇控制电路,可快速有效地调节风扇的转速,以达到最佳效果。

3. 智能控制功能设计采用了51单片机以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可实现智能控制模式,通过内部算法,自动识别风扇运行状态,调节控制风扇转速。

三、技术实现该智能温控风扇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传感器采集通过专用的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控制算法的优化,在系统内部根据温度调节风扇转速。

3. 控制回路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控制回路,通过控制电路来实现智能温控风扇的控制。

四、应用前景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家庭和办公场所,具有测量精度高、控制功能强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未来,智能温控风扇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产品。

五、结论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在实现自动温控和智能控制方面具有着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重温度采集精度和控制算法的优化。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前言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为《基于单片机的电脑温度检测监控装置》,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对秦港集团的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过规划分析,并且据了解秦港集团也没有实施电子商务系统,因此本文的叙述对秦港集团电子商务的规划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脑机箱温度监控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运用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监控系统来智能控制电脑机箱的温度。

这些文献给与本文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查阅近几年有关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的文献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开始,现代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综合物流的加快发展给港口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此,国内外对电子商务在物流运输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电子商务的早期形式EDI 的最初想法即来自美国运输业。

我国交通运输及相关的物流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较为滞后。

但近些年来电子商务与物流运输的结合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电子制造也的发展,随着电子制造也的发展在pc 在平常百姓家日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与电脑服务的相关课题越来越多。

我们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提高电脑散热性能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而电脑机箱风箱更是散热功能里的重中之重。

刘猛和李斌(2013)在《基于STC89C52RC 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散热系统的研究》设计了一种系统利用笔记本电脑出风口的温度信息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量,通过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信息, STC89C52RC 单片机分析、处理数据, ULN2803控制直流马达驱动风扇,实现散热功能.并根据温度的不同,智能调控马达转数,以达到操作方便、节省电能的目的。

罗会明和杨丽荣(2007)在《基于AT89C52的粮仓机械通风微电脑控制器的设计》中根据粮仓储粮通风的要求,设计了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粮仓通风微电脑控制器.该控制器应用多个一线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检测粮仓内不同点的温度值及仓外温度,应用高分子材料CHR-01型湿度传感器检测仓内外的湿度.根据检测的温度和湿度,按照通风条件来控制排风扇和鼓风机的启停,从而实现对粮仓通风的智能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起步较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中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等单项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研究[1]。

实践证明,单因子控制技术在保证作物获得最佳环境条件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1996年江苏理工大学研制出一套温室环境控制设备,能对营养液系统、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施肥等进行综合控制,在一个150M2的温室内,实现了上述四个因子的综合控制,是目前国产化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较为典型的研究成果[2]。

近年来,在国产化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加快了引进国外大型现代化温室设备和综合控制系统的进程。

这些现代温室的引进,对促进我国温室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无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可以看出我国温室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

但是,大部分不够理想。

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需深入研究[4]。

温度、湿度作为温室的重要因素,它们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温度、湿度控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来采集温度和湿度,通过人工加热、加湿、通风和降温设备来控制温湿度,这样不但控制精度低、实时性差,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即使有些用户采用半导体二极管作为温度传感器,但由于其互换性差,效果也不理想。

在某些行业中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元器件失效或由于环境湿度过高而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对系统的可靠运行造成影响,甚至危及到系统局部及操作人员的安全[2]。

所以实施对温度的监控也日显重要。

本课题只要采用51单片机对蔬菜大棚中温度、湿度的数据进行采集、测量和控制[5]。

单片机课题研究报告

单片机课题研究报告

单片机课题研究报告《单片机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单片机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课题旨在研究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来深入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领域。

2. 硬件实验:借助开发板和相关传感器,实际搭建单片机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

3. 软件编程:利用单片机开发软件进行编程,实现各种实际应用案例。

4.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单片机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三、主要内容1. 单片机原理:介绍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包括CPU、存储器、IO接口等组成部分。

2. 单片机编程:介绍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包括C语言、汇编语言和相应的开发软件。

3. 单片机应用案例:选择一些常见的单片机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如LED显示控制、温度监测等。

4. 实验设计与实施: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环境,并进行实验验证。

5.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单片机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6. 报告撰写:整理实验资料和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1. 对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有深入的理解。

2. 掌握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3. 实现多个单片机应用案例,并评估其性能和应用效果。

4. 撰写一份完整的单片机课题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实验结果等。

五、研究计划1. 第一周:文献综述,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第二周:搭建单片机实验环境,熟悉单片机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

3. 第三周至第六周: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分析实验结果。

4. 第七周至第八周: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参考文献1.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C语言程序设计与单片机实验指导》, 张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是每位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最后一步,也是展示自己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中,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是一种常见的选题。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结构和内容,以及一些可能的选题方向。

一、引言引言部分是论文的开篇,需要概述论文的背景和目的,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对于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介绍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以及为什么选择该主题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部分是对相关研究和技术的综合评述。

在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可以回顾已有的单片机应用案例和技术文献,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三、问题陈述问题陈述部分是明确研究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在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例如如何利用单片机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或者如何设计一个智能车辆导航系统等。

四、方法与实现方法与实现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实际实现过程。

在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可以介绍所选用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环境,以及设计和实现的具体步骤。

可以包括电路设计、编程、硬件连接等方面的内容。

五、实验与结果分析实验与结果分析部分是对实际实验结果的展示和分析。

在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数据和图表来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部分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和未来工作的展望。

在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可以总结设计的成果和创新点,以及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同时,还可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改进空间。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是列出所有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和资料,需要按照规定的引用格式进行排版。

基于单片机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涵盖多个领域和应用,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物联网等。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的文献综述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的文献综述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的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现状:(1)国外温湿度及气体测控系统研究国外对温湿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

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国外气体传感器发展也很快,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安全意识增强,对环境对环境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感器市场增长受到政府安全法规的推动。

因此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

(2)国内温湿度及气体测控系统研究我国对于温湿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湿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

我国温湿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

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点。

对于气体报警器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发展,目前已达到型号多样、品种较齐全,应用范围也由单一的炼油系统扩展到几乎所有环境中,同时产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今年来,在气体选择性和产品稳定性上也有很大提高。

二、发展趋势:实时数据检测系统(尤其在温湿度和气体浓度方面)应用前景宽广,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通信等领域离不开数据监测系统。

比如农业上要求能够实现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得利用温湿度检测系统;家居生活需要可燃性气体检测系统;粮食的储藏也需要对温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防止粮食的变质;在科学研究方面,温湿度检测系统能够保证温度、湿度的恒定或者变化,适应与科学的研究,排除或者考察温湿度对某项研究起到的作用。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综述摘要:基于对现代温室环境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文简述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就该系统从其组成部分三方面做了概述与总结,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最后对温室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作研究应用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引言传统农业由于极度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约束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只能靠天吃饭的根本缺点也极大地限制了农产品的输出产量和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技术发展应用于作物生长,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温室的出现,使作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得以降低,营造了一个比较适宜作物生长的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对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需求的梦想。

但是温室这个相对较小的封闭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环境因子超过作物的最适界限,影响温室作物的栽培效益的现象。

为适应我国农业向优质、高效、高产为目的的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目标,农业环境控制工程作为一种良好的实现手段,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受到了农业工程领域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倾力研究。

同时,与国外先进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相比,我国温室的发展速度比较慢,环境控制水平低,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农业设施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是我国亟待发展的项目。

利用温室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水份、土壤、空气、养份等环境条件,适应不同的生长需求和成熟的上市时间,能够实现高产出、高品质的目标。

但是,实际中温室作物环境的控制远比一般的工业环境控制要复杂的多。

温室环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很复杂的控制系统。

温室外部环境多变,内部植物生长作机理复杂,而作物生长、繁育都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这些同时随着作物种类的不同而改变。

同时温室各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如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湿度的变化;湿度的改变会引起温度的变化;温、湿、光、气等因子之间相互耦合,相互影响。

温湿度测量和控制-文献综述

温湿度测量和控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温度、湿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工艺参数,例如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各类工业中广泛需要对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

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关注,而空气中温湿度的变化与人体的舒适度和情绪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对温度、湿度的检测就非常有必要了。

而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温度和湿度已不再是相互独立的量,而应在系统集成中综合考虑。

对其进行适时准确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介绍了利用单片机进行温湿度测量和控制的智能化的方法,对基于MCS—51单片机系统的温湿度控制原理及结构进行了描述。

利用单片机对温、湿度控制,具有控温、湿精度高、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简单灵活等优点,很好的满足了工艺要求。

一、各部件实现的功能1.1、AT89c52单片机AT89C52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与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52产品引脚兼容,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52单片机适合于许多较为复杂控制应用场合。

AT89C52是有8个部件组成,即CPU,时钟电路,数据存储器,并行口(P0~P3)串行口,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它们均由单一总线连接并被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即组成了单片微型计算机。

1.2、SHT11传感器数字传感器SHT11的湿度量程范围为0~100%RH,温度量程范围为-40.0~123.8℃,能满足室内温湿度环境要求。

温度测量可达14位的分辨率、湿度测量可达12位的分辨率,在高速或超低功耗的应用中也可分别降至12位和8位的分辨率。

同时还具有电源电压监测功能,可监测到 VDD<2.47V的状态,精度为±0.05V。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报警系统文献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报警系统文献综述
其硬件设计中最为核心的器件是单片机at89c51它一方面控制ad转换器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另一方面将采集到的数字温湿度电压值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相应的温度值和相对湿度值送到led显示器以数字形式显示测量的温度和湿度
论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报警系统 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高性能设备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对温湿度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 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模式是以人为基础,依靠人工轮流值班,人工巡回 查看等方式来测量和记录环境状况信息。在这种模式下,不仅效率低下不利于人才 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缺乏科学性,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工维 护缺乏完整的管理系统。而问世监控系统就可以解决这样人才资源浪费,管理不及 时的问题,这是由于它的智能化设计所决定的。它的工作步骤如下:感应环境温湿 度;单片机判断感应到的温湿度是否异常;若感应到的温湿度异常,实行措施进行 调节;判断异常是否超过预设时间,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输出异常信号报警;判断 异常是否处理完毕,若处理完毕,解除报警。这样就可以利用控制器对机房温湿度 进行监控,从而实现环境温湿度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故本次设计对于类似项目 还具有普遍意义。
1
现在科学家使用一台称为"psychrometer"的仪器测量相对湿度。"psychrometer"由 两个绑在一起的温度计造成。一个温度计的泡被用清水浸过的材料包着。开始量度 相对湿度时,要把 psychrometer 旅转直至被包着的温度计维持一个稳定的温度,而这 温度一定比干的那个温度计低。实际的空气温度被干燥的那个温度计量度。在两温 度之间的不同被叫为"wet-bulbdepression"是来自物质的水的蒸发的结果。科学家记 录低干的温度计的温度和"wet-bulbdepression",然后制成一个图表,来计算相对湿度。 这个也是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

文献综述的写法1

文献综述的写法1
3.标注的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数量要求:中文加英文文献10~12篇,其中有2篇英文文献。
文献的写法要规范,完整,常用格式见下例。
―――――
图书标引要求:(注意文献中的标点符号)
[序号]作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邓开明,潘国顺,华文玉.大学物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要求给出具体的题目,结合自己毕设题目而改动)
此部分为文献综述的重点内Hale Waihona Puke 。主要说明以下问题(可以含图和表):
1.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可用框图表示)
2.现有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组成,控制器设计,控制原理等)及各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
3.现有技术的总结:解决了那些问题?现有技术需要那些改进之处?
期刊标引要求:
[序号]文献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页码.
[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气象研究, 1999, 35(1): 101-106.
专利标引要求: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
[3]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 92214985.2[P]. 1993-04-14.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基于PID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开题日期
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可另附纸。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_概述说明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_概述说明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文献综述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温室大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设施,其内部环境可以被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

温室大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温室大棚逐渐受到关注。

温度和湿度是温室大棚内部最关键的环境指标之一,对于植物生长、病虫害防治、育苗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采集和监测温湿度数据对于实现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进行设计并展开综述。

通过对当前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并详细说明了单片机在温湿度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同时,还实施了系统并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该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温室大棚及其环境参数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是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包括温室大棚概述、温湿度采集系统原理和设计要点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温湿度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方式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系统实施与测试结果分析,通过详细描述硬件搭建和程序编写步骤,并介绍测试环境和方法论,最后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在该部分中总结了系统的结果和意义,并提出了改进方向和未来发展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系统,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全面了解与分析该系统的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单片机在温湿度采集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通过实施系统并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总结系统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在温室大棚温湿度采集方面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综述,旨在为温室大棚智能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依据。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文献综述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专业毕业实习报告——文献综述题目: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贾旺学号:0967112301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2009-3指导教师:左鸿飞前言电阻炉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它的温度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而工业生产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要求很高。

目前电阻炉通常采用常规PID 控制,但是电阻炉的温度控制具有非线性、大惯性、大滞后等特点,难以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而常规PID控制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因此,设计一个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以电阻炉为控制对象,以UP550程序调节器为硬件核心,采用PID控制方法,设计一种控制精度高的温度控制系统。

在文中详细阐述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控制方法。

本系统的温度检测电路集成在UP550程序调节器中,简化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提高了温度检测的精度。

在输出控制中主要采用硬件电路实现,降低了程序的复杂性。

在系统的硬件电路中采用了抗干扰设计,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常规PID控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适用于可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确定性控制系统。

而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往往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因此常规PID控制器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但通过UP550程序调节器可以同时设定多组PID参数,根据不同温度段特性更改PID参数弥补了常规PID控制的不足。

采用常规PID控制和论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在电阻炉上进行控制实验,并对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PID,具有超调小、控制精度高、抗扰性强、运行稳定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和意义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电阻炉就在工业上得到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阻炉被广泛的应用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生产中,在很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与生产安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节约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紧紧相连。

开题报告-基于PLC的温室控制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基于PLC的温室控制系统设计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科技的飞速发展, 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和传统习惯, 现代农业装备作为驱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关键, 越来越受到重视。

温室大棚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理想场所。

温室一般以采光和覆盖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它可以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植物露地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从而达到对农作物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产量的目的。

温室环境指的是作物在地面上的生长空间,它是由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构成的。

温室控制主要是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与光照。

中国的现代化温室是在引进国外技术与自我开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 我国的绝大多数温室设备都比较老旧, 已经很难跟上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 开发一种实时性高, 精度高, 运行可靠、稳定的综合处理多点温度测控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如果实现温室的温度智能控制, 对于提高温室的无人监管性和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本课题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PLC的温室控制系统, 实现温室的智能控制。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

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 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

温室生产以达到调节产期, 促进生长发育, 防治病虫害及提高质量、产量等为目的。

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 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

从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大致经历: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化控制三个阶段, 现阶段国内的温室绝大多数还处于手动控制。

农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 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这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 X X X专业班级自动化07—2 学号20070x0x0x0x院(系) 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 x x 完成时间 2011年06月10日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1.前言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而有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

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

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

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2.历史研究与现状在工业生产温控系统中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通常由位式或时间比例式温度调节仪控制的工业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其主回路由接触器控制时因为不能快速反应,所以控温精度都比较低,大多在几度甚至十几度以上。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元器件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解决的方案:(1)主回路用无触点的可控硅和固态继电器代替接触器,配以PID或模糊逻辑控制的调节仪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其控温精度大大提高,常在±2℃以内,优势是采用模糊控制与PID 控制相结合,对控制范围宽、响应快且连续可调系统有巨大的优越性。

温度报警器文献综述

温度报警器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____ 基于51单片机温度报警器的设计英文题目:__ 51 MCU-based design of a temperature alarm系 : __ 信息工程系专业: ___ 电子信息工程_________班级: ____ _07电信本____________学号: ____ 8051107031________姓名: _______ 滕杰_________指导老师: ______ 谭金平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 ____ 2010.12.18________一、前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是不可否定的,其中温度报警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人们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为现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方便的设施就需要从单片机技术入手,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

由单片机控制的温度报警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单片机温度报警系统的温感系统主要是DS18B20芯片,该芯片由一根总线控制,电压范围为3.0v--5.5v,而且具有测温方便,测温范围广,而且还可以手动设置报警温度点,随意调高或调低,最主要的是可定义报警设置,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预置报警温度自动报警,出于对此类问题的探索,我们设计并制作了此温度报警系统。

本设计所介绍的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

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该设计控制器主要使用AT89C51,测温传感器使用DS18B20;显示用1602或12864液晶显示屏,内置有AT24C02芯片,可以方便记录以前显示的温度值。

二、主题部分: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直接输出数字信号。

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节省硬件电路。

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此元件线形性能好,在0~100℃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摄氏度。

文献综述 热水器

文献综述 热水器

学校代码:11517学号:201150712220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文献综述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控制器的设计学生姓名王明慧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22班学号201150712220系(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李小魁(讲师)完成时间 2013年1月2日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控制器的设计摘要目前热水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用电器,设计制造更实用、更方便、更安全、更节能的热水器是产品设计师和生产厂商不断追求的目标。

本系统硬件方案论证包括单片机、温度检测传感器、加热控制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及键盘和显示等电路的选择。

而本文对基于单片机的家用热水器的设计思想及硬件结构的实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各种方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做了简要的总结和阐述。

关键字:热水器、单片机、发展前景1 绪论我们的生活电热水器是一种可供浴室、洗手间及厨房使用,按照人们的需要的温度,提供温水的家用电器。

市场上传统的机械式电热水器控制精度低、可靠性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危险隐患。

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在众多乡镇广泛应用,但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太阳能热水器在大城市里却有着其局限性,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电热水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趋向于智能化和数字化,一些老式而简单的电热水器和太阳能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了。

而快热式家用电热水器无需储水罐热水即开即用无需预热减少了电能的浪费应用价值极高。

另外它还具有体积小、使用安全、安装方便等优点。

因此设计制造更实用、更方便、更安全、更节能的热水器是产品设计师和生产厂商不断追求的目标。

也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2主要内容文献【1】【2】主要介绍了单片机、家用热水器的的基础知识。

文献【1】介绍了单片机开发软件的快速入门,以及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C51语法简介,汇编指令的使用,定时器中断,串行通信,LED显示等相关基础内容,为本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精品】王晶晶...文献综述

【精品】王晶晶...文献综述

王晶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基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班级:电科0602 姓名:王晶晶指导老师:严朝雄一、引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温度分布范围极宽,我们需要测量的温度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如在日常中的气温的高低;在检查身体时候的人的体温高低;在种植农作物时候的泥土温度和水温的高低;在大棚养殖花草时候的室温高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温度范围和不同的被测对象,适当的选择不同的温度传感器。

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是由不同材料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某种特性来间接测量的,即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工作机理。

[1]例如,物体随温度变化导致该物体的电阻、电容、热电势、频率或磁性能的变化,温度与它们之间存在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因而通过测量电阻、电容、热电势、频率或磁性能等达到测量温度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温度计主要是液态温度计,其最大的缺点是易摔碎,并且读数不方便,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现在的生活、生产中对温度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温度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并且单片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其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使得我们对测温的控制有了更为方便有效的方法,[2]并且通过单片机控制LED数码管来进行温度的显示,方便使用者的读数,一切向着数字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

[3]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它属于多功能温度计,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

二、数字温度计的分析1、温度计的发展根据所用测温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和光测温度计等。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 X X
专业班级自动化07-2 学号20070x0x0x0x
院(系) 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 x x 完成时间 2011年06月10日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

而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

而有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

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

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

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
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2.历史研究与现状
在工业生产温控系统中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通常由位式或时间比例式温度调节仪控制的工业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其主回路由接触器控制时因为不能快速反应,所以控温精度都比较低,大多在几度甚至十几度以上。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元器件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解决的方案:
(1)主回路用无触点的可控硅和固态继电器代替接触器,配以PID或模糊逻辑控制的调节仪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其控温精度大大提高,常在±2℃以内,优势是采用模糊控制与PID 控制相结合,对控制范围宽、响应快且连续可调系统有巨大的优越性。

(2)采用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

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打破了传统的热电阻、热电偶再通过A/D 转换采集温度的思路。

用单片机对数字进行处理和控制,通过RS - 232 串口传到PC 机对温度进行监视与报警,设置温度的上限和下限。

其优势是结构简单,编程不需要用专用的编程器,只需点击电脑鼠标就可以把编好的程序写到单片机中,很方便且调试、修改和升级很容易。

(3)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嵌入式系统模糊温度控制。

利用ARM处理器的强大功能,通过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对温度进行控制。

通过内嵌的操作系统μCLinux获得极好的实时性,并且通过TCP/IP协议能与PC机
很快的通讯。

其优势不只是温度控制精度高,而且能够通过现场跟远程两种方式来设定控制温度。

传统的温控系统温度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高速度的控制要求,如温度控制表温度接触器,其主要缺点是温度波动范围大,由于它主要通过控制接触器的通断时间比例来达到改变加热功率的目的,受仪表本身误差和交流接触器的寿命限制,通断频率很低。

成熟的温控产品主要以“点位”控制及常规的PID控制器为主,它们只能适应一般温度系统控制,而用于较高控制场合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仪表,国内技术还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广泛应用的控制仪表较少,因此不适合用此种方法作加热炉的温控系统。

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了多种先进的加热炉温度控制方式,如:模糊控制。

这个控制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变得简便,而且使产品的质量更好,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过,模糊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好,但稳态性能较差,且很难使两种性能指标都达到理想要求。

目前普遍采用模糊—线性复合控制器发挥了模糊控制和线性控制的优点,使设计的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指标。

但是,模糊—线性复合控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线性前馈复合控制的系统性能对参数变化比较敏感;模糊—线性双模控制存在开关切换问题等;在线性控制的误差通道并联模糊控制器系统和模糊控制器与线性控制器并联系统尽管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模糊控制器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之间的矛盾问题。

结合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等以温度控制为主的
工业控制系统对产品工艺、温度的精度要求,再考虑不同的加热系统温控方法,考虑各种热炉温控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佳的方案,而单片机作为工业温度控制系统的温控核心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合适。

用单片机对热炉温度进行控制,不仅精度高,反映速度快,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便宜并且易于实现等优点,能够大规模的运用和生产,能很好的完成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 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

主要运用单片机技术,微机接口技术,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

用传感器感知温度,并转换成电压的输出,单片机的外围电路芯片0809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

包括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硬件方面有8155接口电路,A/D转换电路,温度传感器DS18B02进行设计,然后把它们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完成对温度进行控制的硬件部分。

在软件设计方面,对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采样子程序,数字滤波程序进行编写。

3.总结
设计叙述了基于单片机对工业生产中温度的控制与设计,包括硬件组成和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在硬件设计上主要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把温度转换成变化的电压,然后由放大器将信号放大,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温度电压信号转化为对
应的数字温度信号电压。

其硬件设计中最为核心的器件是单片机89C51,它一方面控制A/D转换器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另一方面,将采集到的数字温度电压值经计算机处理得到相应的温度值,送到LED显示器,以数字形式显示测量的温度。

整个系统的软件编程就是通过汇编语言对单片机MT89C51实现其控制功能。

整个系统结构紧凑,简单可靠,操作灵活,功能强大,性能价格比高,较好的满足了现代生产和科研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 张俊谟.单片机中高级教程—原理与应用(第2版).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2] 楼然苗,李光飞.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出版社,2007.
[3] 赖寿宏.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马忠梅.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出版社,1998.
[5] 金凯鹏,胡即明.基于模糊PID 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
[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70~71.
[6] 石锦松,贺丽萍,白亮等.基于ARM 的远程控制温控系统的设
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7,12:80~81.
[7] 求是科技.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实例导航.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8] 何力民.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
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9] 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出版社.
[10] “电子技术应用”、“电子设计应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应用”等期刊.
[11] 索雪松等.传感器与信号处理电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8.
[12] 李华等.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版社,2002.
[13] 冯巧玲.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社,2007.
[14] 沙占友.王晓君.数字化测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 何有才.常用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007.
[16] Yuan N ,Yeo TS ,Nie XC ,Li L W,etal . Analysis of Sca-ttering
from Composite Conducting and Dielectric Target susing the Precorrected-FFT Algorithm[J].Elect romagn.Wave and Appl ,2003 .
[17] Street MQ1 The microelect ronics and computer systems
laboratory [J] 1Microelect ronics Journal , 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