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心的设定和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摘要学史明智,明史知责。
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注重以人为本、以史为鉴的学生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策略有着其特殊性和多样性,本文针对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重考轻讲”、“灌输式”、“被动学习”、“思维束缚”等问题展开了梳理与思考,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自主的教学流程、建构开放的教学实践方案,从而达成思行同步、知情相融、教学合一、优势互补的教学策略。
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注重以人为本、以史为鉴的学生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文化力量。
教学策略如同“引擎”或“杠杆”,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和课程标准为支点,融教学理论与教学方式方法于一体,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在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主轴作用。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策略有着其特殊性和多样性,在这里,笔者结合高一历史教学实践,通过对历史教学的认识、问题分析及教学方式方法提出几点措施与对策,以期与大家交流看法、共同探讨。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思想决定行动,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方式方法,决定着教学方向,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以“小课”、“副课”的角色存在,在课时安排上,一周大约也只有两节课,尤其在高中阶段,历史学习内容衔接跨度大,学生基础薄弱,学史被动,加之时间紧迫、课业繁重,历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受到制约。
从而衍生了轻小课重主课、讲形式不讲实质、重记背轻创造、重考轻讲等历史教学误区。
新的历史时期,新课程改革的暖风吹散了传统式历史教学的一些积垢,小课课堂呈现出新的活力,但历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相悖。
由此,既对历史教师适应学生认知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对教师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一、引言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宝库,包含了无数的智慧和经验。
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理念和实施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二、教学理念1.强调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进程,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让他们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意识等。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
三、实施策略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
教师应该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2.强化历史思维能力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能力去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
3.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5.重视评价与反馈机制评价和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6.注重跨学科整合教学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整合教学,例如与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进行整合,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结语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价值引领、素质培养和兴趣激发。
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并践行教学理念,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实施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
浅谈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对策措施
浅谈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对策措施一、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制定具体的课时计划。
教学计划应注意整体设计和分步实施,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辩论法、研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历史学科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评价、课堂展示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反馈交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积极的改进。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教学视频等,将历史知识与具体案例、图表、图片等媒介形式相结合,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六、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历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拓展课外学习资源,如各种历史文献、历史博物馆、历史考古遗址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进行实地探索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生动和丰富,增强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不断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内容设置和学生评价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注重设置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3.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研究。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资源整合,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过程,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设置1.多元化的教材选择在新课程下,教师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多样的教材。
例如,可以引入纪录片、图书、影视作品等资源来进行教学。
通过多元化的教材选择,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跨学科的整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跨学科的优势,设置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入地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3.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历史学科与时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更加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时事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历史是一门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传授历史知识和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和实施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1.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的反映。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和影响,积累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只有正确的历史观念,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有更明晰的规划和抉择。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高中历史教学的另一个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挖掘历史事件的深层意义。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学生可以培养自己辨别事物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 弘扬人文精神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了实现上述核心目标,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精神,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可以通过讲授历史故事、讨论历史事件、展示历史文物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 开展实践教学高中历史教学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实地调研历史事件遗址、参与历史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并将历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历史的魅力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文化、社会和政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案例、历史文献和历史事件等材料,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秦朝的统一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他们思考统一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历史观点和争议性事件,让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战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国家对战争的解释和评价,让他们思考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此外,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设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历史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地理、文学、艺术等。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培养他们的跨学科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代希腊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希腊文学作品、欣赏古希腊艺术作品,了解古希腊文化的多元性和影响力。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实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文化大革命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纪念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明白历史对于个人、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实施价值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及建立评价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选择教育意义相关的历史内容是实施价值教育的基础。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选取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在讲解近代史时,可以重点介绍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于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珍视和崇尚。
第二,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实施价值教育的重要策略。
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价值判断。
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多角度的讨论,让学生充分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后果,并且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是实施价值教育的重要环节。
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历史展览、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到历史中人性的光辉和黑暗,对于价值观念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深刻。
建立评价体系是实施价值教育的必要环节。
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需求。
在评价体系上,应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展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评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迁,了解人类的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技能。
在历史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价值观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们将从核心目标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核心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认识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规律。
由此,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避免片面性或偏颇的历史认识,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在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另一个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通过对中华文明和国家发展史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5000年悠久的文明史和辉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历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时代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是在进步的。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正确的时代观念,懂得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历史教学也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今中外各种人生事件和价值选择,了解真善美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人生的情感与态度。
二、实施策略1. 加强历史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为了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我们需要从历史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对未来的预测,是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掌握。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历史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公民。
一、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批判性思维1.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通过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育应当鼓励学生不断思辨、发问和探究。
历史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实施策略:体现生活化、实践化和多元文化教育1. 生活化教育。
历史教学应走向生活、走进生活,把历史知识传授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历史学科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挖掘历史知识,让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体验。
2. 实践化教育。
历史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更应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和知识积累进行实践研究。
例如,引导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出游考察以及对历史文物进行实物展览,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历史基础知识学习之外,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多元文化教育。
历史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历史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了解和思考。
学校应当通过举办文化周、学术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结语:历史教育是价值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公民。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宽广、更深刻和具有价值的历史教育。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成为核心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一、核心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对于提高历史教育的教育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历史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历史事物的真正含义,了解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从而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历史观念,比如通过精心设计的例子、图片、绘画等教具,让学生在观看中深化对观点的理解。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但只有在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因此,历史教育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培养他们在历史研究中的能力,采用课堂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历史思维的运用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历史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公民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民族的一份子,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让学生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并为未来的社会作出贡献。
可以通过“让历史走进民生”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互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公民责任意识。
二、实施策略1.采用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核心目标,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采用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
如以人为本的设计模式,以故事和案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比较,掌握历史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另外,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从而培养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核心目标,需要在教学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解释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个体研究、分组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更好地互动和交流。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
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利益: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大前提和普遍需求,如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等。
通过学习历史中的公共利益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历史的重要性和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理解不同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精选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历史的意义,并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社会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囿于局限性的观点,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
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历史事件、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理解多元世界的存在,增强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理解。
4. 增强学生的批判思维: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并培养学生批判、辨别信息的能力。
5. 引导学生面对历史错误:历史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错误和过失,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错误和过失,引导学生学会正视历史,面对历史错误,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6. 实践教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使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并了解历史事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实施策略可以包括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利益,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多元思维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面对历史错误,以及通过实践教学等手段。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一、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1.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是价值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同时也需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只有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被片面的历史观所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感受到责任感。
对于历史中的错误和悲剧,学生需要认识到历史的反复和教训,形成对历史的警醒和责任感。
学生也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当下的社会问题,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责任。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历史是一门渗透着人的情感的学科,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对历史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敬佩、对历史事件的深思。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使历史不再是一门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学科。
二、价值教育的实施策略1. 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及其对当今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以及对当今的影响,从而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2. 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研究与讨论通过开展历史研究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历史讨论,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形成合理的历史观念,激发对历史的兴趣。
3. 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可以使历史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影视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从而引发对历史的情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佩。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历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思考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考虑学科特点、学生需求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进行详细论述。
一、教学主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确定教学主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教学主题应该紧密围绕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相结合。
比如,可以选择以“文明与进步”,“战争与和平”,“国家与民族”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这些主题既有学术深度,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联紧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安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活动安排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
因此,活动安排的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组员之间可以共同研究历史文献、解读历史事件,并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深入思考和分析。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
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时,可以选择纳粹德国的兴起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纳粹德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探讨纳粹主义的兴起原因。
三、教材使用教材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教学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材的选择应该兼顾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材内容要富有时代感和现代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同时,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和体验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变迁,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审视和思考。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利弊得失,明确历史事件背后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的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备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为实现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教材,通过教学案例、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同。
3.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选择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实践中的阅读和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考察、实施社区服务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留下的印记,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世界观的重要环节,也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历史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一、核心目标1.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需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准确把握历史脉络,形成对历史的客观认识。
这样才能避免片面的历史理解,更能够理性分析历史事件,并对历史进程有一定的把握。
2.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中有无数的典范和悲剧,我们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讲解和解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感恩、尊重他人,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修养,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 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具备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判,更能够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对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4. 培养跨文化视野历史是世界的历史,而不仅限于中国的历史。
通过历史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让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理解世界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形成包容性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
二、实施策略1. 多角度讲述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在多个角度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
不同的历史事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内在动因,而不同的历史人物也有不同的历史造诣和不同的历史角色。
通过多角度讲述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历史是一门关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古代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民族观念和世界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和价值观念,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1.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文化的根基、国家的担当和人民的责任。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国家的兴衰、民族的繁衰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态度,使学生真正懂得历史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历史的热爱之情。
2.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价值教育的另一个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辱史,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爱的继承和发展。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将了解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了解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让学生明白爱祖国就是爱自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培养世界文明的理解和尊重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世界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不同的文明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尊重各种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并且要具备包容、开放的胸怀,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4.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历史上许多思想和人生观念,都有现实启示和深刻意义。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哲理,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并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国家意识。
实施策略如下:1.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
将历史学习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人生观。
2.注重历史思维培养。
鼓励学生通过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辩证思维、系统思考和历史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注重社会实践和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提供实践机会,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和情感共鸣。
5.提倡多元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6.加强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鼓励历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7.建立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科普知识竞赛、历史读书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8.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通过举办历史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事实、正确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9.强化教材建设。
选择优质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深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正面的历史知识和价值观。
10.加强学科整合。
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渗透,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活动,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实施策略的落实,高中历史教学将能够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价值观的公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与实施策略历史教学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传授学生关于过去事件和时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和文化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实施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和评估历史事件和现象,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见解。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包括历史的发展演变、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等。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历史案例和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讨论和辩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学会分析和评估不同的历史观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和直观地了解历史。
此外,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历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通过了解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和实施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高二历史教学策略与实施
高二历史教学策略与实施一、引言历史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学科,它不仅传递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更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塑造价值观念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二历史教学的策略与实施,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指导1. 构建概念导向型教育在高二阶段,通过概念导向型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从“事物”到“问题”的转变,并开拓他们对于历史问题深入研究的思维方式。
要求教师将课程内容基于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培养并引导同学们主动关注待解决问题,并自行提出相应假设。
通过直接参与才能真正理解并牢记所获得的知识。
2. 基于多元化资源开展研究性活动为了满足现代青年群体广泛信息获取渠道的需求,教学策略应多元化。
尤其是针对高二历史课堂,教师可依据具体内容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展开研究性活动。
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文本、观看历史纪录片以及进行互联网搜索等手段,培养了解不同方面历史资料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实践1. 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为了使历史课堂更丰富多彩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讲授某一重要知识点时,可以根据相关事件或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创设情境,并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成为其中角色进行思考与互动。
这样设计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在当下社会背景下更好地感同身受。
2. 引入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一种使抽象概念变得有血有肉并易被理解的方式。
在讨论一个特定事件或时期时,可引入经典真实案例和影视作品作为辅助材料。
例如,在深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通过观看真实记录的战争片段、听取当事人口述等方式,使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探索多媒体课堂与传统教材相比,多媒体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学生能够通过音频、影像和动画等形式直观感知到历史事件或场景,增强记忆深度并改进知识理解。
技术工具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视频编辑软件等可帮助教师设计属于自己的多媒体化呈现方式。
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心的设定和实施策略
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心的设定和实施策略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巨大的才智”。
如何让学生去参透历史的奥秘,而不让历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节历史课中,科学地设定一个“教学重心”。
教学重心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心的合理设置,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有一批历史教师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通过探究历史的人文内涵,追求个性化的教学,使历史课变得越来越生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重视历史课的史鉴作用、思考一节课的教学重心的同时,教学重心的设定和实施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以下笔者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教学重心设定、实施的误区、形成原因和改进策略作一简述。
一、历史课教学重心设定和实施的误区1.教学重心前后贯彻不一。
经常有这种情况出现,教师设定的教学重心颇有新意,立意也较高,然而一节课下来,却感觉有些虎头蛇尾,偏离了教学重心,从而使整堂课显得有点乱,学生也就难以把握住这节课的教学重心。
2.教学重心牵制学生思维。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重心,教师整节课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流程都是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师设好的那个重心,但设定的教学重心却未能与学生产生共鸣。
课堂上一旦有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预设的那个重心的想法,教师马上把它引到事先安排好的思路上去。
长久以往,学生慢慢地学“乖”,会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或者为了“讨好”教师,会尽量去猜测教师的想法然后加以回答,最终丧失了自己的思维火花和“话语权”。
二、历史课教学重心设定和实施策略我们在设定教学重心时主要应考虑对历史的全方位理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处理以及教学技术的落实等方面。
1.多维度认识。
多维度认识指确定教学重心时必须考虑到历史学科的性质以及历史的多元特点等,它主要涉及的是对史学的理解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中历史课教学重心的设定和实施策略[摘要]教学重心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的重点,意在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科学地设定教学重心,探究历史的人文内涵,是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本文对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设定教学重心时出现的误区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定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学重心设定和实施误区原因改进策略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巨大的才智”①。
如何让学生去参透历史的奥秘,而不让历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节历史课中,科学地设定一个“教学重心”。
教学重心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在一起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历史价值观。
通常情况下,它是一个基本观点或是一个基本结论,例如《国共联合抗日》一节中,可以把“合则两利,分则两损”设为教学重心。
通过“教学重心”的探讨,在师生的互动中能够落实知识要点,实现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教学重心的合理设置,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有一批历史教师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通过探究历史的人文内涵,追求个性化的教学,使历史课变得越来越生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重视历史课的史鉴作用、思考一节课的教学重心的同时,教学重心的设定和实施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教学重心前后贯彻不一,学生无法把握学习重点,学习效果差;如教学重心牵制学生思维,教师只把学生引到既定思路上来,学生丧失话语权,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教学重心与现实相离,使教与学脱节,师生共探的气氛不浓等等。
这些都使得原本精彩的历史课黯然失色,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以下笔者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教学重心设定和实施的误区、形成原因和改进策略作一简述。
一.历史课教学重心设定和实施的误区及原因1、教学重心前后贯彻不一经常有这种情况出现,教师设定的教学重心,颇有新意,立意也较高,然而一节课下来,感觉有些虎头蛇尾,偏离了教学重心,从而使整堂课显得有点乱,学生也就难以把握住这节课的教学重心。
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抗日战争的爆发》,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心定为全民族的抗战,立意比较高,一看课题和导入,觉得很不错,既能突出这节课的重心,同时指导思想也从新课程角度出发,强调“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战”;但听到后面,感觉这一重心开始偏离,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始终,如教师还是以强调国共两党两个不同战场的抗战及原因分析为主,在设问中提了以下的题目:(1)国共两党形成了哪两个不同的战场?为什么?这两个战场的表现各怎么样?两个战场的关系又是如何?(2)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战的问题上存在原则性区别,形成了哪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为什么?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清楚究竟应该肯定“全民族抗战”,还是“共产党全面抗战”,教学重心前后表现不一,使这节课的中心表达不明确,新的史观也未能贯彻给学生。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对课堂的调控问题,但更为主要是教师对历史的理解,对史观的把握不够全面,有些只是从理念上接受,没有具体落实到实际中。
而这样的问题,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也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教学重心牵制学生思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重心,整节课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流程都是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师设好的那个重心,但设定的教学重心却未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课堂上一旦有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预设的那个重心的想法,教师马上把它引到事先安排好的思路上去。
长久以往,学生慢慢地学“乖”,会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或者为了“讨好”教师,会尽量去猜测教师的想法然后加以回答,最终丧失了自己的思维火花和“话语权”。
笔者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学公开课上,听了一节《“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开课教师在具体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基础上,强调了“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然后联系到台湾问题,让学生为台湾的早日回归献计献策。
学生热烈讨论后,在发言中讲了台湾回归的有利形势和面临的阻力,但每每学生谈及面临的困难时,老师马上打断并把他引到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的经验中,突出“一国两制”的作用。
教师几次随意打断学生发言后,台湾问题从师生的口中说出来就变得非常的乐观了,但台湾问题真就那么乐观吗,这是我们听课老师当时的疑问。
这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完成了,教学重心也体现了,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扼杀学生的不同见解,这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生成性理念显然相去甚远。
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是对历史理解过于单一,同时也是教师长期主导课堂的典型表现之一,还未能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心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在教学重心设定的时候,尽管是教师在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基础上提出,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教与学的统一,没有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来加以完成的。
由此设定的教学重心,如果太难,缺乏史料的足够铺垫,或者史料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也就难以探究出新意,如果太浅显,学生能直接得出结论的,又会失去探究的兴趣,两者都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爆发思维火花的机会,课堂也就难免沉闷或乏味。
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国防》一节课中,有教师把教学重心定为国家利益是政策调整的出发点。
这教学重心肯定是对的,但理解比较单一,再加上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就知道一句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因此,探究的积极性相对比较低。
这是由于教师设定教学重心时没有能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和现实因素的结果,属于教师教学技术问题。
二.历史课教学重心设定和实施策略通过以上误区的分析,由知可知,我们在设定教学重心时主要应考虑对历史的全方位理解、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处理和教学技术的落实等方面。
1、多维度认识多维度认识指确定教学重心时必须考虑到历史学科的性质以及历史的多元特点等,它主要涉及的是对史学的理解方面。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中历史课程除了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历史知识、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外,还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就是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②。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重心时,要考虑到历史的让人向善,教人求真、促人反思的教育功能。
另外,在设定教学重心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承认历史是多元化的,人类对历史的认识会随着人类本身的发展而变化。
李文海先生说过:“如果史学只知道复述前人的老话,陈陈相因,了无新意,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史学就丧失了生命力,甚至失去了自己存在的资格和价值。
”③历史的事实是惟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
“对于一定的社会环境而言,历史思想具有相对性这一点是绝对的。
”④还有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本身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也日益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以“洋务运动”评价为例,从建国初期占压倒性地位的“阶级斗争”史观到现在的“两点论”、“现代化史观”、“文明演进史观”等多种观点并存就已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既然对历史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为什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呢?因此,课堂上出现学生的理解不同于教师所预设的那个教学重心是正常的,而且是可喜的,我们不仅不应加以“扼杀”,而且应小心呵护,静心倾听。
2、多民主互动多民主互动主要涉及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问题。
课堂中探究教学重心时必须注重互动性、开放性和民主性,而不应该体现出教师的话语霸权。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承担怎样的一个角色?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工程师”,而是像苏格拉底倡导的“助产士”;不再是教学活动中惟一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学环节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不再是操纵教学的决定者,也不是支配学生学习的权威者,而是在学习活动中与学生相互平等。
⑤教师主要的工作一是如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学生,引导一下方向,三是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一下错误的地方。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学生的解释中发现真正知识的萌芽,并帮助学生去继续发展这种知识,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建构知识并从自身错误中学习。
⑥教师在设定和实施教学重心时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让学生多说、多问、多参与、多交流、多合作;教师多启发、多引导、多鼓励、多反思、多研究,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增强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3、多因素整合多因素整合指在确定教学重心时必须考虑教材、学生和现实等因素,它涉及的也是教师的教学技术问题。
教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文本,教师教学是以历史教材为依托,学生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也是息息相关的,教学重心的确定应该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教材重点和学生可接受性的一个最佳结合点,它不是游离于教材内容而随意确定的;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想法各异、经历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教学重心或调整教学重心,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同时要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如上文所说,设定教学重心与实际脱节,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产生思维火花的兴趣,另外,设定好的教学重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不能以教师设置好的教学重心来压制学生,让学生思维受到限制;现实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不同类型的课,教学重心各有侧重点,还有史观本身也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教学重心的设定还需充分考虑到史观的变化和发展等因素,如上文提到的《抗日战争的爆发》一节,从原来的“国共两个战场两条路线抗战”到现在新课程强调的“全民族团结一致抗战”,这就是学术界的一种观点变化,教师在设定教学重心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
4、多角度探究多角度探究指的是师生在运用“史料”去认识和感知教学重心时,必须多角度、多侧面向学生提供“史料”,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它既是教师对历史的认识问题,也是属于教学技术问题。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的特点,因此,对于历史的认识,我们必须借助于某种“中介物”去认识和感知,这种“中介物”主要就是以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形式出现的“史料”,当然,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接触到的更多的是文字史料。
史料是基础,教师是史料的提供者、呈现者,也是问题的引导者,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兴趣引导,即教师提供的史料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相关的历史。
而单一的文字史料相对比较乏味和孤立,因此教师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应当注意史料特别是文字资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比如,静态的文字、图片、图解、图示、历史年表、历史地图、文字表解、统计表等和动态的动画、录像、投影、幻灯、影片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