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这样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改进

高中历史教学改进

高中历史教学改进【导言】距离高中毕业已经过去了多年,回顾当年的历史课堂,总有些遗憾。

或许是因为教学内容层次不鲜明,或许是因为缺乏互动与启发,总之,历史课堂的吸引力略显不足。

为了改进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互动与启发,并通过创新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升教学内容】1. 深入探究历史事件原因与结果高中历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事件背后的本质认知,而非单纯关注表面现象。

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讲解,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入多元化的历史资源传统教学主要依赖教科书,导致教学内容单一。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历史资源,如文献、图片、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3. 深入剖析历史人物将历史人物视为故事中的主角,通过故事叙述方式深入剖析其人生经历、思想和行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时代背景以及历史人物的意义。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文关怀等素养。

【二、加强互动与启发】1.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可以设计互动小组活动,如分角色模拟历史场景、辩论历史事件原因等,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 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在讲解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观看相关影片,通过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

【三、创新方式提高教学质量】1. 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在线教学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二、6+1高效课堂模式概念及特点1. 6+1高效课堂模式概念6+1高效课堂模式是指以“六大环节”为主体,加强“一次循环”教学活动的课堂模式。

六大环节包括:导入、预习、讲授、练习、总结、作业。

一次循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后,进行一次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的活动。

2. 6+1高效课堂模式特点(1)循序渐进6+1高效课堂模式注重教学的阶段性和递进性,通过有序的环节串联,使学生能够逐渐深入,全面理解所学知识。

(2)加强循环一次循环的教学活动是6+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特点,通过反复梳理和总结,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能力提升。

(3)注重互动6+1高效课堂模式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创设情境、情感、需求的互动环境。

(4)增强实践性6+1高效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6+1高效课堂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 导入历史学科内容广泛,尤其是中国历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成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故事、小品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预习历史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学生在课前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预习环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预设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进行预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讲授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讲授环节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这一环节的教学要注重循序渐进,体例清晰,讲解思路明晰,适合学生接受。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教师讲解的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

4. 练习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练习环节的设计要求丰富多样,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思考、课外作业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摭探

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摭探

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摭探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要重视提问技巧,要重视课堂教学创意,要科学预设问题。

教师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调控课堂教学;要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转变师生角色;要引导学生及时确立新的学习观念,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标签: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念;实效性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知识内容高效地传授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

创建高效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知识点繁杂,内容丰富,教师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有意义,促使学生收获更多知识。

一、历史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进行分析,确立教学目标,预设动态生成过程。

学生是否获得发展是评价有效教学的唯一标准,高效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师生发展,学生成长”。

因此,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怎样学。

激发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和推论,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更多。

教师要通过有效预设的启发、评价和矫正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赏识学生积极思维,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勇于发表见解,让学生学会讨论和筛选要点,恰如其分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只有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实现有效教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转变学习方式——这既是课改任务,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

转变课堂教学教的方式是学生学的方式转变的前提和保证。

备课中,教师应关注教学设计,做到课堂学习“听中学”“做中学”和“玩中学”的高效整合,让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和“自主学”。

重视课堂的互动生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精讲精练,做到教得生动,学得活泼。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高中历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关于教学目标,大家都比较熟悉,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书写教案时为了给后面的教学过程留足时间,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形成固定模板,这样就可以在考场上迅速下笔,具体模板如下:二、教学重难点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建立在考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考生对高中教材不是特别熟悉,我们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教学重点我们可以确定为过程类,简言之,不管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一般都是某个历史事件的进程、某次改革和王朝采取的措施或者某些人物的观点。

教学难点我们会设置为意义、影响或者本质类,因为这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

三、教学方法很多考生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写教学方法,我们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要写,尤其要写那些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法、情境实践教学法等等,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教案中写到的教学方法,范文,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予以落实。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考生在写教案的时候最头疼的地方,一方面是因为考生不知道到底该写什么,另一方面是因为考生在思考怎样既能把教案写出来,又能帮助自己试讲或者说课。

为此,我们将教学过程整理出思维导图便于大家理解。

(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们建议考生先将导入方式写上,如情境导入、经验导入等等,这样考官在看教案时会非常明了,接着,把教师活动、问题和学生活动写上,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设计感,以防考生把教案写成教学实录。

(二)新课讲授在新课讲授环节,我们建议考生按照知识的逻辑层次展开,一般情况下,历史知识的层次比较清晰,分为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明确了知识点之后,每个知识点下面的书写就可以分为教师活动、问题和学生活动三部分,我们以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大家举个例子。

(三)小结作业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比较简单,考生不需要花过多笔墨去渲染,只需要写上你采用的小结方式和作业即可。

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在新课程标准下,为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不断地进行创新研究。

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较好地体现新理念,就必须有相应的为新理念提供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本文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和特点基础上,对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以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标签: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和施行,历史新课程理念得到广泛普及和深入推广,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较好地体现新理念,就必须有相应的为新理念提供平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我们初步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形成了“情境问题导入法”—“知识建构”(问题探究)—“总结和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历史教学模式构建原则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是一种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从宏观上强调了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功能;作为教学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的交融。

(二)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这五大核心素养建构,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

因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形成的必备能力和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关注学习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可能最大化地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本 身 的 目的 。 四、 重 视 历 史 的 情 感 教 育 和 人 文精 神 的培 养 , 塑 造 学 生 健 全 的 人 格

建 立 平等 、 和谐 、 民 主 的师 生 关 系 。 创 造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学 习 的 条 件
在历史课堂教学 中, 只有让学 生处 于一种 无拘 无束 、 自 由宽 松 的 学 习
◆ ◆ ◆ ◆
高 中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初 探
◆ 余海鹏
( 湖南省耒阳市二中 )
【 摘要l在新课程 改革不断深入 的今 天 , 教育的发展 已进入 了素质教育的 关键 时期 , “ 有效”日渐成为评价课 堂教 学效果的关键词 。这 对
历 史 教 师 提 出 了新 的 要 求 和 挑 战 , 如 何 以 高质 量教 学迎 接 挑 战 , 是 每 一 位 教 师 面 临 的 共 同 问题 。
在 中华 民族 的五 千 年 文 明 史 中 , 曾经长 时期 的先 进过 、 文 明过 、 强 大
这 些历史要培养学生的 民族 自豪感 , 增强 爱国主义的思想 感情 ; 自清朝 在操 作上教师要力求做 到态度 亲切 。学 生往往 把教 师 的亲切 当做一 过 , 由于闭关锁 国, 使 中国落后于西方 , 西 方帝国列强如狼似 虎般 扑 向中 种 奖励 和鼓励 , 从 中感受温暖 , 这就 缩短 了师生 之 间的心理 距离 。当学 生 后期 , 使 中国社会性质裂 变, 使 中华 民族蒙 受苦难 , 这些历史 可 以教育 有精彩 的表现时 , 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 ; 当学生 回答 有错时 , 教 师更应给 国。从此 。 封 闭就要落后 。落 后就要 挨打 的道理 , 进 而增强打 到列 强的仇 予鼓励 , 因为他敢 于发 表 自己 的见解 。只有 这样 。 学生 才能 积极 思 考 , 敢 学生认识 ,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技巧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技巧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积极主动地学,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5分钟,立足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学会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技巧一、思想上,要切实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观念转变,思想就解放了,改革就顺利了,社会就进步了。

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要在历史课堂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该认识到教学一定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想学、能学、会学、乐学,最后学有所成;其次,教师的思想上还要有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穷尽所能地利用各种工具、手段,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尽可能大的能力,但学生却投入了最少精力,最少时间。

这样的历史学习应该是“低消耗,高效率”的,通过历史老师有效的教学,学生的提高是很大的,进步也是显著的。

思想决定方向,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就一定会有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有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就一定会有一个学生发展程度最高的平台。

二、实践上,要切实付诸有效教学的行动历史课在初中是一小科、副科,普遍被轻视,但其内容不少,任务不轻,时间不多。

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实行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决定着课堂的成功与否,所以要备好课,备好课首先要备好教材,这就要求老师依据《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把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同时注意取舍,注意整合,以帮助学生顺利建立知识树。

中学历史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中学历史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

中学历史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1.采用互动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这样容易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厌倦情绪。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互动教学的方式,例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历史课堂上,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历史场景和事件。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过分注重成绩导向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强调的不仅是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事实,还有历史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推理思维、比较思维等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

5.运用案例教学法:历史学科内容广泛且复杂,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历史案例,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和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独立研究和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可以开展独立研究和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历史主题进行独立研究,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增强历史学习的实际感和亲身体验。

总之,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历史课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路径

历史课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路径

探索篇誗核心素养历史课堂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路径文|陈庆为美国教育评价专家韦伯指出,“一致性”是指两种或更多事物之间的吻合程度,即事物各个部分或要素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指向对同一概念的理解。

按照这个理论,“教、学、评一致性”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的一致性,而“指向同一概念的理解”可以解释为教、学、评都指向同一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改变高中育人的方式,强调核心素养的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课程、教学和评价等环节的支持,所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转型势在必行。

简言之,这一切的现实路径需于繁复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得之。

实际上,教师更多关注自己“怎么教”,较少关注学生“如何学”,更少考虑“评”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它指引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帮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它指向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而评价的任务则是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为了清晰并具体地说明教、学、评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试通过高中历史学科的几个教学示例进行阐述。

一、创设真实情境,让目标与过程一致“教”与“学”是课堂实践的一体两面,“教”最终是服务于“学”的,教学目标虽然由教师来确定,实则是教师为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

就学科而言,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了解和认识历史,需要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设法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

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并非还原历史原貌,因为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而是教师应尽可能利用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史实和史料来构筑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

比如,在教学高一历史必修上册“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第一子目时,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梳理相关史实,说明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2)能够辩证认识明清时期的经济变化;(3)能够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分析明清社会经济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即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解释的能力,更是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其历史解释能力的第一步。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比如历史角色扮演、历史导游等,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历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注重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思想和事件经过,培养他们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文献中的关键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互动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启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多维度历史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启发学生从多维度的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并培养他们综合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判断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四、开展历史研究与实践活动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观历史遗迹、举办历史主题展览、组织历史研究项目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并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比如重现历史场景、模拟历史事件等,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解释历史。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

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

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高中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学科。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讨——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为例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讨——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为例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讨——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为例内容摘要:开展大单元设计、主题式教学,首先要理清单元主题,制定教学目标,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链,驱动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合理创设历史情境,引领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主题问题链创设情境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理念新、知识容量大,给一线教师把握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大单元设计、主题式教学,从单元整体着眼围绕主题构建学习内容体系,使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主轴展开,层层推进,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历史的认识逐渐得到完善和提升,避免学科知识的碎片化教学,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下面就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六单元为例,探讨大单元设计、主题式教学的实践。

一、理清单元主题,制定教学目标1、理清单元主题,引领课堂教学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以通史的方式编排,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大势,但是其知识容量大,理解掌握所有知识不可能,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只有理清每个单元的大概念或主题,使整个单元的学习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才能形成对历史系统的整体的认识。

在教学《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时,我们首先认真研读了历史课程标准这两个单元的要求。

课标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原理及世界意义;了解西方列强建立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共设置了四课,分别是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篇誗教学研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文|王妍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新课标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从而顺利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

现阶段,关于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数量还比较少,现针对此方向进行全方位研究。

从大单元教学要求、遵循的原则、教学策略来分析,以便构建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创新模式,有效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从而提升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效率。

大单元教学主要体现在对学科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和整体设计,从“大处”着眼,从“大处”着手,将本学科作为一个整体内容进行大框架解读,并在大框架下建立系统的授课内容。

对于高中历史教材来说,单篇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教师可以根据其关联程度进行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大单元学习更系统地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历史学习内容的反思。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多篇内容之间的同步学习和思考而形成时空观念,以实现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方面的素养培育。

教师也可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大单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进而高效完成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一、新课标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要求高中历史新课标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需要做好新课标的研究工作,在大单元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只是盯着知识点或考点,而是左顾右盼、上挂下连,关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将学习视野放大到生活,真正实现“学习即生活”。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体系,通过史料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

通过高中历史大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历史发展规律,有效增强历史使命感。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单元主题教学实践策略探讨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核心素养”已成为潮流,单元教学无疑成为撬动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支点。

但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对于知识的阐述缺乏系统性,对于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有着不小的阻碍。

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入手,探讨初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探究,为历史教学理念的更新提供力量。

一、巧用乡土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乡土课程资源指的是老师与学生所生活地域内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人文科技等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

洛阳,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北宋司马光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地区悠久的历史为我们课堂教学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

将洛阳市的乡土课程资源科学地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必然能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学生深度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想要学生进行深度的历史学习,历史老师要放弃传统的应试思维,从乡土资源入手,设计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利用家乡洛阳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唐朝建都长安的同时,将洛阳作为东都,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改东都为“神都”,使洛阳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

武则天迁都洛阳除了洛阳自然条件优越,战略地位重要,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积蓄充实之外,最主要是为了与李唐王朝分庭抗礼,进而实现“改朝换代”的心愿。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女皇武则天,学习她统治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师:洛阳龙门香山的白园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白居易晚年长居洛阳,在香山与好友论诗听琴,煮茶对弈。

他的一生留下了3000多首诗作,这中间大约有800首都与洛阳有关。

唐代洛阳诗人云集,大家耳熟能详的刘禹锡、杜甫、李贺也留下了大量的描写洛阳的诗,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那么为什么唐诗会成为中国诗史的辉煌巅峰?这些诗歌又体现了当时诗人怎样的情感,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历史风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中国古代多彩的文学艺术学习。

历史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不断探究改进,有效备课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备课不仅要充分吃透教材,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状况以及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等。

教案力求实用、有新意,依据学生实际、个人理解,对教材内容灵活取舍、整合、拓展,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更加符合学生,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课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

我们必须研究我们所教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意营造动态课堂,切忌唱独角戏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其行为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去讲,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的大脑,而要调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所进行的讲解,一定要内容适当,恰到好处,切忌过多、过滥、过长,而忘了师生间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要让学生有参与表现的机会,允许有不同的思路。

对于难度较大的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三、注重练的实效、练的尺度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检查知识,但是练习并不是毫无目的地去选择,它应该有尺有度。

作为历史教材,课本中的习题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并且是课本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落实了这些练习,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说课方法与技巧

高中历史说课方法与技巧

高中历史说课方法与技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说课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说课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说课的方法与技巧,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说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进行阐述的一种教研活动。

说课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挖掘教材:教师在进行说课时,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背景。

只有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在说课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通过有效的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情感教育:历史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故事的学科。

在说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

语言表达清晰:在说课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清晰、简洁、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互动环节设计:在说课中,教师应注重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在说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本次说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历史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进行说课时,教师应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注重情感教育;同时掌握语言表达清晰、多媒体辅助教学、互动环节设计、教学反思与总结等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说课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学生,比较系统地解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思路的一种教学活动。

高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

高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

高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高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引言: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高一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情,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高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1. 学习动机不足:高一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源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包括课程内容繁杂、抽象性强等。

一些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学习对未来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帮助,从而导致学习动机较低。

2. 学习方法不当:大部分高一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法不当。

一方面,他们倾向于过度依赖教科书,缺乏多元化的学习资料;另一方面,他们偏向于死记硬背而缺乏理解和思考。

3. 学习兴趣缺乏:由于历史学科课程的内容繁杂,一些学生往往无法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导致学习时的投入度不高,难以持久地保持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二、教育策略研究1.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2. 引导有效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培养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与历史直接接触,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开设专题课程: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历史学科上开设一些专题课程,如历史文化探究、历史讲座等。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4. 创设学习环境:学校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历史展览、历史博物馆参观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的学习中,增加对历史的实际感知。

结论:通过对高一学生历史学情的分析及教育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一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

然而,只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例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有效的学习方法、开设专题课程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历史学科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综上所述,针对高一学生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教育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彬县范公中学孙凤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是“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

新课改对老师而言主要改教法,对学生而言主要改学法。

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因此,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面对新课程,我感到了压力和困惑:困惑一: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现象,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一定的能力发展是以一定知识的积累为载体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让学生学习知识的量?困惑二:“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

由此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缓慢,按新的教学设计完成进度有困难。

困惑三: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由于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对新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困惑四:本次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高考命题是"源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其难度远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学生如何在重基础的高考指挥棒下适应重参与、重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教学?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出炉,无疑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怎样树立新课改理念呢?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重要环节。

著名教育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为此,在课堂上要实现教学观念生活化的几个方面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者“的转变。

高中历史课堂“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如何渗透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如何渗透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广东省开平市开侨中学(529300)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及新课改的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不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还要加大对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具有良好的优势,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与高中历史之间的契合点,抓住核心主题,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问题链;渗透;核心素养引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高中历史课堂,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式。

借助“主题+问题链”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驱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交流,教学效果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

1.“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的含义“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发展为基础,同时进行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所谓“问题链”指的是围绕新课标要求确定一个中心问题,接着采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问题构建出引导性、递进性、发散性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相互联系,并借助一根逻辑线索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

“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作为理论基础,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领”课堂的情况,师生可以实现平等对话、互动。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点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课堂活动,进行相应的思考、讨论、合作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

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将“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历史核心素养提高的双重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 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变化分开”的思路,概 括1290世21/纪1/2外2 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问题——问题问明了吗? 现状:看得懂书,问不出问题 策略: (1)随时问个为什么? “神权下的自我”一课有三目:“古典文化的再生”、“人性
案例1:2010年浙江文综卷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
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 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案例2: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7题: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 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 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 遇 C.居住及租住地 D.“门户开放”政策。
2021/1/22
其他结论的解读: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罗斯福新政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怎么调整?为何不根 本调整?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怎么解读 其定语?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制局面下思想为何会活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纽带形成 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1/1/22
(2)能分析推理吗? 概念:依靠严谨、理性的辨析能力去复原历史——能够史论结合、以 史带论并能总结规律,进行理性思考。 举例:1869年,在(美国西部)尤他州一个偏远的地点,这第一条 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打入了最后一颗道钉。《宅地法》按照便利的条件 为开荒者提供了土地,这样就刺激了人口和文明涌进西部。与拿破仑三 世统治下的法国一样,(西部)这里也有数不清的腐化、欺诈和投机取 巧。但是,这里工业繁荣,城市增加,美国这个大市场开辟出来了。
工业文明: 09年38题(工业革命、科学技术) 10年38题(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3年第38题江南经济的变动
制度文明: 10年39题(美国三权分立) 11年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制度文明的演进) 12年39题(民主政治的确立:美国、法国、英国、中国)
国际关系: 11年39题(二战、美苏两极对峙、戈尔巴乔夫改革、两极瓦解)
2013年浙江卷第38题 材料二 1840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以来的影响。时
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 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的启蒙”、“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问:这真是一场古典文化的再生吗?为什么要打着“再生”的旗号? 微笑是人之常情,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微笑》会如此震撼人心?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和文艺复兴有关系吗?怎么理解?
2021/1/22
(2)要多想书中的关键词 举例1: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一课中描述:“面对乱世,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 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思考: *当时社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乱世?这个乱世是怎么形成的? *在乱世中,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能行得通吗——孔子的儒家 思想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吗? *乱世需要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 *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 人文主义,怎么理解?
2021/1/22
(4)教教材要重取舍——以《科学家牛顿一课为例》
现状:泛泛而谈,无所深入 ——教师是否应该花大力气解读牛顿的科 学成就?
要求: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启迪学生的历史感悟:教学内容的取 舍直接影响教学体系的构架、教学流程的规划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请你以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一课为例,谈谈在该课教学中哪些内容可以略讲? 哪些内容应该重点突破?并请说明理由。
却偏偏爱上“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人。文——主第义四天序
材料三:郡主绮思梦达与侍从相恋,亲王暴跳如雷,绮思梦达愤
然驳批斥判:“封我建们等人级类的,骨提肉倡都人是类用同平样等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
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
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2021/1/22
材料一:趁这大好的时光,好好地享受它一番。让我们就这样地
生活下去。只要肯死定神现不世来生召唤活我们。
——序
材料二: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尘世生活
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碰上一群美丽的少
女名肯。叫定头“人一绿次鹅的见”自到的然女“欲性祸望的水小”,伙。反子岂对问料禁父一欲亲路这上主是对义些任什何么事东物西都,不父感亲兴说趣这的是儿些子
2021/1/22
案例3: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2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 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 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为C。
概念解读:私学、书院、吕克昂学园 案例4.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14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图 略)。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 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 飞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你赞成材料三中的哪种观点?简要 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讲理由不得分)
2021/1/22
四、教学法——方法掌握了吗? (1)会解读史料吗? 概念: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史学成果必要的支撑。 引申:高考试题几乎都以史料为情境。 举例:上海卷2012第31题: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以俄为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自己的道路)
陈旭麓: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 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而相继出现。”
2021/1/22
举例2:
上义西 升产方 趋生资 势并本
呈主

工商业的兴起——经济基础
本 主
人性的复苏与理性的启蒙—— 思想基础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 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 本人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 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 略带来的变化分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取舍:
A.挖掘社会环境的决定因素——牛顿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提出了对 自然世界的新认识;他的科学思想又影响了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倡导 的科学与民主,强调科学与理性,无一不是渗透着牛顿的科学思想。
B.突出科学成就的历史贡献——启蒙运动的特点是破除迷信和神秘主 义,张扬科学 ——牛顿的科学思想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飞跃。
义 蒸 蒸
新航路的开辟——完成各项准备(原料、市场、资本 日 上
资产阶级革命——必然的趋势
落中 面国 临走 挑向 战衰
2021/1/22
政治上专制——走向极端 经济上重农抑商——阻碍新方式的发展 外交上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思想文化专制——扼杀了思想
面落 临日 挑的 战辉
煌 ,
举例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传统经济结构的逐 渐解体
近代工业的起步
近代中国经济 的主要成分
2021/1/22
大量洋货涌入——商 品输出
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资本输出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企 业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 化的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经济结构开 始转型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受诸 多因素的作用
历史可以这样教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朱 可
2021/1/22
(2)教教材要教概念 前提:概念是历史学习的核心,历史概念解读不明,会造成认知能
力的缺失。 “神权下的自我”一课涉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 等概念,请对上述概念作出准确解读——2013杭州市职评试题。
20C21./凸1/2显2 科学人物的人格魅力——杰出但不完美;伟大并非永恒
二、教框架——线索理清了吗? 现状:缺乏历史时序性;线索不清。 趋势:近几年高考试题基本上以主题方式呈现:以必修为主,综合选修,
以近代为主,古今中外贯通。 思想解放:
09年38题(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12年38题(百家争鸣、明清儒家思想、维新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 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
思考: *既然朱熹是对儒学进行重新解读,且有助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社会秩 序,为什么一开始会被认为是伪学? *后来朱熹却被誉为仅次于孔孟的儒学代表人物——伪学又是如何被 定为官学的?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如此众多的不同点,为什么都统称为理学?
2021/1/22
(5)要注意观点的剖析 (2013年浙江卷第39题第三问)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
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中西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 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了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 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 强干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