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
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艾叶,作为中医药材中的常用原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艾叶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控制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艾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在化学成分方面,艾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的存在赋予了艾叶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并分析这些成分与艾叶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在药理作用方面,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安胎、驱蚊止痒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研究还发现艾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现代药理作用。
本文将系统阐述艾叶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探讨艾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质量研究方面,艾叶的质量控制对于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述艾叶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与优化以及艾叶产地、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为艾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以期推动艾叶在医药、保健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艾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其药理作用及开发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艾叶的化学成分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艾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苯丙素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也在艾叶中被发现,它们可能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在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了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质联用(LC-MS)等,对艾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艾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的药材。
它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苦味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艾叶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治疗、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一、挥发油
挥发油是艾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是由多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其中最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是蒎烯、β-谷烯、樟脑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因此艾叶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治疗领域。
同时,挥发油也是艾叶的主要香气成分,赋予了艾叶独特的香味。
二、黄酮类
艾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芦丁、槲皮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研究表明,芦丁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槲皮素则可以通过抑制组胺的释放,减轻过敏反应。
因此,艾叶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治疗、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三、苦味素
艾叶中的苦味素主要指艾叶素和艾叶甙。
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苦味和刺激性,可以刺激胃肠道分泌胃液和胆汁,促进消化。
同时,艾叶素还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因此,艾叶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治疗领域,特别是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和疼痛症状。
总之,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苦味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艾叶丰富的药理作用和医疗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治疗、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随着对艾叶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相信将会有更多的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被发现。
艾蒿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艾蒿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任小菊徐皓陈文强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6期摘要综述了艾蒿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对艾蒿在医药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艾蒿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艾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 S567.23+9;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6-0112-03Research Progress on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Artemisia argyiREN Xiao-ju,XU Hao*,CHEN Wen-qiang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anxi Sci-Tech University,Hanzhong,Shaanxi 723001)Abstract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Artemisia argyi was reviewed,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rtemisia argyi in medicine was forecasted,so as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tection,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temisia argyi.Key words Artemisia argyi;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on艾蒿(Artemisia argyi),菊科蒿属植物,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蓬藁、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
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寻找新的抗菌治疗方法已成为科研界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传统中药植物的抗菌活性。
其中,艾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和总结现有的研究,探讨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作用。
一、艾草的简介艾草,又称艾蒿,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的学名为Artemisia argyi,属于菊科植物。
艾草具有苦味和香气,可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艾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它抗菌活性。
二、艾草的抗菌成分艾草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油是艾草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槲叶菁、樟脑、松节油等。
研究表明,艾草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对多种细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如芦丁、岩菖蒲苷等都被证明对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三、艾草的抗菌机制艾草在抗菌作用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艾草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菌作用。
首先,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干扰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内容物的渗漏,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可以影响细菌的氧化还原平衡,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艾草中的化学成分还可以干扰细菌的合成代谢途径,从而阻止细菌的生存和复制。
四、艾草的抗菌活性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艾草的抗菌活性。
实验表明,艾草提取物在体外可以对多种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此外,艾草还可以有效抑制耐药菌株的生长,这一发现对于解决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艾草提取物对于一些致病性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菌群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五、艾草的应用前景艾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抗菌作用中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
艾叶的生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艾叶的生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艾叶(Artem isia argyi Levl.et Vant.)是艾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干燥叶,文章对艾叶的生化成分进行简要介绍,详细阐述了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既是一类家禽喜欢吃的饲料,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草药。
近些年来关于艾叶临床作用方面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故对其化生物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标签:艾叶;生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艾叶在中药中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盛产,药源丰富。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物很少,其中艾叶有记载[1]。
近些年来随着对艾叶的民间用途、生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价值也在不断推广及应用。
1 生物化学成分1.1 挥发油艾叶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化学成分皆不相同。
采用提取分离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可以确定出挥发油是艾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正品艾叶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0.4%(ml/g)[2],也有报道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提取产率为0.29%-0.56%(ml/g)[3],炮制品的含量为0.07%-0.15%(ml/g)。
刘向前等人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的方法湘艾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发现了龙脑、3-金钟柏酮、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桉树脑等化合物[4]。
通过研究发现艾叶采摘时期不同含量就不同,这可能与艾叶生长的气候、地域、环境等有关。
艾叶炮制后挥发油含量较生品低,降低了对胃的刺激性。
1.2 黄酮类黄酮类是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龚珍林等人提取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其测定含量,最后验证发现艾叶的黄酮总含量13.42%[5]。
目前鉴定出的艾叶黄酮类成分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6]。
艾叶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艾叶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gryi Levl.et Vant.) 以其干燥叶入药, 性味苦、辛、温, 入脾、肝、肾经, 生用、炒炭或掏绒, 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安胎等功效, 又名五月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黄草、香艾等, 植株香气浓烈, 药用价值高, 在我国分布广泛, 且不同产地的艾, 其作用效果也有差异。
艾的应用距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分离技术越来越成熟, 对中药的评价手段也越来越多, 从艾草茎中分离出38种化学成分, 而叶中可分离出43种。
不同产地的艾叶所提取出来的化学成分及含量也有所差异。
艾叶中含有挥发油、多糖、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
人医临床上常用于妇科、消化系统、风湿麻痹类等疾病, 在动物养殖上主要用于饲料添加, 具有绿色、无公害、提高动物免疫力的特点。
现将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艾叶中的化学成分艾通常以艾叶作为其药用部分, 经提取分离发现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微量化学元素及其它等有机成分。
1.1、挥发油挥发油是艾叶当中的主要药效成分, 占全草的0.20%~0.33%。
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复杂, 主体化合物为1, 8-桉叶素, 其他挥发油有薄荷醇、斯巴醇、倍半萜类、β-丁香烯、ɑ-侧柏酮、十六酸、龙脑、8-桉叶精、ɑ-水芹烯等。
徐新建等通过气质联用仪对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发现艾叶中有38个化学成分。
潘炯光等从艾叶中鉴定出60种化学成分成分。
姚发业等利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和气-质联仪分离出59个峰和51个化学成分。
1.2、黄酮类艾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柚皮素、5, 7-二羟基-6, 3, 4-三甲氧基黄酮、槲皮素等, 其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衰老等作用。
唐生安等从艾叶中萃取分离出了5, 3-二羟基-3, 6, 7, 4-四甲氧基黄酮醇、5, 7, 3-三羟基-3, 6, 4-三甲氧基磺酮醇、5, 7-二羟基-6, 3, 4-三甲氧基黄酮、5, 7, 4-三羟基-6, 3-二甲氧基黄酮4种黄酮类化合物。
青蒿 化学成分
青蒿化学成分青蒿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也被称为艾蒿。
它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包括挥发油、萜类化合物、苦味成分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青蒿的化学成分。
1. 挥发油是青蒿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
挥发油是指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的油状液体,它含有许多具有特殊香味的化合物。
青蒿中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蒿类素(Artemisinin),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苦味和独特香气的化合物。
蒿类素是青蒿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疟疾、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2. 萜类化合物也是青蒿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多个异戊二烯基单元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青蒿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青蒿素、二氢青蒿素等。
青蒿素是一种具有抗疟疾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抗疟疟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中。
3. 苦味成分是青蒿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
苦味成分是指具有苦味的化合物,它们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
青蒿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苦菜碱、苦菜酮等。
苦菜碱具有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对缓解疼痛和抗炎作用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以上主要成分外,青蒿还含有多种其他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青蒿中的维生素含量较高,有益于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总结起来,青蒿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包括挥发油、萜类化合物、苦味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青蒿抗疟疾、抗肿瘤、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
研究青蒿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药理作用机制,为青蒿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青蒿的化学成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哎叶的药理作用与主要化学成分
哎叶的药理作用与主要化学成分1.化学成分。
艾叶含挥发油,从中已鉴定出60种成分;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32个成分。
叶还含有黄酮类成分、桉叶烷类成分、三萜类成分及镍、钴、铝等元素。
2.药理作用。
艾叶煎剂或挥发油均有广泛的抑菌作用。
用艾条或艾叶烟熏消毒烧伤病房,可提高治愈率;也可用于某些污染区或传染病区的消毒。
艾灸可动员更多的巨噬细胞离开周围组织,进入腹腔,在腹腔中清除异物的作用比较彻底。
艾叶的热水提取物具有强抗补体活性成分,为两种酸性多糖。
艾叶油能松弛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平喘作用,但不是通过B2受体或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介质引起。
而且对慢反应物质的释放有抑制作用。
艾叶油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
艾叶醇提取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利胆和兴奋子宫作用。
艾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6-03 16:17:00 ] 作者:王新芳董岩孔春燕编辑:studa20【关键词】艾蒿关键词:艾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艾蒿Artemisia vulgaris L.,也称艾叶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
艾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叶入药,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是妇科常用药之一。
艾蒿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
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
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则始于近代。
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艾蒿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报道。
本文仅就艾蒿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艾蒿的药用部位是艾叶,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2]。
1.1 艾蒿挥发油类成分的研究艾蒿全草的挥发油含量为0.20%~0.33%[1]。
1985年朱亮锋等[3]首次报道了艾蒿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1,8-桉叶素为主体化合物的挥发油(39.45%)近40种成分,主要为α-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辛烯-3-醇、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γ松油烯、樟脑、龙脑等。
顾静文等[4]报道的艾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35.40%)、1,4-桉叶油素(4.17%)、樟脑(5.52%)、等。
艾蒿叶含挥发油约0.020% [1]。
潘炯光等[5]从艾蒿叶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种成分。
刘国声[6]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侧柏酮、α-水芹烯和香茅醇等。
各报道中艾蒿全草和艾蒿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地区、环境、气候、及材料采集时间等有密切的关联。
艾叶药典标准
艾叶药典标准
艾叶药典标准是指对艾叶的质量要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规
定和描述的一部权威性参考书。
以下是对艾叶药典标准的
详细描述:
1. 质量要求:艾叶药典标准规定艾叶的外观应为绿色或暗
绿色,质地应柔软,无异味或有艾叶特有的香气。
标准还
规定了艾叶的含水量、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挥发油含量
等指标。
2. 化学成分:艾叶药典标准详细描述了艾叶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黄酮苷类化合物、维生素等。
标准规定了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范围和分析方法。
3. 药理作用:艾叶药典标准描述了艾叶的药理作用,包括
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标准还规定了药理
实验的方法和评价指标。
4. 药物相互作用:艾叶药典标准描述了艾叶与其他药物的
相互作用,包括与西药、中药等的相互作用。
标准规定了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
5. 药理毒理:艾叶药典标准描述了艾叶的药理毒理特性,
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作用、致癌作用等。
标准
规定了毒理实验的方法和评价指标。
6. 药代动力学:艾叶药典标准描述了艾叶在体内的代谢、
吸收、分布、排泄等药代动力学特性。
标准规定了药代动
力学研究的方法和评价指标。
总之,艾叶药典标准是对艾叶进行质量控制和药理评价的
参考书,其中包括艾叶的质量要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艾叶的质量和安全性,为艾叶的
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艾草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艾草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近年来,肝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草药中的艾草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其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在不同的研究中,艾草展示出了多方面的治疗潜力,本文将从药理学、临床研究和分子机制三个方面来探讨艾草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艾草的药理学特性艾草,是指一类属于菊科植物的艾蒿属植物,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精油、甾醇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艾草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理学特性。
1. 抗炎作用:艾草中的抗炎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肝脏炎症引起的损伤。
2. 抗氧化作用:艾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甾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肝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3. 抗病毒作用:艾草中的挥发油和精油成分对某些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4. 解毒作用:艾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肝脏解毒功能的发挥,加速有害物质的排出。
二、艾草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临床研究是评估艾草治疗肝脏疾病疗效的关键环节。
多项研究表明,艾草可以显著改善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艾草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炎炎症反应,并促进肝脏细胞修复和再生。
2. 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肝脏脂肪的堆积,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
3. 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成分能够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抑制纤维化细胞的增殖,促进纤维溶解。
三、艾草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科学家们对艾草治疗肝脏疾病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揭示出了艾草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
1. 调节炎症反应:艾草中的抗炎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和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反应。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艾草,又称艾叶、艾蒿,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艾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艾草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一、抗炎作用艾草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多种研究表明艾草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性疾病的症状。
艾草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临床研究发现,艾草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炎性疾病。
二、抗菌作用艾草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可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研究表明,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具有显著杀菌效果。
在临床应用上,艾草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咽喉炎等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疾病。
三、调节免疫功能艾草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
临床研究表明,艾草可以用于改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的免疫功能。
四、镇痛作用艾草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减轻疼痛感知,抑制炎症相关性疼痛的发生。
在临床使用上,艾草可以用于治疗头痛、腰痛、关节痛等各种疼痛症状。
五、促进消化艾草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力和张力,促进食物的运动和消化吸收。
临床研究表明,艾草可以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相关疾病。
六、改善睡眠质量艾草在中医中常被用于调整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镇静和安神作用,可改善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临床上,艾草可以通过吸香、熏蒸等方式应用,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促进入眠。
综上所述,艾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调节免疫、镇痛、促进消化和改善睡眠质量。
【论文】艾蒿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摘要艾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则始于近代。
水蒸汽蒸馏和溶剂萃取是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传统方法。
本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对艾蒿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并对其进行了GC/MS分析。
通过对微量水蒸汽蒸馏产物进行分析,共分离出100个艾蒿挥发油组分,鉴定了其中的90个化合物。
在以上鉴定的组分中含量较高的有:3,3,6-三甲基-1,4-庚二烯-6-醇(松油醇),相对含量为4.14 %,桉油精(5.42 %),3-氨基吡唑(11.57 %),侧柏酮(5.89 %),石竹烯(12.27 %),β-人参烯(14.44 %)。
对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蒸馏产物进行分析,共分离出76个艾蒿挥发油组分,鉴定了其中的71个化合物。
在以上鉴定的组分中含量较高的有:3,3,6-三甲基-1,4-庚二烯-6-醇(松油醇),相对含量为10.81 %,桉油精(11.62 %),3-氨基吡唑(13.67 %),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11.16 %),4-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正己烷-3-酮(9.85 %),八氢-1,5,5,8a-四甲基-1H-3a,7-亚甲基甘菊环-9-醇(9.32 %)。
实验中采用五种有机溶剂(分别为:乙醚、乙醇、石油醚30-60 ℃、石油醚60-90 ℃和石油醚90-120 ℃)对艾蒿有效成分进行萃取。
乙醚的萃取产物中共分离出35个艾蒿有效成分,鉴定了34个化合物。
乙醇的萃取产物中分离出48个艾蒿有效成分,鉴定了47个化合物。
石油醚30-60 ℃的萃取产物中共分离出220个艾蒿有效成分,鉴定了173个化合物。
石油醚60-90 ℃的萃取产物中共分离出62个艾蒿有效成分,鉴定了56个化合物。
石油醚90-120 ℃的萃取产物中共分离出38个艾蒿有效成分,鉴定了36个化合物。
比较这五种溶剂的萃取产物分析结果可知,石油醚30-60 ℃萃取艾蒿有效成分的数量最多,并且萃取产物的气味比其他溶剂萃取的要更加芳香浓烈。
食用艾蒿的功效与作用
食用艾蒿的功效与作用食用艾蒿的功效与作用艾蒿,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一种广泛使用于食品领域的草本植物。
它的学名为艾蒿属(Artemisia),属于菊科(Compositae)。
艾蒿的药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古代中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艾蒿不仅可以入药,而且质地柔软,味道香甜,可供食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用艾蒿的功效与作用。
一、艾蒿的营养成分艾蒿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挥发油、苦味成分、甘露醇、柠檬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K等。
挥发油是艾蒿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含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的芳香烃类物质。
此外,艾蒿还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二、食用艾蒿的功效与作用1. 清热解毒艾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中医认为,艾蒿性辛、温,可驱除体内的寒湿和毒邪,有利于清热解毒,帮助人体排除体内的毒素。
食用艾蒿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和发热疾病。
2. 消食化积艾蒿有助于消食化积。
中医认为,艾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和胆汁的分泌,改善胃肠道蠕动功能,有益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胀食滞等症状的缓解。
食用艾蒿还能帮助消化蛋白质和脂肪,减轻胃肠负担,改善吸收,提高营养利用率。
3. 健脾和胃艾蒿可以健脾和胃。
中医认为,艾蒿具有温中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食用艾蒿还能增加胃脏的免疫力,修复胃黏膜,减少胃部炎症,保护胃肠道的健康。
4. 改善皮肤问题艾蒿对于改善皮肤问题也有一定的功效。
中医认为,艾蒿具有驱风散寒、活血祛湿的作用,对于皮肤湿疹、瘙痒、荨麻疹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食用艾蒿还可以补充维生素C 和抗氧化物质,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改善皮肤弹性和光泽。
5. 抗衰老艾蒿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挥发油中的芳香烃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的过程。
食用艾蒿可以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促进细胞更新和修复,保持皮肤弹性和光泽,起到延缓衰老的效果。
神奇的艾草(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神奇的艾草(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药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
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和三萜类成分。
生物活性有抗菌、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平喘、抗过敏性休克、镇咳祛痰、心血管活性、利胆、兴奋子宫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资源植物有蒙古蒿、魁蒿、野艾蒿、红足蒿和北艾等。
艾叶 (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是中医常用之一 ,为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Vant. 的干燥叶 ,药用历史悠久 ,始载见于《名医别录》。
有散寒止痛 ,温经止血的功效 ,用于少腹冷痛 ,经寒不调 ,宫冷不孕 ,吐血 ,衄血 ,崩漏经多 ,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
醋艾碳温经止血 ,用于虚寒性出血症。
1 化学成分111 挥发油艾叶含挥发油(0145~1100) % ,从中鉴定出 2 - 甲基丁醇(2 - methylbutanol) 、 2- 己烯醛(2 - hexenal) 、三环萜(tricyclene) 、α-侧柏烯( α- thujene) 等 60 种成分[1]。
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 34 种成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limonene) 、α- 侧柏酮( α- thujone) 、α- 水芹烯( α- phellandrene) 和香茅醇(citronellol)等[2]。
又从全株的挥发油中分得水合樟烯 (camphenehydrate) 、 1 ,4 - 桉叶素(1 ,4 - cineole) 、蒿属酮 (artemisia ketone) 、辣薄荷酮(piperitone) 和羽毛柏烯(widdrene) 等 32 个成分。
112 黄酮类成分 5 ,7 - 二羟基 - 6 ,3′ ,4′ - 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 、 5 - 羟基 -6 ,7 ,3′ 4′ - 四甲氧基黄酮 (5 - hydroxy - 6 ,7 ,3′ ,4′ -tetram2ethoxyflavone) 、槲皮素 ( quercetin) 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3]。
艾蒿的成分
艾蒿的成分
艾蒿(Scientific name: Artemisia vulgaris)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也被称为苦艾、艾草等。
它在中药学和民间草药中有广泛的应用。
艾蒿植物的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种:
1. 挥发油:艾蒿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挥发性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包括樟脑、柠檬烯、桉叶脑、香叶醇等。
2. 蒿酮类物质:艾蒿中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称为蒿酮(Artemisinin),是艾蒿草药的重要活性成分。
蒿酮具有抗疟疾的活性,是一种重要的抗疟疾药物。
3. 黄酮类化合物:艾蒿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异鼠李素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生物活性。
4. 氨基酸和矿物质:艾蒿还含有一些氨基酸和矿物质,如谷氨酸、丝氨酸、锌、铁、钙等。
5. 其他成分:艾蒿还含有苦味物质、鞣质、萜类化合物等其他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成分含量和种类可能因不同的艾蒿品种、生长
环境、采收时间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此外,艾蒿作为草药使用时,通常是整株或部分植物进行制剂或煎剂的形式,其中不同的成分可能会以不同的比例存在。
在使用艾蒿作为草药时,建议在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并遵循适当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艾草药物成分
艾草药物成分
艾草(Artemisia vulgaris)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其药用部分主要是叶子和顶端的开花部分。
艾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些特有的生物碱和挥发性化合物。
1. 艾叶素(Artemisinin):是艾草中最知名的成分之一,具有抗疟疾的特性。
它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对疟原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
2. 挥发性油:艾草中含有挥发性油,其中包括桉叶酚、挥发油醇、桉叶醇等成分。
这些油类化合物赋予了艾草其特有的气味和一些药理活性。
3. 黄酮类化合物:艾草也含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芸香素、木犀草素等,这些化合物对人体可能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作用。
4. 苦味素:艾草中含有一些苦味素,如艾苷、艾叶苷等。
这些化合物可能有助于调节消化系统,并对某些消化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艾草在传统草药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然而,尽管艾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但其药用和剂量应当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因为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是确保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
艾蒿和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艾蒿和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以艾蒿和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题,本文将探讨艾蒿和蕲艾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可能的药理作用。
艾蒿(Artemisia argyi)和蕲艾(Artemisia vulgaris)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这两种植物的精油被认为是其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精油是植物中具有浓郁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常用于香料、药物和化妆品等领域。
我们来研究艾蒿精油的化学成分。
研究发现,艾蒿精油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α-蒿酮(α-thujone)、β-蒿酮(β-thujone)、芳樟醇(borneol)、柠檬醛(citral)等。
这些化合物在艾蒿精油中的相对含量会因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采收时间而有所差异。
艾蒿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α-蒿酮。
研究表明,α-蒿酮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活性。
一些研究还发现,α-蒿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镇静和麻醉作用。
此外,α-蒿酮还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对某些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另一个重要的成分是β-蒿酮,它也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β-蒿酮对某些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β-蒿酮还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芳樟醇是艾蒿精油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芳樟醇对皮肤具有抗过敏和镇静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瘙痒和炎症。
柠檬醛是艾蒿精油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柠檬醛对某些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柠檬醛还具有镇静和抗抑郁的作用,可以改善情绪和睡眠质量。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蕲艾精油的化学成分。
蕲艾精油主要由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β-蒿酮、芳樟醇、柠檬醛等。
与艾蒿精油相比,蕲艾精油中的α-蒿酮含量较低。
蕲艾精油中的β-蒿酮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和炎症。
芳樟醇和柠檬醛也具有类似的活性,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伤口愈合。
艾蒿的成分
艾蒿的成分
艾蒿,又称阿蒿、龙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的科学名称为Artemisia argyi,属于菊科植物。
艾蒿植物通常生长在高山地区,以其特殊的香气和药用效果而受到广泛关注。
艾蒿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艾油。
艾油是一种淡黄色至淡绿色的液体,具有独特的芳香味。
艾油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挥发性酸、酮类、醇类、醛类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艾蒿许多药用特性。
首先,艾蒿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艾油中的挥发性酸和酮类成分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和杀灭的效果。
因此,艾蒿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炎症等疾病。
此外,艾蒿还具有驱虫作用。
艾油中的成分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等。
因此,艾蒿被广泛用于驱虫药物的制备,尤其在儿童蛔虫感染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艾蒿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艾油中的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对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这使得艾蒿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痛经、风湿痛等疾病的治疗中。
此外,艾蒿还具有调理月经、促进消化、缓解肌肉疼痛等作用。
它可以刺激子宫收缩,调节月经不调;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减轻肌肉疼痛,缓解痉挛等。
总结来说,艾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挥发油成分赋予了艾蒿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杀菌消炎、驱虫、活血化瘀等。
然而,在使用艾蒿时,应注意适量使用并遵循中医药专业人士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6-03 16:17:00 ] 作者:王新芳董岩孔春燕编辑:studa20
【关键词】艾蒿
关键词:艾蒿;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艾蒿Artemisia vulgaris L.,也称艾叶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
艾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叶入药,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是妇科常用药之一。
艾蒿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
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
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则始于近代。
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艾蒿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报道。
本文仅就艾蒿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艾蒿的药用部位是艾叶,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2]。
1.1 艾蒿挥发油类成分的研究艾蒿全草的挥发油含量为0.20%~0.33%[1]。
1985年朱亮锋等[3]首次报道了艾蒿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1,8-桉叶素为主体化合物的挥发油(39.45%)近40种成分,主要为α-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辛烯-3-醇、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γ松油烯、樟脑、龙脑等。
顾静文等[4]报道的艾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35.40%)、1,4-桉叶油素(4.17%)、樟脑(5.52%)、等。
艾蒿叶含挥发油约0.020% [1]。
潘炯光等[5]从艾蒿叶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种成分。
刘国声[6]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侧柏酮、α-水芹烯和香茅醇等。
各报道中艾蒿全草和艾蒿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地区、环境、气候、及材料采集时间等有密切的关联。
1.2 艾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艾蒿黄酮类成分主要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7]。
1.3 艾蒿桉叶烷类成分的研究艾蒿桉叶烷类(eudesmane)成分有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氧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氧4α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7]。
1.4 艾蒿三萜类成分的研究三萜类成分有α及β香树脂醇、无羁萜、α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lupenone)、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甲氧基9β,19环羊毛甾23(E)烯25,26二醇等[7]。
1.5 艾蒿微量化学元素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发现艾蒿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锶(Sr),铬(Cr),钴(Co),镍(Ni),锰(Mn),铜(Cu),锌(Zn),铁(Fe),钠(Na),钾(K),钙(Ca),镁(Mg)等[8]。
1.6 艾蒿的其它化学成分艾蒿的其它化学成分主要有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9]。
2 药理研究
2.1 抗菌作用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艾叶烟熏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
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与民间用药经验相符[10]。
姜文全等[11]用艾叶熏蒸母婴同室的空气进行消毒,可达到空气正常参数要求,而且对产妇、新生儿刺激性小、毒性小。
以艾蒿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
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
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
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12]。
古人用艾叶治下痢、民间用艾叶驱邪,这与艾叶有较强抗菌作用相对应。
2.2 抗癌作用[10]艾叶有抗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的作用,艾叶油灌胃能增强小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
2.3 利胆作用[10]艾叶油混悬液8 ml/kg,3 ml/kg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和89%,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
0.02 ml/kg 艾叶油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小鼠胆汁流量增加20%,显示其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2.4 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艾蒿挥发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直接作用于气管,可平喘祛痰镇咳,调节中枢,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减少抽搐动物数。
从艾蒿中提出的4-松油烯醇300 mg/kg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
用艾叶油灌胃0.5 ml/kg,对丙烯醛柠檬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300 mg/kg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13]。
用艾叶油灌胃1 ml/kg,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其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1ml/kg或丁香烯腹腔注射0.7 ml/kg亦有祛痰作用[13]。
α松油醇0.05 ml/kg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反式香苇醇亦为平喘有效成分[14]。
2.5 止血与抗凝作用张学兰等[15]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加热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
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中以180℃烘10 min和200℃烘10 min所得样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与生品组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
艾叶醇提物对AT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从艾叶中提出的β谷醇和5,7二羟基6,3,4三甲基黄酮均对血小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16]。
艾叶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纤维蛋白溶解起止血作用的。
这与古人应用艾叶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等多种血证相吻合。
2.6 抗过敏作用有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2-萜品烯醇、葛缕醇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强,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和SRS-A的引起豚鼠回肠收缩[11]。
反式-葛缕醇还对豚鼠离体气管Sc-hultz-Dale反应有抑制作用[15]。
2.7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5]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2.8 对外补体作用[15]将艾叶的热水提取物多半糖加入人的血清中,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的结果。
日本山田氏也发现艾叶热水提取物有强烈的补体活性,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艾叶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
2.9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脏、离体兔心的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艾叶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收缩。
有研究表明1∶50浓度艾叶油1~2滴均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如加大浓度可使心搏停止,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ml(1∶150)可抑制心脏收缩力,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对兔主动脉在紧张度提高的情况下呈松弛作用,且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17]。
2.10 吸收、排泄、毒性作用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很快由小肠粘膜吸收而达肝脏,并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h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
艾叶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3 g生药/kg,艾叶油小鼠口服药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2 ml/kg。
据报道有因服干艾叶约100g 中毒致死1例[18],因此,1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服用3~9 g,外用适量。
此外艾蒿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
口服少量3~5 g可增进食欲,大量则引起胃肠之急性炎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