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成功揭示出两大遗传定律的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选用异花传粉的豌豆作实验材料,豌豆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B.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C.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D.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设计新实验来验证假说2.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

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个体比例都是3:1D.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3.果蝇身体褐色对黄色(bb)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但是含B基因的品系如果在幼虫发育成成虫的这段时间内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称为“表型模拟”。

“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些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现有一只黄色雌果蝇,请你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是属于纯合bb,还是属于“表型模拟”。

正确的设计思路有①与其杂交的雄果蝇可以是正常发育(不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的黄色果蝇②与其杂交的雄果蝇可以是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发育得到的黄色果蝇③其子代用不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④其子代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⑤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这种表现型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4.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 1 : 1 : 15.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答案

合肥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一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10ADDBA ABDCA11-20CCABA CDADD21-30BCBBD CCDDD 31.(1)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44或46
(3)6
(4)Aabb
32.(1)杂交基因重组性状分离
(2)花药离体培养中
(3)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纺锤体
33.Ⅰ.(1)自交黄色∶白色=1∶1
(2)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9号染色体未分离(答“染色体变异”可给分)(3)Tt:t:tt:T=2:2:1:1 3/5
34.(1)基因突变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2)定向选择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3)不定向的淘汰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35.(1)3和4(2)主动运输组织液血浆(3)3中含大分子蛋白质,4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4)缓冲(H2CO3/NaHCO3)。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A.4、4、5B.5、4、4C.4、5、4D.5、4、5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3只黑毛,一只白毛B.两只黑毛、两只白毛C.4只都是黑毛D.除以上可能性外,还有其他可能3.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嘌呤总数为44%,嘧啶总数为56%,此生物不可能是()A.烟草B.HIV C.噬菌体D.烟草花叶病毒4.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种类均有四种②在双链DNA的一条核苷酸链中A=T③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能够和上下相连的任一磷酸基组成脱氧核苷酸单位④双链DNA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相连接⑤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和脱氧核糖项连接.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④5.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21%、12%B.30%、24%C.34%、12%D.58%、30%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B.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中介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7.如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相同的DNA分子可以转录出不同的mRNAB.mRNA3和mRNA4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C.不同mRNA中相同的遗传密码编码相同的氨基酸D.肝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DNA有差异8.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10.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1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B.将果蝇精原细胞中的DNA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所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一定都含有32PC.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D.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12.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如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13.双脱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测序,其结构与脱氧核苷酸相似,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参与DNA的合成.DNA合成时,若连接上的是双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终止;若连接上的是脱氧核苷酸,子链延伸继续.若有适量的序列为GTACATACATG的单链模板、腺嘌呤双脱氧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则以该单链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长度的子链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5种14.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B.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数为2条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 W、aX W两种15.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突变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16.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17.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A.Ⅰ;ⅠB.Ⅱ﹣1;ⅠC.Ⅱ﹣1或Ⅰ;ⅠD.Ⅱ﹣1;Ⅱ﹣Ⅰ18.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B.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①链转录的C.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一定会癌变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不能传递给后代19.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使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C.由图判断乙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和20.关于下列四个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中共有5种核苷酸B.图2中的A与图3中的A是同种物质C.图3是单链RNA,含有氢键D.图4存在植物所有细胞中21.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代表20种氨基酸B.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C.①上的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D.①只有与⑥结合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2.如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不能从图中得出的结论是()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23.张某家族患有甲病,该家庭遗传系谱图不慎被撕破,留下的残片如图.(图中表示患甲病男性,表示正常男性,表示患甲病女性,表示正常女性)现找到4张系谱图碎片,其中属于张某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A.B.C.D.二、综合题1.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B是,F是,G是.(2)D与A的位置关系是.(3)从分子水平看,D是有遗传效应的C的片段.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D的主要载体是图中的A,除此之外,和中的D也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4)在E构成的链中,与1分子G相连接的有分子的F和分子的H.(5)遗传信息是D中排列顺序.2.如图甲、乙、丙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2)若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图甲中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图甲⑥代表的个体中最多能产生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3.已知图甲中g与图乙中的“物质X”为同一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f代表染色体,则e能被染成绿色,将其彻底水解可得[a]磷酸、[b]碱基和[c] 三种小分子物质,e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2)若f代表一种细胞器,且是合成物质X的场所,则e是.在图乙④过程中,所需的转运工具是,其具体功能是.(3)在真核细胞中,⑤和①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原核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包括(用图乙中的标号表示).(4)图乙中需要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并且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T、U﹣A、G﹣C、C﹣G的过程是.4.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1)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的一部分,它主要在中合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可以用图2方框中数字表示.(2)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进行的场所是[ ] ,所需要的原料是.(3)若该多肽合成到图1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终止合成,则导致合成结束的终止密码是.(4)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1中⑥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A.乳酸杆菌 B.T2噬菌体 D.染色体 D.流感病毒(5)若图1的①所示的分子中有1 0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中含有的密码子个数和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最多不超过.A.166和55 B.166和20C.333和111 D.333和20.5.如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是.(2)β链碱基组成为.(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属于性遗传病.(4)Ⅱ6基因型是,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5)由图甲可以看出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属于.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和.6.某种鸟类(2N=76)位ZW型性别决定,其羽毛中的黑色素由等位基因A/a中A基因控制合成,且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雄鸟体细胞中最多含有条Z染色体,对该种鸟类进行核基因组测序,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若等位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用两只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代基因型为,子代中黑色、灰色、白色的比例为.(3)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另有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色素的分布(不改变羽毛颜色深浅).用纯白和纯黑亲本杂交出现如图所示的杂交结果.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A/a和B/b所在染色体的关系为,B/b中能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是.②让F中的纯灰色鸟与灰色斑点鸟杂交,子代中新出现的表现型所占的比例为.2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人、噬菌体、禽流感病毒中参与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分别是()A.4、4、5B.5、4、4C.4、5、4D.5、4、5【答案】B【解析】细胞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而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只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解:人为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5种碱基(A、T、C、G、U),2种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8种核苷酸;而噬菌体为DNA病毒,含有4种碱基(A、T、C、G)和脱氧核糖,有4种核苷酸;禽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含有4种碱基(A、C、G、U)和核糖,故有4种核苷酸.故选:B.【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2.豚鼠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如果一对杂合的黑毛豚鼠交配,一胎产下4仔,则4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3只黑毛,一只白毛B.两只黑毛、两只白毛C.4只都是黑毛D.除以上可能性外,还有其他可能【答案】D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解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据此答题.解:根据“杂合子的黑毛豚鼠”可知黑毛相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即Aa×Aa→AA(黑):Aa(黑):aa(白)=1:2:1,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白色=3:1.但在子代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偶然性,后代不一定会出现3:1的分离比,有可能是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或三黑一白或二黑二白或一黑三白或全黑.故选: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3.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嘌呤总数为44%,嘧啶总数为56%,此生物不可能是( ) A .烟草 B .HIV C .噬菌体 D .烟草花叶病毒【答案】C【解析】DNA 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在双链DNA 分子中,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因此嘌呤与嘧啶相等,RNA 是单链结构,嘌呤不一定与嘧啶相等.解:A 、烟草同时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A 正确; B 、HIV 为RNA 病毒,只含RNA 一种核酸,一般情况下,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不相等,B 正确;C 、噬菌体为DNA 病毒,只含DNA 一种核酸,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相等,这与题干信息不符,C 错误;D 、烟草花药病毒为RNA 病毒,只含RNA 一种核酸,其所含的嘧啶和嘌呤含量一般不等,D 正确. 故选:C .【考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与RNA 的异同.4.下列关于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种类均有四种 ②在双链DNA 的一条核苷酸链中A=T③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能够和上下相连的任一磷酸基组成脱氧核苷酸单位 ④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相连接 ⑤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和脱氧核糖项连接.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④【答案】B【解析】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A 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并且遵循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①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每个DNA 分子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①正确; ②双链DNA 分子中A=T ,单链DNA 分子A 不一定与T 相等,②错误;③脱氧核糖的1号、5号碳原子分别与碱基和磷酸相连形成脱氧核糖核苷酸,在脱氧核苷酸链中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个脱氧核糖的磷酸相连不能构成脱氧核苷酸,③错误;④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相连接形成双链结构,④正确; ⑤DNA 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脱氧核糖相连,⑤正确. 故选:B .【考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5.在一个DNA 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 .21%、12% B .30%、24% C .34%、12% D .58%、30%【答案】C【解析】关于碱基数目的计算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 由此得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 ,C=G ,A+T=C+G ,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 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 )/(G+C )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 分子一条链中(A+G )/(T+C )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 )/(C+G )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 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 分子中,A=(A 1+A 2)/2,其他碱基同理.解:因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由于A=T ,则A=T=21%,G=C=29%.设这条DNA 分子的碱基数量是2a ,则第一条链上胞嘧啶数量设为C 1,第二条链上胞嘧啶的数量为C 2,则(C 1+C 2)÷2a=29%,则C 2÷a=34%,也就是另外一条链上胞嘧啶的含量是34%;设第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的数量是T 1,第二条链上胸腺嘧啶的数目是T 2,则(T 1+T 2)÷2a=21%,T 2÷a=12%. 故选:C .【考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B .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 .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 作中介D .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①和②都是DNA 单链,其中②链是转录的模板链;③为转录形成的mRNA ,是翻译的模板;④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⑤代表多肽链. 解:A 、图中②﹣③配对过程是转录,③﹣④过程属于翻译,A 正确; B 、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B 正确; C 、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NA 作工具,C 正确; D 、①是DNA 单链,在遗传时参与DNA 复制,D 错误. 故选:D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7.如表为人体四种细胞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同的DNA 分子可以转录出不同的mRNAB .mRNA 3和mRNA 4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C .不同mRNA 中相同的遗传密码编码相同的氨基酸D .肝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DNA 有差异 【答案】D【解析】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中表达形成不同的mRNA 和蛋白质,但注意mRNA 3和呼吸酶在所有的细胞中都有.解:A 、人体内各种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所含遗传物质(DNA )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相同的DNA 不同区段可以转录形成不同的mRNA ,A 正确;B 、人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呼吸酶,即都含有mRNA 3,只有浆细胞能合成免疫球蛋白,即只有浆细胞含有mRNA 4,所以mRNA 3和mRNA 4可以共存于浆细胞中,B 正确;C 、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不同mRNA 中相同的遗传密码编码相同的氨基酸,C 正确;D 、肝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DNA 不变,D 错误. 故选:D .【考点】细胞的分化;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8.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 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 1个体最好是( )A .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 .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 .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 .突变型(雌)×突变型(雄)【答案】A【解析】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为显性突变,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解: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 变为Aa ,如果是伴X 遗传则为:X a X a 变为X A X a .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的雌雄中均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1个体最好是野生型(雌)×突变型(雄).野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故选:A.【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伴性遗传.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答案】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解析】T2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解: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时,噬菌体的DNA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③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和上清液.故选:B.【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0.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答案】C【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可应用于诱变育种,如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基因重组可用于杂交育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染色体变异可用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据此答题.解:A、转基因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出现某些血红蛋白病,其原理是基因突变,B错误;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1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下面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B.将果蝇精原细胞中的DNA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所得到的4个子细胞中一定都含有32PC.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一定不含18O,而尿液中有H218OD.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去侵染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若以下图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供选项a b c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是()①SARS ②酵母菌③衣藻④蓝球藻⑤变形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⑤3.汉坦病毒(HTV)属于布尼亚病毒,其危害了上万人,HTV引发的心肺综合征是致命的疾病。

下列关于HTV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深入研究HTV的特性,可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HTV来扩大病毒数量B.分析HTV所含核酸碱基种类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C.HT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HTV和大肠杆菌的具有相似的结构4.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蓝藻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等结构B.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D.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5.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存在差异B.b中生物只有蓝藻含叶绿素,且都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b中生物只有烟草花叶病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a中生物都含有2种核酸,且遗传物质相同6.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①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和线粒体,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②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其DNA分子只分布在拟核中;③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④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部分为RNAA.1项B.2项C.3项D.4项7.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荷兰科学家首先观察到活细胞,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C.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8.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虽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通过下面哪一实例可以说明()A.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B.油菜缺少硼时会导致减产C.动物血液钙盐含量太低会抽搐D.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9.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往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的化学元素。

2021-2022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6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计36分)1.(6分)(xx秋•鸡西期末)如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D.物质更新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2.(6分)(xx秋•重庆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部分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3.(6分)(xx秋•高台县校级期末)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性状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和B.和C.和D.和4.(6分)(xx秋•陈仓区校级期末)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无芒(B)对有芒(b)是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纯合高茎有芒与纯合矮茎无芒杂交得F1,F1又与某小麦杂交,其中高无:高有:矮无:矮有=3:3:1:1,该小麦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d dBb B.D dBb C.d dbb D.D dbb5.(6分)(xx秋•宁波期末)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6.(6分)(xx•淮南模拟)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 ABb B.A aBb C.A Abb D.A aBB7.(6分)(xx秋•陈仓区校级期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属测交的一组是()A.A abb×aaBB B.A aBb×AaBb C.A ABb×aaBb D.A aBb×aabb8.(6分)(xx秋•陈仓区校级期末)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错别字和生物术语错误不得分,共计54分)9.(16分)(xx秋•南京期末)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2)若图I甲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X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X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X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kJ.(3)过程④表示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4)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特点是.10.(12分)(xx秋•万州区校级月考)图是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A表示显性基因),请分析回答:(1)该病属于性遗传病.(2)Ⅲ8的基因型是.(3)Ⅲ10是杂合子的几率是.(4)Ⅱ3和Ⅱ4再生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Ⅱ3和Ⅱ4再生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6)如果Ⅲ8与Ⅲ10违法婚配,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1.(16分)(xx秋•岳阳县校级期中)如图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示意图,请据图分析.(1)写出有关操作步骤的名称:①;(2)豌豆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把标号④杂种种子作为亲本种下,F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3)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出定律.12.(10分)(xx秋•万州区校级月考)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1)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实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2)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实验与前一个杂交实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3)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引起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10分)(xx秋•万州区校级月考)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 控制隐性性状.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做出这一判断是根据哪一过程?.(2)P中红果的基因型是,F1中红果的基因型是,F2中红果中基因型及比例是.xx重庆市万州区赛德国际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6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计36分)1.(6分)(xx秋•鸡西期末)如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物质更新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解答:解:由图可知所示的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具有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的特点,能体现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对相关内容的记忆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6分)(xx秋•重庆期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部分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答:解: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并不能全部消化吸收,只能获得兔子的部分能量,A正确;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C、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D、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6分)(xx秋•高台县校级期末)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性状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和B.和C.和D.和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YYRR)×纯种绿色皱粒(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2中: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答题.解答:解:(1)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则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 ()、yyRR()、yyrr(),因此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2)F2代中黄色皱粒(Y_rr)和绿色圆粒(yyR_)属于重组类型,因此F2代中性状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为.故选:A.点评:本题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为背景,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出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和性状重组型个体所占的比例.4.(6分)(xx秋•陈仓区校级期末)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无芒(B)对有芒(b)是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纯合高茎有芒与纯合矮茎无芒杂交得F1,F1又与某小麦杂交,其中高无:高有:矮无:矮有=3:3:1:1,该小麦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d dBb B.D dBb C.d dbb D.D d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无芒(B)对有芒(b)是显性,因此纯合高茎有芒个体基因型为DDbb,纯合矮茎无芒个体的基因型为ddBB,因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为DdBb;F1又与某小麦杂交,其中高无:高有:矮无:矮有=3:3:1:1,即后代高茎:矮茎=3:1,即杂合子自交的结果,因此该小麦的基因型为Dd;又由于后代中无芒:有芒=1:1,符合测交结果,因此该小麦的基因型为bb.因此该小麦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b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在解答此类题型时,能够对每对性状逐对分析,难度不大.5.(6分)(xx秋•宁波期末)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白羊亲本为杂合子,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据此答题.解答:解:A、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用可能是黑色,A错误;B、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用可能是黑色,B错误;C、后代为白色的可能性是,为黑色的可能性是,因此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正确;D、后代是黑色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6种杂合组合,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6.(6分)(xx•淮南模拟)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 ABb B.A aBb C.A Abb D.A aB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解答:解:从题文中可以看出,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那么亲本的基因型中A(a)基因一定是纯合的,而B(b)则是杂合的,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计算能力.7.(6分)(xx秋•陈仓区校级期末)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属测交的一组是()A.A abb×aaBB B.A aBb×AaBb C.A ABb×aaBb D.A aBb×aabb考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分析:个体间的交配方式分为:(1)自交:广义的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方式,狭义的指植物的自花传粉.(2)杂交:指基因型不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方式,包括测交、回交、正交、反交等方式.解答:解:测交是指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交配方式,如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应为和aa的交配方式,如为两对则指和aabb之间的交配方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测交的概念,意在考查学生对个体交配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8.(6分)(xx秋•陈仓区校级期末)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据此答题.解答:解:①有芒×有芒→有芒,无法判断显隐性,①错误;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有芒对于无芒为显性性状,②正确;③有芒×无芒→有芒,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说明有芒对于无芒为显性性状,③正确;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有芒和无芒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二.非选择题:(错别字和生物术语错误不得分,共计54分)9.(16分)(xx秋•南京期末)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CO2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有机物.(2)若图I甲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X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X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X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3×107kJ.(3)过程④表示分解者分解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4)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带有全球性的循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图1所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图中①是光合作用、②是捕食关系、③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绿色植物呼吸和动物的呼吸(过程③)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过程①).解答:解:(1)过程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②是捕食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根据图2中的食物关系可知:E是生产者,其余生物生物是消费者.已知E种群的能量为5.8X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X108kJ,D种群的能量是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5.8×109k×10%﹣1.3×108﹣1.5×108)×10%=3×107kJ.(3)图中④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是微生物(分解者),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4)由上图1可见,碳循环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其特点是带有全球性的循环.而能量流动具有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答案是:(1)CO2有机物(2)高3×107(3)分解者分解群落(4)带有全球性的循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12分)(xx秋•万州区校级月考)图是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A表示显性基因),请分析回答:(1)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2)Ⅲ8的基因型是AA或Aa.(3)Ⅲ10是杂合子的几率是.(4)Ⅱ3和Ⅱ4再生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5)Ⅱ3和Ⅱ4再生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6)如果Ⅲ8与Ⅲ10违法婚配,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判断患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解答:解:(1)由5、6、10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7是患者是,为aa,所以3、4都是Aa,故8为AA或Aa.(3)9是患者是,为aa,所以5、6都是Aa,故10为AA或Aa.(4)3、4基因型为Aa,子代正常的概率为.(5)3、4基因型为Aa,子代患病男孩的概率为×=.(6)如果Ⅲ8与Ⅲ10违法婚配,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为××=.故答案为:(1)隐(2)AA或Aa(3)(4)(5)(6)点评: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病的判断方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11.(16分)(xx秋•岳阳县校级期中)如图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示意图,请据图分析.(1)写出有关操作步骤的名称:①去雄;(2)豌豆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把标号④杂种种子作为亲本种下,F1的基因型为Rr,表现型为红花.(3)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出分离定律.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工授粉的过程,即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因此图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授粉;③为套袋;④获得种子.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为去雄过程.(2)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合子,双亲为RR和rr,则F1的基因型为Rr,表现型为红花.(3)孟德尔通过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揭示出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故答案为:(1)去雄(2)Rr 红花(3)分离点评:本题结合人工异花授粉过程图,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2.(10分)(xx秋•万州区校级月考)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1)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实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2)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实验与前一个杂交实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前者是测交实验,后者是自交实验..(3)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引起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有4种,比例是9:3:3:1,测交实验的表现型是4种,比例是:1:1:1;2、对于遗传病的相关概率的计算方法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方式用逆推法确定亲本基因型,然后用正推法写出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并判断相关概率.解答:解:(1)由题意知,黄色非糯、白色糯的纯合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如果想通过杂交实验获得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的四种类型,要用子一代杂合子进行测交实验,遗传图解如下:(2)本不变,要获得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9:3:3:1,应该用黄色非糯性和白色糯性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进行自交,前一个实验是测交实验,这一个是自交实验.(3)由题意知,该精神病是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对夫妇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正常儿子的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是杂合子的概率是.故答案为:(1)(2)前者是测交实验,后者是自交实验(3)点评:对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应用及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3.(10分)(xx秋•万州区校级月考)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 控制隐性性状.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红果,做出这一判断是根据哪一过程?F1自交过程.(2)P中红果的基因型是Dd,F1中红果的基因型是Dd,F2中红果中基因型及比例是DD和Dd,比例为1:2.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图: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果相对于黄果为显性性状,且F1红果的基因型为Dd,则P中红果的基因型为Dd,P中、F1中和F2中黄果的基因型均为dd,F2中红果的基因型为DD或Dd.解答:解:(1)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即发生性状分离,故红果为显性性状,做出这一判断是根据F1自交过程.(2)由于后代中有黄果,故P中红果的基因型是Dd,F1中红果由于出现了性状分离,故其基因型是Dd;由于F1红果的基因型是Dd,其自交所得F2中红果有两种DD和Dd,比例为1:2.故答案为:(1)红果F1自交过程(2)Dd Dd DD和Dd,比例为1:2点评: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个个体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即可.。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合肥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2第6章+选择性必修1第1章~第3章第2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博物馆考察并了解了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的情况。

其中博物馆内展示的“世纪曙猿”化石,距今约4500万年,已能看到高等灵长类动物的许多特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能够说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具有共同的祖先B.对“世纪曙猿”化石进行研究,能够分析出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等C.从地层年龄与其对应的化石中能够总结出爬行类动物的出现早于鱼类D.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证据在生物进化研究中互为补充、相互印证2.物种的研究者对能表达黄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进行了定向的演化培养,并在不同的演化压力下对其加以筛选。

其中,S表示的是强自然选择,W表示的是弱自然选择,而N则是不做自然选择。

黄色荧光蛋白频率与演化压力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是N组,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演化压力B.实验组黄色荧光蛋白频率大小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强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对黄色荧光蛋白基因频率的影响更大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基因型,进而改变生物的基因频率3.“收割理论”中提到: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人类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条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此种变异类型是()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结构变异D。

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以C选项正确。

2。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D。

环境条件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仅仅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个,其中基因突变频率甚低,染色体变异也很少见,而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必然发生的过程,如果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多,携带的基因多,那么变异也就更多,因此基因重组是导致亲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详解】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进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则后代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如一娘生九子,个个皆不同,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且发生在所有的生物体内,B错误;染色体畸变也非常少见,所有的真核生物都能发生,不一定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C错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遗传,也不是变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变异的各种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明确题干设计的情境是该变异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3.如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在Y染色体上B. 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 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

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答案】D【解析】该遗传病具有传男不传女的特点,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正确;该系谱图中,男患者的母亲或女儿均正常,不可能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因为不能确定此遗传病的类型,故不能确定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可能男女患病率相同,也可能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D错误。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二中【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测交实验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的组成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纯合子亲本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2.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观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发现问题B.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是假说的内容之一C.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是孟德尔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推理D.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3.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白化(a)对皮肤正常(A)为隐性,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皮肤正常,母亲手指、皮肤均正常,他们生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A.1/2 1/8 B.3/4 1/4 C.1/2 1/4 D.1/4 1/84.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

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C.F2中AAbb和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相同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5.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6.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高等动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B.乙产生的是精细胞C.乙产生的是极体D.丙产生的是体细胞7.甲型血友病(HA)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所致。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3、4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C.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D.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B.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3.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③D.①③⑥4.直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作用的激素是A.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和雄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5.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C.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6.下列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B.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C.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也随之增加D.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肌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8.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D.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9.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B.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C.寒冷刺激,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以抗寒D.人体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和内脏的活动10.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C.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11.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顺序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减少尿的排出③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④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量增加⑤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1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13.比较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A.在体内含量都较少B.对生命活动都有调节作用C.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1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15.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A.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B.配置一系列浓度梯度C.严格控制无关变量D.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16.浙江海宁市一位农民不慎错将家中存放的植物生长素当做农药,对晚稻治虫。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块草地中所有的东亚飞蝗B.一片森林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植物D.一块馒头上的所有霉菌2.硝化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组成成分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分解者C.消费者D.生产者3.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机体,其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

下列疾病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A.过敏反应B.系统性红斑狼疮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D.艾滋病4.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的细胞,不具有A.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指导有氧呼吸酶的合成的mRNAC.核DNA进行复制的能力D.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碘离子5.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衰老及脱落B.同种植物激素的不同浓度可能会对植物的器官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B.水平放置的幼苗的根具有背地性、茎具有向地性C.生长素主要由幼芽、幼叶及发育中的种子产生D.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侧芽不可以产生生长素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D.每条捕食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都是分解者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B.预测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该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D.种群的年龄组成,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外内流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B.在神经纤维上,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C.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D.刺激运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运输神经纤维上不会发生膜电位变化10.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所示。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4.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5.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C.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就可以保持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7.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8.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10.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11.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12.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13.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14.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1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甲),兴奋从该神经元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如图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奋在图甲中的传导速度大于在图乙中的传递速度B.图乙中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C.图乙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D.图甲中形成的电流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16.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7.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18.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19.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20.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A液减少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③④21.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血液中含量变化最小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22.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23.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24.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25.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6.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 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27.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28.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29.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若某人接受器官移植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B、C、D、F均能增殖分化B.移植的器官在受体内主要通过⑩发生排斥反应C.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摄取、处理并特异性识别抗原D.⑨和⑩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3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31.如图中曲线Ⅲ表示茎伸长与植物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果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侧芽,则能代表它生长状况的曲线是()A.ⅠB.ⅡC.ⅣD.Ⅴ32.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33.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琼脂块①②中都有IAA,①>②B.琼脂块③④中都有IAA,③≈④C.琼脂块⑤⑥中都有IAA,⑤≈⑥D.琼脂块③④中含有的IAA分别与⑤⑥中的相等34.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乙图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 mmol/L为最适浓度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35.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C.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植物的生长发育D.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36.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调节功能相符的一项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C.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根、芽时受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影响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分裂3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下列有关他的设计和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将扦插枝条生同样数量的根所用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的生根数量作为观测指标B.实验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萘乙酸溶液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扦插枝条生根C.实验中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的梯度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3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和数量变化是种群的特征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39.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40.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41.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C.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42.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43.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 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分析推测错误的是()A.餐后60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44.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45.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46.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图甲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47.某实验小组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存活的小鼠多只,与正常鼠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然后测定小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二、综合题1.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1)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继而促进,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2)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使血糖快速补充.2.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免疫.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3.现代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人类健康“沉默的杀手”,其病因较多.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1)为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顺序是.(2)糖尿病患者往往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发生障碍,表现出高血糖和尿糖等症状.(3)某些糖尿病患者是在感染了某病毒后患病的.分析得知:胰岛B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的分子结构相似,在机体细胞免疫中产生的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致其受损进而导致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此种糖尿病属于病.4.如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1)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激素)的作用相反.(2)有研究表明,老年动物(包括人)在应激条件下容易引起感染和肿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原因:.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①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②激素甲代表的是.③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说明二者在对侧芽萌动的作用上存在的关系.(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中,作为对照组.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6.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在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该种鱼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该湖泊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某一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只.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只,则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4)用样方法调查湖泊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具有纯合子和杂合子.解:A、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B、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C、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C错误;D、杂合子测交后代也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D错误.故选:B.【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2.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答案】D【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解:A、子二代岀现性状分离,这是实验现象,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这是实验结果,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1,C错误;D、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正确.故选: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答案】C【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4.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A、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选项正确;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选项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选项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选项错误.故选:D.【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A .是否是纯合子B .产生配子的比例C .基因型D .产生配子的数量2.灰兔和白兔杂交,F 1全是灰兔,F 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 2中灰兔:黑兔:白兔="9" : 6 : 1,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 .家兔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F 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灰兔的1/16D .F 1灰兔与白兔测交,后代出现黑兔的几率是1/23.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

某医学小组调查了人群中有耳垂性状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C .第二组家庭中,某一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D .在第一组的抽样家庭中,比例不为3:1,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4.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豌豆是自花受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B .解释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是: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 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D .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5.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 、b )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 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 时才表现为秃顶。

控制双眼皮(D )和单眼皮(d )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

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一对夫妇都是双眼皮且表现正常,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秃头的孩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这对夫妇中,妻子的基因型为DdBbB .秃头的孩子一定是男孩C .再生一个双眼皮秃头孩子的概率为1/8D .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概率为1/46.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用黄色雄鼠a 分别与黑色雌鼠b 和c 交配。

在几次产仔中,b 产仔为7黑6黄,c 产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本a 、b 、c 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A .b 和cB .a 和cC .a 和bD .只有a2.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B .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 .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 占1/2的原因之一D .右图子代中aaBB 的个体在aaB 中占的比例为1/163.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与遗传方面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同种雌性个体杂交得F 1与第二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 2, F 2与第三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 3,F 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 4,试问F 4个体中,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属外地种的约有多少A .15/16 ,0B .1/16,0C .1/8 ,1D .1/2 ,14.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下图。

基因M 、N 和P 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

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 .MMNNPPB .MmNnPPC .MmNNppD .MmNnpp5.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3个基因a D 、a +、a d 决定的,a D 对a +为显性,a +对a d 为显性。

喷瓜个体只要有a D 基因即为雄性,无a D 而有a +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 d 基因则为雌性(如a +a d 为雌雄同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a D a DB .该植物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 D 的雌配子C .该植物不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 +的雌配子D .a D a d ×a +a d →♂:雌雄同株:♀="1" : 2 : 16.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高茎与矮茎B.兔的长毛与狗的短毛C.番茄的红色与茄子的紫色D.兔的长毛与黑毛2.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的基因型1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3.玉米中种子的颜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且当显性基因A、B、C同时存在时为有色种子,否则是无色的。

现有一个有色种子的植株分别与三个无色种子的植株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中有色种子的基因型全为AaBbCcB.甲组F1C.乙组F中无色种子的基因型共有4种1中有色种子自交,后代中有色种子占27/64D.丙组F14.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一株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黄圆占3/8,黄皱占3/8,绿圆占1/8,绿皱占1/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YyRR YYRr B.YyRr YyRrC.YYRR yyrr D.YyRr Yyrr5.如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6.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7.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生物 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生物 解析版

一、选择题: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ﻫ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ﻫ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ﻫ内环境中,血浆中的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正确.2。

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C。

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D. 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a液增多答案B解析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故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A 正确;B、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入消化道,不通过血液运输,B错误;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时氧气被消耗,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加,故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C正确;D、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使A液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B。

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A.运动大量出汗后,应多喝淡盐水B. 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手脚磨出的水泡里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D.急性肠胃炎病人脱水时,应多喝葡萄糖盐水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3。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白湖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白湖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白湖第一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A.30% B.40% C.50% D.60%参考答案:D2. 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参考答案:A3. 一红绿色盲的女子与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则A.所生女儿全部色盲 B.所生儿子全部色盲C.女儿中有一半色盲D.儿子中有一半色盲参考答案:B4.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DNA粗提取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进一步纯化DNAB 制作果醋时应避免通入空气以保证有关菌种正常代谢C 制作果酒时应反复冲洗葡萄以避免杂菌的影响D 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数目,应采用平板划线法参考答案:A5.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与其有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2O B.K+ C.甘油D.脂肪酸参考答案:B6. 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A. 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B. 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C. 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 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阅读题干信息,而As进入水稻细胞,则应由细胞膜的生理特性,而非结构特点所决定;毒性很强的含砷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推测会影响酶的活性;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推测二者的吸收存在竞争性抑制,要关注“与As原子结构相似”这一信息.解:A、As进入水稻细胞,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则砷(As)可能是酶的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使得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失去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A正确;B、由题意可知,砷(As)在植物体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B错误;C、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说明P影响As 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而这些化合物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则P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B.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7. 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豌豆是一年生植物。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绿色豆荚对黄色豆荚为显性。

用纯合矮茎绿色豆荚豌豆和纯合高茎黄色豆荚豌豆培育出矮茎黄色豆荚豌豆植株,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别需要的时间是A.3、2B.2、2C.3、3D.2、12.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的DNA分子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才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性末端B.当限制酶在它识别的序列的中心轴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C.DNA连接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都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D.相同的黏性末端间能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相连接,但这个过程必须是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3.下列育种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A.矮秆抗病杂交水稻和八倍体小黑安B.“黑农五号大豆”和太空椒C.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D.高产青霉菌和抗虫棉4.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5.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变异均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自然选择使变异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退化是黑暗诱导越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只有出现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生巧发生了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适保护物种多样性B.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耍经过地理隔离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个体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D.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11.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12.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蜗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名命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项转涂到答题卡上。

)1.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答案】【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变异和进化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图示理解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抗药靶位点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杀虫剂作用后的结果,杀虫剂起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可根据两生物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2. 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D【考点定位】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图表分析考查基因突变的种类、链霉素抑菌功能的原理、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难度中等。

解题关键是根据突变性和野生型核糖体S1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碱基变化的种类。

本题容易错选D项。

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3. 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

【考点定位】缺失,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减数分裂【名师点睛】此题是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据图正确判断出染色体缺失、倒位,同时理解缺失和倒位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染色体倒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四分体的特点:呈“十字形”,该题难度比较大。

4. 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但不一定都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答案】B【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未形成新的基因。

5. 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

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答案】A【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人类遗传病6. 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选择白花植株进行自交并不断扩大白花植株的数量,体现定向选择的过程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通过诱变的是基因的突变率会明显提高【答案】A【解析】环境对不同变异个体只能其选择作用,不是特定变异个体主动适应环境,A错误;选择白花植株进行自交并不断扩大白花植株的数量,体现人工定向选择的过程,B正确;白花植株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不同变异类型进行选择。

白花植株与原紫花品种杂交,若后代都是紫花植株,则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隐性突变;若后代既有白花又有紫花植株,则为显性突变,C正确;诱变会提高基因的突变率,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的变异与生物进化【名师点睛】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方法(1)类型显性突变:aa→Aa(当代表现)隐性突变:AA→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体)或aa(2)判断方法①自交法:突变体自交,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显性突变;若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则为隐性突变。

②杂交法:突变体与其他未突变体杂交,若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即突变性状和未突变性状,则为显性突变;若杂交后代没有出现突变性状,则为隐性突变。

7. 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答案】B【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名师点睛】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8. 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②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③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④受精卵分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⑤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一般不可育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答案】D【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及其应用【名师点睛】本题中各判断项判断的关键是是否是发生减数分裂导致的。

9. 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

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A.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D.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状况①,酶Y与酶X相比,活性没变,氨基酸数目也没变,但是氨基酸的序列可能不同,A错误;状况②中,酶Y的活性降低,而氨基酸数目不变,因此肽键数目不变,B 错误;状况③中,酶Y的活性降低,氨基酸数目减少,说明基因突变后导致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C正确;状况④中,酶Y活性增强,氨基酸数目增多,说明终止密码的位置后移,tRNA 的种类不变,仍为61种,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名师点睛】基因突变时碱基对改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增添或缺失的位置不同,影响结果也不一样:最前端——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或不能表达(形成终止密码子);在中间某个位置会造成肽链提前中断(形成终止密码子)或插入点后氨基酸序列改变;在该序列最后则不影响表达或使肽链延长。

10.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能观察到72或36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形成戊的过程虽然未经过地理隔离,却形成了新的物种【答案】A【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和生物进化11. 如图所示是单倍体育种的大致流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F1均为高秆抗病植株,则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B.图中a过程的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图中b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该育种方式比诱变育种的目的性强,比杂交育种的年限短【答案】C【考点定位】单倍体育种【名师点睛】注意:单倍体高度不育,通常不能形成种子。

12. 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A.在显微镜视野内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答案】C【解析】由于在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持续时间长,因此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低温能诱导植物组织中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B正确;由于制作装片时要用解离液解离,此时细胞已被杀死,所以看不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错误;低温与秋水仙素都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因此原理相似,D正确。

【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实验【名师点睛】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实验的误差分析误差1:没有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原因分析: (1)选材时离根尖较远,没有分生组织细胞;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情况。

(2)低温诱导的温度或时间不正确,染色体未加倍。

(3)观察时未移动装片,视野中没有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误差2:能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但染色不清晰,且有重叠。

原因分析: (1)试剂使用不当:“卡诺氏液”和“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应现配现用,效果好;“解离液”应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且需解离3~5 min,呈酥软程度。

(2)染色前未充分漂洗:漂洗是用清水漂洗约10 min。

13.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 —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 10/19B.9/19C. 1/19D. 1/2【答案】A【考点定位】遗传平衡定律的应用14.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④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为单倍体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B【解析】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是单倍体,①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也有可能是单倍体,②错误;精子或卵细胞不是个体,③错误;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是三倍体,④错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般都是单倍体,⑤正确,因此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