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选题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答案:A2.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哪个地区的问题?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明朝的皇帝?A. 朱元璋B. 朱棣C. 朱由校D. 朱厚照答案:C(朱由校是明朝的皇帝,但选项中应为朱由检,即明熹宗)5.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项活动不是“大跃进”运动的一部分?A. 大炼钢铁B. 大兴水利C. 大搞人民公社D. 大扫除答案:D二、填空题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____,由________建立。

答案:夏朝;禹7.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其中最著名的日本留学生是________。

答案:阿倍仲麻吕8.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其中“外患”主要指的是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内忧”则是指________运动。

答案:太平天国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在北京的________广场举行。

答案:天安门10.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直接导火线是__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三、简答题11. 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情况。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则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享有高度自治权。

这是中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实践情况: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保持了长期繁荣稳定。

12. 请简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主要错误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主要错误包括极端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对知识分子和传统文化的严重打击,以及政治运动对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并未统一语言。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C.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科举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了世袭制,使得社会阶层不再固化。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B.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贸易往来C.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D.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贸易往来以及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并非寻找建文帝。

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对内平定三藩之乱,对外抵御外敌入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直接引起的B.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引起的C.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引起的D.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和父亲共同引起的答案:B解析: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时期遗留的问题引起的。

5.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C.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现代化D.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但并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列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实行科举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D. 清朝实行世袭制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优则仕D. 知行合一答案:D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4.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甲午战争C. 平型关大捷D. 鸦片战争答案:C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答案:D7. 下列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战略转移B. 长征历时两年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D. 长征的终点是陕西延安答案:B8.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B. “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发展重工业C.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D.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实现答案:B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B.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C.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D.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答案:C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现代化D.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1.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了社会等级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填空题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

答案:郑和解析: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不仅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

4.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___。

答案:清朝解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6.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洗雪了民族屈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最后,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答案:锦衣卫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在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法令由一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法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论述题1. 论述唐朝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二是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等;三是开元年间,唐朝对外关系稳定,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家思想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万里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 加强了地方势力答案:ABC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________年。

答案:公元前139年-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在公元________年。

答案:公元1368年三、简答题4. 简述清朝乾隆年间的“康乾盛世”的特点。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段繁荣时期,其特点包括: - 政治稳定:清朝政权稳固,社会秩序良好。

-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 文化繁荣: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均有显著成就。

- 疆域扩张: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边疆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四、材料分析题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政治变革:结束了长期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 思想启蒙:推动了民主、科学、法治等现代思想的传播。

- 社会进步:为后续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论述题6. 论述明清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明清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交流:西方商人来到中国,带来了新的商品和贸易方式。

- 文化交流:西方的宗教、科学、艺术等文化元素传入中国。

- 科技交流:西方的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医学等传入中国。

- 社会影响:这些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多元化,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的落后,为后来的鸦片战争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然而,它并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 以下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行郡县制D. 建立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包括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推行郡县制等。

而科举制度是在隋唐时期才建立的,与秦始皇无关。

3. 唐朝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对外交往的表现?A. 遣唐使B. 玄奘西行C. 鉴真东渡D. 丝绸之路的繁荣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非常活跃,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丝绸之路的繁荣等。

而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佛教文化交流的表现,但不是对外交往的直接体现。

4. 明朝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A. 宣扬国威B. 促进贸易C. 寻找建文帝D. 传播文化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促进贸易、传播文化等。

而寻找建文帝并非其主要目的。

5.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B. 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C.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战争D.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导致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了这场战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未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相反,被迫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__制度。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C. 汉朝实行科举制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C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机会C. 寻找长生不老药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A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台湾B. 开疆拓土C. 编纂《康熙字典》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答案:D5.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C6.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B.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C.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D.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答案:D7.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表述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B.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市场经济C.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混合经济D.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自由经济答案:A8.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 改革开放使中国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9.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而提出的政策B. “一国两制”的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成功C.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一国两制”允许香港、澳门完全自治答案:D10. 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B. 加入WTO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C. 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D. 加入WTO使中国完全放弃了关税保护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 科举制度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D. 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期被废除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建立郡县制D. 开通大运河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找长生不老药C. 进行贸易D.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答案:A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B.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C.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完全独立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儒家思想C. 提倡科学和民主D. 提倡文言文答案:D6. 抗日战争时期,以下哪个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主动发起的?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战役C. 百团大战D. 台儿庄战役答案:D7.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表述不正确的是:A.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C.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八国联军D. 《天津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外争国权B. 内惩国贼C. 反对帝国主义D. 提倡白话文答案:D9. 下列关于中国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 土地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D.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答案:B10.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B.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C. 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D.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1. 简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的帝王颁布了唐律?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南宋答案:B2. 唐朝开元通宝的铸造对于中国货币发展的影响是:A. 发展了纸币B. 强化了货币统一C. 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普及度D. 推动了与外国的贸易活动答案:B3. 下列哪个战役标志着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转折点?A. 平阳之战B. 赤壁之战C. 嘉峪关之战D. 三江口之战答案:B第二部分:填空题1.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革命的__________。

答案:物质基础2. 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即由上级政权担任一部分地方政权职能的制度称为__________制度。

答案:分封制度3. 运河始于两汉时期的____________修筑而成。

答案:郑国渠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三个主要影响:首先,科举制度促使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的选择标准从出身扩大到能力和才干,使得更多有才能的人得以从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科举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

通过选拔人才担任官员,政府能够得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来管理国家事务,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能力。

最后,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科举考试强调文化修养和才华,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研究和研究热情。

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简述中国古代运河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中国古代的运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运河连接了各地的交通网络,便于商品的运输和交流。

这促进了货物的流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运河为商业和农业的繁荣提供了便利。

运河沿岸的城市和乡村都能够通过运河进行贸易和交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最后,运河的建设给人们带来了河工和航务等行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运河的存在也促进了各地文化和人才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试卷附答案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4分)1. 在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崛起,并最终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

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A. 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B. 建立封建制,分封功臣C. 推行军功爵制,以战功论赏D. 制定《秦律》,推行严刑峻法2. 汉代的“推恩令”是一项旨在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

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有效地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请问,“推恩令”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A. 限制诸侯王的财政收入B. 强制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 废除诸侯王的爵位D. 削减诸侯王的军队3.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僚制度之一,它在唐代的政治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问,“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强化了皇帝对中央政府的控制B. 使地方官员有更大的自主权C.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D. 促进了中央权力的分散化4. 明代推行的“海禁”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问,以下哪一项是“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A. 全面禁止民间海上贸易B. 开放沿海港口,鼓励海外贸易C. 实行海上封锁,抵御外来入侵D. 推行“市舶司”制度,管理对外贸易5.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品经济发达。

宋代的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对其历史命运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北宋的长久稳定B. 导致了南宋的建立C. 使宋朝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D. 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繁荣6. 清朝在康乾盛世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但到了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矛盾的激化,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请问,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过度开放的对外政策C. 农民起义频发D. 闭关锁国和拒绝改革7. 在西方近代史上,文艺复兴被视为一场思想文化的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中世纪宗教改革的推动B.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 封建制度的强化D. 君主专制的加强8. 在欧洲近代史上,法国的“启蒙运动”被视为理性和科学思想的开端。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B.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常态C. 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D.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唯一形式答案:C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较为复杂,既有土地私有制,也有土地国有制,两者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填空题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李渊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_。

答案:郑和解析: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郑和,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

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绪。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二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三是选拔官员的标准相对公平,有利于选拔人才。

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废除了井田制B. 奖励农业生产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科举制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内容?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九品中正制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找宝藏C. 贸易往来D. 寻找建文帝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贡献?A. 统一台湾B. 编纂《康熙字典》C. 废除科举制D. 抗击沙俄答案:C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A. 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中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C.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D.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答案:A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由孙中山领导答案:D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C.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面战争D.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答案:C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B. 始于1978年C.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E. 丝绸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清朝前期的盛世?A. 康熙盛世B. 乾隆盛世C. 雍正盛世D. 嘉庆盛世E. 道光盛世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E. 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 洗雪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C.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D. 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E.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A.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E.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答案:A、B、C、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高考历史题库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题库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中国封建社会中,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B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二、填空题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________”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焚书坑儒5.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十分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者是_______。

答案:玄奘6.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三、简答题7.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部分主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8.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民族解放事业的重大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考试内容的局限性、考试舞弊等问题。

10.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民主、科学等新思想的传播,同时也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024高考历史题

2024高考历史题

选择题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唐朝B. 火药在宋朝开始应用于军事(正确答案)C. 指南针在元代传入欧洲D. 活字印刷术由毕昇在明朝发明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文艺复兴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B.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正确答案)D. 文艺复兴促进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正确答案)B.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亚洲地区C. 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D.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手工工场得到了快速发展下列关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表述,错误的是:A.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B. 两极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解体C. 二战后国际格局一直保持稳定未变(正确答案)D. 当前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最早确立于秦朝(正确答案)B. 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C. 中央集权制度在宋朝达到顶峰D. 中央集权制度不利于国家统一和稳定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B.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正确答案)D. 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下列关于冷战的表述,正确的是:A.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一直保持着和平共处B. 冷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C. 冷战期间,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正确答案)D.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未发生变化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国有制(正确答案)B. 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C. 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 古代中国一直实行土地国有制下列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文艺复兴运动B.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新航路的开辟(正确答案)C.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2024年高考历史题

2024年高考历史题

2024年高考历史题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40分)1.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朝代以其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海外贸易闻名,这个朝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是()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

解析:宋朝商业繁荣,城市商业突破了市坊界限,并且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宋朝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 西方历史上有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性解放,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场运动是()A. 文艺复兴B. 宗教改革C. 启蒙运动D. 工业革命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主要是针对宗教内部的改革,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变革而非思想解放运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A. 三国同盟的形成B. 三国协约的形成C. 萨拉热窝事件D.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答案:C。

解析:萨拉热窝事件中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它是一战的导火线。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背景,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是萨拉热窝事件后的直接结果。

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 在古代印度,有种姓制度,处于最高等级的是()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答案:A。

解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婆罗门主要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处于最高等级。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C.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和发展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废除答案:D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索新航路答案:B3.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A. 广州B. 厦门C. 上海D. 天津答案:D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历史意义不包括: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D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7年C. 1935年D. 1945年答案:A7.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C.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D. 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依靠中国自身的努力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B. 1953年C. 1956年D. 1959年答案:A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B.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在1966年C.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遭受了严重破坏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高考历史题及解析

高考历史题及解析

高考历史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由蔡伦发明的B. 火药最初用于军事是在唐朝C. 指南针在宋代开始被用于航海导航D.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的毕升发明的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选项A中,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宦官,他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实用,但并非发明者。

选项B 中,火药的发明时间早于唐朝,但其在军事上的应用确实是从唐朝开始的。

选项C中,指南针的前身“司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但真正用于航海导航是在宋代。

选项D中,活字印刷术确实是由北宋的毕升发明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D。

2.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 禁止传教士在中国传教C. 限制与外国的文化交流D. 所有以上选项解析: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的严格控制,禁止或限制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教士活动的限制。

这一政策导致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减少,影响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填空题1.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涌现了众多学派,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是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学派是儒家。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对后世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是“儒家”。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解析: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在清朝光绪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试图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特别是慈禧太后的干预,改革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派缺乏足够的政治力量和军事支持,以及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措施过于急进,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民众的接受程度。

四、论述题1. 论述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高考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题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C.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期被废除答案:D2. 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沿海居民的安全B. 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C. 限制与外国的交流D.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答案:C3. 以下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行郡县制D. 建立科举制度答案:D4. 唐朝时期,与日本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是:A. 鉴真东渡B. 玄奘西行C. 郑和下西洋D. 张骞出使西域答案:A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期D.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答案:C6.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A. 鲁迅B. 胡适C. 陈独秀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定D.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答案:D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B.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C.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D.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要采取游击战术答案:D9. 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描述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D. 改革开放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西化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1.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及其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书籍命名的方式和思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

有的使用典故,讲究出处来源,有的渗透中国传统思想,有的直接使用作者姓名为书名。

下列以作者姓名为书名的是()A.《周易》、《韩非子》 B.《韩非子》、《孟浩然集》C.《孙子兵法》、《贞观政要》 D.《康熙字典》、《贞观政要》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兵部4.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食品。

据史书记载,以牛乳、羊乳为原料制成的酥酪由北方游牧民族发明,西晋时南方并无出产,南宋时江南地区盛产,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北民南迁B.宋夏和议C.宋金对峙D.西晋统一5.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官建制是在()A.三国时期 B.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因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是指()A.顾炎武黄宗羲李贽B.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C.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D.林则徐魏源姚莹7.租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

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应出自()上海租界A.《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附件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8.清末时期对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应该是()A.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厂B.皇权衰落C.币制混乱D.教育不普及9.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读下图指出导致1912—1925年发展状况的原因是()①中华民国成立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一位知识分子曾经提倡:“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独、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

”这位知识分子是()A.梁启超 B.胡适C.蔡元培D.徐志摩11.孙中山《致苏俄遗书》:“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坚持国民革命,实行联俄B.对外依靠苏俄抗击帝国主义C.开始走苏俄的革命道路D.按照苏俄的政党组织形式改组国民党12.毛泽东的著名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写于1936年.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A.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B.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了长征13.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这种团结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大生产运动的开展B.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C.对地主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D.各级政权按三三制原则建立14.《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中符合上述思想的有()①没收官僚资本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一五”计划建设④三大改造⑤大跃进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⑤15.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同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16.建国以来农家曾盛行两幅春联:“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据此判断两幅春联所处的时期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B.土地改革的完成、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新中国成立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7.建国后,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民主改革”的含义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C.确立平等、团结共同发展原则D.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18.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19.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A.代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B.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D.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20.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开展收回权利的斗争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主观题21.在近一个世纪中,“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曾说过,‚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那几个人。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材料三梁启超在几年后说:‚‘五四’运动,有效果没有呢,有。

欧美一般人脑里头,本来没有什么中国问题,如今却渐渐的都有了,提起中国问题,便紧紧跟着联想到山东问题,提起日本问题,便人人都说‘日本人欺负中国’。

简单说,这回运动算是把中日关系问题大吹大擂地抬到世界人面前去了,这便是第一种效果。

……这回太平洋会议,这问题虽然没有满意的解决,但日本人已渐渐觉得中国国民气和世界舆论可怕,不能不稍为让步,这也算第二种效果。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2)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最终结果。

(3)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请问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的作用如何?给我们青年一代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漏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政府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注: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奏折‛,均源于张学良秘书王家桢,通过台湾富商蔡智堪秘密潜入日本皇家书库的手抄本。

材料二:1930年,日本外务省向中国政府抗议,称《田中奏折》是伪造。

日本学者也质疑:‚奏折‛写法不符合日本格式;‚奏折‛日文原件未被发现;‚奏时期更为庞大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宣传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思想条件)。

(2)信息: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有所提高;华盛顿会议将山东主权归还中国;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和决心,迫使帝国主义国家正视中国问题和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

(3分)结果:中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除曹、章、陆三人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3)政治: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救亡运动。

思想:五四运动是一场启蒙开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化教育;五四运动是一场全面系统的文化创新运动;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22.(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回答出上述3点中任意2点即可)(2)大致有三种不同“判断”:第一种:日本政府和日本学者认为田中奏折是伪造的。

(或者根本不存在)。

第二种:远东国际法庭认为该奏折的存在值得质疑,证据不足。

第三种: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认为该奏折是真实存在的。

(3)关于田中奏折是否真实存在,中、日两国政府和学术界从各自的立场和研究角度出发,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

而远东国际法庭以则以“矛盾点多”为由,认为证据不足。

(此段可答可不答)关于“奏折”伪造说:材料二中日本政府断然否定“奏折”的存在,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也不排除其隐瞒发动战争之嫌。

而日本学者则从“奏折”的格式、“奏折”原版没有发现,以及诸多“史实性”错误中,提出质疑并否定“奏折”的存在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日本学者的说法不能他们为日本天皇开拓战争罪行主观意图;而以“奏折”的格式、“奏折”原版没有发现,以及“史实性”错误为由否定其存在,尽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仍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

关于“奏折”存在值得怀疑,证据不足说:其合理之处在于材料一中媒体发布的新闻并非第一手资料;根据材料三,美国籍辩护律师以“矛盾点多”和“未发现文件存在”为由,致使法庭裁定“奏折”证据不足,看起来也是比较公允的。

但是这种判断也值得质疑。

二战后,美国处于冷战的需要,不排除其袒护日本的政治倾向。

特别是美国对日本进行符合美国利益的民主改造时,力图保留天皇,如果承认奏折的真实性的话,势必要追究天皇的战争罪行。

而且就材料而言,美国律师也仅仅提出“文章的记述矛盾点多”,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否认奏折的真实性。

因此,中国学者认为这时处于美国最高利益考虑纵容日本战犯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于“奏折”存在说:根据材料四,中国学者提出从东京大轰炸和日本政府故意销毁罪状出发,得出“奏折”完全有可能已经被毁灭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从后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征服满蒙”,发动七七事变“征服支那”和发动太平洋战争“征服世界”的侵略步骤来看,与1929年公布的侵略计划如出一辙,则从史实的角度反证了“奏折”存在。

但是,从材料一“奏折”来源看属于转手资料,而非“文本”原件;材料四所举事实尽管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一种推测,也不排除民族情感等主观判断,更不能作为第一手资料的出准确结论。

总之,围绕“奏折”问题的争论,上述三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与不足。

就历史研究而言,对历史真相的探究,最重要的是要占有足够的原始材料(一手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