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正比例和反比例(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1)”是学生在学习了比例意义、比和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比例、比和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时,仍需通过具体情境来建立表象,进一步理解其本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正反比例的辨别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
2.难点:辨识生活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2.运用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图片、例题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汽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属于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2. 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图象》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图象》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正比例图象》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表示方法,并能够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正比例图象的概念较为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从而自己发现正比例图象的特征,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表示方法,能够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以及如何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自主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数学图象资料,如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实际问题的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单价与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如直线、经过原点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表示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下数学第二单元《正比例》教学设计
(3)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表格,并做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地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教师:你们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2.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①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
②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到原来的若干倍,路程也扩大到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路程也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2)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牛奶盒数和天数)他们的什么是不变的?
小老师组织预学检测
三、
探究新知 精准释难
(15-20分钟)
1.多媒体课件展示:
住户
张家
赵家
李家
周家
刘家
吴家
用水量(m)
6
8
14
10
9
7
水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28
49
35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
(1)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事物是充满运动与变化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主要介绍了正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正比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一些抽象的概念。
但是,正比例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比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能够准确地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2.准备一些实际的案例,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比例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题目:某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10%,问降低后的价格与原价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情况是成正比例的,哪些情况不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正比例》(苏教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让学生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并计算其与重物之间的拉力,观察正比例关系。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引导他们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正比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普遍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在课后,我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比例的基本概念。正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且它们的比值(商)保持不变。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购买水果时,总价与购买水果的重量成正比。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正比例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举例:分析购买不同数量的苹果,总价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总价与数量成正比的结论。
(4)解决含有正比例关系的复杂问题:学生需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
举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当宽为5厘米时,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正比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种量的变化导致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的情况?”(如:汽车行驶的距离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正比例的奥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掌握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让学生掌握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能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2.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
2.采用实践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践活动素材,如图片、图表、道具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每分钟跑50米,他跑10分钟能跑多远?”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呈现(15分钟)呈现多个实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3小时能行驶多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分数和小数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引入比例概念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能够辨识正比例关系,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正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应用正比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能够辨识正比例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和探索正比例规律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的定义和辨识。
2.难点: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概念。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索正比例的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正比例。
2.准备PPT或其他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正比例的概念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行驶了多少公里?”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正比例的定义,解释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正比例关系。
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那么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是成正比的。
”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其他正比例关系,如“身高和鞋码是否成正比?”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辨识正比例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比例、比和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比和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正比例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
学生对于实例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强,但需要进一步培养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正比例的规律。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实例和问题。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买物品时的价格和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系列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正比例的规律。
如:(1)实例: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公里?问题:行驶的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实例: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公里?问题:行驶的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如:(1)学生自己设计实例,观察和分析正比例的规律。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火车行驶的路程、计算商品的折扣等。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引导回顾:(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出示例1。
1.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预设:(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驶路程越少。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
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
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路程÷时间=速度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比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和复合比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比例、比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难点: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正比例的性质。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准备正比例的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向学生介绍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片,解释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尺、对应比等。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并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反比例和复合比例打下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比例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抽象概念和判断方法,仍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数学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他们对正比例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定义,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2.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定义,掌握正比例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正比例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正比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正比例的定义和相关判断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同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正比例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活动,如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巩固他们对正比例的理解和掌握。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2.导入新。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出示教材41页例题。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同桌合作填表。
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教材41页下面例题。
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把表格填写完整。
汇报填表的结果及依据。
观察表格,汇报发现。
师: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
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它们的关系叫作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x和表示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正比例图象》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正比例图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正比例图象》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绘制正比例图象,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图象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绘制正比例图象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绘制正比例图象,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通过绘制正比例图象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正比例图象的绘制工具。
3.准备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家快递公司规定,快递费用按距离计算,每公里2元,那么从A地到B地的快递费用是多少?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绘制正比例图象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家工厂的生产效率是每小时生产30个产品,那么生产120个产品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绘制正比例图象来解决这个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正比例图象》教学设计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正比例图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正比例图象》是学生在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绘制正比例图象,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正比例图象的绘制方法,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对绘制图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抽象的正比例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象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绘制方法,能根据正比例关系绘制相应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比例图象的绘制方法。
2.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正比例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合作交流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图象的绘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每人一台计算器、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上升的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量关系用图象表示出来?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尝试将其数量关系用图象表示出来。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自主发现正比例关系与图象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如何将正比例关系转化为图象。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2.导入新。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出示教材41页例题。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1)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2)同桌合作填表。
(3)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4)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出示教材41页下面例题。
一辆汽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如下。
把下表填写完整,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2)把表格填写完整。
(3)汇报填表的结果及依据。
(指名回答填表的结果及依据,完成表格)(4)观察表格,汇报发现。
师: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个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
像这样,路程和时间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完整word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意义(一).
正比率的意义【授课内容】苏教国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2-63 页;【授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正比率的意义,经过详尽问题情境学会判断两种相关系的量可否成正比率。
2.使学生经历正比率意义的建构、成正比率量的判断的历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虑能力与研究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理解正比率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率的量。
【设计理念】1.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学,带着见解走进课堂,促进课堂高效运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老师依照学生学习生成情况随机调整授课目的任务,效劳于学生,使学生主体地位获得表达。
2.差异生成,异步共进:学生有着生成性差异与睁开性差异。
充分敬爱并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互帮互学,研究中针对性提升,练习中差异达成,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幸福完满〞的教育。
3.一点打破,深度拓展:在学生先学基础上,从字母公式一点打破,加强解读,发现正比率的意义与判断正比率关系的方法,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新知,合理成立,培养能力。
【授课过程】[ 板块一]课前先学:阅读教材 62~63 页例 1,思虑下面问题。
1.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行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你发现了什么?2.例 1 中行程和成正比率?什么?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他的关系?3.用字母公式怎么表示正比率关系?[ 意 ] 此板是前学生先行教材,的置能更好地引学生有重点地教材行梳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准地着自己的解走堂,从而打破重点点、加大堂容量,提升堂效率作好充分准。
[ 板二]堂共一、交流分享::通前先学,老相信大家必然有了自己的收,下面在小内交流各自的学领悟,同把不懂的提出来伙伴帮助解决。
1.学生小交流,教巡指。
2.小显现同提交疑。
〔板学生的学收。
〕3.依照板小学生的收,引学生再次。
:今天堂就要在同学已学了的基上深入地理解正比率的意,学会判断成正比率的量,同解决同学才提出的⋯⋯[ 意 ] 此目的是学生通小合作交流、显现学收,体自主学的快,同提交疑,老依照生成情况作好本授课目或学任的整,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本知,提升堂效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苏教版正比例的教案
苏教版正比例的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正比例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数学》相关章节。
2. 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出正比例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教材内容,简要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的特点,并与其他比例关系进行比较。
三、解题方法讲解(1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的解题方法和示例,讲解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
2. 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利用比例的性质进行计算。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若干道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并及时纠正错误。
3. 针对学生易错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和解答。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物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2.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他们发现更多与正比例相关的应用场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正比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2. 让学生回答一些反思问题,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查找更多正比例的例子,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批改学生的练习册和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正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引导回顾:(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
出示例1。
1.探究时间与路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
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表格中的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说说是怎样的关系?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预设:
(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
驶路程越少。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
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动手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
引导学生回答: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
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4.正比例意义的应用
做第57页的“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5.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正比例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那么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
总价﹕数量=单价(一定)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根据学生回答,板书:y﹕x=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
提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小组内讨论本题数量之间
的关系,并说说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两种相关联的量,当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它们的比值总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时,我们一要看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二要看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看比值是否一定。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