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高考压轴卷诗歌2

合集下载

2018全国卷高考压轴卷诗歌3

2018全国卷高考压轴卷诗歌3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①卧,松高白鹤②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①《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②《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 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峭”字写出群峰髙耸的姿态,“碧”字描绘摩天峭壁的青绿,景 象甚是壮观。 B.颔联调动读者听觉感官,呈现出诗人途中的所闻:山路古朴,流泉叮咚, 沁心悦耳。 C.“青牛”“白鹤”皆为道家事物,被借以赞美所访之人,并表达诗人成仙 的急迫心情。 D.“语来”二字巧妙地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高谈阔论的细节,体现出诗歌语 言的凝练。 E.全诗格调清幽飘逸,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笔法娴熟而又细膩,有着浪漫主 义的风格。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其实,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都是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 那么, ①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 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 合成的或者天然的物质。它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保持和调节 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可以防止食品变质。 ②按国家标准正确使用 不会影响健康 :首先,我国有完备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体系;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很重要, ③食品添加剂不超 范围不超限量 ,都是无害的。
15.最后两联的画面色调截然不同,起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请加以分析。 ( 6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①卧,松高白鹤②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①《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②《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 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峭”字写出群峰髙耸的姿态,“碧”字描绘摩天峭壁的青绿,景象甚是壮观。 B.颔联调动读者听觉感官,呈现出诗人途中的所闻:山路古朴,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C.“青牛”“白鹤”皆为道家事物,被借以赞美所访之人,并表达诗人成仙的急迫心情。 D.“语来”二字巧妙地省去.全诗格调清幽飘逸,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笔法娴熟而又细膩,有着浪漫主义的风格。

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试题解析(2)_诗词鉴赏

2018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试题解析(2)_诗词鉴赏

2018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试题解析(2)年全国高考各地诗歌鉴赏试题解析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分)【赏析1】司空曙与卢纶,既是表兄弟,又都是才华横溢的大历诗人,所以当卢纶前来住宿时,司空曙极为高兴。

便挥笔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篇。

诗篇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写喜悦之前,先写悲凉。

首联写诗人的住处荒僻,没有四邻,毫无家产,十分贫困。

颔联写他孤独而衰老。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采用赋而比的手法,写尽了孤独衰飒的况味。

既可理解为孤灯之下,一个白发老人,常常对着雨中那树叶枯黄的老树出神发呆;也可以理解为室内灯下的白头人,好比门外雨中的黄叶树,显得十分衰老而孤独;还可以理解为树叶在秋风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会上受打击摧残后显得十分苍老衰飒一样。

总之,这两句诗既写的形象鲜明,又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很耐咀嚼。

故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其实,三诗各有特色,都能当得起后面这几句,正可不必硬分高下,以上司空曙用了两联诗句,写尽了自己的悲凉凄苦,而且目的正是为了烘托后面的喜悦之情。

颈联说,因为我失意沉沦已经很久,所以见到你能频频地来看我,跟我亲近,我内心既觉得惭愧,更十分感激。

“患难见真情”,在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的浊世中,有如此知心的一位表弟能常常登门探视,安慰,论诗,怎么能使诗人不喜出望外呢?所以尾联进一步说,这大概是我们平生本来就有情分,更何况你我又是表亲呢?如此恳切的话,真是情见乎辞色,卢纶听了之后,一定会跟他格外亲近吧?总之,此诗运笔疏淡,写景真切,感情纯朴,结构精巧,的确是司空曙的一篇杰作。

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

们能够从 去经验中吸
,面对 实,想象未来,而 仅仅被 去的记 最 ,大数据 术 了人的 体身份的
被数据化
数据的表 ,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 是 们的认 喜 了 你是 你
数据的形式被记 将会喜 自身塑
大数据 建构的 体身份会 利用信 去
一种 险, 劝服 影响甚 限
大数据的力量 的人,而是
就是说, 是 体想把 而 支配人 压抑人
试卷 答题无效 4.作 使用铅笔画出,确定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黑
5.保持卡面清洁, 要 叠 一 文阅读 36
要弄破 弄皱, 准使用涂改液 修 带 刮纸刀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小题,9 阅读 面的文字, 重 谓 被遗 1~3 题 , 数据 体 要求数据 者永久删除 数据 体的个人数据, 的 储器 易于提 被 联网遗 数
回家 , 了半点多钟,没 着 在
大家决定 看电影了,
个 儿,小秃回来了 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 回来
巷外 的是洋车,耽误 了 重重 几 了, 大 门, 确是 向前 在 车的 毛两毛向 要, , 脚是向前向 , 抬脚 去搀
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 给 老走
是车 高了,是欺侮 连 着 自 准知道
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而 乐意参 些意 ,如 完吗?说 奇怪, 是在
都是小 , 就是要个金九连 影场 ,家 要 显着复
大家 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 了,人们全 外走 场完了,晚场 点才开呢 才想起问 重
喊 瓜子的 说起家
瓜子便 够派儿 看 的 来了, 好走 一直到 姥姥睡了 , 是
声电影到 怎 说来着?
舅 想了想
管它
所辨析
声电影
没看 谓 声电影 是
老 前, 来一套说法, 独 而 声 如 之

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预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全国卷Ⅱ】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卷Ⅱ】2018届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Word版,含答案).doc

绝密★启封前全国卷II高考压轴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高考必备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文阅读真题附答案

高考必备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文阅读真题附答案

高考必备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文阅读真题附答案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D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2018届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 语文(扫描版)

2018届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 语文(扫描版)

2018届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扫描版)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1.A (曲解文意。

原文是“对于‘大’的迷恋导致了现代问题的出现”,并非“大”这一特征导致的;不是“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是我们发现了其美好。

)2.D(偷换概念。

D项表述内容主语应该是“微技术”,而非“微文化”。

)3.C(原文“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这里将或然变为必然。

)(二)文学类阅读4.C(作品结尾写儿子向母亲询问自己的父亲,并没有交代姑姑的身世之谜。

)5.①以“我”的视角叙述人物零碎的生活片段,使姑姑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留下了想象空间;②将人物的故事与情景描写相结合,有意淡化命运的残酷,便于揭示故事的人性内涵,赋予故事以诗意美。

(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绳索桥”是过去年代的事物,象征了苦难的岁月和艰难的生存,它的消失暗示了人物境遇的改变;②“南山坡的野花”芬芳鲜艳,生命力顽强,象征了人物乐观的态度和坚忍的内心,烘托了人物的美;③“南山坡的野花”与“绳索桥”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营造作品哀而不伤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3分)B(“面试成绩”应为“综合素质评价”)8.(5分)AC(B“完全改变”有误;D“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才能推行走班制”有误;E归因于“物理学习难度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误。

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选三项及以上不给分)9.(4分)示例:中学:如何科学安排走班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高校:如何适应学生科目的选择与组合,科学设置“院校专业组”;如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选拔人才。

(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0.C(根据句意大体可以断出)11.D(应该是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2018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Ⅱ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D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清冽而湛凉。

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迭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

于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

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

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

那时姑姑已经20岁了。

20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

不像现在这个宽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4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

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

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

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

于是,姑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

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

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瑰、野菊花和达子香。

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

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江而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这是姑姑的工作。

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2018年全国卷II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卷II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卷II诗歌赏析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译文】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注释】1.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

2.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

《宋史·范仲淹传》:“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谓。

”3.峥嵘(zhngróng):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4.槊(shuò):长矛,古代兵器之一。

5.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6.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

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7.须臾(xyú):片刻,一会儿。

8.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

9.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

10.在:存。

11.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

12.逆虏:指金侵略者。

13.运:国运,气数。

14.行:将。

15.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

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

于是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赏析】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

2018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8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8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2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

2018年全国高考(古诗)诗歌阅读真题【2018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2小题,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

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翻译】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2018全国Ⅱ卷

2018全国Ⅱ卷

[2018全国Ⅱ卷]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参考答案] D[解题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题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的鉴赏流程为:物的外形特征——物的内在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即:物象——意象——意境。

答题步骤是:点明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备考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本题考查的意象是“酒”,考生可结合诗中“酒”出现的不同时间,结合诗人的行为来分析。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2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2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2
2018年高考语试题诗歌解析2 2018年高考语试题诗歌解析2
5 c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清明○1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8分)(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注释】(1)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

(2)冢坟墓。

(3)蛰动物冬眠。

(4)这句诗用的是《孟子》中的一个寓言,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

(5)这句诗用的是春秋时的一个典故。

志士介子推不贪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做官。

(6)是对,正确。

(7)蓬蒿“茼蒿”的俗称。

此指杂草。

诗歌2018年高考真题

诗歌2018年高考真题
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
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
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
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Biblioteka ,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8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
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
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
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18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
启全篇。
B.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五至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2018全国卷高考压轴卷
诗歌鉴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 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 ,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 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 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 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 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 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 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15. 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 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 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2分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 了诗歌 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 层哀怨凄美的色彩。2分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 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 贬后痛苦的心情。2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虽然大多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但对 我们的生活却很有指导意义,比如“①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只答“饭后百步走”不得分”就是如此。这里说的“百步走”是 指散步,②散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如和“消化”不沾边则不 得分),因为,它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 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需要注意,“饭后”③不是指刚吃完饭 (如与原文不连贯,应酌情扣分,而是指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 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 锦江,在四川成都。。
15. 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 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 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 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虽然大多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但对 我们的生活却很有指导意义,比如“① ”就是如此。这里说 的“百步走”是指散步,② ,因为,它能促进胃肠蠕动, 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需要注意, “饭后”③ ,而是指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虽然大多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但对 我们的生活却很有指导意义,比如“① ”就是如此。这里说 的“百步走”是指散步,② ,因为,它能促进胃肠蠕动, 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需要注意, “饭后”③ ,而是指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
14.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 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 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 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 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 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 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