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学年高中地理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2024学年高中地理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学生层次的差异性可能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3)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我将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专注于学习。同时,我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定时检查、鼓励积极参与等,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我将定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将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吸取他们的教学智慧,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重点题型整理
1.填空题:
(3)网络资源:可引导学生查阅一些权威的地理信息网站,如国家地理、地理学报等,以获取更多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信息。
(4)影视资源:《地球脉动》、《蓝色星球》等纪录片,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一篇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学术论文进行阅读,并撰写一篇读后感。
答案:错误。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3.选择题:
(1)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只存在于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类型之间
B.包括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C.只包括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类型
2.判断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只存在于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类型之间。
答案:错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环境类型之间,还包括这些环境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2、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3、了解常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原因。

一、水平地域分异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1)定义:受________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______变化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表现:自然带大致与________平行,沿_______方向延伸,________方向更替。

(3)原因: ________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

(4)举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自南向北依次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和寒带冰原带。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1)定义: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也产生了有规律的更替。

(2)表现:自然带平行于_____方向延伸,垂直于_____方向更替。

(3)原因:主要受________条件控制,在_______大陆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4)举例:在我国沿40°N纬线,从沿海到内陆,随着降水量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带、__________逐渐过渡为荒漠带。

二、垂直地域分异1.定义: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增加,______和_____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原因: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发育程度的影响因素:通常是____________越低,________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三、非地带性分异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_________的地域组合,某些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其主要表现可以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起伏”等几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苔原带。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 理解地理环境存在地域分异且呈现一定得规律性,各自然带及其成因;
2. 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了解自然环境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的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已初步适应上课讨论的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并非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由学生在自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形成的。

城市学生远离自然,生活经验缺乏,在新知的建构方面欠缺感性材料,无法自主实现书本知识与个人经验的结合,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给予弥补、辅助,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建构。

3重点难点
1、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2、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特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湘教版必修Ⅰ 地理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Ⅰ 地理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Ⅰ地理: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教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

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

差异是绝对,而统一是相对的。

建立这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

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

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几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

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

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根据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概念、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2、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现象。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标准解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

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

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

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

对于地带性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对于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在科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存在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另一种认为,只有纬度地带性称得上地带性规律,其他都是非地带性。

在高中阶段,不必拘泥于讨论此问题,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的角度说明,即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所以需要说明,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2)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教学目标●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能举例说明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4)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考点: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学习过程]一、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填图)在右图中写出填陆地自然带的名称二、地域分异规律1.学生自主学习:必修1 P79—P81,完成下表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更替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举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2.读右图,总结规律(1)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规律(2)山麓自然带(基带)和一致(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4)判断南北两坡,哪是阴坡,哪是阳坡?3.读下图总结规律规律:同一自然带,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 4.读图,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判断山地的位置3.雪线的概念,影响雪线的因素(巩固练习)图4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常绿硬叶林 S N S N 图甲 温带落叶阔叶林图乙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

2、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下图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3~5题。

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4.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5.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右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湘教版必修一3.3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湘教版必修一3.3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维目标
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2.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的四种地域分异规律
3.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4.理解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
5.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地球陆地表面的分布特征;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对当地土地利用状况做出评价。

1.学会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变焦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干湿地带分异规律;
2.通过自主提问的方法学习垂直分异规律
3.搜集有关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陆地资源的事例。

1.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陆地资源的意义
2.初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来探讨人类生产活动的因地制宜。

教学难点
1. 2.关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因地制宜问题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附件一:世界陆地主要自然带的比较表
附件二: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比较表
无 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山麓到山顶更替)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沿海到内陆更替)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纬向高纬更替) 延伸与更替方向
喜马拉雅山南坡
低中纬高山区 水热变化
中等尺度 垂直分异 黄土高原小流域
北京---乌鲁木齐
非洲、西伯利亚
典型例子
各地均有 中纬度
高、低纬地区 典型地区 无 水分差异 热量差异 主导因素
图示
无 (具有差异性和重复性)
小尺度
中尺度
大尺度
尺度 地方性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 纬度地带分异 项目。

湘教版 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设计

湘教版 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设计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标准解读:1.识记:陆地主要自然带及分布。

2.理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及地方性分异规律。

3.应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知识梳理】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1.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①无处不在。

2.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3.实例:中国自然景观差异性的表现:南北方向上由热带季雨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亚寒带针叶林依次变化;东西方向上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③—荒漠依次变化。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地域分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①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②。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律表现沿纬线延伸、随③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性,使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成因④。

主要分布地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区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律表现从沿海到⑤有规律地更替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成因陆逐步降低,即以⑥条件为主主要分布地中纬度地区区3.垂直分异规律(1)定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2)成因: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⑦,降水发生变化。

(3)分布:一定高度的山区。

(4)垂直自然带划分的主导标志:⑧或土壤。

4.地方性分异规律(1)定义: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⑨发生变化的规律。

(2)成因:地方地形、地方⑩、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3)分布:较小尺度地区。

(4)规律:性和重复性。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1.划分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热量和水分条件。

3.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名称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典型类型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①最大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②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自然带、③自然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④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活学巧练】1.连线题(将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产生的基础连在一起)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A.水分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地形③垂直分异规律 C.热量2.选择题(1)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2)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学案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差异性的表现: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①________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即②____________。

2.地域分异特征:有序性、普遍性。

3.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基本因素:③ 在地球表层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性分布特点: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 大体上沿④ 延伸、随⑤变化(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分异)a .基本因素:⑥____________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

b .分布特点:随⑦________方向变化。

(3)垂直分异规律a .基本因素: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⑧________发生变化。

b .分布特点:从⑨________到⑩________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c.垂直自然带⎩⎪⎨⎪⎧含义: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⑪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地理环境划分标志:⑫ 、⑬(4)地方性分异规律a .含义:指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⑭__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规律。

b .特性:有序性和⑮____________。

c .小尺度地方性分异⎩⎪⎨⎪⎧⑯ 差别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二、主要陆地自然带1.区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⑰________和⑱____________。

3.主要类型 (1)森林自然带a .分布: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b .特点:⑲________________的陆地自然带。

c .典型类型: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⑳____________________、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

高一必修一地理学案-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湘教版

高一必修一地理学案-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湘教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带概念及形成原因
2、掌握地理环境的三种地带性分异规律
【课前预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注】①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

②热带沙漠气候区的自然带为热带带。

③同一种气候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自然带为温带带和温带带。

④不同的气候类型可形成相同的自然带:气候区和气候区的自然带均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与合作】三组驴友环游世界探究自然环境的分异规律
驴友一组:从赤道附近刚果盆地出发,沿东经20°向北到达欧洲北部,探索自然景观的分布变化及成因。

驴友二组:从欧洲西部出发,沿北纬45°向北到达我国东北,探索自然景观的分布变化及成因。

驴友三组:从非洲赤道附近最高的山:乞马扎罗山北坡山麓出发,翻越山顶从南坡下来,探索自然景观的分布变化及成因。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分布规律
本节课你学到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重难点)3.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重点)认知预习质疑教材整理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阅读教材P78~P8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1)表现: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的一系列地域单元,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的差异。

(2)特征:性、性。

2.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①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因素: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②分布特点:沿延伸,随变化。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分异)①制约出现差异性的基本因素:。

②分布特点:沿延伸,随方向变化。

(3)垂直分异规律①制约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和随高度变化。

②分布特点:受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

(4)地方性分异规律:在地方、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发生变化的规律。

微体验1正误判断:(1)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形成只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是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不受水分条件影响。

( )(3)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最突出。

( )教材整理2主要陆地自然带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阅读教材P83~P8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主要陆地自然带(1)划分依据:的特征。

(2)影响因素:。

(3)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微体验2正误判断:(1)自然带又称气候带或植被带。

( )(2)森林带都分布在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 )(3)草原自然带只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 )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点1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合作探讨材料一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材料二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探讨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反映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探讨2: 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什么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探讨3:自然景观③→⑤→⑥的变化是以什么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核心点击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度地带分异。

二者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形成基础、分布地区各不相同,具体对比如下:(1)判断南北半球: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

(2)判断坡向: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反之北坡为阳坡;一般山地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若降水量差别不大,雪线阴坡较低,阳坡较高。

(3)判断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根据山麓自然带可判断该山所在地区的热量带。

(4)判断纬度的高低:不同山体,山体海拔相同,带谱数量越多,纬度越低;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的海拔越低,山体所在地纬度越高。

(5)判断山体海拔:纬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海拔越高。

体验评价1.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引起图中A—B—C三地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2)其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沿纬度方向的分异D.非地带性的分异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 )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亚寒带(2)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差异B.水分状况C.热量条件D.土壤差异探究点2 主要陆地自然带合作探讨材料一战士李刚在日记中写道:“凌晨我们巡逻,气温-20 ℃左右,周围一片林海雪原。

而我的家乡此时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椰树,人们正忙着早稻插秧……”材料二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

探讨1: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差异?探讨2:材料二中A地所属的自然带名称是什么?C地所属自然带相应的气候类型是什么?E地所属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什么?体验评价3.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____,它们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探究图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探讨1:从图中可知,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显著的分布地区位于什么纬度?探讨2:自然带相同,对应的气候类型一定相同吗?同一气候类型下形成的自然带是唯一的吗?举例说明。

探讨3: 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有哪些?其分布主要受何种因素影响?读图指导读图需要“五看一联系”:(1)一看图例,了解陆地自然带有多少种,分别属于哪一热量带。

(2)二看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带,了解东西向的各自然带的递变规律,理解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三看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归纳两大陆上自然带的空间分布规律。

(4)四看美洲西海岸各自然带的空间分布,理解地形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5)五看回归线上的热带雨林带、南美洲南端东西两岸自然带、南半球中高纬度等,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

联系主要气候的分布,理解二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性,结合各气候类型的特征,巧记各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和分布。

体验评价4.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

(3)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体验落实评价对点训练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自然带由森林带过渡到草原带、荒漠带,影响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B.水分C.光照D.海拔2.图中植被由D到C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的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自然带B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常年受________控制,自然带A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A→B→C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表现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________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对点训练2主要的陆地自然带与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4~6题。

4.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C.雨林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D.雨林常绿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5.影响①②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相对高度6.有关③段及其东坡自然带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段东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B.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C.影响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③段西坡自然带数量比东坡多参考答案认知预习质疑微体验1【提示】(1)√不同区域位置不同,地形不同,形成的气候不同,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类型也不同。

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但这种分异规律也受水分的影响。

(3)√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微体验2【提示】(1)×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被带的名称来命名,但是自然带不同于植被带或气候带,如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一“带”字则代表自然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是热带荒漠。

(2)×森林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3)×草原自然带包括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但在沿海地区也有分布,如非洲大陆东、西两岸沿海地区。

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点1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合作探讨探讨1:【提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探讨2:【提示】热量。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探讨3:【提示】水分。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距海远近不同)。

体验评价1.【解析】读图可知,A处为森林,B处为草原,C处为荒漠。

图中A—B—C,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变化为草原再变化为荒漠,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1)A (2)A2.【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该山地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应位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

第(2)题,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水热条件及其组合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出现了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答案】(1)C (2)A探究点2 主要陆地自然带合作探讨探讨1:【提示】不同的地域由于位置、地形、气候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等,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探讨2:【提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荒漠。

体验评价3.【解析】第(1)题,H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们都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2)题,G和H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季风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