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热现象研究

合集下载

学区房“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学区房“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112B

06/2018◆川北医学院 张 艳 王 飞

学区房“热”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中小学校招收指定地域范围内的学生,这个范围里的房产被称为学区房。一些城市的学区房价格不断上涨,并逐渐成为教育竞争的符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潜藏着教育的不公平。面对学区房高温不降的局面,从多个角度寻找影响因素,多个主体共同干预,或许能够有效缓解学区房“热”的问题。

一、学区房“热”现象

为使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们争相购买学区房,导致学区房需求旺盛,形成学区房“热”的现象。关注城市的楼盘广告,不难发现诸如“某重点学校学区房”等醒目的大字,这已成为开发商吸引购房者的重要手段。同时,家长在购置房产时,也会将学区房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某市关于学区房的调查结果显示,将学区房放入首要考虑因素的购房者占整个调查人群的80%。更有甚者,新华网曾报道,在北京有人花135万买4.4平方米的房子,只是为进入某重点小学买“进门证”。学区房“热”之风盛行,与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不无关系,学区房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学区房“热”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此国家推出多种举措,虽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造成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资源相对优质的学校数目有限和短缺。从投入角度来看,优质学校往往受到政策的支持,拥有充足的资金,具有齐全的硬件设施,配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从产出角度来看,这些优质学校有着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并将大批毕业生送入重点学校。因而,与优质学校对应的学区房必然成为被争夺的稀缺教育资源,可以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滋生学区房“热”的土壤。

如何治理学区房热

如何治理学区房热

如何治理学区房热

学区房热现象是指在某些具有良好教育资源的地区,学区房的需求

量远远超过供给量,导致学区房价格飙升甚至出现投机行为。这一现

象对家庭生活质量、城市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有

效治理学区房热成为了当代城市管理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为了防止学区房热现象的发生,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

分配。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学校扩建和新建的原则

和标准,并确保各个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其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提高全民教育水平,降低家长对学

区房资源的追逐需求。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的

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二、建立跨区域学校合作机制

为解决学区房热现象,建立跨区域学校合作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学校间的合作,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区域的学校中就近入学,减少

学区房需求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开展师资共享、校本课程开发等合作方式,以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同时,

从法律层面上规定学生在各个学校间的流动权益,确保学生享有公平

的教育机会,减少学区房的需求。

三、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学区房热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住房供应不足有关。因此,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缓解学区房需求压力,是治理学区房热的关键。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住房的建设,降低购房门槛,提高住房供应的可及性。同时,积极发展租赁市场,提供合理价格的租房选择,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居住需求。此外,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确保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治理学区房热

治理学区房热

治理学区房热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住房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学区房问题尤为突出。学区房作为一种特殊的住房类型,在近年

来备受追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就治理学区房热的相

关问题展开论述,旨在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方案。

一、学区房现状和问题

学区房,顾名思义,指的是位于特定学区范围内的房屋,购买该房

屋的家庭可以将子女就读于附近的优质学校。随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的问题日益凸显,学区房成为家长追求的目标,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学区房价格飞涨。由于供需失衡和投资炒作的因素,学区房

价格虚高,超出了市场合理范围。这使得许多中低收入家庭无法负担,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学区房资源分配不公。有些学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其

他学区则资源匮乏。这使得一些家庭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不惜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学区房,或是将孩子送到离家远的学校就读,

从而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

此外,学区房热还带来了社会秩序问题。为了争抢学区房,一些人

甚至出现了打拆抢房、跳楼抢房等极端行为,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小

的压力。

二、解决学区房问题的思路

面对学区房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机制、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等

多方面因素,制定出既能平衡供需关系又能保障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案。

首先,完善住房市场监管机制。政府应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学区房价格过度上涨。同时,建立健全

的住房价格评估机制,确保房屋价格公正合理,避免资源浪费和财富

积累不均。

其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普

学区房弊端分析

学区房弊端分析

学区房在一段时期内为引导住房需求、充实土地财政立下了汗马功劳。时至今日,随着城市住宅用地指标接近饱和,诸多大中城市的学区房早已不能为地方财政作贡献了,学区房与“学”的关联越来越弱,却在炒房、贫富分化、交通拥堵、败坏社会良序公俗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西方国家学区房的经验

西方国家学区房的形成基础是缴纳较高房产税,其优质学校附近的居民区便是学区。学校的优质教育提升了学区品质,带动学区内的房地产价格提升,按照一定费率缴纳的房地产税收也会相应增加。例如,美国各州房产税率不同,大多为每年缴纳1%-2%的房产税,部分地区高于2%。房产税的一部分又反哺学校教育。一般情况下,房产税总额的50%以上用于公立中小学的校舍建设、设备购置、教师聘请等。学校与学区房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学区内房价高,房地产税收多,学校得到的经费相对充裕,自然会将更多资金投放到学校建设与师资培养上,从而使学校排名靠前,学生成绩也更好;另一方面,好学校必然会吸引家庭条件好、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到该区居住,地方政府的个人所得税与房产税税基也将因此增加。因此,学区房带来了多方共赢的结果。

我国当前的学区房与“学”之间几乎不存在经济关联关系,学区房炒作只“肥”了炒房人和中介等,社会与政府不仅没有收益,甚至需要承担炒作的成本。

大中城市的学区房投资主要以二手房交易为主。根据大部分地区现行的房产税费政策,二手学区房同普通住房相同,除在过户交易环节缴纳的部分税赋外,没有其他财政贡献。根据新房产税预案设计,将来学区房若属于唯一住宅的老公房或者面积较小,缴纳房产税的可能性较低,对地方财政与学校发展几乎没有贡献。

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学区房

公共经济学角度分析学区房
的主要建议。 (三) 政府制度的完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例 增加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供应,并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的比例,以确保所有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服务。如果教育资 源匮乏,父母应该投入更多的钱来争夺孩子的优质资源来 源 。当有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市场竞争就不再激烈,学校 教育将有更多选择,相应的资金投入也将被削弱。
全 发 展 。从 教 育 公 平 概 念 的 定 义 中 ,不 难 发 现 “学 区 房 火 爆 ” 现 象 至 少 在 一 个 平 等 的 起 点 ,即 平 等 地 获 得 学 校 的 机 会 ,违 反 了 教 育 公 平 的 要 求 ,造 成 教 育 恶 性 循 环 发 展 。
(二) 影响社会发展 学区房本质上 是 阶 级 剥 夺 ,社会富人群体侵害社会弱 势 群 体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的 结 果 ,加 速 贫 富 两 极 分 化 ,社 会 矛 盾 进 一 步 尖 锐 ,最 终 会 造 成 社 会 和 谐 性 下 降 ,影 响 我 国 社 会 的 进步与发展。 为 了 解 决 学 区 房 问 题 ,2016年 3 月 3 日,我国教育部长 袁 贵 仁 表 示 ,将 采 取 具 体 措 施 解 决 义 务 教 育 资 源 分 配 不 平 衡 的 问 题 。这 是 一 项 “多 学 校 计 划 ”,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启动每个地方。这 充 分 表 明 ,“多学校计划”可能会成为在未 来几年中调节学区房热点和均衡教育资源的主要方法之 一 。多学校计划是一个与多个小学和初中相对应的社区。购 买学区的家庭也不确定可以去哪所学校。 目的是通过这种 方 式 为 学 区 住 房 降 温 ,并 将 附 近 的 学 校 付 诸 实 践 。教育部基 础 教 育 司 司 长 王 定 华 说 ,“多 校 制 ”的 目 的 是 要 改 变 “单校计 分 ”带 来 的 一 些 社 会 问 题 ,从 而 降 低 学 区 的 优 势 住 房 和 解 决 父母过度追逐学区住房的情况以及中介机构对学区住房的 炒 作 ,但 是 ,一些专家质疑这是一种永久性的治疗方法。学 区 的 住 房 热 只 是 表 面 现 象 ,根 深 蒂 固 的 问 题 是 父 母 渴 望 为 孩 子 们 创 造 一 个 优 越 的 教 育 环 境 ,以及现有教育和教学资 源 之 间 的 不 平 衡 。学 区 的 住 房 热 只 是 表 面 现 象 。根深蒂固的 问 题 是 父 母 渴 望 为 孩 子 们 创 造 一 个 优 越 的 学 校 环 境 ,以及 现有教育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不平衡。教 育 部 (下 转 第 3 5 页)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已经成为了每个孩子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

而就近入学政策作为保障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实施。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争议,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围绕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

政策的思考展开讨论。

一、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

就近入学政策是指学校招生时,优先录取当地居民子女或者距离最近的学生的政策。

其初衷是为了方便学生接受教育,减少学生上学路上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有利于学校资

源的合理利用。

在我国,义务教育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就近入学

政策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教育。也有利

于推动学校的均衡发展,避免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些地区或一些学校。

在实施过程中,就近入学政策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学区房热、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招生不公等现象。需要对就近入学政策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

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1. 学区房热

学区房热是指一些学校周围的房价因为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而上涨,导致低收入家

庭很难在学区内购买房屋,进而影响孩子的就学选择。这种现象使得一些优质学校成为了

富人的学校,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只能就读质量较差的学校,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2. 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也存在着城乡差距。一些地区的学校师资力

量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而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则条件优越,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学区房调研1新

学区房调研1新

题目:学区房的罪与罚

——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住区情况调研

姓名:

许皓钧 151100317

陈志龙 151100320

吴桂 151100328

方俊婷 151100324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年级: 2011级

指导教师:彭琳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第一章.绪论

1.为何调研学区房

2.学区房产生的背景和内在原因

3.谁是主要调研对象

鼓楼第二中心小学

第二章.学区房使用群体的现状调研

1.学区房的区位分布

1.1总述(福州市学区房情况)

1.2类型

1.3分布情况

2.“学区房”使用者构成

2.1 学区房使用者与其他居民比例变化

2.2获取房源的途径

2.3 使用情况

3.学区房居住环境现状

3.1概况

3.2功能复合

3.3安全性

3.4邻里关系(社区活动及归属感)

3.5住区环境的情况(交通,景观,设施)

3.6居委会职能

4“学区房”价格机制的调查(经济层面)

4.1房价变迁

4.2与周围房价比较

4.3政策解读与展望

第三章.总结与建议

1“学区房”现存问题总结

2.不足之处

附录调查表格1居民对学区房的满意度调查(分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调研)

摘要:学区房热已凸显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学区房热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平,反映了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现状,我们以福州市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为例,通过使用的调研方法了解学区房的产生背景和内在原因以及区位分布特点和学区房的价格机制。通过对鼓楼区第二中心校区周围的学区房的相关调研走访,我们选取军门社区作为调研对象了解学区房的使用者构成和居住的环境现状。

关键词:学区房;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军门社区

第一章.绪论

经济学视角下学区房热现象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学区房热现象分析

经济学视角下学区房热

现象分析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经济学视角下“学区房热”现象分析

[摘要]在日趋重视教育投资的当今社会,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就近入学”政策,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机制使得“学区房”成为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学区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揭示导致学区房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资源正通过“资本化”过程不断蕴含在房价之中,其原因可以从供求关系和教育资源资本化角度来进行阐释,并从政府、市场、家长三方面缓解学区房热问题。

[关键词]教育资源配置,学区房,教育资本化

1.引言

凡是解决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教育资源配置中出现的“学区房热”现象。

教育最开始的出现是私人办置,如私塾、家庭教师等,但是随着政治制度的发展,逐渐发展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若教育资源完全交由市场调控,在市场中买卖双方自由竞争的特性下,教育资源将按照家庭背景进行分配,即富人受到更好地教育,穷人则受到劣质教育。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将会导致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并且教育资源本身具有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特质,所以市场无法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教育资源的分配,即市场失灵。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政府加入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干预,为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设置了一系列政策,使教育资源不完全受到市场控制,而是朝着人为期待的方向发展。其中,“就近入学”政策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该政策表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这一规定,引发了“学区房”概念的追捧热潮。

“学区房热”现象的成因与治理

“学区房热”现象的成因与治理

“学区房热”现象的成因与治理

发布时间:2021-12-08T06:28:27.912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10期作者:周驰宇[导读] “学区房热”现象产生于政府的学区制政策,曾发挥了一定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但近年来演变为另一种“择校方式”。“学区房热”现象反映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问题,也受校方、房地产商等多方的推动影响。为正本清源,促进教育公平,政府需要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扶持薄弱学校,同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学区房热”进行综合治理。

周驰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学区房热”现象产生于政府的学区制政策,曾发挥了一定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但近年来演变为另一种“择校方式”。“学区房热”现象反映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问题,也受校方、房地产商等多方的推动影响。为正本清源,促进教育公平,政府需要公平分配教育资源,扶持薄弱学校,同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学区房热”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学区房;学区制;教育资源失衡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就近入学”学区制政策的推行,“学区房”应运而生,其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并引发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讨论。2018年北京海淀区教委发布《关于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用于申请入学的住房将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多校划片,该政策是地方政府对“学区房热”的一次尝试性调控;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七条《义务教育法》中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替代了“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的措辞,取消了“户籍”二字也表明国家层面已经关注并开始尝试给“学区房热”降温。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且认为“学区房热”现象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个政策的推行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预见,“学区房热”现象在未来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那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还可能采取哪些方法解决这一现象呢?

学区房热对人民生活影响的研究

学区房热对人民生活影响的研究

学区房热对人民生活影响的研究作者:刘光忱戴佳希戴佳希

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27期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学区房热的现象及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缓解学区房热的措施,以此达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文章的研究思路是:调查了沈阳市和平区小学学区房热的现象,分析了造成学区房热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缓解此现象的几种途径。文章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政府缓解学区房热有一定的指导性,也对有学区房需求的家庭做相关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区房;社会效应;商品房

[DOI]10.13939/ki.zgsc.2020.27.023

1 学区房热引发的问题分析:以沈阳市和平区为例

1.1 沈阳市和平区学区房价格状况分析

近几年,沈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率逐年提高,2018年,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5%以上,创历史新高。文章从沈阳市安居客(http:///)网站查阅到 2018年12月和平区二手房住宅小区的均价为1.21万元/m2,2020年2月和平区二手房均价相对于2018年12月提高了0.11万元/m2,为1.32万元/m2。从搜学网(http:///)的学区信息版块查阅到沈阳市和平区有市重点小学5所,区重点小学20所,普通小学2所及对应的学区划片数据,分别得到市重点、区重点、普通学区的住房价格均值,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2020年2月,沈阳市和平区的市重点小区、区重点小区、普通学区小区、非学区小区的住房价格分别约为1.92万元/m2、1.63万元/m2、1.37万元/m2、1.32万元/m2。相比于非学区房,市重点、区重点和普通教育资源的溢价分别高达0.6万元/m2、0.31万元/m2、0.05万元/m2,溢价率分别高达45%、23%和4%。如图1所示。

教育资源分配、家庭经济实力与“学区房”购买意愿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教育资源分配、家庭经济实力与“学区房”购买意愿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教育资源分配、家庭经济实力与“学区房”购买意愿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推动了住房市场的发展和成熟。1990年住房商品化改革开始后,商品房市场日益繁荣。

尤其在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居民获取公共资源的竞争,教育、交通、医疗卫生等城市公共品配置更加成为居民房屋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

划分学区是城市教育资源分配的重要原则。“学区房”即建设于优质中小学划区范围之内、能使居民享受较优质教育资源的房屋受到追捧。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学区房”为代表的高成本住房成为城市房价的标杆。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学区房热”的现象同样存在。表面由市场决定的房屋供求关系,越来越多地脱离土地要素本身的定价规律。“学区房热”成为我国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二、理论与计量模型

1.理论基础

购买意愿是对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购买行为几率的衡量。

Mullet(1985)认为,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形成购买意愿。它可被视为消费者选择特定产品的倾向性指标。

刘海军(2002)则认为市场需求是购买意愿的函数,社会经济因素是购买意愿的组成部分,他提出市场需求等于人口、购买力水平、购买意愿相加的公式。

结合以上观点,将影响购买意愿的因素划分为购买力水平和外在因素两部分。购买力水平采用居民家庭经济水平衡量,外在因素分为学区内教育资源拥有量和房屋价格等房屋自有属性。由于房屋价格受到市场供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不加探讨设置为控制变量,仅采用家庭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分配两个指标作为影响因素。

难以“降温”的学区房

难以“降温”的学区房

Depth深度

难以“降温”的学区房

学区房热度居高不下,背后是千万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记者_屈琦 编辑_张影 设计_刘仕悦

近年来,“学区房”话题越来越热。“天价学区房”引得无数家长竞相追捧,此类现象令人咋舌的同时,也映射出了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疯狂与荒谬的背后,是焦虑与无 奈。

学区房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催生这些乱象背后的因素有哪些?要想改变现状,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学区房:“就近入学”的产物“学区房”与“好学校”的关系密不可分。从广义上讲,学区房指的是学校周边的房子。实际上,人们常常提到的“学区房”一般特指重点学校周边的房子。重点学校周边往往能形成重点区域,由于拥有优质的教育配套资源,这些地区房价会显著提升。“学区房”概念的产生,源于“就近入学”的政策。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下称《义务教育法》),其中的第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 学。”

199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连续出台文件,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2006年修订版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调了就近入学。“就近入学”政策的推行,旨在保障我国义务教育正常实施,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平

等的受教育权利,维护教育公平。就近入学的政策推行以来,为家长、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择校热”的不良现象,提升了义务教育的质量。

学区房受追捧的原因及外部性探究

学区房受追捧的原因及外部性探究

作者: 余璇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国城市经济

页码: 262-26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4期

主题词: 学区房;供求;外部性

摘要: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剖析了'学区房热'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从社会效应以及经济学角度探究了其带来的负外部性,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形成'城市藩篱'等。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学区房论文

学区房论文

“学区房热”的原因及外溢效应研究

通过走访各大房地产公司和淮安市房管局,总结淮安房地产现状,以学区房为研究对象,结合微观经济学探析了“学区房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需求过于旺盛,研究“学区房热”不仅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形成城市的“藩篱”和消费挤兑现象,还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学区房热”现象

自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迅速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重基本保持在18%,房地产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房地产增加值占当年GDP总额约10%。2008年,我国房地产业受到宏观政策积累效应和金融危机效应的双重打击,呈现市场交易量萎缩,价格增幅放缓,资金链条偏紧的局面。其中,成交量不足是最大的问题。以淮安市为例,2008年,淮安共成交商品住宅2401套,与去年相比减少1122套,同比降幅54.17%。在淮安楼市持续低迷的时候,学区房市场却可以用“高价少房”或“有价无房”来形容,热度不但丝毫不减,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关于学区房,至今政府和学术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名牌中小学周边能够对口入学的住宅”。从业内角度来看,“学区房”这3个字特指重点小学周边的房子。本文所指的“学区房”

是指位于被当地教育局划分为名牌小学学区内,能够对口入学的住房。

以淮安市为例,从学区房成交量上来看,据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二手学区房的成交量仅占5-8%,进入2008年后,成交量翻两番,高达10-15%。2009年1-3月,二手学区房单月成交量继续同比增长10-15%,每月售出60-70套,仅1-3月就售出200多套,相对于2008年总销售量600套而言,有明显增幅。

浅析学区房现象

浅析学区房现象

浅析学区房现象

作者:贾光耀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年第04期

摘要:学区房热现象反映的是当前家长们的一种迫切需求,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隐忧。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教育资源的失衡分配导致了学区房热现象的盛行,而学区房热的盛行同时也加剧了基础教育的倾斜发展。要想彻底使学区房热现象得到解决,就必须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大力推行教师轮岗制,并鼓励支持引导多种教育主体并存。学区房热现象的解决必将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一个缩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茁壮健康发展的里程碑。

关键词:学区房;教育资源失衡;教师轮岗制

学区房这个特殊的产物,并不是中国社会所独有的,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算是一个普遍性的情况,例如:印度电影《起跑线》,生动反映了一对印度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想尽心思要进当地名校的故事,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购买学区房。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区房热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何为学区房,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简单来说,学区房是兼具教育和商业双重属性的产品。

一、学区房热现象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受关注度很高。而学区房市场更甚,无论是新开发的,抑或者是二手的学区房均是相当受到社会的欢迎。可以用“高价少房”或“有价无房”来形容,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学区房的价格之所以相较于一般的商品房的涨势更加强劲,源于大家对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国之重者,教育为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时至今日,虽然构建的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却有欠公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加之受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所谓的重点学校自然成为大家互相争捧的对象,因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周边的学区房价格之间的区别也是很大的,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绍兴市“学区房”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绍兴市“学区房”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绍兴市“学区房”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学区房热带来外溢效应,如消费挤兑、马太效应等,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提出了为学区房降温需要政府及教育部门、房地产商、学生家长等共同努力。

关键词:学区房;消费挤兑;教育公平;统计调查

一、学区房热解读

2012年2月7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一个关于“择校”的新规——今年起,浙江要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公办中小学择校率要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坚决落实公办中小学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的规定。也就是说,各中小学所属学区外的学生,很难再通过缴纳大笔的择校费而进入一些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学校了。就近入学本来是个意图良好的政策,然而,在我国各地区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及质量的不均衡状况,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上的不均衡;师资配置方面的不均衡;管理水平方面的不均衡等。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学区的房产,从而获得进入名牌学校的资格,名牌学校的学区房热现象油然而生。学区房的价格让穷人“望楼兴叹”,选择权利受限,而富人则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购买学区房并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意味着,学区房热背后折射的恰恰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平。

为了给学区房热降温,减少家长负担,真正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教育公平,本文先分析了学区房热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然后基于对绍兴市

学区房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提出了为学区房降温的对策。二、学区房的外溢效应分析

学区房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从表面上看购买学区房仅仅只是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的一个途径,然而,在这种家长盲目跟风的形势下,是否还折射出一些其他的影响效应呢?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了制定出合理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将学区房的可能外溢效应归纳如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而在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学区房。昂贵的学区房,曾经寄托了多少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花费大量心血,甚至不惜全家人省吃俭用,砸锅卖铁,也要买学区房,把孩子送去好学校。规定今后房主子女入学采用多校划片式,电脑派位入学。

我们组就目前的学区房现状及其价格问题,简单分析其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

教育资源本身具有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特质,所以市场无

法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教育资源的分配,市场失灵,为了

防止教育资源根据家庭背景进行分配,则政府采取了“就

近入学”政策进行适当干预。

学区房是根据购房需求而划分出来的一个概念,突出了市

民对住房的教育资源环境的要求并将其作为购房的主要标准。主要是由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规定,按照义务教育、就

近免试入学原则,学校在指定范围内招生,这个范围内的

房产就称为学区房。

上海优秀重点小学呈环线分布。内环内45%,占比遥遥领先,内中环间23.3%,中外环间10.9%,外环外也有1/5的

占比。相比北京,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会比较分散,

北京的四个主城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就把全北京

90%以上的好学校占了。而相对应的入学政策,也不尽相同,公办学校有较严格的区域划分对口街道报名情况或者是分派统一安排,而民办学校则主要通过小孩的能力及入学考试来选择入学。2018年上海最新学区房政策提出了“公民同招”与“五年一户”。“五年一户”为本区县内各公办小学建立对口入学新生库,区内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即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受一个学生(双胞胎和二孩例外)。静安区首先于2014年推出该政策,2015年宝山、长宁、虹口跟进,2016年黄浦、徐汇、浦东提出。五年一户意味着家长试图通过买学区房,挂下户口,然后买卖轮番进入热门公办小学的机会受到了限制。临时将孩子户口挂到对口区域的房屋也变为不可行。

由于这些学区房政策,学区房的价格也节节攀升,相较于周边同板块而不是学区房的小区价格有明显的差异。

学区房价高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估价理论中的区位状况因素

区位状况是对房地产价格有影响的房地产区位因素的状况。影响住宅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区位状况有位置、交通条件、生活服务设施、教育配套设施,环境质量等。教育配套设施是影响住宅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配套设施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住宅周边是否有中小

学和幼儿园托儿所等,而另一方面体现在附近是否有名校,住宅周边有名校的,其价格会因名校效应而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住宅。尤其是在上海学区房政策下,区位状况因素中教育配套设施状况对住宅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更为凸显。

2、家长对于优质教育的追求

上海的幼升小招生政策中就采取了“对口,就近,免试”的招生办法,规定公办小学不得跨区招收“择校生”,孩子只能在自己房子所在的学区内择校。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进入重点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上海初中入学则又是通过每所不同小学对口分派,能上重点小学的话,以后上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和成功率自然会更高。在这种家长的心理引导下,学区房就成为了这些家长的追求目标。根据供需决定价格的理论,学区房价格偏高这种状态就有了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3、房价包含入学资格,房子的附加值提升

在绝大多数购房者中,都会比较看重楼盘的教育资源,很多购买学区房的家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学区房所在学区的房产证和户口,从而可以使孩子不借读、不择校地顺利便捷的分配进入重点小学就读。从而看出,很多家长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进入重点学校的入学资格,在最新上海入学“五年一户”的政策下,那些没学籍未用的房产附

加值更高,价格也就更高。例如,位于上海静安区的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教学质量优秀,而与其相对口的只有海防邨一个小区,均价约120000元/平,小面积并且标注学籍未用的房源,挂牌价更是达到了160000-180000元/平,而附近区域,相近房龄的老公房,久茂小区均价只有75000元/平,句容小区均价只有65000元/平,就相差一个街区、一个学校地距离,有入学资格的海防邨小区的房价就高出许多,将近一倍多尤其说明了入学资格对于上海入学政策下,老公房的价格影响非常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