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组织模式探究
墨子四疑——培养提问与探究能力的教学法
第25卷第3期2023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25,No.3Jun.2023收稿日期:2023-04-25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2023-XY-5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项目(2020ZAA8)作者简介:纪阳(1972 ),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DOI :10.19722/ki.1008-7729.2023.0053墨子四疑 培养提问与探究能力的教学法纪阳(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㊀100876)摘㊀要:提出问题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始㊂只有提升学习者在生活情境和工程情境中的问题生成能力和探索能力,才能使生活与工程成为滋养学习者终身成长的不竭之源㊂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在‘墨子“经句中给出了 疑 的命题,并在经说中给出了四种与问题生成与猜测探索相关的场景句㊂通过阐释破解这些场景句的内在结构,可以得出墨子培养学生观察㊁提出疑问并进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即墨子四疑㊂与苏格拉底产婆术进行对比,能够明确墨子四疑的独特教育学价值㊂墨子四疑对今天的生活教育㊁工程教育和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㊂墨子应被视为世界上最早开展培养学生观察㊁提问和探索思维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㊂关键词:墨子;工程;教育;问题思维;探究中图分类号:G42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23)03-0071-10一㊁背㊀景好奇心是学习探索的动力之源,提出问题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始㊂现代教育对学生提出问题和独自进行探究的能力日益重视㊂人们在谈论培育问题思维的教育方法时,一般会探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 公元前399年)所倡导的 苏格拉底法 或 产婆术 [1]㊂目前已有一些 中西教育理念源头的比较 涉及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 与孔子的 启发 式教育[2],但还很少有人关注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墨子(公元前476 公元前390)如何进行此类教育㊂墨子是否有培养学生问题思维的教学法呢?事实上,墨子在‘墨子㊃经下“第11句 疑,说在逢㊁循㊁遇㊁过 中明确提出了 疑 的命题和四种类型[3-4]㊂为讨论方便,笔者将之称为墨子四疑㊂墨子四疑的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示例也比较清楚㊂与苏格拉底和孔子相比,墨子反而是最早明确开展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教学以培养学生问题思维的思想家和教育家㊂墨经素以艰深难解著称,虽然今已可译可读,但部分经句的内涵还有待深挖㊂墨子四疑的经说句非常简略,且缺乏上下文联系,需要 深度破译 才能还原内涵㊂本文先采用文献方法和逻辑推理方法对墨子四疑序列模型和理论模型进行解译,再与苏格拉底方法进行对比,以呈现墨子四疑的独特风格㊂二㊁墨子四疑的内涵解读(一)原文及释义1.原文疑,说在逢㊁循㊁遇㊁过㊂(‘墨子㊃经下“句11[4]338)疑㊂蓬为务则士[3]312,为牛庐者夏寒,逢也㊂举之则轻,废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沛(杮)从削,非巧也,循也㊂斗者之敝也,饮酒若以日中,是不可智也,愚也㊂智与?以已为然也与?愚也㊂(‘墨子㊃经说下“句11[4]338)2.词释‘说文解字“中对 逢㊁循㊁遇㊁过 四个字的解释分别为: 逢,遇也[5] 循,行顺也[5]37 遇,逢也[5]34 过,度也[5]33 ㊂逢 和 遇 是同义词, 遇 在‘广韵“‘谷梁传“有 不期而会 之义㊂过 也有 过失 的含义,如 俱去细过,皆归大道 [6](‘汉书㊃文帝纪“)㊂蓬,繁荣,茂盛㊂谭戒甫将 蓬为务者 解为 忙于所事者 [7]222-223㊂士,‘墨子㊃亲士“中有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的表述[4]37㊂废,置也[3]313㊂沛,孙怡让解为 杮 (音fèi,非柿沛)[3]313㊂‘说文解字㊃木部“:杮,削木札朴也[5]120㊂即削下来的木片㊂敝,姜宝昌解为 败 [4]339㊂智,通 知 ㊂ 是不可智也 ,其理可参 未可知也 ㊂‘墨子㊃经说上“有 是犹食脯也,骚之利害,未可知也,欲而骚,是不以所疑止所欲也㊂墙外之利害,未可知也,趋之而得刀,则弗趋也,是以所疑止所欲也 (‘墨子㊃经说上“句76[4]310),与 斗者之敝 类似㊂以已为然也与 可参 或,知是之非此也,有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谓此南北,过而以已为然㊂始也谓此南方,故今也谓此南方 (‘墨子㊃经说下“句33[4]360)㊂3.译文墨子认为,形成 疑 有四种情形:逢㊁循㊁遇㊁过㊂(1)逢疑㊂遇到有人到处积极地做事情,猜测此人是一位贤士;遇到有人建造牛棚,想到这可能是为了夏天给牛避暑纳凉㊂这是逢疑的例子㊂(2)循疑㊂比如(采用桔槔来举物),举一个东西感觉轻如羽毛,放置它却发现重如磐石,这不是自己力气很大的缘故,此时会产生疑问㊂发现木片切削起来很顺利,不是自己技巧高明的缘故,此时会产生疑问㊂这是循疑的例子㊂(3)遇疑㊂看到一个本来善于打斗的人却被人打败了,然后怀疑,他是不是饮酒后在正午集市上与人产生纠纷了呢?这是不是饮酒和纠纷使其冲动故而不能用智判断利害的情况呢?这样的现象真是愚昧啊㊂这是遇疑的例子㊂(4)过疑㊂对于某事物是真切地了解或知道吗?思考推理过程有没有 把过去发生的就当作对的 之类的错误?这样的见解错了㊂这是过疑的例子㊂(二)墨子四疑与劳动生活墨子在‘墨子㊃经说下“句11中给出的 逢㊁循㊁遇㊁过 的经说句,均是关于生活场景的描述(后文称 场景句 )㊂因此,如果要得到 逢㊁循㊁遇㊁过 的内涵,需要从这些场景句中进行分析㊂1.生活环境从牛棚㊁削木和集市交易等活动来看,墨子四疑产生的生活场景是乡村的日常生活㊂墨家弟子以农人和工匠为主,选择这些生活环境作为例子,符合学习者的日常经验,更容易理解㊂2.士农工商场景句恰好涉及士㊁农㊁工㊁商等几类社会角色㊂从教学设计看,这是墨子在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深入观察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群㊂3.墨子的教学设计 对行为的观察㊁疑问与探究逢疑㊁循疑和遇疑的场景句都符合同样的构造方式,即 现象观察+现象成因判断 ㊂例如, 蓬为纪阳:墨子四疑 培养提问与探究能力的教学法务+则士 为牛庐+夏寒 杮从削+非巧也 斗者之敝+饮酒若以日中 ㊂不难看出,现象与成因之间存在着语义上的跳跃㊂观察经说句,既没有对 疑 概念的详细展开,也没有给出任何疑问句㊂那么这几组 现象+判断 与 疑问(逢㊁循㊁遇㊁过) 有什么关系呢?这意味着有一种可能,即问题的缺席是一种故意的 留白 ㊂这样的教学设计有点类似于现代的 完形填空 ㊂只不过墨子让学生填的不是词汇,而是学生想到的问题,或可能产生的猜测和探究动作㊂这些由学生想到的 疑 充当了 现象 判断 之间的跳板㊂用下列问题来引导换位思考,再结合场景句给出的信息,就能够理解墨子的教学设计意图:学习者观察到现象后会产生什么问题?在对问题的答案给出猜测或判断之前,学习者还会做哪些事情?学习者做出的判断是正确的吗?能否得到验证?如何验证?如果验证不正确,他还会做什么判断?以 为牛庐者夏寒 为想象场景㊂学习者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建造牛庐,自然形成了疑问 为什么要建牛庐 或 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建牛庐 等㊂ 夏寒 是一种猜测,即 让牛在夏天能有一个纳凉的地方 ㊂猜测之后,学习者可能会进行求证㊂求证方式可以是立刻与 为牛庐者 进行攀谈,也可以是接着观察,看看牛庐建好以后是否用于给牛纳凉㊂再如 杮从削,非巧也 的场景㊂学习者正在削木,忽然感觉杮削起来容易了,形成的疑问可能是 为什么杮削起来这么容易 ㊂随后,学习者做出了 不是自己削砍树木的技巧良好 这一判断㊂做出这一判断前,应该是 难道是我刚才削木片的技巧方法不同了吗 之类的疑问与猜测㊂做出这一判断后,观察者可能会有 削木工具变化了吗 这个木头的木质结构和其他木头不一样吗 之类的猜测,引导学习者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㊂又如,在 斗者之敝 的场景中,遇到一位善于打斗的人被打败了,第一反应是 (他)为什么会被打败 ㊂而斗者饮酒了㊁在集市上与人发生纠纷㊁斗者无法用理智控制其行为等,都属于推测或探询的结果,其指向越来越深入,细节也越来越丰富㊂而每一步判断之前,都有相应的疑问作为牵引㊂上面3个例子均存在 现象观察 产生疑问 进行猜测 探询求证 成因判断 的思维序列㊂引导学习者发现隐含在场景句背后的思维序列,是墨子四疑教学法的意图所在㊂图1 逢疑、循疑和遇疑场景句中的学习者思维序列提取与复原生活中不乏热爱思考的人,他们在观察到生活中的某些行为之后,会自然形成疑问,也会自然形成猜测㊁探究或验证㊂墨子四疑是将这样一种现象转化为教学法的教学设计㊂以图1所列的思维方式进行换位思考,就可以结合经说句的场景给出填充后的信息㊂表1列举了这类换位思考的一组示例,可供参考㊂现代读者看到经说句并注意到经说句的跳跃之后,结合 疑 的主题,不难形成一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再思考㊂这样的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 问题生成能力 ㊁培养学生的 探究意识 ㊂墨子四疑对学生而言是学习法,学生掌握以后可以很容易将这样的思考方法迁移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㊂从教学设计角度看,这样的墨子四疑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即便拿到今天,也是非常新颖的㊂表1 场景句解析及疑问句示例模式场景句场景认知主体行为人行为可能的生疑前行为生疑过程形成的问题(补充示例)可能的生疑后行为猜测或判断逢疑蓬为务则士士蓬为务亲观这是什么人?为何此人忙于为大家做事?询问则士为牛庐者夏寒农为庐亲观造一座牛庐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建牛庐?询问牛之夏寒循疑举之则轻,废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工举物置物,觉其轻重亲为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特殊现象?一定有其他的力在起作用,是什么呢?实验探究研讨非有力也,定有他因沛(杮)从削,非巧也工削木片,觉其容易削亲为如果不是技巧差异,那就可能是木质的差别或切削工具的差别㊂哪一个呢?实验探究研讨非巧也,定有他因遇疑斗者之敝也,饮酒,若以日中斗者商打斗,饮酒,市场交易亲观这么能打的人竟然让人打败了,什么原因?是饮酒了吗?还是在正午集市上与人发生了纠纷?询问是不智也,愚也过疑智与?自己自检某种思考(这样的认识)对吗?是明智的见解吗?思考成果核查以已为然也与?自己元认知某种思考有没有 发生过的,就是对的 一类的认识错误?思维逻辑检查愚也4.过疑 反思与自检之问过疑与两个问句 智与 以已为然也与 相对应,这应当如何解读呢?首先,考虑到 逢㊁循㊁遇㊁过 的统一性,既然与 逢㊁循㊁遇 对应的句子都是场景句,那么这两个问句也可能代表某种场景㊂以这样的思路解读,最适合的场景应当是自检反思型场景㊂以逢疑为例,在得出 为牛庐者夏寒 的初步判断后,逢疑过程就可以认为已经结束,但思维活动并未结束,学习者脑海中会自然形成对逢疑所得判断的疑问,即 这个想法对吗 在刚才的思考过程中,有没有 把发生过的就当作对的 这一类认识错误 等㊂这就是过疑对应的思维场景㊂过疑的两则问题可引发对判断结论的再判断,对思考方式的再思考,故可归为自检反思型思维㊂自检反思有三种可能的结论,即正确㊁错误和不确定㊂如果自检为正确,对判断的信心会增强;自检为错误或不确定,会触发新的观察与探究活动㊂因此,过疑的两个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㊂如果缺少了此类问题及相关思考,相当于默认逢疑所得判断正确,就会有武断之嫌㊂其次,可以从字面意思的角度进行判断㊂就字面而言,过疑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 过错之疑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纪阳:墨子四疑 培养提问与探究能力的教学法即行为和思考有什么过错;第二种可能是 过往之疑 ,即对过去的疑问㊂考察这两种可能性和场景句之间的关联,第一种比较密切,第二种则不够好㊂因为如果过疑指过往之疑,大可以选择与逢疑㊁循疑㊁遇疑一致的句式,即采用包含人㊁事㊁物㊁行为等信息的陈述句来描述过往,而不是用两个突兀的问句,那样会显得更自然㊂自孙怡让始,许多学者采用 已过之事 即 过往之疑 来解释过疑[3]313,[4]339,[7]223㊂这样的解释固然能契合‘墨子㊃经下“中 过而以已为然 的句子[4]360,但却破坏了逢㊁循㊁遇㊁过四类场景句模式的一致性,也难以解释为什么会有 智与 这一问题存在于过疑场景句中㊂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过疑侧重于 过错之疑 ,是对自身行为或见解的反思与自检㊂在 逢㊁循㊁遇 三种疑问得出一些初步判断之后,会触发 过疑 ,以 过疑 进行 把关 ㊂这会将前述思维序列扩展为 现象观察 产生疑问 进行猜测 探询求证 成因判断 反思自检 ㊂图2㊀墨子四疑的学习者思维序列提取5.两组隐性结构通过破译语义,还可以发现场景句中的两组隐性结构㊂(1) 逢㊁遇 观他, 循㊁过 观己㊂逢和遇是同义词,逢疑和遇疑的场景句都是与 他人 照面的场景㊂相对而言,循疑与过疑的场景句则与 自己 的关联度更好㊂从文字中看,有 逢遇观他,循过观己 的半显半隐结构㊂(2) 遇㊁过 辨害, 逢㊁循 明利㊂遇疑和过疑的场景句中都带有 愚也 的评语,但逢疑和循疑却没有㊂考察逢疑和循疑场景句的内涵,都是对生活中有利现象或明智决断的描述,加称一句 智也 或 善也 ,也并无不妥㊂墨子引导学习者通过关注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来理解利害的种类及成因,与墨家学派的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这一价值观相符㊂这意味着存在 遇㊁过 辨害㊁ 逢㊁循 明利的半显性半隐性结构㊂通过这两组隐性结构可以整理出墨子四疑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㊂图3㊀提炼后的墨子四疑理论模型通过推理还可以对墨子四疑理论模型进行验证,观其是否能够 自洽 ㊂据‘说文解字“: 逢,遇也 遇,逢也 ,逢和遇互为解释㊂如果逢疑和遇疑意思一致,应该合并才对㊂‘墨子“没有将它们合并,说明墨子为逢疑和遇疑设定了不同的内涵㊂根据墨子四疑模型,逢疑侧重对明智或有益的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现象生疑,遇疑侧重对愚昧或有害的现象生疑㊂从场景句中的现象也能对得上: 蓬为务则士,为牛庐者夏寒 ,都是使人获益的㊁积极的现象,意在给学习者提供一些榜样; 斗者之敝 是一种让人们受到伤害的现象, 是不可智也 是一种有害的内心状态,对其评价为 愚也 ,意在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警示㊂对于两个 愚也 ,有很多前辈墨经解读者认为第一个 愚也 是 遇也 的笔误,第二个是 过也 的笔误㊂尽管 愚㊁遇㊁过 三者字形确实接近,但将 遇 和 过 两个不同的字在如此接近的区域都抄错为同一个 愚 字,概率应该不大㊂6.墨者的 蓬为务孙怡让采用毕沅的意见,将 蓬为务则士 中的 蓬 改为 逢 [3]312,姜宝昌等学者也都采纳了毕沅的修改意见[4]339㊂笔者以为,当一个句子里面有两个 逢 字时,抄写者抄错其中一个,似乎也不是很有说服力㊂因此有必要对 蓬为务则士 做出合理的解释㊂蓬 即 飞蓬 ,指一种草本植物,籽实有毛,随风飞扬;又有 盛貌 义①㊂如果将孟子㊁庄子所描述的墨子和墨家弟子形象进行结合,就会理解 蓬 与墨家 士 概念的相关性: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㊂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㊂(‘庄子㊃天下“[8]617)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㊂(‘孟子㊃尽心上“[9]271)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㊂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㊂彼有自信者也㊂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㊂(‘墨子㊃亲士“[4]37)墨家崇尚禹道㊂墨家的 士 并非庙堂之上安于某种公务的贵族士大夫,而是吃苦耐劳㊁身体力行㊁四处奔波㊁自己承受困难为劳动人民解决问题的 忙于所事者 ㊂从逻辑上看,墨者为了践行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的理想,就需要在四处奔波过程中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各种问题㊂解决问题需要智慧与学识,需要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㊁疑问㊁探究与反思,于是也就需要墨子四疑方法论来进行利害得失及因果关系的探究㊂墨者善于处理的事务越多,越娴熟,处理事务时也就显得生机勃勃,富有创造力,就会给人留下 蓬为务则士 的印象㊂因此, 蓬为务 实际上是墨者的一种 自画像 ㊂如果脱离墨家对 士 概念的特殊界定,认为 士 就是一般意义上的 士人阶层 ,就难以对 蓬为务 做出逻辑自洽的合理解释㊂(三)生活中的意义建构墨子四疑场景句中的疑问关切指向了盖牛庐㊁削木头或某人酒后挨打之类的似乎极为琐碎的日常小事㊂这与苏格拉底在广场问对中所关注的问题极为不同,也与墨子在庙堂之上与儒者或国王进行辩论的话题差别很大㊂在这方面,海德格尔似乎更接近墨子, 操劳所及的工件在不仅工场的家庭世界中上手,而且也在公众世界中上手 在小路㊁大街㊁桥梁㊁房舍中,自然都在一定的方向上为操劳活动所揭示 [10]㊂这种揭示必然是一次又一次的逢循遇过㊂ 存在作为问之所问要求一种本己的展示方式 [10]9㊂而日常小事中的劳作虽然琐碎,但足以连接人㊁工具㊁劳作㊁社会㊁自然和思维,是最好㊁最自然的本己展示方式㊂形成疑问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究和思考,代表了学习者对疑问所涉的人㊁行为和现象的主动关注㊂如果没有意义的建构,就很难形成主动的思考㊂因此,有必要以农夫工匠的劳动者视角审视这种关注的价值或意义㊂对农民耕作而言,对牛的养护无疑是相当重要的㊂对采用常规方法搬举重物的人而言,用小力量搬动重物是一种有价值的现象,了解其方法和道理是相当重要的㊂对木匠而言,寻找顺利切削的①该解释来自‘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㊂原因也是重要的㊂一个善于打斗的人竟然被打,了解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对于自身与他人安全无疑是重要的㊂因此,问题都指向与学习者切身相关的生存与日常,关于问题意义的领会也存在于普通人生存㊁劳作的日常情境中,潜在价值以及与潜在价值相关的规划也就不难得到㊂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㊂表2 场景句的现象范畴㊁重要性和潜在价值(农夫工匠视角)模式场景句现象范畴重要性/异常潜在价值当今相关教育领域逢蓬为务则士社会现象异常提升自身修养生活教育为牛庐者夏寒社会现象自然现象重要提升专业性生活教育㊁劳动教育循举之则轻,废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自然现象重要且异常理解潜在规律劳动教育㊁工程教育杮(沛)从削,非巧也自然现象重要且异常理解潜在规律劳动教育㊁工程教育遇斗者之敝也,饮酒,若以日中社会现象重要且异常提升避灾能力生活教育过智与?思维现象重要核检意识各类教育均可以已为然也与?思维现象重要元认知意识各类教育均可墨子四疑没有停留在仅提出疑问,而是指向了对原因的探究㊂疑问的产生㊁答案的获取与验证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㊂通过这样的方式,墨子将 观察 疑问 探究 过程与真实生活中的意义建构联系在一起,唤醒农夫工匠对思考和探究的兴趣,感受好奇心与探究的意义和价值,发现可能性㊂(四)墨子四疑与墨家科技发明的关联性循疑 举轻废重 案例所指向的力学现象与墨家关于桔槔和杠杆现象的讨论有明显的内在联系;遇疑 不可智也 与墨家关于 以所疑止所欲 的论述也有关联㊂墨子四疑出现在‘墨子㊃经下“句11,光学八条出现于句18,杠杆力学原理出现在句26,位置非常接近㊂考虑到墨子关于 巧传则求其故 取此择彼,问故观宜 的论述,可以将墨子四疑教学法与墨家学派在科学发现与工程创新方面的建树联系在一起㊂理解上述观点对当今生活教育和工程教育的启发在于:生活与工程活动不仅可能是现有学科课程知识的整合应用之所,还有可能成为发现新现象㊁做出新发明的灵感激发之源㊂(五)对墨子四疑解读的讨论以往学者在注解墨子四疑相关经文的时候,多数是根据字面意义进行直接的翻译,鲜有学者考虑墨子的教学意图和教学场景㊂而且以往解读方案通常认为经文原文中存在誊抄讹误,多将 蓬为务 校改为 逢为务 ,将第一个 愚也 校改为 遇也 ,然后再加以解释㊂这样的解读方式确实使经文语义流畅,但毕竟破坏了原文㊂新解读方法侧重从教学情境出发解读墨子的教学设计思路,破解墨子四疑经说句的隐性结构,并归纳出学习者思维序列以及理论模型㊂新解读方案完全遵照原文,没有修字改字,却使经文意义变得更容易理解㊂最终归纳墨子四疑的解释为:逢疑是指遇到其他人做有利的事情时产生疑问,猜测判断其原因㊂循疑是指循着自己的做事过程(遇到特殊现象)产生疑问,猜测判断其原因㊂遇疑是指对不期而遇的意外事件形成疑问,猜测判断因何不利㊂过疑是指对思考的结果和过程形成疑问,判断是否有错及错误原因㊂新解读方法使用了推演与归纳,会不可避免地带入一些主观色彩㊂为了对墨子四疑教学法形成准纪阳:墨子四疑 培养提问与探究能力的教学法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确的理解与判断,有必要再对上述解读结果中的主客观信息进行界定㊂从墨经原文得到的客观事实包括:①墨经是墨家教材,其中有以 疑 为主题的教学㊂② 逢㊁循㊁遇㊁过 是墨子归纳的四类生疑探究情境㊂③经说中的句子是一些与 逢㊁循㊁遇㊁过 有关的场景,是墨子用来解说或表现 逢㊁循㊁遇㊁过 四类生疑探究情境的教学举例㊂④ 逢㊁循㊁遇 三类场景都符合同样的构造方式,即 现象观察+现象成因 判断㊂⑤ 逢㊁循㊁遇 三类场景都没有出现问题㊂上述5个客观事实指向一种可能,即墨子通过这样的场景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㊂新解读方法提供了一些例句来呈现可能的提问和探究情形,如表1所示㊂例句构造具有主观性,人们完全有可能构造出其他例句,或发现其他探究方法㊂(六)墨子四疑与现代教育概念的衔接如何将墨子四疑和现代教育概念衔接与对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㊂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诸如生活教育㊁工程教育㊁劳动教育㊁具身学习等多种教育概念或教育范畴㊂墨子所在时代没有这些概念,但墨子通过四疑场景所表达的在劳动或生活中产生疑问的思维方式和引导理念,是一种古朴的教育设计,与上述概念有联系,可充实到上述现代教育概念之中,相互促进发展㊂逢疑和遇疑场景句侧重生活观察,循疑场景句侧重手工制造活动,考虑到墨家学派关注民生发展㊁注重工程创新,笔者将墨子四疑视作墨家在生活和工程活动中培养学生提问和探究能力的教育方法,并尝试在现代生活教育和工程教育中通过教学实践来发展墨子四疑教学法㊂三㊁墨子四疑与苏格拉底问答法之比较苏格拉底是与墨子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比墨子出生略晚㊂苏格拉底经常在雅典广场与人讨论问题㊂他通过一步步的追问质疑,让被提问者通过理性思考,发现谬误,获得启发㊂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为 产婆术 ,寓意通过问题引发思考并获取真理的价值㊂后人总结苏格拉底问题设计包括了澄清问题的问题㊁澄清假设的问题㊁探究背后原理的问题㊁改变视角的问题等[11]㊂但教育界对苏格拉底问答法的质疑也是有的㊂从文本来看,苏格拉底问答法展现的是老师的问题生成能力,而非学习者的问题生成能力㊂苏格拉底问答法是一种个别施教,如何在几十个学习者组成的集体授课情境中实施苏格拉底问答法是值得探讨的[2]13㊂使用 产婆术 对学生水平也有要求,即学生需要具有较成熟的意见,并且能够独立思考与判断[1]60㊂墨子擅长辩论,风格也非常灵活㊂他在辩论中善于捕捉对方话语中的漏洞,涉及立论条件㊁立论依据㊁立论视角㊁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漏洞㊂从‘公孟“‘贵义“‘鲁问“等篇来看,墨子与弟子和非弟子也多有对话问答,其中有的对话也类似于苏格拉底式的问题引导,通过系列问题引导对方的观点和思考,最终由对方得出结论,如墨子见齐大王㊁墨子止鲁阳文君攻郑等篇章㊂尽管墨子也重视辩论并擅长问对,但在进行以 疑 为专题的教学时,墨子却没有考虑辩论与问对这样的形式或场景㊂由此推断,墨子更看重学生在生活㊁工作中提出问题的能力㊂苏格拉底问答法需要富有经验的教师或同伴,而墨子四疑则没有这方面的约束㊂从教学推广角度看,墨子四疑教学法不受规模限制,是一种更容易普及的方法㊂墨子关注劳动生活中人们操劳或操心的事物㊂在 逢㊁循㊁遇㊁过 中,现象是学习者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是学习者自己提出的,初步推断也是学习者得出的,实验和调查也由学习者自己完成,对初步推断的质疑也由学习者自己通过反思自检得出,反思发现错误后的再引导仍然由学习者自己完成㊂墨子四疑教学法从生活现象和工程活动中形成问题意识,有助于养成学生生疑的习惯㊂养成 逢㊁循㊁遇㊁过 能力后,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因疑问而进行思考与探究㊂因此,墨子四疑是一组 授人以渔版的产婆术 ㊂从教育角度看,墨子四疑指向的教育方向更加高明,颇具特色㊂近几十年来,东西方对苏格拉底的哲学研究和教育研究可谓汗牛充栋㊂苏格拉底本人并未直接总。
中华文明概览论文――墨家组织(精)
中华文明概览——墨家组织引言: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 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 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今天我想探讨一下最神秘的组织, 墨家组织。
墨家在霎那的辉煌后为何突然消失了?高中时读了孙浩元的悬疑小说《清明上河图》 , 主要围绕墨家这个神秘的组织写了一连串的神秘事件 :墨家巨子、睚眦必报、连环谋杀案。
这些都与《清明上河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墨家组织有重大联系。
在《清明上河图》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清明上河图》本来是北宋著名作家张择端的著作, 该画卷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繁华面貌。
但是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清明上河图》不一样的含义。
因此也激发了我对‚墨家组织‛的兴趣。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 产生于战国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 ,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 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 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 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尤重艰苦实践。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
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 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盛行,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盛时期。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派 , 在战国后期 , 其影响甚至在孔学之上。
墨家是先秦时代唯一的有严密的组织和鲜明的宗旨的学派。
墨家学派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其首领称为‚巨子‛ ,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 代代相传。
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 为实施墨家的主张, 舍身行道。
被派往各国做官的门徒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 行不通时宁可辞职。
论墨家“道技合一”伦理思想(3)
论墨家“道技合一”伦理思想(3)三道技合一的科技共同体规范科学共同体是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是生产科学知识的集团。
在科技哲学史上,库恩较早地提出了“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
他认为“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所组成。
他们由他们所受教育和训练中的共同因素综合在一起,他们自认为也被人认为专门探索一些共同目标,也包括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这种共同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内部交流比较充分,专业看法也比较一致。
同一共同体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同样的文献,引出类似的教训”。
用库恩的上述理论来考量,基本上可以把墨家学派视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共同体的雏形。
首先,在众多的学术团体中,墨家学派最具有科学修养。
墨家的成员尽管不是今天意义的科学家,却是当时具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素养的能工巧匠和工匠理论家。
例如,墨子会做木鸢、大车,精通木工技巧,及谙熟其他各种工匠技艺。
其次,墨家学派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自发自愿地研墨家,行墨道,学墨术,拥有共同的科学“范式”,这就是《墨经》中的“科学范式”。
再次,墨家学派注重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广招门徒,施教四方。
据《淮南子·要略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
”第四,墨家学派组织管理严密,科学思想的传承畅通,使得墨家取得了可与古希腊相媲美的科技成就。
这不能不说是依赖墨家科技共同体合力之功。
墨家作为古代技术共同体,具有哪些特征呢?朱亚宗先生认为,墨家集团成功地实现了人类社会早期难以具备的两个结合,一是学者与工匠的结合,二是辩术与技术的结合。
这大致可以看作是墨家学派的特点。
所谓“学者与工匠的结合,其奥秘在于将学者在空闲的读书与思索中发展起来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用于提炼工匠积累的技术经验,由此而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
在这种结合中,学者的有闲与工匠的实践都是缺一不可的条件。
”而“这两方面的条件恰好在墨家学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因此,“墨家集团是实现学者与工匠相结合的理想组织”。
论墨学中绝的组织因素
论墨学中绝的组织因素论墨学中绝的组织因素墨学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思想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在墨学中,组织因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决定着一个墨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而影响着个体和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行为。
本文将从论墨学中绝的组织因素的角度出发,探讨墨学思想的特点,并通过举例,阐明组织因素在墨学思想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墨学的组织形式墨学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虽然没有单独建立官方机构或学派,但在当时的社会中渗透性极强。
它以老子、庄子等人的思想为基础,在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体系,成为一种深刻的思想传统。
在墨学中,最为明显的组织形式是“教”,它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师生关系,并且是强烈的人际关系。
”(百度百科)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紧密的交往,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老师的影响,因此,传承和发展墨学思想是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师徒之间的传承。
二、墨学的基本思想墨学的基本思想是以“天人合一”为中心的生命哲学,倡导人民的和平和谐,以达到自由平等的社会和人的完美无瑕。
墨学提出了“心即理,理即命”的命理哲学,主张理性的思考和行为,其中心理是关键。
墨学强调心灵的自我修养和完美,认为“内圣外王”是人们应追求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要与外在的行为表现相协调,得体、得当,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三、墨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墨学主要包括礼、乐、约、信、让等方面。
同时,墨学的教学之中强调了德、智、体、法等方面,以这些因素作为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基础,有助于人们在人生旅途中更好地面对挑战,更理性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四、墨学的代表作品在墨学的代表性作品中,可以看到墨学思想的深度、广度和鲜明特色。
其中《墨子》被誉为“墨学的总论”,强调了“兼爱”的中心思想,主张以“爱人无差别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所有人,即不分人种、文化、地域或上下贵贱,协力改变社会的过时不变的制度和习俗(如兵器、官职而等)。
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
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中国古代逻辑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墨家逻辑则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
墨家在先秦诸子中最擅长逻辑思维和理论思维,具有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从理论上总结出大量逻辑应用方法和逻辑原理。
我认为值得从逻辑应用、应用逻辑和逻辑理论三个层次来研究墨家逻辑。
一、逻辑应用层次这个层次研究墨家学者是怎样来进行具体的推理论证的?中国人在思维层次上与西方人相比究竟有哪些一致性和特色?这种研究不但可以为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墨家逻辑的真实思想脉络,而且可以为我们进行思维训练提供典型案例和素材。
墨家学者善于逻辑思维,《墨子》各篇都是论证典范。
日本学者冈本光生教授认为《墨子·公孟》篇中包含着形式逻辑,而且认为这种形式逻辑与亚里士多德区别开来的地方是,亚里士多德逻辑是一种“名辞逻辑”,而墨家逻辑则是一种对命题逻辑的追寻。
[1] 我认为,冈本光生教授的见解是很有见地的。
不过我也认为,他所说墨家学者的“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一种逻辑的应用。
而且这种逻辑应用,不仅有形式逻辑的应用,还有其他类型的逻辑应用。
我们先看《公孟》篇的一段记载:“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
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子墨子曰:是言有三物焉,子乃今知其一耳也,又未知其所谓也。
若大人行淫暴于国家,进而谏,则谓之不逊;因左右而献谏,则谓之言议。
此君子之所以疑惑也。
若大人为政,将因国家之难,霹若机之将发也,君子之必以谏,然而大人之利。
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
若大人举不义之异行,虽得大巧之经,可行于军旅之事,欲攻伐无罪之国,有之也,君得之,则必用之矣。
以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出必见辱,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
若此者,虽不扣,必鸣者也。
且子曰:‘君子共己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譬若钟然,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今未有扣,子而言,是子之谓不扣而鸣邪?是子之所谓非君子邪?”这段话中的逻辑性非常强。
公孟子说,君子是“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扣则鸣,不扣则不鸣”这样类型的人。
墨家的组织凝聚力探源
Ke y wo r d s :Mo h i s t s ;c o he s i o n;Gi a n t ;Mo h i s t l a w
墨家以其强大的组 织凝 聚力著称于世 , 《 淮南 间为实现群体活动 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 , 它 民族 、 政党 , 小至一个团体 、 子・ 泰族训》 载: “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 皆可使赴 是衡量大到一个 国家、 火蹈刃, 死 不还踵 。 ” ¨ 引 郑杰 文 指 出 : “ 墨 家学 团是 企业综合力量的一项重要 内容 。笔者认为, 从组织
c o r e ,c a n b e t a k e n a s a n i mp o r t a n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s o u r c e t o b u i l d ma n a g e me n t i n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h i n a . t s ’O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Co h e s i o n
墨家的消亡原因及相关探索
墨家的消亡原因及相关探索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提倡爱人如己、对外宽容和平等。
然而,墨家在战国末年逐渐式微并最终消亡,其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权谋等多个方面来探索。
首先,从政治方面来看,墨家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家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墨子主张的非攻思想与当时的兼并战争形成鲜明对比,与墨家理念相左的行为常常引发诸侯国不满。
墨子曾多次到各国劝说君王相互和好,以求遏制战争,但往往遭到冷遇和拒绝。
这种矛盾导致了墨家与一些强大势力的冲突,使得墨家在政治上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墨家主张实用主义,反对奢侈浪费和攀比虚荣,倡导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
然而,战国时期正是以奢侈和丽味为竞争手段的时代,时人崇尚权势、物质和享乐,墨家的理念与时代潮流相悖,难以获得广泛支持和推广。
同时,经济繁荣对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的维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墨家的节俭思想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冲突,也不利于其扩大影响力。
此外,权谋游说也对墨家的消亡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权谋游说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左右君主的决策和政策制定。
而墨子自身并不善于权谋,其行为多属直接坦率,缺乏应对复杂政治局势的手段和策略。
与诸侯游说家相比,墨子更侧重于理论宣讲,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使墨家在与其他势力的权谋斗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另外,墨子的死亡也对墨家的继承产生了一定影响。
墨子的学说虽然具有普世主义的价值,但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经典著作。
墨子死后,其学说的传承和发展并无明显的继承人。
墨家学说的继承者们在学说的发展上缺乏统一的指导,致使学派的内部分裂和思想的碎片化,使墨家学说逐渐失去了活力和影响力。
尽管墨家在战国时期逐渐消亡,但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强调人道主义和和平共处,对后世文化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的思想也被儒家和道家等学派吸收和借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及其门徒的学说,主要强调“兼爱”、“非攻”和“尚同”。
墨家管理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墨家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即人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人,并且关心和帮助每一个人。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稳定。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强调主管者应当关注下属的需求和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支持。
其次,墨家管理思想主张“非攻”,即反对使用武力和暴力手段来解决冲突。
墨子认为,通过谦虚、宽容和理性对待他人,可以减少冲突,并且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管理者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鼓励员工采用和平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再次,墨家管理思想追求“尚同”,即强调人们应当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墨子认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才能够真正地团结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在管理实践中,墨家思想提醒管理者要明确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并且不断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整个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此外,墨家管理思想还注重实践和创新。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才能真正地取得进步和提升。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观点提醒管理者要不断地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及时总结和调整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总的来说,墨家管理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家的“兼爱”、“非攻”和“尚同”的理念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智慧。
通过实践、创新和关爱,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和谐、团结、稳定和有竞争力的组织和团队。
墨家总院规章
墨家总院规章一、总则墨家总院是墨家学派的总部,旨在传承和发扬墨家学说,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本规章旨在规范墨家总院的内部管理和运作,确保墨家学派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二、组织架构1. 院长办公室:负责总院的日常管理和决策,由院长及其助理组成。
2. 学术研究部:负责墨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承,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3. 教育培训部:负责墨家学派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学员的招募和培训活动。
4. 文化交流部:负责墨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文化活动和交流项目。
5. 经济管理部:负责总院的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确保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会议制度1. 院长办公室会议:每月召开一次,讨论总院的重大事务和决策。
2. 部门例会:每周召开一次,各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发展和问题,共同协调解决。
3. 学术研究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学术研究部成员分享研究成果和讨论学术问题。
四、人员管理1. 院长和各部门负责人由总院选举产生,任期为三年,可连任一次。
2. 墨家总院欢迎有志于墨家学派事业的人员加入,需通过面试和考核程序。
3. 全体成员应遵守墨家学派的行为准则,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质。
五、财务管理1. 经济管理部负责总院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编制,确保经济运行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 财务报表应及时准确地向院长办公室和全体成员公示,确保财务透明和监督。
六、学术交流与推广1. 文化交流部负责与其他学派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
2. 墨家总院将积极参预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展览,推广墨家学说,传播墨家文化。
七、奖惩制度1. 对于在墨家总院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成员,将赋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伤害墨家学派声誉的行为,将依据情节轻重赋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八、附则1. 本规章由墨家总院制定并不时修订,修订后应及时向全体成员公示。
2. 对于本规章未尽事宜,由院长办公室负责解释和决定。
以上为墨家总院的规章,旨在确保墨家学派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墨家思想与管理应用总结
墨家思想与管理应用总结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种重要派别,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墨子。
墨家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制度的探讨,也有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在近现代的管理应用中,墨家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墨家思想的背景、核心观点及其在管理应用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墨家思想的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核心观点。
墨子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家,目睹了战国时期的战乱与社会不公。
他对于战争的残酷与社会的不公感到深深的痛心,遂以“兼爱”为核心观点,提出了墨家思想。
这个背景使得墨家思想具有关注公平正义和全人类利益的强烈情感色彩。
其次,墨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兼爱”、“非攻”、“尚同”等。
其中,“兼爱”是墨子的最高理想,他主张人们应该彼此关爱、互助,而非攻击和争斗。
墨子提出了“非攻”的原则,认为根除战争是最重要的,否则社会无法获得持久的和平。
此外,墨子还强调“尚同”,主张尊重多样性,相互学习,吸纳有益之处。
这些核心观点在管理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墨家思想在管理应用中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墨子的“非攻”理念可以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处理组织内部的冲突。
在现代组织中,由于利益冲突、意见分歧等原因,内部冲突时有发生。
墨子提倡的“非攻”理念告诉我们,避免使用暴力和恶言恶语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对话、妥协来化解冲突,实现和谐共处。
其次,墨子强调的“尚同”观念可以指导我们在团队管理中关注和尊重多样性。
一个团队中成员的背景、能力、经验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贡献。
墨子的“尚同”思想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掘不同人的长处,吸收有益之处,实现团队的多元化和协同效应。
再次,“兼爱”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员工的福祉和发展。
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爱护、互帮互助,追求共同利益。
在管理应用中,领导者可以以墨子的“兼爱”思想为指导,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墨家思想还提出了“兼听则明”、“兼顾则和”等管理原则,这些原则强调的是平衡和整体利益的考虑。
法家为骨,墨家为辅,谈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法家为骨,墨家为辅,谈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墨家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墨家学说是当时公认的“显学”之一。
由于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纪律严明,时常被认为是对抗暴政的力量。
因而在当前不少的影视作品和动漫小说的描绘中,墨家子弟俨然成为侠客组织,甚至经常出现墨家与暴秦对抗,或是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坚持帮助六国遗民实现复国大计的情节。
很可惜的是,这一设定与历史事实不太符合。
众所周知,自从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始终坚持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根基,奖励耕战,最终凭借持续改革带来的国力红利统一六国。
但是,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墨家的相里氏一派也与秦国君主密切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墨家学说概述说起墨家,大家并不陌生。
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显学》),是春秋后期战国时期的天下“显学”。
关于墨家的起源,《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而不知别亲疏。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墨家出自清庙之守,即巫祝,巫祝是管理庙宇,掌管祭祀礼仪的人。
但从墨家创始人墨翟的实际情况看,墨家主要来源于当时的社会中下层阶层人物,代表了“农与工肄之人”的利益。
墨翟本人早年学习儒家学说,后来个人理念与当时的儒家学说格格不入,转而脱离儒家学派创立墨家学派。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墨家不仅是一个思想学派,还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民间团体。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为“巨(钜)子”。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去职。
另外,从政为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
墨家尤重艰苦实践,以自苦励志。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以裘褐为衣,以跂(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是墨家的真实写照。
充满神奇色彩的墨家机关术真的存在吗(越看越像共济会)
充满神奇色彩的墨家机关术真的存在吗(越看越像共济会)韩非子有这么一句话:“世之显学,儒,墨也!”,虽然当时儒家,道家的名声非常大,但是要说起来,墨家才是当之无愧的显学,不过最令人好奇的还是墨家突然失踪之谜。
在《史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日在其后”就是简简单单的二十几个字,说明了墨翟作为一名宋国大夫,擅长守卫和防御战术,并且提倡勤俭节约,民间传闻,他的儿子要不是和孔子同一时期出生,要不就是生于孔子之后。
虽然这24个字并没有交代墨家消失的原因,但是可以看得出,墨翟和孔子之间有一定的渊源,据说在墨子年轻的时候,也是师从儒家,但是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是第一个公然反对儒学的人,要知道在当时儒家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他这样做,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墨子好像压根不怕,他是第一个骂孔子最厉害,最凶的人。
像如今21世纪,很多人并不喜欢儒家,因为现在的人接触的东西多了,觉得儒家思想比较迂腐,但是在战国时期,即便是墨子出生在孔子之后,但是那个时代的人思想普遍要比较古板,但是没曾想到墨子居然会公开反对。
但是还有一点要注意,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不喜欢儒学,其实与墨子离不开关系,这与时代的进步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在墨子一书中,专门有一章就是用来说儒家的。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封建王朝,那个人人“信命”的年代,墨子敢站出来说:“如果人人都相信命是天定的,还会有人去努力吗?”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很现代了,就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什么命中注定,每一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儒家所宣传的则是:“每一个人的命都是注定好的”,这样的思想和墨家刚好相反,墨子除了自己骂,他还会借刀杀人,他所借用的这把刀就是“圣贤晏婴”,晏子曾说道:“儒家的规矩躲到普通人一辈子也别想学完”。
其中墨子骂得最惨的就是儒家关于鬼神的看法,“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和他的弟子并不相信鬼神,但是儒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祭祀”,而且儒家的人大多数从事的职业也是祭祀的主持人,一群站在人鬼神中间的人,却不相信鬼神。
墨家,一个组织严密性的“帮派”
墨家,一个组织严密性的“帮派”“帮派”,对于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意为一大群人组成的群体,但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组织性、有纪律性的团体或集团。
例如民国时期的青帮和洪帮、日本的山口组、美国的黑手党之类的。
但是你却不知道,在先秦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期间,有一个类似于组织的“帮派”,可它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学术派。
在聊墨家之前,我得说说它所处的大环境。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正处于大变动的状态下,不仅仅是诸侯之间的纷争,思想上的也相互之间激烈的碰撞。
百家争鸣,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理念和学术思想。
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有三个学术流派,也可以说是三种主要的哲学派别:儒家、道家和墨家。
图一/先秦诸子百家儒家,中国人都知道,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存在两千多年,并一直成为主流思想,其创始人孔子更成为“至圣先师”,其思想永久流传。
道家,以“道”为核心,对中华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国没有道家思想,就如同一棵根子已经烂掉的大树华而不实,其创始人老子更是一个谜。
而墨家,与儒家和道家,其最大区别在于它是纪律严密的组织,有一整套完善的机构和理论。
图二/孔子图三/老子看过许多有关墨家的影视剧的朋友,都听过“巨子”。
“巨子”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领袖,而且加入墨家组织的成员,做了官员就必须大力推行墨家的主张,不仅如此,还要上交俸禄,当然了,领袖要以身作则。
这就好像以前的青帮和洪帮之流。
墨家的第一位“巨子”,也就是创始人-墨子,因为他姓墨,所以组织应该就叫墨家吧。
可以说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你看其它的学术派别:儒家孔子可是鲁国的贵族;道家的老子,那可是周朝图书馆的馆长;还有大家熟悉的韩非子,可是正儿八经的韩国王子。
只有墨子,他在墨家在先秦时期的影响可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平民百姓当中,这跟他的学术思想有极大关联。
图四/墨子墨家是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和尚贤为辅,另外它还提倡非攻,也就是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
墨家的组织结构
墨家的组织结构哎哟喂,说起这墨家的组织结构,咱们得用点儿咱们四川的“龙门阵”方式来摆一哈。
你晓得不,墨家那帮子人,个个都是能工巧匠加思想家,他们的组织结构,那叫一个“巴适”得很,既严谨又不失人情味,跟咱们四川人的性格有得一拼!首先啊,墨家讲究的是“兼爱非攻”,这理念就像咱们四川人爱吃的火锅,热辣辣地团结在一起,不分你我。
他们的组织结构也是围绕这个核心思想建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金字塔,而是更像一张密密麻麻但又井然有序的网。
每个弟子,不管是搞技术的还是搞理论的,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紧密相连,相互支撑。
再来说说他们的“巨子”制度,这就像咱们村儿里的村长,但不仅仅是管事的那么简单。
巨子不仅是学问高深、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得能服众,能带领大家伙儿一起往前奔。
他得能像咱们四川的“老辈子”一样,既有威望又有人情味,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一句话顶万句,让大伙儿心服口服。
还有啊,墨家的组织结构里,特别注重实践和技术的传承。
你想啊,那些个能工巧匠,哪个不是从学徒开始,一步步跟着师傅学手艺,再自己琢磨创新?这种师徒制,加上团队合作,让墨家的技术在当时那可是独步天下,就跟咱们四川的川菜一样,讲究的是传承与创新并存。
最后,墨家的组织结构里还藏着一份浓浓的“人情味”。
他们虽然讲究纪律严明,但也不是冷冰冰的。
你看那些故事里头,墨家弟子之间,那种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情谊,比亲兄弟还亲。
这种情感纽带,让墨家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团结,也让他们的组织更加稳固。
所以啊,墨家的组织结构,用咱们四川话来说,就是“巴适得很,有板有眼,又不失温度”。
它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的框架,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情感的联结。
咱们今天聊起来,都还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暖和力量。
墨家总院规章
墨家总院规章一、总则墨家总院是墨家学派的总部,旨在传承和宏扬墨家思想,促进墨家文化的发展。
本规章是为了规范墨家总院的管理和运作,确保墨家学派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而制定的。
二、组织架构墨家总院设有院长、副院长、研究员、助理研究员、行政人员等职位,由院长负责整体管理和决策。
副院长协助院长工作,研究员负责学术研究,助理研究员协助研究员工作,行政人员负责总院的行政事务。
三、学术研究1. 墨家总院致力于墨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承,开展相关学术研究项目,推动墨家文化的发展。
2. 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能力,积极参预学术研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 墨家总院每年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墨家学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参预,交流学术成果,促进学术合作。
四、人材培养1. 墨家总院设有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员可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
2. 墨家总院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选拔具有学术潜力和研究兴趣的学生,培养墨家学派的接班人。
3. 墨家总院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材培养项目,提供学术资源和支持。
五、学术交流与推广1. 墨家总院积极参预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派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2. 墨家总院组织墨家文化推广活动,如举办墨家文化讲座、展览等,向社会传播墨家思想和文化的价值。
3. 墨家总院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学术成果和研究动态,提供学术资源和服务。
六、财务管理1. 墨家总院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的规范和透明。
2. 墨家总院每年制定预算计划,合理安排经费使用,确保学术研究和运营的需要。
3. 墨家总院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七、纪律要求1. 墨家总院全体成员应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尊重学术知识产权。
2. 墨家总院禁止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等,对违反规定者将进行严肃处理。
3. 墨家总院全体成员应保守学术机密,不得泄露相关机构和个人的信息。
墨子的管理思想
实现“兼爱交利”,一直是墨子 所憧憬的理想境界。
兼爱交利的思想实质是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的定义:
强调管理者注重人性的管理。知人善 任,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维护人与人的 和谐相处,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寻找目 标和肩负使命。
柔性管理的作用: 1.激发人的创造性 2.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 3.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
“相”就是“交互”、“彼此”。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 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相利则安” ——墨子管理的理想境界
“交利”是要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 利。 墨子的“兼相爱”是与“交相利”相 结合的。“兼爱”是墨子的基本管理准则 和社会道德规范,“交利”则是“兼爱” 这一观念的具体反映。
三、兼爱交利是墨子管理思想 的核心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管理思想的总目标
天下之利在于“国家之富,人民 之众,刑政之治” 天下的祸害是“国与国之相攻, 家与家之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 则天下之害也”
“兼相爱则治” ——墨子管理的基本准则
“兼相爱”的“兼”,本意为一手 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 之意。
二、“强从事则财用足”——尽职尽责, 竭力工作,达到民裕国治 强从事——积极努力地去工作去生产。
节用节俭的消费管理思想
一、“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 之大利也” ——节用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二、“喜奢而忘俭……天下愈竭” ——实行节葬、非乐的有效管理
启示:管理者要养成节俭的习惯
“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巨 人”的创始人史玉柱都是非常节俭的人 “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开一辆皇冠 轿车,去郊外兜风,但每当这个念头在 我脑海中闪现时,我就会惊出一身汗, 仿佛看到自己多年精心建造的事业大厦 顷刻之间随着奢侈的生活而开始倾斜、 倒塌。”
战国诸子百家,墨家组织的真实面目是什么?为什么消亡这么快?
战国诸子百家,墨家组织的真实面目是什么?为什么消亡这么快?墨家为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子(墨翟)。
墨子相传为宋国人,后长居鲁国,是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
到东周时期,墨家俨然成为三大哲学派别之一,与孔子代表的儒家,老子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
法家代表韩非子称自己和墨家为'世之显学'。
孟子也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则归墨(墨子)。
'其地位可见一斑,证明了墨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曾经的辉煌。
墨子的社会活动,概括起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墨子广收门徒,成立了一个活动组织,就叫墨家。
墨家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一个江湖门派,组织严密,纪律森严。
最高领导人称为'巨子',所有墨家成员称为'墨者'。
墨者必须无条件服从巨子的指挥,为了达到目标,要求达到舍身成仁。
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当时的说法叫:'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在战国时代,墨家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亲信弟子有数百人之多,管理骨干层比较固定。
有固定的管理体系和人员阶层,还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经费来源保证组织的运行。
墨子将其门下的墨者都培养成技术精湛的工人,小到做家具,大到搞建筑承包,都是专业人士。
可以说是有工程师,有技术工人,有手工业者,在当时来说,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墨子宣传的思想也很好,第一是这个组织提倡大爱,还要兼爱,墨子的最初目的就是消除各国之间的战争。
第二是墨家做生意收费低廉,而且真正做到了童叟无欺,所以当时墨家是各国最受欢迎的手工业者。
除了社会用品,墨家还涉猎军工,他们制造武器。
但是在售卖武器上非常有原则。
就是武器不卖给侵略者,只卖给被动防守的一方。
其目的是希望达到军事上的平衡来消除战争,践行墨子最初的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人者死 , 伤人者刑 。 ” 因此 , “ 墨子服役 者百 八 十人 ,皆可使赴 火蹈刃死 不旋踵 ,为之所死 也 。” ( 《 淮南子 ・ 泰族训》 ) 出现如 “ 禽滑 麓事 子
运 营模式来推动学说的发展 , 谋 求政治影响 。 那么, 墨家的组织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
个理论学 派能够直接 对于 活跃在 民间的武
展
远之, 畏 而避之 , 进而 影响到墨 家的扩 大和发
要“ 贫则见廉 , 富则见义 , 生则见爱 , 死则见哀 。 四行者不 可虚假 ,反 之身者也 。 ” ( 《 墨子 ・ 修
为墨家成员 的那一刻起 , 你 的整个生命 也就隶 属 于墨家 了。《 墨子 ・ 鲁 问》 曾记载 : “ 鲁人有 因 子 墨子而学其子 者 , 其子 战而死 , 其 父让子 墨
固定场地是一个七八平 米的办公室 , 排 戏紧张 的时间里 , 主创 人员都挤住 在里 面 , 但是 这个 办公 室的使用 权 已经 在 2 0 1 2年被 学校收 回。 北 国剧 社 当前 的主要排 练场地 以艺术 与传媒
社 作 为学 生团体 ,人 员的流 动性是不 可避免 的 。与专业剧团 中的人才竞争机制相 比, 大 学 生戏剧社 团的人才水 平往往 是不可 控且需 要
墨家认 为要想在 强手如林 的诸 子百家 的 对 抗之中 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要剑走偏锋 , 创
立 一个“ 组织” 。 墨 家依靠组织 的存在 和组织 的
之所 急” 。这样的要 求与条 件虽然给初生的 尚
在 用生命 和鲜血去探 索的武侠 提供 了所 急需 的精 神武器 ,在 当时乃 至整个 中国学术史上 ,
犬辊
l
墨家组织模式探究
魏 明 云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 河南 郑州 4 5 1 4 6 4 )
摘要: 墨 家创立 了独特的从政秘籍“ 组织” 。 墨家组织有一整套的运营模式 : 加入条件十分严格 , 有着完整的法令程序 , 学者的身份与管理者合二 为一, 且该组织又运行于既定的政 治秩序之外 , 当所需的外部条件不存在 了, 组织也就消亡 了。 关键 词 : 墨家 : 组织模 式
死, 而子愠 , 是犹 于粜 , 禚则愠也 , 其不废哉 !” 在这里 , 我们看 到墨子 之所 以把弟子 的生命 看 得像 粜米一般 的轻贱 , 在 墨子眼 中 , 弟子 只是
他 为了实现 自己 目标 、 达成 自己 目的的一个个 工具而已 ! 是工具就不应该是个正常的人。然
诺 必诚 , 不爱其躯 , 赴士之厄困 。 ” ( 《 史记 ・ 游侠 列传》 ) 同时 。 还必须 有随时为 墨家的 “ 道” 、 墨
家的“ 正义” 事业而牺牲一切的心理素质 ; 在行
为上 , 墨家也有要求 : “ 任, 为身之所 恶以成人
社, 在两 年间排演 了《 抓壮 丁》 、 《 物理 学家》 等 改编 自经典剧 目的作 品后 , 却缺席 了紧接 而来 的第四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 。 北 国剧社 面临着 两个最严峻的问题是 :核心创作人员流失 、 缺 乏场地与资金支持。 在2 0 0 4 至2 0 0 7 年间 , 青年话剧导演 黄盈 为北 国剧社担任辅导老师 , 专业 的辅导 老师成 为 了这个非专业学生剧 团中的核心凝 聚力 。 在 他离开后 , 北 国剧社 的凝聚力 和创作力都 有一 定程度 的下降 。 而场地 的缺乏 , 也是创作力下 降的一 个主 要原 因 , 从北 国剧社 1 9 8 6年建立 以来 , 唯一的
侠 阶层进行 理论指 导 , 尚不 多见。 但是 , 侠义之 士毕 竟是少 而叉少 。 墨家对加入 组织的规定和要求 , 虽然会让
一
墨子 , 三年手 足胼胝 , 面 目黧黑 , 役 身给使 , 不 敢 问欲 。” ( 《 墨子 ・ 备梯》 ) 这一类的事情 , 对 组
织 内的众弟子来说是见怪不怪 、 习以为常 了。
开发提升的 , 每一个参与角色每一个环节都是 格外重要的 , 剧团 内的每一个人都与剧 团的整
学生剧团的优 秀人才前往专 业院校培训进修 ; 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式 , 对特定剧 目实行低票价 售票演 出 , 形成 良性循 环机制 ; 建立地 区性高 校学生剧 团联盟 , 定 期进行交流 活动 , 化零为 整, 进行 资源共享。
体 水平挂钩 , 而核心人员的流失与断档是 打破
剧 团稳定 发展 的主要原 因——非专 业院校 的 学生剧 团 ,核心人 员或领 导层 的专 业素养 不
够, 必然导 向恶性循环 。 除此之外 , 艺术 团的陈 旧管理模式也 桎梏 了剧 团的 自由发展 。戏剧作 为 一门综合性 艺 术, 在创作层 面有别 于传统 的音乐 、 舞蹈 艺术 , 用艺 术团统一 的管理模 式来管理 北 国剧 社稍 有欠妥 , 不利 于成员 的 自由创作 。 北 国剧社从辉煌走 向瓶颈 , 并 非偶然与个 例, 事实上 , 类 似于北 国剧社 的发 展 困境 在许
墨法不但 在思想行动上对 墨者进行 约束 、 控制 , 而且告诉 每个要加人 组织 的人 , 当你 成
、
加入组 织有 条件限制
以学说面 目出现是有组织的 , 墨家要求每 个信奉者必须先成为组织的成员 , 但对加入 组织 的人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在思想品质上 。
一
当时的一些人对 其报有好奇或好感 , 但是作为 学说有这 样苛刻 的条 件限 制也会让人 敬 而
子。子墨子日 ‘ 子欲学子之子 , 今学 成矣。战而
身》 ) 还要求想加入者“ 其言必信 , 其行必果 , 已
二、 严格 的章法 管理
墨家用苛刻 的条件要求信奉 者 , 对加入者 的管理也有 着一整套 的组织法 , “ 墨者必 须绝 对服 从之” , 不能有 任何发挥与越轨 , 否则就会 被清除出门 。 《 吕氏春秋 ・ 去 私》 曰: “ 墨者 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