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期中考试准备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
CA、天命靡常B、以德配天C、绝地天通D、敬德保民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BA、《诗经·大雅》B、《尚书·洪范》C、《易传·系辞》D、《礼记·礼运》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C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B、齐物论C、逍遥游D、“合同异”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
AA、“虚壹而静”B、“静观玄览”C、“静因之道”D、格物致知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
DA、商鞅B、慎到C、申不害D、韩非子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AA、“天不变道亦不变”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D、“明于天人之分”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
CA、扬雄B、桓谭C、王充D、范缜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DA、物不迁论B、不真空论C、般若无知论D、明报应论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
AA、慧远B、僧肇C、道生D、慧能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
CA、唯识宗B、华严宗C、天台宗D、禅宗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
CA、形亡神灭B、形神相即C、形亡神不灭D、形质神用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
CA、公孙龙B、惠施C、墨子D、后期墨家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DA、本无宗B、即色宗C、幻化宗D、菏泽宗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
BA、《管子》B、王充C、桓谭D、范缜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儒家思想的“仁”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2.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庄子C. 列子D. 鬼谷子3. “知行合一”是哪位中国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4.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哲学流派中?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以下哪部著作是墨子的主要思想来源?A. 《墨子》B. 《道德经》C. 《孟子》D. 《荀子》6. 宋明理学中,提出“格物致知”的哲学家是?A. 王阳明B. 朱熹C. 陆九渊D. 程颐7. 以下哪位思想家是“易传”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8. “非攻”和“兼爱”是哪家学派的基本主张?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9.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中10. “中庸之道”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理念?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曾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为而治B. 柔弱胜刚强C. 以德报怨D. 天人感应2. 以下哪些是儒家“礼”的内容?A. 五伦B. 八德C. 社会等级制度D. 音乐教育3. 法家代表人物包括哪些?A. 韩非子B. 商鞅C. 李斯D. 墨子4. 以下哪些是《周易》的主要思想?A. 阴阳变化B. 五行相生相克C. 八卦预测D. 人生哲理5. 以下哪些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A. 知行合一B. 心外无物C. 良知即是天理D. 格物致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中立的态度。
()2. 老子的“道”是一种超越世界的绝对存在,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包。
()3. 墨子主张的“兼爱”和“非攻”是为了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社会的不公。
中 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以下哪一位思想家主张“性善论”?()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老子》D 《庄子》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阳明D 陆九渊4、以下哪一项不是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A 理在事先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存天理,灭人欲5、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6、以下哪一位思想家被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论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7、“天地之化日新”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 王夫之B 顾炎武C 黄宗羲D 王阳明8、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致在()A 西汉末年B 东汉末年C 魏晋南北朝D 隋唐时期9、以下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宇宙生成论的著作?()A 《周易》B 《老子》C 《庄子》D 《淮南子》10、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中国哲学的萌芽时期是______时期。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和“______”。
3、《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和______篇。
4、法家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玄学的主要论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宋明理学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派别。
7、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概念,最早见于______。
9、佛教的基本教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道教的经典著作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位哲学家不属于儒家学派?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什么?A.规律B.道德C.理念D.自然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下列哪位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A.孔子C.庄子D.韩非子4、下列哪一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5、下列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理学大师”?A.周敦颐B.张载C.程颢D.王阳明6、“五行学说”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B.孔子C.庄子D.邹衍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学说”所包含的内容?A.金生水B.水生木C.木生火D.火生土8、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是指什么?A.万物的本原B.宇宙的中心C.天地万物发展的总规律D.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9、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性善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0、下列哪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晚的一部重要著作?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荀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12、请简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知行合一”思想。
一年级数学入学考试试题一、我会填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3,(),(),(),1,2,3,4,5。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2个苹果重500()。
3、我会算。
4+()=10-()二、我会选。
1、下列哪个数字是偶数?()A. 17B. 19C. 28D. 342、下列哪个图形是三角形?()A. B. C. D.三、我会判断。
1、一个苹果重100千克。
()2、9+8=17()3、下列哪个是轴对称图形?()A. B. C. D.四、我会解决问题。
1、小华有6个气球,小红有4个气球。
小华给小红几个气球,他们两人的气球一样多?2、补充问题:我们班有男生36人,女生48人。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道家2. 儒家3. 墨家4. 法家5. 阴阳五行6. 易经7. 理学8. 心学9. 黄老之学10. 禅宗二、简答题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2. 老子的“道”与“德”有何区别?3.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有何不同?4.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如何体现其社会观?5.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6. 阴阳五行理论在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作用是什么?7. 请解释《易经》中的“变易”思想。
8. 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9. 黄老之学如何影响了后世的道教思想?10. 禅宗的“顿悟”与“渐悟”有何异同?三、论述题1. 论述孔子的“礼”与“仁”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探讨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在政治哲学中的意义。
3. 分析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4. 论述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秦朝统一六国的作用。
5. 探讨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具体应用。
6. 论述《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7. 比较理学与心学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上的差异。
8. 论述黄老之学对道教发展的贡献。
9. 探讨禅宗“顿悟”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0. 分析中国哲学史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1. 以《论语》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例,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2. 以《道德经》中老子的“上善若水”为例,探讨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3. 以《墨子》中的“兼爱”思想为例,分析其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
4. 以《韩非子》中的“法不阿贵”为例,探讨其对现代法治社会的启示。
5. 以《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为例,分析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6. 以《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例,探讨其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激励作用。
7. 以朱熹的理学思想为例,分析其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8. 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例,探讨其对现代人自我认知的启示。
中哲考试试题
中哲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2. “道法自然”是哪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韩非子3. “性善论”是由哪位儒家学者提出的?A. 孟子B. 荀子C. 董仲舒D. 王阳明4. “知行合一”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6. “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位思想家的哲学体系中?A. 孔子B. 庄子C. 荀子D. 董仲舒7. “格物致知”是儒家哪位学者提出的?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8. “无为而治”是哪位哲学家的政治主张?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9. “心即是理”是谁的哲学命题?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10. 下列哪位哲学家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阐述老子的“无为”哲学,并说明其在政治和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13. 描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分析其对个人自由的启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4. 论述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5. 分析宋明理学中“理一分殊”与“心即理”两种思想的异同,并探讨它们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实践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儒家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
材料:《中庸》节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请注意:答题时请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中国哲学史复习题中国哲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复习中国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和价值观,为我们的思考和生活提供启示。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回顾相关知识。
题目一:孔子的思想中有哪些核心观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简要描述孔子的思想中的以下核心观点:1. 仁:孔子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为核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和谐。
2. 礼:孔子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遵守传统的礼仪和仪式,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中庸: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和偏执的思维方式,追求平衡和中立。
他认为,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左右。
题目二:道家思想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核心概念是“道”。
请简要描述道家思想中的“道”的含义和特点:1. 无为而治: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预和控制。
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做强行干预,而是顺应自然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和平衡。
2. 隐逸:道家强调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追求,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超越。
他们主张隐逸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通过修炼和冥想来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3. 无形无象: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无形无象的,不可捉摸和定义。
他们主张超越表象和形式,追求本质和真实。
他们认为,通过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可以达到心灵的解放和境界的提升。
题目三: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有何不同?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理念。
请简要描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以下不同之处:1. 价值观念:儒家强调社会和家庭的道德价值观念,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合同异正确答案:惠施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统一性,与离坚白相对。
《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
”《庄子•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江南博哥)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揭示事物同异关系的相对性,从而否认同和异概念的确定性,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伸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结论。
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
2、名词解释本性即佛正确答案:慧能认为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或称本心。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慧能强调的是,佛性是人的唯一本性,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本性,所以他说“佛向性中坐,莫向身外求”。
佛和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与不觉,佛并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而在个人的心中。
3、名词解释合二而一正确答案:语出方以智《东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幾可征也。
”用其概括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强调“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间无不交,无不二而一。
”4、问答题简述墨子的认识论正确答案:墨子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倾向是经验论,但对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认识。
1墨子肯定了人们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客观实际;2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实”问题提到了认识范围,并做了唯物主义论证。
墨子认为,“实”是第一性的,“名”是反应实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问题。
判断利害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墨子认为这个标准有三个:第一个标准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第二个标准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实”。
第三个即“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4与认识论相联系,墨子在逻辑思想上首先提出了“类”、“故”的概念,作为明辨是非,审察异同的方法。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四1、名词解释一念三千正确答案:一念即一念心,三千指三千世界,总括一切法之谓。
智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
”这是说,三千世界即一切现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中,这是因(江南博哥)为三千同一性故,皆为同一真如本心之显现,所以说一念三千。
2、名词解释精气正确答案: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
《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管子•内业》:“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还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后来思想家一般把精气看作是一种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
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戴震《原善•绪言下》:“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
”3、名词解释四端正确答案: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4、名词解释大用流行正确答案:1冯友兰用以指理表现为实际事物的过程。
“道体之本然,即是大用之流行。
”又认为,“一切事物,均经成盛衰毁四个阶段。
旧事物如此灭,新事物如此生。
如此生生灭灭,即是大用流行。
大用流行,亦称造化。
”(《新理学》)2.熊十力用以指世间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种物质现象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说为大用流行。
”宇宙为一切大用之总名,万物即大用所现翕辟、生灭的迹象,“即体即用,即用即体”,故“万物与大用本来不二。
”“宇宙万象,唯依大用流行,而假施设。
故一切物,但有假名,都非实有。
中国哲学史题目
中国哲学史题目
以下是一些中国哲学史的题目:
1.《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 孟子和荀子在人性观点上有何不同?
3. 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指的是什么?
4. 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什么意思?
5.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6. 论述中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7. 中国哲学史上的“百家争鸣”是什么时期发生的?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有哪些?
8. 对于人类命运与社会进步问题,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看法?
9. 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家、道家和墨家三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0. 中国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
A. 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B. 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C. 哲学学派的形成和演变D. 哲学文化的历史背景2. 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A. 孟子B. 庄子C. 孔子D. 老子3. 儒家学派主张的核心理念是()。
A. 仁爱B. 自由C. 知识D. 审美4. 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A. 庄子B. 老子C. 孔子D. 孟子5. 墨家学派注重的是()。
A. 社会公平B. 个人发展C. 祭祀仪式D. 自然和谐二、判断题1. 道家学派强调个体的努力和追求,而儒家学派则注重社会伦理和家庭责任。
()2. 墨家学派主张以爱德来推动社会进步,反对战争和争斗。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4.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都有善良和正直的本性。
()5.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充实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和外延。
()三、简答题1. 简述道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2. 解释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仁”。
3. 通过对孟子和孔子思想的比较,说明两位学者在儒家学派中的位置和影响。
4. 请列举三位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思想。
5. 阐述墨家学派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和强调。
四、论述题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既有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也有学派内部的分歧和演进。
请以儒家和道家为例,对比两个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请根据考试具体要求和题目来编写文章。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十四
中国哲学史考核试题十四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我国传统典籍中本无“哲学”这一术语,最先使用“哲学”两个汉字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的是日本近代著名哲学家()。
晚清著名学者()最先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
2、严复对西学的译介,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其中最著名的译著是英国人()的()。
3、1919 年7 月,胡适发表()一文,引起关于()的论争,这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开始分化的一个标志。
4、科玄之争论战双方的主将分别是:()、()。
5、胡适将其实用主义方法概括为“十字真言”:()。
6、冯友兰所谓的“人生四境界”分别是指:()、()、()、()。
7、金岳霖于1921-1925年到英国学习,此间有两部著作对他影响最大,这两部著作是:()的《数学的原则》与休谟的()。
8 、1958 年,由()、()、张君劢、唐君毅四人共同署名发表的(),是当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海外当代新儒家学派的正式形成。
9、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中建构了()论。
二、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1、下面对现代新儒学与新儒学描述正确的是:()()①新儒学就是指现代新儒学②现代新儒学与新儒学所指不同③新儒学是指宋代儒学④新儒学是指由熊十力等人开创的一种学术流派。
2、下列不属于严复的译著所宣扬的思想是:()①进化论思想②实用主义思想③科学认识论思想④自由民主的思想3、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理解正确的是:()()()①它是一次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②它弘扬了民主与科学③它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④它的后期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4、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是:()①胡适的《中国哲学大纲》②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③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④冯友兰的《中国现代哲学史》5、下列不是梁漱溟撰著的作品是:()①《东西文化及其哲学》②《人心与人生》③《中国文化要义》④《佛家名相通释》6、下列不属于梁漱溟关于传统儒家思想看法的是:()①孔儒思想的中心不是一种社会制度②孔儒思想中的富含民主思想③孔儒思想是一种生活方式④孔儒思想首先是一种人生态度7、冯友兰认为科学的对象是:()①真际②实际③规律④认知8、下列对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是为道”这一命题理解正确的是:()()①无极是无终②无极是无始③太极是无终④太极是无始9、唐君毅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是:()①心之本体②人生③境④能10、下列哪些是刘述先的作品:()()①《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②《才性与玄理》③《文化哲学的试探》④《工业东亚与儒家伦理》三、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中体西用2、式—能3、三向九境论4、本体诠释学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新文化运动对于新文化的推动表现何在?2、简述胡适哲学的思想渊源。
《中国哲学史》题集
《中国哲学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道德经》C. 《孟子》D. 《庄子》3.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普遍的爱与反对战争?A. 荀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4.“知行合一”是哪位明代心学大师的核心思想?A. 朱熹B. 王阳明C. 程颐D. 陆九渊5.“无为而治”是哪一学派的核心政治理念?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6.《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如何?A. 儒家经典之一B. 道家经典之一C. 阴阳家经典之一D. 独立的哲学著作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A. 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B. 提倡格物致知C. 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理D. 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的培养8.“白马非马”的辩论出自哪位哲学家?A. 公孙龙B. 惠施C. 荀子D. 韩非子9.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10.“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中主要体现在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________是《道德经》的作者,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哲学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______。
3.“性善论”是______提出的,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4.“__________”是朱熹提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5.“__________”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的法则。
6.《__________》是荀子的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
7.“__________”是董仲舒提出的,认为天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行为应该顺应天意。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正确答案:老子首先从抽象的哲学意义把“道”规定为万物的本体。
庄子继承发挥老子思想,以“道”为宇宙的本体。
“道”的特征在于自自然然,毫不造作。
所以它在(江南博哥)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这正是人所应该崇拜学习的。
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终的,都局限在一定具体的时空范围内。
只有这个“道”是超越这一切的。
它无始终,无生死,无喜怒,无爱恶。
它表现为万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这万物之中。
这一点双方一致。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无为”,庄子的“道”论,即庄子的本体论哲学。
庄子讲的“道”并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
他把人作为本体提到宇宙高度来论说,也就是说,它提出的是人的本体存在与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
在庄子看来,这个人的本体存在,由于摆脱了一切“物役”从而获得了绝对自由,所以它是无限的。
庄子要求人必须仿效自然事物,既无知识又无愿欲、任凭那无目的而又合规律的客观过程运行,庄子认为这样才合乎“道”。
表面上庄老并称,老子讲权术、重理智,确乎不动情感;庄子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外表上讲了许多超冷酷的话,实际上却深深地透露出对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恋和爱护。
这正是庄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终于并没有舍弃和否定它。
2、名词解释万法唯识正确答案:亦称一切唯识。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唯识宗的主要教义之一。
唯识宗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万物,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由“识”变现出来。
离心识外,世界上没有任何独立存在的客体。
《成唯识论》卷一:“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
”由识变出见分和相分,亦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才有宇宙间一切万物。
故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3、名词解释志功正确答案:志即动机,功指效果。
《墨子•鲁问》:“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
孟子虽辨名利,但也兼重志功:“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
且子食志乎?食功乎?”《孟子•滕文公下》后朱熹与陈亮之争,朱尚志,陈崇功。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doc
中国哲学史课程考试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忠恕2、小国寡民3、《太一生水》4、谶纬二、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每小题6分,共30分)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反者道之动。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4、越名教而任自然5、太虚即气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析孔子的“仁学”的特征。
2、简析墨子的“三表法”。
3、简析慧能的“顿悟成佛”论。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忠恕所谓“忠”,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恕是孔子倡导的道德原则之一。
(5分)2、小国寡民这是老子设想的一种社会。
在这种社会中,国小、人少,兵器、舟车、文字等文明的产物全都派不上用场,人们永远定居在一个地方,彼此孤立,互不往来。
这种社会具有空想的性质。
(5分)3、《太一生水》它是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大量竹书之一种,是早期道家的一篇佚文,其与通行本《老子》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5分)4、谶纬所谓“谶”,是一种神秘的宗教预言,有符命、符谶、图谶等多种名称。
所谓“纬”,是指汉代的一些儒生援用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的神学理论对儒家经书所作的穿凿附会的发挥。
谶与纬后来逐渐趋向合流,酿成一种社会思潮,合称为“谶纬”。
(5分)二、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命题或材料(每小题6分,共30分)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是孔子的德治与礼治的主张,“道之以德”是指以内在化的道德教化为基本导向,“齐之以礼”是指以礼仪规范为外在的调节手段。
孔子认为,实行德治和礼治,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6分)2、反者道之动。
这是老子所揭示的“道”运动的特征。
这里的“反”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
依前者,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预测
哲学:中国哲学史试题预测1、名词解释绝圣弃知正确答案:指弃绝圣贤与智慧。
《老子•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否定人为的仁义智慧等,顺从自然,使民无知无欲,从而达到(江南博哥)大治。
庄子认为:“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庄子•胠箧》)韩非从法治角度认为“圣智成群,造言作辞”是国家乱亡的原因。
2、名词解释袭明正确答案:老子用语,袭:藏。
袭明就是内藏的聪明睿智。
《老子•二十七章》:“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一说袭为因循义,明,常道,袭明就是因循常道。
3、名词解释性善论正确答案: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
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4、问答题试述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正确答案:1、“克己复礼为仁”2、“仁者爱人”孔子讲仁者“爱人”,不仅是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同时也是“情”和“理”的统一。
在孔子看来,“仁”是人们道德行为和社会规范之本,它具有广泛的内涵:其一,它是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其二,“仁”在众德的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其三,仁是最完全的人格的内涵。
其四,仁是人道之根本,是人应该毕生努力追求。
3、现实意义:①孔子主张的“利民”、“裕民”、“富民”。
与当今现代生活中富民之策,对现代政治和以德治国及现代管理思想都具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②孔子“仁学”思想人与自然的协和关系的确立,对现代环境论所强调可持续发展相呼应。
③孔子仁学思想中的“忠”现实生活中较体现出双赢的现象,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才是仁学思想忠恕之爱的体现。
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5、名词解释三宝正确答案:1.《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
中国哲学史练习题一、填空
1.吕不韦生活在~。
(春秋、战国、汉代、明代)
2.静为躁君是~的用语。
(黄帝、老子、庄子、告子)
3.孙武为~人物。
(佛教、道教、兵家、玄学)
4.爱无差等是~的社会伦理思想。
(儒家、法家、墨家、名家)
5.戴震是~的重要代表人物。
(汉代哲学、宋代哲学、明代哲学、清代哲学)
二、名词解释
1.孝悌
2.道统
3.北宋五子
4.一念三千
三、简答题
1.简答黄老之术。
2.简答濂洛关闽之学。
3.简释因果报应说。
4.简答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5.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表达怎样的思想。
6.韩愈道统观。
四、论述题
1.你怎么理解中国哲学史上的儒、佛、道三教关系?
2.何谓理学?理学之特点。
3.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
4.朱熹在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上地位。
中哲考试试题
中哲考试试题中哲考试试题中哲,即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众多的哲学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既有儒家的仁义道德,又有道家的自然观念,还有佛家的修行方法。
中哲考试试题是对学生对中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典型的中哲考试试题。
一、论述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准则。
仁者爱人,义者行义,道者追求道德的境界。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仁义道德观念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仁义道德观念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减少矛盾和冲突。
其次,仁义道德观念对于建立社会公平正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日益突出,仁义道德观念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最后,仁义道德观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享乐,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仁义道德观念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比较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修行方法。
儒家、道家和佛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修行方法。
儒家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儒家的修行方法主要包括学习经典、修身养性、尊师重道等。
道家注重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谐。
道家的修行方法主要包括修炼内丹、修行无为、追求道的境界等。
佛家注重超脱生死轮回,追求解脱和悟道。
佛家的修行方法主要包括禅修、念佛、修行戒律等。
三者虽然有不同的修行方法,但都追求人的内心的平静、和谐和解脱,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三、探讨中哲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中哲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哲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人与自然相互融合。
这一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次,中哲思想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精神追求,对于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和伦理规范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
哲学:中国哲学史考试题库四1、问答题试述朱熹关于理气之辩的观点。
正确答案:1、朱熹的“理”有三层意思:一是物之“所以然之故”或物之“所以为是物者”;二是物之“所当然之则”;三是物之必然即“自不容己”者。
朱熹认为(江南博哥),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当然之则”,而人的活动的准则也应有客观必然性。
“理”作为“所以然之故”既是动力因,又是目的因。
2、程朱把理看作是宇宙的最高本体,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永恒性等特征。
2、名词解释道南指觉正确答案:在修养工夫方面,杨时十分重视未发的体验,强调静的方法,认为在一种特殊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内向的直觉体验,以体验道心,并保持之,人就可以实现道德境界,这一工夫被称之为道南指觉。
3、名词解释礼正确答案: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规范与礼仪的总和。
4、名词解释环中正确答案:环,体圆而中空,立于环中,可以周转贯通。
意喻道的枢要。
《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
”郭象注:“夫是非反复,相寻无穷,故谓之环,环中,空矣;今以是非为环而得其中者,无是无非也。
”庄子认为人对是非进行无休止争论,好像环之无端一样。
只要把握住道的枢要,犹如把握住环之中空处一样,才能应付无休止的争论。
5、名词解释絪缊正确答案:同氤氲。
原指一种孕育着动荡和矛盾的混沌状态。
《易•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朱熹注:“絪缊,交密之状。
”后来被用来指万物本原混沌未分的气的一种运动状态。
张载《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王夫之注:“絪缊,太和未分之本然。
”6、名词解释一阐提迦正确答案:梵文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阐提”或“阐提”。
意为“不具信”、“断善根”。
指被认为断绝一切善根的人。
《大涅盘经》卷五:“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援一切善法。
”对一阐提是否具有佛性,能否成佛,佛教内部有长期争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思考:
第二讲:孔子(孔子与儒家、秩序与礼、仁、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
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忠恕之道:孔子提出“忠恕”来作为实现“仁”的途径。
所谓“忠”,就是“己人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讲“忠恕”的目的是借此调和对立阶级之间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维护和加强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中庸:所谓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而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
2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
年前后)。
共20篇,492章,《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
26、正名:孔子对于社会的理论。
他认为,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行他所说的正名。
就是说,“实”应当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
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名,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这就是孔子正名学说的含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思想。
13、【中庸】儒家的哲学范畴。
即在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应当掌握的合适的“度”。
1. 孔子的仁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实现仁?
仁的特点:
(1)强调了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做仁。
孔子说:“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仁的基本内容:克己复礼“克”就是战胜的意思。
所谓复就是回,复礼就是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克己复礼”就是要用“礼”战胜自己的欲求,使自己达到仁的道的境界。
(1)为何要克己?为了给忠恕之道开辟道路。
孔丘讲仁,说的是“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就是孔丘所说的“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说起来很容易,但实行起来很困难。
为什么困难?因为人们都愿意满足他们自己欲求,照着自己的欲求行事,这也是他们的真情实感,因而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如果这样做妨碍了自己的利益,他就不能“勿施于人”了。
不但不能“勿施于人”,而且要强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如果这样做妨碍了自己的利益,他就不能立人、达人了。
不但不能立人、达人,而且还要把别人打翻在地,为自己的“立”、“达”开辟道路。
这样的私心就是“克已复礼”所要克的那个“己”。
这个“已”不但是“复礼”的阻碍,而且也是“推己及人”的阻碍。
不克这个“己”,就不能“推己及人”。
因此要克己。
(2)如何克己复礼?具体方法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利勿动。
” 南宋朱熹发挥了这一思想,认为“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2)为仁由已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又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
(3)孔子还认为仁的行为是全面的,必须在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周礼
2. 孔子的命是不是命定论?
3. 君子和小人有什么不同?
第三讲:老子(老子与道家、天道与道、反与弱、无为与自然、儒家价值的批评)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1. 列出几家《道德经》的注本,比较至少两个以上注本之间的不同。
2. 老子与庄子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3. 关于老子其人和《道德经》文本本身的争议。
第四讲:墨子(墨子与墨家、兼爱与“仁”的反省、尚贤与尚同、非乐与节葬、天志与明鬼、三表)
兼爱:
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
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
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
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空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1. 墨子的兼爱学说有什么特点?
2. 墨子的非命与天志思想是否矛盾?
3. 墨子的三表法包括那些内容?
第五讲:孟子(孔孟之间、性善论、尽心说、仁政、圣人论)
1. 什么是“四端”?
2. 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3.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第六讲:庄子(隐士与庄子、道与物、心灵与形体、齐物论、逍遥游)
《齐物论》即“齐同物论”,阐述万物平等观。
庄子认为,万物在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上,主要表现为差异性,也就是对立性;而在“道”面前则是统一的,均齐的,“道通为一”。
他主张应该抛弃万物相对性的差异,而去把握道永恒性,绝对性的统一,“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这些都是庄子对立统一观念的体现。
1.庄子与隐士有什么关系?
2.庄子对道与物的看法。
4.谈谈齐物论的主要思想。
第七讲:惠施和公孙龙(名家、历物十事、白马论、坚白论、指物论)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
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
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1. 惠施“历物十事”具体包括那些方面?
2. 谈谈公孙龙的白马论?
3. 惠施与公孙龙思想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