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
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第一环节:分一分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
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一」一、探索导入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探索新知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4、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5、学习了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篇二」【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
这是数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之一。
那么,在这一节课中,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初步认识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建立除法概念、掌握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等分、包含除和简单的除法计算等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阐述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如分糖果、分铅笔等,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演示法:利用教具进行演示,如使用平均分的模型,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信息化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在这一节课中,我将按照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1.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拿一些糖果或者铅笔,问学生们:“如果把这些物品分成两份,应该怎么分呢?”引导学生们进入平均分的概念。
2.探究新知(15分钟):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拿出一些教具,如平均分的模型或者图片,问学生们:“这些物品应该怎么平均分呢?”然后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答案。
接着,老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如:“平均分完之后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多少个糖果或者铅笔呢?”,引导学生们了解等分的概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
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
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2.《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该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一种分配操作,即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2. 除法算式的组成:学生学会识别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除法是一种分配操作,能够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将除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当堂检测:
1. 填空题:
(1)除法是一种_____________操作,即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
3. 除法的基本运算: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4. 除法的应用:学生能够将除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分配物品、计算平均数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学习过加法、减法和乘法,对数学运算有基本的认识,为本节课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分配物品、平均分配等现象,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在这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如何进行的。
(2)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如何摆放物品、如何平均分配等。
(3)让学生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分糖果、分水果等。
2. 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除法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1. 教学方法在这堂课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例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来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3)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糖果、水果等,用于演示和教学。
(2)教师准备一些教具,如黑板、粉笔、教鞭等。
(3)教师准备教学PPT,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先进行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
我们将准备一些糖果,让学生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全班同学。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除法就是将一个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2. 学习新课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新课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来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操作方法和理解除法的意义:(1)学习如何进行除法操作: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摆放物品,如何将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
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来教学生如何进行除法操作。
例如,我们将用8个糖果除以2,将这8个糖果平均分成两份。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除法操作。
(2)学习如何计算除法的结果:我们将告诉学生除法的结果就是每份的数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法的基础上,引入除法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
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分水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
从而引出除法概念。
2.新课讲解: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除法的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除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除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
可以设计成一个除法算式的形式,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步完善板书。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来进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本课时主要讲解了什么是除法、如何进行除法计算,以及将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的概念和数的大小比较。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需要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除法,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的动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
2.讲授新知(1)什么是除法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除法的概念。
例如,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来解决。
教师可以简单地解释除法的概念,即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小学二年级的《除法的初步认识》课程,这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除法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同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的操作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讲解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手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教学:通过实物演示、讲解、练习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学生逐步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4.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通过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来说: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将采取以下评价措施: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二下2.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2.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2.1《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和乘法,对于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对比和实际操作来澄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概念和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除法概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除法。
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操作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有6个苹果,他想把这6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来引入除法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从而引出除法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除法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明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卡片进行除法运算,或者用计算器进行除法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一些除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的学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解答一些除法的应用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宽是3厘米,求长方形的长。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27页至第29页的“除法的初步认识”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构成、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
2. 教学重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道具。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8个苹果,要求学生帮忙把这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自主探索: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尝试画图表示。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小组合作: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除法算式的构成,以8÷4为例,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7. 课后作业:(1) 请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列情景:小明有12个糖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2) 妈妈买了5个苹果,她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答案:(1) 12÷3=4(2) 5÷2=2 (1)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构成以及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作业设计上,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选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算式的组成部分,能够正确读出除法算式。
2.学习使用平均分的方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除法算式表示。
3.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计算9以内的除法口诀。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除法的本质,形成对除法概念的正确认识。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练习表内除法,掌握除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除法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9以内除法口诀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能够将所学的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具有很好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除法算式的结构和9以内除法口诀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平均分配物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12个物品(如小石子)来模拟分配过程,演示除法的基本原理。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篇材料)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前测激趣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板书课题:除法)二、导学达标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因此,我以第一人称,详细描述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下册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运算方法。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以及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够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除法概念的理解,以及除法运算的掌握。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除法概念,然后通过讲解和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随堂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我设计了简洁直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设计了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作业题目包括: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2.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有一块巧克力,你想平均分给三个朋友,你会怎么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对于除法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除法概念的讲解和实际应用的演示。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例如,尝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我选择了数学二年级下册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作为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课件
式,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中。
03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 分”的概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 写除法算式。 2.会用除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明白 除法算式所代表的含义。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实践意识。
04说教法与学法
启发引导法
如何分
02说学情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四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算中简单的加法、减法和乘法。
感性认识
分糖果活动
说一说 摆一摆 试一试
知
识
“平均分”概念
经
验
“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
熊猫分竹笋
用卡片实践 除法算式的含义和运用
发
观察能力强 概括能力较弱 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
展
规
律
身心发展特点
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要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
通过比较、对 比的方法,让 学生明白“平 均分”与“不 是平均分”的 区别,加深对 “平均分”的 理解。
3.讲授新知,动手实践
今天熊猫邀请了几位小伙伴来家里做客,熊猫妈妈为她 们准备了这些东西,大家可以帮助小熊猫分一分吗?
请同桌两人用卡片代替竹 笋,亲自动手分一分。分 好的同学上台为同学们演 示一遍。
除法的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部编版教材
01 说教材 03 说教学目标 05说教学过程
02 说学情 04 说教法与学法 06 说板书设计
01 说教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部编版小学 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的内容。
该单元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是学生学习除 法概念的第一课,是学习除法的开始, 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二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二课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除”这个数学运算的含义和作用;2.学习使用竖式计算除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算术中的“除”的概念;2.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1.竖式计算除法的步骤和方法;2.合理运用竖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除法的初步认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思考,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除法运算的情景呢?(让学生踊跃发言,引导同学们关注计算整数商的运算场景,如糖果分配,购物计算找零等。
)2. 概念解释接着,我们来系统学习一下“除”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一般来讲,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份,每份相等,其中一个数就叫被除数,另一个数就叫除数,相等的那几份就叫商。
例如,如果有8个糖果,平均分给2个人,那么每人分到的糖果数就是8÷2=4,这个式子中,8就是被除数,2就是除数,4就是商。
3. 算术竖式计算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使用算术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请看下面的例子:÷ 6-------我们来依次解释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5:被除数的最高位;•6:除数;•4:被除数的次高位;•3:被除数的个位。
接着,我们要通过竖式计算来求解这个除法运算。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与6相乘之后,最大且仍然小于等于被除数的数,这个数就叫做商的第一位。
在这个例子中,与6相乘最接近且小于等于5的数是0,所以商的第一位就是0。
564÷ 6-------接着,我们要用商的第一位乘以除数6,得出一个数,记为X,然后将X与第一位被除数的数相减,得到一个结果,记为Y。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得出X=0×6=0,Y=5。
564÷ 6--------------接着,我们将被除数的次高位4带到Y的后面,得到一个新的数Z=Y4=54。
然后,再用Z与除数6做除法运算,得到一个商的第二位数,这个例子中是9。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除法是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意义,感悟除法运算的价值,为后续学习除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思维,他们能够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平均分现象,如分食物、分玩具等。
但他们对除法的概念、意义和运算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含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使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除法是平均分的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是平均分的概念,会使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除法运算的价值,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体会除法的作用。
2.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每组分配相同数量的小物品,如小球、小棒等,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小组成员。
3.交流分享: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讨论并总结出平均分的方法和除法的含义。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计算平均分,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除法 = 平均分八. 说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பைடு நூலகம்》
说课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下册 第二 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 分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 泛存在。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糖果、水果、小棒、水果图片。
2、判断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 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生2:第(3)种也是 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 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四、总结回顾,整理“平均分”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师:平均分有什么要求?我们在分的过程中,有哪些不 同的分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辨析,感知“平均分”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最喜欢什 么活动?(春游) 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已 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 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 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 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一份一份分的,面包有5 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 生3:我还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 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2、练习三第3题 (先说一说,再分一分,最后说一说分得结果)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 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画有梨的卡片平均放进4个纸盘 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 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 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活动要求:分每种 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 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 分。(板书)
3、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 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生2:我先拿2个放在 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 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 到少的盘子里;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 里。)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 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 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 分吗? ①学生动手操作分;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拓展,巩固“平均分” 1、练习三第1题 (1) 动手分一分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 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 展示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好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 后,请学生选出每个花瓶插同样多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 3个花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