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5年真题(word版) 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19届高考总复习地理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1 资源跨区域调配(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2003年相比,2013年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解析:1.AC 2.AD 1.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应该增加,但从题中右图可知其在减少,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A对。
供水总量可直接从题中左图计算得出,2003年为8.3+25.4+2.1=35.8;2013年为3.9+17.9+8.0+ 3.5=33.3,显然供水总量减少,B错。
工农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增加,用水结构变化明显,C对。
环境用水增幅最大,故D错。
2.南水北调为该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缓解了北方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另外,由于调水路线较长,修建调水工程投资大,南水北调水的使用成本高。
(2014浙江文综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3~4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3.D 4.A 第3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②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单元提升18 第十八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含解析
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 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 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 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2. 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A. 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C. 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3. 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A.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 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1. D(解析)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
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2. C(解析)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成本较高。
3. A(解析)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地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 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 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5. 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A. ①②③B.①②④C. ②③⑤D.②④⑤4. D(解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增加沿线地区的水资源,从而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5. B(解析)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是该区域降水少,径流量小,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需水量大导致的。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中部崛起战略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中部崛起战略一、引言区际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
全球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愈发凸显。
中部崛起战略作为中国国家层面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与协调,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部崛起战略在推动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二、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中部地区指的是中国地理位置居中的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河北、山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在过去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东部地区发展过快、西部地区发展滞后等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力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措施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
三、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措施1.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各地区的联系和协作。
2.产业转移和升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
同时,推动中部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3.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到中部地区工作和生活。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水平,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中部崛起战略的成效与影响1.经济发展效果–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得中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区域生产总值稳步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2.对区际联系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通过加强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促进了中部地区与东部、西部等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动了全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3.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强调了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在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中部地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协作,推动了全国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国的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趋势。
(2)说明这种转移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答案】(1)海外产业首先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再从沿海转向内陆。
(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解析】(1)直接结合图例,注意先后顺序分析即可。
(2)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考点】产业转移及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能调用课本产业转移、区位影响等相关内容分析。
注意分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2.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乏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消费量小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
【2】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3.读“日本产业向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八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考点2
返回目录
考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
方法技巧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分析思路
考点2
返回目录
考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
变式 [2020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 示意图。完成3—4题。
考点2
返回目录
考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 3.工程Ⅰ、Ⅱ分别是 ( D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4.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A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20年12月30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该 工程西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到河南省驻马店市,途经青海、甘 肃、陕西、河南4省,施工难度很大。
• (1)说出特高压输电相比一般电网输电的优点。
参考答案 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输电效率高)等。
考点2
返回目录
考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
考点2
返回目录
考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工程Ⅰ为西北—东南走向,经合肥、南京至 上海,最可能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自西向东,最可能是西电东送工程。 故D正确。 4.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为图示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 和减轻大气污染,①②正确;图示区域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地表 径流缓慢,丘陵植被覆盖率较高,因而水土流失问题并不突出,③错误; 缓解图示区域洪涝灾情的措施主要有修水库、加固河堤等,④错误。故 选A。
考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
情境转化 南菜北运后,北菜南运也正兴起,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成 为北菜南运的主要生产基地。判断北菜南运的季节,并为促进北菜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高考地理复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含答案)地理是探讨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小编打算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测试,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途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2.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奢侈状况B.增加了调出区的资源爱护意识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右图是我国某省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资输送的方向分别为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4.以本地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B.西电东送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水土保持工程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更图,结合有关学问回答5~6题。
5.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6.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2019年1月13日,《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我国核电事业发展顺当,截至2019年底,中国核准核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3 486万千瓦,在建机组28台,在建规模全球第一。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滚动训练十八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滚动训练十八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D.南水北调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2.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此时期( )。
A.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B.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C.胶东地区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解析】第1题,由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鲁中南低山丘陵东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胶东半岛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污染、浪费等现象,导致水资源不足。
第2题,冬季调水能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而且此时黄河水量小,含沙量较低,河水较清。
冬季并不是胶东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季节。
【答案】1.A 2.B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读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回答3~5题。
3.中缅油气管道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①运距短②相对安全③交通运输方式单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下列关于中缅油气管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缓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②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③带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④使我国石油运输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下列关于昆明的环境问题中,没有随着油气资源的大量使用而明显改善的是( )。
A.粉尘污染B.地面下沉C.酸雨D.煤烟污染【解析】第3题,中缅油气管道与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要近1200多千米,而且相对安全得多。
高中地理高考试卷考点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知识汇总,带参考答案共二十六页
地理高考试卷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知识汇总,带参考答案本文收集整理了高中地理高考试卷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知识,并配上详细参考答案,内容全共二十六页。
同学们认真完成这些练习,并对过答案,对学习高中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知识,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喜欢这份文档。
第一部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资源跨区域调配(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2003年相比,2013年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解析:1.AC 2.AD 1.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应该增加,但从题中右图可知其在减少,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A对。
供水总量可直接从题中左图计算得出,2003年为8.3+25.4+2.1=35.8;2013年为3.9+17.9+8.0+ 3.5=33.3,显然供水总量减少,B 错。
工农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增加,用水结构变化明显,C对。
环境用水增幅最大,故D错。
2.南水北调为该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缓解了北方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另外,由于调水路线较长,修建调水工程投资大,南水北调水的使用成本高。
(2014浙江文综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3~4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3.D 4.A 第3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②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17小题)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产业协作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近年来,我国和欧洲产业协作不断加深,商品、服务要素、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扩大与增加,如图示意我国和欧洲地区产业协作要素流动。
其中,△代表高端科研零部件或低级零部件中的一种,▲代表另一种。
□代表中等零部件,〇代表代理组装的厂。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黑色虚线箭头代表的是()A.原材料B.信息C.劳动力D.能源2.▲无法形成成规模的产业集群的原因是()A.产业分工与技术保护B.生态环境与土地租金C.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D.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黄河以高输沙量著称,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9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入海沙量显著降低。
2002年后黄河实施调水调沙,通过人造洪峰的形式冲刷下游河道,减轻河道淤积,同时将小浪底水库前期淤积的泥沙排出。
如图示意1999~201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实测水沙通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若调水调沙中断后,对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是()A.陆上三角洲面积萎缩B.下游河道冲淤平衡C.陆上三角洲向海淤进D.下游河道变宽变浅瓜达尔自由区位于波斯湾咽喉附近,紧扼数条海上重要航线,由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如图为瓜达尔自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瓜达尔自由区的建设是中巴合作的典范,中国在合作中的主要优势有()①充足的资金②廉价的劳动力③大量的矿产资源④丰富的管理经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瓜达尔自由区的建成对巴基斯坦的有利影响是()A.提供大量就业岗位B.开拓能源进口渠道C.增加新的出海通道D.促进产业向外转移6.最可能率先入驻瓜达尔自由区的企业类型是()A.医疗保健B.人工智能C.航空航天D.仓储物流创立于福建晋江的某运动品牌企业,经过近3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体育用品集团。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word(2015-2019)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1 资源跨区域调配(2019天津文综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图5)。
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图5红旗渠干渠景观图1.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1.A【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的因素,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红旗渠干渠坡度设计得很小,可降低水流速度,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但也会增加渠道中的泥沙沉积,A正确、C错误。
水渠的输水量与渠道宽度、深度有直接关系,与坡度关系较小,B错误。
为了降低干渠坡度,修建时要沿着等高线开挖渠道,必然会增加渠道长度,提高建设成本,D错误。
(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2~3题。
(双选)2.与2003年相比,2013年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3.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解析:2.AC 3.AD 2.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应该增加,但从题中右图可知其在减少,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A对。
供水总量可直接从题中左图计算得出,2003年为8.3+25.4+2.1=35.8;2013年为3.9+17.9+8.0+ 3.5=33.3,显然供水总量减少,B错。
工农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增加,用水结构变化明显,C对。
环境用水增幅最大,故D错。
3.南水北调为该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缓解了北方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另外,由于调水路线较长,修建调水工程投资大,南水北调水的使用成本高。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知识点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知识点【篇一: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知识点】《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总结散文吧网站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总结发布时间:2017-03-14 15:50相关话题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
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答案】A【解析】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选项中属于这些产业类型的是玩具制造。
我国人口众多,具有劳动力优势,因此该类产业向我国转移。
【考点】国际产业转移2. 2016年6月29日,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正式开启。
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冲入大海。
阅读材料,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主要目的是A.增大泄洪能力B.改善航运条件C.防止水土流失D.便于下游梯级开发【答案】A【解析】据材料知,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冲入大海,从而增大泄洪能力,故A项正确;黄河航运主要集中在中游河段,故B项错误;水土流失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故C项错误;河流的梯级开发主要在上中游河段,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水库调水调沙对环境的影响【知识拓展】水库对环境的影响1、增加灾害发生的频率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
山区的水库由于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2、造成库区泥沙淤积由于受水坝的拦截,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3、使土壤盐碱化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4、河水的水质的改变由于水质的恶化及水流流速的减慢,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等。
这些水生植物不仅遍布灌溉渠道,还侵入了主河道。
它们阻碍着灌渠的有效运行,需要经常性地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
这样,又增加了灌溉系统的维护开支。
高考地理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及解析—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及解析—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01 流域内协调发展(2022·重庆·高考)三峡水库一般在6—8月和11—12月分别按低、高水位运行。
2020年7—8月,长江上游数次洪峰过境,导致库区某江段一处库岸发生垮塌。
为方便施工,当地选择在2021年6月对垮塌库岸进行治理。
下图示意该垮塌库岸段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的四条曲线符合MN处河床横断面形态的是()A.①B.①C.①D.①2.在治理垮塌库岸时,库区的有利条件是()A.河流流速小B.降雨量少C.晴天日数少D.蓄水量少【答案】1.B 2.D【解析】1.河流地貌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段河流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侵蚀的一侧河床横断面坡度大,堆积的一侧河床横断面坡度小。
N是凹岸侵蚀岸,坡度大,M是凸岸堆积岸,坡度小,①曲线符合题意,A错误,B正确;①曲线是下切侵蚀形成的“V”形河道,与题意不符,C错误;①曲线两岸坡度相同,且河床中间高,类似江心洲,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2.流域治理的有利条件从材料“三峡水库一般在6—8月和11—12月分别按低、高水位运行”可知,当地在6月治理垮塌库岸时库区水位低,蓄水量少,便于施工,D正确;三峡水库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6月降水较多,晴天日数少,不利于治理垮塌库岸,B,C错误;垮塌库岸段位于凹岸,河流的流速快,A错误。
故选D。
(2022·江苏·高考)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
下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A.灌溉B.航运C.防洪D.发电4.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A.茶叶B.水稻C.咖啡D.甜菜【答案】3.A 4.B【解析】3.从材料中可知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多座大坝,这些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从某支流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也可以看到,在建坝前流量冬季较大,夏季较少,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但在建坝后流量相对较为平稳,同时建坝后的径流总量较建坝前的径流总量减少;西班牙北部内陆地区主要为旱作农业,农业对水源的需求较多,河流径流量减少,说明此部分水源可能用于农业灌溉,A 选项正确。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测试题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的措施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可取的是A.西电东送B.建核电站C.研究开发新能源D.大力推广石油发电2.下列关于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举措中,能有效解决珠江三角洲能源紧缺的是①南水北调②南磷北运③西电东送南线工程④西气东输南线工程⑤北煤南运⑥北水南调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⑤读图,完成3→5题。
3.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A.西电东送工程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C.三峡水利工程D.西气东输工程4.在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能引起A.土地荒漠化B.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和地面沉降D.水域面积减少5.北方地区局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①水资源总量少②土地和耕地面积大③人口少④水资源利用率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08年受缺煤停机和电厂检修等影响,山东遭遇了十年不遇的“电荒”。
除了山东省外,还有个别省份用电缺口亦创下新高。
读我国某年度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完成6→7题。
6.图中显示我国不同区域电力生产与消费存在着地区差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①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②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③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④中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上述差异的存在为区域资源调配提供了条件。
我国东、西部之间能源调配对西部地区的有利影响是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俄罗斯决定修建“泰纳线”输送石油。
中日双方就修建“安大线”(安加尔斯克至大庆)与“安纳线”(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展开竞争。
同时俄承诺将修建至中国的输油管道支线。
据此回答8→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题组1 资源跨区域调配(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2003年相比,2013年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解析:1.AC 2.AD 1.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用水量应该增加,但从题中右图可知其在减少,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A对。
供水总量可直接从题中左图计算得出,2003年为8.3+25.4+2.1=35.8;2013年为3.9+17.9+8.0+ 3.5=33.3,显然供水总量减少,B错。
工农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增加,用水结构变化明显,C对。
环境用水增幅最大,故D错。
2.南水北调为该市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缓解了北方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另外,由于调水路线较长,修建调水工程投资大,南水北调水的使用成本高。
(2014浙江文综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3~4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3.D 4.A 第3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①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②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③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④项正确。
故D符合题意。
第4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项正确。
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项错误。
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问题,C项错。
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项错。
5. (2015广东文综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本题只讨论“有利影响”,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可以增加和稳定湖泊的水量,有利于水质的改善、有利于调节局地小气候。
第(2)题,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应关停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实行清洁生产,并做好污水的处理工作。
答案:(1)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
(2)关停重污染企业,加强污水净化排放,广泛宣传、严格执法。
题组2 产业转移[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8题。
6.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7.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8.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6.A据图可知,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
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是自己设计服装。
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A选项正确;关闭自有生产厂是为了调整企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B选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并不是为了缩小企业规模,C选项错误;加强合作并不是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D选项错误。
7.D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对比上海和温州可以发现,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D选项正确;上海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比温州好,但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不是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考虑的首要因素,A、B选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故上海的销售市场规模对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迁入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
8.A从M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在1994年成立后两年内开设专卖店、关闭自有生产厂,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人才多、信息通达的上海市,可得出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A选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的生产厂,并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关于产品款式多少的信息,C选项错误;据图可知,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可知其市场集中在国内,D选项错误。
[2016全国卷甲卷(Ⅱ卷)]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10.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C 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11.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解析:9.B 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10.A 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
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
11.D 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中国应更多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2014海南地理卷)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
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12~14题。
12.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13.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14.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 D.市场解析:12.D 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13.A 金属冶炼和甘蔗制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
14.C 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15.(2015天津文综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结合上图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钢铁工业的发展,即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
分析时,可依据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答案: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16.(2015浙江文综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甲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图乙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
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图乙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
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解析: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17.(2014广东文综卷)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
(1)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和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___________。
(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
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有服装加工、家电电子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建材加工、金属加工、金属开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建材加工的企业个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