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串行通信的发射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ARM的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RM的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ARM的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广播发射机是广播电台传输信号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广播质量和稳定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逐渐不能满足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ARM的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基于ARM的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用户界面、控制处理器、射频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
用户界面提供用户交互界面,通过对外设(如键盘、鼠标等)的操作,向控制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
控制处理器负责接收用户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射频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的工作。
2. 系统硬件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处理器、射频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
(1)控制处理器控制处理器使用ARM架构的芯片,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和稳定性。
其主要任务是接收用户指令、解析指令,并向射频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发送控制信号。
在实现控制处理器功能的同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实现更多功能的集成。
(2)射频模块射频模块负责控制广播发射机的射频信号的生成和调节。
其主要功能包括信号发射频率控制、功率调节、天线切换等。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射频模块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和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3)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广播发射机的工作状态和信号质量等相关数据,并通过控制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模块通常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功率采集模块等。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的设计和控制处理器的程序设计。
(1)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需要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控制,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反馈。
用户界面还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以与不同平台和设备进行兼容。
(2)控制处理器程序设计控制处理器程序设计主要包括指令解析和控制信号的生成。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设计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部分设计摘要:我所做的是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它能显示数字信号,还能将信号发射出去。
采用串行工作方式,能显示00-99的数字,用单片机89C51来控制,采用共阳极数码显示,软件部分由汇编语言编写。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是用来发射信息,能完成信息准确无误的显示发射,使信息能够在两地之间传递,给人们在通信上带来方便。
发射机设计的思路是:由一片单片机来控制信息的发射、存储和显示,用汇编语言编写发射程序和显示程序,使硬件和软件加以结合,完成发射机的设计。
硬件的设计要考虑多方面,以自己设计的目的为出发点,设计合理的方案。
发射机需要硬件和软件的配合、补充,软件编写要和接收机达成相同的通信协议,这样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单片机,汇编语言,数字信号,发射The Design of Micro Controller Unit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DepartAbstract: What I do is a Micro Controller Unit correspondence blast-off device, it can show the digital signal, and also can send out the signal .It uses serial-port operating mode, can show the number from 00 to 99, control with a machine 89 C51s, adopt the total anode figures manifestation, the software part from edit collected materials the language plait to write.A Micro Controller Unit correspondence blast-off device is used for sending out the information, it can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accurate without any error of manifestation blast-off to make information deliver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bring the convenience on the correspondence to the people.The way of thinking that blast-off device design is controlled the blast-off of information by a machine of one, saving and manifestation, use to edit collected materials the language plait to write to shoot the procedure and the manifestation procedures, make hardware and softwares take into combine, complete the design of blast-off device.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need to consider in many ways,taking the purpose that oneself design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to 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ject.The blast-off device need moderate between hardware and software.The software edition want to reach with receiver correspondence protocol of the machine demand hardware, then can complete the anticipant result thus.Key Words : Micro Controller Unit, edit collected materials the language, Datasignal, Transmission目录1 绪论 (1)2 硬件 (3)2.1硬件的基本组成: (3)2.2电路图 (3)2.3硬件介绍 (3)2.3.1 单片机概述32.3.2 AT89C51单片机简介 52.4单片机的串行接口 (10)2.4.1 基本概念102.4.2 MCS-51的串行和控制寄存器112.5数码显示管 (13)2.6硬件的焊接及调试过程 (15)2.6.1 硬件的焊接153 软件的设计和调整过程 (18)3.1程序流程图 (18)3.2通信协议 (18)3.2.1 窜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的设置193.2.2 定时器的初始化设置193.2.3 波特率计算193.2.4 发射程序(见附表2)193.3编译软件的使用和PLDA的使用 (19)3.3.1 编译软件的使用和编译过程203.4烧片 (20)4 单片机串行通信领域的扩展 (21)4.1无线发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21)4.2单片机串口接口 (22)4.2.1 扩展串行口与单片机的连接224.2.2 操作指令234.2.3 基于TTL电路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23结论 (25)参考文献 (26)致谢 (27)附录A (28)附录B (29)1 绪论我所做的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参考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个人完成电路的设计、焊接、检查、调试,再根据自己的硬件和通信协议用汇编语言编写发射和显示程序,然后加电调试,最终达到准确无误的发射和显示。
基于串口通信的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串口通信的控制系统设计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中。
串口通信可以通过一根串行连接线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具有简单、可靠、成本低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串口通信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涵盖了硬件组成、通信协议、系统功能以及实现方法等方面。
一、硬件组成:1.主控板:主控板负责整个控制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处理,通过串口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主控板可以使用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或者其他类似的控制器。
2.外设设备:外设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显示器等,用于感知环境、执行控制命令以及显示系统状态等。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用于实现主控板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串口通信,可以是硬件串口(如UART)或者是通过软件模拟的串口。
4.串口连接线:串口连接线用于连接主控板与其他设备,通常采用DB9或者RJ45等接口标准。
二、通信协议:为了实现可靠的串口通信,需要定义一种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包括数据格式、校验方法、命令集等。
1.数据格式:通信中的数据可以分为命令数据和应答数据两种类型。
命令数据是主控板发送给外设设备以执行控制命令;应答数据是外设设备发送给主控板以回应控制命令执行结果。
数据格式可以采用二进制、文本等形式。
通常,在数据头部定义标识位,用于标志数据的开始和结束。
2.校验方法: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信协议通常会采用一种校验方法来检测和纠正错误。
常见的校验方法有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
校验位的计算通常是在发送端进行,接收端通过比对校验位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
3.命令集:通信协议中定义了一组命令,用于控制外设设备的行为。
命令可以包括读取传感器数值、设置执行器状态、查询系统状态等功能。
三、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串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主控板进行处理。
主控板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控制决策,从而实现对外设设备的控制。
2.控制命令传输:主控板可以通过串口发送控制命令给外设设备,以改变其状态或执行特定的操作。
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 引言中波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发射机的运行状态,是一种能够整体调制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的大小,同时运用无线电波将音频、视频信号传送给用户,不断提高发射机的稳定可靠性。
中波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既能充分满足稳定的需求量,而且减轻了广播站工作人员的作业负担,从而降低运营商的造价成本,。
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中波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拓展广电技术的研究领域。
1 广播发射机的控制系统分析广播发射机控制系统工作流程简化为音频、视频信号经过激励器调制与放大,通过功率放大系统将得到的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放大,以及功率分配器将射频信号分配至末级功放盒进行二级放大,通过功率合成器对射频信号进行加工输出合成功率,最后由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反应,消除杂波的干扰,将成功合成的射频信号传至天线,实现发射。
其中激励器能够协调性地调制和放大输入的音频、视频信号,功率放大系统分为前级功放、功率分配器、末级功效盒以及合成器,每一项组成部分都会协调工作、分级管理,前级功放将输入的射频信号放大,通过功率分配器分配为多个具有相同功率的输出信号,末级功放实际对射频信号进行进一步放大,合成器则将末级功放盒内的输出信号合并功率。
信号通过冷却系统冷却末级功放盒,避免温度过高损坏设备器件;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 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六一台 330046电源系统主要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电力服务,控制系统则整体控制发射机,自动实现发射机的开关机设置,并实时监测发射机的各部件运行状态,并实施具体的保护系统。
广播发射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极高,不仅能够对发射机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对突发故障进行自我保护,达到高层次、智能化的系统需求。
具体的控制系统包括:①准确定位时间,精确到秒;②采集、显示发射机运行的数据信息;③定时控制开关机,时间精确到分钟;④分别设置自动开关机与手动开关机;⑤精确设置系统运行参数:系统时间、定时开关机以及修正系数等;⑥记录、查询历史信息与故障原因;⑦设置远程通信功能,实时监控。
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解析
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解析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可以自动调节、监测并控制发射机运行参数的技术方案。
该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发射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为通讯、电视广播等领域的发射设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控制器控制器是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监测和控制发射机运行参数。
它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控制信号,并输出恰当的控制指令,以实现对发射机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
2. 传感器传感器是用来采集发射机运行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包括流量、压力、温度等。
这些参数的变化将会影响到发射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非常重要。
3. 执行器执行器是根据控制器发出的指令来操作发射机的关键装置,例如进气阀、燃油喷射器,以及喘振调节器等。
执行器的性能和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发射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4.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用来实现与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的交互。
它通常由显示器、键盘、触摸屏等组成,可以用来查看发射机运行状态、修改参数设置,以及进行各种故障诊断等操作。
人机界面的友好度和易用性会对操作员的工作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
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反馈环节的。
控制器不断监测发射机的运行状态,然后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来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执行器将控制指令转化为动作,从而实现对发射机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应用中,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
同时,还需要满足相应领域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以保证发射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摘要:本文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参考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个人完成电路的设计、焊接、检查、调试,再根据自己的硬件和通信协议用汇编语言编写发射和显示程序,然后加电调试,最终达到准确无误的发射和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控制信号芯片编程发射机是有线接收的,得却能完成数据在不同地方的传递,也完成了我们毕业设计的要求,但他受到了很多限制。
不如距离太远,导线太长久汇有干扰而且有时还会很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很弱,甚至接收不到。
必须进行无线发射、接收的方面的研究,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就没能完成无线发射、接收的设计。
现在就介绍一下无线发射的原理和电路。
单片机无线串行接口电路由micrf102单片发射器芯片,工作在300~440 mhz ism频段;无线发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1 无线发射电路图无线发射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以micrf102为核心。
micrf102是micrel公司推出的一个单片uhf/ask发射器,采用sop(m)-8封装,芯片内包含有:由基准振荡器、相位检波器、分频器、带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构成的合成器,发射偏置控制,rf功率放大器,天线调谐控制和变容二极管等电路,是一个真正的”数据输入-无线输出”的单片无线发射器件。
uhf合成器产生载频和正交信号输出。
输入相位信号(i)用来驱动rf功率放大器。
天线调谐正交信号(q)用来比较天线信号相位。
天线调谐控制部分检测天线通道中发射信号的相位和控制变容二极管的电容,以调谐天线,实现天线自动调谐。
功率放大器输出受发射偏置控制单元控制。
ask/ook调制,提供低功耗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为20kb/s。
1、单片机串口接口at89c51(与mcs-51兼容)单片机的串行口在方式0工作状态下,使用移位寄存器芯片可以扩展多个8位并行i/o口。
在led点阵显示屏应用系统中,一般都采用数据同步移位输出方式,并使用移位寄存器芯片(如74ls595)扩展并行i/o口驱动led点阵显示。
基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发射机设计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以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设计串行通信发射机。
最终达到以串行工作方式准确无误的发射和显示信号, 能够方便地在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构成一个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无线串行数据传输通道。
二、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设计方案:这个系统有如下两个部分:硬件电路部分有A/D转换器及接口电路、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及A/D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数据线、无线数据发射电路。
软件部分是A/D转换器的数据采集部分,用软件对A/D0809转换成的数据进行CRC—8编码,然后将采集到的八位数据和转换好的CRC—8编码作为一帧通过无线发送模块发送出去。
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采用串行工作方式,发射并显示两位数字信息,既显示00-99,使数据能够在不同地方传递。
硬件部分主要分两大块,由AT89C51和多个按键组成的控制模块,包括时钟电路、控制信号电路,时钟采用6MHZ 晶振和30pF的电容来组成内部时钟方式,控制信号用手动开关来控制,P1口来控制,P2、P3口产生信号并通过共阳极数码管来显示,软件采用汇编语言来编写,发射程序在通信协议一致的情况下完成数据的发射,同时显示程序对发射的数据加以显示目录第一章系统设计要求和解决方案第二章硬件系统第三章软件系统第四章实现的功能第五章缺点及可能的解决方法第六章心得体会附录一参考文献附录二硬件原理图附录三程序流程图第一章系统设计要求和解决方案设计要求:电路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和由多个按键组成的控制模块、时钟电路、显示电路、电平转换电路等部分组成。
其主要技术指标:○1P1 口来控制,通过按键对系统的各部分进行控制○2P2、P3 口产生信号并通过共阳极数码管显示。
○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发射程序在通信协议一致的情况下完成数据的发射,同时,显示程序对发射的数据加以显示。
解决方案:此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介绍: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电路的设计,单片机AT89C51的功能和其在电路的作用。
基于串口通信的控制系统设计
进 行握手 协议设置。此时,系统会检测设 备的 主控 端程 序设 计 ,需要 设定 一个 任务 , 信 号 与 连 接 是 否 存 在 问 题 , 确 保 系 统 的稳 定 运 利 用 主 动 机 实 现 对 被 动 机 的控 制 ,从 而 完成 任 行 , 从 而 保 证 数 据 传 输 的 完 整 性 。 务的过程 。设置需要完成打开媒体播放 器、打
动设计好的测试程序 ,进入到测试控制 界面 , 进行打开 串口操作 ,即可 完成两 台计算机之 间 的信号连接 。在主动机上进行打 开媒体 播放 器 操作 ,而对于主动机 的控制 ,同时能够 显示存 被动机上面 。C L  ̄ J , ,被动机上面 会 自动播放媒 体 播 放 器 。 主动 机 上进 行 打 开 记 事 本 操 作 ,被 动机 上面 也会同时执行,从而实现主动机对被 动 机 的控 制 。反 复 的 进 行 试 验 测 试 ,若 是 系 统
( 3 ) 若 是 系 统 需 要 利 用 串 口进 行 大 量 的 数据传递 , 为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 中不会遗漏 , 需 要 利用 控 件 M S C o mm 的 Ha n d s h a k i n g 属性 ,
嵌入 操作 即可完 成 。MS Co mm控 件设 计工作 量较小 ,用时较短 ,使用效率较 高,是比较 常 用 的程 序 设 计 方 法 。
对 于 串 口通 信 控 制 系 统 的 设 计 测 试 , 需 要采 用 串 行 线 将 主 动 机 与 被 动 机 进 行 连 接 ,并 打 开 两 台 计 算 机 。在 主 动 机 上 面 进 行 测 试 , 启
【 关键词 】 串口通信 控 制系统 设计 方法
基于串行总线和分布式测控的发射监控系统
第 6期 20 0 6年 1 2月
Hale Waihona Puke 雷 达 科 学 与技 术
R adar Sc i ence and echnol T ogy
Vo . . 1 4 No 6
De e he 06 cm r20
基 于 串行 总线 和分 布式 测 控 的发 射 监 控 系统
控 阵 的任何 雷达 系统 中n 。
大 功率 集 中式 固态 发 射机 中 的功 率组 件 往 往
有 几 十个甚 至 更 多 , 放 组 件 的核 心 器 件 是 价 格 功
昂贵 、 工作条 件苛 刻 的微 波功 率 管 , 射 监控 系统 发
的核 心任务 就是 在 线实 时监 测各 功 放 组 件 的工 作 状态 , 对可 能 或 已经 出 现故 障 的 组 件 进 行 隔 离 保 护, 确保这 些微 波功率 管 得 以安全 、 可靠 地 工作 。 本 文讨论 在 大 功 率 集 中式 雷 达 发 射 机 中 , 以一 块
Ab ta t W ih t e d v l p e to a a e h o o y,h g - o r ta s te n r d ri ul n w y sr c: t h e eo m n f r d r t c n lg i h p we r n mi r i a a s b i o b t t ma y s l t t o rmo u e . Th r f r ,i i a n w u s i n t e i n a t a s i mo i r s s e wih n o i s a e p we d ls d e e o e t s e q e t o d sg r n m t o n t y t m t o r a i ,ma u i ,a d h g - e ib ef u td t c i n a d c n r l r tc in e lt me t rt y n i h r l l a l e e t n o t o o e t .Th s p p rp t o wa d a d sg a o p o i a e usfr r e in me h d o iti u e n t r s s e b s d o t o f d s r t d mo i y t m a e n RF o r me s r me t a d s r l b s a d p e e t i b o p we a u e n n e i u , n r s n s t a s s r c u ea d s me k y t c n lg e o s l e t e p o l ms o n l e RF p we a u i g,a t ma i I t u t r n o e e h o o is t o v h r b e fo -i o r me s rn n u o t B T c d t c i n,f u tc n r l n a tb a c n e s n e et o a l o to d f s e m o v r i . a o
《基于串行通讯的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串行通讯的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各种复杂的工业控制场景中,离散式控制系统由于其高可靠性和高效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串行通讯的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介绍了串行通讯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理;其次,阐述了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与重要性串行通讯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其通过将数据按照特定的编码方式,按照时间顺序一位一位地传输。
在离散式控制系统中,串行通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能够有效地连接各个控制单元,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此外,串行通讯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三、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离散式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单元、执行单元和通讯网络三部分组成。
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单元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和外围电路,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输出。
2. 执行单元设计: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如开关控制、电机驱动等。
3. 通讯网络设计:采用串行通讯方式,实现各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四、离散式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离散式控制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两部分。
1. 硬件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并设计相应的电路和接口,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2. 软件编程:采用高级编程语言(如C语言、Python等)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的编程实现。
同时,还需编写串行通讯程序,实现各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五、实例验证为了验证基于串行通讯的离散式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工业控制系统实例。
该系统采用串行通讯方式连接各个控制单元,实现了对电机、阀门等设备的离散式控制。
经过实际运行测试,该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基于串行通讯的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串行通讯的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离散式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串行通讯技术因其低成本、易实现、长距离传输等优点,在离散式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串行通讯的离散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离散式控制系统的基础。
本系统采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器,搭配串行通讯接口,以及执行机构和传感器等设备。
其中,串行通讯接口采用常见的RS-232或RS-485标准,以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实现离散式控制系统的关键。
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软件系统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包括串行通讯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控制算法模块等。
各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交换,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三、串行通讯技术串行通讯技术是实现离散式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系统采用异步串行通讯方式,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帧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控制算法是实现离散式控制系统的核心。
本系统采用数字PID控制算法,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调整PID参数,实现对执行机构的精确控制。
同时,系统还具备自整定功能,能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自动调整PID参数,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五、系统实现1. 硬件实现硬件实现主要包括控制器、执行机构和传感器的选型和连接。
在选型过程中,需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可靠性等因素。
在连接过程中,需保证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稳定、可靠。
2. 软件实现软件实现主要包括各功能模块的编程和调试。
在编程过程中,需遵循模块化设计思想,将各功能模块进行分离,降低程序的复杂度。
在调试过程中,需对各模块进行单独测试和联合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系统测试与优化系统测试是确保离散式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环节。
本系统在完成设计和实现后,进行了严格的系统测试。
串行通讯系统设计
MSTN串口通讯系统设计一、MSTN控制系统的通讯需求分析MSTN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部分使用的是两块的DSP ,型号为TMS320F2812,分别在控制板和显示板上。
其中控制板负责实现磁浮控制;另一块负责实时显示磁浮轴的位置和光电码盘的角度信息。
在系统的调试阶段,控制板的控制参数需要通过键盘或PC机现场调整,同时,磁浮轴的位置和光电码盘的角度信息也要传送到PC机进行更深入分析和处理。
因此,通讯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控制器参数——从显示板到控制板(来自键盘或PC机)(2)控制器参数——从PC机到显示板(手动设置)(3)控制器参数——从显示板到PC机(来自键盘或PC机)(4)磁浮间距数据——从控制板到显示板(来自传感器)(5)磁浮间距数据——从显示板到PC机(来自控制板)(6)方向角度数据——从显示板到PC机(来自光电码盘)这样,通讯任务可以尽可能的集中到显示板,从而减轻了控制板工作,使其可以集中力量完成磁浮系统的控制这个核心工作。
二、串口通讯可行性分析串口通讯接口(SCI)是一个两线制异步串行接口,通常称为UART。
这种通讯方式硬件实现容易,通讯格式简单,适合于近距离,小流量的通讯系统。
本系统采用这种通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本系统的通讯数据数量不大,尤其是两个DSP之间的数据量较小;(2)通讯数据种类较多,需要一种易于控制数据格式的通讯方式,异步串口的单字节通讯方式便于软件控制数据格式;(3)串口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通讯接口,现有的PC机和我们所使用的DSP均有现成的串行口可以使用。
(4)通讯距离很近,两个DSP距离不超过30cm,到PC机的距离不超过2m。
三、串口通讯系统设计1、整体设计根据第一部分的需求分析可以把整个系统的通讯数据流程可以用图3-1表示。
图3-1 MSTN数据通讯示意图通过可行性分析,我们采用异步串行通讯来实现控制板、显示板和PC机之间的通讯。
因此,整个通讯系统可以用图3-2表示。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 的设计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的设计学生:XXX学号:XXX专业:XXX班级:XXX指导教师:XXX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的设计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的设计摘要:近年来,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数据交换。
本设计是以美国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共使用两片单片机为甲机和乙机。
一片用于发射数据,信号的发送由按键控制,另一片接收数据并用2位共阳极数码管显示。
同时发送数据到PC机上,在PC机界面上显示。
采用MAX232 芯片实现RS232 的EIA 电平与单片机TTL 电平的转换,通过电平转换电路把有效数据发送给PC机。
并在单片机与MAX232 芯片之间加入芯片SN75179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
本设计主要实现了单片机与PC机以及两片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关键词: AT89C51单片机;串口通信;数码管;双机通信Design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HU Xinna(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 China, 643000)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erial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 is widely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ata exchange.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American Atmel company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 chip, A total of two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a machine A and a machine B. One for transmitting data, the signal sent by the button control, the other one used for received data and used 2 common anode led display. At the same time to send data to the PC, in the PC interface. The transformation beween RS232 ELA level and TTL level by MAX232 chip, through the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 to send data to PC machine. And join between MCU and MAX232 chip SN75179 to realize the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This design mainly realizes th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nd the PC machine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Key words: AT89C51 MCU;serial communication;digital tube ;digital communic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前言 .. (1)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2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2)1.3课题的研究内容 (2)1.4 应用场合和功能 (2)1.5本章小结 (3)第2章设计要求与方案论证 (4)2.1设计要求 (4)2.2 系统基本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4)2.2.1单片机芯片的选择方案和论证 (4)2.2.2显示器件的选择方案和论证 (4)2.2.3键盘形式的选择方案和论证 (5)2.2.4串行通信的选择方案和论证 (5)2.3 电路设计的最终方案 (5)2.4本章小结 (6)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7)3.1 单片机主控模块设计 (7)3.1.1元器件AT89C51的介绍 (8)3.1.2晶振电路设计 (11)3.1.3复位电路设计 (11)3.2键盘控制电路设计 (12)3.3甲机与乙级的串行通信设计 (13)3.3.1数据缓冲器(SBUF) (13)3.3.2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14)3.3.3输入移位寄存器 (15)3.3.4波特率发生器 (15)3.3.5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 (15)3.3.6波特率计算 (16)3.4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 (16)3.4.1 MAX232资料简介 (17)3.4.2 RS232的应用 (18)3.4.3 SN75179B (18)3.5显示模块的设计 (19)3.6本章小结 (21)第4章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22)4.1程序设计流程图 (22)4.1.1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程序 (22)4.1.2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串行通信程序 (23)4.2系统程序设计 (24)4.3本章小结 (25)第5章结束语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Ⅰ:系统电路图 (29)附录Ⅱ:系统程序 (30)第1章前言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今后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向着CMOS化、低功耗化、低电压化、低噪声与高可靠性、大容量化、高性能化、小容量、低价格化、外围电路内装化和串行扩展技术。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的设计本科学位论文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的设计THE DESIGN OF SINGLECHIP SERIAL COMMUNICATION TRANSMITTER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院名称信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指导教师2010年6月3日摘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51的温度检测及报警系统。
该系统将多个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并接在控制器的一个端口上,对各个传感器温度进行循环采集,将采集到的温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当超出设定的上限温度时,通过ISD1420语音电路给出语音提示及报警信号。
文中给出了单根数据线上扩展多个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硬件原理图及软件流程图。
经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报警及时准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系统设计和布线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扩展方便,在大型仓库,工厂,智能化建筑等领域的多点温度检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数字温度传感器;单总线;通信协议;DS18B20;AT89C2051;LED显示器;报警信号Abstract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one of the more typical applications, with sensors in production and life is more widely used, using a new single-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to achieve the test and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more rapidl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designed based on AT89C51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s. The system will be more than a single-bus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nd connected to a port on the controller, the temperature sensors on each loop collection, the temperature will be collected to compare with the set value, when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upper limit set , through the ISD1420 voice circuit gives voice prompts and alarm signal. In this paper, a single data lines extend multiple temperature sensor design methods and gives the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low diagram. The experimental tests show that this high accuracy, 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alarm timely and accurate, with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The system design and layout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anti-jamming capability, cost-effective to expand convenience, in large warehouses, factories,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reas of intelligent multi-point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prospects.Key word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single b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DS18B20 AT89C2051 LED display alarm signal目录1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2温度检测与及报警系统的国内外状况 (1)1.3温度参数、温度检测和语音报警 (3)1.3.1 温度参数 (3)1.3.2 温度检测 (3)1.3.3 语音报警 (3)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2.1单片机语音温度报警系统的总体设计 (4)2.2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5)3 单片机温度控制和语音报警系统硬件设计 (6)3.1温度控制和报警主机 (6)3.1.1主控制单片机 (6)3.1.2 AT89S51特点 (6)3.1.3 AT89S51主要功能特性: (7)3.1.4 温度检测和报警主机硬件电路设计 (7)3.1.4单片机及复位键控制模块 (10)3.2语音电路 (12)3.2.1 ISD1420芯片简述 (12)3.2.2 芯片引脚介绍 (13)3.2.3 芯片工作原理 (12)3.2.4 芯片工作模式 (13)3.2.5语音电路设计 (14)3.3DS18B20芯片简介 (14)3.3.1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及简介 (14)3.3.2 DS18B20性能特点与内部结构 (15)3.3.3 DS18B20工作时序 (19)3.3.4 DS18B20的操作协议 (21)3.3.5 DS18B20序列号编码 (23)3.3.6 DS18B20的测温原理 (24)3.3.7 DS18B20的测温流程 (25)3.3.8 DS18B20数据校验与纠错 (25)3.3.9 DS18B20在测温系统中的应用 (27)3.3.10测温系统的硬件工作原理 (27)3.3.11 注意事项 (28)4 软件设计 (30)4.1设计思路 (30)4.2程序设计 (27)4.2.1 主程序 (31)4.2.2 读出温度子程序 (29)4.2.3温度转化命令子程序 (33)4.2.4计算温度子程序 (33)4.2.5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 (34)4.2.6 LED显示程序模块 (34)5 系统调试 (36)5.1硬件调试 (36)5.1.1 硬件静态的调试 (37)5.1.2 系统硬件调试 (37)5.2软件调试 (37)5.3软硬联调 (37)结论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40)附录 (41)1 绪论1.1 课题背景测量控制的作用是从生产现场中获取各种参数,运用科学计算的方法,综合各种先进技术,使每个生产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但保证了生产的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还确保了生产安全。
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解析
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解析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预设的程序和算法来控制和管理发射机运行的系统。
它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通过这两部分的协同工作,实现对发射机的自动监控、调整和操作,以达到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
本文将对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解析,包括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优势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系统组成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和监控系统等组成。
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对发射机进行控制和调节,并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反馈和判断。
传感器主要用于采集发射机运行状态的各种信号,包括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然后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执行机构则按照控制器的指令,对发射机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和操作。
监控系统是用来对发射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显示,方便操作员进行远程监控和调整。
二、工作原理三、优势特点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特点:1.提高生产效率: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运行数据,对发射机进行精确调节和控制,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2.减少人为误操作: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干预和误操作,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4.实现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发射机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方便了操作员的操作和管理。
四、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未来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 未来的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做出更加精确和迅速的判断和操作。
3.综合化: 未来的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将更加综合化,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互联和信息共享,提高了系统的协同性和集成性。
4.环保化: 未来的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将更加环保化,可以实现对发射机的运行状态和能耗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降低了系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结论。
基于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无线发射极和接收机设计
基于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无线发射极和接收机设计1.1 课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最近几年来,由于无线接入技术需求日益增大,以及数据交换业务〔如因特网、电子邮件、数据文件传输等〕不断增加,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均出现出指数增加的趋势。
有力的推动力无线通信向高速通信方向进展。
然而,工业、农业、车载电子系统、家用网络、医疗传感器和伺服执行机构等无线通信还未涉足或者刚刚涉足的领域,这些领域对数据吞吐量的要求专门低,功率消耗也比现有标准提供的功率消耗低。
此外,为了促使简单方便的,能够随意使用的无线装置大量涌现,需要在以后个人活动空间内布置大量的无线接入点,因而低廉的价格将起到关键作用。
为降低元件的价格,以便这些装置批量生产,因此进展了一个关于这种网络的标准方案。
Zigbee确实是在这一标准下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方案。
关于这种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传输无线技术,它不仅在工业、农业、军事、环境、医疗等传统领域有着庞大的应用价值,以后应用中还能够涉及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
由于各方面的制约,这种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待时日,但差不多显示出了专门的应用价值,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进展和推进,一定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1.2国内外无线技术相关现状及Zigbee现状无线通信从固定方式进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进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要紧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纳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时期末期显现才显现150MH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系统MTS。
第二时期为50年代到60年代,现在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多为移动环境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与公用的接续问题。
第三时期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时期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进展时期,并逐步向个通信业务方向迈进,现在显现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基于串行总线和分布式测控的发射监控系统
基于串行总线和分布式测控的发射监控系统
李冬芳;崔忠林
【期刊名称】《雷达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6(4)6
【摘要】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大功率雷达发射机一般由多个固态末级组件进行功率合成来实现.对复杂固态发射机各关键单元的实时、完备、高可靠故障检测与控
制保护是发射监控系统的一项新课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串行总线分布式发射监控
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结构及关键技术,解决了在线射频功率量化监测、BIT实时自动检测、故障控制快速联动等多项工程难题.
【总页数】5页(P382-386)
【作者】李冬芳;崔忠林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中国电子
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7.3
【相关文献】
1.基于893分布式智能测控网络的钢铁厂能源管理监控系统开发 [J], 苗朋厚;卫立新;李元英;刘沈伟
2.基于LabVIEW和串行总线的内燃机测控系统设计 [J], 韩军;陈六海;王钊;高亚明;赵丽娜
3.基于CORBA中间件的分布式发射机远程监控系统 [J], 陈能干;裘姝平
4.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分析短波发射台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J], 聂全民
5.基于RS-485串行总线的广播发射机房的监控系统 [J], 张亚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 息 系 统 与 网 络
基 于 串行 通 信 的发 射 机 控 制 系统 设 计
杨 国斌 , 正 予 , 赵 陈 罡 , 时 雨
( 汉大 学 电子 信 息学 院 , 北 武 汉 4 07 ) 武 湖 3 0 9
摘 要 介绍 了 一 种应 用 于 电离 层 探 测 系 统 中 的 固态 发 射 机 。 为 了 实 现 对 该 发 射 机 的 远程 控 制 , 出 了在 w dw 环 境 提 i os n
in s h rc su dig sse o o p e o n n y tm i
0 引言
在一般 的电离 层 探 测 系统 中 ( 主要 分 为 垂 直探
测和斜 向探测 ) 发 射机 工 作在 高 频 段 , 射 功 率 一 , 发
1 系统 的硬 件 设 计
S X 3 M发 射 机具 有 良好 的 自动控 制模 块 , T 10 其
o tie b an d. Ke r s y wo d s ra c mmu iain;sra p r p ga e l o i nc to e l o i t r rmmig;ta s te r moe o to ;RS 一 2 2 o n r n mitr e t c nr l 3 /RS 一 4 2 o v rin n efc 2 c n eso itra e;
关键词 串行通 信 ; 串口编程 ; 发射机远程控制 ;S 3/ S一 2 R 一22 R 4 2转换接 口; 电离层探测系统
中图 分 类 号 T 9 73 N5 . 文 献 标 识 码 A
De i n o a s itr Co to y t m s d o sg fa Tr n m te n r lS se Ba e n t e I m o e S ra m m un c to h t e ilCo ia i n
i ui n l f n t n lmo e fte ta mie . n e p t rn mie ’ p r t g p r mee ss rl n rdby. hl n p ce n nq r gal u ci a d so h rns t r a d s tu he ta s t r s o e ai a a tr ma t a d ce il W i i s e td a d i o t t n y e c mma d d b h o r ls se ,h rns t rc n wo k i pi o n e y te c nt y tm te ta mit a r n o t o e mum e a ir n h s fe t e in s h rc sun ig d tm ud b b h vo sa d te mo te ci o o p e o dn au wo l e v i
固态发 射模块 采用 空气 冷却方 式 , 工作 频带 宽 , 一 是
般是几 百 w 或 者是上 千 w, 它负 责对信 号 的 调制 放
大及 发射 。 回波信 号 的强弱 在很 大程度 上 取决 于发 射机 的输 出信 号 功 率 , 而输 出信 号 的 功率 取 决 于发 射机 的射频增 益 和 调 制模 式 _ ( 发射 机 与 天线 匹 l在
下应用 P C机 与 单 片 机 之 间 的 远程 串行 通信 技 术设 计 此发 射 机 控 制 系统 的 方 法 。该 控 制 系 统 能 够 实 现 对 发 射 机 所 有 工 作 状 态 的控 制 和查 询 , 活 可 靠 地 设 置 发 射 机 的 工 作 参 数 。 通 过 该 系 统 对 发 射 机 的 实 时 监 测 和 控 制 , 以 使 发 射 机 工 作 在 最 佳 状 灵 可 态 , 而获 取 最 有 效 的电 离 层 探 测 数 据 。 从
Ab t a t A oi—r n mitr, c sa p id t o op e c s u dn y tm , s b e nrd c d i hsp p r i r r t mplme t sr c s l t s te whih i p le o in s h r o n ig s se ha e n i t u e n t i a e ,n ode o i e n d a i o r moe c nr lo h r n mitr h meh d o e inn a c nrl y tm o h s rn mitr wa p tfr r b sd o te e t sra e t o t fte ta s te .T e o to f d sg ig o tooe e l e i c mmu c t n tc n lg ewe n P a d i ge c i n i o ic o niai e h oo y b t e C n sn l— h p i wnd wscrumsa c T i y tm a mpe n h u cin o o tol g n o tn e. s s se c n i lme tt e f n t s f c nr ln a d h o i
YANG o b n, Gu — i ZHAO h n — u, Z e g y CHE Ga g, HIYu N n S
( col fEe rn s n fr a o u a n e i , u a u e 4 0 7 , ^n ) Sho o l t i d I om t n W h nU i r t W h nH bi 3 0 9 C i co c a n i v sy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