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doc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这句话体现的是儒家在财富上的公平正义论。
孔子注意到分配正义、社会公正问题,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他对冉求说的这番话,是针对春秋末期季孙氏等新贵之暴富而提出的,意思是说,各诸侯或大夫,不必着急自己的财富不多,而需要顾虑的是财富分配的不均,那会导致诸侯之国与大夫之家的颠覆。
若是财富平均,消灭了贫穷,境内团结、平安、和睦,不仅不会倾危,而且会有远处的人来归服于你。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
”朱熹认为国君、人臣及至普通百姓、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在财富的占有和分配上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墨子主张“兼相爱”,并勾画出一个个令人向往的“爱无差等”的公平理想社会。
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阐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博大思想。
近代的康有为在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孙中山提出用“三民主义”改造中国,其民生主义就是要均贫富,使人人都有平等的地位去生活。
由是观之,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是以“各得其分”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分配思以保证国家与社会各等级、君臣之间、臣僚之间地位利益的均衡,最终达到国家政局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因此,这种公平正义实质是一种“差序的”公平正义。
孔子和先秦儒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者,他们重“礼”执“礼”。
“礼”是社会公共生活的规范与秩序,随时空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
“礼”的功能是使社会财富与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有等级、有节度、有秩序,并导之以整体和谐。
儒家的均富思想是谈经济问题的,但它却是从社会人生的大背景中来谈这个问题。
它的提出体现了儒家学派根本的价值理想,这就是社会和谐与以民为本。
《论语》“不患寡而患不均”解
论语》“不患寡而患不均”解《论语?季氏》第一篇孔子说:“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其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两句,目前各《论语》今注本多认为这两句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说本俞樾《群经平议》该书第三十一卷云:樾谨按,“寡”“贫”二字传写互易。
此本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贫”以财言,“不均”亦以财言;财宜平均,不均则不如无财矣,故不患贫而患不均也。
“寡”以人言,“不安”亦以人言;人宜乎安,不安则不如无人矣,故不患寡而患不安矣。
下文云“均无贫”,此承上句言。
又言“和无寡,安无倾”,此承下句言。
观“均无贫”之一语,可知此文之误易矣。
《春秋繁露?度制篇》引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可据以订正。
俞樾的意思是,“贫”和“均”是从财富着眼,下文“均无贫”可以为证;“寡”和“安',是从人民着眼,下文“和无寡” 可以为证。
又引《春秋繁露?度制篇》之异文为证,似乎铁证如山,实则没有多少说服力。
当时语言中,“寡”谓寡少,并非限于“以人言”;“不均”谓不平均,不公平,并非限于“以财言”。
例如: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泰伯》)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宪问》)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尧日》)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扦采樵者以诱之。
(《左传》桓公十二年)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
(僖公二十一年)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僖公二十二年)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僖公三十三年)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宣公二年)《诗》曰:“文王既勤止。
”文王犹勤,况寡德乎?(宣公十一年)无有众寡,其上一也。
(襄公二十四年)鄢氏、费氏自以为王。
专祸菇国,弱寡王室,蒙王与令尹以自利也。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译文【季氏篇引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寓意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寓意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是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
是公正的观点,因为贫富差距远远要比一起贫穷治理起来难的多。
原文出自于先秦孔子的《季氏将伐颛臾》。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指孔子提出的税收思想之一。
孔子在《论语·季氏》第十六篇中指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意即不论有国的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应担心人少,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要担心财富不多,而只需提防境内不安宁;财富分配均平,便无所谓贫穷;人民和睦相处,便不觉得人少;境内安宁就没有亡国的危险。
原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白话译文: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古诗季氏将伐颛臾翻译赏析
古诗季氏将伐颛臾翻译赏析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原文】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hè)(ì)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hě)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 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Org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
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高中语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啥意思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自先秦的《》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
论语十四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四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四章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四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十四章原文及翻译:1、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与子路一起来见孔子说:“季氏准备对颛臾用兵了。
”孔子说:“求!难道这不该责怪你吗?这个颛臾,古代君主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并且领地在鲁国的国境中,是鲁国的附庸潘属,为什么要攻打他呢?”冉有说:“是季孙想要这么做的,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赞同。
”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人的力量去担任你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盲人还用得着辅助的人吗?而且你说的话真是错了!老虎与野牛逃出了栅栏,龟壳与美玉在柜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失呢?”冉有说:“眼前这个颛臾,城墙牢固,并且与季氏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占据它,将来一定会给子孙留下后患。
”孔子说:“求!君子就讨厌那种不说自己贪心而一定要找借口的人。
《论语》—季氏(注释、翻译)
《论语》—季氏(注释、翻译)《论语》——季氏【本篇引语】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原文】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初中语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
年级:
姓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⑴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1分)
⑵孔子称赞南宫适的理由是什么?批判冉有与季路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4.⑴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⑵①南宫适懂得治理国家必须使百姓安居乐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更懂得穷兵黩武、以武力而有天下者都不得善终的道理。
君子治国尚德。
②冉有与季路非但没有尽到做家臣的责任,反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与孔子倡导的以德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季氏将伐颛臾》通过对孔子议论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来表明孔子的政治主张。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翻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是有封地的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翻译季氏将伐颛臾。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⑴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1分)
⑵孔子称赞南宫适的理由是什么?批判冉有与季路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4.⑴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⑵①南宫适懂得治理国家必须使百姓安居乐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更懂得穷兵黩武、以武力而有天下者都不得善终的道理。
君子治国尚德。
②冉有与季路非但没有尽到做家臣的责任,反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与孔子倡导的以德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doc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阅读《论语》中的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⑴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1分)
⑵孔子称赞南宫适的理由是什么?批判冉有与季路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4.⑴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⑵①南宫适懂得治理国家必须使百姓安居乐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更懂得穷兵黩武、以武力而有天下者都不得善终的道理。
君子治国尚德。
②冉有与季路非但没有尽到做家臣的责任,反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与孔子倡导的以德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季氏篇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以下这篇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欢迎阅读!【原文】161 季氏将伐颛臾(1)。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注释】(1)颛臾:音zhuān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季氏篇原文及翻译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作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这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分)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⑴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分)⑵孔子称赞南宫适的理由是什么?批判冉有与季路的原因又是什么?(分)参考答案:.⑴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⑵①南宫适懂得治理国家必须使百姓安居乐业,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更懂得穷兵黩武、以武力而有天下者都不得善终的道理。
君子治国尚德。
②冉有与季路非但没有尽到做家臣的责任,反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与孔子倡导的以德治国的理念背道而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 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 心。”
朝闻道,夕死可矣
现在知道了道理,那么就让过去做错的 事情就过去吧,从现在开始就按照“道” 来做。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 不可圬①也!
:“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 不堪涂抹!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仁德的人就是,自己想想要站得住就要 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 人也通达。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 质彬彬,然后君子
气质比理性强的人,有野性;而理性比 气质强的人则会慢条斯文。有理性,又 有气质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 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 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 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 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也?”[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 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少年老成、后来居上、长江后 浪推前浪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 对待的。”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 免别人的怨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 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 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仰:仰视,敬慕;弥:更加。愈仰望愈 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 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 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 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 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 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 说是好学了。”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 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 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 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 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 文献知识。”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利用花言巧语而使人欢喜,这不属于仁 的行为。”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 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 了。”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拱之
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 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 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