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之我见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高校的师资力量并没有相应增长,导致师资不足。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局限性,很多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些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容易,从而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1. 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的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需求,导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下降。
2. 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学生认为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容易,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当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建设,引进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教授,提高教学质量。
2. 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传统教育模式向实践导向转变,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
3.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宣传和招生工作,培养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结语通过以上探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取得一定成绩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高校应当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希望高校能够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进步,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
i esot r c t oy 3 et l hte a w  ̄ o e p r a i s ut ai u iuu s s m. nt rat ae r ; )s b i me o f h o s l v t nc r c l y t h p g a s h f t s t r tc i o t m e
培 养 模 式 ,“ 合理 的培 养 模 式 应 该是 礼 会 发 展 需 要 、 学
生 个性需要等综合因素下 的产物” 。 … 本文以广州体育 学 院为个案 , 对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基础 、 型理念 、 典
体育 专业特长 、具有体育艺术项 目表演 、设计 、编排 、 组织和指导能力 的学生 。 根据 19 99年教育部颁发的《 高
近 1 0年来 ,国内体育 院校纷纷成立体育艺术 系,
现 目标选择或构思的教育 、 教学式样 , 包括课程体 系、 教育途径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等几部分 。
本 文所 讲 的 体育 艺 术人 才是 指 由体 育 院 校培 养 的 、 具 兼
着 力培养体育艺术人才 ,并逐渐形成一些培养体 系和
C u tva i n o p r sa ts po t nsiu e li to fs o t r iti s r si tt t s n
— —
Ta i g Gua g ho po tUnie st o x m pl kn n z u S r v r iy f re a e XU M ig n
( a g h u S o t ie st Gu n z o 0 0 , Ch n ) Gu n z o p r Un v r i y, a g h u51 5 0 ia
Ab t a t T ea t o n lzdtefu d t n tp c l o c pin , o tn s n tp f n ig ob oie sr c: h uh r ay e o n ai , ia n e t s c n e t dse so dt n st en t di a h o y c o a a h c n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专业层和实践层。
在基础层培养阶段,学生需要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专业层培养阶段,学生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
在实践层培养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层次。
在基础层培养阶段,学生需要学习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包括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要进行体育基本功的训练,如体育技术、体育训练等,这些基本功训练将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技能基础。
基础层培养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层培养阶段,学生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学习更加深入的体育学科知识,如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专业技术,如体育教学设计、体育项目策划与管理等。
专业层培养阶段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行体育教育工作。
在实践层培养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教学指导等,通过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
实习实训则是指学生在体育学校、俱乐部或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和实训,通过与实际工作环境的接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层培养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基础层、专业层和实践层三个层次。
在基础层培养阶段,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专业层培养阶段,学生深化专业学习;在实践层培养阶段,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进一步提升能力。
这一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体育高等院校应用型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论性和实 践性在越来越多 的领域将结合 , 体育教师不局 限于理论专业知识的教学 , 而 需 要 在 其 中穿 插 入 其 他 学 科 的知 识 , 使
体 育 教 学 内容 更 为 丰 满 和 充 实 。体 育 教 师
适应大环境的突变[ 3 ] 。对于一个存在于体育 院校 的艺术类专业 ,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 教 育 资源 ,来 确 定 艺 术 专 业 的 课 程 设 置 ,
维。因此必须强化学生 的创新精神培养: 第一 ,使 学生 树 立 创 新 意 识 ,使 其 充 分 意
识 到 创 新 是 民族 生 存 的 前 提 条 件 , 为 个 人
发 展 指 引 方 向 。第 二 , 学 校 充 分 重 视创 新 教 育 ,面 对 困难 和 挫 折 不 屈 不 挠 , 坚 持 知 难 。第 三 ,强 调 创 新 价 值 观 的 教 育 , 尤 其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和 学 习热 情 ,并 能 取 得 充 分 的 教 学 实 践 艺 术 成 果 。但 也 同 时 也存 在 着 许 多缺 陷 , 无 法 得 到 理 想 的 实 践 结 果 ,操 作 程 序 不 能 实现 规 范化 和系 统化 ,未 建成 实 习基地 。
体育高 等院校 应用型体育艺术人 才培 养模 式的创新研究
◆文 / 凌 颖 潘兰芳 ( 玉林师范学院体育系 广西 玉林 5 3 7 0 0 0 )
摘 要 :高校体 育 的教 学实质上 也就是 教会 学生如何 让去实。所以,高校体 育运 动 在 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中起 到有 着 引 导 和 转
1 . 2 、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基本要求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根 本 目 标 就 是 就 业 ,其 针 对 的就 是 市 场 需 求 ,根 据 学 校 所
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之我见
1 培养体育艺术人才 的重要性
体 育 院 校 在 设 置 艺 术 类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时 , 应 该 将 适 应 社 会和 经济
随 着 社 会 的 进步 发 展 , 人 们 生活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人 们 对 大众 娱 发 展 需 要 的 高 素 质 、 强能力 、 宽 口径 、 厚基 础和 从 事 艺术 体 育 工 作
乐的 需 求 也 随 之增 多 , 而 由于大 众 的 欣 赏 品 味 不 同 , 需 要 有 能够 同 作 为 目标 定 位 , 从 这 几 个方 面对 培 养 目标 进 行 设 置 。 时满 足观 众 多 种 需 求 的 娱 乐 项 目 , 而 体 育 艺 术 项 目正 好 符 合 这 点 3. 2 加 强 课程 体 系建设 。突 出教学 特色 要求。 其所 具 有 的健 身性 、 观 赏性 、 娱 乐 性 和 竞技 性 能 够 满 足 不 同
发展 提 供 有 益参 考 。
关键 词 : 体 育院校 艺术人 才 人 才培养 分析研 究 中图分类 号 : G 8 0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2 8 1 3 ( 2 0 1 4 ) 1 2 ( b ) - 0 1 6 2 -0 2
面的 思 想 或 是 设计 , 因而 对 体 育 艺术 人 才 进 行 培 养 , 不 仅 能 够 满 足 体 育 院 校在 课 设 体 育 、 艺术欣赏课、 艺术 概 论 等 基 本课 程 的 同 时 还 大众 体 育 娱 乐 需求 , 而 且 能 够促 进 体 育 事 业 的 不断 发 展 , 由此 可 以 应 该 增 加 艺 术 体 验 和 艺 术 实 践 的 课 程 , 通 过 这 些 实践 性 的课 程 活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之我见
科 技 教 育20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体育教育政策的改革,我国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了体育院校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品质、高质量的优秀体育人才。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模式的选择以及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满足社会以及国家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
只有开展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才可以根据不同体育人才的体育个性进行培养,进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本文主要研究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必要性,探讨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策略,为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开展提供借鉴。
1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必要性目前来看,高等体育院校进行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项目本身的发展来看,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迫切性以及必要性。
首先,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不仅如此,人们的余暇时间也是越来越多,如何更充分的利用这些余暇时间,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体育艺术类项目由于具有娱乐性、健身性以及观赏性,可以直接满足广大人们群众的实际需求。
因此,高等体育院校进行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从项目本身的发展来看。
体育艺术类项目与其他类型的项目不同,它的表演性、互动性、积极性的因素极为吸引人。
社会对于体育艺术类项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体育类市场发展越来越宽阔,体育艺术类项目需要更多的体育艺术专业设计以及组织编导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艺术类项目人才其实是一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高等体育院校只有更好的将艺术人才的实践培养与理论培养相结合,突出体育艺术类项目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以及指导性,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以及项目发展需求。
2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策略2.1三位一体课程设置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为适应当前体育艺术发展需求,不仅仅开设了关于体育艺术的理论课,而且还开设了关于体育艺术的实践课。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体育英语翻译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因 此,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育英语翻译人才至关重要。高等体育院校需要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应对策略
1、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1、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高等体育院校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通过开展各种社 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锻炼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体育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当前高等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 方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机会不足等。 同时,体育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高等体育院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 研究高等体育
一、研究背景
院校体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言
引言
随着全球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体育技能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高 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技能类人才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体系的研 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技能类本科专 业人才培养质量
引言
控制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 供参考。
一、当前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 的现状
一、当前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对于体育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体育专业知识的渗透。这导致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难以将英语知识与体育 专业知识进行有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艺术类专业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培养体育艺术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培养模式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以期为提高我国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
研究内容:
1.目标定位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明确,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运动技能、表演艺术能力以及领导才能等多方面的素养。
2.课程设置
体育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3.教学方法
高等体育院校的体育艺术类专业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演练和案例研究等。
同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体育艺术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和实践场地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体验。
5.考核评价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考核评价应该全面而科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和评价,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估。
研究结论:
通过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可
以得出如下结论: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培养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
培养和考核评价。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论文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考虑论文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考虑论文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
但应试教育成为我国主要教学方式,体育作为“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体育专业人才再一次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
为了提升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少高校纷纷采取有效的措施。
但在理论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有限、无视人文思想培养等问题。
假设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必将限制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展。
1、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1.1 体育专业逐步得到重视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安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学生安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1]。
随着这一要求逐步推广与理论,体育专业也改变了“副课”的地位,开始得到学生及学校的重视。
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对学生安康的价值,通过开设足够的体育专业,帮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根本的体育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与运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到达强身健体的目的。
同时新课标还规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帮助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爱好,更好地完成体育专业设立的目的。
1.2 未能与其他课程很好地交融虽然体育专业目前已经专业化、标准化,但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承受相当一部分的理论课程,以更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及应用。
即便是在体育专业中,学生还是需要承受一定的人文学习,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由于我国长期“重文轻武”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专业缺失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
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的配合。
人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无法配合体育专业课程,很容易让学消费生“文化课不重要”的概念。
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展。
1.3 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就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而言,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体育艺术心得体会
体育艺术心得体会体育艺术心得体会体育和艺术,是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身体的力量和技巧,一个强调创造力和表达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体育和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培养人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和艺术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首先,无论是体育还是艺术,都需要毅力和坚持。
在体育运动中,只有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同样,在艺术创作中,只有勤奋地练习和不断尝试,才能达到专业水平。
我曾经参加过篮球队的训练,每天早上都要起床跑步,晚上则要进行球技训练,这需要我有坚定的毅力和对篮球的热爱。
而在学习舞蹈时,我也要每天坚持练习动作和灵活度,这需要我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步。
无论是体育还是艺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成就。
其次,体育和艺术都需要团队合作。
在体育运动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和队友们紧密合作,才能赢得比赛。
在篮球比赛中,我们需要互相传球、配合防守,才能打败对手。
同样,在艺术创作中,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只有和团队成员们共同合作,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在合唱团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和其他成员互相配合,才能演绎出美妙的音乐。
团队合作不仅能提高成绩和表演水平,还能培养我们的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再者,体育和艺术都需要自我表达。
在体育运动中,我通过球技展现自己的能力,通过奔跑、跳跃来释放压力和表达自己的激情。
同样,在艺术创作中,我可以通过舞蹈动作、音乐演奏来展现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体育和艺术都是我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途径,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最后,体育和艺术都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在体育运动中,当我打出一记漂亮的三分球或者完成一个困难的技巧时,我会感到极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而在艺术创作中,当我演奏出一首悦耳的曲子或者跳出一个完美的舞蹈动作时,我也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感。
体育和艺术都能够调动我的积极情绪,增强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对于提升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通过对不同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提升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方案和思路,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保证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实现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只有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的人才才能够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还在于探索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培养质量的途径,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更有效的对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更是为了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服务。
1.3 研究方法在进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做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育发展和国内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 必修课的选题,不仅要开设基础体育课,还要选择提高学 生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关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应尽可能扩大选修课的知识范围和种类,以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优化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及竞赛有效对接路径。 体育专业课程要发挥好服务应用专门人才培养的支撑作 用,需要寻求融合要素,以课程为载体,从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 养的全面对接。同时,注重引导体育师资转型发展,强化 体育专业人才职业资格教学标准,大力实施教学竞赛和专 业竞技,努力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加强体育相 关课程研究,拓展专业发展方向。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与训 练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础教育与教学。可以通过开发 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入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快 乐体育、健康体育、人文体育等,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提 升。加强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 不仅需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还需要加强 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转变观念,实现由“重体 轻教”到“体教并重”。在传统“体教结合”的理念下, 高校对体育生的文化考核要求较低,导致体育专业学生 有对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视的思想,加之高校人文素质课 程开设不足,更加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因此, 要革新观念,坚持“体教融合”,实现体育训练与人文 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注重大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同 时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升。依据大学生知识、能力、素 养形成的本质规律和结构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适 度提高人文教育的学分比重及学时比例,扩大人文素养 课程的选修范围,确保大学生获得丰富科学知识的滋养 和引导,以满足其多元化发展需求。
高校体育教学分层教学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分层教学分析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中,分层教学理念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将学生按不同的能力层次划分为不同的教学组别,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教学层面分析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优点:1. 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体育素质分层,针对每个组别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量身定制的教学。
2. 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能够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和教学,有利于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水平和教学需求,可更快速地完成本层次的教学任务。
3.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
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挖掘和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
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顺应教师的教学步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有利于学生在自我提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不足之处:1. 分层教学会引起学生间的不公平感。
由于分层教学会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层次划分,很容易引发学生之间的不公平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较高。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非常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信息,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要求较高,而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掌握程度有限,很难做到最好。
3. 资源不足。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为不同组别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服务,这样需要更多的师资、设备和时间等,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具体情况,针对性制定教学方案,不断调整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体育教育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高校,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课程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够贴合。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技能。
而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缺乏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能力。
2. 师资力量不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力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引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一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够,缺乏相关实践教学设施和专业的实践指导,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高校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途径1. 调整课程设置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应该加强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如体育教学实践、运动训练实践等,使学生成为有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引进优秀教师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设施和专业指导。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育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析,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优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到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去检验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学习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接受足够的理论培训,同时也应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需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教学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还需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来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更有助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综合素质提升。
高校应该从学生入学时的培养,就开始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其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现实需求的对接。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并掌握实际教学操作技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摘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体育教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发展趋势,强调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包括完善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特点、现状分析、问题、对策、发展趋势、重要性、建议1. 引言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旨在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为培养具备优秀体育技能和教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探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以及阐明其重要性并提出建议。
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包括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人文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和领导能力。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将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高校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我们也会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1. 体育理论知识广泛涉及:体育教育专业涵盖了运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能力要求高:除了理论知识,体育教育专业也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体育教学能力、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参与到各种团队性的体育活动中,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良好体育专业素养和优秀的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以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和大众健身需求。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一个严格的专业课程基础体系作为支撑。
该体系应该由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体育教学法课程、体育心理学课程、运动训练科学课程等构成。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和素养上全面发展。
二、教学实践环节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加强。
这是因为体育教育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和技能。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中小学等地方开展校园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和教学能力。
三、教育模式革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教育模式的革新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高校可以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升级教学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在线课程等创新手段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高效。
四、师资力量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团队的支持。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教学队伍。
这些教师应该具备体育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背景,持续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实际就业能力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际就业能力的人才。
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育模式革新等方面要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体育产业的相关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践、教育模式革新、师资力量加强和实际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并且秉承着专业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体育艺术心得体会
体育艺术心得体会引言体育和艺术既有相互独立的特点,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通过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我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身体,培养才艺,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体育和艺术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体育体育是一项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培养个人品质的活动。
我个人热爱各种体育运动,不仅因为能够锻炼身体素质,更因为它对个人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坚韧的意志。
在体育训练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长时间的训练、身体的疼痛等等。
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取得进步。
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生活中同样重要,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体育活动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很多体育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例如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
通过体育活动,我学会了与他人相互协作,互相支持,以团队的力量完成各项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样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的效能。
最后,体育活动也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通过体育锻炼,我提高了体力和耐力,增强了免疫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和伤害的风险。
能够保持健康的体魄,使我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艺术与体育不同,艺术更加注重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
我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所涉猎,例如音乐、舞蹈、绘画等等。
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我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艺术让我学会了倾听和表达。
在音乐方面,我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中,学会了聆听音乐的细腻之处。
在舞蹈和绘画方面,我通过各种动作和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学习艺术,我意识到表达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只有真正倾听和表达,才能够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心灵连接。
其次,艺术能够开阔我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音乐方面,不同类型的音乐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启发。
在绘画方面,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我可以看到世界不同的颜色和形式。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但应试教育成为我国主要教学方式,体育作为“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体育专业人才再一次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为了提升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少高校纷纷采取有效的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忽视人文思想培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必将限制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1.1体育专业逐步得到重视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1].随着这一要求逐步推广与实践,体育专业也改变了“副课”的地位,开始得到学生及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对学生健康的价值,通过开设足够的体育专业,帮助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与运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新课标还规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爱好,更好地完成体育专业设立的目标.1.2未能与其他课程很好地融合虽然体育专业目前已经专业化、规范化,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接受相当一部分的理论课程,以更好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及应用.即便是在体育专业中,学生还是需要接受一定的人文学习,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我国长期“重文轻武”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专业缺失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的配合.人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无法配合体育专业课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文化课不重要”的概念.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3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就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而言,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如此会导致一些人才放弃学习体育专业,而改其他专业.这在无形中会让体育专业错失掉一大批人才.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学校的体育师资均呈现饱和状态,体育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虽然健身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但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同时伴随着社会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化,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3].以健身教练为例,除了日常的健身客户需求,还有针对客户一对一的服务课程.如何平衡日常课程与一对一课程的时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大众化的健身要求和单一客户的具体要求,都是健身教练工作的重要内容.2.1忽视对体育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我国提起体育专业,大多数人会想到体育专业学生在某个体育项目中非常擅长,如长跑、跳远、跨栏等,很少会将之与身体素质、体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过于注重学生的生物方面的效能,而学生对于运动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4].以足球为例,大多数人对足球的理解是用脚来控球,传球,然后射门得分即可.但除了个人对于足球的控制能力,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防守与进攻的策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对方防守的漏洞、守门员的不足,都是足球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常在一个球队内,并不会过分注重一个球员的个人素质,而是注重提升整个球队的应变能力、防守和进攻的能力.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我国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解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体院专业的重要性,但要想改变人们对体育专业固有的偏见和看法,在真正意义上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升,将体育专业作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2更重视体育的竞技性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运动,因此在体育比赛中就一定会分出名次.虽然我们都清楚体育精神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使之更高、更快、更强,但人们还是会过多关注获得冠军的体育运动员.如此必然会导致体育专业中出现“重物轻人”的现象,专业教育的内容也会以更多的体育训练为主,而忽视对专业人才的人格塑造与培养,这将限制住体育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如在奥运会中,人们对于国家金牌数量和比赛冠军往往给予过多的关注,对于有能力拿到冠军却失利的运动员往往会发出严重的苛责.在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因为脚伤退赛,责备声铺天盖地袭来,甚至传出“刘翔假退赛”的阴谋论.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冠军,教练郎平就说:“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能因为女排赢了才关注女排精神.”体育训练是非常辛苦并且枯燥乏味的,体育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足够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及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应对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能稳定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如果仅仅局限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上,很容易局限住自身发展,逐步失去进步的空间.2.3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缺陷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一直将“体育”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过多重视对体育动作的教授,照本宣科地讲述体育动作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的教育.这一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现今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系统,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人才均不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只侧重对体育成绩、技术和动作的训练[6].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体育专业人才也将很快被淘汰.如当前热门的健身行业,健身教练不仅要了解动作的规范度和解析度,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出相关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从多方面帮助客户达到预定的健身目的.如减肥的客户可以指定难度系数低且能够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动作,日常饮食要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增肌的客户要根据其肌肉的整体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日常饮食注重蛋白质的摄入.这些都属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但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动作训练与讲解而学习到的.2.4体育专业的人才来源过于局限性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中,当学生文化课的分数不够时,可以通过一些体育特长类加分.而为了应对体育考试,学生不得不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巩固.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由于体育专业对于文化课程的分数要求并不高,使人误认为体育专业生不需要足够的文化知识,误导学生忽视文化课程.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就对体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四肢发达的人,大多头脑简单.对于他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的期待,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发展自身其他爱好的积极性.2.5学校、教师及学生“偏专业”的思想严重在体育专业中,学校很少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过多重视在赛事中所获得的成绩.加上我国教育尚未对体育专业教学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社会上对于体育专业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学校“偏专业”的思想[7].学校作为推动体育专业人才全面培养中的主要力量,都不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将大大阻碍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体育专业,自身就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重物轻人”思想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教师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按照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学生.如此阻碍了体育专业教育的完善和全面化.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当前教育体系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能力不够,无法更好地改善这一情况,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有调查发现,大多数体育专业人才都能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及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8].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即便他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没有足够的有效办法提升.加上日常学习中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与其他爱好的培养上.而长期对于文化课的轻视,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惧怕”看书与考试.所以,仅凭学生自己是很难实现全面发展的.3.1改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10].高校要改变以往对体育专业的认识,改变对体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理念,认识到“博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文思想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影响,才能推动并逐步完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领导必须了解,赛事成绩和名次虽然代表学校和学生自身的荣誉,但不能作为学生一生的目标.了解并实践真正的体育精神,才应该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3.2加大人文科学与体育专业学科的融合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生物学科为主,旨在加深学生对体育动作及相关的肌肉变化的理解,而忽视了文化课程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人文科学中包括思想教育、文明礼貌及必要的社会知识,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的含义和意义.在面对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训练,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11].如在学习健美操或体操等课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动作,还要培养出良好的气质、姿态和举止.人文科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内心精神与素质的培养,是“内修”.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让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向全面化、高素质的方向转变.3.3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中,就很难再拿出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校要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占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中的学习中.由于体育专业课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可以将其与文化课程分开上[12].如周一、周三和周五为体育专业课程,周二和周四专门安排文化课.如此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吸收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所学的知识,也保证了两类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3.4重视学生对文化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运用科学安排体育专业和文化知识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完全吸收与实践.除了常规的测试外,教师还要注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体育专业教师和文化课程教师要多沟通,让课程能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状态[13],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感受到文化课与体育专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如学生在学习某项体育动作时,文化课程的教师能够就该项体育项目和动作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体育运动背后的故事,继而加深对体育动作的了解与体会,达到提高体育运动效果的目的.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与高素质的提升.但受到我国教育体系与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对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培养和素质培养.单一的体院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同时一味地追求体育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势必将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热爱与激情消耗殆尽.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实施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应将体育专业人才作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去看待,去培养,注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内外兼修”.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体育人才,才能让体育人才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作者:刘彦忠王志楠单位:1.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2.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思考
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思考
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
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舞蹈理论、舞蹈技术、舞蹈表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
还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
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还可以引入实地考察、实践教学和实训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
3. 师资力量的提升: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需要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高校应该
注重引进具有丰富舞蹈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以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 实践基地和资源的建设: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需要拥有良好的实践基地和教学资源。
高校应该建立舞蹈实验室、舞蹈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先进的器材和设施,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和实际演出。
5. 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了解行
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可以通过与舞蹈学院、舞蹈团体和
企业等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实习、实践和就业指导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
会和发展机会。
总之,高校体育舞蹈人才培养应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内
容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为学生构建一
个全面发展的培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之我见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伴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对于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同体育院校艺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是不同的,要想提高不同群体体育院校艺术人才的质量,高等体育院校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针对专业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层教学。
本文主要研究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现状,针对出现的体育艺术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策略,为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研究探讨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体育教育政策的改革,我国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了体育院校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品质、高质量的优秀体育人才。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模式的选择以及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满足社会以及国家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
只有开展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才可以根据不同体育人才的体育个性进行培养,进而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本文主要研究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必要性,探讨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策略,为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开展提供借鉴。
1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必要性
目前来看,高等体育院校进行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有必要的,无
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项目本身的发展来看,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迫切性以及必要性。
首先,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讲。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不仅如此,人们的余暇时间也是越来越多,如何更充分的利用这些余暇时间,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体育艺术类项目由于具有娱乐性、健身性以及观赏性,可以直接满足广大人们群众的实际需求。
因此,高等体育院校进行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从项目本身的发展来看。
体育艺术类项目与其他类型的项目不同,它的表演性、互动性、积极性的因素极为吸引人。
社会对于体育艺术类项目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体育类市场发展越来越宽阔,体育艺术类项目需要更多的体育艺术专业设计以及组织编导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艺术类项目人才其实是一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高等体育院校只有更好的将艺术人才的实践培养与理论培养相结合,突出体育艺术类项目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以及指导性,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以及项目发展需求。
2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策略
2.1 三位一体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为适应当前体育艺术发展需求,不仅仅开设了关于体育艺术的理论课,而且还开设了关于体育艺术的实践课。
在实际的体育艺术课程开设过程中,大部分院校还结合本学校的舞蹈专业以及体育平台所具有的优势,对于体育、舞蹈、音乐基础等课程进
行设置,因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育艺术课程。
另外,为了突出高校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的特色,高校体育学院将音乐、体育与舞蹈相结合,使得这种艺术相融合,实现了三者的融合化。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艺术教学质量,高校还加强了体育艺术老师的选拔与培训,打造实力派的体育艺术教师队伍,从而提高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质量。
2.2 因材施教特色规划
社会对于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不同,加上不同的体育人才个性以及实际体育发展方向不同,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质量,高等体育院校需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需求,对体育艺术层次进行划分,根据不同的艺术需求,以及学生的艺术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体育艺术专业。
在体育艺术专业分类方面,北京体育大学做的相当的好,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将本学校的体育艺术专业分类为健美操、舞蹈、艺术体育以及体育舞蹈等四个专业发展方向,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差异性。
再举例来讲,天津体育学院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其体育艺术学院成立了艺术体操队、技巧拉拉队、舞蹈拉拉队以及体育舞蹈队、舞蹈团等七个主要的专业团队。
有关学校完全可以借鉴北京体育大学以及天津体育学院的做法,对体育艺术专业进行专业设置。
2.3 赛事先导评价体系
为了适应全国各种赛事对于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大多数的高等体育院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条件,建立了高水平的表演以及竞赛团队,这样从而进一步体现了体育艺术的本质要求。
目前来看,在赛事先导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沈阳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著名的体育院校。
他们都在自己的学院设置了专业的体育表演系,尤其是在体育艺术表演方面,在全国各大体育艺术表演大赛中,基本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高了体育艺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
2.4 服务社会培养宗旨
国家以及社会对于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是集表、教、编为一体的实用性人才。
这种体育性人才在服务社会、服务社区以及服务俱乐部等方面都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同时,通过培养集表、教、编为一体的实用性人才,还可以进一步为体育艺术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不同地区对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体育艺术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较高。
很多地区的体育艺术院校可以与当地的大型企业合作,在体育艺术人才就业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艺术人才分层培养的探索过程中,要以社会需
求为动力,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课程建设为核心,比赛表演和社会实践为基地,优秀体育艺术的表演和编导为品牌,精品特色为目标,学生身心健康、实现自我为宗旨,走优化、发展、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之路,即“健康快乐为本、引领时尚运动,拓展实践基地、打造体艺人才”。
高等体育院校应该深入研究当前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创新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策略,为其他高校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丽娜.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 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3] 王笑梅,李荣日.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5-118.
[4] 许铭.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J].体育学刊,2011(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