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理、工专科各专业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成人、网络教育学院先修课程:高中数学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2的内容为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本课程是非数学类理、工科专业及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基础课,它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计算机日益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使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为理工科及经济、管理类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数学工具。

线性代数着重学习在应用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理论等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线性代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与此同时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此外还能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事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线性代数后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电路,信号与系统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测量学,文献管理,静力学,运动学,数学建模,经济管理,经济学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管理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要求具备《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先修课程,并掌握行列式、矩阵、排列组合和微积分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可为学生后续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随机过程》、《决策风险理论》及相关专业课夯实基础。

非线性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非线性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非线性光学课程教学大纲《非线性光学》课程教学大纲一、《非线性光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8131102(二)课程英文名称:Non-linear Optics(三)开课对象: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四)课程性质:非线性光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介于基础与应用之间的学科,随着实验与理论研究的深入,它儿乎在所有科学领域中都获得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除了讨论非线性光学的理论基础外,还主要介绍在非线性介质中产生的各类非线性光学现象,并且注意介绍与光通信及光电子有关的最新进展,是通信及其光学各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

(五)教学目的:了解有关非线性光学的基本现象及其物理描述,为学生今后在本领域或相关领域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讲述了非线性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主要内容包括二阶和三阶的各种非线性光学现象,并介绍了在激光态非线性光学、光学双稳性、光学混沌、自聚焦、光孤子和全光开关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6学时分数:2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绪论2 2第二章介质的非线性极化4 4第三章光学三波耦合过程4 4第四章光学四波耦合过程4 4第五章非线性折射率效应8 8笫六章非线性光散射6 6笫七章非线性光吸收与光折射8 8合计36 36 (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研究非线性光学的意义和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知道非线性光学的应用领域。

1、了解研究非线性光学的意义。

2、了解非线性光学的发展及其发展趋势。

3、明确非线性光学的应用领域。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研究非线性光学的意义第二节非线性光学的发展第三节非线性光学的应用考核要求:1、非线性光学的分类(识记)2、非线性光学的应用(领会)第二章介质的非线性极化教学要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在不同非线性介质中传播时波动方程,掌握极化率的定义、性质和物理意义,重点掌握极化率实部和虚部的关系,以及与极化率实部和虚部相对应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文):大学物理(A)课程名称(英文):University Physics(A)2、学时/学分:128学时/8学分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4、面向对象:工科各专业5、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高景《大学物理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吴锡珑《大学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性质和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及它们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求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

学好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本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因而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理学

理学

x = a 0 .a1 a 2 ⋯(a n − 1)9999 ⋯ ;对于正整数 x = a 0,
对于负有限小数( 记 x = ( a 0 − 1).9999 ⋯ ;对于负有限小数(包括负 表示为无限小数, − y 表示为无限小数, .规定 0 = 0.0000 ⋯ 规定, 规定, 的问题 实数 : 一 定的无限小数 此规定下,如 此规定下, 实 的
记为
y < x )。
规定: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 规定 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对于负实数 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
x, y ,若按定义1有 − x > − y ,则称 y > x 若按定义1
实数的有理数近似表示 定义2 定义2 设 x = a 0 .a 1 a 2 ⋯ a n ⋯ 为非负实数,称有理数 为非负实数,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品 牌 课 程
∀a , b ∈ R, a = b ⇔ ∀ε > 0, a − b < ε .
∀ε > 0, a < b + ε ⇒ a ≤ b
示 . 有 性 ,
ε = a −b
绝对值与不等式(分析论证的基本工具) 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分析论证的基本工具)
a, a ≥ 0 1. 绝对值定义: a = 绝对值定义: − a , a < 0
r 满足 x > r > y
西 南 科 技 大 学 品 牌 课 程
实数 1. 则 两个实数 2. ( 有
:
实数 ):
则 数 为 两个实数 满足
实数 :
a < b, a = b , a > b .
3. 实数大小有传递性,即 a > b, b > c ⇒ a > c 实数大小有传递性, 4. Achimedes性: ∀a, b ∈ R, b > a > 0 ⇒ ∃n ∈ N 使得 na > b 性 5. 稠密性 两个不等的实数之间总有另一个实数. 稠密性:两个不等的实数之间总有另一个实数 两个不等的实数之间总有另一个实数. 6. 实数集的几何表示 ─── 数轴 实数集R与数轴上的点 数轴:实数集 实数集R 有 一一 .

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课程负责人填写)

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课程负责人填写)

附件6: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s Culture课程编号:168900020课程类别:人文与社会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1学时: 16 (其中: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年级所有专业开课部门:理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说明本课程在学生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学习该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描述课程的归属知识领域。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单元名称(学时)[知识点][重点][难点][基本要求]1、识记:基本名词术语、概念等2、领会:基本原理和方法等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或解决的简单问题等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或解决的较复杂的问题等[学时分配](二)实验学时部分[实验教学环节作用及目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标准] [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及实验类型]3、主要仪器设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描述使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需覆盖各章节全部教学内容考核形式:考试/考查成绩评定:说明采用何种考核方式,成绩构成包含哪些项目,各占多大比例六、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书目名称、版次、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应列出,格式如下: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七、大纲说明八、审核意见课程负责人签字:专业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分管院长签字:执行日期:。

2014年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春季课表

2014年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春季课表

线性代数B
32
线性代数B
32
线性代数B
32
高等数学A2
96
数学物理方法B
64
高等数学B2
64
高等数学B2
64
大学物理A1
64
大学物理A1
64
电路分析A
56
高等数学A2
96
大学物理B1
48
大学物理B1
48
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64
微电子技术
4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2
高等数学B2
64
线性代数B
32
线性代数B
主讲教师 毕鹏 毕于铁 陈剑 陈静 陈静 陈俊学 陈宁 陈宁 陈炜 陈炜 丁玉才 范云霞 范云霞 范云霞 付英贵 郭晓波 郭晓波 韩艳玲 胡波文 胡波文 胡波文 胡葵 胡葵 胡葵 蒋艳群 蒋艳群 蒋艳群 蒋勇 康晓蓉 康晓蓉 邝向军 邝向军 邝向军 雷国雨 雷国雨 李红霞
课程
理论学时实际人数周次
程序设计(计算软件) 48 171 01-12
176 01-16 2
150 01-16 2
166 01-16 2
88 01-16 3+3
174 01-16 2+2
第一讲(2节) 东1110
155 01-16 2+2
第一讲(2节) 西6104
174 01-16 2+2 第一讲(2节) 西6104
215 01-16 2+2
第四讲(2节) 西6102
3
第二讲(3节) 西6104
3
2+2 第四讲(2节) 东3210
3+3
第二讲(3节) 西6102
2+2

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学期)

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学期)
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学期)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学时
PH004 (Course Code)
(Credit Hours)
51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大学物理 (英文)University Physic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 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University Physics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students who will be th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in future. It is designed for two semesters. Students will learn classical mechanics, electromagnetism, thermal physics, physical optics and modern physics systemically in one year. The mathematics of calculus is required. The goals of this course are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laws and know how these laws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many problems and how physics is relevant to modern applications in the world around them.

2014-2015-2年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本科生课表

2014-2015-2年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本科生课表

周一
芦长玲 芦长玲 芦长玲 鲁静华 鲁静华 罗原 罗原 马娟 马娟 马佩杰 马佩杰 马延琴 马延琴 马延琴 倪英俊 倪英俊 倪英俊 倪英俊 邱荣 邱燕红 邱燕红 任学藻 宋莉莉 宋莉莉 宋莉莉
161990090-008 161990090-009 161990090-016 161990022-018 161990022-019 161990022-017 161990022-034 163990830-001 163990410-001 161990101-003 161990101-009 161990111-002 161990111-004 161990111-007 161990022-008 161990090-018 161990090-019 168900010-B01 163990122-001 161990172-005 161990172-006 163990371-001 161990022-015 161990022-016 161990022-030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4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6 01-14
第一讲(2节) 西4101 第三讲(2节) 西6204
姓名
选课代码
人数
课程名称
周学时 理论学时 起止周
周一
毕鹏 毕于铁 陈剑 陈俊学 陈宁 陈宁 陈炜 陈炜 丁玉才 丁玉才 丁玉才 范云霞 范云霞 范云霞 付英贵 郭晓波 郭晓波 韩艳玲 胡波文 胡波文 胡波文 胡葵 胡葵 胡葵 贾连宝

《DSP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DSP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DSP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2314501【英文译名】: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适用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学分数】:3【总学时】:48【实践学时】:32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1.课程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DSP芯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DSP芯片的应用;熟悉DSP芯片开发工具及使用;掌握DSP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具备独立从事DSP应用开发的能力。

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学和通信及自动化等多种学科的专业选修课程。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DSP的应用特点和应用场合。

2.掌握DSP芯片的CPU结构原理和硬件体系结构。

3.掌握DSP系统设计的过程和步骤,掌握软硬件的设计和应用系统的开发难点和要点。

4.掌握DSP算法优化的基本技术和策略。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

后续课程:无。

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DSP概述知识点:DSP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合、特点等。

TI的DSP的分类和应用特点。

DSP系统的设计过程,DSP芯片的发展、分类、选择。

DSP芯片的未来及应用。

重点:TI系列DSP的应用和分类;DSP系统设计过程。

难点:DSP系统设计过程。

第二部分:DSP硬件体系知识点:DSP芯片的体系结构、硬件开发和电路设计。

DSP的CPU结构、存储器、片内外设、EMIF等;DSP电路系统中的各种电路设计、抗干扰技术1等。

重点:DSP芯片的CPU的结构和原理、外设的使用;硬件电路的设计。

难点:CPU的结构和原理;外设的配置和使用。

第三部分:DSP软件体系知识点:CCS集成开发环境及其开发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汇编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宏汇编指令、伪指令等;C语言程序设计、优化等。

重点:C2000、C5000汇编指令系统、寻址方式;C语言程序设计和优化。

难点:寻址方式;C语言优化。

第四部分:DSP应用系统知识点:DSP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算法优化过程和要点,语音处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控制领域的控制算法优化和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314027【英文译名】: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学分数】:3.5【总学时】:56【实践学时】:0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数学专业必修课程,是数学理论应用在专业上的具体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类型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会用常微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生应用相应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建立一些简单的微分模型,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应方面工作提供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常微分方程是数学学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作为其先修课程,也是数理方程的先修课程。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18学时)主要内容:初等积分法基本要求:1.理解常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的定义、微分方程的阶、线性与非线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解(隐式解)和通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特解的概念、定解问题的分类、一阶微分方程的积分曲线等基本概念;2.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方程的求解方法;3.掌握齐次方程及典型的可化为齐次方程的方程的求解方法;4. 掌握一阶线性的常数变易法;5. 掌握全微分方程的判定及解法,理解积分因子的概念,并会求特殊方程的单变量积分因子;6. 会求解典型的一阶隐式微分方程;7. 会用降阶法求解一些典型的高阶微分方程;8. 通过一些具体实例了解一阶微分方程的一些应用。

第二章(10学时)主要内容:微分方程的基本定理基本要求:1.了解微分方程的几何解释;2.了解存在唯一性定理及其证明思路,理解定理的条件和结论;3.了解延展解与不可延展解的定义及两个比较定理;4. 理解奇解和包络的定义,会求简单一阶方程的奇解和包络;5.了解解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和解对初值的可微性定理。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近代物理学,经过百年的发展,其原理和方法已深入到自然科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以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如光电子技术、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低温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等,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近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知识构件,也是21世纪进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高新技术开发所必备的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
Δ红外探测器
*红外系统结构
*红外非线性物理导论
*混沌
*分形与分维
孤波和孤立子
*自组织理论导论
第七章新能源技术(2学时)
能源概况
*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新能源开发简介
第八章材料科学与技术(4学时)
概述
*材料科学的物理基础
*材料体系的分类
*新型材料及其应用
课程考核形式与要求:
主要有以下七大知识模块:
1、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基础包括狭义相对论运动学、动力学、广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和实践检验、现代宇宙学、恒星、太阳系和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等。使学生了解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认识宇宙世界。
2、量子力学基础包括热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氢原子光谱等现象中的量子效应和薛定谔方程及其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一维势垒、谐振子、氢原子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通过介绍近代物理学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以及近代物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们初步了解近代物理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近代物理对高新技术的作用、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内容包括相对论、量子论、激光物理与技术、红外物理与技术、非线性物理、新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等,是大学物理经典部分的后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今后开展高新技术研究打下基础。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课程-物理化学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课程-物理化学

将 p = 101.325 kPa , p 得液相组成为
A=
54.22 kPa , p =136.12 kPa代入上式,
(1)理想液态混合物,A,B 均适用于拉乌尔定律。以 xB, yB分别 代表气、液两相平衡时的液相和气相组成。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西南科技大学
§ 6-2 杠杆规则
pA pA x A pA (1 xB ) pB pB xB p pA pB pA ( pB pA ) xB
n n(α ) n( β ) B 的 总 摩 尔 数 与 计 算 方无 关 法 n xB n(α ) xB (α ) n( β ) xB ( β )
n(α ) n( β ) xB n(α ) xB (α ) n( β ) xB ( β )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西南科技大学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西南科技大学
§ 6-1个变量。 自由度数 = 总变量数 –方程式数 设在平衡系统中有:S 种化学物质,分布于P 个相中, 且在各相中各物质分子形态相同。
要确定一个相的状态需要:T、P、(S-1)种物质的相对含量 总变量数:因为平衡各相的T、p相同,故确定整个系 统的状态的总变量数为:P(S-1)+2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西南科技大学
§ 6-1
相律
例3:在一个密闭抽空的容器中有过量的固体 NH4Cl, 同时存在下列平衡:NH4Cl(s) = NH3(g) + HCl(g) 2HCl(g) = H2(g) + Cl2(g), 求:此系统的 S、R、R´ 、C、P、F ? 解: S = 5,R = 2 p(NH3) = p(HCl) + 2p(H2); p(H2) = p(Cl2) 因为它们在同一相,浓度又成比例。 R´ =2 , C= S – R – R´ = 5 – 2 – 2 = 1, P = 2, F=C–P+2=1–2+2=1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授课教案§4.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

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授课教案§4.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
Pt dn 光 dE , it dQ e dn光 , i t DPt , D e hv dt dt hv dt dt
1、温差电效应在应 用中有哪些优点?2、 热释电效应的基本 过程是什么? 3、光电转换主要有 哪些规律? 热释电效应 4、作业 P161 4.1, 4.2
共3页 第5页
《光电子技术》§4.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教案
主讲:周自刚
共3页 第2页
《光电子技术》§4.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教案
二、光电发射效应 在光照下,物体向表面以外的空间发射电子(即光电子)的现象。 能产生光电发射效应的物体,称为光电发射体,在光电管中又称为光阴 极。 爱因斯坦方程: Ek h E 截止波长: c ( m) 三、光电导效应
讲授内容及板书、板画
主讲:周自刚
共3页 第1页
《光电子技术》§4.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教案
课前思考
(1)当你远离家时如何防盗并及时报警? (2)在大型石化工厂里如何知道险情并及时排除? 光电探测器——能把光辐射量转换成另一种便于测量的物理量的 器件。 一、光子效应和光热效应 1. 光子效应
1、引导学生思考要 探知一个客观事物 指单个光子的性质对产生的光电子起直接作用的一类光电效应。探 的存在及其特性, 一 般是通过测量对探 测器吸收光子后,直接引起原子或分子的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光子能 测者所引起的某种 效应来完成的。 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 2、引出光电子技术 领域的光电探测器 特点:光子效应对光波频率表现出选择性,响应速度一般比较快。 的实际意义。 3、光子效应和光热 2. 光热效应 效应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探测元件吸收光辐射能量后,并不直接引起内部电子状态的改变, 而是把吸收的光能变为晶格的热运动能量,引起探测元件温度上升,温度 上升的结果又使探测元件的电学性质或其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特点:原则上对光波频率没有选择性,响应速度一般比较慢。 (在红外区,材料吸收率高,光热效应也就更强烈,常用于红外线 辐射探测。 )

岩石力学(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大纲.doc

岩石力学(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大纲.doc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岩石力学》是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是应用必要的力学知识研究岩体的力学特性以及工程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是从事岩石工程施工、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必修掌握的。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强度理论;掌握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和岩体的力学性质;掌握地下工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采场、隧道地压和位移的计算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岩体力学试验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原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测定方法和设备;具有利用岩石力学知识建立岩体工程问题的力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岩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岩石和岩体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不同类型的岩体或处于不同地质构造环境的岩体,其力学行为是不相同的;2、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岩体力学特性及其测定方法;3、熟练掌握岩石的强度理论,正确分析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正确运用强度理论进行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4、深入理解结构面的力学效应,掌握结构面对岩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5、能正确进行岩体结构分类和岩体工程分类;6、了解岩体的流变特性,岩体的各向异性,以及岩体初始应力分布状态及测试手段;7、掌握地下工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矿井、隧道围岩压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方法;8、掌握采场地压分布规律及围岩破坏规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地质学》。

四、课程内容(内容体系、结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包括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岩体分类;岩体的初始应力及其测量;地下铜室围岩应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采场地压。

具体教学内容分如下七章。

第一章绪论基本知识点包括:岩石与岩体的界定;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岩体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岩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西南科技大学培养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培养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培养方案1. 引言西南科技大学培养方案是针对本科生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计划的一份指导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南科技大学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选择、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目标。

2. 专业选择西南科技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学科门类和专业方向供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在选择专业时,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等因素。

3. 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指提供学生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科学基础课程,以及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政治、经济、心理学等。

学生需要在前两个学年中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

3.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指与学生所选择专业相关的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涵盖该专业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择的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专业领域并提升专业能力。

4. 学分要求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单位,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

西南科技大学规定学生需要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才能毕业。

具体学分要求如下:•基础课程:学生需要完成相应数量的基础课程,获得一定学分。

•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

•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参加实践课程,如实习、社会实践等,并获得一定学分。

•公共课程:学生需要修读一定数量的公共课程,如体育、艺术、语言等,并获得相应学分。

5. 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学生根据培养方案来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课程安排。

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个人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和学习目标等。

学习计划有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6. 学术规范西南科技大学要求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学术诚信、尊重知识产权等。

学生在完成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等时应遵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并正确引用他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发光与光伏器件》课程教学大纲(Semiconductor Emitting and Photovoltaic devices)
课程编号:163990700
学分:3
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 0 )先修课程:固体物理
后续课程:光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专业
开课部门:理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半导体发光与光伏器件》是光信息和应用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介绍半导体发光的基本理论和及其在器件上应用,以及介绍光伏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在器件上的应用。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发光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了解半导体发光器件发光在照明、灯源、显示、探测领域的应用;掌握光伏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对光伏产业链有个系统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异质结的定义及分类(1学时)
[知识点]
异质结基本概念、异质结基本关系式、能带带阶的交换性和传递性、反型异质结的主要公式、同型异质结的主要公式。

[重点]
异质结的分类、能带带阶的交换性和传递性、突变同型异质结和反型异质结的区别。

[难点]
异质结的能带图、异质结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反型异质结和同型异质结之间的主要公式。

[基本要求]
1、识记:异质结基本概念、异质结基本关系式;
2、领会:能带带阶的交换性和传递性;突变同型异质结和反型异质结的
区别;
3、简单应用:画出不同类型异质结的平衡能带图。

[考核要求]
1、异质结基本概念、异质结基本关系式;
2、能带带阶的交换性和传递性;突变同型异质结和反型异质结的区别;
3、作出不同类型异质结的平衡能带图。

第2章异质结电学性质(3学时)
[知识点]
突变反型和同型异质结的电流输运机构、突变异质结的电容和电压特性、反型异质结的注入特性。

[重点]
突变反型和同型异质结的电流输运机构、影响尖峰势垒的因素、突变异质结的电容和电压特性。

[难点]
反型异质结的超注入特性、电流输运机构中的扩散模型、发射模型。

[基本要求]
1、识记:异质结中存在的几种电流输运机构;
2、领会:几种电流输运机构的物理机制;扩散模型须满足的四个条件;
3、简单应用:能画出不同电流输运机构的示意图;
4、综合应用:能判别不同类型异质结电流输运机构中的I-V曲线特点。

[考核要求]
1、记住异质结中存在的几种电流输运机构;
2、影响尖峰势垒的因素、突变异质结的电容和电压特性;
3、作出不同类型异质结的平衡能带图;
4、判别不同类型异质结电流输运机构中的I-V曲线特点。

第3章异质结能带图(3学时)
[知识点]
突变反型和同型异质结的能带图结构、受界面态影响的能带图、缓变异质结的能带图。

[重点]
突变反型和同型异质结的能带图。

[难点]
受界面态影响的能带图、缓变异质结的能带图。

[基本要求]
1、识记:一些常见半导体室温下的材料参数(禁带宽度和电子亲和能);
2、领会:基于Anderson模型的能带图的画法;
3、简单应用:能画出受界面态影响的能带图和缓变异质结的能带图;
4、综合应用:能画出两种具有不同材料参数关系的半导体形成的异质结能带图。

[考核要求]
1、受界面态影响的能带图和缓变异质结的能带图;
2、两种具有不同材料参数关系的半导体形成的异质结能带图。

第4章异质结光电特性(3学时)
[知识点]
反型异质结光电特性、同型异质结光电特性、发光辐射跃迁。

[重点]
反型异质结的伏安特性、反型异质结光谱响应的窗口效应、发光辐射跃迁的主要形式。

[难点]
同质结界面附近,导致光生电流的主要激励过程。

[基本要求]
1、识记:反型异质结光谱响应的窗口效应、发光辐射跃迁的主要形式;
2、领会:反型异质结的伏安特性;
3、简单应用:能读懂异质结光谱响应图。

[考核要求]
1、反型异质结光谱响应的窗口效应和发光辐射跃迁的主要形式;
2、反型异质结的伏安特性。

第5章半导体激光器(9学时)
[知识点]
半导体激光器的原理和结构、异质结在激光器中的主要作用、量子阱和超晶格的光学特性、量子阱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重点]
半导体激光器的原理、异质结在激光器中的主要作用、量子阱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
量子阱和超晶格的光学特性。

[基本要求]
1、识记:半导体激光器和量子阱激光器的结构、异质结在激光器中的主要作用;
2、领会:半导体激光器和量子阱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3、简单应用:根据激光器的结构说明其工作原理。

[考核要求]
1、半导体激光器和量子阱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异质结在激光器中的主要作用。

第6章半导体发光二极管(10学时)
[知识点]
半导体LED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LED的电学性质和光学特性、提高LED
内量子效率和光逸出效率的措施;高亮度LED和白光LED的制作原理及相关工艺。

[重点]
LED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提高LED内量子效率的措施、提高LED光逸出效率的措施。

[难点]
半导体LED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

[基本要求]
1、识记:LED的基本结构;制作高亮度LED和白光LED的相关工艺;
2、领会:LED的工作原理、提高LED内量子效率和光逸出效率的措施;
3、简单应用:根据LE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释各种提高LED内量子效率和光逸出效率的措施的原因。

[考核要求]
1、LED的工作原理;
2、提高LED内量子效率和光逸出效率的措施;
3、LED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

第7章半导体光电探测器(10学时)
[知识点]
光电转换机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电学特性;半导体光电器件光谱响应、效率、灵敏度、噪声与器件物理的关系;半导体异质结光电器件机理。

[重点]
半导体光电转换机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半导体光电器件光谱响应、转换效率、噪声;光生载流子产生及输运的物理过程、物理图像。

[难点]
光电器件转换效率、噪声与器件物理。

[基本要求]
1、识记:半导体光电器件基本结构;
2、领会:光电转换机理;半导体异质结光电器件机理;
3、简单应用:了解半导体光检测器的基本参数的意义。

[考核要求]
1、半导体光检测器的基本参数及其意义;
2、半导体光电器件基本结构和半导体光电转换机理;
3、半导体光电器件光谱响应、转换效率、噪声;
4、光生载流子产生及输运的物理过程。

第8章半导体太阳能电池(11学时)
[知识点] 太阳光谱与太阳常数、同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太阳能电池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考虑、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级联(多带隙结)和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重点]
同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

[难点]
太阳能电池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考虑、太阳能电池效率减低的因素和补救措施。

[基本要求]
1、识记:太阳光谱与太阳常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2、领会:太阳能电池的材料选择和设计考虑;
3、简单应用:了解使太阳能电池效率减低的因素和相关补救措施;
4、综合应用:动手制作硅太阳能电池。

[考核要求]
1、太阳光谱与太阳常数;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2、了解太阳能电池的材料选择和设计;
3、太阳能电池效率减低的因素和相关补救措施;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建议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五、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取出试卷考试方式,成绩评定为百分制。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异质结原理与器件》江剑平孙成城;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年
2.推荐参考书: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技术和系统应用》马丁格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太阳能光伏理化基础》黄建华;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
《半导体器件物理》:(美)施敏(S. M. Sze),(美)伍国珏(Kwok K. Ng);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七、大纲说明
本门课程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该课程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应用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中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安排习题,要求学生及时、独立完成,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之目的。

撰写人:张伟审定人:XXX
批准人:XXX 执行时间:2012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