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周倩倩
来源:《东方教育》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兴趣的培养对幼儿认识、接受事物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幼儿教育;如何培养
兴趣:[interest;taste] 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泛指)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幼儿教育说难难,说不难也不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能“设身处地”,能转换角色,进入“幼儿情境”,把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之首。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龄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名幼儿对某一项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考虑其他。
兴趣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教师的教学、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者有意识的自我培养有关。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幼儿开始学习一项内容时很积极,很主动,但后来渐渐下降,甚至于愁眉苦脸。原因是虽然家长、老师觉得应该好好学,但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总是责备。诚然,兴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养,更不能替代才能,但是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这样的学生,可以尝试先展示这项内容的魅力,孩子可能就会表现出兴趣,随后再进行诱导,讲述其内涵。一名幼儿初学一项内容(如小舞蹈、儿歌),感到很困难;他坚持学习,只是因为外界因素,如老师的强制,但对内容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他主要是依靠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如果他经过努力学习,掌握了知识、技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感兴趣了,这时他不再以学习为苦,而以学习为乐了。只有在这时,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
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幼儿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幼儿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觉得“学习有味”,甚至“学习好玩”,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也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会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兴趣。幼儿的学习兴趣正是基于对知识的需要而发生的。同时,兴趣又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总是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也就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因而兴趣也就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扩大,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学习兴趣总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并通过学习的实践活动逐步地形成和发展。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也是促进今后学习的手段。
幼儿学习行动的满足感受两方面因素支配,因学得好而受到称赞、奖励,获得荣誉,这是外在因素;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和灵感,受到教益,思想开了窍,或学会某种技能,有了真本领,从而有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满足感,这是内在因素。对行动的反馈,会使由学习需要产生的学习动机、愿望得到强化,使兴趣转化为动机,或直接加强动机。这样,就形成了“需要——学习动机——学习行动——结果满足——学习兴趣”这一模式。这就是学习兴趣产生的过程。
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自由、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在幼儿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幼儿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幼儿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幼儿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充分信任幼儿,引导、鼓励和督促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于学习困难(教师应首先认为这是暂时的)的孩子要给予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没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兴趣。这样,就符合了“需要——学习动机——学习行动——结果满足——学习兴趣”这一模式。就能更好的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幼儿回答问题出色,表演只要基本准确,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且夸奖、赞许。于是这个孩子就体验到学习的快感。因此,在孩子学习时,只要有机会,就应表示赏识其成功或努力,使其获得愉快的经验。另外,老师要加强与幼儿的交往和沟通,使学生心目中产生你
是个好教师的印象,也有助于幼儿对你教的内容产生兴趣。实践也证明,某门功课或某项活动与不愉快的经验联系起来时,幼儿对它的兴趣也就失去了。比如,幼儿某项内容学得不好;每次演示错误率较高,被老师批评了。幼儿不仅对该项内容失去兴趣,还会躲着该老师,并且对这个老师教感到厌烦。幼儿会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除此之外,激发需要、明确目的、积极的鼓励、适当的比赛、教师的期望等都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当然仅仅凭以上的设境激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设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项艰巨的创造性劳动,它不仅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幼儿,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他们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幼儿的主体地位。
我们应该从幼儿的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幼儿对学习求知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