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脂(zhī) 闲暇(xiá) 绰约(chuî) 马嵬(wéi)B.修葺(qì) 联袂(mèi) 踯躅(zhí) 祠堂(cí)C.千载(zǎi) 鹧鸪(zhè) 绸缪(mïu) 玉簟(tán)D.寤寐(mèi) 歧路(qí) 江渚(zhǔ) 庑门(wǔ)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清淡、婉丽的诗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6.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在天愿作比翼鸟,。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测试:第一单元+1.3+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测试:第一单元+1.3+Word版含答案.doc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即时巩固、语基落实<.1下列字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号叫(h a o)装载(z a i)杳无音信B.凄怆(chu a ng)驰骋(ch e ng)落日余晖C.玉簟(di a n)绸缪(mi u)花自飘零D.滞留(zh i)倏忽(sh u)金衣玉食解析A项,“号”应读“ h a 0”。

C项,“缪”应读“ m o『。

D项,“金”应为“锦”。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日沦西河沦:落下。

B.欲言无予和予:同“预”,参与。

C.并力生离愁并力:合力,一起。

D.不许稍绸缪绸缪: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解析B项,予:代词,我。

答案B< 3下列诗句或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冷的风吹拂着我的衣襟。

B.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C.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排列成行的雁队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D.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友人的人影像疾驶而去的轮船,让人望远兴叹。

解析D项,这里应是“友人乘坐轮船疾驶而去,让人望远兴叹”。

4下列诗句或词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B.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解析A项,使用了对偶。

B项,使用了比喻和对比。

C D两项使用了比喻。

答案A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5 “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参考答案“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考练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考练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周练题命题人:张艳2012-11-5考试说明:1.本套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同学们细心作答。

第Ⅰ卷一、基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词语是()A.颠沛流离(pèi)踯躅(chí chú)巫觋(xí) 萦纡(yū)迤逦(yǐ lǐ)B.弹劾(hé) 风驰电掣(chè) 会稽(kuài jī)鹧鸪(zhèɡū) 凝睇(dì)C.回眸(móu) 肤如凝脂(zhī)鼙鼓(pí) 玉扃(jiōnɡ) 云栈(zhàn)D.眇眇(miǎo)袅袅(niǎo)修葺(qì) 潺湲(chán yuán) 薜荔(bì lì)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B. 两朝开济(开创,扶助)C. 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D.玉容寂寞泪阑干(黯然失神的样子)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诗人。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复习检测题一、默写填空。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宴散白居易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1)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简要赏析“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一联的表达效果。

(6分)【答案】(1)①首联表现了作者与朋友小聚之后悠闲、惬意的心情。

(2分,意思对即可)②聚会结束后,诗人送走了客人。

初秋之夜,凉风习习,月色迷人,诗人信步而归,一路上饱览秋夜的美景,感觉聚会似乎是“追着凉意”而散似的。

不然,错过了如此良宵,岂不是太可惜了。

(2分,意思对即可)(2)①颈联“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两句抓住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把夏去秋来的季节变化表现得极富诗意。

(2分,意思对即可)②诗人认为暑气消退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走的,凉爽的秋天的到来是南飞的大雁引来的。

作者用别致的造语、新奇的想象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

(11分)念奴娇·登石头城[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①,东风辇路②,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综合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组词语是()A.鼙鼓(pí)踯躅..(yǐlǐ)..(chíchú)栖鹘(qīhú)萦纡.(yū)迤逦B.满襟(jīn)楼观亭榭(guān)会稽..(zhâgū)凝睇.(tì)..(kuàijī)鹧鸪C.回眸.(móu)肤如凝脂.(shī)玉扃.(jiōng)水裔(yī) 葭苇(jiā)D.眇眇..(bìlì)..(chányuán)薜荔..(miǎo ) 袅袅..( niǎo) 修葺.(qì)潺湲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汉书》—国别体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为慷慨激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分数: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词语是A.颠沛.流离(pèi)踯躅..(yǐlǐ)..(chíchú)巫觋.(xí)萦纡.(yū)迤逦B.弹劾.(hé)风驰电掣.(chè)会稽..(zhègū)凝睇.(dì)..(kuàijī)鹧鸪C.回眸.(móu)肤如凝脂.(zhī)鼙.(pí)鼓玉扃.(jiōng)云栈.(zhàn)D.眇眇..(bìlì)..(chányuán)薜荔..(miǎo ) 袅袅..( niǎo) 修葺.(qì)潺湲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A.青冥..(向远看的样子)..(天空)浩荡不见底目眇眇B.不许稍绸缪..(开创,扶助)..(修缮房子)两朝开济C.鸟何萃.(聚集)兮萍中御宇..(统治天下)多年求不得D.天生丽质难自弃..(黯淡失神的样子)泪阑干...(很难自我放弃)玉容寂寞3、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诗人。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附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云鬓.(bìn)花颜九重城阙.(quē)渔阳鼙.(pí)鼓B.鸟萃(pínɡ)中流水潺.(chán)湲桂栋兰橑.(lǎo)C.玉盘珍馐.(xiū)镜中衰.(suāi)鬓惟有鹧鸪.(ɡū)D.红藕.(ǒu)香残未雨绸缪.(móu) 吞声踯.(zhí)躅D【解析】A阙:què;B:pín;D衰:shuā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停杯投著长风破浪酌酒自宽B.金屋妆成池苑依旧仙袂飘飘C.楼阁玲珑宛转峨眉云栈萦纡D.虚无缥渺为连理枝芷葺荷屋B【解析】A著—箸;C峨—娥;D渺—缈。

3.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写诗人饮酒而内心得到宽慰,举起酒杯表示以后再也不歌行路之难。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C【解析】C项,诗句是诗人借酒浇愁。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

“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测试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修葺.(qì)B.鸟啭..(zhuàn )C.凝睇.(tì)D.巨擘.(bò)踯.躅(chí)渲染(xuān_扁.舟(piān)鸾.鸟(luán)迤.逦(yí)回眸.(móu)碣.石(jié)砧木..(zhēn)肤如凝脂.(zhǐ)天崩地坼.(chè)云栈.萦纡(zhàn)切中.肯綮(zh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蛾眉蓬乱大相径廷坐阵指挥美轮美奂B.妨碍伺候轻歌曼舞命途多舛钩玄提要C.脉膊濒临绿草如茵要言不烦欢呼雀跃D.竣工瀛州金壁辉煌人情世故明火执杖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临洞庭水,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杜甫漂泊天涯,情怀亲朋故友,心系戎马关山,壮观之景引发的却是满腹悲凉,满腔忧愁。

B.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因为总爱发表一些石破天惊....的议论或见解,故而有“怪才”之称,其实,他的言论往往切中时弊。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5月29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危急关头,他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

B.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线路,不仅解决了跨江交通难题,而且缓解了长江一、二桥的交通压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班: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答案1、下列注音有的一是A .沛流离( pèi)躅( chíchú)巫( xí)( yū)迤( yǐlǐ).......B .劾( hé)掣(chè)会稽( kuàij ī)(zhègū)凝睇( dì).......C.回眸( móu)肤如凝脂( zhī)鼙( pí)鼓玉扃( ji ōng)云( zhàn).....D.眇眇 (miǎo ) ( ni ǎo) 修葺(qì)潺湲( chányu án)薜荔 (bìlì) .........2、下列加点解有的是A .青冥(天空)浩不底目眇眇(向看的子)....B .不稍(修房子)两朝开(开,扶助)....C.何萃(聚集)兮萍中御宇(治天下)多年求不得...D.天生自弃(很自我放弃)玉容寂寞(黯淡失神的子)泪干.....3、下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手法的一句是A .何萃兮蘋中,罾何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兮水裔?B .歌慢舞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阳鼙鼓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秦桑低枝。

当君日,是妾断。

D.沅有芷兮澧有,思公子兮未敢言。

4、下列文学常表述正确的一是A .陶渊明,晋人。

因“不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山水之,是山水田园的开者。

作品有《去来兮辞》、《桃花源》等。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些歌运用楚地的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厚的地方色彩。

C.“ ”是指《》中的《国》和《楚辞》中的《离》,它分代表了《》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开启了主和浪漫主的歌。

D .杜甫( 712- 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今河南省巩),是名人杜言的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选修一周考试题2012.12.01第Ⅰ卷(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果脯(fǔ)轩冕.(miǎn)城阙.(quē)力能扛.鼎(gāng)B.拱券(xuàn)联袂.(mâi)踯躅.(zhú)毗.邻而居(pí)C.敷.衍(fū)混.沌(hún)凝睇.(dì)累戒不改 (lěi) D.鞶.鼓(pí)躯壳.(qiào)赍.发(jī)直栏横槛.(ji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凭心而论诘屈聱牙编纂告磬B、自明得意提要钩玄孤辟暴涨C、心无旁骛日薄夕山阑干辐射D、缓歌曼舞光怪陆离宣泄起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A.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B.他游侠般出现在文坛上,又像流星般在最光亮的时候消失在天际,生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死后是声名沸扬,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

C.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D.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促进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图景日见清晰,真是大快人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等一系列工作。

B.随着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却讳疾忌医。

其实,在需要的时候,应该大大方方地向心理医生伸出求援之手。

C.能否从制度设计上保证2009年高考更公平、更公正、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将给实施新课程的省区带来直接影响。

高二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宁欣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据估测,长安城城内人口数量约为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唐初,长安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所需从业人员。

从而吸纳了一批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

唐中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

这些人口就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且主要是以京城长安和洛阳为主的大城市。

虽然史书上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乂,从事了多种经营,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日佣人”等,遗憾的是建筑工人的来源没有记载。

显然,应该有专门的建筑行业的工匠和民夫才能营造颇有规模的“窦家店”。

京城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所得回报也比从事农业生产更高。

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小商品销售业、雇佣服务业、运输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

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

还有很多流动的艺人和民间表演团体活跃在京城的开阔场地。

这些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承担了都城建设的重要任务,活跃了长安的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商业和服务业的需求,解决了随着城市发展居民日益增长和拓展的日常需求,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饮食、人力、公共卫生、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这一时期,为城市日常生活所需求的行业不仅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还逐渐向规模经营、专业化方向发展。

据《唐国史补》记载,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餐饮业就很发达,三五百人的礼席,“立待可办”;唐朝前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流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生活的需要,官府对农民和工匠居住地和户口限制的松弛,长安外来人口的涌入更多是出于主动行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回眸(móu)霓裳(shang)萦纡(yū)玉扃(jiōng)B、袅袅(niǎo)北渚(zhǔ)薜荔(bì)余袂(mèi)C、潺湲(chán)踯躅(zhǔ)谁堪(kān)汀州(tīing)D、迤逦(lǐ)绰约(chuò)临邛(qióng)眇眇(miǎo)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但令心似金钿坚但令:只要此恨绵绵无绝期恨:痛恨B、袅袅兮秋风袅袅:柔美的样子鸟何萃兮蘋中萃:聚集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泻水置平地泻:倾,倒D、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打开开启3、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新官上任三把火,饶市长下车伊始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精确扶贫工作。

②松风菊香桂影,美文至理诗心,读书节开幕式上,语文课代表率先垂范,给全校老师、同学带来不少有益的读书建议。

③数学老师将珍藏多年的《莫言文集》都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你,你可要好好阅读,并尽快璧还,让他放心。

④年轻就是力量,拼搏就是未来,积极进取的“00后”怎能做出“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的行为呢?⑤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

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灿烂。

⑥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据最新观察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这些进一步增大了实现任务目标的难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练习一、诗歌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6分)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之。

(4分)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张诗后两句分别从人的触觉、听觉、视觉来写雪。

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触觉、视觉、听觉来写雪。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

(2分)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

完成3—4题。

(6分)《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4.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2)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5-6题。

(6分)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深刻地反映了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约束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降级走上破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存在。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可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李白的天才作品确已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

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选段)5. 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3单元测试题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至三单元检测题2014-5-29第Ⅰ卷(12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扁.舟(piān) 商榷.(què) 花钿.(diàn) 渌.水(lǜ)B.当垆. (lú) 罗衾.(qīn)啼啭.(zhuàn)骊.宫(lí)C.挑剔.(tì) 搴.采(qiān)踯躅.(zhú) 皓腕.(wàn)D.江浦.(pǔ)荠.麦(qí) 缦.立(màn) 欢谑.(xüè)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凝脂回眸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绰约迤逦含情凝睇流水孱湲C.鹧鸪绸谬袅袅秋风临邛道士D.仙袂玉扃芳馨庑门逍遥容与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C.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4.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而产生了惆怅和迷惘。

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答卷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答卷及答案

周考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题(总分120分)(2014-2-2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脂.(zhī) 闲暇.(xiá) 绰.约(chuò) 马嵬.(wéi)B.修葺.(qì) 联袂.(mèi) 踯.躅(zhí) 祠.堂(cí)C.千载.(zǎi) 鹧.鸪(zhè) 绸缪.(móu) 玉簟.(tán)D.寤寐.(mèi) 歧.路(qí) 江渚.(zhǔ) 庑.门(wǔ)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清淡、婉丽的诗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班别姓名得分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5分)云鬓.()柏.森森()踯躅..()()城阙.()马嵬.坡()踌躇..()()江皋.()缭.()迤逦..()()衾.()潺湲..()()二、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14分)1、遗.余褋兮澧浦()2、姊妹弟兄皆列土..()3、云栈萦纡....登剑阁()4、柏森森()5、帝子降兮北渚.()6、出师未捷.()7、葺.之兮荷盖()三、文学常识(9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分别指_______,_______.唐代_______,_______两大诗人把这两传统推向高峰。

杜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__ .而中唐的白居易继续把现实主义发扬光大。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其中他的讽喻诗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感伤诗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 .四、默写(30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2、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3、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4、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5、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湘夫人》)6、______________,夕济兮西澨。

(屈原《湘夫人》)7、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8、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9、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10、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朱熹《春日》)11、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李清照《一剪梅》)12、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13、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测评练习

【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测评练习

长恨歌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回眸(móu) 百媚(méi) 骊(lí)宫B .鼙(pí)鼓 霓(ní)裳 花钿(diàn)C .云栈(jiàn) 萦纡(y ū) 马嵬(wéi)D .临邛(qióng) 凝睇(tì) 擘(bò)解析 A A 媚:mèi;C 栈:zhàn;D 睇:dì答案 B2.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君臣相顾尽沾衣。

B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D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解析 AC(都当“看”讲)答案 A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千乘万骑西南行B .上穷碧落下黄泉C .春宵苦短日高起D .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 A 中的“西南”,B 中的“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C 中的“苦”是意动用法,D 中无活用词答案 D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③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⑤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⑦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⑧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A .①③⑤⑥B .②④⑤⑧C .①④⑥⑦D .③⑤⑥⑧解析 排除①②⑦即可。

①“颜色”,这里指娇媚的姿容;②“可怜”,这里是“可爱”、“美好”的意思;⑦“睡觉”,这里是“刚刚睡醒”的意思。

答案 D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六宫粉黛无颜色B .缓歌慢舞凝丝竹C .温泉水滑洗凝脂D .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 D 是比喻,其它是借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检测卷一、背诵检测(25分)1、__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2、泻水置平地, _________。

___________,安能行叹复坐愁?3、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

4、,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

5、云中谁寄锦书来?,。

6、鹿们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8、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10、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12、,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13、人人尽说江南好,。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4、野哭千家闻战伐,。

卧龙跃马终黄土,。

1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二、古代诗歌鉴赏(2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10分,每小题各5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6.(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

(5分)(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5分)(二)(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余酬朱余庆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7(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组词语是( )A.颠沛流离(pâi)踯躅(chí chú)巫觋(xí)萦纡(yū)迤逦(yǐ lǐ)B.弹劾(hã)风驰电掣(châ)会稽(kuài jī)鹧鸪(zhâ ɡū)凝睇(dì)C.回眸(móu)肤如凝脂(zhī)鼙鼓(pí)玉扃(jiōnɡ)云栈(zhàn)D.眇眇(miǎo)袅袅(niǎo)修葺(qì)潺湲(chán yuán)薜荔(bì lì)解析:A.踯躅—zhí zhú。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青冥浩荡不见底(天空)B.不许稍绸缪(修缮房子)目渺渺(向远看的样子)两朝开济(开创,扶助)C. 鸟何萃兮苹中(聚集)D.天生丽质难自弃(很难自我放弃)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天下)玉容寂寞泪阑干(黯然失神的样子)解析:B.绸缪:这里是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答案: B3.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答案: B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诗人。

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不做,归隐山水之间,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解析:A.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

答案: A5.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

B.从汉代开始,陆上丝路就沿着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了东西交往的北、中、南三条基本干线;同时又由于南北边塞各民族的频繁活动,为唐代丝路向南北扩展奠定了基础。

C.古往今来,中国的首都在历史上和欧洲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

无论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的首都自古就很少变化,伦敦从“七国时代”就是英国的首都,而巴黎,在墨洛温王朝建立之时便是法国的首都,至今不变。

D.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解析:D项词序错误,“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后面。

答案: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陆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征,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

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祐(包括之前)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奇崛、拗峭等特征的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

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

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

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活法”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

“活法”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

如徐俯曾答客书云:“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

”(《清波杂志》卷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

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却说:“我自学古人。

”(周必大《文忠集》卷1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吕本中提出“活法”说后,“活法”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

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靖康之变”,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

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

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

见必闻忧国之言。

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

”(《渭南文集》卷30)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

《剑南诗篇》卷45《追感往事》云:“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

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

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

凡此种种,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摘自《文史月刊》)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 )A.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

B.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

C.社会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D.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

解析:C项属答非所问。

答案: C7.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B.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

C.从江西诗派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

D.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解析:B.主要原因是“欲自成一家”。

答案: B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能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曾几等江西诗派的诗人对他的哺育是主要原因。

B.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丰富可以使作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创作风格。

C.虽然同属江西诗派,但黄庭坚、吕本中、曾几等人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不同。

D.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后期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于其前期的创作风格。

解析:A.“主要原因”程度过重;B.“彻底”错,原文是说“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D.“完全”错,原文是说“更注重”。

答案: C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

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

”“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

”“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

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盲动焉。

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

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

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厉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

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

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

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日者:占卜。

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审查B.而亦无颠危之患危:跌倒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一瞬:时间很短D.喜为非礼之貌非礼:不礼貌解析:A.审:明白,清楚,了解。

C.一瞬:看一眼,眨一下眼睛。

D.非礼:不合礼制。

答案: B10.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入其所精业B.吾方以为吊也天下其谁非盲也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C. 诗书之陈于前D.昏昏然而行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解析:C项的“之”字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A.代词,自己/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B.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