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1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2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新课引入同学们,虽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小,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叔叔们就会用到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他们把灭火器倒过来轻轻磕一下,打开开关,马上会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罐中喷出,使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使火焰熄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的世界吧!教学过程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P117实验6-3、实验6-4,探索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活动]的制法,完成教材P118实验6-3,制备下面(1)根据课题2 中所学的CO2实验需要的CO。
2,观察、记录现象。
(2)取一瓶CO2(3)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验内容及插图,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6-4,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
[共同分析]不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6-4中发现塑料瓶瘪了。
说明CO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4)[视频]干冰升华: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Ⅱ.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师活动][设问] CO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2[猜想]学生猜测[提供信息]介绍紫色石蕊溶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自然界、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种气体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气体有什么作用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教学内容:
-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收集和检验。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相关安全知识。
-学生能够阐述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认识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说明一氧化碳的危害,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并适时给予提示。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学内容:
-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减少它们的排放,保护环境。
-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讨论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和检验方法尚不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实验技能。
3.学生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知识较感兴趣,有利于教师引导他们关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4.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善于探究和质疑,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过程及结果。
3.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应用及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化学实验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认识可能局限于知道它们是气体,但对它们的性质、用途及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了解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掌握其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原理。
2.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指导自学1、阅读课本113-115页中实验6-4、6-5、6-6,弄清实验过程及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在课本中划出。
2、完成学案“学习内容一”。
(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一、学生回顾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1、CO2与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CaCO3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教师演示实验6-4、实验6-5,学生记录现象并进行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能溶于水三、学生总结归纳上述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填入学案中的表三。
四、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成了红色?学生讨论后提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进行相关实验,得出结论: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五、回应““死狗洞之谜”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六、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讨论二氧化碳的用途,完成表三。
(四)课堂小结【当堂训练】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红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蓝后变紫4、(多选)以下的事实或实验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有()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B、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C、一个两端(均挂有纸袋)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倾斜;D、用二氧化碳气流吹肥皂泡,肥皂泡在空气中下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探究。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对气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认识这两种气体。
另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药品、仪器设备。
2.教学课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图片和动画。
3.教学资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气体的来源和性质。
提问:“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它们的制法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三、教学过程【设问引入】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展示课件】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
它是一种什么物质?【学生思考猜想】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家园。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如二氧化碳的溶解、一氧化碳的中毒等,引导学生关注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家园。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不断提高自己。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差异。
3.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此外,我将设置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及物理性质,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气体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有哪些独特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环境和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中观察微小的变化和现象。
-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危害。
-学生能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了解防范措施。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制取、检验及简单实验操作。
-学生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化学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但对其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样品、烧杯、试管等。
2.准备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这两种气体?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危害性,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和处理一氧化碳中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制备方法和性质。
2.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和危害,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化学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实验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化学式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我会详细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性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此外,我还会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碳和一奏曲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例如,我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化学性质等。同时,我会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我可以提醒学生在使用含二氧化碳的饮料时要注意适量饮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不适。此外,我还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例如,我可以强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
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小组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共同讨论实验结果。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小组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此外,我会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例如,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并让其他小组提出改进意见。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对于酸碱性物质不能够分辨,对于石蕊的变色情况容易混淆
不明白浑浊是固体还是其他状态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熄灭高低蜡烛的实验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提出问题 ,分配任务
参与小组的讨论,在恰当的时候给适当的提示。
指导各组的实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倾听各组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结论的总结。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导学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 解并关注温室效;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验证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二氧化碳与水发生的化 学反应。
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引出新课。
独立思考复习题,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学生 回答问题时可能不全面,组内同学可互相补充。
研习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物理性质
①密度比空气大
②能溶于水
③干冰升华
2、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和水反应
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二氧化碳的用途
2、温室效应
做有关二氧化碳物理 性质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技能性准备:观察实验现象的 能力
物质性准备:烧杯、集气瓶、喷壶、蜡烛、火柴、用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稀醋酸、多媒体课件
复习
提出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案1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并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3、了解温室效应及防范措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难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验证【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由“狗死洞”引入。
【自主探究】1、碳的氧化物有和两种,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它是色, 味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是利用了的性质。
3、能产生温室效应气体有、、、等。
防止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合作探究】1、分组实验一:在烧杯内放两只高矮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将收集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结论:2、分组实验二:向刚才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内加入半瓶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结论:3、补充实验1:用试管取少许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猜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问题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结论:化学方程式:4、补充实验2:用试管加热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观察现象。
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③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5、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6、固体二氧化碳又名,用途。
阅读教材P119~ P121,完成以下问题:1、进入久为开启的菜窖应该做一个什么实验?为什么?2、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却称它为“粉刷匠”;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坏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合作探究〉探宪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人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彖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
探宪实验归纳总结co:通常状况卞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人,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卞, co,气体会变成固体一一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lOlKPa, -78.5°C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提出问题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有什么样的性质?2. CO: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 —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 例如镁带可以在CCh中燃烧。
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来灭火。
(2)CO)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探丸实验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I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归纳总结如果把IV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1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进程与方式(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看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爱惜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映。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映。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进程设计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温习引入:二氧化碳的搜集方式和查验方式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状态:固体--干冰舞台效果、人工降雨、制冷剂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法收集溶解性:可溶于水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作灭火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映生成碳酸(纸花实验)CO2+H2O===H2CO3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映CO2+Ca(OH)2===CaCO3↓+H2O4、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映CO2+C===2CO(吸收热量)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阻碍1、二氧化碳的用途(1)增进植物的光和作用(2)制冷剂(3)人工降雨(4)温室肥料2、温室效应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介绍]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确实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 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明白中毒的原理吗?[演示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看血液颜色的转变。
[学生描述] 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专门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因此会显现上述现象,严峻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 3.一氧化碳有剧毒[讨论]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忧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如此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3.用煤火取暖时,如何预防煤气中毒?4.煤气厂什么缘故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如何办?[总结] 1.若是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致使煤气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并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3、了解温室效应及防范措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难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验证【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由“狗死洞”引入。
【自主探究】1、碳的氧化物有和两种,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它是色, 味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是利用了的性质。
3、能产生温室效应气体有、、、等。
防止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合作探究】1、分组实验一:在烧杯内放两只高矮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将收集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结论:2、分组实验二:向刚才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内加入半瓶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结论:3、补充实验1:用试管取少许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猜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问题2.干燥纸花接触水和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结论:化学方程式:4、补充实验2:用试管加热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观察现象。
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③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5、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比空气,溶解性6、固体二氧化碳又名,用途。
阅读教材P119~ P121,完成以下问题:1、进入久为开启的菜窖应该做一个什么实验?为什么?2、农民它说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却称它为“粉刷匠”;化工专家称它“多才多艺”;饮料业师傅说它“够气够味”;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这些说法分别指CO2哪些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呢?3、什么原因使空气中的CO2含量越来越高? CO2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根据CO2的来源,可以采用什么办法来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1.CO2的性质⑵化学性质:①一般情况下,______燃烧,也______燃烧,不能供给____________。
②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④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此反应吸热热量,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2.CO2的用途:⑴______(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⑵干冰用于____________、制冷剂⑶肥料,作用等3.CO2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____________。
【练习设计】1、课本P123页相关练习2、家庭小实验:课本P119页3、请根据你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下表。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错误的是A.A B.B C.C D.D2.配制一定溶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一定偏小的操作是()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刻度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3.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4.在化学反应A+2B=C+D中,若5.6g A和7.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现在要得到0.4g D,需要A 的质量为()A.5.6g B.11.2g C.14.6g D.无法计算5.下列对a、b、c、d四套装置中,在注入酸起反应后对气球的变化情况作出正确分析的是()A.气球不胀大,都能迅速胀大B.气球逐渐胀大,气球迅速胀大C.气球逐渐胀大,气球缓缓膨胀后停止,气球迅速胀大D.以上都不正确6.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水鉴别CuSO4、NaOH、NH4NO3三种固体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CuO、Fe3O4三种黑色粉末D.用酚酞溶液一次性鉴别H2SO4、KOH、NaCl三种溶液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H3B.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C.丙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8.有w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w/20克的硝酸钾C.蒸发掉w/2克溶剂 D.加入3w/14克的硝酸钾9.如图所示:t℃时,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C.t℃时,KNO3的溶解度为30gD.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10.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A.A B.B C.C D.C11.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本身的体积急剧增大B.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C.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D.在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由于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变化1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B.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C.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D.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2:114.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正确的是()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 N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C.气体 M、N 的质量比为 1∶2D.检验 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15.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y=65B.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物质C一定是反应物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二、填空题16.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
A中示数_____:B中示数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属于_____变化,B中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
1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某地区学生营养午餐摄入标准值(每人每天)如表所示.①糖类和表中的蛋白质、______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②下列食物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填序号)a.土豆 b.牛奶 c.豆油③缺______(填元素名称)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④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水和______.(2)材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①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复合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a.镁铝合金 b.聚乙烯 c.钢筋混凝土 d.有机玻璃②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钢铁腐蚀的是______.(填序号)a.表面涂油 b.食盐水浸泡 c.表面镀铬.18.豆腐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其主要成分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的铁、钙是指_____(填序号);①分子②原子③元素(2)当人体缺钙时,可能引起的疾病是_____(填序号);①骨质疏松症②贫血症③夜盲症(3)豆腐中除了蛋白质、油脂、糖类、无机盐、水之外,还包括的营养物质是_____;三、简答题19.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配平该化学反应后,B的计量数为__________。
20.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_____?四、实验题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选填“b”或“c”)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最好选用C,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可选用D、E、F中的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22.许多制药厂、化工厂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铁泥(主要含Fe,FeO,Fe2O3等物质),若以铁泥为原料制备FeSO4·7H2O,可实现废物利用。
其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FeO + H2SO4 === FeSO4+H2O;Fe + Fe2(SO4)3 === 3FeSO4(1)酸浸过程中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还原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3)产品在结晶前需要调节pH。
若pH过高需要加入——______进行调节。
六、计算题23.如图是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图:(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