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商品化与经济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浅谈艺术与经济的关系
作者:唐嘉璐
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
摘要:大家都知道,艺术与经济是相互作用的,每当经济繁荣的时代,艺术作品就备受推崇,每当经济萧条时,艺术作品就无人问津。然而,有些时候,因为贫穷和落魄,艺术家们反而会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创作出跨时代的优秀作品。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同样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所以,经济基础的好坏是可以制约艺术设计的。
关键词:艺术;经济;发展
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们现在所谈到的艺术就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艺术就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因此,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
一.艺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经济与艺术的关系是间接关系,不是直接关系。艺术对经济的作用是通过某种精神去潜移默化的影响经济,而不是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或者生产关系。经济对于艺术的影响也是要通过政治、宗教、哲学等等来间接作用于艺术。同样,艺术与经济的生产关系也是不平等的,艺术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形态,与物质生产或经济发展不一定能保持同步,当经济繁荣物质丰裕的年代,艺术水平不一定会繁荣。
唐代就是一个经济繁荣而且艺术也十分繁荣的时期,属于我国的顶峰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诗词歌赋绘画,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初唐时期,唐太宗在治理政权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建设,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
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9
ART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 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因此也决不是 同仿佛是社会组织有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 。”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给予我们重要启示的根本点是“艺术 生产”概念的提出。将“艺术”与“生产”联接起来,这的 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创举
15
1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艺术设计繁荣的基石
知识经济是继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次 革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发 展经济的主要的直接资源。在知识经 济时代,设计艺术将成为人类十分主 动和相当自觉的一种行为。大至建筑 、环境、公共艺术、城市规划,小至 食品、服饰、生活用品、劳动工具。 总之,人类一切生存空间、物质和生 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有创意的 设计。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 并不断被设计着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 围之中。
14
1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艺术设计繁荣的基石
首先,因为社会经济发达,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不 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物质性功能,而 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的精神享受和审 美快感,社会需求加大、人类文明和 审美情趣的提高,为艺术设计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也是 社会观念大变革、大解放时期,为艺 术设计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 想和思维空间。
艺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艺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艺术与经
济不仅相互支持,也相互促进,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艺术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在
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艺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艺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艺术创作和表演活
动本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艺术作品的创作、制作、发行和销售,以及艺术表演的票房收入等,都为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了庞大的财富。
例如,电影工业、音乐产业和戏剧产业等都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其次,艺术活动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和繁荣。艺术作品的创作和
展示需要相关的产业链条支撑,包括文具、乐器、画材、舞台设备等
方面。这些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发展,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艺术活动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旅游者。例如,一部优秀的
电影、一个精彩的音乐会或者一场引人入胜的艺术展览,都能够吸引
大量的观众和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这些观众和游客的到来,推动了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繁荣,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
收入。
二、经济对艺术的支持作用
艺术离不开经济的支持。经济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资源和保障,使艺术创作和表演能够持续进行。首先,艺术对于资金的需求巨大,而经济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资金的来源。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资助和投资,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所需的经费,支持了艺术的发展。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艺术创作和表演提供了条件。例如,音乐录制和表演需要先进的音响设备,电影制作需要高质量的摄影设备和后期制作技术等。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进步,为艺术创作和表演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艺术概论:浅谈艺术商品化现象
艺术概论:浅谈艺术商品化现象
13级艺术管理专业(专升本)
18号杨旒旒
随着我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已经越来越成熟。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使社会对艺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使得艺术也只有达到商品化,才能满足更高品位、更多形式的需求。现在一幅画、一联字、一首歌、一场舞、一部电影、一座建筑、一篇诗文、一尊雕塑都可以成为商品,通过金钱表现其价值。而且只要有钱就可以轻易选择拥有与享受,因为它们是商品化了的艺术。其实商品艺术不单指买卖艺术成品,同时也包括艺术活动。如:演员演电影,建筑师建筑等都是要获得报酬的。
我认为艺术也应当顺应潮流,实行它的商品化。我的观点是艺术商品化,显然利大于弊。
第一,我要说明的事,艺术具有商品属性。所谓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那么艺术品是艺术家的劳动产品,伟大的艺术都是经过艺术家经过辛勤劳动所产生的。艺术商品化后艺术品就具备了商品价值,那么它就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存在价值 ,在社会商品流通中就得到了一定的肯定,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认识它.而不是让艺术品作为私人物品或博物馆藏匿起来。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说:只有为别人的,只有通过别人才有艺术,为此艺术家们为不同需求的人们创作艺术有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庸俗化。正如中国美术史上从唐朝到清代的百花齐放从吴道子到郑板桥的人才辈出。艺术的商品化使得艺术不再是贵族王室的专利而正如刘禹锡的那首诗中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艺术商品化是对艺术家权利的保障。艺术家为了满足艺术品欣赏者的欣赏需求,投入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花费了自己的心血。理应得到他本该具有的权利,即他所需要的酬劳。
传统民间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与经济的结合
传统民间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与经济的结合
在当今社会,传统民间艺术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创新的重要领域。艺术与经济的结合,不仅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传统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传统艺术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艺术形式,将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艺术与经济的结合,首先体现在对传统艺术的商业化运作上。通过建立品牌、开发衍生产品、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方式,传统艺术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推广。例如,一些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不仅增加了艺术品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艺术与经济的结合还体现在对传统艺术的创新上。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支持也是艺术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方面。政府通过立法保护、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措施,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也为传统艺术的推广和市场化提供了助力。
总之,传统民间艺术市场的发展是艺术与经济结合的典范。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创新,传统艺术不仅得以传承,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未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精神需求的日益重视,传统民间艺术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学生艺术作品商品化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创新实践
1艺术作品商品化与市场经济融合的研究现状
艺术一直起着满足审美需求、抚慰心灵、丰富艺术生活、营造生活氛围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的要求更加追求艺术特性,而艺术作品用于商品中正好符合这一发展趋势。艺术作品与商品结合被看成是一种文化设计,往往是与特定的文化传统、习俗和风情等联系在一起,暗含人文价值,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艺术纪念品和生活用品等,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2大学生艺术作品商品化与市场经济融合的依据
2.1依据教育部的方针策略
第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第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2.2依据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
第一,教育体系的改革。目前高校教育竞争激烈,想要强大自己,成为佼佼者不被淘汰,必须响应教育部号召,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借鉴其他学校办学优点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产教结合正好适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将学生的艺术作品与商品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我校在艺术方面的办学特色。
第二,教育思想的创新。各高校不断地探索教育体系的改革和教育思想的创新,而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靠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相对平衡的经济效益,能够真正的学有所用。
3大学生艺术作品商品化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措施
3.1教学模式上的体现
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
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着。艺术品对社会发展起着建设性的作用,树立了国家的形象,增强了国家的软实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艺术品的文化、历史、社会与学术价值的推广搭建了空间平台,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离不来社会政策与健全的经济市场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需健全的艺术品市场经济体制。
标签:艺术品;艺术品市场;社会经济
一、艺术品的社会价值
艺术品对于社会来说,它具有:审美的、历史的、收藏的、投资的、学术的价值。艺术品的价值是超越时空的,艺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是其核心价值。比如充满文人气质的中国画,以其淡泊明志的气质抒发了一个民族的独特韵味,而富丽堂皇的珐琅彩瓷器展现了一个朝代的繁荣与美的意境。艺术品是人们在日常平淡无奇生活里的解放,人们在厌倦枯燥的工作和对物质生活无止尽的追求后,会更愿意过一种精神性的生活,而超越世俗的艺术品则给予了人们一种审美鉴赏的乐趣。
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会产生不同风格的艺术品,宋代的花鸟画,元代的青花陶瓷,明代的家具。不同的艺术形态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艺术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价值,而认识每一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最直观的办法是研究其艺术品。因为艺术品的存世时间本身就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
艺术品收藏是一种充满精神愉悦的行为,藏家们乐此不疲的寻找优秀的艺术作品,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个人喜好的艺术品带给个人的满足和快乐。同时还有源于对作品投资后所带来的增值回报。比如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私人收藏了4000卷古籍善本以及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
艺术商品化弊大于利
关于辩题的思考(10.25)
利弊的判断标准问题
我们在判断一件事物的利弊的时候,不能只是着眼于它当下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好处,而是要看这种好处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再看艺术商品化的时候眼光一定要长远并且立足现实。不否认当下艺术商品化可以带来的效益,但就像我刚刚说的,当前的商品化是让艺术家为经济而艺术,创作的出发点都不对又怎么创造出有突破的艺术,所以艺术逐渐趋于平庸并且不发展,而艺术的不发展必然使人类精神文明停滞。相对于当下这些物质利益来说,如果会对人类精神文明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损害,相信利弊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艺术商品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它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艺术家易被金钱改变初衷,导致艺术平庸不发展,为什么在我们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出齐白石和黄宾虹了呢?如果艺术就这样停滞不前,又怎么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呢?
艺术商品化有利于艺术的传播,是艺术得以延续继承发展。
举个例子,那民间艺术来说,为了商业化 ,民间艺术的服务对象也由乡民转变为城乡空间中的市民,但也因此失去了最初进行创作的乡民基础 ,成为少数人收藏、把玩的作品,在商品化过程中,艺术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汲取养分的民间土壤 ,到底能走多远还是未知数。
艺术商品化对艺术创作有激励作用
兴趣才是真正引领艺术发展的途径,而金钱只起到一种刺激作用而已。因为金钱的刺激,因为金钱的导向,我们的艺术才更可能偏离自己最初的轨道,成为为经济而艺术。
艺术商品化会促进优胜劣汰,伪劣艺术定会被淘汰。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摘要】
宋代是中国商品经济和文化艺术商品化的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
兴盛为文化艺术商品化提供了土壤。宋代商品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商业繁荣、市场活跃、通商便利等方面,使得文化艺术品的流通更加
便捷。文化艺术商品化带来了艺术品价值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文化
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宋代官窑瓷器的商业化生产和书画艺术品的市
场化流通,显示了文化艺术商品化的实践。通过对宋代商品经济与文
化艺术商品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密不可分,文化艺术商
品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展望未来,宋代商品经济与文化艺
术商品化仍将保持密切关联,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新的动
力和机遇。
【关键词】
宋代商品经济、文化艺术商品化、特点、影响、实践、官窑瓷器、书画艺术品、商业化生产、市场化流通、关系、经济发展、未来展
望。
1. 引言
1.1 宋代商品经济的背景
宋代商品经济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宋代社会经济的繁
荣和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农田水
利和农具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提高也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也为商品经济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宋代政府对商品经济的支持和调控,例如颁布了多项有利于商业活动的法令政策,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宋代商品经济的背景可以概括为经济繁荣、农业发展、工商业兴起和政府支持四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文化艺术商品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条件。宋代商品经济的背景为文化艺术商品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美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美术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和能力不断提高,这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发展。而艺术市场的繁荣又反过来促进了美术的发展。
首先,美术是一种文化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消费能力增强,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美术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正是经济发展的反映之一。当经济繁荣时,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财力支配,就会更加追求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这就促进了美术的发展。
其次,艺术品也是可以投资的对象,随着人们经济实力和理财意识不断提高,更多人开始将部分财富投资于艺术品市场,这就带动了艺术品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发展。
再次,艺术品的创作、展示和销售需要大量的文化、创意、设计和营销等人才,这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美术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经济的繁荣会促进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而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又会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关于艺术商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
!""!"#!$%$&’!!()")*+,--./00
企业经济
行业探讨
[收稿日期]2005-08-12[作者简介]杨
婷,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体制和传统观念影响,“艺
术”与“市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艺术就是“阳春白雪”,与世俗格格不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文化艺术商品化趋势越来越突
出。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艺术生产”理论越发显示出时代的活力,其从生产的角度看艺术、从经济生活的过程中寻求对艺术问题的根源性解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艺术商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艺术商品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的本质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就是说,社会经济是基础,社会经济状况的好坏,可以制约艺术商品的发展;同时,艺术商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推动作用,却不能决定经济发展的状况,艺术商品要为发展社会经济服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艺术商品化的基础
当人们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并脱离语境摘引马克思的
“资本主义就与某些艺术生产相敌对”时,却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文章和著作中所反复强调的物质第一性的原理:人们首先必须有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然后才能从事艺术、科学、宗教等等活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受物质生产的条件所支配和限制的,即使是艺术这种特殊形式的意识
也不能有丝毫例外。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
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这种“生产的普遍规律”存在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构成的大的活动过程和系统中。艺术既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式,也自然要在这一活动过程和范围内加以考察才会得到正确的揭示。商品的通用流通方式是货币,即金钱。金钱,是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商品化社会里,离开了金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遑论艺术创造。事实也确乎如此。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多尔诺所言,贝多芬尽管对金钱社会充满了愤怒和抗议,但他也不得不想办法挣钱来支付他的家庭主妇的工钱,少一个子也不行。的确,金钱作为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媒介,就其本身的属性而言,是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的。善恶
艺术市场的商业化与文化价值的平衡
艺术市场的商业化与文化价值的平衡
艺术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越来越少的一部分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然而,就艺术市场而言,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商业化有助于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纯粹地将艺术市场看作一个商业化的工具,那么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就会被淡化。如何平衡商业化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所有从事艺术市场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商业化的贡献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商业化对艺术市场发展的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市场已成为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艺术市场的繁荣也标志着艺术产业的繁荣。因此,商业化是一个必须的手段,以便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
商业化不仅有助于提高艺术产业的经济价值,还能够促进市场的多元化。艺术市场的多元化可以使艺术更好地迎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在商业化的支持下,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同时,商业化还可以使艺术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艺术。这样一来,恶性竞争和恶性价格竞争的局面也得以改善。
商业化的限制
虽然商业化可以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但纯粹的商业化还是会
给艺术市场带来许多限制。比如,纯粹为了商业目的而推广的艺术作品,可能会忽略了一些传统艺术的内涵。例如,商业画家为了更好地销售画作,会在艺术作品的细节设计上更加追求“现实”,而殊不知这些细节却忽略了文化的味道。
此外,纯粹的商业化还可能导致艺术家失去了创作的灵感,强迫他们追求所谓的流行趋势和文化方向,而忽略了真正拥有独特性和魅力的作品。长期以来,艺术家面对商业化的压力,不得不迎合市场需求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往往会对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带来不良的影响。
艺术商品化利大于弊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开篇名义。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概念,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人们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并通过它认识自然、历史、社会,受到熏陶感染的重要媒介劳动)商品化是一种以交换为主要目的,以物质实现价值的方式。(指原本不属于买卖流通和通过货币实行交换的事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转化或变异为可以进行买卖和货币等价交换。)所以艺术商品化,就是指把艺术的劳动成果用于交换,以物质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行为(把艺术通过商业化的形式,流通进入市场的过程,是一种以商业为主要目的,来左右艺术的行为。)今天我们比较艺术商品化的利弊,就是对艺术自身发展的利弊而言的。
1.商品化,会使艺术家为迎合市场趋向庸俗化、功利化。当金钱变成艺术创作
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以谋取暴利为初衷的艺术家,放弃了在艺术领域的崇高追求,不断作出艺术含量低但商品价值(价格)高的艺术品。市场的需求,使艺术的创作一度出现令人担心的媚俗倾向,出现了不少迎合市场、带有廉价趣味的作品。前阶段被披露出来的流水线作画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画家失去了基本的道德水准的体现。这究竟还算不算做艺术,更有待商酌了。
2.艺术的价值不等同于价格,商品化以价格论艺术,会误导人们对真正艺术的
认知。被物化的艺术,即艺术品在商业交易中成为商品,其价格的高低所能反映的只是其迎合时代潮流的程度和符合大众审美的程度,无法正确体现其艺术价值。商家将艺术作为新的投资方向。而作为艺术本身,无论其创造之初究竟为何原因,都是艺术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诠释,用金钱衡量会诱发人们产生攀比、虚荣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艺术设计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也逐渐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而这种应用不仅仅体现在美观性上,同样也在借助美术设计这一艺术手段实现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将以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主题,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艺术设计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产品外观的重视程度更是高于以往。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产品的外观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实现产品的快速销售。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在设计时几乎是以美学作为第一位的,它的产品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从苹果公司所推出的每一代智能手机中,无不体现出其高度的设计感,每一款手机的设计,都在完美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苹果的成功也更多地源于产品设计的完美,而这也成为了其他品牌的样板,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艺术设计也能够成为区分产品差异化和品牌竞争力的一大标志。在同质化产品越来越多的今天,产品差异化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产品定位的方式。而不同品牌所蕴含的不同设计方案,恰恰是促进产品差异化最为有效的方式。例如,NIKE与AdidaS之间的商业竞争,虽然它们的产品种类很相似,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设计语言,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在进行购物时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品牌。因此,艺术设计为品牌提供了一个提升竞争力和形象的好的机会。
此外,艺术设计也能够提升整个经济运作的效益。一些具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成果,能够在人们心中树立出一个统一、美好的理念,同时整个社会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具审美水平。例如,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国画绘画,由于其独特的线条和色彩构成,从而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国画绘画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一种保护民间文化的手段。同时,国画也为其所属的经济领域带来了更多的观光客和文化消费者。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仅唤起了现代人对美的新认识,甚至成为了一种对于文化底蕴的保护手段。
商品经济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论文
商品经济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论
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商品经济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艺术的商品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商品经济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文化艺术的商品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中,商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本形式。因此,文化艺术领域的商品化自然而然地被推动了起来。同时,商品化也为文化艺术作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艺术商品化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
其次,文化艺术商品化的发展对商品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化艺术商品化的出现为商品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因为文化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渴求和追求美好的表现形式,其消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和审美性。这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文化艺术商品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首先,一些商业文化艺术作品往往过于强调商业性而忽略审美性,这导致了文化艺术的降低和低俗化。其次,由于文化艺术作品的流通价格往往很高,这导致了独立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困境。最
后,文化艺术商品化的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商品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商品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艺术商品化的发展,同时文化艺术商品化的出现也为商品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文化艺术商品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以促进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导读:本文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摘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重要表现特征:坊市合一、坊郭户籍的建立和同业行会的形成。商品意识在城市社会中迅速滋长和蔓延,并向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渗透。文学艺术也开始了商品化的进程,许多文艺作品成为文化消费品,由此导致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变化。
关键词:宋代;商品经济;文化艺术;商品化;价值观;审美观
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特征
从总体情况来看,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其主导性的经济模式仍然是自然经济,而处于次要地位的城市商品经济却获得长足的发展,呈现空前兴旺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坊市合一”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某一行政区域的政治中心,长期实行“坊市制”,将坊与市分隔开来。坊是城市居民生活区和行政管理单位,市是交易场所。市场管理极为严格,周围有高墙环绕,营业时间以市场大门的关闭为准。一般日落市门就关闭,交易时间受到限制,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观象①。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临街摆摊,
坊中开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旧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和咸平中(998—1003年)曾两次试图恢复坊市制,都终归失败。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倒,宣告旧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当时的东京开封已是“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②可想见其商业繁荣的情形。由于坊市合一、近代城市雏型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的东京开封已废除了传统的“宵禁”法令,商品贸易已没有时间的限制,夜市普遍出现。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记载:马行街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鬼市子”也是夜市的一种,在潘楼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③东京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波及全国各地。当时,南方城镇的草市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有镇市近2000个,而南方诸路就有1300多个。这些新兴的商业镇市已改变了旧的州郡规格和性质,由区域的单一政治中心变为政治、经济双重中心。这类本设于城镇之外的草市,随着“坊市合一”的历史进程也逐渐融于都市之中。许多市民为交易方便,便迁居于草市之中,使草市成为新的商业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商品化与经济的关系
从经济学与哲学的角度,对艺术商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艺术商品化的基础,并造就了艺术产业的繁荣,同时艺术商品化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为之服务的观点。
艺术生产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一旦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就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当然,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具有多种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
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
艺术商品流通的供求规律
艺术品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来说,艺术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降而递增,呈反方向变动的负相关关系,这就是艺术商品的供求规律。但由于艺术使用价值的意识形态属性,价格仅是影响艺术供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艺术使用价值的质量对艺术供求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社会潮流、时尚因素、广告宣传、审美习惯都会影响艺术供求。一般地说,收入越高的消费群体,用于艺术消费的开支越大;艺术商品的价格越适合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需求越大;价格超出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价格越贵,需求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消费群体,需求越大;艺术修养越高的消费群体,需求越迫切;艺术偏好越强的消费群体,需求越痴迷;艺术品位越高的人士,需求越理智。闲暇时间越充裕的消费群体,越有时间满足艺术需求。艺术信息、艺术交流条件越好的消费群体,艺术需求的视野越开阔、选择面越宽、针对性越强;艺术设施设备越完善、艺术氛围越浓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艺术教育越发达,有潜在艺术需求和具有潜在艺术供给能力的艺术人才越容易脱颖而出;社会越尊重艺术劳动、尊重艺术人才、珍视艺术创造成果,满足全体国民艺术需求的潜在供给能力就越大。对外艺术交流越发展,越能拓展和满足国外对中国艺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当然,由于交流是双向的,国外艺术商品进口越多,越会抑制中国国内对本国艺术商品的需求,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近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2010年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该报告称,20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继续
呈现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年增长率为41%,较之2007年阶段性峰值的156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的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首次超越英国上升至全球第二位。其中,美术品拍卖收益(包括绘画、装置、雕塑、素描、摄影、版画)达到了204亿元,同比增长16%,并以占全球份额的33%首次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预计今后十年中国的GDP可以保持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再加上每年3%的通货膨胀,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十年后的规模将达到80万亿。根据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和GDP之间的比例,十年以后中国的金融资产的规模应该在320万亿人民币。2005年,世界上老牌的商业银行巴克利(Barclays Bank),曾经根据各资产长期的历史投资回报得出结论:全世界机构投资者和有钱人应该拿出5%-10%的资产配置在艺术品上。这样的资产配置比例,意味着在2020年中国会具有16-32万亿的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市场的发展能够满足16万亿中的25%,也就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时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会达到4万亿人民币。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只有500亿人民币。即使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也就是拍卖市场的交易额在这10年中间可以增长20倍,还是会存在3万亿的缺口。这个缺口正是艺术品资产化所存在的发展空间。按照每年5%的上市发行量与5%的发行费用,保荐公司每年可以带来75亿的发行收入。另外,总量4万亿的艺术品资产市场,按照资产管理费率1%的保守估计,每年可以带来400亿的资产管理收入。这475亿收入意味着40万个十万年薪的工作机会,并每年可增长10%以上,即4万多个新创就业机会。这可为我们每年约35万艺术类学科本科、专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正如证券市场的发展催生了会计和律师两大行业,艺术品资产市场也必
将在中国建立起艺术品评估与确权两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