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场是()
A.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B.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D.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3.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

这说明()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致
4.西欧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西欧民族国家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5.观察下面漫画,通过这幅漫画作者主要表达出()
A.苏联必将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B.德军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C.苏联存在过分轻敌的战略错误
D.德国法西斯惧怕苏联的心态6.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7.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

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8.韩国某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
A. 50~60年代B. 80年代
C. 90年代D. 2000年以来
9.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

”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
C.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派的必要资金
D.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
10.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 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1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造成资本的集中 B.扩大了国内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12.1947年印巴分治是()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④
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3.11~13世纪,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义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A.东正教B.伊斯兰教
C.犹太教D.佛教
14.下图再现了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欢迎”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场景,该事件()
①满足了德国的要求并进而延缓了二战的爆发②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③反映出捷克斯洛伐克同德国之间的友好关系④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D.②④
15.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头戴防毒面具在站岗的法国士兵,据此推测,该战役可能是()
A.马恩河战役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D.色当会战
16.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天皇是幕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C.幕府统治下,地方分成多个“藩”
D.武士是幕府的统治基础
17.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18.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
A.更戍法B.将兵法
C.保甲法D.保马法
19.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20.公元前4世纪,秦国变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主要包括()
①国君权力集中②人们对法家思想的认同感③尚武的风气④政治、经济、文化先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冷战”与“热战”的关系是()
A.“热战”是“冷战”矛盾激化的产物
B.“热战”本质取代了“冷战”
C.两者是同时存在,互相矛盾
D.两者形式和目的都不一样
22.下图是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

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23.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解决财政困难,加强军事力量
B.消除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C.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24.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英国B.苏联
C.日本D.德国
25.“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

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秦人素来骠悍
B.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
C.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D.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
26.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7.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主要原因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到了解决③孟加拉国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宣告成立④在1971年的印巴问题上,印度的行为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④D.②③
28.明治维新时,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

该项措施的最重要作用是()
A.改变了国家地方体制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29.公元前600年左右,在雅典市场上,一位诗人声泪俱下地朗诵:“起来,到萨拉米斯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这位诗人是()
A.元老院长老B.梭伦
C.克里斯提尼D.伯利克里
30.针对下图(日军侵入朝鲜江华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的表现
②使朝鲜变成日本保护国③使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④类似于美国侵略日本的“黑船事件”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
31.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
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33.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 ——《二战全景纪实》
材料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我三大盟国”是指哪些国家?据材料指出文献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3)材料一文献的发表和材料二中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影响?
35.情境材料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探究思考
(1)中国人民参加朝鲜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其性质如何?
(2)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制,苏德战场的转折出现在1943年,中国战场的转折(大反攻)出现在1945年。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民族融合的表现。

A项体现各族的汉化,B项体现鲜卑贵族的汉化,C项体现汉族接受鲜卑族的先进因素,D项表现出汉族人接受少数民族骑马逐射的现象,体现了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

D项不符合史实。

3.【答案】C
【解析】民族优越论是法西斯势力蛊惑人心的手段,通过欺骗宣传,法西斯势力获得了德意志民族各阶层的广泛信任,从而赢得了大选,取得了统治地位。

4.【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思想文化方面”思考,A项属经济方面,B.D两项属政治方面。

5.【答案】A
【解析】漫画中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将纳粹的头子希特勒当做盘中的晚餐,这说明作者坚信苏联一定能够打败法西斯。

6.【答案】C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海岸派”与代表平民利益的“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

7.【答案】A
【解析】因为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而且经济基础比英法薄弱,所以只有速战速决才可能取胜。

后来的实践证明德国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但未取得成功。

8.【答案】A
【解析】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导致大量男子死亡或者失踪,故出现了材料所示的现象。

9.【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使得戊戌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可避免地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确立了天皇专制。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改革的领导者是从封建堡垒中走出来的中下级武士,他们在改革前是维护幕府统治的主要支柱,和封建主义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1.【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不包括”,看清要求再解答。

封建主得到农奴的赎金造成资本的集中;农奴得到解放,扩大了劳动力市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故A、B、C三项是其主要作用,选D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再认、再现史实基础上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

英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殖民统治政策,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方针。

“蒙巴顿方案”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它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并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

同时,在印巴独立过程中交织着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两大教派的矛盾以及引起的冲突。

13.【答案】B
【解析】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封建主、大商人和天主教会以维护基督教为名,对地中海东岸地区发动的侵略性远征。

当时控制地中海东岸地区的是信奉伊斯兰教
的塞尔柱突厥人。

14.【答案】D
【解析】德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是慕尼黑阴谋造成的恶果,英、法等国强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德国的侵略要求,这使德国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因此,①、③的叙述是错误的。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战役特点的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攻克凡尔登,德国使用了毒气弹。

因此可判断战役可能是凡尔登战役。

答案为C。

16.【答案】B
【解析】幕府统治下,日本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没有实权。

17.【答案】D
【解析】A项说的是清军入关;B项说的是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禁烟;C项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指的是戊戌政变时在菜市口“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

18.【答案】C
【解析】保甲法的实行使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

平时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真
正起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作用。

19.【答案】C
【解析】A项和D项是商鞅变法的特点,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只有富国强兵是二者共同点。

20.【答案】A
【解析】当时秦国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各国,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落后。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冷战”与“热战”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产物。

22.【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画中的兔子代表国际联盟,“没有实际的进攻……震慑它”说明不能从实质上维护和平,遏制侵略。

B、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A项不符合漫画含义,故选C。

23.【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单选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基本出发点,旨在解决“冗兵”“冗官”“冗费”现象,以改变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不符,C项是方田均税法的主要目的,D项是青苗法和免役法的直接意图。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阅读材料可知,这种“政治力量”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可知是苏联。

25.【答案】D
【解析】秦国本是弱国,经商鞅变法后,加强军事方面的改革,增强了军事力量。

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26.【答案】C
【解析】“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即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7.【答案】A
【解析】②表述不正确,此时克什米尔问题并没有解决,①③④均正确。

28.【答案】D
【解析】四项都是其作用之一,但符合题干“最重要作用”之意的应是D“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29.【答案】B 【解析】结合基础知识和题目中的时间“公元前600年左右”,可以排除A.C.D三项。

30.【答案】D
【解析】日军侵入朝鲜江华岛类似于美国侵略日本的“黑船事件”,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的表现,故①④正确。

后来日本取得在朝鲜的驻兵权,使朝鲜变成中日共同保护国;使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②③错误,所以选D。

31.【答案】(1)历程:洋务派学习西方器物(或引进西方技术),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康、梁维新派、孙中山等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分别领导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动摇或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后又接受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

(2)因素:中国近代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近代化无从发展。

启示:要实现近代化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完成反封反帝的任务。

【解析】(1)此问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即从器物到制度再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史实。

(2)第一小问中国近代之所以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压迫;第二小问启示主要从解决之道入手,要摆脱落后的面貌,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

32.【答案】(1)转折点: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峙。

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2)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3)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

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解析】第(1)问反映了二战后不同时期美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变化: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第(2)问注意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判断是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将提供保护……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进行判断,但美国争霸的本质始终未变。

33.【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和材料归纳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可,可以从改革的内容、对西方的学习、改革的方式等几方面归纳。

第(2)题分析二者结果差异的原因时,应主要从改革的主导者不同分析,前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后者则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腐朽反动势力,另外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背景不同等,作答时应要点全面、到位。

关于清末新政的实质的分析,一看当时的背景:是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的情势下的被迫变革,二是新政的结果:所谓君主立宪只是一场骗局,《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后,专制皇权反而加强了,内阁也是皇族内阁,因此其实质是抵制革命、维护专制统治的一场立宪骗局。

34.【答案】(1)美、英、中。

剥夺日本一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占领的一切岛屿;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恢复朝鲜的自由独立。

(2)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3)对于维护和加强盟国团结、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都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是在把握《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内容及作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作答。

35.【答案】(1)目的: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

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2)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支援;中朝军民团结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