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教育学大纲
《教育学》提纲范文
《教育学》提纲范文
一、引言
1.教育学概述
2.教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的定义和范畴
2.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历程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过程
2.教育目标
3.教育主体
四、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
2.现代的教学方法
3.探索性的教学方法
五、教育学的教育管理
1.教育规划
2.教育评估
3.教育政策
六、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1.教师教育
2.学生发展
3.教育创新
七、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制度
3.教育学习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结语
1.对教育学的总结和展望
2.教育学的意义和使命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探究人类教育活动本质、目的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实践,其目的是使人类教育
活动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学
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在现代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育学
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
意义。
因此,对教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教育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敬请期待。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整理版)
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整理版)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研究,学生将熟悉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的幼儿教育实践。
2. 课程目标- 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幼儿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教育方法和技巧等;- 培养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心态,使其具备科学而人文的教育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3. 教学内容3.1 幼儿教育学理论基础- 幼儿教育学的定义和目标- 幼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幼儿心理发展理论3.2 幼儿教育方法和技巧- 幼儿教育的方法和原则- 幼儿教育中的教学技巧-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3.3 幼儿教育实践-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教育资源和环境创设- 幼儿教育实践案例分析4.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幼儿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笔试。
- 实践报告:撰写一份详细的幼儿教育实践报告。
- 期末项目:设计并实施一次幼儿教育活动。
6. 参考教材- 《幼儿教育学导论》叶志英、张力主编- 《幼儿教育心理学》刘霄主编- 《幼儿教师教育学》张力、王强编著以上为《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整理版)》的简要内容。
具体的教学进度和详细要求将在课程开始后由教师进行介绍和安排。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3篇)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3篇)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第一篇)一、引言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教育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考纲旨在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
理解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具备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
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三、考核内容1. 教育学概述: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基本属性、教育的功能。
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经济: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政治:教育对政治的作用、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文化: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与科技:教育对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
3. 教育与个体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引导作用、教育的促进作用、教育的补偿作用。
4.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类型。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自身的规律。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演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新时代的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的类型、教育制度的功能。
5. 课程与教学:课程的概念与类型: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结构。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第一篇: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学的基础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学的定义1.2 教育学的特点1.3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教育思想2.2 现代教育思想2.3 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3.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1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3.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3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第二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和目标1.1 教育的本质1.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3 教育的批判性和开放性2. 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1 教育的社会作用2.2 教育的个人作用2.3 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3.1 教育学的目的论3.2 教育学的过程论3.3 教育学的方法论第二篇: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第三章:教育目标的设定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特点1.1 教育目标的定义1.2 教育目标的特点1.3 教育目标的分类2. 教育目标的设定原则2.1 合理性原则2.2 可操作性原则2.3 可测量性原则3. 教育目标的制定和评价3.1 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3.2 教育目标的评价方法3.3 教育目标的调整与更新第四章:课程设计与实施1. 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1.1 课程设计的定义1.2 课程设计的原则1.3 课程设计的要素2. 课程设计的过程与方法2.1 课程设计的过程2.2 课程设计的方法2.3 课程设计的实施与评价3. 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3.1 跨学科课程设计3.2 素质教育课程设计3.3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第三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五章: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1. 教学理论的定义和特点1.1 教学理论的定义1.2 教学理论的特点1.3 教学理论的科学性2. 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2.1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2 构造主义教学理论2.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3. 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3.1 多元智能理论3.2 脑科学与教学3.3 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第六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1.1 教学方法的定义1.2 教学方法的分类1.3 教学方法的特点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原则2.1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2 学生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3.1 科技教育与教学方法创新3.2 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3.3 教学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影响第四篇:教育管理与评价第七章: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管理的定义1.2 教育管理的特点1.3 教育管理的目标2. 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2.1 教育管理的层次结构2.2 教育管理的职能和任务2.3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管理的关键问题3.1 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配置3.2 教育管理与组织机构3.3 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第八章: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1. 教育评价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评价的定义1.2 教育评价的特点1.3 教育评价的目的2.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2.1 教育评价的分类2.2 教育评价的方法2.3 教育评价的质量标准3. 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发展3.1 教育评价的改革背景3.2 教育评价的改革措施3.3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结语通过对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的综合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教育学大纲(考核要求整理版)
绪论1,识记:教育学概念2,识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3,识记:教育学的创立标志4,领会: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5,领会: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6,领会: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识记:教育的定义2,识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概念的含义3,领会:教育发展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征4,领会:现代教育的特征第二章学校1,识记:学校的定义2,领会:学校制度的发展;学校的公益性特点3,识记:学校文化的概念4,领会:学校的制度文化队学生的发展的影响5,识记: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我国中小学广利的基本内容6,领会: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时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国家队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7,领会: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三章学生1,识记: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2,领会:不同儿童发展观对教育的影响3,识记: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4,识记:儿童个体发展的定义5,领会:儿童个体发展概念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的特点;实现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需要把握的几项要求;6,领会: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几个基本原则第四章教师1,识记:教师概念的含义;教师地位的含义;2,领会: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地位的根本途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3,识记:教师资格分类;教师资格条件;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教师培训的含义;教师考核的含义;4,领会: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聘任制度;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第五章教育目的1,识记:教育母的与教育活动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确定教育目的一句2,领会:不同的教育目的论3,领会: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4,识记:我姑哦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5,领会:见过后教育母的表述的历史回顾;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识记:德育的概念2,领会:德育的功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3,识记:智育的概念4,领会:智育的功能;中小学智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5,识记:体育的概念6,领会:体育的功能;中小学体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7,识记:美育的概念8,领会:美育的功能;中小学美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第七章课程1,识记:课程的概念2,领会: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观点3,领会:定义课程有那几个基本关系4,识记:课程包括哪些基本范畴;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个层次5,领会:课程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6,识记:课程设计大致可以分为那几个层次7,领会:泰勒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第八章教学(上)1,识记:教学的定义2,识记:教学的任务3,领会:教学活动的本质4,识记: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分分类5,识记:教学原则的概念6,识记: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7,领会:贯彻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要求8,识记: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9,识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10,领会: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11,领会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第九章教学(下)1,识记: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等概念的含义2,领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等方法应遵循的要求3,识记: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4,领会: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5,领会: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6,识记:教学工作的实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7,领会: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实事应遵循哪些要求第十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1,识记:学生集体的概念2,领会: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何建议一个良好的班集体3,识记:班级的概念4,领会:班级组织的结构5,领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在班集体组织培养中的影响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1,识记:学校及其其他教育机构举办主题的类型及其内涵;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2,领会: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发展概况,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3,识记:咨询的目标与原则;主要咨询方法4,领会:学校咨询的一般过程第十二章教育检测与评价1,识记:测验的类型及其含义2,领会:良好测验的便准是什么3,识记:如何进行测验的编制;编制测验的要求是什么4,识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5,领会:如何对教师授课的质量进行评价6,领会:如何对中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评价第十三章教育法制1,领会:教育的国家化合教育法产生的关系;西方过埃及教育法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层次2,识记: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我国教师的法律地位;我国学生的法律地位3,领会:学校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4,识记: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分类;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极其责任形式5,识记:学校事故的定义6,领会:学校事故的基本特征,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和制裁方式,学校事故分类标准,学校事故的分类7,识记:法律救济的定义;教师申述制度;学生申诉制度8,领会:提起学生申述制度的条件。
《教育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教育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课程学时:_____学时4、课程学分:_____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策略,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熟悉教育政策法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1、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本质和基本要素(2)教育的起源和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程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与文化(4)教育与人口3、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内涵和规律(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4、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我国的教育目的5、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和类型(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3)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6、课程(1)课程的概念和类型(2)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3)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7、教学(1)教学的概念和任务(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8、德育(1)德育的概念和意义(2)德育过程的规律(3)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9、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2)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3)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10、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类型(2)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3)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四、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024教育学311大纲
2024教育学311大纲尊敬的教育学学员们,欢迎大家参加2024年的教育学311课程。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的要求和学习重点。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教育学3111.2 学分要求:本课程为3学分课程1.3 授课对象:教育学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们将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员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3.1 教育学概论:介绍教育学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
3.2 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观。
3.3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以及教育中的应用。
3.4 教育方法论:讲授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估。
3.5 教育管理学:介绍学校管理和教育制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3.6 教育法学:介绍教育法律和相关政策,并探讨教育改革的方向。
3.7 教育技术学: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员。
4.2 讨论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习效果。
4.3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4 作业与报告:布置课后作业和要求学员撰写研究报告,增强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5.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
5.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员对课程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5.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员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本大纲旨在为学员提供清晰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指导,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员们全面提高教育学的知识和能力。
2024教育大纲
2024教育大纲2024年教育大纲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以下是该大纲的重要内容概述:一、教育目标:1. 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推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积极向上、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 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
3.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的综合评价,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1. 加强核心学科教育:深化数学、语文、外语等核心学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审美能力、体质健康、实践能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
3. 强化STEM教育:推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融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师培养和发展:1.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
2.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推动教师注重探究教学、项目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育改革与创新:1.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在线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2. 强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起校企合作网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得到实质性的支持和机会。
五、评价体系:1. 综合评价学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评价、考试评价和实践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全面发展情况。
2. 优化招生选拔方式:提倡多元化的招生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潜力。
六、提升教育投入:1. 增加教育预算:逐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
2. 改善教育设施:加强学校和教育设施建设,推动教育环境的持续改善。
以上是2024年教育大纲的主要内容概述,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教育学333大纲
2024教育学333大纲
2024年教育学333大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与人类。
教育学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教育学概论: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2. 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以及教育的基本原则等。
3. 教育史:主要介绍我国和世界教育史。
心理学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学习理论:主要介绍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2.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3. 心理交流:主要介绍心理交流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心理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文化与人类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文化与教育:主要介绍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2. 人类发展与教育:主要介绍人类发展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人类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此外,大纲还对考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同时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等。
总体来说,2024年教育学333大纲在知识体系和考试要求上都有所调整,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大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以备战考试。
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哪些教育学基础知识,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2.课程内容:简要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二、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教育、教育学、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
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阐述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目的论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规律。
3.教育学的方法论:介绍教育学的方法论,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4.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简要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历史演变。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教育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引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评价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如观摩课堂教学、参与教育活动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
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试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等级或分数。
以上是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内容。
333教育综合新大纲2024
333教育综合新大纲20242024年333教育综合新大纲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制定了2024年333教育综合新大纲。
本大纲旨在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三、教育内容1.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科学等基础学科。
2.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
3.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实践性学习:加强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四、教育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合作学习: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信息化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五、教育评价1.多元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
3.结果评价:重视结果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依据,评估教育质量。
六、总结2024年333教育综合新大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我们将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改革,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引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拥有优秀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部精心制定了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旨在全面提升教育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1.1教育学的概念和特点1.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3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演进与发展二、教育心理学2.1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2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2.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2.4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指导2.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社会学3.1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2社会结构与教育3.3学校与社会的关系3.4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变革与发展3.5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四、教育管理与领导4.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2学校领导与教育管理4.3教育管理理论与模式4.4教育管理的组织与实施4.5教育管理评估与改进五、课程与教学论5.1课程的概念和分类5.2课程编制与评价5.3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5.4教学方法与策略5.5教学设计与创新六、教育评价与测量6.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6.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6.3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4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6.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质量保障七、教育技术与信息化7.1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7.2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7.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7.4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7.5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管理与评价八、教育法律与政策8.1教育法律制度与政策体系8.2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8.3教育法律与政策的解读与适用8.4教育法律与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5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监督与改进结语:本大纲旨在培养具备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注:本大纲仅为示例,不代表真实的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2024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2024一、引言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其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考纲依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旨在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考试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理解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熟悉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德育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增强教育责任感。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的定义及其演变教育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思想概述近代教育学的发展现代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学科定位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历史法等)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2.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3. 现代教育的社会特征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现代化第三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2.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及其作用环境及其作用教育及其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3.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对个体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对个体情感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对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层次教育目的的定义及其意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社会依据(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文化传统等)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发展需要等)3.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当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4.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教育制度的定义及其构成现代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5.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改革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结构当前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趋势第五部分: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课程的定义及其演变课程的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2. 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3. 教学的概念与本质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教学的本质及其功能4.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5. 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探究法等)6.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等)教学模式(传授—接受模式、引导—发现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等)第六部分:德育1. 德育的概念与内容德育的定义及其意义德育的基本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中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3. 德育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德育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等)4. 德育的途径与模式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晨会等)德育模式(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等)第七部分:教师与学生1. 教师的概念与职业素养教师的定义及其角色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教育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2. 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3. 学生的概念与特点学生的定义及其地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4. 师生关系及其构建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类型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与方法四、考试形式与要求1.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2024教育学311大纲
2024教育学311大纲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本大纲将介绍2024年教育学311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要求。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教育实践的探索和分析能力;3. 加强学生的教育思维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教育学基本概念:介绍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方法。
2. 教育哲学:讨论教育的目的、价值观和教育哲学理论体系。
3.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记忆、个体差异等与教育实践相关的心理过程。
4. 教育社会学:探讨教育与社会、文化、家庭等因素的关系。
5. 教育法律与伦理:介绍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6. 教育评估与测量:讲解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实践案例。
7. 教育技术与创新: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8. 教育管理与领导:探讨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领导的原理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教师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
2. 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教育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合作项目:学生组成小组,完成指定的教育项目,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地实习与观摩:学生参与实际教育实践活动,观摩教学过程,并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
五、评估要求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小组合作等。
2. 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论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论文。
4. 实地实习报告:学生完成实地实习后,撰写一份详细的实习报告。
5. 课堂展示与讨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课堂展示并参与相关讨论。
六、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教育学的各个领域有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大纲进行全面评估,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内容概述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是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依据,它包括了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专业素养要求、综合能力培养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大纲,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发展历程和相关知识,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的课程设置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对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这些课程涵盖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为学生全面掌握教育学基本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培养要求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明确了对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具有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育人才。
四、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启示与思考通过对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我国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加强对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高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文件,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发展路径。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大纲的内容,我相信能够更好地把握教育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最新)
教育学基本原理考纲(最新)一、引言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纲旨在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流派。
熟悉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考核内容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内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近代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育学的功能与价值教育学的理论功能教育学的实践功能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第二部分: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概念及其内涵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基本要素2. 教育的类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3.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第三部分: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意义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2.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及其构成我国的教育制度及其改革国际教育制度的比较与借鉴3.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的概念及其制定教育法规的概念及其作用我国主要的教育政策与法规第四部分:课程与教学1. 课程论课程的概念及其类型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 教学论教学的概念及其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功能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第五部分:德育与美育1. 德育德育的概念及其意义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德育的过程与方法2. 美育美育的概念及其意义美育的目标与内容美育的过程与方法3. 德育与美育的关系德育与美育的相互促进德育与美育的整合途径德育与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第六部分:教师与学生1. 教师论教师的概念及其职业特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2. 学生论学生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3.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类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第七部分:教育心理学基础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个体发展的教育对策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八部分:教育与社会1.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2.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概念及其意义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挑战3. 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及其背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路径第九部分: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概念及其意义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2.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3. 教育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的选择与论证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制定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与评价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提问等。
教育333大纲2024
教育333大纲2024第一部分:教育目标本大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教育原则1.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智力、体力、美感和品德。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立个性化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协作与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交流能力。
4.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
第三部分:教育内容1.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3.外语:提高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5.社会科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
6.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欣赏能力。
7.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第四部分:教育模式1.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注重发展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2.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精神。
4.创新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部分:教育评价1.综合评价:从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测验、作品展示、实践实训等。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评价方案。
2024教育学考试大纲
以下是2024年教育学考试大纲的内容供您参考:
1.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2. 教育心理学:学习与记忆、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4. 课程与教材:课程与教材的基本概念、课程与教材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与教材的评价等。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的组织与领导、教育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等。
6.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7.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教育评价的应用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要求需要根据当年的考试大纲和要求来确定。
同时,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掌握专业术语和概念,加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各种作家理论:1.教育理论:孟子在《孟子·尽心上》最早使用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在《说义解字》对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2.学制理论: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 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1902年清政府颁布第一个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亦称《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葵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即六三三学制3.学校教育:①中国在夏代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商周“设库,序,学,校以教之”,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射.御.书.数)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春秋战国私学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的科举制度宋代《四书》和《五经》。
明代的八股文。
②埃及在4000年前有宫廷教育中王国后职官学校,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③印度在婆罗门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分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佛教比较关心大众,教育上广设庙宇形成寺院学府特色。
④希腊典型代表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教学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斯巴达培养军人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⑤西欧中世纪为教会控制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前两个层次培养僧侣和统治阶级接班人,学习神学和七艺。
后一层次宗教教育。
世俗教育是骑士教育和宫廷教育。
骑士教育是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4.教育思想:①中国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学而知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教育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育与思想: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
先秦的孟子和墨子,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
②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
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称产婆术(助产术)。
包括定义,苏格拉底讽刺,助产术。
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助产作用。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③罗马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右译《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
5.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培根首次提出与其他科并列《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主张四个方面①教育适应自然思想②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③首次提出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直觉性教学原则④提出学年制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法国卢梭代表作《爱弥尔》。
瑞士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英国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P17创始人: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
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于其之外无目的”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
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把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四个部分主要特点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教育理论:重大教育理论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在《教育过程》提出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在《教学与发展》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其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著作有《给教学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二.名词解释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 广义教育: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14.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制度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5.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教育.6.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7.学校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人,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8.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教育现象: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
10.教育问题:是具有矛盾与冲突的教育现象。
11.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三.简答题:1.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者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
对辨和死记硬背。
7、现代学校建立国民教育体系的措施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8.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二,教育面对全体社会成员。
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9、二战以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0.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