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解读

合集下载

《爱莲说》《陋室铭》解析

《爱莲说》《陋室铭》解析

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 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座右铭:座右铭一般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
用以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
预习情况 检测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xīn 惟吾德馨
tái hén 苔痕上阶绿
rú 谈笑有鸿儒
tiáo 可以调素琴
dú 无案牍之劳形
shǔ 西蜀子云亭
诵读要领
《陋室铭》为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讲究骈句、 散句交错运用,读来顿挫有致,谐和悦耳。我们通过读可以声 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我们可以在朗读中感受到“美” 与“乐”,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文中哪句话 统领全文大意?
环境优美、交友高雅、生活情趣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 在深”来比“陋”;用“仙、龙”来比“ 2德、”作,者用写“陋室名,、为灵何”从来山比水“写起馨?”结。尾为何又提
涟( liá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助词, 的
水陆草木之

fán多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唐代
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
水上、地上 各种草木的花, 可爱的很多。晋 朝的陶渊明只爱 菊。自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 爱牡丹。
我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表转折,却 沾染
zhuó洗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短文两篇复习资料(《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复习资料(《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一、文学常识积累:1、《陋室铭》作者,字,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爱莲说》作者,代著名的哲学家,世称“”。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本文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惟吾德xīn()苔痕()案dú()鸿儒()甚蕃()濯()清lián()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jìng()植xiè()玩(二)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名: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益: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至于斟酌损益()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三)词类活用:不蔓不枝: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6、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7、《爱莲说》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8、《爱莲说》中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9、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来说是:三、内容及写法理解:《陋室铭》1、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的名篇,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风格各异。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则是宋代文人周敦颐的作品,文章以莲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2.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来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而《爱莲说》则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美丽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3.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习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4.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品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翻译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一、《陋室铭》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望;水不一定要深,只要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秘。

苔藓覆盖的小屋虽然简陋,但青葱的翠色让人感到生机盎然。

短小的窗户、木制的门扉紧闭着,虽然简朴却别有一番风雅。

闲时弹奏一曲《素琴》,不需要畅快的音乐,清泉在石头上起伏。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拥有着奇异的山水,实在是世间最好的隐居之处。

它使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外界也没有尘俗之气。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这有什么不可以称道的呢?”
二、《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越久越芬芳幽洁,花朵在太阳下愈发艳丽。

啊!我感叹于莲的洁身自好,喜爱它远远超过喜爱世人所深爱的牡丹。

牡丹是富贵者所喜爱,而莲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喜爱。

唉!我只恨自己没有美好的品质去衬托莲的完美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全解

《陋室铭》与《爱莲说》全解一、《陋室铭》《陋室铭》是唐朝刘禹锡的一篇著名散文。

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景象,表达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1.文章背景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

在和州期间,他遭受了知县的刁难,被迫三次搬家,最后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小屋里。

然而,刘禹锡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写下了这篇《陋室铭》,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引入陋室。

接着,作者描绘了陋室的景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最后,作者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类比,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简陋生活的超然态度。

3.文章主题《陋室铭》以陋室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情操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境界。

同时,文章也讽刺了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的人。

二、《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文章背景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

当年著书立说,在著书楼东边开辟一块池塘种莲花,名之曰“爱莲池”。

每当茶余饭后或他独坐堂前时,必爱欣赏池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此自喻高洁清雅的品格。

5.文章内容文章开头以菊花和牡丹作对比,突出了莲花的独特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理解。

接着,作者将菊花比作隐逸者,牡丹比作富贵者,而莲花则比作君子,进一步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

最后,作者感叹:“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中的短文佳作
刘禹锡的《陋室铭》以其精炼的文笔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唐代文 学中的经典之作。
传承古文化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传承了古代文学的精髓 。
体现士人精神
作品中所体现的清廉自守、淡泊名利的精神,代表了古代士人的 高尚品质。
《爱莲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原文解析
本文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起兴,引出陋 室。
描写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如“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主人的 高雅与闲适。
描述陋室的内外环境,如“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环境的 清幽。
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 类比,表达作者对陋室的喜爱和自 得之情。
主题与意义
两篇文章的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写作手法对比
《陋室铭》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 高尚情操和淡泊精神;而《爱莲说 》则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对 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 德的追求。
VS
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不同,但都运 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 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文学创作的典范
两篇短文均为文学创作的典范 ,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思想文化的传承
《陋室铭》和《爱莲说》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对于 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
对现代人的启示
两篇短文中所蕴含的高尚品质、文 化底蕴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元 素,对于现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
的情感和思想。
采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和押韵手 法,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

《爱莲说》《陋室铭》阅读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是两篇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情态各异。

因此,比较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同中之异从主题上看,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陋室名》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方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但《爱莲说》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但《爱莲说》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的描写:“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美名远播,“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在作者“爱莲”的议论中,表露了作者的高尚情操。

而《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室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二、异中之同从文体上看,《爱莲说》的“说”和《陋室铭》的“铭”标明了各自所属文体的不同。

根据古代文体分类,“说”为说理文,“铭”是应用文。

但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所以,从这一点讲,两文又都属议论文范畴。

从句式上看,《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陋室铭》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但《爱莲说》中也有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两文在句式上都有骈散结合,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特点。

从线索上看,《爱莲说》以“爱”为线索,“爱”在文中出现七次,几乎句句有“爱”;《陋室铭》则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尔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来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 15 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与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 15 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与对比阅读(含答案)

《陋室铭》1.文学常识,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和柳宗元交谊刘禹锡(772—842)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

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1.文学常识,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周敦颐(1017—1073)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 7.句子翻译: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3.主体思想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隐逸(yì) 5.重点问题(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品格?答: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词类活用
①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例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

的世风的鄙弃。
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铭 ,它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 或 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体裁是 说 ,它是既 可以 说明 、 记述 事物,又可以 发表 议论 的一种文体。
再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译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课 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诸葛庐、子云亭—因住人有名而受景仰—自比古贤居室
结尾
陋室 不陋

何陋之有——因住人“德馨”而不陋——高尚情趣
写法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3.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
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 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 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 相结合的和谐美。
主题理解
•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的描述“陋室” 内外的情景,并用类比和例证,有力 的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陋室铭、爱莲说__原文及翻 译

陋室铭、爱莲说__原文及翻    译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翠,映入帘中。

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没有粗俗的人(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七下语文短文两篇是《陋室铭》和《爱莲说》,原文如下:《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笔记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笔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笔记
一、文章背景与作者介绍
《陋室铭》和《爱莲说》均是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分别由刘禹锡和周敦颐创作。

《陋室铭》通过描述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志趣;《爱莲说》则以莲花的描绘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二、重点字词解析
1.陋室铭
1.馨:香气,这里比喻品德的高尚。

2.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3.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2.爱莲说
1.淤泥:积存的泥沙。

2.濯:洗涤。

3.隐逸:隐居的人。

4.净植:洁净地挺立。

三、文章主旨概括
1.陋室铭
1.作者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志趣,认
为只要品德高尚,居所并不重要。

2.爱莲说
1.周敦颐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表达了自己
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崇尚。

四、写作手法分析
1.托物言志: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描述某一物象来
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借物抒情: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
的内心世界。

3.对比手法:在《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比其他花卉与莲花的不同特点,
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

五、思考题
1.你认为《陋室铭》中的“陋室”真的简陋吗?为什么?
2.《爱莲说》中,作者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价值
观?。

爱莲说、陋室铭课文解读.doc

爱莲说、陋室铭课文解读.doc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不论是从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还是从语言上来看,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虽然描写的对象不同,但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情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讽刺。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的是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平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以莲喻人,将莲人格化,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的鄙视。

表现手法上,两篇文章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从多个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了细致而又生动的描绘,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类比、对比,表现作者的情操。

《陋室铭》虽说只有81字,却从景之宜人、人之高雅、陋室之事不俗三个方面入手对陋室进行描绘,正反对照、虚实相结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表明就是和孔子一样的君子,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平乐道的情趣。

这样引经据典,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爱莲说》则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角度进行铺陈描绘,把君子的形象融于莲之中,蕴赞美于描写之中,使莲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的心中。

但是作者并没有把这种颂扬停止于孤立静止之的描写之中,而是在对比描写中显示它的高凡。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用牡丹和菊花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更凸显了莲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

从语言上来看,两文的文句都非常精美。

《陋室铭》是骈文,具有骈文的特点,句尾押韵(押ing 韵),以四五字句为主,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修辞手法上,多运用对偶、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把事物写活了。

例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以静写动,赋予苔藓以、草色以人的的灵性,好像“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入陋室,听听主人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解共56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解共56页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 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
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
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
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
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
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
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
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
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
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
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
“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
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
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
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1.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

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

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

相当“可
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
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

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

(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
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但“我”爱莲
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

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
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

牡丹雍
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
的世态。

而对爱莲同气相求。

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
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
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句式骈
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菊花——
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