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2024年苏州中考大纲
2024年苏州中考大纲
一、考试目的
中考是为了检验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确保学生达到毕业标准,并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依据。
二、考试科目与分值
1.语文:满分130分
2.数学:满分130分
3.英语:满分130分(其中闭卷笔试90分,听说能力测试40分)
4.科学:满分150分(其中闭卷笔试110分,实验操作技能考查40分)
5.历史与社会:满分100分(其中闭卷笔试80分,开卷面试20分)
6.体育与健康:满分40分(其中日常考核18分,统一考试22分)
三、考试形式
所有科目均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试卷实行开卷考试,英语科目实行人机对话考试。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1.语文:考察学生的阅读、写作、语言积累与运用等能力。
2.数学:考察学生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英语:考察学生的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科学:考察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5.历史与社会:考察学生对历史、地理和社会常识的了解和认识。
6.体育与健康: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五、试卷结构
各科目的试卷结构将根据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写作题等形式。
最新江苏省数学中考提纲以及考点
解读南京2011年《中考说明》2011年南京中考总分值仍为740分!2011年中考总分和各学科分值没有变化,总分仍为740分,各学科分值具体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为120分,物理满分为100分,化学满分为80分,思想品德、历史满分各为60分,体育满分为40分,生物、地理满分各为20分。
其中,生物、地理两门考试在初二年级完成。
2011年中考数学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总题量在28题左右。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的比例不超过40%。
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数学填空题分值不超过总分的40%【命题解析】 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在考试形式、考试难度、考试题型等方面将保持稳定。
2011年中考数学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总题量在28题左右。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的比例不超过40%。
在内容分布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约为45:40:15。
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今年的指导用书有几个特点:一是选题典型,能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二是选题精炼,帮学生走出题海,提高效率;三是选题结合近几年全国中考数学命题走向,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
【复习建议】1、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规范,不依标据本,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通过自主整理、自主整合,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全面准确地回顾、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系统。
2、注重能力。
善于提出适合学生的有一定思维价值、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拓展、变式空间。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考试目标〔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数与代数】应关系〔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1.有理数〔1〕有理数的意义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的大致范围值〔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3〕有理数的大小比拟〔10〕二次根式的加、减、乘、〔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除运算法那么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11〕实数的简单四那么运算〔5〕乘方的意义3.代数式〔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三〔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步为主〕数量关系〔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2.实数〔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4〕求代数式的值〔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根本〔3〕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性质〔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根,求实数的立方根〔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1〔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一元二次方程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仅指一次式相乘〕估计方程的解〔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导及运用检验结果是否合理〔10〕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指〔1〕不等式的意义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2〕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1〕运用分式根本性质进〔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行约分和通分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除运算出解集〔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简单4.方程与方程组〔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应用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6.函数〔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1〕常量、变量的意义次方程组〔2〕举出函数的实例〔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3〕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表示方法过两个〕〔4〕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中的函数关系进展分析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5〕求简单整式、分式和简单实2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例函数的性质的取值范围〔15〕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6〕求函数值数的性质〔7〕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16〕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的关系〔公式不要求记忆〕〔8〕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17〕运用一次函数图象求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初步预测〔18〕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9〕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次函数的意义〔19〕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10〕根据条件确定一函数和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问题示法【空间与图形】〔1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7.图形的认识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1〕认识点、线、面式〔2〕角的概念与表示〔12〕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3〕认识度、分、秒,能进展数的图象度、分、秒的简单换算〔13〕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4〕角的大小比拟或估计的图象〔5〕角度的和差计算〔14〕理解一次函数和反比〔6〕角平分线及其性质3〔2〕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8.相交线与平行线〔1〕补角、余角、对顶角等概念中线和高〔2〕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3〕三角形中线及其性质角相等、对顶角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概念〔3〕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垂线段最短〔6〕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4〕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跳平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行线之间的距离〔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5〕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垂直于直线〔8〕判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6〕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形的条件画一条直线的垂线〔9〕勾股定理及其简单运用〔7〕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10.四边形〔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多边形的概念〔9〕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条直线平行于直线公式〔10〕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正方形、梯形的概念的平行线〔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9.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5〕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正方形、梯形之关系间的4〔6〕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12.尺规作图形、正方形的条件〔1〕根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7〕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8〕判定等腰梯形的依据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11.圆段的垂直平分线〔1〕圆及其有关概念〔2〕利用根本作图作三角形;已〔2〕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知三边作三角形;两边〔3〕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及其夹角作三角形;两圆的位置关系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4〕圆的简单性质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5〕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三角形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6〕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作圆〔7〕切线的概念〔4〕对于尺规作图题,应保存作〔8〕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图痕迹的关系,会过圆上一点画圆〔5〕的切线13.视图与展开图〔9〕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1〕画根本几何体〔直棱柱、圆切线柱、圆锥、球〕的三视图〔10〕计算弧长和扇形的面〔2〕判断简单物体〔根本几何体积,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地简单组合〕的三视图面积〔3〕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几何5体或简单物体的实物原型〔6〕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4〕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图形〔5〕根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7〕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组合〕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8〕应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或物体的包装〕他们的组合进展图案设计〔6〕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9〕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14.图形与变换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1〕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中的应用〔2〕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根本15.图形的相似性质〔1〕比例的根本性质、线段的〔3〕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比、成比例线段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2〕黄金分割的图形;作出简单图形平移〔3〕图形相似、三角形相似的概后的图形;作出简单图形旋念转后的图形〔4〕图形相似的简单性质〔4〕找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5〕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依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据〔5〕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6〕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物体相似轴对称性及相关性质〔7〕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6实际问题〔3〕命题的构成〔区分条件与16.三角函数结论〕〔1〕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4〕逆命题的概念〔5〕两个互逆命题的关系tanA的概念〔2〕30°,45°,60°角的三〔6〕反证法的含义角函数值〔7〕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8〕掌握以下“证明的依据〞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17.图形与坐标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设同位角相〔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假设两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置写出它的坐标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3〕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4〕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9〕利用“证明的依据〞〔上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一条目〕中的根本领实证明以下〔5〕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命题:的位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内错角18.图形与证明相等、同旁内角互补〕〔1〕证明的作用、反例的作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2〕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7直线平行〕数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2〕抽样的意义论〔3〕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4〕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5〕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6〕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7〕加权平均数的计算线交于一点〔内心〕〔8〕选择适宜的统计量表示数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据的集中程度定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9〕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分线交与一点〔外心〕的平均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0〕极差和方差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1〕极差和方差的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用极差和方差表示数据的定理离散程度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13〕用样本的方差估计总体的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方差判定定理〔14〕频数、频率的概念〔15〕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统计与概率】〔16〕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19.统计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及其应用〔1〕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17〕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8判断和预测〔1〕有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18〕从有关实际问题的资料中和经历。
江苏省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评价指要一、评价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努力克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的个性成长.结合我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际,正确地反映和评价我市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便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2.科学性原则评价以《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
3.全面性原则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4.适应性原则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三、评价的基本要求1 .考查内容要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内容涵盖《标准》涉及的所有知识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以《标准》为依据,主要的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见附表)根据《标准》中第兰学段的具体目标,在“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学习领域中,前三个领域将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表中分别用字母A、B、C、D 表示,这里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其具体含义是: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2) 数学活动过程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E表现邋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证明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2019年苏州中考数学考纲解析
2019年苏州中考数学考纲解析整体来看2018年与2019年《苏州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数学学科命题》,两者的指导思想与考试内容保持一致。
在对于知识技能的考试要求中,从数与代数式、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方面对于学生的掌握要求没有改变。
但是从去年的考题和今年的样题示例中,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出题端倪。
今年样题示例中给出了一道相似的综合题(如下图),类似于探究题的思路,这种类型的题目在2018年之前的中考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乩上6 RJ 1值'I . . ■怔晴F. Afi AC.(>., ♦,,,,」•••村--♦」■[”'•w书国电X n - —d =«*,近点0tt l M申" w 迨/力"亳8点感"■ E2 -J- J L f" lip6 i -;I 就 i:;i A V f-lt i 4#r 「、凡,伟心JUL杰心心沁川后「心▼药却边电;■.二上工,Ti- i心研同时在2018年的中考题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探究类题目(如下图),同样是以相似为背景,而且现在各学校的考试与练习中都在加大对此类题目的考察。
这类题目从2018年出现后就迅速成为热点,今年的样题示例也印证了这一点,可以看出以相似和几何综合为背景的探究类题目是2019年中考的热点题型。
(2011SJH 27IS) |W1.如的却:在44BC中,0是斯上一点f不舄H* E*台£砒N EG*交H。
于点&旌撞GO,废MffC 的面册S…贴£的五粗为「(1J 当 dZJF 时.,(.匕J嘎.3%请你用白宇总R的化施式裹示I.同迎上如di营.荏归过于一通(力口「HB=4,_3 /就\ £姑一士2上2一百(不与d・目It合),"f! 8匚交8 千克F.连接匚工设X€=w.因边版一切UDK面型内2&EFC明面加为鼠濡临利用而近I的M进竭1"用也字' 可«的M就表示告.今年的样题最后一题选取了去年中考的最后一题,这道题也属于2018年中考的最新题型,2018年之前此题的位置一直被传统的动点题目所占据,2018年中考中首次出现了动点与函数图像相结合的题型(如下图)。
中考数学试卷大纲
一、试卷结构1. 试卷总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试卷结构: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块。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满分40分)1. 数与代数(1)实数的运算及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3)二元一次方程组(4)一元二次方程及根的判别式(5)函数及其性质2. 几何与代数(1)三角形、四边形及相似、全等(2)圆及圆的性质(3)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坐标计算(4)解析几何基础3. 统计与概率(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频率分布表(3)概率计算(4)随机事件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满分30分)1. 完成实数的运算2. 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3. 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5. 求函数的值6. 判断三角形的性质7. 求圆的面积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9. 求概率10. 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四、解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满分50分)1. 数与代数(一元二次方程、函数)题目:已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解为x1和x2,求:(1)若x1+x2=5,求a、b、c的值;(2)若x1x2=4,求a、b、c的值。
2. 几何与代数(三角形、四边形)题目: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BC=5cm,求:(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2)求角B的度数。
3. 统计与概率题目:某班级有3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成绩区间 | 人数——|——0-60 | 560-70 | 1070-80 | 1080-90 | 590-100 | 0求:(1)求该班级的平均成绩;(2)求该班级的中位数;(3)求该班级的众数。
4. 综合题题目: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点B(-1,2),求:(1)直线AB的方程;(2)点C(x,y)在直线AB上,且AC的长度为5,求点C的坐标。
5. 应用题题目: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每天产量为100件,成本为1000元,售价为200元。
江苏省数学中考提纲以及考点
江苏省数学中考提纲以及考点(总3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解读南京2011年《中考说明》2011年南京中考总分值仍为740分! 2011年中考总分和各学科分值没有变化,总分仍为740分,各学科分值具体为:语文、数学、英语满分各为120分,物理满分为100分,化学满分为80分,思想品德、历史满分各为60分,体育满分为40分,生物、地理满分各为20分。
其中,生物、地理两门考试在初二年级完成。
2011年中考数学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总题量在28题左右。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的比例不超过40%。
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左右,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数学填空题分值不超过总分的40%【命题解析】?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在考试形式、考试难度、考试题型等方面将保持稳定。
2011年中考数学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
总题量在28题左右。
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所占总分的比例不超过40%。
在内容分布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约为45:40:15。
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左右,试卷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控制在7:2:1左右。
今年的指导用书有几个特点:一是选题典型,能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二是选题精炼,帮学生走出题海,提高效率;三是选题结合近几年全国中考数学命题走向,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
【复习建议】?1、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规范,不依标据本,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通过自主整理、自主整合,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全面准确地回顾、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系统。
2、注重能力。
善于提出适合学生的有一定思维价值、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拓展、变式空间。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一、知识与技能1、数与代数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有理数、实数、二次根式、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表示等知识点。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数的开方等基本知识;理解实数、无理数的概念,以及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代数式、整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以及因式分解、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等知识;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求解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问题。
2、几何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平面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相似与全等等知识点。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如线段、角、多边形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内角和、中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等;掌握圆的性质,如圆心角、弧长、切线等;理解相似和全等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或全等。
3、数据与统计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等知识点。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如频数、频率、累计频率等;掌握统计分析方法,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
4、应用题考试内容:本部分主要考察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要求目标:学生需要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能够解决关于比例、利润、利率、速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即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增加,另一个变量的值就会相应地减少。
例如,当一个物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购买该物品的数量会下降。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通常写作y=k/x,其中k是常数。
这个表达式中,y和x分别代表两个变量的值,k是比例系数。
当x增加时,y会相应地减少,反之亦然。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个开口朝下的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k/x^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
2024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详解
2024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详解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中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数学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至关重要。
在2024年的全国中考数学考试中,考生将会面临怎样的题型和知识点呢?本文将对2024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进行详解,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数与代数1. 数的运算2024年的中考数学考试将重点考查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并增加了较复杂的混合运算。
考生需要注意运算的优先级和法则,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2. 代数式与简单方程本部分考查代数式的展开和化简,以及简单方程的解法。
考生需要熟悉代数式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法则,并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3. 等式与不等式考生需要掌握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题方法,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
二、几何与图形1. 两角关系与直角三角形本部分考查角的度量和角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求解。
考生需要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和换算,熟练计算角的大小和角的关系,能够运用正弦、余弦、正切等概念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2. 勾股定理与平面向量考生需要熟悉勾股定理的表述和应用,能够判断三边长度是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未知边长。
此外,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3. 图形的性质与计算本部分考查各种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的特点和计算公式,以及圆的性质和相关计算。
考生需要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解决与图形相关的计算题。
三、数据与统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考生需要了解数据的搜集方法和整理方式,包括样本调查、问卷调查等常用方法,并能够正确地整理数据,用表格、折线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数据结果。
2. 代表值与频数分布本部分考查代表值的计算和频数分布的分析,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计算方法和应用,以及频数分布的制表和分析。
3.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考生需要熟悉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事件的概率计算、事件间的关系、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判断等。
(完整版)初中数学中考考试大纲
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概念实验
√
用频率估计概念
√
用概率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注:知识与技能考查分为四个层次
(1)认识)(a1);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a2):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a3):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4)运用(a4):能综合运用知识,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上述知识与技能中,属于“运用”层次的有:图形与变换12(7)、图形与坐标14(5)、统计与概率1(12)
二、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特指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该领域应特别关注学生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考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直线的垂线
√
平行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断
√
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
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
4、证明
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
√
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
逆命题的概念
√
利用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
反证法的含义
√
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与过程
√
5、三角形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考试内容
考试
要求目标
单元
知识条目
a1
江苏扬州中考数学考纲
M4 图形与变换 M41 图形的变换 M411 M412 M413
M5 逻辑与推理 M51 数学综合与实践 M511 M512
M61 定义、命题与定理 M611
三级考点 内容
实数 相反数 倒数 绝对值 实数的运算 零指数幂 负整数指数幂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除法 科学记数法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算术平方根 合并同类项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式的化简求值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整式的运算 解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应用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二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点的坐标 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 函数图像的交点问题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函数图像的动点问题 根与系数的关系 根的判别式 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定义 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 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级考点
代码
内容
M1
数与代数
二级考点
三级考点
代码
内容
代码
M11
数与式
பைடு நூலகம்
M111
M112
M113
M114
M115
M116
M117
M118
M119
M11A
M11B
M11C
M11D
M11E
M11F
M11G
M11H
M11I
M11J
M12 方程与不等式 M121
江苏省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评价指要一、评价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努力克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的个性成长.结合我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际,正确地反映和评价我市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便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2.科学性原则评价以《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
3.全面性原则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4.适应性原则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为根据,使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三、评价的基本要求1.考查内容要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内容涵盖《标准》涉及的所有知识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以《标准》为依据,主要的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见附表)根据《标准》中第兰学段的具体目标,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学习领域中,前三个领域将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表中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这里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其具体含义是: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2)数学活动过程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E表现邋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证明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2023苏教版中考数学考点大纲
2023苏教版中考数学考点大纲数学,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
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
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
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被用来指数学。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中考数学考点大纲,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中考数学考点大纲轴对称知识点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苏州中考数学大纲详解
苏州中考数学大纲详解很多苏州的中考的家长都市询问本年苏州中考的数学大纲,针对上面的需求中考网编辑为大众带来了苏州2019中考数学说明会的西席笔记,大众可以议决笔记明白一下2019苏州中考数学的指导思想,和大概的出题思路。
一、指导思想贯彻课改理念,引导传授改革,存眷基础和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1、充分表现毕业、升学两考合一的特点。
2、努力引导师生体贴课程改革,存眷学生素质的全面成长。
(1)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基础。
(2)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成长。
二、基本原则: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适应性三、制定中考命题说明的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2、参照“讲义内容”3、连合“苏州实际”(补充内容印发)4、研究07、08、10、11我市中考试卷具体数据:09年均分92.85,合格率76.61%10年均匀97.62,合格率没有统计,11年均匀91.92,合格率81.67%总体上基础题特殊基础,保证合格率,难的也特殊难,表现升学特点;二次函数作为重点考察内容,常考常新;平几方面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一点,但综合性不宜太强;圆与相似可以适当考一点,但不宜过多;针对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强,可以多考一点运算,但不能偏、难、怪,注重算理与算法。
四、中考试卷的布局1、题量:28题左右2、内容漫衍:数与代数45%、空间与图形40%、统计与概率15%。
3、难度:0.7左右简略题:中等题:较难题为7:2:1(或6.5:2.5:1)4、分值: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五、2019年中考温习建议与想法1、关于运算:谋略注重合理性,不太过追求运算的技能,要是标题需要,会给出适当数据。
2、关于基础题:与前几年大抵相当,漫衍不作大的调解。
填空、选择最后1-2道题稍微难一些,简答题2-3道题难一点。
3、关于证明题:等同10、11中考难度,重逻辑推理,淡化图形的变化技能,回避纷乱几多图形。
4、关于解答题:重点知识重点考察,三个函数,注重思想要领,注重通性通法,不出偏题、怪题,概率与统计以稳固为主。
江苏省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下学期]人教.doc-人教版[整理]
初中总数复学习提纲第一章实数★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内容提要☆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 .a ≠1/a (a ≠±1);B.1/a 中,a ≠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 ≠0时,a ≠-a;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数) 整数分数 0 实数 负数整数 分数 无理数有理数正数整数 分数 无理数有理数│a │2a a (a ≥0)(a 为一切实数)偶数:2n (n 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3.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1×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 已知:a 、b 、x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 │+│x-b │ =b-a.2.已知:a-b=-2且ab<0,(a ≠0,b ≠0),判断a 、b 的符号。
2022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考纲
2022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考纲Ⅰ.命题的指导思想2022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考试命题将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为依据,既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又考查学生后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1.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考查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特别注重对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初中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适当渗透对过程性和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2.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数学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的能力。
中考命题将突出对这些数学能力的考查,而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3.注意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适度考查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要求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能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对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将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
Ⅱ.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数学模型,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恰当的代数模型进行表述。
探索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投影与视图;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应用。
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推断过程,理解抽样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评价指要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努力克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的个性成长.结合我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际,正确地反映和评价我市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促进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便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2.科学性原则
评价以《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
3.全面性原则
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4.适应性原则
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为根据,使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三、评价的基本要求
1.考查内容要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内容涵盖《标准》涉及的所有知识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以《标准》为依据,
主要的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见附表)
根据《标准》中第兰学段的具体目标,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学习领域中,前三个领域将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表中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这里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其具体含义是:
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2)数学活动过程
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E表现邋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证明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3)数学思考
包括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包括:
能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图形进行思考与推理;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够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现象。
(4)解决问题能力
包括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等等。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认知风格、数学思维特征、数学表示的偏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通常不能够简单地视为“好与差”“弱与强”,因此,内容、素材和试卷形式在总体上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力求公平。
3.试题背景要符合学生的现实
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是基于解题者对问题的理解基础之上而进行的。
评价中问题的背景力求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或其他学科现实——与生活或社会相关的题材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试卷结构
1.题量:总题量为28题左右,每题中的小题量也有控制,小题的总体量不超过40小题。
全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题型:试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客观题的分值占总分的比约为40%。
3.内容分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约为45:40:15,课题学习融入这三部分之中,这样与实际课题数基本相当。
4.难度:试卷的全卷难度控制在0.7左右,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在0.7以上)、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 4~0.7)、较难题(难度在0.4以下)的比例控制在7:2:1.
附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
让学生探讨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的认识。
考察一些基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