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实验电子版

合集下载

实验一混凝沉淀

实验一混凝沉淀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2.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混凝效果。

二、实验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

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三、实验设备与用具:1.混凝试验搅拌机ZR4-6型2.HACH2100A(AN)型光电式浊度仪;3.500mL烧杯1个;1000 mL烧杯6个;1000 mL量筒1支;注射器1支;吸球一个;1mL、5mL移液管各一支;4.10 g/L 硫酸铝溶液、10 g/L三氯化铁溶液,蒸馏水;5.原水样(高岭土自配)。

四、实验步骤1、掌握ZR4-6型混凝试验搅拌机、HACH2100A(AN)型光电式浊度仪的使用方法;2、配制原水,记录水量与高岭土投加量,测定原水水温、浊度、PH值;3、用量筒分别量取原水样10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4、确定混凝剂投药量范围。

方法是以取200mL原水于250mL烧杯中,慢速搅拌(约60~80r/m),并逐次加入1mL混凝剂,直到观察有矾花出现为止。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混凝沉淀实验(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确认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3)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的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黏度,把这些分子排挤除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减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连状物媳妇叫李,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

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4)秒表1块。

(5)1000mL量筒1个。

(6)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1支。

(7)200mL烧杯1个,吸耳球等。

(8)1000mL烧杯6个。

(9)10%Al2(SO4)3溶液500mL。

(10)实验用原水(配制)。

(11)注射针筒。

(12)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一瓶。

四、实验步骤(2)1000mL量筒量取6份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放在200mL的烧杯中。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40
Residual Turbidity
30
20
10
0
3
4
5
6
7
8
pH
图 2-5 原水 pH – 剩余浊度关系曲线图
图 2-5 是根据表 2-2 所测的实验数据绘制得到的原水 pH 与剩余浊度关系曲 线图。由该图可以看出,在 pH = 3~6.11 时原水絮凝沉淀后剩余浊度随着 pH 值的 增大而迅速下降,在试验点 pH=6.11 时达到最小值(NTU=1.84) ,在 pH=6.11-~9 时剩余浊度随 pH 值的增大而缓慢上升。 铝盐加入到水溶液中,不仅会发生水解反应,也会发生羟基桥联作用,从而 产生 Al 的单体、低聚物、多核羟基聚合物、多核羟基聚合物的聚集体或者 Al OH 3 溶胶等多种水解聚合形态; Al 的不同水解聚合形态决定了铝盐对水中 浊度的去除以吸附电中和、吸附桥联、卷扫作用中哪种机理为主。而 Al 的各种 水解聚合形态所占百分比受水质的 pH、颗粒物浓度以及水流扰动状况等条件的 影响。 本次实验采用控制变量,只改变原水的 pH。 图 2-6 为铝盐的水解聚合形态随 pH 变化规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低 pH 时,Al 的主要形态为Al H2 O
Residual Turbidity
50
慢速搅拌转速:50 r/min 慢速搅拌时间:20 min 水温:20℃ 混凝剂浓度:10 g/L 原水 pH 值:7.21
1 3.16 45.10
2 4.10 43.60
3 5.16 16.06
4 6.11 1.84
5 7.13 2.44
6 8.03 3.21
一、投药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1、实验记录 ⑴基础资料 实验日期:2014.3.18 快速搅拌转速:150 r/min 混凝剂名称: 硫酸铝 原水浊度: 45.0 慢速搅拌转速:50 r/min 混凝剂浓度:10 g/L 原水 pH 值:7.20

《混凝沉淀实验》课件

《混凝沉淀实验》课件

混凝反应
总结词
快速混合、充分反应
详细描述
将待处理的污水与混凝剂混合,通过快速混合器实现快速、均匀的混合。混合后 的污水应与混凝剂充分反应,生成较大的絮凝体,为后续的沉淀分离创造有利条 件。
沉淀与分离
总结词
沉淀时间、分离效果
详细描述
在沉淀阶段,需要控制适当的沉淀时间,确保絮凝体充分沉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上清液与沉淀物应实现 有效的分离,以便对上清液进行后续处理或检测。
浊度测量不准确。
问题3
解决方案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减小误差。
实验的优缺点改进方向
优点
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有助 于理解混凝沉淀原理。
缺点
实验中的人为误差难以避免,且 实验条件与实际污水处理厂存在
差异。
改进方向
采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增加模拟实际污水处理厂条件 的实验环节,提高实验的实用性
《混凝沉淀实验》 ppt课件
• 实验简介 • 实验材料 • 实验设备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了解混凝沉淀实验的基本 原理。
学习如何进行混凝沉淀实 验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掌握混凝 沉淀实验的应用。
实验原理
混凝沉淀实验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发生凝聚和絮凝作 用,进而通过沉淀的方式将悬浮物和胶体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
高效混凝剂,适用于处理 高浊度和有机废水。
常用混凝剂之一,适用于 处理多种水质。
其他试剂
01
硫酸
用于调节pH值。
02
氢氧化钠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9)温度计1个,测水温用。 )温度计1 (10)秒表1块,测转速用。 10)秒表1 (11)1000ml量筒1个,量原水体积。 11)1000ml量筒1 (12)1%浓度硫酸铝溶液1瓶。 12)1%浓度硫酸铝溶液1 (13)PH计1台 13)PH计 (14)浊度仪1台 14)浊度仪1
4.步骤及记录 4.步骤及记录
1.目的: 1.目的: 目的
(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 (2)观察絮凝体(俗称矾花)的形成过程及 混凝沉淀效果。
2.原理 2.原理
混凝: 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凝聚:胶体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絮凝:脱稳胶体相互聚集的过程。
混凝过程
阶段 过程 作用 动力 处理 构筑物 胶体 状态 胶体 粒径 混合 药剂 扩散 质量 迁移 脱稳 混凝剂 杂质胶体 水解 脱稳 溶解 平衡 各种脱稳 机理 混合设备 原始胶体 脱稳胶体 微絮凝体 絮凝体 0.001~0.1µm 约5~10µm 0.5~2mm 凝聚 异向絮凝为主 脱稳胶体聚集 分子热运动 (布朗扩散) 絮凝 同向絮凝为主 微絮凝体的 进一步碰撞聚集 液体流动的能量 消耗 反应设备
混凝沉淀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实验组号 水样编号 矾花形成及沉淀 过程的描述 1 2 Ⅰ 3 4 5 6 小结
观察记录 实验组号 水样编号 矾花形成及沉淀 过程的描述 1 2 3 Ⅱ 4 5 6 小结
(8)搅拌过程完成后,停机,将水样杯取出, 放置一旁静沉15min,并观察记录矾花沉淀 放置一旁静沉15min,并观察记录矾花沉淀 的过程。与此同时,再将第Ⅱ 的过程。与此同时,再将第Ⅱ组6个水样置 于搅拌机下。 (9)第Ⅰ组6个水样,静沉15min后,用注射 )第Ⅰ 个水样,静沉15min后,用注射 器每次吸取水样杯中上清液约130ml,置于6 器每次吸取水样杯中上清液约130ml,置于6 个洗净的200ml烧杯中,测浊度及pH并记入 个洗净的200ml烧杯中,测浊度及pH并记入 表中。 (10)比较第Ⅰ组实验结果,判断最佳投药 10)比较第Ⅰ 量所在区间,缩小实验范围重复上述实验。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试验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试验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混凝沉淀实验(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确认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3)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的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黏度,把这些分子排挤除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减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连状物媳妇叫李,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

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4)秒表1块。

(5)1000mL量筒1个。

(6)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1支。

(7)200mL烧杯1个,吸耳球等。

(8)1000mL烧杯6个。

页共页第实验报告(9)10%Al(SO)溶液500mL。

342(10)实验用原水(配制)。

(11)注射针筒。

(12)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一瓶。

四、实验步骤(2)1000mL量筒量取6份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放在200mL的烧杯中。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知道,天然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悬浮物,悬浮物的形态是不同的,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另一种是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除去的,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学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

水化摸中的水分与胶粒有固定关系,有些水化摸的存在决定双层状态。

若投加混凝剂降低电位有可使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直接加入水中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态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态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体,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最关键的是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因混凝剂的种类较多,例如,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人工合成混凝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天然高分混凝,(淀粉、树胶、动物胶)等,所以,混凝条件也很难确定;要选择某种混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PH 值的影响,如PH值过低(小于4)则所投的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OH)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较高(大于9时),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而不能很好地挥发混凝体作用的情况。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沉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沉淀特性,包括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胶比、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沉淀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为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提高工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不同品种的硅酸盐水泥2. 粉煤灰、矿渣等掺合料3.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4. 标准砂、碎石等骨料5. 蒸馏水实验方法:1. 按照预定的水胶比和水泥用量,配制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样。

2. 将水泥、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按比例混合均匀。

3.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调整至适当的浆体浓度。

4. 将混合浆体置于沉淀实验模具中,保持静置24小时。

5. 测量并记录沉淀层的厚度和质量。

6. 分析不同因素对沉淀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1. 水泥品种对沉淀性能有一定影响,硅酸盐水泥中,快硬硅酸盐水泥的沉淀层较薄。

2. 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沉淀层厚度有所增加,但超过一定比例后,沉淀层厚度增长趋于平缓。

3. 较低的水胶比有助于减少沉淀层的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均匀性。

4. 掺入粉煤灰和矿渣等掺合料可以有效降低沉淀层的厚度,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5. 使用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沉淀现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控制水泥用量、调整水胶比、使用合适的掺合料和外加剂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沉淀性能。

这些发现对于指导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对混凝土沉淀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工程表现。

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实验

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实验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

器材 浊度仪,过滤试验柱

试剂 PAC,高岭土
四、实验步骤



原水:将储水箱中注满自来水,并开启循 环搅拌泵,取一定量高岭土倒入储水箱中, 不断循环直至混合均匀。取少许水样测定 其浊度,调整原水浊度直到达到所要求的 原水浊度为止。 称取一定量(约100g)的混凝剂,配制约 1L左右的10%的混凝剂溶液,待用。 开启提升泵,加药泵,出水阀,使它们的 流量达到规定值(按滤速要求和滤柱截面 积计算过滤流量),开始过滤;
四、实验步骤(二)



当过滤出水浊度超过3NTU,或当出水阀已开至 最大,但过滤流量仍下降到规定流量的80%时 即可结束过滤; 过滤刚开始的30分钟至1小时内,可每间隔10分 钟取样1次,当出水稳定后,则每间隔30分钟取 样1次。当出水浊度明显上升时,说明浊质即将 穿透滤层,此时可每间隔10分钟取样1次,直至 过滤结束; 过滤结束后,用自来水反冲洗滤柱20分钟以上, 直至出水干净为止。反冲洗强度以滤层全部膨胀 起来为准。

选择混凝剂种类及确定其投加量时应考虑 哪些因素? 确定混合过程,凝聚过程以及沉淀过程的 工作时间应考虑哪些因素?
混凝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实验二
一、目的

过滤处理实验
了解砂滤池的过滤特性。
二、原理

过滤是利用滤料表面的吸附性将水中脱稳胶 体颗粒吸附截留,滤床能截留掉水中比滤料 空隙尺寸更小的悬浮物。 由于过滤是利用滤料表面的吸附性吸附截留 水中的胶体颗粒的,而滤料本身表面带有负 电性,因此要求待过滤的水必须是经过混凝 处理后的水。
四、结果与分析

以过滤时间为横坐标,出水浊度为纵坐标 绘制出水浊度曲线图。绘制 1NTU的水平 线,与出水浊度曲线交汇于两点 A 和 B , 此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即为有效过滤时间。 有效过滤时间与过滤流量的乘积即为周期 产水量。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四、实验步骤
(一)原料预处理 (1)加热下将
Al2 ( SO4 ) 3 · 18 H2 O 溶于水制 成 2mol/ L 的溶液 ; (2)室温下将固体 CaCl2 溶于水制成 6 . 8mol/ L 的近饱和溶液 ; (3)将块状的 CaO 粉碎成粉末状 。
Al(OH)3 沉淀对 胶粒进行网捕
整个过程经历三个阶段:混合,絮凝和沉淀
1.混合
混合时间T:10~30s,最多不超过2min
胶体脱稳
速度梯度G:500~1000s-1
2.絮凝 保证足够的絮凝时间 G:10~75s-1 3.沉淀 停止搅拌,静置 矾花与水分离 生成矾花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1)1000ml量筒2个 (2)1000ml烧杯6个 (3)10ml移液管5个 (4)光电式浊度仪 (5)六联电动搅拌器 (6)pH计 2、试剂 (1)硫酸铝Al2(SO4)3· 18H2O:10g/L (2)盐酸HCl:10% (3)氢氧化钠NaOH:10%
实验三 氯化铁和聚铁混凝效果的对比
混凝剂:氯化铁(1%)、聚合硫酸铁(1%) pH:7-8, 混凝剂投加量:3、6、9、12、15、18 实验过程:同实验二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2、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深沉效果。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2、1000ml烧杯6-8个;3、200ml烧杯8个;4、100ml注射器1~2支,移取沉淀水小清液;5、100ml洗耳球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用;6、1ml移液管1根;7、5ml移液管1根;8、10ml移液管1根;9、温度计1支(测水温用);10、秒表1块(测转速用);11、1000ml量筒1个,量原水体积;12、1%FeCL3或AL2(SO4)3溶液一瓶;13、酸度计、浊度仪各1台。

三、实验步骤1、测原水水温、浑浊度(约70度左右)和PH值。

2、用1000ml量筒分别量取500ml水样置于6个1000ml的烧杯中。

3、用移液管分别移取0、1、2、3、4、5ml的混凝剂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混凝剂为1%的AL2(SO4)3溶液或FeCL3溶液。

4、将准备好的水样置于搅拌机中,开动机器调整转速,中速(200r/min)运转5min。

5、5min后将搅拌机调快,快速(400r/min)运转,同时将混凝剂加入水样中(用蒸馏水将药管中残留药液洗净,一同加入水样中),同时开始计时,快速搅拌30s。

6、30s后,迅速将转速调到中速运转(200r/min),搅拌5min后,再迅速将转速调至慢速(100r/min),搅拌1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度等并填入1.1中。

8、搅拌完成后,停机,将水样杯取也,于一旁静置15min并观察矾花沉淀过程。

15min后,用注射器分别汲取水样杯中上清液100ml(够测浊度、PH值即可),置于六个洗净的200ml的烧杯中,测浊度及PH值,并记入表1.2中。

表1.1混凝沉淀实验观察记录表1.2实验数据记录表四、注意事项1、取水样时,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水样浓度上的差别。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

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

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

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 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2.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2 实验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3 实验装置与设备3.1 实验装置混凝实验装置主要是六联搅拌机。

搅拌机上装有电机调速设备。

3.2 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1. 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 1台2. 浊度仪(2100N) 1台3. 数显pH计(FE20/EL20) 1台4. 温度计刻度0~100 ºC 1支5. 秒表6. 烧杯250 ml 6个;50ml 6个7. 移液管1,5,10 mL8. 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9. 三氯化铁FeCl3·6H2O10. HCl11. NaOH4 实验步骤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最佳水流速度梯度三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

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求出最佳的速度梯度,在混凝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1. Al2(SO4)3·18H2O 浓度10 g L-1;2. FeCl3·6H2O 浓度10 g L-1;3. HCl 10% (v/v);4. NaOH 10% (w/v)。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实验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混凝沉淀实验(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确认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3)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的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黏度,把这些分子排挤除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减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连状物媳妇叫李,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

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4)秒表1块。

(5)1000mL量筒1个。

(6)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1支。

(7)200mL烧杯1个,吸耳球等。

(8)1000mL烧杯6个。

(9)10%Al2(SO4)3溶液500mL。

(10)实验用原水(配制)。

(11)注射针筒。

(12)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一瓶。

四、实验步骤(2)1000mL量筒量取6份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放在200mL的烧杯中。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实验结果记入表1 实验结果记入表
由剩余浊度-投药量图,得出最佳投药量为: 由剩余浊度 投药量图,得出最佳投药量为 投药量图 最佳投药量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Application,AnHui Provin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Application,AnHui Province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Application,AnHui Province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实验一 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 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相应的pH值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剂投
加量
3
6
9
12
15
18
矾化形成 时间
水样剩余 浊度
浊度
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
➢ (二)最佳 pH 值实验步骤
➢ 1.取 6 个 1000mL 烧杯分别放入 1000mL 原水, 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 2.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浑浊度、pH 值,温 度.本实验所用原水和最佳投药量实验 时相同。
鞣软剂 、造纸的施胶剂 、印染的漂染剂 、精密
铸造的 硬化剂 、耐火材料的粘结剂等
➢ 国内外制备 PAC 的传统生产工艺中 ,按所用原
➢ 料的不同 ,大致可分为金属铝 ( 包括铝灰 、铝渣) 法 、 活性氢氧化铝法 、三氧化铝 (包括铝矾土 、 煤矸石等) 法等 。
➢ 传统 PAC 合成工艺及所得聚铝产品分别有 其 优缺点 。如采用铝矾矿和铝灰法虽一步合成 且成 本低 ,但由于原料杂质含量高 ,导致聚铝产品含 杂 质较多 ,降低了产品的品位 ,限制了使用范围 ; 氢 氧化铝酸解法一般采用两种酸 ( 硫酸和盐酸) ,对 设备腐蚀大 ,产品中 SO4 2 - 含量高 ;加压法和电 解法能 耗大 ,对设备要求高 ,操作条件苛刻 。
A阶段:混合,絮凝和沉淀 1.混合
混合时间T:10~30s,最多不超过2min 速度梯度G:500~1000s-1 2.絮凝 保证足够的絮凝时间 G:10~75s-1 3.沉淀 停止搅拌,静置
胶体脱稳 生成矾花 矾花与水分离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 1、仪器 ➢ (1)1000ml量筒2个 ➢ (2)1000ml烧杯6个 ➢ (3)10ml移液管5个 ➢ (4)光电式浊度仪 ➢ (5)六联电动搅拌器 ➢ (6)pH计 ➢ 2、试剂 ➢ (1)硫酸铝Al2(SO4)3·18H2O:10g/L ➢ (2)盐酸HCl:10% ➢ (3)氢氧化钠NaOH:10%

2011混凝沉淀实验

2011混凝沉淀实验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3.关闭搅拌机,静置10分钟,分别用50mL注 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 m1L)放 入200m1烧杯中,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
(2)浊度仪(1台)
(3)酸度计
(4)秒表
(5)烧杯
(6)注射针筒
(7)移液管
(8)洗耳球
2.实验试剂
(1)PAC(10g/L)
(2)盐酸
(3)氢氧化钠(浓度10%)
(4)蒸馏水
(5)实验用原水 取河水或用黏土和自来水配制水样20L,静沉6h, 其上清液为实验用原水。
四、实验内容
(一) 最佳投药量实验 (二)最佳pH值实验 (三)最佳水流速度梯度实验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 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然后按照最 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 最佳pH值,求出最佳的速度梯度。
五、实验结果整理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的
剩余浊度记入表1中。
2.绘出浊度与投药量关系曲线,从图上求出
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表1 混凝实验最佳投药量实验记录表
水样编号 混凝剂投加量mg/L 矾花形成时间(min) 1 沉淀水浊度 2 1 2 3 4 5 6
相同剂量的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和混凝剂,置于实验
搅拌机平台上; 2.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1分钟,转速约300r/m吨 随 即把其中5个烧杯移到别的搅拌机上,1号烧杯继续以20 r/ min转速搅拌20分钟。其它各烧杯分别用60r/min、100r/ min、140 r/min、180r/min、220r/min搅拌20分钟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
1.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 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2. 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3. 参考本实验步骤,编写出测定最佳pH值实验过程。
8
实验1
混凝沉淀实验
1
§1.1 实验目的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 沉淀效果。 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2
§1.2 实验原理
混凝是指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并相互碰撞凝 并长大的过程。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以消除或降低胶体颗 粒稳定使胶体脱稳,同时,通过调节机械搅 拌的强度,控制水流的速度梯度,促进水中 脱稳的胶体颗粒相互碰撞、凝并长大,形成 大且密实的絮凝体,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易于从水中去除。
5)运行程序,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及沉淀 过程,描述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
6)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注射器取烧杯中上清液约
100mL(测浊度、pH即可),置于六个200mL烧杯
中,测pH值及浊度。
5
§1.5 实验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表
原水记录
浊度: NTU,水温: ℃,pH值:
水样编号
12
3
4
§1.4 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的水温、浊度、pH值。
2)用1000mL量筒量取6个水样置于1000mL烧杯中。
3)将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启动仪器,编程序:快 速搅拌800rpm、1min、加药;中速搅拌150rpm、 10min;慢速搅拌50rpm、10min;静沉30min。
4)用移液管向1至6号加药管中分别加入1、2、3、4、5、 6mL混凝剂。
3
§1.3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药剂:1%浓度的硫酸铝溶液。
仪器设备:
1)六联搅拌机,1台

混凝沉淀试验

混凝沉淀试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试验目的1.比较各种混凝剂的混凝条件,加药量和混凝效果2.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3.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最佳pH值二、试验机理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

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

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

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

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胶粒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

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

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三、试验器材:六联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器1台pH酸度计1台或pH试纸光电浊度计1台温度计1支200ml烧杯4个1000ml烧杯1个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一支10%的FeCl3、Al2(SO4)3、NaSiO3溶液各1瓶500ml 的NaOH溶液和的HCl溶液各1瓶四、试验步骤:(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测定原水温度、浊度及pH值。

2、分别取200ml水样于250ml烧杯中,每组4个水样,将4个水样置于搅拌器上,分别加入数滴浓度为10%的Al2(SO4)3药液于各烧杯中。

3、投药后迅速启动搅拌机,使搅拌机快速运转,同时开始记时,快速搅拌30S,快速搅拌完成后,迅速将转速转制慢速搅拌阶段,时间15分钟。

4、搅拌过程中观察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记录于表1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颗粒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位,实现胶粒“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三、实验设备及药品按每4人一组配置数量如下:1、设备⑴ 1000mL量筒,2个;⑵ 1000mL烧杯,6个;⑶ 100mL烧杯,2个;⑷ l0mL移液管,2个;⑸ 2mL移液管,1个;⑹医用针筒,1个;⑺吸耳球,1个;⑻2100P浊度仪,1台;⑼ ZR4-6混凝搅拌器,1台;⑽ pH计,1台。

⑾温度计,1根。

2、药品⑴Al2(SO4)3⑵FeCl3四、实验方法1、方法一混凝搅拌器变速混凝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2)用1000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

注意: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3)按10、20、30、40、50、60、70、80mg/L的量将 Al2(SO4)3或FeCl3依次加入各水样中。

(4)将第一组水样置于ZR4--6型混凝搅拌器下。

(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混凝剂逐个加到加药试管中。

(5)开动机器,在搅拌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冲洗加药试管2次。

(6)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的速度搅拌5min,80r/min 的速度搅拌1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形成的快慢、外观、大小、密实程度、下沉快慢等。

(8)搅拌过程完成后,搅拌器自动停机,水样静沉15min,继续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记入表1—1—2内。

(9)第一组6个水样,静止15min后,用医用针筒在6个水样中依次取出约20mL的上清液,置于浊度仪的水样瓶中,用浊度仪测出其剩余浊度,记入表1—1—1内。

(10)比较第一组实验结果,根据6个水样所测得的剩余浊度值,以及对水样混凝沉淀观察记录的分析,对最佳投药量所在区间作出判断,缩小实验范围(加药量范围),重新设定(第二组)实验的最大和最小投药量值a和b以及a、b之间的X1、X2、X3、X4值,重复以上实验。

五、注意事项1、加药的药液量少时,要掺点蒸馏水摇匀,以免沾在试管上的药液过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2、移取烧杯中的沉淀水上清液时,要用相同的条件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起来。

3、成果整理以投药量为横座标,以剩余浊度为纵座标,绘制投药量剩余浊度曲线,从曲线上可求得最佳投药量值。

表1—1—1 实验记录1表1—1—2 实验记录2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2、为什么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七、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混凝药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适用范围。

2、总结分析各种混凝剂的特点、适用条件、主要优缺点。

3、在混凝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方法,对混凝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过滤及反冲洗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过滤及反冲洗现象,加深理解过滤及反冲洗原理。

2、了解过滤及反冲洗模型试验设备的组成与构造。

3、了解进行过滤及反冲洗模型试验的方法。

4、测定滤池工作的主要技术参数并掌握观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的过滤是在滤池中进行的,滤池净化的主要作用是接触凝聚作用,水中经过絮凝的杂质截留在滤池之中,或者有接触絮凝作用的滤料表面粘附水中的杂质。

滤层去除水中杂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滤料的总表面积,过滤及反冲洗装置如图1—2—1所示。

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层截留的杂质增加,滤层的水头损失也随之增长,其增长速度随滤速大小、滤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过滤进水中悬浮物含量及截留杂质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而定。

当滤速大、滤料颗粒粗、滤料层较薄时,滤过水水质将很快变差,过滤水质的周期变短;如滤速大,滤料颗粒细,滤池中的水头损失增加很快,这样很快达到过滤压力周期,所以在处理一定性质的水时,正确确定滤速、滤料颗粒的大小、滤料及厚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技术意义与经济意义,这一关系可用实验方法确定。

滤料层在反冲洗时,当膨胀率一定,滤料颗粒越大,所需冲洗强度便越大;水温越高(即水的粘滞系数越小),所需冲洗强度也越大。

对于不同的滤料来说,同样大小颗粒的滤料,当密度大的与密度小的滤料膨胀相同时,其所需冲洗强度就大。

精确确定在一定的水温下冲洗强度与膨胀率的关系,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反冲洗实验。

反冲洗的方式很多,其原理是一致的,反冲洗开始时承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式中:L——沙层膨胀后的厚度,cm;L0——沙层膨胀前的厚度,cm。

当反冲洗速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

根据滤料层前后的厚度便可求出膨胀率。

膨胀率e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反冲洗效果。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过滤实验装置。

2、2100P浊度仪。

3、钢卷尺。

4、玻璃仪器等。

四、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要注意控制滤料层上的工作水深应保持基本不变。

仔细观察绒粒进入滤料层深度的情况以及绒粒在滤料层中的分布。

1、对照图1—2—1,了解实验装置及构造。

2、测量并记录表1—2—1中所列的数据。

3、配制原水,其浑浊度大致在40~20mg/L范围内,以最佳投药量将混凝剂Al2(SO4)3或FeCl3投入原水箱中,经过搅拌,启泵进行过滤试验。

4、列表记录每隔半小时测定或校对一次的运行参数,见表1—2—2。

5、观察杂质绒粒进入滤层深度的情况。

6、不同滤管采用不同滤速进行试验,其滤速的分配为:1#:5m/h;2#:8m /h;3#:12m/h;4#:16m/h。

7、反冲洗试验,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了解实验装置。

②列表测量并记录各参数,见表1—2—3和表1-2-4。

③做膨胀率e=20%、40%、80%的反冲洗强度q的实验。

④打开反冲洗水泵,调整膨胀度e,测出反冲洗强度值。

⑤测量每个反冲洗强度时应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计算。

五、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过滤试验结果,归纳4支滤管的水头损失、水质和绒粒分布随工作延续时间的变化,绘制出滤池工作水质曲线,见图1—2—2。

2、对比4支滤管不同流速与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加深对滤速与水头损失之间关系的理解,并绘出变化曲线,见图1—2—3。

3、根据反冲洗实验记录结果,绘制一定温度下的冲洗强度与膨胀度的关系曲线,见图1—2—4。

综合4组不同的曲线进行分析比较。

六、注意事项1、在过滤实验前,滤层中应保持一定水位,不要把水放空以免进行过滤实验时测压管中积有空气,影响实验结果。

2、在反冲洗滤柱中的滤料时,不要使进水阀门开启度过大,应缓慢打开以防滤料冲出滤柱外。

3、进行反冲洗实验时,为了准确地量出砂层厚度,一定要在砂面稳定后再测量,并在每一个反冲洗流量下连续测量3次再取平均值。

实验三颗粒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时间—沉淀率(t —E)、沉速-沉淀率(u—E)、和的关系曲线。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内容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程。

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

本实验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

实验用沉淀管或量筒进行,见图2—1—1,设水深为h,在时间t内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

根据给定的时间t0计算出颗粒的沉速u0。

凡是沉淀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都可以全部去除。

设原水中悬浮物浓度为C0,则在时间t时能沉到深度h颗粒的沉淀速度u:式中: C0——原水中所含悬浮物浓度,mg/L;C1――经t时间后,污水中残存的悬浮物浓度,mg/L;h――取样口高度,cm;t――取样时间,min。

三、设备及材料1、沉淀管及蓄水箱,水泵,空压机,秒表,转子流量计等。

2、测定悬浮物的设备:1/10000分析天平,烘箱,滤纸,漏斗,漏斗架,100ml容量瓶,三角烧杯等。

3、各种污水:多种生产污水,工业废水。

也可用软化淤泥或粗硅藻土等配制水样。

四、实验步骤及记录1、做好悬浮固体测定的准备工作。

将中速定量滤纸用铅笔按1到10顺序标上记号,放入托盘。

调烘箱至105土1℃,将托盘放入105℃的烘箱烘45min,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冷却30min,在1/10000天平上称重,以备过滤时用。

2、打开沉淀管的阀门将软化淤泥和水注入沉淀管中曝气搅拌均匀。

3、开动秒表,开始记录沉淀时间,同时用l00mL容量瓶取水样l00mL(测得悬浮物浓度为Co),记下取样口高度。

4、当时间为5、10、15、20、30、40、60min时,在同一取样口分别取l00mL 水样,测其悬浮物浓度(Ct)。

5、每一次取样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

在取样前和取样后必须测量沉淀管中液面至取样口的高度,计算时采用二者的平均值。

6、将已称好的滤纸取出叠好放入玻璃漏斗中,过滤水样,并用蒸馏水冲净,使滤纸上得到全部悬浮性固体,最后将带有滤渣的滤纸移入烘箱,重复实验步骤(1)的工作。

7、悬浮性固体浓度计算式中: W1——滤纸重;W2——滤纸+悬浮性固体的重量;V——水样体积,l00mL。

五、实验结果分析和思考题1、根据不同沉淀时间对取样口距液面平均深度h和沉淀时间t,计算出各种颗粒的沉淀速度u1和沉淀率E,并绘制t—E和u—E的关系曲线,分别见图2—1—2、2—1—3。

2、利用上述实验资料,计算不同时间t时,沉淀管内未被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即 P=(C1/C0)×1003、以颗粒沉淀速度u为横座标,以P为纵座标、在普通方格坐标纸上绘u -P曲线。

4、自由沉降中颗粒沉淀速度与絮凝沉淀中颗粒沉淀速度有区别吗?5、绘制自由沉降曲线的意义。

实验四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沉降比和污泥指数这两个表征活性污泥沉淀性能指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减小测定误差。

2、进一步明确沉降比,污泥指数和污泥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的指导意义。

3、加深对话性污泥的絮凝沉淀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内容在活性污泥法中,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以澄清混合液并浓缩回流污泥,其运行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处理系统的出水质量和回流污泥的浓度。

实践表明出水BOD浓度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出水中悬浮物引起的,而对于二沉池的运行,除了其构造上原因之外,影响其运行的主要因素是混合液(活性污泥)的沉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