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师姓的地理分布
辽宁师姓分布与支脉
辽宁师姓分布与支脉辽宁省简称“辽”,寓意“辽河流域,永远安宁”。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辖2个副省级市(沈阳市,大连市),12个地级市。
其中,朝阳市、大连市、阜新市、锦州市、沈阳市、辽阳市7个地级市有师姓分布。
一、沈阳师姓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
辖9个区1个县级市3个县。
其中,康平县、苏家屯区、新民市有师姓分布。
(一)康平师姓【概况与分布】康平县地处辽宁省最北部,东隔辽河与铁岭市昌图县相望,西邻阜新市彰武县,南接法库县,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毗邻,距沈阳120公里。
辖7个镇、4个乡、4个少数民族乡,其中,郝官乡齐家屯村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待考。
(二)苏家屯师姓【概况与分布】苏家屯区是沈阳市十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浑河南岸,距市中心15公里,总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43万,是国务院批准的沈阳南部副城,是沈阳这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个战略门户,也是沈阳开放的前沿。
由于合并了众多乡镇,成为“全国第一大屯”。
辖12个街道、5个乡,其中,林盛镇史三家村、永乐镇新台子村有师姓分布。
沈阳苏家屯有不少师姓,大约有5000人左右。
(信息提供者:师清占)【支脉与迁徙】沈阳《师姓氏族家史考》1997年修,由师氏十二世孙师守玉撰并作序,为16开平装本,共140页。
目次分:始祖师旷事迹、沈阳师姓氏族谱书、氏族家史考、世系名讳册等四部分。
其《沈阳师氏迁后记》载:“沈阳师氏,一世祖师发、师禄兄弟二人以家贫携妻室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奉朝廷旨意,从山西师庄到洪洞大槐树集合,领得‘龙票’(迁徙文件)外迁辽东,盛京奉天府承德县西南七十华里新台子(今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永乐乡新台子村)落户定居,垦荒事农。
”(三)新民师姓【概况与分布】新民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河下游平原地区。
北京师姓分布与支脉
北京师姓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
辖14个市辖区、2个县。
其中,昌平区、朝阳区、大兴区、房山区、丰台区、门头沟区、密云县、通州区(宋庄镇六合村)、延庆县等9个县区有师姓分布。
一、昌平师姓【概况与分布】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
自古为军事重镇,军事必争之地,是北京的北大门,素有“京师之枕”、“甲视诸州”之称。
北与延庆县、怀柔区相连,东邻顺义区,南与朝阳区、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
辖2个街道、15个镇,其中,南邵镇三合庄村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待考。
二、朝阳师姓【概况与分布】朝阳区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区、崇文区、丰台区、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区、顺义区,东与通州区接壤,南与大兴区相邻,辖23个街道办事处,其中,高碑店乡高碑店村、来广营乡师家村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待考。
三、大兴师姓【概况与分布】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部,东临通州区,南临河北省固安县、霸县等,西与房山区隔永定河为邻,北接丰台、朝阳区。
辖5个街道办事处、5个地区办事处、9个镇,其中,长子营镇窦营村、金星乡大白楼村、榆垡镇黄各庄村有师姓分布。
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黄各庄村,师姓还是大户呢(信息提供者:师海龙,QQ493103309)【支脉与迁徙】待考。
四、房山师姓【概况与分布】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是首都西南枢纽、友好产业新区、山水文化名城。
辖8个街道、3个地区、11个镇、6个乡,其中,十渡镇王老铺村、十渡镇五合村、张坊镇张坊村、石楼镇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有可能说是从山西一带过来,为了纪念山西当时的住地,叫石楼。
五、丰台师姓【概况与分布】北京市丰台区位于北京市西南,为北京4个近郊区之一。
东为朝阳区,北为东城、西城区、海淀区和石景山区,西北为门头沟区,西南和东南为房山区和大兴区。
全区辖16个街道(地区)2个镇3个乡,其中,南苑乡新宫村、王佐镇南宫村、丰台区吴家村有师姓分布。
百家讲坛百家姓师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师姓师(Shī)姓部分源出比较复杂,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百家讲坛百家姓师姓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家讲坛百家姓师姓师(Shī)姓部分源出比较复杂,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望族出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百家姓师姓姓氏源流师(Shī)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源出包括8个方面:源流一;;以官名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如上古时期的师延,商王朝时期的师涓等。
周王朝时期有师尹之官,专职掌管音乐歌咏。
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得姓始祖为师延,此支起源地在现在的河南省新郑。
源流二;;以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
当时比较著名的有晋国师旷、师服,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悝(shikui)、师触、师躅、师惠、师叔,卫国师涓等等,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
在这些精于乐技的乐师们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的职业技能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祭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期,人类盲蒙恐惧于自然现象,因此有专职负责祭祀日、月、天、地、风、雨、雷、电、水、云的祭师,分别称作日师、月师、天师、地师、风师、雨师、雷师、电师、水师、云师等等,不一而足,在周王朝时期皆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
源流四;;少数民族文化上汉化改姓清朝以后,蒙古人姓巴克西纳尔氏、巴戈西纳儿氏,改汉字姓均为师。
今蒙古族、满族均有师姓。
其一,源于蒙古族泰亦什氏。
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以部为氏,泰亦什氏是其分支之一。
泰亦什氏历经蒙古汗国、元朝、明朝,至明朝中叶以后聚集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从事游牧、农耕作业,在明朝时期即开始冠汉姓为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据蒙古史籍《蒙古秘史》中的记载:“察剌陔领忽之子想昆必勒格也。
山西师姓分布.wps
山西师姓分布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据有关学者研究,师姓早期活动在河南、山西、山东诸地,山西是师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汉唐时在山西形成名门大族,以太原郡为郡望。
在明朝大移民的时候,很多师姓也奉谕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而后迁徙分布于豫、鄂、陕、鲁等地。
据有关资料统计,山西省的师姓人口在全国位居第二个;在山西省现辖的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中,除阳泉市外,其他10个地级市都有师姓分布。
一、长治师姓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
辖14个县市区,其中长治县、长子县、壶关县、郊区、沁源县、屯留县、武乡县等7个县市区有师姓分布。
(一)长治师姓长治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中心,长治县辖5个乡6个镇,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
其中,八义镇师庄村、师庄乡师庄村等2个村有师姓分布。
(二)长子师姓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幅员1029平方公里,辖7镇5乡,399个行政村。
其中,南陈乡大南石村、石哲镇大南石村、石哲镇晋义村等3个村有师姓分布。
南陈乡大南石村的人也都姓师。
(信息提供者:师亚波)我是安泽的师姓,很想知道我们是那一支的,我的老家是长子县石哲镇大南石的,那里村里全是姓师的。
【名人贤士】●师怀堂男,1922年5月生,山西省长子市人。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1943随兄学医,1946年在本县第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2年在北京中央卫生针灸实验所学习半年。
1953年元月任山西省省直机关公费医院针灸科主任科长,1973下放插队本省芮城县古仁公社陈长大队。
1973年调本省艺阳县医院副院长,1977年调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副所长。
师姓字辈
(23)广德脉恒远,永传万年春。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孟庄村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南袁口村 (24)国元天世忠成永耀兆 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炉乡师家村 (25)亨元兴国光,利贞益明良,达德承先志,直到永远长。 地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复兴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花竹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金明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红堰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护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擂鼓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碾槽村 3 组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三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三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师家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天垭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西河村师家湾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腰庄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兵营乡富溪河村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乡溜口村水利沟师家大院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汇湾乡土地梁村二组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蒿坝村三组 (26)恒庆志加元,文明徐世昌。 地区: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乐平镇明庄村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高集镇高集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子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后城子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南彰村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南彰镇周庄村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常乐集乡师庄村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侯集镇师庄村 (58)修行道继业 地区: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龙曲镇师楼村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镇师庄村 (59)学明德义玉顺章 地区: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 (59)仰荣天法,文启道光,作守敬承,先正朝良,大化全安。 地区: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60)一元开万象,盛德立文明,孝友家声远,书易事雁新,克承祖宗泽, 续绩大贤英,宝善居长久,傅经复后坤,守业惟勤俭,怡谋本读耕,芳腾兰桂秀, 百代庆昌荣。 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街道办事处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内溪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沙湖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吴家村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内溪乡五官村
河南省项城市师姓源流
河南省项城市师姓源流项城师姓源流一、概况据项城市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调查,项城市的师姓人口共有1.2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13%,在全市375姓氏中居第23位,分布于秣陵、孙店、高寺、官会、贾岭、李寨镇、南顿、王明口、新桥、郑郭、永丰等11个镇的30多个自然村。
二、支脉和渊源项城师姓只有一个支脉,族谱对其祖源的记载前后矛盾,创修时称“世居山左”,到第五次续修时又称“原籍山西”,个中因由还需认真稽核。
据项城《师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初年,项城师氏始祖师士显偕妻子带领两个儿子迁居到开封府陈州项城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度地相宅于城东十里的太子庙前,结茅构庐而居,后来逐步形成村庄,取名师老家村(今隶属项城市新桥镇师大楼行政村)。
三、迁播与分布项城师姓的迁播以新桥镇师大楼行政村师老家自然村为中心,半径没有超过20公里。
目前,其族人主要分布在项城市境内、东临的沈丘县和东南的安徽省临泉县关庙镇。
(一)在项城市境内的始迁祖及后裔分布丁集镇桥口村师庄自然村、徐营村(石花园前孙店西六里)、湖平嘴(丁集北六里)高寺镇蒋庄村(老城东南十里)、袁庄村(徐营前边)、张营村(后师寨西北三里)官会镇小靳庄村(老城东南十五里)、郑庄村(老城东南廿五里)、郑庄村傅庄自然村人完成,于公元1991年元月定稿。
(二)字辈项城师氏第五次续修族谱时,为十九至三十四世确定了十六个字派:本熙堂镇,永松勋培、均汝模烈,执鉴法极。
(三)祭祖活动项城市师氏祖坟项城师姓族人念念不忘始祖,每年都前往墓地祭奠。
第五次续修族谱后,于1991年在始迁祖师士显墓前立碑一通,碑文曰:始祖讳士显公,原籍山西省洪洞县枣林庄,于明朝初年迁于项城,至今已六百余年,面地相宅于太子庙前而居,后称老家。
我宗族生齿繁茂,支派纷纭,不可胜计,子孙后代,源远可循?忆往事无不悲哀,我祖墓经社会变革,废于何时已无从可考,我亲众子孙深感叹息。
今幸有我族众子孙,念先祖之德,故立碑一座,流芳万世。
师姓起源-师姓的由来 -
师姓起源|师姓的由来-师姓起源师(Shī师)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产生于远古时期,得姓始祖为轩辕黄帝的大臣、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起源地在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
师姓还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据专家研究,师姓源出包括8个方面:源流一以官名为氏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辅佐君王的重要大臣皆称师。
据史籍《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如上古时期的师延,商王朝时期的师涓等。
周王朝时期有师尹之官,专职掌管音乐歌咏。
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源流二以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
当时比较著名的有晋国师旷、师服,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悝(shikui)、师触、师躅、师惠、师叔,卫国师涓等等,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
在这些精于乐技的乐师们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的职业技能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祭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期,人类盲蒙恐惧于自然现象,因此有专职负责祭祀日、月、天、地、风、雨、雷、电、水、云的祭师,分别称作日师、月师、天师、地师、风师、雨师、雷师、电师、水师、云师等等,不一而足,在周王朝时期皆隶属于春官府司管辖。
源流四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清朝以后,蒙古人姓巴克西纳尔氏、巴戈西纳儿氏,改汉姓均为师。
今蒙古族、满族均有师姓。
其一,源于蒙古族泰亦什氏。
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以部为氏,泰亦什氏是其分支之一。
泰亦什氏历经蒙古汗国、元朝、明朝,至明朝中叶以后聚集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从事游牧、农耕作业,在明朝时期即开始冠汉姓为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以部为氏,泰亦什氏是其分支之一。
据蒙古史籍《蒙古秘史》中的记载:察剌陔领忽之子想昆必勒格也。
师姓家族文化
师姓家族文化一、师姓家谱概述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
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
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一)河北省徐水县《师氏族谱》简介徐水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留村乡大营村、留村、南庄村、师庄村、田庄村,安肃镇城内村、南张丰村,崔庄镇茂山卫村等3个乡镇的8个村有师姓分布。
留村乡大营村700多户3000多人口,师姓是该村两大姓之一,四分之一姓师。
徐水县《师氏族谱》记载:留村乡大营村和师庄村的师姓,由小兴州(位于滦平县城北偏东十公里的大屯满族自治乡兴州村,地处兴洲河西岸)四棵老槐树迁入。
家谱记载:山西洪洞小兴州四棵老槐树迁入河北徐水西丈设甲第十甲。
字辈是:贤孝恒奇德,仁若比克仓。
(信息提供者:师建龙,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留村乡师庄村)安肃镇南张丰村,师姓主要分为三支,共五六十户,不到300人。
据我父亲讲,我们这一支是早先从我们县的另外一个村子里迁过来的,据说是大营村(隶属徐水县留村乡),到我这一代大概是第六七代了,没有传下来家谱之类的东西。
另外一支很早以前就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因为同姓,关系也比较近,他们的源头就不太了解了。
还有一支本姓石,因为在我们村子里算是小姓,遂改姓师。
(信息提供者:师康,邮箱********************)(二)河北省故城县《师氏族谱》简介故城县位于衡水市中南部,京杭大运河西畔,东与山东省武城县及德州市隔卫运河相望。
该县三朗乡师召村,郑口镇后香坊村、前黄村、师黄村,坊庄乡坊庄村,辛庄乡白小麻村等4个乡镇的6个村有师姓分布。
重庆师姓分布与支脉
重庆师姓分布与支脉重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界东临湖北省、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靠四川省,北连陕西省。
一、大足师姓【概况与分布】大足县位于重庆西部,古号“海棠香国”,辖24个街镇乡,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
其中,宝兴镇黄桥村、高升镇师家湾村、高升镇双牌村、高升镇太和村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重庆市大足县的姓师不多,临近两个县大约有2000多人。
有家谱,但不详尽。
听说是湖广填四川时由陕西(一说河南)迁到贵州省的桐梓县,再到四川重庆。
到四川后,入川的老人另排字辈,编歌诀40字:庭月耳国子,德学应四方,永怀宏体用,天朝众习昌,选举忠良玉,崇高兆吉祥,才华昭显道,俊秀美中邦。
(信息提供者:师体勇,QQ615563157)【名人贤士】●师宏文大足县物价局局长●师玲大足县招商局副局长●师怀高大足县宝兴镇黄桥村党支部书记【成都名吃】●蛋烘糕相传清道光年间,成都市文庙街石室书院附近住有一个姓师的老船工。
年老后因无法拉纤,为了生计,他从小孩办“姑姑筵”中得到启发,遂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在平锅上烘煎而成。
因号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遂成为名小吃。
便用发酵的面粉、鸡蛋和红糖调好用火烘烤,加工成糕出售。
石室的学生很喜欢吃师傅制作的蛋烘糕,老师也不时前来品尝,一位老先生还写了一幅赞美蛋烘糕的对联。
一时间,蛋烘糕名扬全城,成为一种名小吃。
现在的蛋烘糕有白糖、红糖拌和的,有蜂蜜调制的。
烘烤时有的加进芝麻、核桃、花生仁、樱桃等不同馅心;有的还夹进肉馅、菜馅,烘出咸鲜味,蛋烘糕的品种愈加丰富。
二、开县师姓【概况与分布】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北邻城口;东邻巫溪、云阳;南接万州;西与四川省的宣汉、开江两县接壤,是重庆市区通往巫溪、城口的必经之地。
其中,长沙镇师寨村有师姓分布。
【支脉与迁徙】待考。
师姓现状的研究报告
师姓现状的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师姓在现今社会中的状况较为普遍但并不常见。
以下是一些有关师姓现状的主要研究发现:
1. 师姓的分布:师姓在中国人口中的分布相对较少,约占总人口的1%左右。
然而,师姓在特定的地区,如湖南、山东等省份,分布较为集中。
2. 师姓的起源:师姓源于中国的姓氏系统,起源可能有多种因素,如地理原因、职业原因或历史原因等。
许多人认为师姓源于古代的官职“师保”,这一说法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3. 师姓的职业分布:根据研究,师姓在古代以教书育人的职业为主,如老师、教授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师姓的职业分布已经多样化,包括医生、律师、企业家等。
4. 师姓的社会地位:大多数师姓人士在社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由于其职业背景的优势,在教育、科研、医学等领域中往往具有较高的职业地位和知名度。
5. 师姓的家族文化:师姓家族往往有着丰富的家族文化和家训传统。
他们注重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举办家族聚会、族谱编修和家族会馆等活动是他们常见的家族文化传统。
总而言之,师姓在中国的姓氏中相对较少但不常见,其分布较为集中,在职业分布、社会地位和家族文化方面有着一定的特点。
然而,关于师姓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挖掘和探究。
江苏师姓分布与支脉
江苏师姓分布与支脉江苏省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的简称“苏”的繁体字原本就是此意。
北接山东,西连安徽、河南,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东海之滨,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
辖1个副省级市、12个地级市。
其中,徐州市、南京市、常州市、淮安市、南通市、苏州市、无锡市、扬州市、泰州市、宿迁市10个地级市有师姓分布。
主要集中在苏北的丰县、高邮市。
一、徐州师姓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
其中,丰县、沛县、铜山县等地区有师姓分布,约10000余人,其中丰县7500人左右。
(一)丰县师姓【概况与分布】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古称凤城,相传远古时期曾经有凤凰落于此地而名;更因是汉高祖刘邦故乡,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
辖14个镇,其中,常店镇(油坊庄村)、凤城镇(洪井村高拔庄)、华山镇(史店村周庄)、欢口镇(师后楼村、师桥村)、师寨镇(师大庄、师小庄村、师寨村、史小桥村、于王庄村)、首羡镇(师王庄村)、顺河镇(师庄村、师新庄村)7个乡镇13个村有师姓分布。
欢口镇师后楼村有师姓2000多人。
顺河镇师新庄村都姓师,有100多家。
(信息提供者:师以社,398916208@;师传懿,82999048@)丰县师寨镇史小桥村地处师寨镇与丰县县城之间,北距师寨镇3公里,南距丰县县城15公里。
村中史姓居民较多,明末清初在此建村,又因以前在村西南有一座小桥得名。
史小桥,后因黄河水泛滥而多次重建。
全村2001年-2005年人口数处在1300左右,有耕地1500亩左右。
【支脉与迁徙】丰县师姓祖籍山西省洪洞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11月,师明远奉旨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老鹳窝迁至江苏省丰县欢口镇师家桥村。
此后,子孙繁衍迁居丰县、沛县、铜山县等地。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师姓村庄、迁徙和字辈一览表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凤凰镇光复村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凤凰镇南曹村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凤凰镇王村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凤凰镇王村建设街26号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西流乡师家村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八里乡东八里村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花园镇达子营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寺下沈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一面高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张同府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周侯任庄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鲁湾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四合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宋庄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洧川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许寨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许寨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英刘村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英刘村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乡马营村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陈曹乡七女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大屯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师家寨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顾县镇段西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寇店镇水泉村师家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乡扒头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寇店镇杨裴屯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首阳山镇郭坟村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首阳山镇石桥村 河南省漯河市 河南省漯河市临颖县固厢乡 河南省漯河市临颖县固厢乡大屈村
甘肃省兰州市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民乐乡黑龙村(原大有乡)石家湾社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何家畔乡师家川村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何家畔乡赵楼村师家咀自然村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西华池镇师家庄村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罗川乡佛堂村崖窑组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下沟村
师姓研究报告
师姓研究报告1. 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师姓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师姓在中国人的姓氏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师姓的起源、分布、人口统计以及著名人物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探索中国姓氏文化的底蕴。
2. 师姓的起源和历史师姓作为中国姓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师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据传,周朝时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姬昌的后代,首次使用了师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此以后,师姓逐渐传承下来,并且在中国的各地分布开来。
3. 师姓的分布师姓在中国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以及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省份。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师姓是中国姓氏中的中等规模姓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百万的人口。
4. 师姓的人口统计师姓作为中国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相对较大的人口基数。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师姓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约为350万人,占据了中国姓氏中的一定比例。
其中,男性人口稍多于女性人口,约为55%和45%。
5. 师姓的文化内涵师姓作为中国传统姓氏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师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士人的身份和地位。
其次,师姓家族在传统文化中注重家族的血脉传承和家风建设,有着深厚的家族观念。
6. 师姓的知名人物师姓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知名人物。
以下是其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师昌绪:中国明代著名将领,曾参与过多次战争并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东瑛:中国清代著名医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中医学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文恭: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擅长山水画,作品多次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
7. 结论通过对师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师姓作为中国姓氏中的重要一员,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人物。
师姓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姓氏文化,还可以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河北省徐水县《师氏族谱》简介
河北省徐水县《师氏族谱》简介徐水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东与容城县、安新县交界,南与清苑县、北市区为邻,西与满城县、易县接壤,北与定兴县相连,辖7镇7乡,一个城区办事处,304个行政村。
其中,安肃镇城内村、南张丰村,崔庄镇茂山卫村,留村乡大营村、留村、南庄村、师庄村、田庄村等3个乡镇的8个村。
【支脉与迁徙】(1)安肃镇城内村的师姓待考。
(2)安肃镇南张丰村,师姓主要分为三支,共五六十户,不到300人。
据我父亲讲,我们这一支是早先从我们县的另外一个村子里迁过来的,据说是大营村(隶属徐水县留村乡),到我这一代大概是第六七代了,没有传下来家谱之类的东西。
另外一支很早以前就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因为同姓,关系也比较近,他们的源头就不太了解了。
还有一支本姓石,因为在我们村子里算是小姓,遂改姓师。
(信息提供者:师康,邮箱didiaoweiren@)(3)留村乡大营村和师庄村的师姓,由小兴州(位于滦平县城北偏东十公里的大屯满族自治乡兴州村,地处兴洲河西岸)四棵老槐树迁入。
家谱记载:山西洪洞小兴州四棵老槐树迁入河北徐水西丈设甲第十甲。
字辈是:贤孝恒奇德,仁若比克仓。
(信息提供者:师建龙,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留村乡师庄村)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废山后诸州县,改为卫地。
山后,指燕山以北地区;卫地,指不设州县而设卫所的地区。
这次撤销的州县,包括位于今于承德一带和今张家口宣化以北的各个州县。
于是,兴州被撤消了。
大将军徐达负责将山北各州县所有老百姓迁往燕山以南。
兴州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拔锅起灶,收拾家当,扶老携幼,告别故土。
浩浩荡荡的移民潮,涌进古北口,被分散安置在北平(今北京市)以南各州县。
【名人贤士】●师昌绪河北省徐水县留村乡大营村人,1920年11月15日出生。
1948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55年7月回国在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陕西省清涧县《师氏族谱》简介
陕西省清涧县《师氏族谱》简介陕西省清涧县《师氏族谱》肇修于北宋年间,明洪武年间远祖祠堂内还有家谱,嘉靖年间被鞑虏毁坏。
嘉靖末年至万历二十五年(1566年5月—1597年3月),历时31年,进行第二届修谱;同治六年至光绪十七年(1867---1891),历时24年,进行第三届修谱;民国三十四年清明至三十五年中秋(1945—1946),进行第四届修谱;公元2003年冬至2007年秋,历时4年,进行第五届修谱。
清涧县宽洲镇师家园则村师成功家现保存有嘉靖末年至万历二十五年第二届编修的《师氏族谱》。
据该谱记载:因北宋年间的第一次家谱烧于灰烬,无法衔接,此次修谱以文政为一世祖,重新建谱记载。
为便于后人查阅续谱,门谱派序分类科学,并从第三世按派序元、亨、利、贞四大门谱分登。
陕西省清涧县《师氏族谱》的第三届修谱是在第二届族谱上续编的;第四届修谱是在第三届续修后续登的,除居住清涧师族后裔外,外迁韩城、华阴等地的后裔专程到清涧县续谱;第五届修谱对老家谱记载内容全部转录,正式出版发行。
据陕西省清涧县《师氏族谱》记载:清涧师姓与其他资料记载师姓来源不同。
始祖师安(生于大宋嘉佑五年),原为杨氏,乃汉代关西夫子杨震之后裔,做官至陕北后定居清涧。
因为他是管理知识分子功名的老师官,被群众尊称杨老师或简称老师。
宋室南迁,金朝统治华北,杨氏另一支随宋室南渡;后师安之二子师伟在金朝官至武功大夫,富延十一将。
追赠师安时,其金宋两朝关系恐有牵连本族之另一支,因有老师之尊称而易姓为师,清涧师族自此而始,发迹、繁衍、昌盛。
《延安府志》、《绥德县志》、《清涧县志》记载:“安,原为杨氏,乃汉代关西夫子杨震之后裔,做官至陕北后定居清涧。
据传安,原为北宋之老师官,群众尊称杨老师,或简称老师。
宋室南迁,金朝统治华北,杨氏另一支随宋室南度,后安之次子,伟在金朝官至武功大夫、富延十一将。
追赠杨安时,虑其金宋两朝关系,恐有牵连本族另一支,因有老师之尊称而易姓为师,清涧师族自此而始发,繁衍昌盛。
师氏姓师名人师姓起名字师姓起源与家谱
师氏-姓师的名人-师姓起名字-师姓的起源与家谱师氏-姓师的名人-师姓起名字-师姓的起源与家谱师氏分布地区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历史来源「师」源出师(Shī师)姓源出有三:1、以官名为姓。
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
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
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
据《元和姓纂》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
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闻名乐师,精于音律。
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
他虽然双目失明,但擅长辨音,又擅长弹琴。
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许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只有师况不以为然。
他的推断,最终最终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明。
这些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
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
迁徙分布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姓谱》和《元和姓纂》二书的考证,上古夏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乐的官员称"师',如商代的师涓,周朝的师尹等等。
后来,善长音乐的文人也称师,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郑国的师理,师触,师慧等,都见于史载,他们都精通音律,善长演奏,而春秋战国时代音乐艺术兴盛一时。
师姓就来源于乐官和乐师。
另外,古书《周礼春官》中说,说,"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而甘肃汉墓中果真出土一石门,左边石门的虎头下站着师氏,他为王上的正宫保卫和管事。
这说明师姓还有另一支起源。
师姓望族出于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堂号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弹琴,春秋时,鲁国乐师师襄善弹琴,孔子曾拜他为师学琴。
部分姓氏分布地区 3
部分姓氏分布地区 ####琴姓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
隽姓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陕西等地。
爱姓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善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等地。
涂姓以广东、江西、湖北三省为多,此三省之涂姓约占全国汉族涂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此外,今辽宁、四川、安徽等省亦多此姓。
其中如辽宁之沈阳、四川之成都、江西之南昌、湖北之武汉、安徽之淮南、河北之乐亭、以及天津武清、山东东平、山西太原、江西崇仁、广东新会、云南陇川等地,都有较多的涂姓人分布。
百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北京、台湾等地。
家姓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山西等地。
姓姓主要分布在浙江上虞、山西大同、河北蔚县等地。
续姓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山西、黑龙江、甘肃、陕西、湖北、湖南等地。
插姓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巢湖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钦州市,贵州省的贵阳市贵定区。
台湾省的台中县,香港特别行政区。
承姓主要分布在安徽、广西等省区。
初姓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
出姓主要分布于福建惠安涂岭乡小坝村及仙游县枫亭乡所属的小坝、洪厝坑、涂岭新村、横溪、上衍、九社、甘蔗园、前欧、后头、西坑、东周、南型等方圆十二公里多的十三个自然村里,有八十来户,两千七百余人。
淳姓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安徽、广东、江西、湖北、台湾等省。
丛姓主要分布在山东,其山东丛氏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丛氏人口的87%。
答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湖北荆州、河南南阳,答姓蒙古族族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大荔县。
达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甘肃、宁夏等地。
代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
德姓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宛平县、天津静海县蔡公庄乡官坑村。
岛姓主要分布在山西太原。
氐姓主要分布于山西省五寨县地区。
淡姓主要分布在河南省汝州市庙下乡淡庄、陕西省咸阳市杨陵淡家堡、江苏省常州市淡家圩、上海市淡家港、湖北省枝江市七星台镇淡家坡、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淡家坝、陕西省户县余下镇淡家寨村等地。
邸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冀、晋两地多此姓氏,约占全国汉族邸氏人口的70%。
关于师姓的研究报告
关于师姓的研究报告起源师姓主要源自:姬姓。
师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产生于远古时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师(Shī)姓部分源出比较复杂,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源出包括8个方面:源流一——以官名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如上古时期的师延,商王朝时期的师涓等。
周王朝时期有师尹之官,专职掌管音乐歌咏。
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得姓始祖为师延,此支起源地在现在的河南省新郑。
源流二——以技艺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
当时比较著名的有晋国师旷、师服,鲁国师乙、师襄,郑国师悝(shikui)、师触、师躅、师惠、师叔,卫国师涓等等,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
在这些精于乐技的乐师们之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的职业技能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源于少数民族文化上汉化改姓清朝以后,蒙古人姓巴克西纳尔氏、巴戈西纳儿氏,改汉字姓均为师。
今蒙古族、满族均有师姓。
其一,源于蒙古族泰亦什氏。
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以部为氏,泰亦什氏是其分支之一。
泰亦什氏历经蒙古汗国、元朝、明朝,至明朝中叶以后聚集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从事游牧、农耕作业,在明朝时期即开始冠汉姓为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据蒙古史籍《蒙古秘史》中的记载:“察剌陔领忽之子想昆必勒格也。
想昆必勒格之子俺巴孩等,为泰亦赤兀惕氏矣。
”有关“泰亦赤兀惕”这一蒙古语的具体含义,目前的说法还不统一,“顽强者”、“抗争者”或“善战者”之意,这有待与蒙古史学家、文学家、或语言学家进一步研究探讨。
泰亦赤兀惕氏族,是由海都的曾孙俺能孩等多人合建组成的一个部落群体。
北宋,泰亦赤兀惕部则是蒙古反抗金国统治的中坚部众,并在反击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成为蒙古诸部中最强的之一,拥有众多的属民和军队。
正由于这个原因,当时著名的合布勒汗所组建的蒙古汗国,实际上是由孛儿只斤氏贵族和泰亦赤兀惕氏贵族的联合政权。
司姓的研究报告结论
司姓的研究报告结论
根据司姓的研究报告,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司姓的起源:根据族谱记载和家族传承,司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司姓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2. 司姓的分布情况:司姓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据统计,司姓在这些地区的人口占比较高,说明司姓在这些地区有着较为深厚的家族传统和文化背景。
3. 司姓的人口数量: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司姓的人口数量逐年稳定增长,显示了司姓家族的繁衍和延续。
这也说明在现代社会,司姓依然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4. 司姓的血缘关系:通过家族历史和族谱记载的研究,可以看出司姓家族内的人员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血缘关系。
司姓家族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维护着家族的荣誉和传承。
5. 司姓的文化传统:司姓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家训、家谱、家风等,这些传统对于司姓家族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司姓家族来说,重视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司姓作为我国的一个姓氏,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文化背景。
司姓的人口数量稳步增加,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紧密,文化传统扎根于司姓家族,维系着司姓家族的凝聚力和发
展。
此外,司姓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分布较为集中,显示了司姓在这些地区的传承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中,司姓依然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师姓的地理分布
师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得姓始祖为黄帝的大臣、中华民族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
据相关学者研究,师姓源远流长,大致有7方面12种起源:第一方面是源于官位,有4种情况。
上古时期辅佐君王的重要大臣皆称师,夏、商时代管理乐技的职官名称就叫作“师”,商、周时期的官吏太师,西周时期专职负责祭祀日、月、天、地、风、雨、雷、电、水、云的祭师,他们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师氏。
第二方面是源于职业。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擅长乐技的人皆被称为师。
他们的后裔子孙以先祖职业为姓氏称师氏。
第三个方面是源于姬姓。
周王朝时期,师氏是西周初期就开始设置的官位,一是专职负责掌管贵族子弟的教育之事,称文师氏,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
二是武官官称,称武师氏、师帅氏,掌管一师之兵,即两千五百兵,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为统帅军队防御或出征之军官。
他们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师氏。
第四方面是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第一任西域都护府都护郑吉上任后,即命车师国民一律改汉姓,官为师氏、民为车氏,然后登记造册,上达“天听”,汉宣帝十分满意。
后又“选聪颖忠顺者入汉太学”,再后留居中原,迅速汉化,终形成一支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方面是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泰亦什氏,亦称泰赤兀氏、岱齐郭特氏等,源出蒙古泰亦赤兀惕部,历经蒙古汗国、元朝、明朝,至明朝中叶以后聚集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从事游牧、农耕作业,在明朝时期即开始冠汉姓为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方面是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傣族、黎族、侗族、土家族、土族、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师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师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方面是因避讳有他姓改为师姓。
金朝右承相师安石(?——1228年),字子安,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清州镇人,本姓尹氏,因金与尹的韵母相同,为避国讳而改姓师。
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镇柿庄村南《师氏族谱记》石碑称避忌改“尹”姓为“师”姓;《延安府志》、《绥德县志》、
《清涧县志》记载:“安,原为杨氏,乃汉代关西夫子杨震之后裔,做官至陕北后定居清涧。
据传安,原为北宋之老师官,群众尊称杨老师,或简称老师。
宋室南迁,金朝统治华北,杨氏另一支随宋室南度,后安之次子,伟在金朝官至武功大夫、富延十一将。
追赠杨安时,虑其金宋两朝关系,巩有牵连本族另一支,因有老师之尊称而易姓为师,清涧师族自此而始发。
”
《说文解字》曰:师,古代军队编制,二千五百人为师。
师是一会意字,金文中师字的左边意为堆积、小土山,有聚之义;右边的币,周遍也,少不能形成周,有众之义。
众,必有首长来率领和教导他们,故有了“师长”这个词。
师字引申有先生、榜样等义。
师字还被用于古代行政区划(师)、首都之地(京师)、古代官名(太师、师氏、乐师)等称呼上。
师人崇拜师长的权威和权力,以此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以师命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出现师姓师姓望族出于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在宋代《百家姓》中,师姓位居第369位。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师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下降的态势。
目前,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资料,2008年全国师姓人口28万,位居第254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2%。
据统计,师姓的第一大省为陕西,大约占全国师姓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山西、河南、河北、青海等省。
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
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表明:在陕宁晋豫、内蒙古中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川渝北部、湖北大部、安徽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大部、北京西部,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8%以上,最高可达o.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6%,居住了大约64%的师姓人群。
在辽宁西端、河北东北、北京东部、天津、山东中部、江苏北部、安徽中部、湖北东部、赣湘黔北段、重庆南部、四川中部,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一0.08%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9%,居住了大约19%的师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