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育(上课)
2.2地形变化的动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课件(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引言
问题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是什么力量使它 如此“尖峭”?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地质构造的概念,理解褶皱、断层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全球海陆以及高大山系、海沟、岛 弧等地貌的分布与成因。
(1)岩层形态:向上拱起
新
④
③
新
老②
新
(2)岩层新老关系:新-老-新 (中间老,两翼新)
①
老
(3)内力形态:形成山岭
(4)外力形态: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 裂隙比较发育,反而容 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3、地质构造——褶皱——向斜
(1)岩层形态:向下弯曲
老
(2)岩层新老关系:老-新-老 (中间新,两翼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3、地质构造——褶皱
(1)构造运动产生的强大 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 弯曲变形 ,形 成 褶皱 。 (2)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如 喜马拉雅山脉 、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等,都属于褶皱山脉。 (3)褶皱有 背斜 和 向斜 两种基本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3、地质构造——褶皱——背斜
背斜
褶皱
向斜
断层
地垒
地堑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块沿断裂面 岩块沿断裂面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相对上升
相对下降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地垒
地堑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
1、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二、内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地 质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板块运动与 -----板块构造学说 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 (局部)地形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外 力 作 用
2、断层(地壳的垂直运动)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位移。
断裂面 断层线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 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成 为断层。
地垒
地堑
在地垒构造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在地堑构造上则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P36) 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P36)
师生互动
1.板块构造学说 近几十年解释 大地构造 和 海陆分布规律 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 割成 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运动 状态。
沙丘--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人工修建的梯田
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海岭
喀斯特地貌(溶洞)---流水溶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浪侵蚀作用
冰碛地貌----冰川沉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2地表形态的变化1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马里亚纳海沟
世界地形图 海岸山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概述: (2)基本观点:
(3)六大板块: (4)板块边界类型: (5)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①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消亡边界) ②两个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运动与裂谷、海洋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概述: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来解释大地
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基本观点: (3)六大板块:
(4)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交界处,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碰撞挤压 彼此分离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汞
特别提醒:冰岛一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一大西洋“S”形 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一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 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 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 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表形态。内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 局,外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使得地表趋于平缓。
板块碰撞、地壳抬升
内力作用
科罗拉多大峡谷
地表形态
流水侵蚀切割
外力作用
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照亮珠峰,这事圣火 首次登上地球第三极.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 仍在“长高”,这说明:( A )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马里 亚纳海沟 (11034)
东非大裂谷、 红海
课件1: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褶皱模型
形态上:背斜拱起;向斜下弯 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地貌上: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问题探究
背斜
向斜
1. 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遭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构造地貌:
交通 运输
雅西高速拖乌山路段 采用双螺旋隧道设计, 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 性,同时也最大限度 地保护了山区的生态 环境。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公路 铁路
最大限制坡度 7%~9% 3%
(1) 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 通运输_方___式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线__路___的方向和延伸方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 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 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 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弧
东亚岛弧
三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山地 地形
方式 优先建造公路,而后才是铁路 线路布局 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布局 上坡路段往往呈“之”字形
形成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 庐山
宁夏平原
(平原)
渭河
(平原)
汾河
(谷地)
拓展提升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工程应用
• 背斜:挖隧道 • 向斜:修建大坝
天然气 石油
找矿应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优质课件(共28张PPT)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板块相撞 安第斯山脉
地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貌
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
(消亡边界) 如:东亚海沟---岛弧链
(2)、断层
探究1: 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从事石油、天然气
勘探和地下水寻找等方面的工作,请你解释说明 储油和储水分别是哪种地质构造?(是背斜?还 是向斜?)
练一练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5-2-3),图中甲、 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B )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D.某水平面 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老新 老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C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高一地理鲁教版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
地质构造
滨海县明达中学 赵静宜
问题:
1.什么是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有哪两种类型?
它们分别包含什么形态?怎么区分? 3.研究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
地壳运动的“足迹”
——地质构造
1、定义: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变形、变位
2、表现形态:
(1)褶皱 (2)断层
如果水平的岩层受到挤 压力作用时,将会出现什 么样的结果?
岩层
(1)、褶皱 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背斜
向斜
褶皱隆起常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背斜
向斜
想一想
向斜山
背斜谷
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顶部受到张 力易被侵蚀
背斜
槽部受到挤压,岩 层坚实不易被侵蚀
向斜
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
新
2.2构造地貌的形成讲义-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基础知识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相关概念(1)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作褶皱。
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3)断层当岩层受到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2.构造地貌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如图。
3.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貌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影响运输方式的选择:在山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影响交通运输路线选址为了降低修建难度,人们通常会在地形相对缓和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线路往往迂回前进。
需要翻越山岭时,为减低道路的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
3.影响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要大于相应的平原地区。
问题探究一、地质构造的判读与构造地貌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如图甲中①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如图甲中②处判读时最好将平面图(图丙)和剖面图(图丁)结合起来(图戊),利用平面图的直观性,再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就轻而易举了。
2.断层的判断方法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教学重点: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背斜与向斜的差异性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播放视频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地形多种多样,主要有崎岖不平的山地、起伏各缓的丘陵、海拔较低的平原,还有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内部平坦四周陡峻的高原,这些我们总称为是地球表面形态。
那么这种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指导阅读,出示表格: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问: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
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的解释很多,其中最为盛行的一种学说是板块学说。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出示六大板块示意图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自什么?”并完成表格。
自主学习1、找出你所在板块的范围2、分析你所在板块的主要地表形态特征[学生代表回答]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巡视指点更正。
强调:(1)印度洋板块向东北移动、亚欧板块向西南方向移动。
(2)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将其挤压、抬升,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3)板块的这种相对运动使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地区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①板块为什么会运动?②板块运动有什么规律?③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有何作用?……【讲解】【情况一】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时2)
江津第二中学校 马超
地壳运动在地层留下的“痕迹”---地质构造
断层
褶皱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1. 褶皱与地表形态
2. 断层与地表形态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 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 河流、泉。
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 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 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背斜 隧洞的良好选址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 泉水、湖泊分布地 断层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 等的回避处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成 因
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 成什么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参考: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最可 靠
A
B
C
D
E
立体褶皱图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形 只受内力
背斜山
背 斜
褶 向 皱 斜
中间老 两翼新 中间新 两翼老
倒置地形 内外力共同作 用 背斜谷 向斜山
向斜谷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2.2 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习目标:1.通过太空泥模拟实验和图片观察,能辨别褶皱和断层,说出其形成过程、特征及形成的地貌;2.以鄂尔多斯市页岩气开发为例,说出褶皱和断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概念1:地质构造裸露地表的岩层倾斜弯曲断裂错开岩层的变形和变位褶皱断层概念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活动1:利用手中的太空泥,压成片,按顺序叠放,模拟水平岩层,思考水平岩层的新老关系?活动2:观察课本26页图2.13希腊克里特岛变形的岩层照片,模拟褶皱的形成过程,画出示意图,标注受力方向?指出背斜、向斜?说出褶皱的形成过程?活动3: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思考在同一水平面上,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有何不同?活动4:观察制作的褶皱模拟图,说出不受外力影响下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及原因?在外力长期作用下又会如何演变?任务一:褶皱和断层的判读褶皱定义: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内力作用永久性什么是褶皱?褶皱是如何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向斜背斜(从形态上划分)向斜背斜褶曲岩层向上拱起部分岩层向下弯曲部分背斜山、向斜谷长江巫峡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四川省四姑娘山为什么会发生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外力长期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向斜山、背斜谷→ 地形倒置那么如何准确地判断背斜和向斜呢?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准确判断(中间较新,两翼较老)(中间较老,两翼较新)背斜向斜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总结:1、褶皱的判读(1)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水平方向上,中间老两翼新的是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是向斜。
2、褶皱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背斜成山--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成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2.2地球表面形态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庐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峨眉山 吐鲁番盆地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地
貌
背 内老 斜 外新 向 内新 斜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 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向斜 (1)A属于———— 地堑 (3)C属于————
背斜 (2)B属于———— 地垒 (4)D属于————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沙漠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 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导入:落日彩霞照射下的喜马拉雅山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地质构造: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是褶皱和断层。
请同学们思考问题:◆什么是褶皱?◆褶皱是由什么构成的?◆是怎么样形成的?(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作褶皱,由背斜和向斜组成。
基本单位: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皱的基本形态及地貌①形态上(形成):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②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心老两翼新;向斜中心新两翼老。
③地貌上:背斜成山→山岭(背斜山),向斜成谷→谷地、洼地(向斜谷)➢倒置褶皱(地形倒置)◆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岩石破碎、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背斜谷◆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硬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反成山岭→向斜山总结: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褶皱构造的判别方法一:形态法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利用此方法判断时,可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再判断。
方法二: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褶皱构造的实践意义(2)断层: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位移线)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识别断层—判断依据①岩层发生断裂—断裂构造②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错动、位移➢断层的位移类型水平方向/位移—岩层水平方向被错断。
如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方向/位移—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岩层被错断。
➢水平方向位移对地貌的影响•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位移对地貌的影响描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层,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内力作用),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外力作用)。
➢断层的实践意义◆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线岩石破碎,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流水侵蚀)为洼地,水流易汇集。
2.2地表形态的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掌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学生能解释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
-学生能描述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火山、岩浆侵入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观察与分析作业:
-学生需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区,通过实地观察、收集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分析该地区的主要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原因。
-学生需完成一份观察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所选地区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特征、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图片,如喜马拉雅山脉、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比分析,激发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原因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接着,我择性地观看与地表形态变化相关的纪录片,并撰写观后感。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作业难度适中,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完成质量。
-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其地理素养的提升。
4.教学支持: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专业书籍、在线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机会,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2.2构造地貌的发育
倒置褶皱(外力充分侵蚀后):背斜成谷(向下凹)、向斜成岭(向上凸)
成因:外力侵蚀(正常的背斜,顶端受张力,岩石脆弱,易被外力侵蚀成谷;正常
的向斜,中心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当周围被侵蚀时,中间坚硬的岩石保 留,形成山岭。)
思考:
如何判别和区分向斜和背斜?
【方法总结】向斜和背斜的判别
升的?
提示:地壳运动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区域认知 举例说明不同区域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地貌。 2.综合思维 联系示意图分析、理解构造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 结合材料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体会课堂探究的乐趣, 汲取新知识的营养,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
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
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
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
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
大幅度抬升。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
可能是( C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
【解析】 (1)选C,(2)选C。第(1) 题,由地下岩层弯曲形状可判断甲为 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岩层缺失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 受外力侵蚀。第(2)题,甲区为含煤岩层,由于为背斜构造,开矿采煤时在矿 井巷道内容易积存瓦斯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遇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瓦斯 爆炸事故;透水事故多发生在向斜构造的矿井里;井喷事故是钻井过程中地 层流体(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筒,并从井 口无控制地喷出的现象;背斜底部岩层较稳定,不易发生塌方事故。
2.2 地表形态的变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能够结合模型说明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过程;2.区域认知:能够正确判断背斜谷和向斜谷、背斜山和向斜山;3.人地协调观: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激发地理学习的热情;4.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人体演示和筷子实验正确分析背斜谷和向斜山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因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展示一幅背斜山和向斜谷的图片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处地质景观图,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①、②两处各是哪种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学生:背斜和向斜,山岭和山谷。
二、【活动一】模型展示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模型,同学们判断一下①、②两处各是什么地质构造?来,你来回答一下。
学生:向斜和背斜。
老师:你现在看看它们各自形成了什么地貌?学生:山地和谷地。
教师:这就奇怪了,明明说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为何现在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了呢?有人说,凡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会其中的真意,下面我就请两个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进行一下人体演示,模拟背斜和向斜。
三、【活动二】人体演示教师:现在有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演示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的姿势,在模拟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该同学模拟的是哪种地质构造?2.该同学的腰部或手臂内侧有何感受?(拉张还是挤压)全班同学:甲模拟的是背斜。
学生甲:腰部感受到一股拉张。
教师:其实不光是腰部和手臂可以模拟背斜,手指也可以模拟,手指可以怎样模拟呢?学生:伸出手指进行演示。
全班同学:乙模拟的是向斜。
学生乙:手臂内侧感受到一种挤压力。
教师:好,刚刚甲同学的腰部的就好比是背斜的什么部位?乙同学的手臂内侧就好比是向斜的槽部。
据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谁来说一下。
学生丙:背斜顶部受张力,向斜槽部受挤压。
教师: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会怎么样?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又会怎么样呢?人体毕竟不是岩层,不能过度挤压,我们下面用筷子来模拟一下背斜顶部受张力会怎样?四、【活动三】筷子实验教师:同学用筷子模拟“背斜顶部受张力”之后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呈明显的条 带状
平 原
带状、团状
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 力作用,常被 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轴部受压, 物质坚硬不易被 侵蚀,成为山岭
谷地
(2)断层与地貌 ①概念 ②成因 ③形成的地貌
断层形态 构造 地貌 实 例 上升岩块
块状山地 或高地 庐山、 泰山
下降岩块
谷地 或低地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褶皱和断层构造的区别
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育
学习要求: 1、板块运动与地貌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3、地质、地形对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影响 4、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与山岳的形成
1、板块构造学说
• 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分为六大板 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稳定 • 板块内部是比较_____的区域,板块边界是 活动 构造______地带,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海沟 和岛弧等。 • 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2)火山的构造 火山口 火山锥 (3)火山的规模
4、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岳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 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 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如在陡坡上 建成“之”字形弯曲。
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初期
沟 V 谷 地下水 字 加 形 侧 深 蚀 河 补给 和 谷 延 长
成熟期
沟 降水、 沟 冰雪 谷 下蚀 融水 流 溯源 谷 汇聚 水 侵蚀
出 槽 现 侵蚀 形 河 堆积 河 湾 谷
河谷的形 成阶段 主要的侵 蚀方式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下蚀和溯源 河流下蚀减 以侧蚀为主 弱,侧蚀加 侵蚀为主 强 河谷横剖面 呈槽形,上 游窄而深, 下游宽而浅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 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地势平坦、宽广 堆积体扩大,在枯水季节 下游 露出水面。 河流入海 三角洲平原 的口外海 河口处坡度平缓,水流 地势平坦、河网 减慢,泥沙堆积 密布 滨地区
小结一下
作用力 侵蚀 上游 中游 下游
(下蚀、溯 源侵蚀) V形谷
(侧蚀)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反 馈 练 习 题
1.读图练习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A__________B_________ 印度洋板块 D____________ ③和④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中距离在缩短的是_______ 处在消亡边界 原因是__________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哪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两大板块之间________________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常见的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的运用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褶曲 形态 背斜 向斜 岩层 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地形形态
侵蚀前地形 侵蚀后地形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 层老,两翼 岩层新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 层新,两翼 岩层老
板块运动与地貌类型
板块移动 对地貌影响
形成高大山脉 陆地板块交界处 形成海岸山脉, 陆上形成岛弧, 海洋板块形成深 海沟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举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 卑斯山
边界类 型
消亡边界
板 陆陆碰撞 块 陆海碰撞 碰 撞
板块张裂
南美安第斯山 脉、太平洋西 部岛屿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和红海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地质构造在生产上的应用
背斜构造:良好的储油构造——找石油,隧道选址处 向斜构造:地下水储积地 断层构造:修隧道、水坝等大型工程一般不选在断层处
3、火山
(1)火山的概念
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地壳的薄弱 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 成火山。
河流在凹岸 侵蚀,在凸 河谷的形 河谷横剖面 岸堆积,河 态特征 呈“V”形 谷出现连续 的河湾
(2)河流堆积地貌
A、 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沉积形成堆积地貌 B、 冲积平原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 平原
分布
山前
形成
河流流出谷口,地势趋 缓流速减小,泥沙堆积
地貌特点
由扇顶至边缘地 势逐渐降低,沉 积物由粗变细
(侧蚀)
搬 运 堆积
河床 展宽 河漫滩、 河漫滩 平原
槽形
冲积扇
洪积扇
冲积平 原、三 角洲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多呈带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 原
山 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 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 的河漫滩平原 沃,水资源丰富
洪积扇、冲积扇和 地势平坦,地下 或地表水丰富, 河漫滩平原 有肥沃的土壤 聚落分布密集,有 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有的沿 海发展,形成沿海 聚落带 地势平坦,土壤 肥沃,水资源丰 富;河网密布, 有便捷的内河航 运和海上运输
巩固练习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侵蚀地貌
溯源侵蚀 下蚀 概念 向河流源 垂直于地 头方向的 面的侵蚀 侵蚀 对河 不断向源 使河床加深, 流的 头方向伸 河流向纵深方 向发展 影响 长 特别 伸长 加深 强调
侧蚀 垂直于两 侧河岸的 侵蚀 使谷底展宽、 谷坡后退,河 流向横向发展 展宽
构造 类型 褶皱 受力 情况 压力 岩层 变化 波状弯 曲变形 地表形态 高大的褶 皱山脉 主要区别 岩层未失去 连续完整性 岩层失去了 连续完整性
断层
压力 或张 力
破裂并沿 断块山地 破裂面有 明显的位 移
思考:怎样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呢?(提示:可从外貌景观 和地质构造的差异进行分析) 1、从外貌景观看:断块山由于断层构造的存在,常形成巨大 的陡崖,山地由于平地拔起,地势格外险峻。 2、从地质构造看:褶皱山是由褶皱发育而成,各地岩层未失 去连续完整性,而断块山是由断层发育而成,在断层(陡崖) 两侧,岩层失去了连续完整性,同时代的岩层发生明显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