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新课改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怎么办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怎么办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的全面启动,作为教师必须要客观地、科学地、理性地反思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重新反思将成为每一位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当好新时期新课改下新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成为。
一、教师要成为一个现代教育的服务者在大力进行课程改革和推行新教材的今天,现阶段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好的理论、课题可以作为自己进行改革的依据,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因为工作负担的加重、课改工作探索的艰巨性而改变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从而动摇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信心。
为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是实现我们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到我们综合国力发展、国家昌盛的事业。
一心一意忘我的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就会在工作中源源不断地产生一种前进的动力;就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以吸取更多的“营养”,不断武装和提高自己;就能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工作保持一种较高的水平,为教改原动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努力做好一个现代教育的服务者。
二、教师要成为先进教育的学习者1.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借鉴了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这些经验涉及各国普遍强调的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索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等等。
近几年来,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发展深化,促进了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蓬勃发展,广大教师应尽快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要使自己由知识型、经验型的教师尽快转变为能力型、科研型的教师。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五篇范例)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五篇范例)第一篇: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新课改追求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看教,更看学,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只起引导和评价作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与发展。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常规工作应怎么开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急待研究的课题。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新课改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安排最科学的顺序,以保证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学习。
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作为教师都要十分重视备课工作,因为只有首先备好课,然后才能上好课。
事实证明,备好课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
备课的关键是一个“备”字。
那么,该如何来备课呢?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备课主要涉及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安排三个方面。
为此,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如何妥善安排,讲究学法。
我们要求老师们拿到一篇教材时,应做好以下三项必需的重要工作。
(一)认真充分钻研教材。
即教师要认真充分地做到“三钻研”。
首先,要认真学、钻研领会新课改精神,明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要求,搞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同时,要认真学习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本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重点章节、各部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
还有,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以便从中精选有关材料充分教材内容。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就是要能全面地完全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能达到“懂、透、化”三字要求:对教材要一懂,即能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二透,即能对教材融会贯通;三化,即能把教师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块。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它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为新课改下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维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个性化教育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灌输性很强的缺点,而新课改则倡导个性化教学模式,旨在照顾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发展轨迹,注重启迪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帮助每个学生发掘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新课改下的一个重点,它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切单向教学,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变成了主角,他们可以积极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其他同学对话,帮助教师理解学生需求,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参与度。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与合作,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逐步建立起自主探究的习惯,促进知识的积累与体验的深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
探索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基于项目的、跨学科的、多元素的开放式探究学习方式。
在探索式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文献、工具、媒体资源开展学科的深度探索,完成跨学科的写作、发表、展示任务等。
教师在探索式教学中扮演的是辅导员、启发者的角色。
他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独立思维和创造力,开启新的想象和理解之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全面调整和改进,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建立自信,重视教育质量和效果,努力创造互动、自主、探究、探索的教学环境,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新型教育手段,实现从知识传播到知识交流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自信、高效的学习环境下学有所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新课改中的教师该如何做
新课改中的教师该如何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那么作为新课改的教师该如何做呢?经过一段时间来的教改实验和反思,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地规范和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行为。
我们经常讲”新课改”,天天在进行”新课改”,但究竟什么是”新课改”,又有几人能说清楚。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新课改”的异化。
由此看来,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等教育理念方面就必须重新认识和更新。
二、调整角色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
要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内在化。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三、做好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职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应经常自我反思。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综合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念化。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该怎么做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怎样做……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和在教育第一线的具体实施者关系密切。
首先,教师备课的指导思想和重点要改变,应时时处处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既要把握教材,又要备好学生和学法。
不要急于求成,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节好课,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动态反复生成。
其次,教学要面向学生,教师不能再做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应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要敢于推陈出新,要在教学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上,变重“教”为重“学”,变重“传授”为重“指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地受惠者。
第三,新课程改革,考试方法和形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行。
考试时要让学生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所以,在内容上要以能力考核为主,而形式也要不拘一格多种方式相结合,不能再“一纸定乾坤”,考一张纸,就决定了孩子们的一生命运。
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和空间,对于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分层优化。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成为当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选择阅读材料和设计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和实际需求,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教师还应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补充和改进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只有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阅读习惯和方法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阅读习惯和方法,引导他们养成勤读、多读的好习惯,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读、背诵、自主阅读、读书笔记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全面、高效的阅读方法,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效果。
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阅读错误,指导他们规范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可以通过阅读课堂讲解、阅读活动设计、阅读实验、阅读作业、阅读评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通过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阅读,辅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拓展学生的阅读触角,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四、注重文本分析和解读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谈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教学
谈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教学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大大推动了教学过程的全新,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者,就应该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那么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教学呢?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新课标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以便和各位共同商榷。
一、“课前准备”阶段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课前准备尤为重要。
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基本素质;同时要求教师要精心地备课。
只有一切条件成熟,事情才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1.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而且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要迅速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吃透”新标准内涵,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作为一名教师,不只是习惯于教育学生,使学生更加聪明,而要是先教育好自己,使自己更加优秀,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也不只是习惯于纠正学生中的错误,而要是时常教育好自己,反思自己,善于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更不只是谈论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而重要则谈论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则先需要建立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一方面要求教师需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行为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具有较广博的世界、人文、地理意识,注意自身的利益礼仪修养;同时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自如的驾御教学过程的能力,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富有创造力的教师。
3.备课的再创造教师在具备了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了良好的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求教师能够自如地驾御教材和课堂教学全过程,并了解新教材特点,恰当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为此,教师需要进行备课的再创造:备课时,教师可针对教学大纲要求,对英语新教材能够有效地创造性地去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已不再把教材看作是教学的主导,而把它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
新课标下我们怎样做教师
新课标下我们怎样做教师一、引言在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和使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理解新课标的精神1. 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发展能力和素养。
作为教师,我们应理解并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2. 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了解并精通所教科目的新课程标准,掌握各个学段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求。
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合理设计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我们应该设计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2. 强调实践和实际应用新课标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项目实践等方式,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2. 注重个性化差异新课标提倡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反馈1. 结合学科特点设计评价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多样化、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应用等方面。
2. 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式、理解知识。
六、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1. 不断学习新知识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
2. 参与专业培训与研讨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七、结语在新课标下,我们作为教师需要不断适应、学习和成长。
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学生成长的使命,为学生的未来贡献力量。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以下几种教育观念:1. 学生为本。
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素质教育的观念。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终身教育的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阶段,而是贯穿终身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共同成长。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者,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4.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优化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学校要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一、更新教育观念1. 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倡导素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质疑、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二、创新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情境教学。
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式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翻转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整课堂内外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三、优化课程内容1. 整合学科知识。
打破学科界限,强化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更新教材内容。
结合时代发展,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3. 注重实践性。
增加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改进评价机制1. 多元化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个性化评价。
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给予个性化评价。
3. 激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提升教师素质1. 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之间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激励教师创新。
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为课堂教学提供新鲜血液。
总之,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机制和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如何应对教学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如何应对教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育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应对呢?首先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我国传统的教与学,教师是“主演”,学生是“听众”,知识的传授更多地是以灌输的形式进行;而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要打破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应只起“导演”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演”。
教师应从“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员”,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论,确立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其次,教师应增强服务意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下一代人才。
因此,归根到底,教师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家长服务的。
所以,教师应尽力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子,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服务宗旨。
第三,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所以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任重而道远。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绝大部分是以教导与服从为特征的,学生更多地被要求接受、理解和模仿,这样往往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考了多少分,记住了多少知识,关注的只是学习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在成绩上能胜过他们,而生活经验、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却往往难以和他们抗衡的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状况则不然,他们的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在学校向老师提出了多少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
2024小学教师课改工作实施计划(五篇)
2024小学教师课改工作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____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市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创南通模范,建江苏实小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重点:1、让教师和学生人人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个个得到尽可能多的关爱。
2、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校本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增强教师教育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4、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
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本学期,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镇课改向纵深发展。
2、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开课制度、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六认真”工作月检和即时检查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建立行政蹲点制度,每个行政组成员都有一个蹲点年级或一所学校,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4、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
并尝试从本学期开始由教导处每月办好一份课改小报,鼓励全体教师能把自己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等整理成文,共同探讨,共享经验,共同提高。
如何在新课改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
如何在新课改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2023年,我国的新课改已经全面实施,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新课改下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的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道德感、逻辑正常、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人才。
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探究、评价、创新,让学生能够主动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策略和模式在新课改下,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和模式,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参与,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拓展活动、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程中,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注重课堂管理和评价机制建设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课堂管理和评价机制的建设。
课堂管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质量和结果,不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注重弥补个体差异,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还要强调评价的多维度和科学性,创造良好的评价环境,让学生获得更有意义的反馈和认可。
如何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策略,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
学效率。
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
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明确的
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多媒体教具
新课标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具来支持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投
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多媒
体教具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下,互动式教学方法被广泛提倡。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互动式教学能够增强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合作研究环境
新课标强调合作研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创设合作研究环境。
合作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定期评估和反馈
教师应该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评
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通过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教具、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创设合作研究环境以及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在新课标下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策略简单易行,没有法律复杂性,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常规(大全5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常规(大全5篇)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常规抓好“三不”突出“三实”——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教学常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向常态教学过渡。
针对如何落实教学管理制度这一专题经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达成以下共识:学校在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要抓好“三不”突出“三实”即:要不搞形式、不摆架子、不走过场,要讲究一个“实”字,即:“结合实际、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具体做法为:一、领会常规、活用常规。
1.学习常规,提高认识。
把落实教学常规活动搞得让教师既怦然心动又扎实有效。
学校每学期安排专门的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并把对教学常规的学习与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使落实常规的过程,成为对教师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的过程。
让所有的教师在学习中,进一步接受新课程理念的熏陶,进一步加深对常规的认识。
2.领悟常规,活用常规。
教学常规是对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纲要,如何克服机械的强行照搬,是落实好常规的关键。
根据规范的要求,可以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相应的制度、细则等。
以此达到活学活用常规。
让常规真正起到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
二、做敬业务实的管理者。
制度的制定,常规的落实,必须有坚强的执行者,否则形同虚设。
为此,建立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的领导机构,科学制定监督机制、激励评价机制,切实将常规通过教师的领悟落实在教学行动中,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也只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确保常规落实常抓不懈,避免走过场、演假戏的不良现象发生。
为此,广泛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促常规落实的局面,是常规落实的保证。
1、建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深入教研组制度、领导进课堂制度及听评课制度,确保常规落实在教学实际中。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采取学科跟踪指导的措施。
深入到每个教研组的中层以上领导,全过程参与本组的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活动。
定期汇报本组的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本组教师的教学予以指导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指导文件。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和改进。
一、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首先,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包括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尊重个体差异等。
这一理念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学生评价与反馈1.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实施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个性化反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 教学研究与交流: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家校合作1. 信息沟通: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发展。
2. 共同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们相信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增加条款:
-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助设备,满足特殊需求学生的学习要求。
-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关爱和指导特殊需求学生的能力。
-建立特殊需求学生评估体系,定期跟踪学生的进步和需求变化。
详细说明:
对于特殊需求学生,需要制定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和技术支持。教师的专业培训是关键,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这些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3.问题:评价方式多元化可能导致评价标准不一致。
解决办法: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流程,对评价方法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时间难以保证。
解决办法: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在线培训,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学习。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3)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专业发展
(1)参加教育教学培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3)加强同行交流,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四、实施步骤
1.分析现状,明确改进方向。
2.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分阶段实施。
我的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一、改进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新课标教学改进计划。
二、改进目标
1.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老师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课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国民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教学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老师的教学实践。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1. 学生为本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 素质教育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 终身学习新课改强调终身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教育公平新课改追求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
三、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1. 优化课程设置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 强化评价机制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5.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拓展课外活动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积极实施新课改注意加强常规教学
积极实施新课改注意加强常规教学
在积极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加强常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改主要关注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常规教学仍然是教育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授。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只有基础
知识扎实,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和表现。
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对基础知识
的讲解和训练,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
新课改中教学任务更加多样化、灵活化,要求教师更加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松懈管理。
教师应当制定合理
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每个环节的时间和任务,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确保教学进程
的有序进行。
第三,加强学生评价和反馈。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要求教师给予学生积
极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应建
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价、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多角度地了解
学生的学习状况。
最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指导者,他们的参与和理解对
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状况,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加强常规教学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
教授、教学管理、学生评价和反馈以及与家长的沟通。
只有坚持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在新课改下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创新
1、强调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并以此确立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课程,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主要质量评估标准的教育体系。
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2、具有创新观念
创新就是新、独特、与众不同。
因人与人之间存在自身因素、环境条件和教育影响的不同而存在个性差异。
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就是通过课堂上各种活动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教育思想要先进,才能带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把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标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人类将进入—个终身教与学的新时代。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实施,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开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局面,意义十分重大。
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引导其学习,促使其终身学习。
因此,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引导水平,那自己首先要进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重视知识的存量,更要把握好知识的增量。
二、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创新
1、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
出一个命题,由学生相互间讨论完成,然后展示。
有时在活动中还增加一些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好比一只篮球,让学生自主发挥,能把一只篮球玩出很多花样。
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得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
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
这样的设计,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意识,有助于学生继续努力。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有一定成效:(1)感兴趣的游戏。
兴趣是内因,是驱动力。
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
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
(2)语言的刺激。
表扬和适度的批评,对学生的神经形成适度的刺激,身体适度的紧张,更有助于学生对技能的学习。
(3)形体语言。
微笑、点头、竖大拇指、击掌等鼓励性和走近身边、眼神、不动声色的提醒等善意批评的非语言动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3、因人而异的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有成效。
4、设置不同难度的情境
这也是课改的一个鲜明之处。
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气沉沉、单一、不活跃。
因此,在课的不同时间、不同内容设置一些学生单个不能完成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
5、场地器材巧妙设计
各学校条件不一样,导致器材的完整程度不一样。
不可能面面俱到。
那就要巧妙利用器材,“废物利用”。
比如我们学校现在开展的“滚保龄球”运动,充当保龄球的就是用喝完的饮料瓶灌水做的,很好地起到了废物利用,也教会了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好习惯。
中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阶段,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涵非常丰富。
在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基础上,要大力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和方式。
达到让教师只要引导和督促,学
生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的地步。
我想,这才是新课改下教师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继庆,体育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用途,体育与科学,2000(11)
[2]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孙广玉,继续教育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