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惩罚

合集下载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是一种综合治理和教育的方法,旨在通过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违法者的改造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其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不仅仅依靠惩罚手段来解决问题,而是将教育与处罚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以实现对违法者的教育和改造。

2. 依法治教:基本原则是依法治教,即依据法律对违法者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罚。通过教育使违法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规范和引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并且接受相应的处罚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3. 兼顾惩罚和教育效果:在处罚的同时,要注重对违法者的教育作用。通过制定恰当的处罚措施,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并在接受处罚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和改造。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违法行为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处罚措施。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处罚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和改造效果。

5. 教育优先原则:将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教育来预防犯罪和违法行为的发生。除非情节严重,否则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加注重通过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而非过度惩罚。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800字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800字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作文800字

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惩戒,是学习的绝佳动力。”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必须遵守老师的规则,尊重老师,认真学习,正确做事,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戒。然而,就像所有的事物一样,惩戒也需要适当的大小、合理的原因和方式。

惩戒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们学习,保证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有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惩戒可能会变得过于严厉或过于温和。有时,学校的老师会用口头警告,有时老师会采取行动,有时,老师甚至会用棍子或皮带等暴力手段来惩罚学生。无论如何,惩罚必须合乎道德,而且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反应,尤其是对那些轻微违反规定的学生,不应该使用过于严厉的惩戒。

此外,学校的老师也应该考虑惩罚学生的原因。在惩罚学生之前,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行为背后有什么原因。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由于学习或生活压力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家庭问题导致的,所以,在惩罚学生之前,老师应该先考虑学生的背景,而不是一味的惩罚。

最后,惩罚应该有其教育意义,而不是仅仅为了惩罚而惩罚。老师应该将惩罚的原因、结果和原则都讲清楚,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有其后果,而且必须遵守规则。

总之,惩罚是决不可少的,但是,它必须合理,并且有其教育意义,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并给学生以正确的教育。

教育需要惩罚吗?

教育需要惩罚吗?

教育需要适当惩罚,这本来是一个常识,可如今这个常识已被歪曲。

当然,对那些在名利心驱使下,因学生成绩分数排名影响了自己的业绩、奖金或者升迁之路就惩罚学生的教师,我们予以坚决的鄙视和反对。我敢肯定,那样的老师绝对是少数。

对于一般小错误,予以批评教育即可,但对那些品行出现问题或者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孩子,予以适当的惩罚乃至适度的体罚,肯定有必要,否则不足以起到惩戒的效果。

如果惩罚一下学生就被认为是施暴行为,那当年我们的父母和现在我们的不少同行,都难逃“施暴者”的嫌疑。我想,与其让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因不良习性遭到别人更严厉的惩罚,不若趁现在我们尚有能力及时纠正他的某些不良恶习。

除了少数心理不健康的(每个职业都有这样的人)老师,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故意发泄到学生身上,可以说,那些对学生成长严格要求,对犯下过失的学生予以及时惩罚和教育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只有那些有头脑有眼光的家长才可能正确对待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适当惩罚,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跑到学校闹事,找老师索要赔偿。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管教,现在的学校教育为什么这么苍白无力,与家长们已经混乱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有很大的关系。老师们不敢管,怕家长到学校闹事到教育主管部门告状,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敢放手去管,怕给自己和学校惹麻烦。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起了好好先生甩手掌柜,放任甚至放纵学生。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未来不负责任,恰恰害了许多学生。

网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将教师处罚学生的视频或者截图剪辑在一起,以此激起义愤,让社会仇视教师群体。需要指出的是,精心挑选、剪辑的视频或者截图里的少数教师行为,不代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队伍的整体风貌,这些视频往往有断章取义之嫌,因为我们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武断下结论。另外,也不排除可能有一些对教育尤其教师这个群体误解甚至仇视的人,有意无意地向教育和教师队伍泼污水。

你对现在教育中存在的惩罚问题怎么看?

你对现在教育中存在的惩罚问题怎么看?

你对现在教育中存在的惩罚问题怎么看?

对于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惩罚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第一,惩罚前要心中有“人”。教育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的强制措施。我们应该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更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学生的错误。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手段,不可多用,更不可滥用,必须慎之又慎,不要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惩罚前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为何错了,为何受惩罚,做到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惩罚的盲目和滥用。心中装着学生,这是惩罚是否有效的关键。

第二,惩罚要用多种方法,杜绝体罚学生。在惩罚的过程中应该摒弃原来罚抄、罚写、罚站等机械的方式,而应该灵活多样,视情况而定,让学生在惩罚中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得到了知识技能的训练。不要为惩罚而惩罚。一个父亲为了惩罚踢碎邻居玻璃的儿子,罚儿子用打零工的钱偿还价格不菲的玻璃款;一个校长为惩罚学生杀了自己的爱犬,罚学生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和骨骼图;一个教师惩罚犯错的学生为大家唱首歌,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些惩罚方法非常高明,使学生在受惩罚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了自我教育。

第三,惩罚后要爱护有加。惩罚肯定会使学生的心情受到影响,因而教师不能一罚了之,应该在恰当的时机找他聊聊天,谈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巩固惩罚效果。让学生把缺点、错误认识透彻,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加强学生知错改错的责任感,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着自己,从而激起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而“爱”就是其中的润滑剂。

教育需要惩罚吗---王淑玲

教育需要惩罚吗---王淑玲

教育需要惩罚吗

教育部近日对教师的专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有一条是: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看到这条规定,不少教师担忧,这种规定会不会演变成教师不能再惩罚学生?如果教师开始害怕学生,那么教育该怎么进行?教育与惩罚,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教育的惩罚应该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有人认为,心有戒尺,教育会更为和谐。有人认为,教育和批评是对孪生兄弟。

近段时间以来的“棍棒之下出才子”、“红校服”、“绿领巾”等事件也确实反映出了教育领域之中存在着严重的歧视现象。在教育领域进行一番必要的整饬,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样的规定,却可能把老师们逼到一个尴尬的境地,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老师。教育要尊重学生,但也不能将这种“人文”推向极端,而排斥教育本应包含的惩罚和挫折。

大教育家孔子有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童话大王郑渊洁也说过:“其实教育就应该是发现孩子身上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进而扩大差异,想尽一切办法把班上50个孩子变成50个不同类型的人,然后让他们走上社会,在各个领域里推动社会前进。”

在实际利益面前,“体罚”已经变成一个模糊的尺度,博弈的结果是:老师只打有希望的孩子,不打没希望的孩子,专打不要害部位,不打危险区域,但其中去不掉侮辱人、贬低人的意味。

健全相关法规条文固然重要,但师德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尤其在当前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的情形下,如何消除家长的疑虑,还需要教育部门采取更加具体有效的措施。

师生之情,从过去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转变成如今偏向对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终还是可以归结到目前应试教育的尴尬:教师有升学指标挂钩个人利益,不少教师难免心浮气躁;有的家庭为孩子上好学校付出了不少的择校费,也希望教师能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育机构、家庭或社会管理中,对违法、违规或不良行为者采取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惩罚。其原则如下:

1. 教育优于处罚:教育应该是主要的手段,重视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行为,使其懂得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2. 处罚必要适度:处罚应当根据违法、违规或不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适度进行,不能过度惩罚或虐待。处罚具有引导和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惩罚。

3.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教育和处罚应相互补充,而不是孤立运用。在进行处罚的同时,加强对违法、违规或不良行为者的教育,促使其深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引导其积极向上的行为。

4. 知法、懂法教育:教育和处罚的过程中,要着力提高违法、违规或不良行为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明白自己违法行为的后果和社会影响。

5. 个案分析和差异化处理:对于违法、违规或不良行为者,要进行个案分析,针对其个人情况进行差异化处理。对于不同背景和情况的个体,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处罚措施。

6. 重视预防和纠正:教育和处罚既要重视对已发生的违法、违

规或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罚,也要重视对潜在的违法、违规或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纠正,提高个体的自我约束和规范意识。

通过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有效地引导和教育违法、违规或不良行为者,促使他们认识到错误,改正行为,并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

小学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在教育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态度。通常情况下,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奖励和惩罚相结合。虽然与奖励相比,惩罚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教育惩罚。

教育惩罚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惩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不得采用体罚、辱骂或者其他暴力行为,不得把孩子们当成“竹竿子”,需

要耐心的引导孩子们接受教育惩罚,不要单方面惩罚,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寻找到适宜的方式来传达教育惩罚的观念,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来说,教育惩罚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惩罚的类型

1.口头警告

口头警告是教育惩罚中最常见的方式。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进行口头警告并告知他们的错误,以此来引导孩子们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2.书面批评

教师可以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记录在纸上,给孩子们下达书面批评。这是指在孩子们犯了错误之后,通过书面形式对他们进行惩戒,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认真反思并改正错误。

3.社会惩罚

社会惩罚是指教师对孩子们进行羞辱或群体惩罚,以此来传递教育的观念。这种惩罚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孩子们的错误程度、性质和社会影响程度来进行判断。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对孩子们进行群体惩罚或公开批评,让孩子们牢记自己的错误,并加强自我管理。

4. 亲近惩罚

亲近惩罚是指教师通过亲密关系,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可以通过跟孩子们沟通,告诫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改正错误。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师应学会运用教育惩罚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而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肩

负着引导学生成长、塑造良好品格的重任。在教育过程中,奖励无疑

是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但教育惩罚同样不可或缺。然而,

如何正确地运用教育惩罚,却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

教育惩罚并非简单的体罚或责骂,而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手段。

其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纪律性和自我

约束能力。当学生违反了规则或做出不当行为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

地宽容和纵容,可能会让学生误以为自己的行为没有问题,从而无法

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甚至可能会变本加厉。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育惩罚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惩

罚不是为了发泄教师的情绪,更不是为了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例如,

当学生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教学秩序时,教师可以采取让其课后留

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写一份检讨书的方式进行惩罚。这种惩罚的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他们学

会自我反省。

其次,教育惩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师不能因为个人喜

好或偏见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惩罚标准。同样的错误,无论是

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应该受到相同的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惩罚真正发挥作用。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行为,不论学生平时的表现如何,都应该按照学校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再者,教育惩罚的方式要合理适度。过于严厉的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抵触心理,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过于宽松的惩罚则无法起到警示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对于小学生,可能一次严肃的口头批评就能让他们认识到错误;而对于中学生,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或者劳动来作为惩罚。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下一代成为有责任、有思想、有素质的公民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奖励与惩罚是一种常见的

行为管理方式。本文将探讨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原则,旨在帮助教育

者正确运用这两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奖励原则

1. 积极肯定

奖励在教育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首先,教育者应充

分认识到学生的优点和努力,对其进行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这种积极

肯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

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多元化奖励方式

奖励方式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除了口头赞扬外,还可以采用物质奖励、特殊待遇或者荣誉称号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同时,奖励应当针对具体的行为或成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

奖励是由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所得来的,从而增强其内在动机。

3. 公正公平

奖励必须公正公平,避免偏袒和不公。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

表现进行评判,并向学生解释评判的依据。同时,奖励的分配也应当

公平,不应给予某些学生过多或过少的奖励,以免引发不公平感和动

机丧失。

二、惩罚原则

1. 适度惩罚

惩罚是一种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教育手段,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

后果,并引导他们改正行为。然而,教育者在运用惩罚时必须注意程

度的把握,不能过于严厉或过于温和。过度严厉的惩罚可能导致学生

心理受伤,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温和的惩罚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

效果。

2. 预防性惩罚

教育者可以采取预防性惩罚的方式,提前告知学生某些行为的后果,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同时,预防性惩罚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了解行

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

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

教育需要适当的惩罚

我们的教育向来喜欢走极端,一说要快乐教育,就不论什么课程都要“快乐”学习,轻松学习,课堂上就要有歌声、有笑声,就要完全否定“勤学”、“苦学”;一说要搞素质教育,又完全否定我们传统的重视基础,就要全盘西化。

现在说要搞赏识教育,就来个一味地鼓励、表扬,对学生不能有半点的批评教育,就不要说惩罚了。

其实,“惩罚”和“赏识”,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应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方法适用于所有人。古今中外,在教育过程中有多少承受过惩罚的成功者,不计其数;在一片赞美声中成长的人,有多少人成就了事业呢?我们强调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假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同奖励、批评一样,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不同的是惩戒只能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来用,而且一定要慎重、恰当,不可常用、滥用。

学生一旦犯错,虽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但总是有一小部分学生顽固不化,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老师才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惩罚。犯了错就应该得到惩罚,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跑,不推却责任。如果连一点小小的惩罚都不能接受,又何谈成长?不经历“风雨”,又哪能长成“参天大树”?

但惩戒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一次善意的惩戒也许会改变一位学生的人生,而弄不好则会伤害学生。并且惩戒绝不等于体罚,不是随意打骂,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人觉得难堪、打击人的自信心。惩戒一般应是行为惩罚,如撤销某种承诺,静坐思过,写检查、重做没有做好的事,禁止做感兴趣的事情,或不允许参加什么活动等。

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

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

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

惩罚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它通过给予学生不愉快的体验或剥夺一些特权来强化或改变他们的行为。然而,使用惩罚教育方法也存在争议和负面影响。

惩罚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的后果,并激励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可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领域中使用,以提高学生的自律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然而,惩罚教育方法也有一些问题。首先,惩罚可能会令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例如愤怒、挫败感和抵触情绪。这可能导致学生与教育者的关系恶化,甚至影响到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其次,惩罚可能只是暂时地改变了学生的行为,而没有教授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可能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而改变行为,而不是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责任。

相比于惩罚,一种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奖励和鼓励。奖励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他们对积极行为的意识和欲望。这种方法强调正向反馈和表扬,而不是依赖惩罚来改变学生的行为。通过奖励和鼓励,学生能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因此,虽然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行为和价值观,教育者应该更多地采用奖励和鼓励的方法。

学校里教育惩戒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

学校里教育惩戒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

学校里教育惩戒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

学校里教育惩戒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

(1)学校里教育惩戒的方法有:①口头训诫;②取消待惠;③放学后留校,根据反省错误的程度,罚劳动或强迫参加心理咨询;④惩罚性转学;⑤短期停学,一般停学十天;⑥长期停学或退学。

(2)学生们因为心智尚不够成熟,往往会做一些违反规章制度或者不尽人意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传道授业的职责之外,就必须担当起“陟罚臧否”的功能了。麻烦的地方在于:惩了,却达不到“戒”的效果,甚至导致状况更加恶化。在各种媒体中,教师因为惩罚手段不当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出现,于是很多教师们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对学生的出格行为不闻不问,走向了无为而治的极端。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一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促进学生明辨是非,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那种“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而对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处事哲学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所以正确的使用教育惩戒是很重要的。

第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方向

在惩戒学生前,教师一定要让“肇事者”明白他为什么会受到惩罚,避免学生稀里糊涂地就接受了惩罚。只有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方向,让学生“知其行,明其理”,学生才能真正地改正错误。

第二,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各异、各具特点,惩戒教育也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恰到好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惩戒的效果。

教育惩罚的意义

教育惩罚的意义

教育惩罚的意义

一、惩罚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对学生遵章守纪的行为予以表扬,以促进良好行为的发展,保持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违反规章的行为予以惩罚,以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繁衍与恶化。二者不可偏废。因此,惩罚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种手段,具有矫正和威慑两大功能,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惩罚有利于个体养成遵规守记的习惯

人要生存下去,离不开社会;社会要存在下去,离不开制度,离不开制度对人的言行的要求和规范,学生只有在学校中习惯了制度,在走上社会之后,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制度。纪律既是对人的言行的限制,又是对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保证。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意在使他明白某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要受到惩罚,从而使学生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

三、惩罚又利于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的。学校要使学生明白如何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懂得个人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学校中的合理惩罚就是从一个侧面告戒学生,只有节制自己的言行,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学校要用合理的惩罚告戒学生,学校中有规章制度的存在,社会和国家有法律的存在,违反规章制度、违反道德和法律规范,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学生纪律观道德观,法律观,所以说合理的教育惩罚,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四、惩罚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真实生活

惩罚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需要,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应该是儿童适应现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和奖赏,遭遇失败与惩罚,生活世界的这两中境遇投射在学校的教育中,就表现为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并存,从某中意义上讲,当前我们重新审视并呼唤惩罚教育是与新课改中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相一致的,因而,在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下,惩罚教育作为一种需要,其存在是现实的,也是可能的。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手段,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

学生建立规则和学习的秩序。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措施被广泛运用的同时,其作用和意义

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是维护纪律,防止学生违纪。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避免出现过多的纪律问题是很重要的。学校引入惩罚措施旨在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惩罚教育通过对错误行为采取强制手段,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同时也有助于

形成良好的规范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道德风险意识和纪律意识。

第二,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教育意义。惩罚措施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处罚,更是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并避免无意识地犯错。例如,学生违反学校

纪律后,接受一定的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领悟违反纪律的严重性,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伦理价值观。

第三,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学生在经历过惩

罚后,很容易产生对自己行为的自省,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长远来说,这也

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良好习惯,进一步陶冶情操、加强道德修养。

最后,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具有警醒作用。学生在经历过惩罚之后,很容易感到

惊恐和恐慌,同时也会产生对于同类错误的警惕。这种警醒的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

我调节、思考和判断能力。

总之,惩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纪律

申论作文惩罚与教育

申论作文惩罚与教育

申论作文惩罚与教育

在教育中,惩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用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促使学生守纪律、遵守规则。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惩罚的作用和合理性,主张以教育代替惩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惩罚的本质是通过一种恶劣的后果来迫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且在下次遇到相似情况时能够改正。然而,惩罚往往只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无法真正触及学生内心的问题。它只能暂时地抑制学生的错误行为,却无法培养他们健康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另外,惩罚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比之下,教育更注重的是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地改正。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应该做的。通过深入的思想交流和互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从内心理解并接受规则和纪律。而且,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然而,教育并非排斥一切形式的惩罚,而是强调在惩罚中融入教育的理念。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耐心的解释和启发式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后果。同时,也可以给予适度的惩罚,让学生能够通过惩罚来反思自己的错误,并作出改正。这样的惩罚不仅是对学

生的警示,更是一种教育的延伸,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惩罚与教育并非对立的概念,二者可以相互结合,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撑。教育应当成为主导,在惩罚中融入教育的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升,而且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上也能够成长和进步。

教育的惩罚不是惩罚

教育的惩罚不是惩罚

教育的惩罚不是惩罚

作者:王益民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06期

编者按:时下,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已成为多数教育者的共识。惩戒本身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适度惩戒蕴含着教育者良好的期待和深远的关爱。如何科学地实施惩罚教育,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选登了4篇有关教育惩罚的文章,希望能引起一线老师更多的思考。

一个概念的理解,一段幸福的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一曲哀伤的笙歌,整整用了25年。

——题记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惩罚”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总是如影相随,而对于惩罚的理解似乎还能窥见国家民主进程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过程。我对惩罚的理解经历了三次嬗变,也折射了我对教育理解的不断加深,其轨迹,也正是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过程。

皖南15年:教育的惩罚就是体罚

1984年,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到皖南的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在这所学校,我一待就是15年,且连续担任15年班主任。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理念使我在那个圈子里“近墨者黑”,我几乎相信教育就是一种惩罚,甚至适度的体罚也是惩罚,在惩罚中才能完成教育的全部使命。

初为人师,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对我说,你第一次进班,一定不能给学生好脸色,否则,今后你就镇不住学生了。他见我“似懂非懂”,就进一步“用事实说话”:你看,某老师整天不开笑脸,他上课时带一把尺子。班里学生都怕他,就连其它班学生也怕他,说他是“冷面杀手”。他的班级纪律最好,校长经常表扬。我说,我天生爱乐,怎么办?这位仁兄到底是“老江湖”,“点化”我说,那你就在平时乐吧,但是,进教室前整理一下自己的表情。德育主任也宣扬:班主任就是教官,专门管犯错误的学生;学生不犯错误,要班主任干什么?怎么管?你们看着办,我要效果!此话掷地有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在我耳边依然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能惩罚

教育是人类进步之源,在教育的过程中有许多手段可以使学习者进步,比如:鼓励、惩罚、赏识......今天我所要说的是教育的其中一种手段—惩罚。

首先,我们来定义惩罚这个词:惩罚具有名词和动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或者施加鞭挞或体罚使之服帖、受辱或以苦行赎罪。我们要把惩罚区别于体罚体罚是经由制造身体上的痛苦,或经由控制身体,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所为之惩罚。体罚必须是惩罚,不为惩罚而实施的不是体罚。体罚必须造成身体或心理的痛苦,不造成这两种痛苦的惩罚,不是体罚。

惩罚是惩治、处罚的意思,是一个动词,一种行为。

(1)为什么惩罚。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做错了事情,没有做该做的事情(2)怎么惩罚。宏观来讲,可以分为身体的刺激和精神的刺激。肉体的折磨是容易理解的,精神的折磨包括生活中的打击、言语上的批评等。

(3)惩罚的结果。对马虎的惩罚使之认真,对撒谎的惩罚使之诚实,对自私的惩罚使之博爱,对懒惰的惩罚使之勤奋......归纳起来就是:惩罚可以塑造完美人格,可以帮助迈向成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惩罚的事例:

鲁迅小时候有一次上学迟到了。先生用戒尺狠狠地打了他的手心,将手心打肿了,从此,鲁迅刻骨铭心,在课桌上写下了一个“早”字,从未再迟到过。

桀骜不驯的孙猴子,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铸下大错,最终受到如来的彻惩罚,被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而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战斗圣佛。正因有了如此惨重的惩罚,他才回归正道,修成正果。

楚文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向楚文王提出要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朗次,然后对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文王说:“同样有了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此后,文王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的疆土。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求老师尽可能多的表扬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激励的氛围学习。使用鼓励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个人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教育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也是脆弱的教育。马卡连柯:“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一般来说,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从实践证明温情并不能感化一切。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许多错误行为的影响十分严重,我们教师理所应当不能不对其进行正确的严肃批评和处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认识、自制力窦比较差,犯错在所难免,教师应该从理解他们错误的出发点,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台阶认识错误,获得成长。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罚呢?

首先,惩罚是一个问题学生成长的需要,是对学生的违规或过失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正如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惩罚并未赋予纪律以权威,但惩罚

可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惩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抑恶才能扬善,如果缺少对违纪学生惩罚,就是对守纪学生的惩罚。

其次,惩罚能镇住学生违纪私欲。相关法律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有些学生委员家庭外界因素,对老师规劝置之不理,甚至顶撞教师。长期下去,学生的错误行为就习惯成自然,就会出现一批混横无理的学生。

第三,惩罚是维护班级稳定、社会安定的需要。因为适当的惩罚,可以让那些正在滑向深渊的学生及早回过头来。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教育需要惩罚就像我国需要刑法等一样。如果教育限制惩罚,学生心目中很难形成一个制度与法的观念。

所以,教育需要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